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及其治疗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_朱育玮

合集下载

噬菌体在骨科感染疾患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噬菌体在骨科感染疾患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噬菌体在骨科感染疾患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摘要】骨感染作为骨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耐药菌的不断出现,其治疗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噬菌体的出现为感染性疾患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治疗方向,在骨科的部分感染性疾患的动物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噬菌体疗法能成为治疗的新方法。

本文就围绕噬菌体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骨科领域的相关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噬菌体治疗骨感染的机制深入研究以及噬菌体疗法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噬菌体;骨感染;噬菌体疗法;耐药菌骨感染是骨外科中常见的疾患,因其难治性和复杂性,一直是骨科领域的一大难题,在其治疗中,往往是通过抗生素全身应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而有研究发现,抗生素的静脉给药治疗,抗生素在正常骨组织中药物浓度不到血清药物浓度水平的20%,在骨组织中难以达到彻底杀灭感染细菌的有效浓度[1]。

而局部用药又存在,副作用大、生物荚膜保护、难以彻底清创等困难,骨感染还存在容易迁延反复、且治疗费用昂贵,严重的还会有截肢和死亡的危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能量性的损伤越来越多见,随之出现的骨感染也逐渐增多,骨感染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进一步导致骨髓炎的形成,所以依靠噬菌体疗法治疗骨感染性疾患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2]。

1.噬菌体的研究现状噬菌体研究在近20年中已经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关于噬菌体展示技术及利用该项技术开展噬菌体治疗的研究最为突出,前期的噬菌体研究虽然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较为深入的机制研究仍存在不足;近期有学者将机制研究转化为应用的研究,这表明在噬菌体研究基础研究不断深入,认识也随之加深,呈现出逐渐向应用研究过渡的趋势。

1.1噬菌体的概述噬菌体在微生物的属性上面,是一类能够特异性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病毒,在其基因属性上面,既可以是DNA病毒,也可以是RNA病毒,但是其中大多数噬菌体属于双链DNA基因组。

噬菌体再细菌的感染范围方面,根据其具体的属性也有不同,导致这些差异的具体情况是由细菌表面的噬菌体受体所决定。

噬菌体及其研究进展

噬菌体及其研究进展

噬菌体颗粒在结构上有很 大差别,一般可分成三种 类型,即 无尾部结构的二十面体, 有尾部结构的二十面体和 线状体,迄今已知的噬菌 体大多数是有尾部结构的 二十面体。
头部
尾部
核酸:DNA或RNA,基因组大小为2-200kb,某些噬菌体基因 组中还含有异常碱基。 大多数为线状双链
DNA噬菌体
简介
A图只有细菌,荧光视野里不见任何发光物质;B图中只有荧光标记O-I噬菌体,视野 下偶尔可见少量圆点状的荧光物质,不见菌形;C图是荧光标记O-I噬菌体和沙门氏 菌混合,可见大量杆状物,少量点状物,极少数彗星状杆状物,将杆状物质与沙门氏菌 的革兰氏染色形态进行比较,两者一致。 由此可推知,C图中杆形物是侵有荧光噬菌体的沙门氏菌,点状物是标记的O-I噬菌 体,结合B图可知彗星状杆形物是即将裂解的宿主菌。
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制备抗体、模拟抗原表位,不仅绕过 了细胞融合,而且可以以单克隆抗体(McAb ) 或单链抗 体( ScFv)为靶分子筛选真菌毒素的模拟抗原表位,代 替真菌毒素的标准品,建立无毒 ELISA检测方法,保证实 验操作人员和相关研究人员的人身安全。 熊啸(2007 年)等选用抗黄曲霉毒素M1(antiAFM1,Aflatoxin M1,AFM1)单克隆抗体为筛选配基,从噬 菌体表面展示的随机 7 肽库中筛选出 AFM1 抗原的模拟表 位LTSFPRH 和MAPSSWR,为研制出安全无毒的 ELISA 试剂 盒奠定基础。
3、噬菌体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
食源性疾病病原的检测技术 作为食品添加剂 噬菌体展示技术检测真菌毒素
3.2作为食品添加剂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一种由噬菌体病毒混合而成的产 品,主要用于杀灭肉制品中的李氏杆菌。这是美国首次批准将 病毒用作食品添加剂。 美药管局专家称,该产品在制备过程中可能留有残毒,但试验 表明,这些微量的残毒不会引起任何健康问题。该产品包含6 种噬菌体病毒,可在熟肉片和香肠等包装前喷洒在这些肉制品 上,有效杀灭多种李氏杆菌,预防由这些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产品中所包含的噬菌体只会攻击李氏杆菌,对人体和植物细胞 都不会产生影响。

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进展

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进展

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进展在医学的临床治疗上,细菌感染是经常遇到的情况,不及时地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将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危机和痛苦,随着医学的不断研究,细菌感染的治疗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是耐药细菌的出现又给临床治疗带来新的难题。

