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教案 岳麓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 第二课 亚非文明古国教案 岳麓版

九年级历史 第二课 亚非文明古国教案 岳麓版

第二课亚非文明古国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文字、图片、录像资料,使学生感知亚非古国灿烂神奇的文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力量是巨大的。

一一教学重难点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难点: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三.教学时间一课时一一教学过程一一一导入新课问:同学们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吗?一一一新课内容1.古埃及古埃及位于北非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约公元前3100年,形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都城在孟斐斯。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首都在巴比伦。

汉谟拉比在位期间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古印度古印度历史上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600年的吠陀时代,古印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一一一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回想回答: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哪些?一一一课堂练习1.被誉为古代七大奇迹之一,成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的是(A)A.金字塔B.木乃伊C.种姓制度D.《汉谟拉比法典》一一一布置作业指导完成课后练习一一一板书设计第二课亚非文明古国一一古埃及一一古巴比伦一一古印度。

2017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世界古代史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导学案岳麓版

2017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世界古代史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导学案岳麓版
四、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巴比伦、古代中国。
(三)帮:
1 .在当时的条件下,古埃及人可能采用哪些方法修建金字塔?
2.为什么说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的实质是奴隶制的等级制度?
(四)测:
1.古代印度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进入阶级社会的地区之一。在这一地区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时间为(D)
A.约公元前3500年B.约公元前3100年
1.发源地:两河流域。
2.出现城市国家的时间:约公元前3000年。
3.《汉谟 拉比法典》的作用和地位:维护私有制和社会秩序。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印度
种姓制度
(1)产生的时间:从公元前1500年到前600年的吠陀时代。
(2)内容: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
C.约公元 前22世纪D.约公元前16世纪
2.某人想去参观著名的胡夫金字塔,他应该去(C)
A.法国B.美国C.埃及D.希腊
3.下列河流,孕育了古埃及文明的是(B)
A.黄河B.尼罗河C.恒河D.两河流域
4.根据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在古代印度等级最高的 是(A)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
5.属于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的是(A)
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
【集体智慧】
【个人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 埃及法老修建金字塔的情况,掌握古埃及的阶级状况。对《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体现的阶级关系的了解,培养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分析其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学习,认识到黄河、尼罗河等孕育了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传承了上古文明的今天的人们应善待自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课《亚非文明古国》导学案 岳麓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课《亚非文明古国》导学案 岳麓版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学习目标1.识别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2.概括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3.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

预习导学1.古代埃及(1)建立统一国家:埃及位于北非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100年,形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都城在孟斐斯。

(2)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名师点拨】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插图《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并结合课文中的楷体字,了解金字塔的规模,感受古代埃及人的聪明智慧。

2.古巴比伦王国(1)城市国家的建立:西亚两河流域约在公元前3000 年出现了许多城市国家。

(2)统一国家的建立: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首都在巴比伦。

(3)文明成就: 《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名师点拨】通过阅读教材图片《<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掌握该法典颁布的时间、内容以及历史地位,认识其本质。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公元前2300 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一些城邦。

公元前15世纪后, 雅利安人陆续侵入印度。

(2)印度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官吏和武士)、吠舍(从事农业、牧业、商业的平民)、首陀罗(从事低贱的各种职业)。

(3) 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被称为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名师点拨】采用列表归纳法,对印度种姓制度下的四个等级进行归纳,比较他们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区别,从而认识到该制度的本质是一种等级制度。

能力提升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问题一模拟场景——吠舍和婆罗门的对话。

(安排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吠舍和婆罗门并展开辩论。

通过辩论,感受种姓制度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制度)主要角色:吠舍一名,婆罗门一名。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课 亚非文明古国导学案 岳麓版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课 亚非文明古国导学案 岳麓版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导学案岳麓版一、学习目标: 1、说出古代埃及国家出现和统一的时间;两河流域的古代国家;古巴比伦王国;2、理解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3、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印度等级制度的内容及实质。

