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减少症药物治疗
白细胞减少症诊断治疗指南

白细胞减少症诊断治疗指南白细胞减少症(leukopenia)为常见血液病。
凡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109/L时,统称白细胞减少症,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低于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甚至消失者,称为粒细胞缺乏症前者临床主要表现以乏力、头晕为主,常伴有食欲减退、四肢酸软、失眠多梦、低热心悸,畏寒腰酸等症状;后者多以突然发病,畏寒高热,咽痛为主。
其发病原因很多:①生成减少或成熟障碍,如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肿瘤侵犯骨髓、药物(抗癌药、氯霉素、磺胺药等)、苯和X线及细菌毒素等抑制骨髓、脾亢引起的成熟障碍。
②破坏过多,特别是多种药物和自身免疫病通过免疫引起及各种感染致消耗过多。
③粒细胞附着在血管壁和移向脾脏引起其分布异常,如各种过敏和内毒素血症。
该组疾病只要通过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即可诊断,但关键是病因诊断,可通过详细病史特别是用药史、体检及骨髓象和一些特殊检查以明确病因。
治疗:关键是去除病因,而对原因未明的白细胞和粒细胞减少症,可口服1-2种升白细胞药物如利血生、鲨肝醇、碳酸锂、维生素B4和B6等,但对粒细胞缺乏症病人应按急诊立即住院抢救,否则会危及生命,应给无菌隔离、控制感染、血白细胞成分输注、对症处理,必要时应给粒或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GM-CSF)。
易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常用药物有哪几种?1. 抗肿瘤药如氮芥、马利蓝、环磷酰胺、氨甲蝶呤、阿糖胞苷、氟脲嘧啶、阿霉素、自力霉素、羟基脲等等,抗肿瘤药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白细胞减少症,在肿瘤细胞被杀伤的同时,人体正常的组织细胞也受到损伤,严重者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2.抗感染药:(1)抗生素:主要是氯霉素、合霉素,它们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不仅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症,还可以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其他如四环素、多粘菌素类、链霉素偶而也可引起白细胞减少。
(2)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水杨酰偶氮磺胺吡啶、磺胺嘧啶。
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和治疗原则

疗:根据患 者的症状和体征, 采取相应的对症治 疗措施,如升白细 胞药物、输血等。
预防性治疗:对于 高危人群,采取预 防性治疗措施,如 定期检查、疫苗接 种等。
康复治疗:对于已 经患病的患者,采 取康复治疗措施, 如锻炼、营养支持 等。
免疫治疗
免疫调节剂:用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白细胞的生成和功能恢复
白细胞减少症的病 因和治疗原则
汇报人:XX
目录
01 单击此处添加目录标题内容
02 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
03 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原则
添加章节标题
白细胞减少症 的病因
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等 寄生虫感染:如疟疾、弓形虫病等 真菌感染:如念珠菌、隐球菌等
药物因素
药物抑制骨髓造血 功能
药物引起免疫反应
药物导致细胞毒作 用
药物引起基因突变
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如急性 白血病、慢性白 血病等
骨髓增生异常综 合征:骨髓造血 功能异常,导致 白细胞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造血功能衰 竭,全血细胞减 少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 蛋白尿:红细胞在 夜间溶解,导致血 红蛋白尿和贫血
补充白细胞:通过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药物,增加白细胞数量,提高免疫力。
预防感染:对于容易感染的患者,采取预防性措施,如避免接触感染源、注意个人卫生等。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有 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病因治疗
病因治疗:针对不 同病因,采取相应 的治疗措施,如抗 感染、免疫调节等。
其他疾病
肝炎:肝炎病毒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症。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导致白细胞减少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导致白细胞 减少症。 肿瘤:某些肿瘤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症,如淋巴瘤、骨髓瘤等。