噬菌体运用于临床治疗上,是临床细菌感染治疗的又一项重大突破。

噬菌体的治疗方案广泛的被运用在临床治疗中。

噬菌体是一种依赖细菌的病毒,它在细菌感染的治疗上,能够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尤其是针对耐药性细菌感染,它比一般的药物能起到更好地疗效。

噬菌体裂解酶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研究项目,它和传统的抗生素相比较有着独特的性能。

该文主要讲述的就是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进展[1],借此对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有所总结,望未来有更好地突破。

该文主要阐述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运用和其进展。

标签: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临床进展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医疗不断发展的同时,细菌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增殖,普通的细菌尚可以用传统的抗生素抵抗,但是随着耐药性的细菌不断增多,传统的抗生素已经不足以帮助人们治疗细菌感染,这在临床治疗上造成了不小的难题。

噬菌体治疗是在耐药性细菌感染逐渐不受控制时渐渐被运用到临床治疗上的。

耐药性的细菌感染对于临床治疗而言十分棘手,并且一度出现无药可医、束手无策的现象。

因其耐药的性质,一般药物对于这类细菌来说基本无用,而噬菌体是一种对特异性感染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病毒[2]。

噬菌体遗传物质和结构简单,一般需要寄生在细菌真菌等宿体内。

该研究对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进展作出研究,基于被动治疗与主动治疗的方式开展实验,现已取得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细菌感染从古至今都是人与动物的常见疾病,在从前细菌感染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细菌感染治疗的重要性。

噬菌体是英国和法国于1915、1917先后发现,并实际运用于细菌感染治疗上。

1934年美国报道噬菌体抗肠球菌感染成率高到百分之八十。

噬菌体治疗细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噬菌体治疗细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噬菌体治疗细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邹秀月; 蔡德周【期刊名称】《《中国感染控制杂志》》【年(卷),期】2019(018)009【总页数】5页(P888-892)【关键词】噬菌体; 细菌感染; 耐药性; 临床治疗【作者】邹秀月; 蔡德周【作者单位】大理护理职业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云南大理6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噬菌体是寄生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体内的病毒。

噬菌体与宿主菌之间具有严格的特异性,其特异性取决于噬菌体吸附器官和受体菌表面受体的分子结构和互补性。

噬菌体只有在活菌内才能增殖,在病毒中分布广泛,通常有细菌存在的地方就可以找到噬菌体。

从2009年12月开始,国际学者相继在世界各地发现一种携带NDM-1耐药基因的新型“超级细菌”,这种细菌能够对全球上市的近200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1]。

2010年10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宣布中国宁夏和福建两省发现携带有“超级细菌”的3例病例[2]。

美国每年有200多万例耐药菌感染患者,直接导致23 000例患者死亡[3]。

在日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30%[4]。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的调查研究[5]显示:多年来我国抗菌药物临床用量高居各类药物之首,每年有20万例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因抗菌药物滥用导致的死亡占40%。

奥尼尔委员会(O’Neil commission)对消除抗菌药物耐药性全球威胁的手段进行了评估,预计至2050年,全球将有1 000万例患者死于耐药菌感染[3]。

耐药菌株越来越多,耐药性越来越强,在这样的医疗环境中,研究新的抗菌药物及治疗方案来对抗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G20杭州峰会上,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已被提上议程。

因噬菌体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和强大的抗菌功能,重新进入了科学家的视野,科学家也开展了广泛的试验研究和临床实践。

2014、2016年第一届和第二届噬菌体国际学术研讨会相继在南京、武汉召开,标志着全球开始重视噬菌体临床治疗。

噬菌体疗法治疗细菌性感染研究进展综述

噬菌体疗法治疗细菌性感染研究进展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噬菌体疗法治疗细菌性感染研究进展综述 作者:洪若轩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13期

摘 要: 细菌性感染具有很高的致残及致死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然而抗生素的滥用使得细菌耐药已成为临床感染治疗的一大棘手问题。随着微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界开始重新审视和评估噬菌体及其附属产物——内溶素(Endolysin)的治疗价值。据此,对活噬菌体制剂以及内溶素治疗的研究历程、相关改造方法以及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关键词: 噬菌体疗法;细菌性感染;内溶素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3.039 细菌性感染由于病情发展迅速,因此具有很高的致残及致死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临床所应用的体内抗菌方法主要是抗生素,而抗生素的滥用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且会产生细菌耐药现象,该现象已成为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更有效的抑制耐药细菌生长的手段,噬菌体疗法因此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所谓噬菌体疗法,是指利用活噬菌体或其分泌的一种水解酶——内溶素(endolysins)裂解细菌以治疗病原菌感染的一种治疗手段。噬菌体疗法不仅对耐药病原菌展现了良好的杀菌作用,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因而具有对抗细菌性感染的巨大潜力。