二、自主学习:通读教材,完成下表及填空题。

1.非洲的东北部________ 河蜿蜒北流,每年定期泛滥,。

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

约公元前_______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奴隶制小国。

约公元前_______年初步统一的古代________国家建立起来。

国王的陵墓________是其权力的象征。

(学法指导:①理解尼罗河与埃及文明的关系:在尼罗河流域诞生人类最早的文明不是偶然的,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不仅给下游带来丰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更给人们带来有利的生存条件,使他们能从事捕鱼、打猎和农业生产等。

地理条件的优越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②认识古埃及与今天埃及的历史渊源。

古埃及人创造了高超的文明。

古埃及曾被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征服,古埃及人与阿拉伯人融合,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与阿拉伯人无异,被称作阿拉伯国家。

③金字塔是怎样修建的,历来说法不一,至今仍然是个历史之迷。

教材上“修建金字塔”插图是一幅想象图。

它反映了埃及人的智慧和力量,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之一。

同时它反映埃及法老的生死观和价值观。

)2.在 _______洲的西部,有一条狭长的地带。

从地图上看,它形似一弯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________”之称。

3.在新月沃地的东部, __________河与__________河并行奔流,被称为________。

4.公元前_______年以后, ________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很多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________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___________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________的奴隶制国家。

岳麓版九年级上册《亚非文明古国》简明课件

岳麓版九年级上册《亚非文明古国》简明课件

严格的阶级关系
第2课知识归纳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奴隶制国家) ①古代埃及:约公元前3100年,象形文字,北非 尼罗河流域。 孟斐斯 ②古巴比伦:约公元前3000年,《汉谟拉比法典》 西亚两河流域(今伊拉克) 巴比伦(今巴格达) ③古代印度:约公元前2300年,后来雅利安人 印度河、恒河流域 华氏城 ④中国: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夏朝,黄河流域。 阳城 ▲中国的文明从未间断过。
文明古国典型特征
①古代埃及 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②古巴比伦—— 《汉谟拉比法典》
③古代印度 — 种姓制度 (瓦尔那 制度)
④中国—明长城
P011.温故知新
• 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巴比伦王国的共 同点有:①都处在大河流域,灌溉农业发 达②都建立了专制王权,维护国王、奴隶 主贵族的利益③都制定了完备的成文法典 ④都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C)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
(奴隶社会)
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
(奴隶社会)




尼罗河边古埃及, 金字塔里木乃伊。 两河流域巴比伦, 汉谟拉比制法典。 印度、恒河雅利安, 种姓制度等级分。
P007.思考题
千古之谜 杠杆原理 填沙法 填盐法 泥砖砌成斜道
都 不 合 理
P010.思考题
答:他们借此把等级的划分说成是神的意志, 给种姓制度罩上一层神圣的色彩,以维护 种姓制度。
P012.材料分析
1.该法律第六、七两条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都是要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
2.该法律第七、第一九九条把奴隶看作什么? 答:看作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奴隶的生命和安 全毫无保障。
P012.自己动手
世界古代主要文明: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教案 岳麓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教案 岳麓版
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所灭(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期),古埃及的历史结束了。
二、古巴比伦王国——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3500年)
2.古巴比伦王国
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地理位置在今天的伊朗、伊拉克。最著名的国王是汉谟拉比。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国力最强大,经过战争,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此外汉谟拉比还用什么措施来维护他的统治?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③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小字材料,然后根据法典的部分条款组织学生讨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陈述总结: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看,它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工具。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古代印度早期奴隶制小国
过程与方法
自主阅读,通过文字、图片录像资料感知亚非文明古国的特征;探究“金字塔”建造之谜,构建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模式。
情态态度与价值观
认知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讨论《汉谟拉比法典》和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从而认识奴隶制文明的阶级本质。
批注:
教学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
教学难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用具:PPT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法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学习第二课。

