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与哈贝马斯之争

合集下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哈贝马斯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哈贝马斯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共识 共和主义 公共领域 交往理论 交往权力 乌托邦 主奴辨证法 主体性 上层建筑 "家族内部之争"
1 1 1 1 1 1 1 1 1 1
53 54 55
2011年 科研热词 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 艺术自律 自律性 市民社会 审美现代性 霍尔 阶级社会 资产阶级社会 话语伦理 西方马克思主义 蔑视 艺术本体论 自主性 第四种解码 社会实践活动 生活世界 理性共识 法律与道德 民族国家 正义论 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体系 权力 权利 普遍主义 文化现象 技术启蒙 技术伦理 承认 意识形态 怀疑论 怀疑主义 强意识形态 弱意识形态 市民社会理论 工具理性 审议民主 审议惰性 实在论 娜芬 商谈理论 商谈伦理学 商谈 和谐社会 历史地位 共同主体性 公民不服从 公共性 全球治理 人权 交往行为 推荐指数 5 3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10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福柯的权力话语思想对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意义

福柯的权力话语思想对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福柯的权力话语思想对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意义摘要:福柯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其研究领域涉猎广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福柯的“权力-话语”思想为学界称道,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提供了两点重要的启示意义:第一,话语,尤其是意识形态的话语都是有意而为、有目的的建构,因而,在意识形态工作中,一是要高度警惕一些话语背后的意图,如历史虚无主义一些看似有意无意地歪说、戏说等,二是从正面宣传角度讲,必须精心构筑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第二,话语的背后潜藏着权力的影子,话语争夺的背后是权力的斗争。

因而,要巩固政权“必须控制”好话语。

关键词:福柯;话语权建构;意义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媒体场域中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研究”(17BKS 136)及河南省社科联项目“网络空间治理与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研究”(SKL —2019—302)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20-2-13作者简介:董金柱,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政治学。

(河南郑州,450044)中图分类号:B5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79(2020)02-0018-03一、福柯及其“话语”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 ,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国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法兰西学院思想体系史教授。

他研究兴趣广泛,著述丰富,主要作品有《古典时代疯狂史》《精神病与心理学》《词与物》《知识考古学》《纪律与惩罚》和《性史》等。

他在哲学、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历史学、政治学、科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他被称作“20世纪法兰西的尼采”“萨特之后法国最重要的思想家”;哈贝马斯说:“在我这一代对我们的时代进行论断的哲学家圈子里,福柯是对时代精神影响最持久的”;美国著名学者克利兹曼则评价他说:“在现代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思想家像他那样对历史学、哲学、文学和文学理论、社会科学乃至医学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1]。

身体的“权力重负”——福柯刑罚思想的身体视角

身体的“权力重负”——福柯刑罚思想的身体视角

米 歇尔 ・ 福柯( Mi c h e l F o u c a u l t , 1 9 2 6 —1 9 8 4 ) , 法 国著 名 的思 想 家 、 哲学家, 结构 主 义 大师 , 后 现代 法 学
思 想 的代表 人 物 。福 柯 在西 方思 想界 拥有 广泛 的影 响 , 被 认 为是“ 2 O世纪 法 兰西 的尼 采 ” 、 控制、 监 禁 等诸 多法 律 意 义 。通 过 身 体 改 造 灵 魂 , 使 刑 罚走 向理 性 化 和 制 度 化 , 人的社会意义进一步澄明 。 关键词 : 福柯 ; 身体 ; 权 力; 刑 罚 思想
中 图分 类 号 : D F 6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7 8 8 X( 2 0 1 3 ) 0 1 — 0 0 5 3 — 0 6
他 是 一个令 人 无从 捉摸 的人 物 , 一个 非历 史 的历史 学家 , 一 个 反人 本 主义 的人 文 科 学 家 , 一 个 反 结构 主 义 的
结 构 主义 者 。福柯 的学 术研 究 广泛 而深 邃 , 对癫狂、 知识 、 身体 、 权 力和 性 欲 等 做 了深 刻 的 论 述 , 对哲 学 、 法 学、 历 史学 、 批 判理 论 、 科学 史 、 教育学 、 心 理学 等学 科产 生 了深远 的影 响 。 身体 是福 柯刑 罚思 想 的核 心 。他 用 考古学 和谱 系学 的方法 , 考 察 了刑 罚 史上 的权 力机 制 和 身体 的 被折 磨、 规训 、 管制 和控 制 的学术 史 , 掀开 了身 体 的刑罚 演 变史 。“ 自从 尼 采 和福柯 之 后 , 身 体 日渐 成 为 当代 理论 的一个 焦 点 。 ” [ 2 ] 研究 福柯 的身体 刑罚 思想 , 对我 国构 建法 制社 会与 和谐 社会 的法 制保 障具有 借鉴 意义 , 对我

