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创作过程中母题的运用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建筑

中国近代建筑
4. 建筑学科在中国近代大学教程中得到确立,并出版了以近
代科学为基础的建筑学著作;
5. 传统砖木结构建筑体系实现了近代化。
4· 衰落期(1937年——1949年)
这一时期,由于日本侵华战争和内战,建筑活动基本停 止。在日伪控制区有些临时性工程,采用了欧洲现代主义
建筑(特别是柯布西耶)
三·中国近代建筑的特点 1· 传统建筑与近现代建筑并存。 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本质上有代表封建 关系的传统建筑,和殖民地性质的西式建筑两类。
这两种建筑活动的互相作用(碰撞、交叉和融合),构
成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主线。
1.关于近代建筑史分期问题
2.关于近代建筑的生产关系--建筑系统的现代化过程
3.关于近代建筑教育 4.关于近代中外建筑家(近代建筑思想、重要建筑作品) 5.关于近代建筑类型与技术

仅就中国建筑近代化过程的宏观而言,三个重要时期:
被中国社会接受而推行的基督教中国化运动以及相应的对 中国建筑造型母题的使用; 以南京中山陵设计为例的中国风格新建筑的创作; 以营造学社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及其对中国风 格新建筑创作的推动。
中国营造学社
-- 近代中国唯一的古建筑研究的专门机构。事实上它不 仅主导了对于传统建筑的研究与保护,还主导了对于中国 建筑风格特征的阐释。
④新兴的中国资本主义商业城市,如南通、无锡、 石家 庄、蚌埠(津浦铁路与淮河交汇,有小渔村迅速发展 起来); ⑤政治文化中心,如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
3· 从建筑风格、思潮看,“共时”的特点,远超出 “历 时”的特征。 · 随着西风东渐,西方2千多年经历的各种建筑式样、风 格,以及正在发生的新建筑,几乎同时传入中国,如 希腊式、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文艺复兴式、 古典主义、巴洛克、折衷式等。 · 另一方面,传统建筑也因为西化洋化,出现了诸多变 体;

建筑表皮、空间与隐喻

建筑表皮、空间与隐喻

验,按照光学和热学等原理,将承担丌同职能癿材料(包括
气体)层,以一定癿内外顺序直接叓加。大部分癿表皮包括 多双层表皮和多介墙等就是用这种直接癿斱式对概念迚行 转化。托马斯·赫尔左格(Thomas Herzog)所做癿威斯巬
登行政大厦癿智能表皮系统就直接源亍对功能癿追求。
表皮形成癿类型
自然界的启示
表皮材料的重组与表达
新材料的组织和利用

新材料具有如轻质、柔韧性强、坚固、透气性好、 防辐射能力强等诸多斱面癿优势。幵刹激了新表
皮形式癿生成,给建筑师更灵活癿创作余地。在
运用和拓展癿过程中,它们完成了仍新材料到常 觃材料癿转发。

近年来广被建筑师运用在大型建筑项目癿材料 ETFE就是一种具有众多优点癿表皮材料,它有着 近似亍玱璃癿坚度和透明度,但却比玱漓轻非常 多。位亍英格兰西南部康沃尔郡癿“伊甸园”工

建筑师经常会仍绘画、音乐等艺术得到启迪,特别 是层次和结构癿安排。许多艺术形式在建筑上直接 戒间接套用,都会刹激构造癿生成,产生很好癿规 视效果。
威尔·阿尔索普设计在杜塞尔多夫所做癿耂乐里姆
在德绍癿联邦德国环境办公楼项目中,马蒂亚斯·绍尔布鲁赫再 次以色彩为表皮概念,试图通过色彩癿使用来产生强烈癿空间效 果,整个设计过程以类似绘画癿规视过程迚行。

表皮材料癿重组不表达
収现幵应用非常觃材料本身就具有很强癿实 验意义。把这些材料癿肌理和特性有效癿组 织起来,将生成新癿表皮质感。

在2000年癿汉诺威博觅会上,冯格康(von Gerkan)在所做癿基督教展馆中凡乎穷丼了 非常觃材料,精美地展现了它们作为群体肌 理癿潜力。诸如碎木片、羽毛、竹子和煤等 天然材料不牙刷、茶右过滤器、体温计、打 火机和灯泡等人造产品被幵列展示。这些材 料提供容器—中空癿玱璃窗墙,为了固定丌 同癿填充材料,作为容器壁癿强化玱璃间距 在16-63毫米乊间发劢。光线透过这层表皮, 在室内撒下了图案化癿斑驳阴影,表皮塑造 出静谧耄独特癿教堂气氛。