2018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白细胞减少症及其药物治疗

2018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白细胞减少症及其药物治疗2018年执业药师考试时间在10月13、14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执业药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白细胞减少症及其药物治疗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 L,称为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 L,称为粒细胞减少症;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 L,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是指在某种因素下,短时间内外周血粒细胞陡降乃至完全缺乏,伴发热、严重感染的综合征。
临床常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的药物有肌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可刺激中性粒细胞生成,缩短化疗相关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时间和降低相应的脓毒血症发生率,但是没有证据提示rhG-CSF能够改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总体生存率。
在重症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时选用rhG-CSF通常能提高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
应用时间过长,rhG-CSF可能会增加髓性肿瘤的风险。
鲨肝醇Batiol【药理学】本品即α-正十八碳甘油醚,为动物体内固有物质,在骨髓造血组织中含量较多,可能是体内造血因子之一。
有促进白细胞增生及抗放射线的作用,还可对抗由于苯中毒和细胞毒类药物引起的造血系统抑制。
【适应证】用于防治因化疗、放疗及其他原因所造成的白细胞减少症及贫血症。
【不良反应】治疗剂量偶见口干、肠鸣亢进。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每周应检查白细胞数。
临床疗效与剂量关系较大,如用量高于或低于最适当剂量时,效果均降低。
【用法与用量】口服: ①成人:一日1~3片(50~150mg),分3次服,4~6周为一疗程。
②儿童:一次1~2mg/kg,一日3次。
【制剂和规格】片剂[省基,医保乙]:50mg。
一例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白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

一例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白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1.病例介绍:1.1病史资料石长河,女,74岁,住院号:973937,身高:167cm,体重:60kg,体表面积:1.63m2,患者2017年5月10日因腹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行急诊阑尾手术治疗,剖腹后查见阑尾无异常,升结肠占位性病变。
行胸腹部增强CT提示结肠肝曲附近升结肠肠壁似有增厚,局部管腔狭窄:占位性病变可疑?升结肠及相邻小肠不全性肠梗阻。
术前检查CEA:22.8ng/ml↑,CA19-9:52.92ng/ml↑,于5月11日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后病理结果:升结肠中分化腺癌侵及浆膜层,两切缘未见癌组织累及,见脉管内癌栓,未见明确神经侵犯,肠壁局部淋巴结见癌组织转移(6/11),阑尾组织显慢性炎,临床分期ⅢC期(T4aN2bM0)。
术后2周复查CEA、CA19-9降至正常水平。
术后予以CapeOX方案(奥沙利铂200mg d1+卡培他滨片1500mg 2/日d1-14,每21天一周期)化疗,化疗期间副反应轻,化疗前三次复查CEA、CA19-9均在正常范围内,第四次化疗前复查CEA:5.1ng/ml↑,CA19-9:43.11ng/ml↑,完善胸腹部增强CT未见复发转移证据,继续原方案第五次化疗。
患者于2017-10-20入我科,第六次化疗前复查CEA:6.59ng/ml↑,CA19-9:53.6ng/ml↑,予完善全ras检测,并于10-23继续原方案化疗1周期。
鉴于CEA、CA19-9持续增高,建议其行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加化疗,但患者拒绝使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遂调整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甘露醇注射液 200ml d1+替吉奥胶囊 50mg bid po d1-14”。
患者目前精神尚可,体力正常,食欲正常,睡眠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大便正常,排尿正常,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入院。
1.2入院诊断:结肠癌化疗后ⅢC期(T4aN2bM0,K-ras检查突变型,MSS)、2型糖尿病1.3治疗过程:患者74岁老年男性,ECOG评分1分,疼痛评分1分,营养评分1分,结肠癌ⅢC期诊断明确,已行根治性手术。
白细胞低该吃什么药-

白细胞低该吃什么药?