米歇尔·福柯的技术本体论

米歇尔·福柯的技术本体论

作者简介 : 贾玉树 . 中国 人 民解 放 军 装 备 学 院 科 研 部 装 备 发 展 战略 研 究 所 教 授 。
1 21・

哲学 分 析
2 0 1 5年 第 4期


福 柯 作 品 中 的技 术 概 念
技术 虽然不 是福柯 作 品 的主题 , 却是福 柯 思想 的核 心内容 , 是理解 和 把握 福柯 哲
术 等生 产技 术 . 都 是福柯 所 谓权 力属 性表现 得不 大 明显 的社 会技 术 , 自然 一词 已失 去
了其原来 的意义 。
福 柯所 谓符 号技术 , 大 体上 相 当于哈 贝马斯 所说 的交 流 的技 术 , 显然 具有 社会 属
性, 它也应 当首先 在社 会技 术语 境 中加 以把握 , 虽然 它 同时兼具 自然 技术 与灵 魂技 术
史本 体论 。而且关 于福 柯哲 学 的本体 论 , 还存 在各 种各 样 的说法 , 例 如有 人 曾把它 概
括 为界 限本体 论 , 认 为存 在 只呈 现于 自己的边 界 之上 , 非 内非外 。 不过 , 无 论历 史还 是 界 限等说 法 . 都还 不是 福柯 哲学 中的终极 概念 。 在福柯 哲 学 的基本 概念 中, 权 力一 知 识、 话语 实践 , 甚 至主体 本 身 , 都 是建 立 在与其 相 应 的技 术 基础 之上 的 。换 句 话说 , 存 在 只能呈 现 于技术 之 中。从 这 种意 义上 讲 , 似乎 可 以把福柯 哲 学概 括为 技术 本体 论 。
新 的解 放 哲学
福 柯作 品 中的技 术概念 是在 他所 谓谱 系学 平 台上展 开的 。他把 现代 技术 划分 为
生产 技术 、 符号 技术 、 权力 技术 与 自我 技术 这样 四种 类型 。生产 技术 指 的主要 是 自然 技术 , 由于 福柯 的权 力概念 具有 生产 的属性 , 所 以广 义 的生产技 术也 可 以囊括 社会 技

批判学派

批判学派

政治经济学派

以英国学者戈尔丁和默多克为代 表,主要是从考察媒介所有权的 集中和垄断程度入手,揭示资本 主义媒介为垄断资本服务的本质。
“意识形态霸权”研究

以普兰扎斯等人为代表,主要通 过内容分析来揭示资本主义媒介 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工具所起 的作用。在研究方法上,批判学 派反对美国主流学派的经验主义 和行为科学的方法,重视哲学、 历史学、政治经济学和语义学的 分析方法。
批判学派主要研究方法

就研究方法而言,早在20世纪40年 代L.林德就对经验主义的研究偏向 提出了问题:“坚持它的人通常将 自己置于现行的体制之中,暂时接 受它的价值和目标,从事收集数据 和描述趋势这些工作……时间是漫 长的、数据总是不会完整,形势不 断在变化,当‘客观的’分析家在 情况中发现更多的应记录东西时, 他就会被更深地拉进假设的网络中, 从这种假设出发,• 正在研究的体 他 制假装在运转。”
批判学派理论角度

3、主流意识形态分析的观点这 方面的研究主要想说明:大众传 播如何以间接的、无意识的方式 透过传播结构、专业理念或例行 业务,不断复制着主流意识,从 而成为统治者统治的一个环节。
批判学派理论角度