建筑作品赏析快题设计

建筑作品赏析快题设计
强调了建筑(群)的统一感、韵律感。 母题法的主要类型有几何母题法、建筑造型元素母题法。在几何 母题法方面要认识图形变化的要领。在基本手法方面则要了解“并列 组合”、 “聚散组织”、 “穿插架构”等若干种基本类型的特征。 (2)网络位移法 结构平面系统与建筑平面系统多向交叉演变,两种网络不仅可旋 转也可平移,这种构思方法与表达手段能使建筑空间和造型倍添新 意。这种手法不仅可用于建筑设计,也可运用到室内设计、小区规 划等工作中,甚至可应用到立面造型创作中。
实例篇
结语
快题的表现模式,有其独特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根据快 题的内在规律和特点,结合评价特征,本节课总结了以上一些方法 与技巧,供大家在今后的实践中去体会和运用。但同学们不要局限 在这些方法里,而应将之视为一个开放体系的基本构架,在具体的 实践中,大家能够、也应该有所创新,拿出有个人风格的作品来。
• 二层平面图画法
由于建筑体量布局的关系,平面图既反映一部分室内空间,又可反映一部分 屋顶投影。 方法上参照总图的画法原则宋进行描绘。屋顶构架,玻璃中庭等细部,着墨 不多,却显著地增加了图画的精致程度和整体的感染力。
• 立面图
立面设计是建筑物的外观“脸面”,具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同学出现 的 问题常常不是绘制的问题,而是设计的问题。 就表现而言,由于立而反映的是纵向关系的平面投影.需要强凋运用等 级不同的线条,在立面二维投影上表达出空间的纵深关系。相对平面而言, 立面的分合线多、而且容易混淆。所以应注意以下几点:
立面绘制步骤 例1
步骤1:画出墙面分格线和控制线,横向贯通,不考虑竖向分割关系。 步骤2:竖向风格,重点在于立面风格的整体性。
步骤3:根据体量前后关系作出阴影,以表达出体量的前后相对位置关系。
剖面

简述帕拉迪奥母题的特点

简述帕拉迪奥母题的特点

简述帕拉迪奥母题的特点
帕拉迪奥母题 (Palladio schema)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帕拉迪奥 (Masaccio) 创作的一个建筑设计模式,主要用于教堂和宫殿等建筑物的设计。

该模式的特点是对称性、比例和构图的平衡,以及使用精美的材料和装饰来强调建筑物的高贵和重要性。

以下是帕拉迪奥母题的一些特点:
1. 对称性:帕拉迪奥母题强调对称性,通常将建筑物分成两半,每半都有一个对称点。

这种对称性可以在建筑物的立面、窗户、门和拱门上看到。

2. 比例和构图的平衡:帕拉迪奥母题强调比例和构图的平衡,使得建筑物的各个部分都能够和谐地共存。

建筑物的比例和尺寸必须精确,以确保每个部分都能够正确地组合在一起。

3. 精美的材料和装饰:帕拉迪奥母题使用精美的材料和装饰来强调建筑物的高贵和重要性。

这包括使用珍贵的材料,如大理石、花岗岩、玻璃和金属,以及精美的雕刻和装饰。

4. 视觉吸引力:帕拉迪奥母题的设计旨在创造一种视觉吸引力,使得建筑物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并传达出其高贵和重要性。

建筑物的外观通常非常华丽,充满了各种装饰和雕刻。

帕拉迪奥母题是一种精美的建筑设计模式,强调了对称性、比例和构图的平衡,以及使用精美的材料和装饰来强调建筑物的高贵和重要性。

它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被广泛运用,成为了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灵感来源。

20世纪建筑艺术设计新理念(一):有机建筑

20世纪建筑艺术设计新理念(一):有机建筑

20世纪建筑艺术设计新理念(一):有机建筑佚名【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上旬刊)》【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4页(P5-8)【正文语种】中文有机建筑(Organic Architecture)是指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现代建筑理论及创作思潮。

1900年,沙里文(Louis Henry Sullivan,1856~1924)明确地提出了有机建筑的观点,而真正把有机建筑发扬光大,并推动其成为现代建筑创作思潮的是美国著名建筑师赖特。

有机建筑特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1、建筑的整体性与统一性。

特别突出视觉和艺术的统一,常以母题构图贯穿全局;2、空间的自由性、连贯性和一体性。

主张“开放布局”(Open planning);3、材料的视觉特色和形式美;4、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主张从事物的本质出发,提倡由内而外的设计手法。

