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六章第三节A T 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说课稿

亳州一中南校高一生物组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一、说教材分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的重难点;四、说教法和学法;五、说教学过程;六、说板书设计;七、说评价反馈;八、说设计感悟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细胞呼吸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在教材编排上位于《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和《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之后,《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之后》,对于学生全面了解细胞的能量代谢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了基础。同时,本节内容在高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是半壁江山。因此如何上好本节内课的内容至关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中高中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四个基本理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①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

②掌握有氧呼吸中物质及能量变化的特点

③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以及在工农业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引导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培养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③通过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培养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

④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联系生活与工农业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培

养关心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②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

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来认识生命的奥秘。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

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生物体呼吸的有关知识,对呼吸的气体交换现象、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限于初中学生的化学知识和认识水平,对呼吸作用的过程几乎未涉及。高中生学习细胞呼吸,重点放在认识有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理解细胞呼吸本质上,学生对生物细胞呼吸的认识要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有氧呼吸过程的知识是学生理解其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产生ATP的本质的基础。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

突破策略:

①通过自主阅读、提问、、思考、理解反应式及图解、课堂练习来突破。

②通过简表列出有氧呼吸三阶段的比较栏目,简明地抓住要点

2、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学生的化学知识功底不深,尤其是有机化学知识还未学习。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葡萄糖的彻底分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所伴随的能量变化,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度。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三阶段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突破策略:

①利用多媒体形象地说明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和两个场所,通过引导、思考,

学会写相关反应式,使学生清楚须有“能量”栏才能表达其完整性和科学性。

②利用化学反应式理解有氧呼吸的实质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

众所周知,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只在课堂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所以本课采用比较法、直观教学法、比较归纳法、讨论法、阅读法等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阅读、计算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①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

②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

③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区别和联系的表格,进行教学反馈。

(二)说学法

呼吸作用的过程复杂、抽象,学生对呼吸过程的物质、能量变化理解困难,建议同学们联系各种亲身体验,理解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概念、过程。充分理解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过程。联系课件,并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讨论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指导学生在预习时以有氧呼吸为主,明确基本概念、场所、条件、产物、氧化的程度、能量的来去等,接着以同样的方法对无氧呼吸进行列表比较,最后联系生命活动和日常生活识记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指导学生学会形象思维,结合投影片和第二章中“线粒体”“细胞质基质”的相关内容,形象地分析、记忆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及其反应机理。

指导学生学会思维迁移,从不同角度进一步巩固呼吸作用的知识体系。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内容分两课时讲授,第一课时是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第二课时是细胞呼吸的方式。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生物界所有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无论是聪明绝顶的人类还是肉眼难寻的细菌,如果能量供应一旦停止,生命也将结束。那么,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和直接能源物质是什么?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主要来源于什么?

温故知新,通过复习导入新课,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激起学生的兴趣。

提出课题:第三节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探究新课: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教师提问:家庭如何蒸馒头?如何酿酒?继续提问蒸熟的馒头为什么比较松软?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它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的?

多媒体展示背景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如何检测二氧化碳,并PPT展示如何检测酒精(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1、寻找变量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确定变量

提出让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

①本实验自变量是什么?(氧气的有无)因变量是什么?(是否有CO2和酒精产生)

设置几个实验组?

②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

③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配置适宜的酵母菌培养液,温度

控制在25—35度)

④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怎样鉴定有无CO2产生?如何比较CO2产生的多少?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实验方案设计的是否合理?有无漏洞?

如果完全自主探究,学生的盲目性较大,探究实验效率低。而确认变量是正确设计实验的前提。因此我把这个环节提取出来,引起学生关注,因为在本章的第一节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概念,因此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可以突破重点对变量的确认。,为下一步正确设计科学可行的实验方案提供保障

2、通过预设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三个变量设计实验方案,设置对比实验

当这三个问题明确后,学生探究的过程就会成为探究学习细胞呼吸概念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生物科学方法的过程。这样帮助学生突破实验设计的难点。提高实验探究的有效性。

3、组织学生实施探究实验计划,巡视,个别交流。提醒学生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