五年级经典诵读-论语分析

五年级经典诵读-论语分析
五年级经典诵读-论语分析

目录

学而第一

1.学而有何乐 (1)

2.三面镜子 (3)

3.尊师重道 (5)

4.为人处世 (7)

为政第二

5.孔子的自剖 (9)

6.诗的伟大 (11)

7.大政治家的风范 (13)

8.最高的智慧 (15)

9.如何学习 (17)

八佾第三

10.追的哲学 (19)

里仁第四

11.仁者精神 (21)

12.仁义值千金 (23)

13.仁的境界 (25)

14.孝子之仁 (27)

公冶长第五

15.盖棺定论 (29)

16.想的太过 (31)

学而第一

1.学而有何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

4.说: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 愠:生气,发怒;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生气,不也是有德的君子吗?”

【故事】

孔子学琴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向鲁国一位叫师襄子的乐官学琴,这位乐官名襄,被人尊称为襄子,师不是他的姓,而是周朝对乐官的称呼。孔子跟师襄子学琴以后,师襄子对孔子说:“这首曲子你已经弹得不错了,可以学新的曲子。”孔子回答:“不行啊,我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巧呢。”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对孔子说:“你现在已经掌握了这首曲子的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但我还没有体会到这首曲子的意境啊。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体会到它的意境,这回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却说:“我还不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啊。”就这样,孔子始终在弹奏同一首曲子。有一天,孔子在弹奏中忽然心有所悟,他站起来眺望着远方说:“我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这个人皮肤黝黑,身材修长,胸怀开阔,志向高远,除了周文王还会是谁呢!”师襄子听后马上站起来,一边向孔子行礼一边说道:“你真是圣人啊,这首曲子就叫作《文王操》。”

从这个“孔子学琴”的故事可以看出:孔子学琴不是浅尝辄止,而是端正心态,时而温习精益求精。

【文学常识】

1.“论语”的“论”是“论纂(zuǎn)”的意思,“论语”的“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3.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2.三面镜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

1.曾子:曾参;吾:我。

2.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3.为:替,给;忠:尽心竭力。

4.信:真诚,诚实

5.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文学常识】

1.《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2.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3.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故事】

让邻三尺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说:“你们写信来,就是为了道墙,让他们三尺又怎样?万里长城今天还在,秦始皇却早化成土了。”家人看了信,主动把自家的院墙后退,给邻居让出了三尺。吴家见了非常感动,也把院墙后退了三尺。两家又成了好邻居。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包容忍让、平等待人,作为一种美德,在我们古代已经提倡了,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是很多,尤其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心胸宽广、放眼远处、恭谦礼让的人无论在何时都是受人尊敬的。在物欲横流、钱、权当头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提倡并学习这种美德。

【古诗词积累】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词句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2.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3.尊师重道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fàn)/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泛: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6.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7.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故事】

仲由负米

孔子有个得意门生叫仲由,字子路。他非常孝敬父母。他从小家境贫寒,非常节俭。经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很远很远的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极其不容易。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每年给的俸禄非常多。所吃的饭菜很丰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断。过着富足的生活。

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的感叹道:“想给父母背带米都不可能了。”

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的递减。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徒留终身的遗憾。如果没有办法把握与父母相聚的时间来孝养他们,等到你想要来报答亲恩的时候,为时已晚。但愿我们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

【文学常识】

1.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2.《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

3.《周易》:又称《易经》,列于“群经之首”,又被誉为“三玄之冠。易经分两部分,一为“经”,有六十四卦卦名、卦象、卦辞和爻辞;二是“传”,诠释易经,称为《易传》。它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征普遍存在的多边关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并附以卦、爻辞作简要说明。

4.为人处世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

1.患:忧虑、怕。

2.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评析】

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有的解释者说,这是孔子安贫乐道、不求名位的思想。这种解释可能不妥。这不符合孔子一贯的主张。在孔子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这里的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

【文学常识】

1.陶渊明:第一个田园诗人。

2.《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来经孔子整理的鲁国的《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粱传》、《左传》。