历史岳麓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

历史岳麓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
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亚非文明古国作为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全 球历史的发展脉络和多元文化格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02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的文明
01
02
03
尼罗河的赠礼
尼罗河定期泛滥,为埃及 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 的水资源,为农业的发展 提供了有利条件。
文明的诞生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埃 及文明在尼罗河流域诞生, 经历了多个王朝的更迭。
先进的科技与工艺
亚非文明古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 成就,如古埃及的建筑技术、古印度 的数学和医学体系等。
亚非文明古国的历史地位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亚非文明古国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对于研究人类 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与科技的传承
亚非文明古国所创造的文化和科技成果,对于后世文明产 生了深远影响,如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就受到了古埃及和 古希腊文化的影响。
埃及的文化与科技
独特的文字
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这是世 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后世
文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丰富的艺术
埃及艺术独具特色,包括建筑、雕 塑、绘画等多个领域,如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等都是埃及艺术的杰作。
先进的科技
埃及人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等领 域取得了重要成就,如制定了世界 上最早的太阳历,掌握了复杂的数 学运算等。
历史岳麓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第2 课《亚非文明古国》
目 录
• 亚非文明古国概述 • 古代埃及 • 古代西亚 • 古代印度 • 古代中国 • 亚非文明古国的交流与影响
01 亚非文明古国概述
定义与背景
亚非文明古国主要指古代亚洲 和非洲地区一系列具有高度文 明的国家和地区。

2017秋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学案含答案

2017秋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学案含答案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学习目标】1、把握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及文明代表。

2、明白得人类初期文明——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

3、把握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什么?4、通过种姓制度初步了解古代印度社会。

【重点难点】1、重点: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相关知识。

2、难点:古代人类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印度种姓制度。

【自主学习】知识点1 古代埃及1、埃及位于_________流域,公元前3100年,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都城在_______。

国王称为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聪慧的结晶。

知识点2 古巴比伦王国3、西亚两河流域约在公元前__________年显现了许多城市国家。

4、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__________统一了两河流域,首都在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知识点3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6、公元前___________年左右,印度河流域显现了一些城邦。

公元前15世纪,雅利安人入侵。

7、印度的种姓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品级。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中国被称为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合作探讨】1、什么缘故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2、“以牙还牙,以牙还牙”出自何处?从这句话中反映了那时何种社会情形?3、婆罗门祭司说:造物神梵天用自己的嘴制造出婆罗门,用手制造出刹帝利,用腿制造出吠舍,用脚制造出首陀罗。

想一想,其用意是什么?4、依照世界古代要紧文明的地理位置散布,结合新课所学的大河对各国文明的阻碍,分析归纳文明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当堂达标】1.“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

都说国专门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古埃及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字塔古巴比伦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城邦的出现和奴隶制小国的建立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①指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②指导学生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③组织学生探讨“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自主阅读、问题探讨,使学生了解亚非文明古国的有关历史。

②通过看文字、图片、录像资料,使学生感知亚非古国灿烂神奇的文明。

③通过组织研究性学习小组探讨“金字塔的建造之谜”,指导他们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讨“金字塔的建造之谜”,使学生认识到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埃及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②通过讨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使学生认识到法典保护奴隶主利益的实质,也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③通过学习“印度的种姓制度”,使学生认识到它是为巩固奴隶主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统治服务的,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

教学重点:三个文明古国的概况《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难点:种姓制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导入新课
提示学生注意以下问题:
①这些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②为什么古代文明多产生于大河流域?各个文明是怎样产生、发展的?
第一个问题很容易得出结论,即都在北纬30度左右的大河流域。

第二个问题要一下解决有困难,提示学生们带着问题来学习,学完之后再来总结,以突出教学目标。

教学新内容
一、古代埃及
1.尼罗河流域文明的产生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提问:尼罗河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将埃及称为“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人的生产生活情况怎样?
教师介绍尼罗河的情况,突出其定期泛滥的特点。