流水别墅(Falling water House)是有机建筑的代表作。

有机建筑崇尚自然,强调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自然是有机建筑设计的灵感之源。

有机建筑与造型理论由“自内设计”理念也有密切的关系。

有机建筑设计中所彰显的人与自然的生态关对当下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有相当重要的启示意义。

流水别墅-春流水别墅流水别墅,亦称考夫曼别墅,是天才建筑设计师弗兰克·劳埃德·莱特(Frank Lloyd Wright)和一个热爱自然和艺术的富翁爱尔加·考夫曼(Elgar Kaufmann)建造的,它坐落在宾夕法尼亚州西南地区熊跑溪峡谷(Bear Run)中。

流水别墅把建筑、森林、溪水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别墅的独到之处不在于富丽堂皇、也不在于宏伟壮观,而在于设计者试图把人的居住环境与自然完美交融的奇特构思。

流水别墅并不高大只有三层,面积约为380平方米。

每一层都像一个钢筋混凝土的托盘,支承在墙和柱墩之上,一边与山石连结,另外几边悬伸在空中,各层托盘大小和形状都不相同,向不同方向远远近近伸入周围的山林环境。

母题手法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母题手法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设计与理论084 / 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作者简介冯文芳/1990年生/女/山西忻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四川成都 611756)母题手法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MOTIF TECHNIQUES IN INTERIOR SPACE DESIGN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冯文芳的空间意象。

如图1所示,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以“种子圣殿”为设计理念,将存储有不同类型种子的亚克力条作为母题形态,非常具有典型性。

2.2唯一性设计作品中的母题形态数量应该是唯一的。

母题形态是去除了复杂和多余的细节,提取与概括而留下来的最基本的设计元素,或是一种大的设计框架,影响着空间整体形态的演变和意象的传达。

因此,母题是在设计创作中唯一的最小设计元素。

无论母题简单与复杂、具象或是抽象,空间中的母题都是独一无二的。

只有唯一,母题才能突显出来。

但母题的唯一性并不能成为设计创作的局限性,设计师对于空间需求的不同理解,会对母题形态有不同的追求,因此也会得到不同的空间效果。

通过对母题形态的概括、提取和排列、组织,可以创造出无限的空间形态,传递出无限的空间情绪和意象。

母题的唯一性,不等同于简单,更不等同于设计处理手法的贫乏。

2.3重复性重复性是指完全相同或者具有相同属性的相似事物的反复出现。

结合对母题的概念理解,在设计创作中,可以重复使用是具有相同或相似视觉属性的母题形态。

于设计创作而言,重复本身就是一种常用的设计处理手法,它几乎可以出现在任何的设计中。

而母题手法是一种重要的重复现象,更加明确地突出了重复这一设计方式的特性。

母题通过重复而推动整个室内空间的设计,没有重复便不是母题手法。

如图1所示,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的设计以储藏种子的亚克力条作为母题,通过不断地重复组成,但是通过每个亚力克条所储藏的种子不同。

使得母体形态趋于一种相似性,为观者展示出良好的视觉效果。

建筑设计中建筑功能与建筑造型的关系

建筑设计中建筑功能与建筑造型的关系

建筑设计中建筑功能与建筑造型的关系摘要:建筑功能与建筑造型,一直是建筑设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元素。

在城市建设大发展的今天,如何理解建筑功能与建筑造型的关系,对于建筑师很好地把握功能与造型之间的倾向性,设计出功能合理又造型优美的新建筑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阐述建筑功能与建筑造型之间的来由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建筑设计如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通过合理运用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建筑的创新设计。

关键词:建筑功能、建筑造型引言: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论述建筑时,将“坚固、实用、美观” 作为建筑建造的三原则。

在上世纪现代建筑大行其道的时代,作为现代建筑开山鼻祖之一的美国建筑师沙利文针对建筑的功能和形式,提出了“功能决定形式”的口号,这个口号影响了现代建筑将近半个世纪。

直至今日,他的这个观点依然是建筑设计初期,作为建筑物属性之一的功能和形式之间关系的重要考量因素。

而建筑的形式,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伴随着建筑功能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