3.唐代是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发展的顶峰。

【故事】

伯仁之死

公元322年,晋中宗朝中重臣王敦起兵作乱,其弟王导及家族受牵连,在宫外候罪。

良臣周伯仁和王导是好朋友。周伯仁进宫时,王导请其说情。周伯仁虽然表面不加理睬,但积极向皇帝进言,言导忠诚,后来还专门上书为王导请命。王导非但不知,一直还怀恨在心。

后来王敦握有大权,询问王导要不要杀掉周伯仁,王导一言不发,不愿出手相救。最后导致了周伯仁的被杀。后来王导从文库中找到了周伯仁以前的奏折,才恍然大悟,痛哭流涕,“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后悔极了。

【古诗词积累】

观书有感

明: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词句注释

(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

院)内。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飞花,肯向春风定。”

(2)鉴:镜子。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3)“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徘徊:移动。

(4)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5)那(nǎ)得:怎么会。那:通“哪”,怎么的意思。

(6)清如许:这样清澈。如许:如此,这样。

(7)为:因为。

(8)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的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2.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3.评析

最后两句话形象而巧妙地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让一个人心境如水一般澄澈,精神世界如水一般清明呢?那就是读书,书与知识就是我们的“源头活水”,只有不断汲取新知,多读一点好书,才能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

论语经典诵读50句

《学而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 3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同“惘”),思而不学则殆。” 7 子曰:“由,诲女(同“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八佾篇》 8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里仁篇》 9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同“智”)?” 1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3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公冶长篇》 1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雍也篇》 1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述而篇》 2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2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4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2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泰伯篇》 26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五年级上册经典诵读10首

五年级上册经典诵读10首 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暝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最后一句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2、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 ①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逢:遇到。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②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③春朝:本指春天的早上,这里泛指春天。 ④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⑤碧霄:青天。 【译文】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排开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3、长亭送别 (元王实甫)

碧云天,黄花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首元曲选自王实甫《西厢记》,莺莺一上场唱的第一支曲子《端正好》便通过她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这种痛苦压抑的心情。在这支曲子中,作者选取了几样带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蓝天的白云、委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落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两句,是千古名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莺莺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离泪涟涟,宛然如见。 【译文】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大雁从北往南飞。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林染红了?那总是离人的眼泪。 4、易水歌(战国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战国时代卫国人,喜读书,好剑术,是当时有名的勇士。荆轲为燕太子丹谋刺秦王赢政,出发时,燕太子丹和宾客送荆轲至易水河畔。荆轲的好朋友高渐离击筑(一种乐器),荆轲唱了这首歌,表现了舍已救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操。“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一千古名句激励了不少后代的仁人义士慷慨赴死,从容就义。 【译文】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 5、蜀相 (唐杜甫) 三顾频烦天下计,

五年级经典诵读

五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古诗背诵 1.《山行》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小儿垂钓》 胡令能(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 3《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悯农》(其二) 李绅(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江南春》 杜牧(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乐游原》 李商隐(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7《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8《江上渔者》 范仲淹(北宋)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9《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0《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北宋)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1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北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2《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3《惠崇春江晓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4《夏日绝句》 李清照(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5《示儿》 陆游(南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6.湖上 【元】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7.春暮 【宋】曹豳(bīn)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18.琴诗 宋代: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9、满江红(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0、虞美人

五年级国学论语教(学)案

第11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故事,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试着复述故事。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对课文中关于“仁”的思想论述有初步认识,培养“仁爱”精神,树立自我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故事,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试着复述故事。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对“仁”的思想论述有初步认识,培养“仁爱”精神,树立自我责任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第10课,说说第10课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故事导入第11课的学习: 中国历史上的有道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就以仁爱治国。贞观初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将妇女幽禁在深宫中是浪费百姓的财力,因此他先后将3,000多宫女遣送回家,任由其选择丈夫结婚。贞观二年,关中一带干旱,发生了大饥荒。太宗又对大臣们说:“水旱不调,都是国君的罪过。我德行不好,上天应该责罚我,百姓有什么罪过,要遭受如此的艰难窘迫?听说有人卖儿卖女,我很可怜他们。”于是派御史大夫杜淹前去巡查,还拿出皇家府库的钱财赎回那些被卖的儿女,送还他们的父母。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征伐高丽,驻扎在定州。太宗驾临城北门楼安抚慰劳将士。有一个士兵生病,不能进见,太宗下诏派人到他床前,询问他的病痛,又敕令州县为他治疗。因此将士都高兴地愿意随从太宗出征。等大军回师,驻扎在柳城时,太宗又诏令收集阵亡将士的骸骨,设置牛、羊、猪三牲为他们祭祀。太宗亲自驾临,为死者哭泣尽哀,军中将士无不洒泪哭泣。观看祭祀的士兵回到家里说起这件事,他们的父母说:“我们的儿子战死,天子为他哭泣,死而无憾了。”正是因为唐太宗以仁爱治国,示范官吏,所以深得民心,这无疑为唐朝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基础。 看看在这一课里面,孔子和他的学生又有哪些关于“仁”的见解。