4、唯名论和多义性研究的观点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反映意识 形态的流通符号,进行内在涵义 的分析。研究者认为,也存在于 日常流通的生活符号中。权力的 存在是多面向的,各种符号的涵 义也是多样化的,需要探讨日常 生活情境、媒介使用和意义建构 之间的联系。

不论是美国的还是欧洲的传播学批判 学派, 他们与经验主义传播学的差别, 除了方法上侧重面不同外, 在研究视 角上也存在较多的差异。批判学派一 般是从宏观、中观角度分析问题; 经 验主义传播学较多地是从具体问题出 发, 较为微观地分析各种因素如何构 成某种结果。但是双方不论在方法还 是角度上, 仍然是互通的。英国不少 传播学者, 观点上属于批判学派, 研究 方法上则采用了相当多的经验主义的 作法; 美国当代传播学研究中, 也越来 越多地渗入了批判学派的研究方法。

现代性重建与后现代主义批判--哈贝马斯对后现代的回应

现代性重建与后现代主义批判--哈贝马斯对后现代的回应

Vo . 4 N l 1 O
M E 2 0 L f 02
现代性重建 与后现代主义批判
— —
哈贝 马斯 对后 现 代 的 回应
博 永军 ,商祥 江
( 山东太学 哲学与社鲁发展 学院,山东 济南 21 0 ) 5 10 }

要 :哈 贝马斯 以论 战者的姿 态夼入现代一 胜问题 的思考,对贯穿 于尼采 、海德 格 尔以厦福 柯之 间的
r so t o t e p smo e i wh r ii d m i . e p r e I h o t d m s s  ̄ o c i cz mo e l t e y Ke r S mo e i y WO d : d m l y;p smo e n  ̄ o t d r i n;c mmu ia ie r t l I y c o n c t a i  ̄ i v oa l
反启 蒙理一 点进行 了批判 ,并倡导交往理一 胜观. h 生,转 向一种 主体 间性 的社会理论 范式 ,进 而提 出丁重建现代

眭方 案 ,这 是 现 代 主 j 者 面 对 后现 代 主 j 的 攻击 作 出 的积 极 的 回 应 。 L L 关键 词 :现 代 性 ; 现 代 主 卫 :交 往理 性 后
的方 向 ; 只需 要 自己刨 造 出所 需 要 的规 范。现 它 代 性就 是保证 自己得到 完 完整 整 、 多 不 少 的复 不 制 。 l 可见 , t 斯是将 “ ” 『 哈0马 现代 ” 传 统 ” 与“ 对 照起来 加 以理解 。现 代性 表达 了一种 与传统 断 裂 的意识 , 现代 一 胜就是对 传统 的造 反 , 现代 一 打 破 胜要

后 现 代 性 反 抗 现 代 性
哈贝马斯 认 为 , 现代 是 一个 脱 离 了示范 性 过 去, 并从 自身创造 所有规 范 的时代 ,现代 性 ” “ 因而

尼采式探索的斗士福柯

尼采式探索的斗士福柯

社会就是一个充斥着微观权力的大监狱
福柯的生存哲学
便是向死而生,将人生塑造成艺术品
TTHANKS
谢 谢 TTHANKS
向死而生的生存美学 —非性欲化的极限快感
求知欲
1
真理掩盖下的权力欲望
性欲
2
基于自我控制,直接体验 的 我当做客体对象,将自我
生活塑造成艺术品。
Your Logo or Name Here
04 | 面临问题
The intellect of man is forced to choose Perfection of life ,or of the work。
为《什么是启蒙》(Was ist Aufklaerung)。同年车祸带来的临近死亡的极限快感,留下脑 震荡后遗症。 • 1984年发表《性经验史》的第二卷和第三卷:"快感的享用"和"关注自我"。研究古代希腊 人和罗马人的性观念,发展出一种"伦理哲学"。该书最后一卷"肉体的忏悔",因福柯于本 年6月25日感染艾滋病去世而未能完成。
方法论(修正和深化)
考古学
Archaeology
• 1969年3月发表《知识考古学》 • 通过把握历史中遗留下的碎片一般的材
料——历史档案,把握权力的发展过程 • 对结构主义方法论的继承与批判
系谱学
Genelogy
• 1971年发表《尼采,系谱学,历史》 • 权力欲望VS求真意志 • 破碎虚构VS同一起源 • 实际历史(wiirkliche Historie)VS传统
Your Logo or Name Here
花边新闻 | 福柯朋友圈
重要人物
尼采
偶像 后结构时代的新尼采主义者