一、影响建筑功能的因素1、建筑属性的需求:不同属性的建筑需要不同的功能分区,这是建筑作为人类活动场所所具有的基本特性。

比如大型公共建筑需要一些属于公众性质的集散区和宽大的交通通道和交通聚集区以及一些相对独立的特殊功能区,这些特殊区域是为了适合不同属性的人群的需求而存在的。

比如古罗马的公共浴池,它不但具有洗浴本身的特殊需求属性,还具有大众社交的功能,因此,在功能设置上,就有供大众社交交流的共享洗浴池,这个空间就非常巨大。

同时也有供贵族等私人洗浴和私密交流的小空间。

这种功能空间的区别就是由不同属性的功能来决定的。

2、建设者的需求同样的建筑属性,建设者出发点的不同,也会对建筑的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比如独立式住宅,如果建设者只是出于居住功能实用的角度出发来建造,那么建筑师只需要考虑它的居住属性,功能的设计以居住的舒适性作为最优先的考量。

如果建设者除了居住的功能,还附加了很多社交的功能,那么在功能的考量上,还需要加入彰显主人特殊爱好的展示功能、开展大型社交活动的宴会功能、娱乐功能等等的活动空间,甚至还可以设计宾客临时居住的客房功能区等。

SANNA建筑事务所设计方法形体学分析

SANNA建筑事务所设计方法形体学分析

SANNA建筑事务所设计方法形体学分析摘要:文章主要从建筑设计的方法形体学方面对SANNA事务所在建筑设计的思维方法和具体形体操作进行分析,试图进一步解析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思想和设计哲学。

关键词:妹岛和世;西泽立卫;思维方法;环境思维一:关于SANNA事务所和妹岛和世以及西泽立卫日本中生代女建筑师妹岛和世出生于日本茨城县,在进入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之前已经在日本女子大学取得硕士学位。

西泽立卫是妹岛和世的得意门生,但是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原本是两名各自独立的建筑师,由于设计理念及关系上的接近,后来合伙成立了SANAA 的设计事务所。

在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影响下SANAA事务所的作品展现了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流派的风格和特色,他们善于利用暧昧、透明、简洁的材料,在形式上具有很强的识别性:简洁的集合体量、干净、半透明材料、暧昧、淡薄的氛围,把人们从传统建筑的空间体验和视觉体验中解放了出来。

妹岛在伊东丰雄工作的时间从那里学习到了伊东常用的一种轻盈、飘逸的建筑语言,但是又更进一步增加了建筑中的轻盈感,富于女性特有的精致感。

SANNA事务所的建筑作品形式单纯,体量简洁,空间均质,单薄的材质,强调内部空间的物质反映,将丰富而又细腻的情感托付于极简洁的物质之上,并逐步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极简主义建筑风格,被别人称为“妹岛的白色暧昧”,因为其作品空间中大量的白色轻质材料表达,墙面,地板,天花,需要透光的部分则也是简洁的白色半透明玻璃,漫步其中,让人有种如入梦境中,产生飘忽暧昧说不清楚的独特感受。

二:SANNA事务所建筑作品的设计思维方式建筑设计思维方式包括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理性思维属于建立在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等的基础上的逻辑思维,感性思维属于建立在包括灵感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基础上的非逻辑性思维。

建筑设计的思维方式也可以概括为形象性和逻辑性。

形象性表现在从视觉表现出发的形象思维,逻辑性则体现在建筑设计的过程是从实际问题出发的一个一个问题解决的、遵从客观世界规律和物质属性的解题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创作过程中母题的运用
摘要:母题是建筑创作表达技巧之一,在众多建筑中得到运用。

建筑中通过母题的重复运用可以使建筑得到统一,给人留下完整深刻的记忆。

本文通过结合建筑设计实例对母题在建筑创作过程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建筑;母题;院落;方形;非物质文化遗产
母题,在文学中的含义是指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其重复出现于文学作品里,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的线索,也可能是一种意象,由于其重复出现,使整个作品的脉络得到加强。

在建筑设计中,我们提炼出一种符号作为设计的母题,并将其重复使用到建筑中,从而强调了创作者的立意构思,这种设计手法称为母题法。

建筑是由多种不同的元素构成的,不管是空间形式、平面布局还是形体构成。

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和表达过程中如何运用和组织不同的元素使建筑达到完整和统一?建筑创作时通过立意构思和对众多元素的提炼,运用母题法可以使建筑得到完整和统一。

通过对母题的重复使用可以使人们在观赏建筑时加深对建筑的印象和理解。

纵观中外建筑,都有一些让人神往的母题,例如中国的院落、轴线、大屋顶、斗拱等,西方的柱式、尖券、拉丁十字平面、帕拉第奥母题等。

这些优美的母题也常常被运用到现代的一些建筑上。

下面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设计方案,具体谈谈母题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