综上所述,本文将针对噬菌体疗法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研究进行综述,展望其未来。 1 活噬菌体制剂的临床应用可行性 早在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便利用活噬菌体制剂进行抗细菌感染的研究与临床实验,发现它具有诸多优势。首先,噬菌体的宿主特异性强,即噬菌体仅针对与之对应的病原菌,不会破坏其他菌群;其次,噬菌体制剂治疗效率高,即噬菌体在感染区域的以指数型速度进行增殖,因此制剂使用量低;最后,噬菌体制剂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由于噬菌体具有自限性,无法脱离细菌宿主而生存,因此一旦宿主消失,噬菌体便自行降解并排出体外,不会在体内滞留。从这些优势可以看出噬菌体疗法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噬菌体的生态研究及应用

噬菌体的生态研究及应用

噬菌体的生态研究及应用噬菌体是一种特殊的病毒,可以感染细菌并在其内部复制。

在自然界中,噬菌体是细菌数量控制的重要机制之一,也是一种广泛存在、具有生态重要性的生物。

噬菌体的生态研究噬菌体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但直到最近几十年才开始深入研究噬菌体的生态及其在细菌数量控制中的作用。

目前已经发现,噬菌体在自然界中存在广泛,且对细菌的数量和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以湖泊为例,噬菌体在湖泊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研究发现,湖泊中细菌数量的增加会导致噬菌体数量的增加,噬菌体的“捕杀”会使部分细菌数量下降,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噬菌体还可以与细菌形成“共生关系”,通过控制某些细菌的数量,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噬菌体的应用近年来,噬菌体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生态学方面,还涉及到医学、食品安全等领域。

噬菌体具有天然、高效、安全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医学上的抗菌剂、食品安全控制等领域。

首先,噬菌体可以作为一种抗菌治疗的手段。

由于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而使用噬菌体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医学界,噬菌体已被广泛应用于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

相较于抗生素,噬菌体可以通过定制、靶向感染细菌,减少对宿主的伤害或潜在的副作用。

其次,噬菌体还可以在食品安全控制中得到应用。

食品中的细菌容易导致食品变质和污染,而使用噬菌体可以有效控制这些菌株的滋生。

通过制备适当的噬菌体制剂,可以实现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对各种菌株的安全控制。

结语总之,噬菌体是一种生态学意义重大、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物。

噬菌体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于生态系统和细菌科学的认识,同时也带来了医学、食品安全等领域的新突破。

未来,在噬菌体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化和拓展,我们有信心能够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方面获得更多的成果。