白细胞占人体细胞总含量的数值升高或者不足时,都会造成疾病的发生,比如白细胞数量低于四千个的时候,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患者会出现低热、乏力、头晕等症状。
★白细胞偏低的药物治疗
服用硫脲类药物治疗甲亢时,最严重的反应是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少数患者在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可出现白细胞减少;临床上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乏力懒动,较重者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不振,偶有发热。
如白细胞总数降至3×109/升,中性粒细胞低于35%以下者,应考虑停药或改用其他抗甲状腺药物。
★白细胞低的饮食调理
病人首选饮食上要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要多食一些有助提升免疫的食物,诸如薏米,甲鱼,山药等,也需多食一些有助提升白细胞的食物,如蜂王蜜,羊骨髓,蘑菇,人参,大枣等都是很不错的。
首先,每个星期吃四个鸡蛋。
我不喜欢吃煮鸡蛋,所以早上提前十分钟起床蒸芙蓉蛋吃。
每天坚持吃两个核桃。
尽量买新核桃,那种吃起来比较油的核桃就是不怎么新鲜的。
每天喝一盒牛奶。
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西医治疗_冀兆魁

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西医治疗_冀兆魁白血病治疗专家冀兆魁介绍,白细胞减少症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下面我们就来跟随血液病医生冀兆魁详细分析一下。
一、一般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西医治疗据白血病治疗专家介绍,白细胞减少症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一般治疗白血病治疗专家介绍这种症状的疾病,一般治疗方法主要为停用引起白细胞下降的药物,避免接触苯或者放射性物质等化学物品。
二、西医治疗第一,升白细胞药物主要包括维生素B4、鲨肝醇、利血生、升白安片、碳酸锂。
其中维生素B4能够刺激白细胞的生成,因为它含有核酸的活性成分;而利血生因为含有半硫胱氨酸,苯乙酸能够促进造血功能;鲨肝醇也具有造血功能的作用;升白安片是一种口服药液,每次为50~100mg,一日三次;碳酸锂也是口服的,每次20~30mg,一日三次。
第二,在临床中专家发现糖皮质激素对一般升白细胞药物治疗无效,白细胞持续减少,其原因可能为免疫因素时,可选用泼尼松10~20mg/次,口服,一日3次,但长期应用要注意其副作用。
第三,进一步治疗可用粒细胞生长刺激因子,特尔立(GM-CSF),150-300ug,皮下注射,每天1次。
或者惠尔血(G—CSF)150到3OOug,每天1次,皮下注射。
请注意:必须对血象每天复查一次,白细胞>;4.0×109/L,即停用。
三、中医治疗(1)辨证论治A.中气亏虚证:舌淡,短气懒言,纳食减少,腹胀便溏,面色萎黄,体倦乏力,反复外感经久不愈,苔薄白,脉缓或濡弱。
补中益气。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B.心脾两虚证:头晕失眠,脉细弱,食纳不香,心悸气短,有齿痕,苔葱白,身倦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淡。
补益心脾。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C.脾肾阳虚证:小便清长,舌淡胖,精神萎靡,面色恍白或晦暗,少气懒言,形寒肢冷,腰膝酸软或冷痛,大便溏泻,疲乏无力,苔白或白滑,脉沉细乏力。
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治疗

综合 征。 中性粒 细胞低 于 0 5×1 L称粒 细胞 缺乏症 , . 0/ 病
死率 高。 白细胞减 少症 临床 常见 于肿瘤 、 甲亢 、 肝病 、 核、 结 风湿病 等患者的治疗 过程中 , 常影响治疗的进程。现对 白细 胞减少症 的药物治疗 概述如 下。
11 利血生 .
胱氨 酸和苯 乙酸 , 有促进 自细胞增 生的作用 , 临床 用于治疗 放疗 和化疗 引 起的 白细胞 减少 症 。用 量为 1 服 2 / , 2 1 0mg次 每 日3次 , 程 4周 。偶见致过敏性皮疹 …。 疗
12 维 生 索 B 是 核 酸 的 活 性 部 分 , 维 持 生 物 体 代 谢 功 . 为
能 的必要成分 , 白细胞 缺乏时 , 其能促 进 白细 胞增生 。剂量
为 口服 1 2 g 3次 / , 程 2— 0~ 0m , d疗 4周 。 有报 道 维 生 素 B
克、 急性 肾功能衰竭 的报道 ” 。值得注意的是其使用不当可 诱发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 尚不能排除其可能为肿瘤 的生长 因子 ; 另外其价格较高 。我们认 为其 用于 Ⅲ 一Ⅳ度 白细胞 下降的治疗是适当的 , 但不能作为 自细胞 减少的常规 治疗 药
作用 ] 。剂量为每次 9 , 粒 3次/ , d 疗程为 1— 周 。 3 22 地榆 升白片 . 由单 味 中药地榆制备 而成 , 主要成 分 为
