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0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18新时期的外交教案岳麓版9

《新时期的外交》

教学模式介绍: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体验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或事件(激情阶段)——明确过程与目标(体验阶段)——成果展示与评价(导行阶段)

设计思路说明:

本课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子目个子目,一是“睦邻友好政策”,主要讲述中韩建交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二是“多边外交”,主要讲述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三是“保持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逐一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

首先出示图片,展示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展开国事访问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新时期的外交关系,引入新课。然后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放映中国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活动的有关影像资料,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正在展开全方位外交活动,无论是睦邻友好政策的推行,还是保持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都体现了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成就。最后在导行阶段讨论总结我国外交事业不断发展的原因,认识到外交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教材分析

本课是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的内容,也是本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情况。本课通过从国际情况上和中国新时期的外交发展,来侧面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拓。本课主要以中国多边外交、全方位外交为主线,从“与邻国的外交”、“积极参加各种国际组织活动”、“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这三个方面的史实,介绍了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下,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和成就。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成功,激发爱国情感。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睦邻友好政策,掌握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概况。

2.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能简述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情况。

2.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自古至今对外交往的变化,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新中国在外交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上进心。

2.增强学生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新时期下的全方位外交。

【教学难点】

中国外交取得各种成就的原因。

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或事件(激情阶段)

教师展示图片:

2017年11月8日-11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展开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和特朗普总统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与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意

见,就新时代中美关系发展达成了多方面共识。39年前,在中国改革开放元年之时,中美两国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两国正式建交。忆往昔,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实施政治封锁,军事封锁,经济封锁等,1949年成立的新中国外交局面艰难。如今,中国已经与世界上170 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30 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教师引入新课:新时期的外交。

二、明确过程与目标(体验阶段)

(一)睦邻友好政策

1.与邻国建交

教师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大力推行睦邻友好政策,改善和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1989年,中蒙两国关系正常化;1991年,中越两国关系正常化;1992年,中韩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教师总结:中国睦邻友好的三邻政策是:睦邻、安邻、富邻。中国在周边关系上提出的“睦邻、安邻、富邻”的睦邻友好三邻政策,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与发,也是对国际法的运用、创新和发展。在“三邻”政策的指导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呈现良性发展趋势,中国外交也取得丰硕成果。

教师提问:如何理解睦邻三政策?

学生回答:“睦邻”,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的原则下,共筑本地区稳定、和谐的国家关系结构。“安邻”,就是积极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合作增进互信,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为亚洲的发展营造和平安定的地区环境。“富邻”,就是加强与邻国的互利合作,深化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与亚洲各国实现共同发展。

2.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教师讲述: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宣言,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这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

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

并展示图片:

(1)国家: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2)建立:1996年4月“上海五国机制”,2001年6月,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3)性质: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

(4)意义: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丰富了由中俄首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总结:睦邻友好政策的推行,大大改善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多边外交------亚太经合组织

国际合作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形式就是建立各种各样的国际组织,如经贸方面的国际组织,政治方面的国际组织,全球性国际组织,区域性国际组织等等。

教师:什么是区域性国际组织呢?

学生:位于同一地区的国家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发展本地区的经济和文化,逐步走向联合而建立的国际组织。例如跟中国关系密切的亚太经合组织。

教师: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学生:亚太地区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APEC成立于1989年,最初创始成员有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12个国家,以及又逐渐增加了中国、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智利、秘鲁、俄罗斯、越南9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共有21个经济体成员。

材料 2000年,中国与APEC成员间的贸易额高达3445.5亿美元,占中国当年外贸总额的72.6%。在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中,除欧盟外,其他都APEC成员,包括日本、美国、中国香港、东盟、韩国、中国台北、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加拿大。

教师: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中国与APEC成员间互有重大的经贸利益,APEC对中国很重要。

教师明确: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后,不仅积极参与该组织的各种活动,而且还在2001年成功地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年会,特别是当年10月在上海成功地召开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学生阅读课本,收集材料,教师提问。

教师:在上海召开的这次会议有何特殊的背景?

学生:20世纪90年代,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国际关系显现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教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有何惯例?

学生:参加会议的领导人都不着正装,而是由主办经济体提供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服装,并着装合影。

教师:2001年,主办国中国向与会国的领导人赠送“唐装”,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学生: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繁荣时期,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就是在唐朝,唐文化成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代名词。“唐装”是按照中国传统服装式样做成的丝织布料服装,代表了中国自古以来先进的丝织水平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三)保持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教师讲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一直有着深厚的友谊。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做的补充发言中指出,中国和亚非国家共同的基础,就在于我们从近代以来就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共同合作的政治基础。在处理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时,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对于历史上遗留的争端问题采用和平解决的方法,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对外援助,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被“抬进了联合国”。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不仅需要同世界上主要大国构建新型的大国关系,更要加强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三、成果展示与评价(导行阶段)

(一)出示材料并讨论

史料1 如图:

史料2 如图:

史料3 如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示意图

教师:改革开放后,我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教师:我国是如何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的?

学生: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教师:如今我国已与多少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请你评价一下我国的外交成就。

学生:如今,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评价: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教师: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二)本课总结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方面:根据教学内容整合了三个板块:(一)睦邻友好政策。(二)多边外交。(三)保持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活动。

在过去30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运用图片切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充分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使历史课堂知识丰富、内容多彩,使学生感受国家日益强大,体会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