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机制及现状

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机制及现状

文章编号:1673 ̄2995(2019)06 ̄0437 ̄03综㊀述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机制及现状王宁宁1ꎬ2ꎬ魏晓宇2ꎬ尚津宇2ꎬ张㊀浩2ꎬ肖㊀波2ꎬ李佳佳2ꎬ冯宪敏2∗㊀(1.延边大学医学院ꎬ吉林延吉㊀133002ꎻ2.吉林医药学院ꎬ吉林吉林㊀132013)摘㊀要:噬菌体是感染细菌㊁真菌㊁放线菌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ꎬ具有体积小㊁无细胞结构㊁严格寄生的特性ꎮ根据其在敏感细菌体内增殖并裂解细菌的特性ꎬ可有效地治疗细菌感染ꎮ文章对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机制及治疗现状做一综述ꎮ关㊀键㊀词:细菌感染ꎻ治疗机制ꎻ全菌噬菌体ꎻ噬菌体裂解酶中图分类号:R53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ꎬ人们对抗生素的滥用ꎬ导致了结核杆菌㊁金黄色葡萄球菌㊁鲍氏不动杆菌和绿脓杆菌等一系列细菌出现大量耐药菌[1]ꎮ如今含有mcr ̄1基因的 超级细菌 的出现ꎬ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与健康ꎮ人类意识到寻找新的治疗细菌感染的方式迫在眉睫[2]ꎮ噬菌体成为治疗细菌感染的候选疗法之一[3]ꎮ噬菌体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一种胞内寄生微生物ꎮ根据噬菌体感染细菌导致的不同结果分为烈性噬菌体和温和性噬菌体ꎮ烈性噬菌体吸附在细菌的细胞壁上并产生特异性酶类溶解细胞壁ꎬ入侵宿主细胞并在其中大量复制繁殖ꎬ裂解细菌释放出新的病毒粒子ꎻ而温和噬菌体浸染宿主菌后并不裂解宿主菌ꎬ其核酸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并随细菌的分裂而复制ꎬ也称作溶原性噬菌体ꎮ目前主要应用烈性噬菌体进行细菌感染的治疗[4]ꎮ1㊀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噬菌体治疗可带来免疫反应的风险ꎬ因此研究噬菌体和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ꎮ在自然界中动物或人与各种噬菌体的高频率接触可发生免疫反应[5]ꎮ研究发现口服噬菌体能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并诱导机体产生抗体ꎬ并在消耗大量噬菌体后没有免疫并发症发生[6]ꎮ无论给药途径如何噬菌体均可以渗透到血液循环中ꎬ如果它没有宿主细菌就会被吞噬细胞迅速从血液和内脏器官中清除[7]ꎮ先天免疫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JJKH20180823KJ)ꎻ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740ꎬ201831).作者简介:王宁宁(1993 )ꎬ女(汉族)ꎬ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冯宪敏(1976 )ꎬ女(汉族)ꎬ教授ꎬ博士.是保护人体的被第一道防线ꎬ通常在激活适应性免疫反应之前就可以消除病原体ꎮWeber ̄dabrowska等[8]研究发现接受噬菌体治疗后患者血液中成熟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ꎬ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前体数量增加ꎬ证明噬菌体制剂可以激活先天免疫反应ꎬ并有助于清除细菌感染ꎮ除体液免疫反应外ꎬ细胞免疫对噬菌体也起重要作用ꎮLangbeheim等[9]研究证明ꎬ皮下注射MS ̄2噬菌体会导致豚鼠发生强烈的超敏反应ꎬ并在体外实验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ꎮ2㊀噬菌体浸染并消灭细菌的作用机制细菌复制周期的过程是区分噬菌体为溶解性和溶原性的标准ꎮ一些裂解性噬菌体使用单一蛋白质ꎬ即amurins来抑制肽聚糖的合成[10]ꎮ而大多数噬菌体是利用穴蛋白(holins)和裂解酶(lysin)来杀死宿主菌的ꎬ二者协同作用于细菌细胞壁并裂解宿主细胞ꎬ它们构成了holin ̄lysin系统[11]ꎮHolins参与宿主细胞裂解的触发过程ꎬ穿透宿主细胞质膜与噬菌体裂解酶合作使其能够接触到细菌肽聚糖ꎮHolins是一组噬菌体编码的膜蛋白ꎬ作为 裂解时钟 ꎬ其控制噬菌体编码的细胞内溶素进入肽聚糖ꎬ从而在精确的时间点触发裂解过程[12]ꎮ迄今为止一共有三类holinsꎬ大肠杆菌噬菌体λS105蛋白是噬菌体λS基因表达的产物ꎬ属于Ⅰ类holinsꎬ是研究最广泛的穴蛋白ꎮ噬菌体裂解酶是负责细胞壁降解的酶蛋白[13]ꎮ噬菌体利用裂解酶来水解感染细菌的肽聚糖[14]ꎮ裂解酶通过破坏细胞壁的内肽酶㊁酰胺酶㊁糖苷酶或溶解性转糖基酶的活性以杀死细菌细胞[15]ꎮ在噬菌体复制周期结束时ꎬ裂解酶促进子代病毒粒子的释放ꎮ734 第40卷㊀第6期2019年12月㊀㊀吉㊀林㊀医㊀药㊀学㊀院㊀学㊀报Journal㊀of㊀Jilin㊀Medical㊀University㊀㊀Vol.40㊀No.6Dec.2019㊀㊀3㊀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3.1㊀全菌噬菌体制剂治疗细菌感染全菌噬菌体制剂已运用于治疗人体细菌感染ꎬ如绿脓杆菌感染㊁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6]㊁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17]ꎬ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ꎮ自然分离的噬菌体具有高度专一性ꎬ这既是它治疗优势也是它的缺点ꎬ因其具有特异性使得宿主谱太窄是目前应用噬菌体治疗的一大限制ꎮ研究发现[18]ꎬ可通过改造噬菌体的宿主识别基因人为地改变噬菌体的宿主谱ꎬ并且应用鸡尾酒疗法也可以弥补噬菌体宿主谱窄的缺点ꎮGorski等[19]研究发现在噬菌体治疗期间ꎬ能够诱导产生针对它们的特异性抗体(中和抗体)ꎬ从而抑制噬菌体溶解体内靶细菌ꎬ因此抗噬菌体中和抗体可能是导致噬菌体治疗功效限制的重要因素之ꎮ但Su ̄lakvelidze等[20]研究发现中和抗体在急性感染的初期不是一个重要问题ꎬ因为噬菌体作用的动力学比宿主产生中和抗体快得多ꎮ3.2㊀噬菌体裂解酶制剂治疗细菌感染近年来科学家们应用噬菌体来治疗细菌感染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ꎮ由于全菌噬菌体能使细菌产生抗药性ꎬ人们将研究方向转换到噬菌体裂解酶ꎮ因其对哺乳动物细胞不侵袭ꎬ所以对人类和动物不存在潜在的毒性威胁[21]ꎮ裂解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ꎬ不会破坏正常菌群从而维持微生态稳定ꎮ但也具有一定的广谱性ꎬ例如:从粪肠球菌噬菌体Φ1分离出的裂解酶PlyV12ꎬ不仅能有效杀死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ꎬ还可以裂解化脓链球菌以及B㊁C㊁E和G型链球菌ꎬ是目前发现的裂解谱最广泛的裂解酶之一[22]ꎮRashel等[23]成功纯化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裂解酶MV ̄Lꎬ证实MV ̄L可有效地消除人工接种到小鼠鼻孔中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菌ꎮCheng等[24]利用PlyGBS裂解酶降低了小鼠阴道定殖的B族链球菌ꎬ并且没有过敏和耐药现象的产生ꎮ裂解酶对于存在于生物被膜中难以杀灭的细菌也能产生作用ꎮSass等发现重组Φ11裂解酶能有效水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及NCTC8325的生物被膜ꎬ而噬菌体裂解酶SAL ̄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具有特异性裂解活性ꎬ包括耐甲氧西林菌株ꎬ最小抑制浓度为1mg/L[25]ꎮ3.3㊀噬菌体的给药途径对治疗细菌感染的影响给药途径对噬菌体治疗效果有很大影响ꎬ目前常用的是口服和注射的方式ꎮ在胃肠道感染时最有效的给药方式为口服ꎮ胃液呈强酸性ꎬ口服给药容易遭到腐蚀ꎬ要维持噬菌体活性必须采取一定措施ꎮ研究发现聚合物胶囊可隔离胃酸并使噬菌体保持原有活性[26]ꎮ经实验证明ꎬ静脉注射方式可使噬菌体迅速分布到全身并到达感染部位ꎮ因其具有快速㊁高效的特点对细菌感染治疗有显著的效果ꎮ不同注射方式对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不同ꎬ如皮下注射㊁肌肉注射㊁腹腔内注射疗效均有一定的差异ꎬ但结果均显示抗菌效果随噬菌体的浓度的增大而升高[27]ꎮ雾化吸入对于治疗肺部细菌感染有很好的疗效ꎬ噬菌体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和理化因素的影响而失活ꎮ研究证明噬菌体干粉在4~22ħ的情况下其活性可保持3个月[28]ꎬ这一发现对维持噬菌体活性是一个重大突破ꎮ综上所述ꎬ与抗生素相比噬菌体具有成本低㊁易获得㊁高效性及安全性等优势ꎮ虽然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疗法尚无统一标准ꎬ但其展示出来的优势将成为未来替代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ꎮ迄今为止ꎬ噬菌体不仅仅应用于治疗细菌感染上ꎬ还被用于食品安全㊁农业㊁工业㊁细菌分类检测的临床应用等多个领域ꎮ但如何扩大噬菌体的宿主谱㊁减弱噬菌体的免疫原性㊁高效安全地给药途径等都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难题ꎮ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基因水平改造噬菌体ꎬ并合成新型抗菌药是治疗细菌感染的新趋势ꎬ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ꎮ参考文献:[1]㊀CROFTACꎬD ANTONIAVꎬTERZULLISL.Updateontheantibacterialresistancecrisis[J].MedicalScienceMo ̄nitorꎬ2007ꎬ13(6):103 ̄108.[2]㊀WEBBRMꎬDENTONCꎬSPRUILLEꎬetal.Multiclonalmethicillin ̄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MRSA)out ̄breakanditscontrolafteruseoftheVeteransAffairs(VA)MRSAbundleinaVAlong ̄termcarefacilityꎬ2004 2014[J].AmJInfectControlꎬ2016ꎬ44(6)727 ̄729.[3]㊀刘秀侠ꎬ穆熙军ꎬ孙学森ꎬ等.噬菌体的应用与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ꎬ2013ꎬ41(32):12604 ̄12606. [4]㊀陈冬平ꎬ张亚ꎬ刘双清ꎬ等.裂解性噬菌体控制细菌和真菌的应用进展[J].菌物研究ꎬ2016ꎬ14(3):180 ̄186. [5]㊀SMITHHWꎬHUGGINSMBꎬSHAWKM.Factorsinfluen ̄cingthesurvivalandmultiplicationofbacteriophagesincalvesandintheirenvironment[J].JGenMicrobiolꎬ1987ꎬ133(5):1127 ̄1135.[6]㊀SARKERSAꎬMCCALLINSꎬBARRETTOCꎬetal.OralT4 ̄likephagecocktailapplicationtohealthyadultvolun ̄834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㊀2019年12月㊀第40卷teersfromBangladesh[J].Virologyꎬ2012ꎬ434(2):222 ̄232.[7]㊀MERRILCRꎬSCHOLLDꎬADHYASL.TheprospectforbacteriophagetherapyinWesternmedicine[J].NatRevDrugDiscovꎬ2003ꎬ2(6):489 ̄497.[8]㊀WEBER ̄DABROWSKABꎬZIMECKIMꎬMULCZYKMꎬetal.Effectofphagetherapyontheturnoverandfunctionofperipheralneutrophils[J].FEMSImmunolMedMicrobiolꎬ2002ꎬ34(2):135 ̄138.[9]㊀LANGBEHEIMHꎬTEITELBAUMDꎬARNONR.CellularimmuneresponsetowardMS ̄2phageandasyntheticfrag ̄mentofitscoatprotein[J].CellImmunolꎬ1978ꎬ38(1):193 ̄197.[10]㊀WOŽNICAWMꎬBIGOSJꎬŁOBOCKAMB.Lysisofbac ̄terialcellsintheprocessofbacteriophagerelease ca ̄nonicalandnewlydiscoveredmechanisms[J].PostepyHigMedDoswꎬ2015ꎬ69:114 ̄126.[11]㊀LOESSNERMJ.Bacteriphageendolysins currentstateofresearchandapplications[J].CurrOpinMicrobiolꎬ2005ꎬ8(4):480 ̄487.