1 项目背景
为发扬我国传统民族艺术,保留历史文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建立一座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项目选址辽宁省铁岭市,基地位于铁岭市凡河新区,它是独具魅力的中国北方水城,这也为博物馆增色许多。

建筑基地位于凡河新区昆仑山路以东、祁连山路以西、嘉陵江路以南的地段,西邻凡河,建筑用地面积70000万平方米。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建设规模:基地内建筑面积50000万平方米。

规划主要由六个功能组成,包括陈列展示区、藏品储藏区、服务共享区、实验培训区、后勤保障区以及剧场表演区。

2 立意构思
立意构思围绕着以下三点展开:
(1) 如何将建筑功能的特殊性与地域建筑特色相结合?
(2) 如何使单体建筑与城市的脉络及周边的环境相融合?
(3) 如何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体现在现代建筑当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与地域特征。

建筑的立意构思是通过中国传统建筑的院落布局模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取得联系。

中国建筑体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一直沿用了院落的布局模式。

院落作为中国传统生存环境的空间形式,是典型的领域空间,具有较强的内外分隔性和内向性。

建筑通过院落的重复组合形成其外在形式。

这样的布局模式体现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相吻合。

3 建筑表达
本案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思考以及对基地与城市的关系和场地分析,提炼出“院落”和“方形”这两种母题来进行方案的设计和表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相联系。

方案从简单纯粹的几何图形—方形出发(图1),利用“院落”这一母题对建筑进行了化整为零的处理,从而把建筑主要分成四部分—展演区、观演区、后勤服务区和办公研究区。

这样整个建筑在平面功能上布局合理,各部分相对独立,功能上互不干扰,但又通过院落这一组织方式将各部分又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建筑采用院落的布局模式也符合铁岭当地的地域特色,同当地的传统民居形式—“东北大院”取的联系。

方案借以院落形式融入到铁岭市的城市肌理当中,并通过水的运用和“院落”母题的重复使用,使室内外空间和景观得到交融。

建筑展演区全部座落在水面上,很好地利用了基地西侧的凡河景观带,使建筑更好地与基地周边的环境相融合。

建筑形体是由矩形形体重复和变异组合而成,各个形体之间形成许多院落。

这些院落是室内外空间的中介因子,这样参观者在参观博物馆时可以在室内外空间的交替中行进,充分地达到室内外空间交融的目的。

建筑还力图创造出一种纯粹的、合理的、静谧的空间(图2)。

建筑的外部基本处理成实墙,材质上选用了清水混泥土,而面向庭院的部分则大部分做成玻璃幕墙,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

建筑外部的实墙处理,使建筑产生一种张力,富有力量感,符合博物馆的建筑性质,也象征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建筑外立面采用了方形小窗(图3),以“方形”为母题处理整个建筑的立面,更好地将建筑各部分统一成一个整体,营造出一种纯粹、静谧的空间形式。

总的来说,本方案通过运用“院落”和“方形”这两种母题很好地将建筑的立意构思表达出来。

通过这两种母题的重复使用,也使参观者更全面地理解整个建筑,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有关建筑创作中母题的运用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下面再举几个例子进行说明。

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在这个建筑当中,从室外到室内,从局部到整体,到处可以看见设计者对“方形”和“灰线白底”这两种母题的反复运用,很好地融入了周边的环境,使人产生对中国古典建筑的联想。

整个建筑给人一种完整的视觉感受,富有浓郁的中国现代建筑感。

安藤忠雄设计六甲山集合住宅也运用了母题重复。

它位于六甲山南面的斜坡上,看似一座高层建筑,实际上只是由一些三层的独户住宅错落而成。

建筑不断重复的几何形体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又相互融合。

建筑中的“街道”和“广场”作为空间的连接体,与简单的几何形体一起成为设计的母题,整个建筑统一完整。

另外,皮亚诺设计的芝柏文化中心也是这方面的典范。

他受到当地棚屋的启发,提炼出其内在的精华—木肋结构作为建筑设计的母题。

木肋向上高挑而又收分,显示出与当地民居异曲同工的造型景观。

整个建筑采用现代的建筑材料建造但又具有浓郁的地方传统特色。

小结
一直以来,母题法被许多建筑师运用到他们的建筑中,因为在建筑创作的过程中运用好母题可以使建筑在形式上达到统一;可以使观察者对建筑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可以更加充分地表达出设计者的立意构思。

参考文献:
[1]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四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 沈福煦.建筑设计手法[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