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一)

食 用 菌病 害从 发病 的原 因 区分 ,可 分为 寄生 性
商害 、 争性 病 害和 生理性 病 害 。 生性病 害是指 由 竞 寄
真菌 、 菌 、 细 病毒 、 菌 等 病原 生 物 直 接 侵染 食 用 菌 粘 菌丝 体 和子 实体 引起 的病 害 。竞 争性 病 害是 指 有
菇房 内高 温 、 湿 和通 气不 良 , 致疣 孢 霉病 发 高 导
病 严重 , 阴雨 天气 有利该 病 大发 生 。 疣孢 霉 的最适 生 长 温 度 为 2 ℃ ,O 5 2 ℃条 件 下 分 生 孢 子 产 生 量 最 大 ,
1 ℃时生 长极 为缓 慢 ,5 0 3 ℃时 不 能生 长 ,5 4 ℃处 理 4 5 秒 即不 能恢 复生 长 ,6 3 ℃处 理 4 8小 时失 活 。疣 孢 霉 最适 p H值 为 5 6 -。
E, 为疣孢 霉 的 菌丝 和分 生孢 子 。产生厚 垣孢子 时 此
天 , 05千克 漂 白粉 溶 于 7 用 . 5升水 中 , 药液 拌人 土 将
中杀菌 ; 或每 米 土 加入 3 5克 多菌灵 杀 菌 。 覆 -
出菇结束 ,发病 菇房 内的废 栽 培料 出 房前 用 药 物 熏 蒸 杀 菌 ,0 l0米 房 用 2千 克 甲醛 熏 蒸 2 菇 4小
生理 性病 害是指 由于食 用菌 某些 生 活条 件 不适 宜所
;起 的病 害 。 I
1寄生性 病 害 .
防治 方 法 : 防治 疣 孢 霉 , 防为 主 , 以 重点 是 覆 土 消 毒 。取远 离老 菇 房地 面 3 米 以下 的 生土 , 太 0厘 在 阳下晒 干。10米 0 栽培 面积 的覆 土 , 入 2 加 . 5千克 甲
N o n g G u n K e J i
金针菇病虫害防治

金针菇病虫害防治1. 引言金针菇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食用菌,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然而,金针菇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菌棒的生产和产量。
为了保障金针菇的正常生长和产量,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金针菇常见的病虫害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2. 金针菇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2.1 灰霉病灰霉病是金针菇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其主要症状为菌蒂和菇盖被白色霉状物覆盖,严重影响菌棒的生长和菇体的品质。
防治灰霉病的方法包括:•保持菌房通风良好,降低湿度;•使用消毒剂对培养基和菌棒进行消毒,避免病菌的传播;•及时清除生产区域内的废弃物,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使用有效的生物防治剂,如酶制剂、拮抗菌等。
2.2 红菇凋落病红菇凋落病是由木皮孢属真菌引起的病害,其主要症状为金针菇菌盖出现红褐色斑点,菌蒂逐渐变软并最终凋落。
防治红菇凋落病的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植;•遵循健康种植原则,对菌棒、培养基等进行消毒;•控制菌房内的湿度和温度,避免病菌的生长和繁殖;•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药物防治。
2.3 菌棒蛀虫病菌棒蛀虫病是由寄生在菌棒上的幼虫引起的病害,其主要症状为菌棒表面出现虫孔,虫害严重时导致菌棒的死亡。
防治菌棒蛀虫病的方法包括:•对菌棒进行充分的杀菌处理,杀死寄生虫;•加强菌房的卫生管理,及时清除感染菌棒的病虫害源;•打击传播虫卵和病虫害的昆虫,如蚊子、跳蚤等。
3. 金针菇的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3.1 蚜虫蚜虫是金针菇生产中常见的虫害之一,其通过吸食菌体汁液并排泄蜜露,导致菌体生长受阻、产量减少。
防治蚜虫的方法包括:•定期检查金针菇菌棚,发现蚜虫早期侵袭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使用具有高效、低毒的杀虫剂进行药物防治;•引入天敌虫类,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进行生物控制;•加强菌棚的通风和排水,提高环境条件,减少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3.2 飞虱飞虱是金针菇生产中常见的小型昆虫虫害,其主要症状为在金针菇菌蒂和菌盖上出现跳跃式活动的小虫。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五)