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

蕲春县第二实验小学 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 第一部分:《老子》(选读) 1、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道虚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3、道无形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4、道育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5、清静无为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6、处世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五年级上学期《论语》背诵内容.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gē]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huáng]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liǎo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xiá ,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满江红 【清】秋瑾 小住京华, 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 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 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

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论语》 12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 我也不怨恨、恼怒, 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子曰:“吾十有(yòu“又” 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yú]矩。” 《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 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学习了却不思考就会迷茫,思考了却不学习就会危险。” 6、子曰∶“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孔子说:“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五年级下册经典诵读(论语)内容

论语 为政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经典诵读教案之《论语》

《论语》名句诵读教案 一、活动目的 走近孔子,了解《论语》一书,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学习兴趣,选诵《论语》片断,为学生进一步诵读《论语》打下基础。 二、活动准备 1、《论语》书 2、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走近孔子 1、多媒体出示:20世纪末,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从那里汲取智慧。” 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孔子) 2、多媒体出示孔子的画像和简介。 3、读了简介,看着画像,你感到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教育家、思想家、和蔼可亲、博学多才) 4、出示《论语》的一段话。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二)诵读《论语》名句 1、介绍《论语》,出示《论语》一书。 2、诵读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眠,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归纳学习步骤: (1)读准,读通句子;(2)借助注释理解句意;(3)想一想,这句话主要讲什么;(4)再次朗读句子。 4、按照这样的步骤学习其他句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三)总结学习《论语》的意义 1、孔子告诉我们学习的意义以外,还告诉我胶哪些学习的方法? (出示:勤学、多思、好问、虚心、惜时、培养兴趣……) 2、总结:诵读《论语》,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更是在学习我们中华 民族的文化,希望大家做一个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人。 《孟子》名句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让学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2、了解孟子对古代认识人的看法,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能够让学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教学难点】 了解孟子对认识人的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背诵离娄章句上(十四)的名句 二、注重朗读 第一步,读准:自由朗读,逐字逐句地读准字音。 第二步,读顺:请两位同学尝试读文,同学们点评。 第三步,听读:听名家朗读,把握朗读节奏和感情。

五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内容doc(最新整理)

五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内容 经典名篇 【《中庸》简介】《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 483-前 402)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诵读提示】在这里重点选读28句(段),并加了读解,以帮助学生诵读。诵读中,老师要对《中庸》原文及解读进行研读(见本网页面所附内容或在网上搜索),同时要引导学生对原文进行浏览,以增强学生对《中庸》整体把握和了解。 28 言/段] (注:加深绿的句子要熟背,其它要熟读)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德焉,则终身受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译文:宋朝大儒,程伊川先生说:“不偏于一边的叫做中,永远不变的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这一篇中庸,是孔门传授的心得法要,孔子之孙子思,恐怕年代久了,传授会有误差,所以把它写成书,传授给孟子。中庸这本书,开始时祇说一个道理,中间分散为万般事体,最后又汇归到一个道理上,这个道理放开来可以遍满天地四方,归纳的时候可以收藏在隐密的方寸之间。它的意思无有穷尽,都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善于读书的人,仔细思量,用心研究,自然能体会出心得,用在做人处事,就是一生也用不完。”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Yú)离也;可离,非道也。 ◎译文: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着本性以做人处事叫做道,圣人的教化,就是遵循本性,来修正过与不及的差别现象,使一切事物皆能合于正道,这称之为教化。这个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够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正道了。(注说:法律无假期,修行不分时候与场所。) 2.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君子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是小心谨慎。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更是恐惧害怕。最隐暗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处所,最微细的事物,也是最容易显露的,因此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特别谨慎。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心是平静无所偏倚的,称之为“中”;如果感情之发生都能合乎节度,没有过与不及则称之为和。“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如果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4.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01.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系列练习一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一 (一) 国学经典再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我是小助手 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时习:“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愠:音yùn,恼怒,怨恨。 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鲜:少的意思。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考考你的智慧 1.学习的一个好方法是。