[12]㊀SHIYBꎬYANYXꎬJIWHꎬetal.CharacterizationanddeterminationofholinproteinofStreptococcussuisbacte ̄riophageSMPinheterologoushost[J].VirolJꎬ2012ꎬ9:70.[13]㊀WANGINꎬSMITHDLꎬYOUNGR.Holins:theproteinclocksofbacterio ̄phageinfections[J].AnnuRevMicro ̄biolꎬ2000ꎬ54:799 ̄825.[14]㊀SCHMELCHERMꎬDONOVANDMꎬLOESSNERMJ.Bacteriphageendolysinsasnovelantimicrobials[J].Fu ̄tureMicrobiolꎬ2012ꎬ7(10):1147 ̄1171.[15]㊀LINDENSBꎬZHANGHꎬHESELPOTHRDꎬetal.Bio ̄chemicalandbiophysicalcharacterizationofPlyGRCSꎬabacteriophageendolysinactiveAgainstmethicillin ̄resist ̄antStaphylococcusaureus[J].ApplMicrobiolBiotechn ̄olꎬ2015ꎬ99(2):741 ̄752.[16]㊀CAPPARELLIRꎬPARLATOMꎬBORRIELLOGꎬetal.ExperimentalphagetherapyagainstStaphylococcusau ̄reusinmice[J].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ꎬ2007ꎬ51(8):2765 ̄2773.[17]㊀LOC ̄CARRILLOCꎬABEDONST.Prosandconsofphagetherapy[J].Bacteriophageꎬ2011ꎬ1(2):111 ̄114. [18]㊀MAHICHIFꎬSYNNOTTAJꎬYAMAMICHIKꎬetal.Site ̄specificrecombinationofT2phageusingIP008longtailfibergenesprovidesatargetedmethodforexpandinghostrangewhileretaininglyticactivity[J].FEMSMicrobiolLettꎬ2009ꎬ295(2):211 ̄217.[19]㊀G RSKIAꎬMIᶒDZYBRODZKIRꎬBORYSOWSKIJꎬetal.Phageasamodulatorofimmuneresponses:practicalimplicationsforphagetherapy[J].AdvVirusResꎬ2012ꎬ83:41 ̄71.[20]㊀SULAKVELIDZEAꎬALAVIDZEZꎬMORRISJGꎬJr.Bac ̄teriophagetherapy[J].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ꎬ2001ꎬ45(3):649 ̄659.[21]㊀SCHMELCHERMꎬSHENYꎬNELSONDCꎬetal.Evolu ̄tionarilydistinctbacteriophageendolysinsfeaturingcon ̄servedpeptidoglycancleavagesitesprotectmicefromMR ̄SAinfection[J].JAntimicrobChemotherꎬ2015ꎬ70(5):1453 ̄1465.[22]㊀YOONGPꎬSCHUCHRꎬNELSONDꎬetal.Identificationofabroadlyactivephagelyticenzymewithlethalactivityagainstantibiotic ̄resistantEnterococcusfaecalisandEn ̄terococcusfaecium[J].JBacteriolꎬ2004ꎬ186(14):4808 ̄4812.[23]㊀RASHELMꎬUCHIYAMAJꎬUJIHARATꎬetal.Efficienteliminationofmultidrug ̄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byclonedlysinderivedfrombacteriophagephiMR11[J].JInfectDisꎬ2007ꎬ196(8):1237 ̄1247.[24]㊀CHENGQꎬNELSONDꎬZHUSWꎬetal.RemovalofgroupBstreptococcicolonizingthevaginaandoropharynxofmicewithabacteriophagelyticenzyme[J].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ꎬ2005ꎬ49(1):111 ̄117.[25]㊀SONJSꎬLEESJꎬJUNSYꎬetal.Antibacterialandbio ̄filmremovalactivityofapodoviridaeStaphylococcusau ̄reusbacteriophageSAP ̄2andaderivedrecombinantcell ̄wall ̄degradingenzyme[J].ApplMicrobiolBiotechnolꎬ2010ꎬ86(5):1439 ̄1449.[26]㊀STANFORDKꎬMCALLISTERTAꎬNIUYDꎬetal.OraldeliverysystemsforencapsulatedbacteriophagestargetedatEscherichiacoliO157:H7infeedlotcattle[J].JFoodProtꎬ2010ꎬ73(7):1304 ̄1312.[27]㊀SAUSSEREAUEꎬVACHIERIꎬCHIRONRꎬetal.Effec ̄tivenessofbacteriophagesinthesputumofcysticfibrosispatients[J].ClinMicrobiolInfectꎬ2014ꎬ20(12):983 ̄990.[28]㊀GOLSHAHILꎬLYNCHKHꎬDENNISJꎬetal.InvitrolungdeliveryofbacteriophagesKS4 ̄MandΦKZusingdrypowderinhalersfortreatmentofBurkholderiacepaciacomplexandPseudomonasaeruginosainfectionsincysticfibrosis[J].JApplMicrobiolꎬ2011ꎬ110(1):106 ̄117.(收稿日期:2019 ̄04 ̄11)㊀㊀934第6期㊀王宁宁ꎬ等.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机制及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畜牧兽医 2015,42(3):769-773