性休克 的报 道 【 。常用 剂量 为 口服 20~40 m , j J 0 0 g 3次/ ; d 静注或静滴 20~ 0 g 1 2次/ 。疗程为 1 。 0 60 m , ~ d 周 以上 4种药物成分均为 生物体 内物质 , 参与 体 内代谢 。 分析现有文献 , 升高 白细胞 的疗效 尚不稳定 , 其 作用 机制亦
利可君治疗营养缺乏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1例

利可君治疗营养缺乏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1例摘要病史摘要患者,47岁,中年女性,因“乏力3月余”入院。
完善相关检验检查后,诊断为:“白细胞减少症;缺铁性贫血(中度)”;于2015年8月1日-11月22日服用“利可君片(20mg,tid)”治疗后好转。
症状体征乏力,无畏寒、发热,心肺腹查体无特殊。
诊断方法2015年8月1日查血常规:白细胞 1.9×109/L,中性粒细胞0.9×109/L,血红蛋白 61g/L,血小板204×109/L。
血清铁 1.3umol/L(6.6-28.3)、铁蛋白1.6ug/L、叶酸 18.72nol/L、维生素B12 178pg/ml(180.1-914.6)。
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增生偏低,以分叶核细胞为主,红系增生明显活跃,考虑缺铁性贫血。
治疗方法于2015年8月1日开始口服利可君片20mg tid,直至2015年11月22日复查血象恢复正常后停止口服利可君片。
临床转归2015年8月4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 3.37×109/L,中性粒细胞2.08×109/L,血红蛋白 61g/L,血小板182.0×109/L; 8月8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3.7×109/L,中性粒细胞 1.76×109/L,血红蛋白 66g/L,血小板181.0×109/L,继续口服利可君片20mg tid,2015年11月22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4.40×109/L,中性粒细胞 2.63×109/L,血红蛋白 106g/L,血小板215.0×109/L,血象恢复正常,停止口服利可君后多次复查血常规未见异常。
关键词利可君;营养缺乏;白细胞减少症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主诉:乏力3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2015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活动后胸闷、气促,无畏寒、发热,无牙龈出血、鼻出血,无咳血、呕血,无腹痛、腹泻,无尿血、便血,无皮下出血及瘀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科室 传染科 主要病种: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结核病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 治疗。 抗病毒药物:干扰素 核苷(酸)类似物 干扰素不良反应: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如中性粒细胞绝对数≤1.0×109
/L.血小板<50×109/L,应降低剂量;如中性粒细胞绝对数≤0.75×109/L.血小板<30×109/L,则应停 药。
白细胞减少的症状
• 免疫功能下降 • 疲乏无力,头晕,恶心 • 低热 • 易感染:上感、泌尿系感染 • 白细胞减少是否同时有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验室检查
• 血像 • 骨髓像 • 早期或极期:粒细胞明显减少 • ——粒细胞系统成熟障碍 • ——代偿性增生 • 恢复期:类白血病现象
发病机制(1)
• 白细胞生成障碍 • ——骨髓损伤(包括放、化疗引起) • ——药物引起非免疫性造血抑制 • ——无效造血,生成系统衰竭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指南
• 丙型肝炎 • 抗病毒治疗药物: • 干扰素()是抗的有效药物,包括普通、复合和。
• 及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普通或复合及利巴韦林联合疗法
• 不良反应
• 干扰素
•
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流感样症候群、骨髓抑制、精神异常、甲状腺疾病、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腹泻、皮疹、
脱发和注射部位无菌性炎症等。
*结核病临床治疗指南
• 免疫抑制剂() • 涉及临床学科:
• 风湿免疫 • 骨关节 • 肾内 • 呼吸 • 血液 • 皮肤 • 肿瘤 • ……
处理方式
立即停用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物; 避免接触可致本症的化学物质; 寻找并有效地治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发发病机制(2)