2.“说”的读音是:。 3.你知道的古代启蒙读物都有哪些呢? 弘扬传统文化 贾逵隔篱偷学 东汉时期,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和天文学家,名叫贾逵,十五岁时就成了名闻乡里的小先生,向他求教的人络绎不绝。 贾逵从小就聪颖过人。他父亲早逝,母亲既要操持家务,又要为别人缝补浆洗来维持一家的生活,没有时间照料他。幸运的是,贾逵有一个贤惠的姐姐,经常给他讲古人勤奋好学的故事。那时贾逵才四岁,他总是安安静静、津津有味地听姐姐讲故事,听完一个故事,又缠着姐姐再讲一个。可是,姐姐哪有那么多的故事给他讲呢? 有一天,姐姐正带着贾逵玩耍,忽然听到对面学堂里的老先生正在给学生们讲课,正好讲的是上次没给弟弟讲完的那个故事。姐姐灵机一动,带着贾逵悄悄来到学堂旁边,听老先生讲故事。学堂外边有道篱笆墙,贾逵个子小,姐姐就抱着他,站在篱笆墙外听。以后,每到上课时间,姐姐就抱着贾逵站在篱笆墙外,悄悄地听老先生讲课。慢慢地,贾逵长大了,姐姐抱不动他了,他就拿着板凳站在上面听,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夏天,烈日炎炎,他顶着酷暑听讲,热得汗水直流;冬天,大雪纷飞,他冒着严寒学习,冻得手脚麻木。姐姐心疼他,几次要拉他回家休息一下,他却说什么也不肯,坚持把课听完才肯罢休。 就这样,通过几年坚持不懈地听课学习,贾逵到十多岁的时候,已经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加上他平时刻苦阅读,广泛涉猎许多名篇名著,比如《左传》、《四书》、《五经》等,已经达到了能够熟练背诵的程度。 (二) 国学经典再现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我是小助手

五年级经典诵读古诗

五年上学期经典诵读 第一周 偶成 宋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第二周 观书有感(其二)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第三周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第四周 归园田居(其三) 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关雎 先秦《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 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 女,钟鼓乐之。 第五周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蒹葭 先秦《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

五年级上册经典诵读

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论语》四章(一)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 者三友。友直,友谅,友 多闻,益矣。友便辟,友 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四章(二)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 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 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论语》四章(三)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 山;知者动,仁者静,知 者乐,仁者寿。 《论语》四章(四)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矣。”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渔家傲 宋.欧阳修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 搁在沙滩上。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蝶恋花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 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 无数。柔情似水,佳期 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 在朝朝暮暮。 醉花阴 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钗头凤 宋.陆游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 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 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

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 第一部分:《老子》(节选) 1、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道虚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3、道无形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4、道育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5、变与不变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相反相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7、对立统一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