法学研究方法之历史的维度——福柯权力谱系学研究方法之简析

法学研究方法之历史的维度——福柯权力谱系学研究方法之简析

法学研究方法之历史的维度——福柯权力谱系学研究方法之简析(演讲稿)(同学们好,我是来自法学院的陈邹,今天我将带大家进入对法律的历史研究领域,用历史的维度去看待法学。

我选择阅读的文献是苏力写的《福柯的刑罚史研究及对法学的贡献》。

一文(翻页)1993年苏力写了一篇文章,《福柯的刑罚史研究及对法学的贡献》,此文主要从福柯的一本书《训诫与惩罚》来谈福柯的社会法律思想,呼吁法学学者关注福柯。

十年后的2002年,香港大学陈弘毅教授也写了一篇文章,叫《从福柯的<规训与惩戒>看后现代思潮》,将福柯的思想和学说“正式地”纳人了后现代法学学派研究视野之内。

这两篇文章可以说引起了我国法学界对福柯的研究与对其研究方法的借鉴。

由于这门课程主要是来介绍法学学习方法的,所以我就以苏力的这篇文章为切入点,来为大家展示一种法学或历史学的研究方法——福柯的权力谱系学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对于法学研究的贡献。

(翻页)首先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他的照片,我们会发现他长的很帅,同时我们也会深切的认同“聪明绝顶”这个词的含义。

他是当代著名的法国哲学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

其思想、研究主题博大精深、纷繁复杂,尤其是他的研究方法独具特色,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想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当代著名思想家、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代表——哈贝马斯说:“在我们这一代哲学家中,福柯能够对当代精神有最持久的影响。

”这也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有文化内涵的帅才是真的帅。

(翻页)福柯可以说是一个天才儿童,经过不懈的努力,1946年,不满20岁的福柯地顺利进入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在当时的法国,这是传统的通向学术生涯的一条路径。

福柯在高等师范学校的时间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当时法国对德国哲学家如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和尼采的兴趣越来越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柯与哈贝马斯之争
发布时间: 2003-12-1 作者:秩名
内容提要:本文讨论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占据知识界前沿的一次伟大争论:福柯和哈贝马斯的争论。

由于这两个人在今天的巨大声望,以及思想的尖锐差异,使这场争论遍及整个欧美学界并引发了巨大的讨论。

大致说来,差异体现在三个方面:方法论差异;对主体构成的评价差异;在社会理论方面交往理性和权力的差异。

关键词:福柯、哈贝马斯、权力、理性、交往理性
福柯与哈贝马斯完全不同。

这不仅仅是人们所说的德法传统的不同,这也许还包括两个人气质上的深刻差异。

福柯根植于萨德和尼采的传统,他将恶之花的危险尝试和狄奥尼索斯的迷狂体验融于一体,进而将自己置于理性所鞭长莫及的危险地带,并对既定的现实——无论是道德现实还是政治现实——持有一种执著的怀疑态度,这种怀疑带有一种敏感的气质,而这种敏感却近乎于偏执。

福柯前所未有地将哲学变成个人的事情,哲学是在探讨个人的极限、可能性和遥遥无期的真理,在福柯这里,哲学就是探讨他自身的秘密。

但是戏剧性的是,旨在发现个人秘密的隐蔽哲学,甚至可以说是哲学行为,却赢得了最大量的读者,并被一遍遍地呈现在朗朗白昼之下。

哈贝马斯呢?在这位哲学家的源头里,尼采作为一个极端的反面教材得到了批判,并被剔除的干干净净,也就是说,这种哲学源头决没有超人崇拜和对个人性的鼓吹,他的曲折起源是马克斯·韦伯和马克思。

后两者都将个人,将自身置之于哲学之外,在马克思这里,个人消逝在生产方式的结构中,在韦伯这里,个人是铁笼中的囚徒;哈贝马斯同样是不折不扣的反个人主义者,无论是他在哲学上的观念诉求,还是他的毫无风格化的哲学措辞,甚至是他目前的政治现实——在所有这些方面,哈贝马斯都被公共性意愿所统摄。