• 白细胞破坏或消耗过多 • 免疫相关性 • ——药物诱发免疫性粒细胞减少 • ——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 • ——同种免疫性粒细胞减少 • 非免疫相关性 • ——白细胞分布异常 • ——白细胞释放障碍
常见科室
• 肿瘤科
•
肿瘤治疗病人在治疗期间出现白细胞减少。
• (治疗手段为化疗、放疗、手术+化疗、手术+放疗。约90%的癌症患者放化疗后会出现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
常见科室
• 内分泌科
• 甲亢治疗手段:药物、131 I治疗、手术 • 甲亢治疗特点: • 1、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不可或缺; • 2、常用药物为甲巯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周期长(1~3年),易复发,1~3个月易发生降低。
常见科室
• 血液科
• 常见病种多数伴有白细胞(或其它两系血细胞)降低 • 用药特点: • 1、住院病人减少程度严重; • 2、门诊白细胞减少病人多,80%为免疫抑制性白细胞减少。
• 肌苷(次黄嘌呤核苷) • • 是一种以次黄嘌呤为碱基部分的核糖核苷。参及体内能量代谢及蛋白质的合成,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白细
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但据文献报道,其有效率仅为50%左右,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尚需进一步探讨。偶见胃 部不适和过敏反应,有报道称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死亡【5】。常用剂量为口服200~400,3次; 静注或静滴 200~600,1~2次。疗程为一周。
白细胞减少症药物治疗
白细胞减少的定义
• 白细胞减少: • 外周血 < 4000 (<4.0x109) • 中性粒细胞减少( ) : 中性粒细胞<2000(<2.0x109) • 粒细胞缺乏( ): • 粒细胞 <500 ( <0.5x109 )
临床表现
• 无明显症状/非特异性症状/易感染 • 病因或诱因明确 • ——起因急骤 • ——进展快 • ——感染重
,0.5~0.75/日,动态监测外周血,每2天一次,无反跳即可停药【6】。碳酸锂使用时需要监测血锂浓度,但
由于目前缺乏锂浓度监测措施,临床应用受限。
口服西药升白制剂
• 碳酸锂
•
通过拟细胞因子作用提高白细胞水平。具体机制可能为:①锂离子影响钾、钠离子的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锂
盐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降低环磷酸腺苷含量有关;②刺激集落刺激因子的分泌,促使白细胞集落()的增殖和分
化。大部分患者为使用其他升白细胞药物半个月至一个月无效后加服或单独给予碳酸锂口服0.25/次,一日两次
~80%【2】,常规剂量下无明显不良反应。
口服西药升白制剂
• 鲨肝醇(α-正十八碳甘油醚)
• 为动物体内固有物质,在骨髓造血组织中含量较多,可能是体内造血因子之一,有促进白细胞增生及抗放射线 的作用。文献报道,单用鲨肝醇对化疗药物、放疗或氯霉素等因素所致白细胞减少作用较缓慢,治疗有效率为 55%~60%,但效果不稳定【3】;及维生素B4或地榆升白片等联合应用效果较好。用药剂量为口服50~150,每 日3次,4~6周为一疗程。有报道服用后会引起咽炎【4】。
• 利巴韦林
•
最主要的毒性在于其对心脏损伤和血管损伤作用,通常在治疗开始后的1周至2 周内血红蛋白、红细胞及白细
胞开始下降 。
*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指南
• 结核病 • 结核病白细胞减少原因: • 1、结核感染本身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 • 2、治疗药物:利福平、乙胺丁醇;三代头孢类抗生素 • 结核病临床治疗特点*: • 1、治疗周期长,6~9月/12~18月/18~24; • 2、治疗方案: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胺+乙胺丁醇 • 3、患者经济条件差,除治疗药物外,保肝药为常处方
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用量为口服20次,每日3次,疗程4周。偶见致过敏性皮疹【1】。
• 维生素B4
•
核酸的活性部分,为维持生物体代谢功能的必要成分。白细胞缺乏时,其能促进白细胞增生。剂量为口服10~
20, 3次,疗程2~4周。有报道维生素B4及其他升白药物(地榆升白片、鲨肝醇)联合应用的总有效率为66.7%
中药
口服 利血生 维生素B4 鲨肝醇 肌苷
……
注射剂 集落刺激因子
口服 复方皂矾丸 生血宝合剂 地榆升白片 升白合剂 益血生胶囊
……
注射剂
升白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 黄芪注射
……
口服西药升白制剂
• 利血生
•
为典型的噻唑羧酸类升白药物,其成分为半胱氨酸和苯乙酸,有促进白细胞增生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放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