五年级《论语》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论语》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论语》 ?教学材料:《论语》 ?授课课时:每周安排1课时 ?主讲教师:房鹏华 ?授课对象:五年级《论语》朗诵班学生 ●课程简介 《论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时代所需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次教学旨在挖掘《论语》的时代价值,为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服务。同时,有助于推动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传播中华文明,加强行为规范,砥砺品格,做一个有智慧,有学问,有内涵的谦谦君子特别重要。 ●课程背景 我校生源属于庞杂,需要加强行为规范,砥砺品格,读《论语》,可以使人知书达理,可以使人有思想,有道德,有品格,可以使人有理想有担当,守卫社会良知、天地正气。他们更需要从《论语》中接受良好传统文化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为展现中国公民良好素养,传播中华文明奠定基础。 在奔腾向前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暴露出了人文精神的缺失,呼唤我们从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义中获取新的道德规范。 ●课程目标 通过诵读积累《论语》经典章句,开展相应教育活动,使学生在知、情、行、意上达到: 1.知:了解孔子和《论语》基本思想,理解传统文化; 2.情: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形成深厚的民族情感; 3.行:开展各种实践教育活动,践行《论语》基本思想,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为人生奠基; 4.意:引导学生正确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培养学生以发展和开放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课程实施 本课程为五年级校本课程。上课时间为每周五下午校本课程时间。 本课程内容的开发和课程的实施,与语文学科紧密结合,教师与学生在参与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不断的成长。 本课程围绕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把办学特色渗透到课程的有效实施过程之中,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培养学生的个性爱好,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本课程由于面对的是初次接触《论语》的孩子,所以,不能细究。旨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课程评价(以下三类评价中,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为必修内容,激励性评价自主选择。) 过程性评价: 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根据“参与课堂的情况”“在课堂上的表现”“对本课的喜欢程度”“参与活动的次数”,给出分数,划出优、良、差三个等第。 终结性评价: 参照过程性评价,通过定量和定性两种方式由师生作出评价,经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给出分数,划出给出优、良、差三个等第。缺课3次或活动次数少于3次的不合格。不合格者将重修相关内容,并在补考后再给予评定。如果再不合格,则得不到相应的学分,并在综合素质考评中将作降级处理,直至不合格。激励性评价:对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的激励性评价: a.诵读比赛。比赛设立一、二、三等奖,获奖者将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

五年级上册经典诵读

五年级教材 《论语》四章(一)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四章(二)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论语》四章(三)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四章(四)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渔家傲 宋.欧阳修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在沙滩上。

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蝶恋花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钗头凤 宋.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最新五年级上学期国学经典诵读《大学》

w ǔ五 ni án 年 j í级 gu ó国 xu é学 j īng 经 di ǎn 典 s òng 诵 d ú读 ——《d à 大 xu é 学 》 d ì第 y ī一 zh āng 章 d à大 xu é学 zh ī之 d ào 道 ,z ài 在 m íng 明 m íng 明 d é德 ,z ài 在 q īn 亲 m ín 民 ,z ài 在 zh ǐ止 y ú于 zh ì至 sh àn 善 。zh ī知 zh ǐ止 ér 而 h òu 后 y ǒu 有 d ìng 定 ,d ìng 定 ér 而 h òu 后 n éng 能 j ìng 静 ,j ìng 静 ér 而 h òu 后 n éng 能 ān 安 ,ān 安 ér 而 h òu 后 n éng 能 l ǜ虑 ,l ǜ虑 ér 而 h òu 后 n éng 能 d é得 。w ù物 y ǒu 有 b ěn 本 m ò末 ,sh ì事 y ǒu 有 zh ōng 终 sh ǐ始 。zh ī知 su ǒ所 xi ān 先 h òu 后 ,z é则 j ìn 近 d ào 道 y ǐ 矣 。 g ǔ古 zh ī之 y ù欲 m íng 明 m íng 明 d é德 y ú于 ti ān 天 xi à下 zh ě者 ,xi ān 先 zh ì治 q í其 gu ó国 。y ù欲 zh ì治 q í其 gu ó国 zh ě者 ,xi ān 先 q í齐 q í其 ji ā家 ;y ù欲 q í齐 q í其 ji ā家 zh ě者 ,xi ān 先 xi ū修 q í其 sh ēn 身 ;y ù欲 xi ū修 q í其 sh ēn 身 zh ě者 ,xi ān 先 zh èng 正 q í其 x īn 心 ;y ù欲 zh èng 正 q í其 x īn 心 zh ě者 ,xi ān 先 ch éng 诚 q í其 y ì意 ;y ù欲 ch éng 诚 q í其 y ì意 zh ě者 ,xi ān 先 zh ì致 q í其 zh ī知 ;zh ì致 zh ī知 z ài 在 g é格 w ù 物 。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意 【北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闲居初夏午睡初起 【南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增广贤文》(一) 第1则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第2则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第3则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第4则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第5则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第6则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第7则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第8则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第9则 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第10则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两人一条心,有钱堪买金。 一人一条心,无钱难买针。 第11则 莺花犹怕春光老, 岂可教人枉度春。 第二单元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秋山 【唐】张籍 秋山无云复无风, 溪头看月出深松。 草堂不闭石床静, 叶间坠露声重重。 钟山即事 【北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 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 一鸟不鸣山更幽。 《增广贤文》(二) 第12则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 第13则 客来主不顾, 应恐是痴人。 第14则