China Animal Husbandry &Veterinary Medicine

doi:10.11843/j.issn.1671-7236.2015.03.041

噬菌体及其治疗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朱育玮1,李玉保1*,王守荣1,吴伟胜1,夏光州2,肖传刚3

(1.聊城大学农学院,聊城252059;2.潍坊市滨海区农林水利局,潍坊261000;3.海阳市畜牧局,烟台265100)

摘 要:噬菌体在其发现之初便被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然而,随着抗生素时代的到来,噬菌体的研究便被忽略。近半个世纪以来,耐药菌株不断出现,抗生素治疗面临巨大挑战。噬菌体作为细菌的天然杀手,对细菌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其研究价值逐渐引起科学家们的重视。作者对噬菌体、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应用、噬菌体制剂、噬菌体治疗局限性及发展趋势等方面作一简要概述。关键词:噬菌体;细菌感染;噬菌体治疗;噬菌体制剂;裂解酶中图分类号:R5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236(2015)03-0769-05

收稿日期:2014-09-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787);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0CM035)

作者简介:朱育玮(1989-),男,山东滨州人,硕士生,研究方向:动物疫病发生机理与防控,E-mail:zyw953383489@163.com

*通信作者:李玉保(1978-),男,山东聊城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动物分子病理学,E-mail:liyubao@lcu.edu.cn

Research Progress on Bacteriophage and the Therapy in Bacterial InfectionZHU Yu-wei 1,LI Yu-bao1*,WANG Shou-rong1,WU Wei-sheng1,XIA Guang-zhou2,XIAO Chuan-gang

(1.School of Agriculture,University of Liaocheng,Liaocheng252059,China;2.Burecul of Agri-forestry and Water Conservancy of Binhai District,Weifang261000,China;3.Bureau of Animal Husbandry of Haiyang,Yantai 265100,China)

Abstract:At the time of bacteriophage’s discovery,bacteriophage therapy was regarded as a pos-

sible treatment method against bacterial infection.However,it was abandoned with the arrival ofthe antibiotic era.Nearly half a century,the ongoing evolution of bacterial multidrug-resistancehad recently motivated the scientists to reevaluate bacteriophage therapy for bacterial infections.This paper summarized bacteriophage,the application of bacteriophage therapy of bacterial infec-

tion,bacteriophage preparation,the deficiency of bacteriophage therapy and development trendand prospects of bacteriophage therapy.Key words:bacteriophage;bacterial infection;bacteriophage therapy;bacteriophage preparation;

lytic enzymes

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源于希腊文“phagos”,是一类病毒,因其感染原核生物,又叫做细菌病毒(bacterial virus)。早在1915年及1917年,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Twort与法国的d’Herelle分别发现了噬菌体的存在[1-2]。在噬菌体发现之初,科学家们便意识到其在细菌性疾病防制方面的应用价值,故做了大量试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随着抗生素的出现,其研究被中断。当前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及人们生物安全观念不断深化,噬菌体在细菌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被重新重视起来,学者们又投入到对噬菌体的研究中,期望通过对其深入的研究,更好地应用于细菌疾病的治疗与预防[3]。

1 

噬菌体

1.1 

分布

噬菌体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种类复杂多样。到目前为止,已经在细菌、放线菌和藻类等近百种、多属原核生物中发现有噬菌体的存在。据报道,噬菌体也在螺旋体属和支原体中被发现过[2]。