福柯相信,知识的作用就是让知识分子个人不断地改变自身,而哈贝马斯相信,知识和知识分子能够促进一个其乐融融的团结社会。

福柯将个人的出路放在个人自身孤独的美学改造方面,哈贝马斯从来就是将个人置于集体的无边无际的交流和商谈中,如同福柯喜欢一次次地单独出没在加利福利亚那些神秘的夜晚,而哈贝马斯喜欢在各种各样公众讲坛上领奖或者演说一样。

这种气质上的差异决定了哲学的重大差异,也可以反过来说,哲学的重大差异决定了行为的差异。

这两人之间有一场事实性的对话,但是主要的争执隐含在各自的著述中,尤其是在哈贝马斯这里,对福柯的批评毫不隐晦。

这种批评涉及到他们各自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权力和理性。

福柯是从权力的角度对社会作出分析,哈贝马斯则是从理性的角度对社会作出诊断。

出发点不一样,结论就不一样,对整个传统——尤其是对启蒙运动和启蒙理性——的估价不一样,各自遵循的探讨途径也不一样;如果非要为社会开一剂药方的话,那么这个药方肯定也不一样;最后,不可避免的是,对未来的态度,无论是哲学态度,还是生活态度,无论是乐观的态? 鹊幕故潜 鄣奶 龋 膊灰谎 n颐窍壤纯纯锤?峦ü χ陨缁嶙鞒龅恼锒希 缓罂纯垂 绰硭沟恼敕嫦喽缘墓鄣阋约坝纱硕 吹亩愿?碌拿土遗昊鳌?nbsp;
1 权力和社会
在《规训与惩罚》中,福柯通过权力的变化来描述社会的变化,社会的谱系演变铭写在权力的谱系演变上面。

福柯正是从权力——权力的形态、实践、活动机制——入手,创造性地将现代社会描述为规训社会。

这一社会理论的基石是权力。

在福柯看来,正是围绕着权力的运作机制,庞大的社会组织才得以建立和发展起来。

整个社会结构盘根错结般地缠绕在权力上面。

权力的性质、形态和机制变了,社会结构就随之发生变化,君主制有君主的独特镇压权力,古典时期有针对灵魂的符号-惩罚权力,现代时期则是针对身体的规训权力。

也可以反过来说,否定性的镇压权力构成了君主制社会的基本结构,诉诸于灵魂的符号-惩罚权力构成了古典时期的社会结构,而规训权力则构成了现代时期的普遍社会结构。

权力是社会形态最根本的基石,社会,它的数不胜数的表象、形态、能指,它的无法估算的
规模、尺度、范围,最终都可以浓缩和还原到权力的基石这一点上,权力是它们最后的归宿,也是它们最终的根源。

权力发生了变化,整个社会组织也随之发生变化。

权力为什么能够成为这样一个基石?为什么成为社会结构和秩序的决定性因素?为什么权力的变化引发了社会的变化?为什么规训权力的出现促发了规训社会的诞生?首先,我们发现,福柯的“权力”本身并不是一个本质主义概念,甚至难于为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

权力是什么?福柯说:“权力不是一个机制,不是一个结构,也不是我们拥有的某种力量;它只是人们为特定社会中复杂的战略情势所使用的名字。

”①权力应该被理解为多重的力的关系,不应该从一个中心,从某个最基本的始发处去寻找权力的源头,权力也不是某个集团、某个主体的所有物。

相反,权力存在于各处、存在于任何的差异性关系中,“权力无处不在,这并不因为它有特权将一切笼罩在它战无不胜的整体中,而是因为它每时每刻,无处不在地被生产出来,甚至在所有关系中被生产出来,权力无处不在,并非因为它涵括一切,而是因为它来自四面八方。