希罗多德称埃及为“尼罗河的赠礼”,说明尼罗河为古埃及人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条件,并带来了发达的古代农业。

公元前6000-5000年代,古埃及人在尼罗河谷地种植了大麦、小麦等农作物,饲养猪、牛、羊等牲畜,并且已有了铜器。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埃及逐渐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公元前3500年左右,尼罗河两岸已出现了奴隶制小国,产生了尼罗河流域的文明。

2.埃及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形成
提问:古埃及最早的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产生于何时?都城在哪里?,
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国王美尼斯在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初步统一的古埃及奴隶制国家。

传说他在决战胜利的地方建立了白城,这就是古代埃及的首都孟斐斯(今开罗以南)。

古埃及的国王叫法老,是最大的奴隶主,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司法等一切大权,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人物。

3.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
提问:
①为什么叫“金字塔”?
②为什么古埃及的国王热衷于即位后大肆修建自己的陵墓?并要将陵墓修建成金字塔的形式?
③你知道哪些有关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知识?
④金字塔的修建有何历史影响。

重点组织学生讨论第三问,、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以胡夫金字塔为例,用大量数据说明其规模的庞大,引导学生具体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

二是要培养学生在了解有关史实的基础上,敢于质疑、敢于大胆推测的科学精神如引导学生思考:砌金字塔时没有现代化的起重机、汽车等机械,怎么能把那么重那么多的石块采下山,运过来并磊起来呢?第三问,可提问学生:。

我们讨论得越深入。

就越觉得金字塔的修建是如此伟大和不可思议,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二.《汉谟拉比法典》
提问:
①《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怎样被发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汉谟拉比制定法典的目的和实质是什么?
③《汉谟拉比法典》有何历史价值?
这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首先,介绍石柱发现的经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可提供一定的文献资料,让学生了解法典的内容,为理解法典的实质奠定基础。

最后,使学生明确: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是奴隶主统治奴隶的工具。

它有着重大的历史价值,是迄今所发现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研究古巴比伦以及古代西亚奴隶制社会最珍贵的史料,对后来西亚各国的法律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尽管奴隶主用种种方法加强对人民的统治,但王国的强大还是没有维持多久。

汉谟拉比死后,王国逐渐衰落,两河流域重新分裂。

公元前16世纪初,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人所灭。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印度河流域奴隶制城邦的出现.
提问;你知道古代印度的地理范围和名称由来吗?大约什么时候,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奴隶制城邦?
解答第一问时,要突出印度河流域的自然条件,使学生认识到这和印度河文明的产生联系密切。

公元前2300年前后,印度河流出现了一些城邦。

古代印度河文明又称“哈拉帕文明”,因其主要城邦遗址哈拉帕而得名。

此外,摩亨佐·达罗的城市建筑遗址保存较好,是印度河文明的典型城市。

教师结合课本小字和资料库中相关内容介绍该遗址,如通过介绍发
现的农具、谷物、谷仓等,使学生了解古印度的生产发展状况;通过介绍会议厅、浴池等遗址,了解古印度人民的生活状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其城市布局及下水道系统,认识到印度河文明城市设计的高度水平;通过观察其房屋的大小、高低和设备的差别,认识到当时已有了明显的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等。

2.雅利安人入侵及奴隶制小国的建立
雅利安人是一支来自中亚高原的白种人部落。

公元前15世纪后,他们从西北方向侵入古代印度,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一些奴隶制小国。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师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向学生提问,引导其分析思考:
提问:
①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
②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有什么区别?
③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④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有什么影响?
重点是弄清楚第二问关于等级的划分以及权利和义务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分析第三问,认识到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为了保护印度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的。

它是为巩固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是古代印度奴隶社会的主要特点,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第四问要鼓励学生结合印度现在的状况,谈出自己的看法。

小结
(屏幕显示地图)亚非地区的几个大河流域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西亚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代印度,以及东亚黄河、长江之滨的中国。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看法。

小结
完成课后练习
课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