Bruss-

ow等[4]报道,大约有1032个噬菌体存在于地球上,中 国 畜 牧 兽 医42卷 

相当于细菌的十几倍。可以说有细菌存在就有其对应的噬菌体。1.2 噬菌体的分类1.2.1 依据噬菌体形态特征及遗传物质特性分类 Bradley以噬菌体外形及遗传物质的性质为依据,把噬菌体划分成A、B、C、D、E、F 6个基本形态群。根据噬菌体头的长径与横径的比值(L/W),Ackermann把具有尾部结构的噬菌体各群又划分为亚群。随着新型噬菌体的不断发现,在A、B、C、D、E、F 6个群之外又有了G群噬菌体,其余各群噬菌体也不断被划分为亚群。迄今为止,研究过的所有噬菌体都包含在了19个群和亚群内[2,5]。1.2.2 依据作用方式分类 噬菌体针对其宿主菌的作用方式不同,一般来说分为两大类,即温和型噬菌体和烈性噬菌体[6]。温和型噬菌体在侵染细菌细胞后,噬菌体本身的遗传物质与宿主的核染色体会整合到一起,随着宿主细胞遗传物质的复制而复制,因此,正常情况下噬菌体并不会大量增殖,也不会裂解宿主菌。烈性噬菌体一旦侵染敏感菌株后,便会在宿主菌细胞内迅速并大量繁殖,从而裂解宿主菌并从中释放,继而侵染其他细菌,因此又被称为毒性噬菌体。1.3 噬菌体作用机制1.3.1 烈性噬菌体作用机制 对于烈性噬菌体来说,其溶菌过程一般分为吸附、穿入、增殖、装配及释放5步。吸附:噬菌体吸附宿主菌依靠的是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噬菌体颗粒外部有一个或多个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与其宿主菌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而达到吸附效果[7],某些二价阳离子对于噬菌体的吸附有促进作用,因此可作为噬菌体吸附的辅助因子,如Ca2+、Mg2+等[8-9]。穿入: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决定于宿主菌的特性,尤其是细菌的表面结构。一般情况下,噬菌体进入宿主内,仅仅是核酸进入,而蛋白质衣壳常停留在菌体之外;如T5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的过程分两步,首先部分核酸先进入细胞,合成与其进入细胞相关的蛋白质后,剩余的核酸再行进入,而这一过程需有离子通道的参与[8]。增殖:噬菌体核酸进入宿主菌后,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核苷酸等物质及能量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与核酸[8]。装配与释放:噬菌体各组分自主装配或在某些特定酶作用下完成装配;装配完毕,子代噬菌体以多种方式释放,如裂解、分泌和出芽[8]。

1.3.2 温和噬菌体作用机制 温和噬菌体(tem-

perate phage)有两种繁殖方式。一种方式与烈性噬

菌体相似;另一种是将自身的遗传物质整合到宿主菌的染色体中,成为细菌基因组的一部分,随着细菌基因的复制而复制。该过程叫作溶原性(lysogeny),该宿主菌叫作溶原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um),该噬菌体叫作前噬菌体(prophage)。噬菌体一经进入溶原周期,几次传代后,当生长环境发生改变,溶原周期将会停止,溶菌周期启动,此时,将产生子代噬菌体并裂解宿主菌,从中释放出来[2,10]。

2 

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应用

噬菌体在动物细菌感染上的应用要追溯到20

世纪70年代。d’Herelle对禽伤寒和牛出血败血型巴斯德菌进行了噬菌体的治疗试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初步判定噬菌体可以作为治疗细菌性疾病的治疗因子[2]。

Smith等则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进行了大量试验并发表论文,人们意识到噬菌体治疗试验动物的细菌感染有显著效果[11-13],且浓度越大,

治疗效

果越好[14]。

Tanji等以人和动物的粪便为样本分离出几株噬菌体,并筛选出3株噬菌谱最宽的噬菌体混合后用于裂解大肠杆菌(E.coli)O157∶H7,结果表明,

混合后的噬菌体制剂对体外培养的E.coli

O157∶

H7菌株有明显裂解效果;对E.coli O157∶H7感染的小鼠饲喂该混合制剂,发现小鼠消化道内的E.coli

O157∶H7被明显清除[15-16]。Sheng等于2006年用KH1和SH1分别对萨福克羊、瑞士韦伯斯特小鼠和荷尔斯坦因乳牛3种动物进行E.coli O157∶H7感染治疗试验,结果显示试验动物无死亡[17]。

Atterbury

等于2007年从已分离到的232株沙

门氏菌噬菌体中挑选了3株噬菌谱最宽的抑制鸡体内的沙门氏菌,结果显示,3株噬菌体可有效地清除鸡体内的沙门氏菌[18]。Capparelli用噬菌体Msa清除小鼠体内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表明清除率可达97%

[19]。

巴斯德实验室发表了用噬菌体

成功治愈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小鼠肺囊性纤维炎的相关论文[20]。

Karumidze等分离到两株宽噬菌

谱的克雷伯杆菌噬菌体,并从英国和格鲁吉亚医院中分离到123株克雷伯菌(含多重耐药株),结果显示,26%的格鲁吉亚分离株和76%的英国分离株可被这两株噬菌体裂解[21]。

0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