”②福柯明确地抛弃了那种自上而下的压抑、笼罩、涵括、包裹性的国王权力,那种支配性、主宰性和统治性的权力。

权力永远存在于关系中,也可以说,权力永远是关系中的权力。

它随时随地产生于不同事物的关系中,这意味着,权力总是变动的,复数的,再生性的,微观的? ⒕植康摹⑾附谛缘摹⑾嗷チ鞫 筒 频摹u庋 τ涑庠谏缁岬拿扛鼋锹洌 涑庠诿恳恢植钜旃叵抵校 涑庠谌我獾南喙匚镏 校 植康奈匏 辉诘恼庑┪⒐廴 甏蟮闹鞯夹匀 剐统寤倭恕?/p&gt;
对福柯来说,这样的权力从来不外在于社会,相反,它深深地根植入社会的每个片段和细节中,权力的变化促发社会的变化,权力的形态——它的力量关系,它的性质、方向、活动机制——内在地构成了社会的形态:社会关系及其性质、方向、活动机制。

权力不是处在社会隐晦的底部,不是曲折而坚决地操纵着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它处于社会的内部,处在社会的每一片肌理上面,从而构成社会内部、社会本身的决定性要素。

社会围绕着权力机制而活动,而运转,而成型,它听命于这种权力实践和权力游戏,权力处在社会这个同心圆的最核心之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社会的种种表象可以还原到权力的机制上。

对社会的诊断可以简约为对权力的诊断,外围最终还原到核心。

社会形态正是权力形态同一个层面上的横向扩充,而非纵向的生产和派生结果。

这样,福柯的社会理论对马克思的社会理论构成了一次重大挑战:在福柯这里,社会形态的变化与经济方式的联系极其微弱,福柯排除了劳动、生产方式、剥削和异化在社会理论中的位置,排除了它们在社会理论中的基础性作用。

对他来说,社会形态同这个社会的一般权力形态是同质性的,君主权力就导致君主社会,规训权力就导致规训社会,权力形态的变化导致社会形态的变化。

由于权力总是关系中的权力,总是任意两个不同点的权力,总是复数权力和网络中的权力,因而,它天然地就能将社会的诸要素关联起来,将这些要素以“权力”的方式组织起来,进而让这些要素按照权力的形态组织社会的形态。

权力具有这种组织天性,因为权力存在于任何差异关系中,只要存在着差异,就必定会产生权力,“权力不是某种可被获得、抓住、分享的东西,也不是人们能够控制或放弃的东西。

权力通过无计其数的点来施展,它在各种不均等和流动的关系的相互作用中来施展。

”[3]哪里有不均等的关系,哪里就会出现权力,权力就具有这种自发性和天生的敏感性。

它瞬间生成而且无处不在,这样,社会本身不仅充斥着权力,它几乎就是由权力构成,由权力关系构成。

这即是福柯从权力的角度对社会作出的? 砺壅锒稀t诖耍 颐欠⑾郑 ?潞苌儆梅饨ㄖ饕澹 时局饕寤蛘呱缁嶂饕宓雀拍罾疵枋隼 泛蜕缁嵝翁 谒 抢铮 挥谐橄蟮氖奔浠 郑 挥兄惺兰停 囊崭葱耸逼冢 诺涫逼冢 执 逼诘幕 郑 庑┦逼谕 泳 媒嵌然蛏缁峋 玫慕嵌然 值纳缁嵝翁 ⒉晃呛稀s扇 叭 叵档慕嵌瘸龇ⅲ 颐嵌韵执 缁岬某坪艟筒辉偈亲时局饕澹 枪嫜瞪缁帷?/p&gt;
对福柯而言,监狱就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生动隐喻,因
为它体现了现代权力的最根本的规训特征,是现代社会形态的精确提纯,社会就是一个在规模上放大、在程度上减弱的监狱,只有在监狱这里,纷繁的社会本身才能找到一个焦点,一个醒目的结构图,一个微缩的严酷模型。

而现代个体,正是被这个无处不在的监狱之城所笼罩,个体就形成和诞生于这个巨大的监狱所固有的规训权力执著而耐心的改造之中。

个体,在这种权力的干预、生产和造就下,是被动的、他律的、笨拙而呆滞的,最终,这几乎是个无望的个体,悲凉之雾覆盖着他。

在这个现代规训社会的舞台上,个体的命运从来都是囚徒式的悲剧。

个体诞生在权力机制毫不喧哗的冰冷实践中。

这,就是权力对个体的生产和改造,个体,他的身体,他的灵魂以及一切有关他的知识都是匿名权力的产物。

权力和个体的关系就是这样一种生产和被生产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