五年级经典诵读-论语分析

目录 学而第一 1.学而有何乐 (1) 2.三面镜子 (3) 3.尊师重道 (5) 4.为人处世 (7) 为政第二 5.孔子的自剖 (9) 6.诗的伟大 (11) 7.大政治家的风范 (13) 8.最高的智慧 (15) 9.如何学习 (17) 八佾第三 10.追的哲学 (19) 里仁第四 11.仁者精神 (21) 12.仁义值千金 (23) 13.仁的境界 (25) 14.孝子之仁 (27) 公冶长第五 15.盖棺定论 (29) 16.想的太过 (31)

学而第一 1.学而有何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 4.说: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 愠:生气,发怒;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生气,不也是有德的君子吗?”

【故事】 孔子学琴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向鲁国一位叫师襄子的乐官学琴,这位乐官名襄,被人尊称为襄子,师不是他的姓,而是周朝对乐官的称呼。孔子跟师襄子学琴以后,师襄子对孔子说:“这首曲子你已经弹得不错了,可以学新的曲子。”孔子回答:“不行啊,我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巧呢。”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对孔子说:“你现在已经掌握了这首曲子的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但我还没有体会到这首曲子的意境啊。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体会到它的意境,这回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却说:“我还不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啊。”就这样,孔子始终在弹奏同一首曲子。有一天,孔子在弹奏中忽然心有所悟,他站起来眺望着远方说:“我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这个人皮肤黝黑,身材修长,胸怀开阔,志向高远,除了周文王还会是谁呢!”师襄子听后马上站起来,一边向孔子行礼一边说道:“你真是圣人啊,这首曲子就叫作《文王操》。” 从这个“孔子学琴”的故事可以看出:孔子学琴不是浅尝辄止,而是端正心态,时而温习精益求精。

五年级论语背诵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níyuè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 之哉?”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上学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下学期) 《传统文化》内容背诵的古诗有六首,在古诗目录中已经作了修改,另背诵篇目还有66页的妙联集锦,68页的读书名联,39页管仲的名句,8页《诗经》中的名句,43页《孙子兵法》谋攻篇。其余内容均为熟读篇目。

五年级《论语》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论语》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论语》 教学材料:《论语》 授课课时:每周安排1课时 主讲教师:房鹏华 授课对象:五年级《论语》朗诵班学生 ●课程简介 《论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时代所需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次教学旨在挖掘《论语》的时代价值,为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服务。同时,有助于推动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传播中华文明,加强行为规范,砥砺品格,做一个有智慧,有学问,有内涵的谦谦君子特别重要。 ●课程背景 我校生源属于庞杂,需要加强行为规范,砥砺品格,读《论语》,可以使人知书达理,可以使人有思想,有道德,有品格,可以使人有理想有担当,守卫社会良知、天地正气。他们更需要从《论语》中接受良好传统文化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为展现中国公民良好素养,传播中华文明奠定基础。 在奔腾向前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暴露出了人文精神的缺失,呼唤我们从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义中获取新的道德规范。 ●课程目标 通过诵读积累《论语》经典章句,开展相应教育活动,使学生在知、情、行、意上达到: 1.知:了解孔子和《论语》基本思想,理解传统文化; 2.情: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形成深厚的民族情感; 3.行:开展各种实践教育活动,践行《论语》基本思想,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为人生奠基; 4.意:引导学生正确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培养学生以发展和开放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篇章内容课程目标 《论语》的 基本知识引言孔子和《论语》简介 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了解孔子; 学而篇第 一 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了解《论语》中所指的君子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