病状 : 木 耳生 产 中 , 到 高 温高 湿季 节 , 在 每 正值
木耳旺盛生产期 , 易发生烂耳现象 , 俗称流耳 。流耳
一
种菇结束后菇房 中的废料要及时清理干净 , 运
到远 处堆 积发 酵杀虫 。菇 房 内要彻 底杀 虫 ,密 闭 门
般可 使 产量减 少 2 %~ 0 严重 时会 使整 批 耳完 0 3 %,
在 耳房 喷 1次波 尔 多 液 , 时 浇水 , 及 不使 菌 袋 风 干 。 注意水 质的酸 碱度 , 免在 中午 闷热天气 浇水 。耳片 避
接 近成 熟或 已经成 熟 时立 即采收 ,采 收后 一 般要 停 水 2 3天再 浇水 。出现流 耳 , 0 0 5 — 用 . 2 %金 霉素 和青 0
风 不 良等情况 , 易引起 流 耳 。管 理方 法 不 当 , 水 也 浇 不 及时 , 水质 不清 洁 , 性过 重 , 碱 温差 过大 , 收后 立 采 即浇水 , 割耳 的刀 具不 清洁 、 不锋 利 , 也能 引起 流 耳 。 场 地不 适还 能为病 菌滋 生创 造条 件 , 害虫 侵食 耳 片 、 耳基 , 接破坏 养分 的输送 功能 , 直 也会 引起流 耳 。 防 治方法 : 防治流耳 主要 以预 防为 主 , 选好 耳 应 房, 并适 当提早 接种 时间 。 种前 , 接 可用 1 白粉喷 %漂
N o n g C u n K e J i
食用菌瞒 害 防治技木 ( ) 五
新 疆农科 院植保 所 魏 鹏
③ 金针菇 A针头 菇 . 病状 : 整丛 菇体 呈 胡须状 , 个 菇体 单
短 而尖 细 , 菌盖 , 无 中下 部稍粗 一些 , 似针 头 。 形 子实 体生长 受到严 重抑 制 , 乎无产 量 。 几
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虫卵 , 就会 造 成 二 次 侵 染 , 发 病 虫 害 。 引 2 病 害 种 类 所 谓食 用 菌病 害 就是 在 食 用 菌 生 长 发 育 过 程 中 . 由
13 湿度 对病 虫害 的影响 在湿 度 较高 的发 菌 条 件 . 待地表水稍干 。用铲子将苗带土分开 .土坨大概在1 。 0E C
光线 的强弱并不影 响其它病虫 害的危害和传播 。
15 空 气 对 病 虫 害 的 影 响 . 在 菇 房 通 风 良好 ,培 养 料
卵, 尤其是双孢蘑菇在原料二次发酵 中, 发酵不彻底 , 料
内 虫 卵 未 完 全 杀 死 的 情 况 下 .播 种 后 虫 口数 量 迅 速 上
含水量偏少 的情况下 , 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低 , 病 反之 ,
21 02年第 0 3期
食用菌病 虫害综合 防治 技术
杨 爱 芸
( 浪县 农 技 中心 , 肃 平 凉 庄 甘
1 病 虫 害 与栽 培 环 境 的关 系
740 ) 4 6 0
下 , 易 引 发 细 菌 大 量 繁 殖 , 类 、 蝇 、 蚊 及 线 虫 等 极 螨 菇 菇
在栽培过程 中。 虫害主要与培养基成 分 、 度 、 病 温 湿 度 、 照 、 碱 度 、 气 、 壤 这 六 个 方 面 有 着 密 切 的关 光 酸 空 土
湿度 和 叶 面结 露 时 间 , 病 害 有 一 定 的 控 制 效 应 。及 时 对
蹲苗 , 要求强 通风低 温锻炼 , 也 在第一 层果进 入迅速 膨 大之前 。 提高地 温使番茄 根系 向纵深发 展 , 大根 系结 扩 束蹲 苗。长势 弱的早熟 品种不 宜蹲苗 或只进 行短期 蹲 苗。 3 1 5 高温 闷棚 当温室 内开始发生 番茄 叶霉 病 时 . . .
口蘑病虫害防范技术

口蘑病虫害防范技术口蘑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其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备受人们喜爱。
然而,在口蘑的生长过程中,病虫害问题也经常困扰着种植者。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口蘑病虫害,种植者需要掌握一些相应的防范技术。
本文将围绕口蘑病虫害的种类、侵袭方式和防范措施展开,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一、口蘑病害的种类及其防范措施1. 蘑菇菌核病蘑菇菌核病是口蘑生产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
它通过感染幼菇产生的病核繁殖,会导致蘑菇菇盖涩口、气味异变、产量减少等问题。
为了防范蘑菇菌核病,种植者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管理,保持菇房内适宜的温湿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受感染的菇核。
(2)注意保持菇台的清洁,防止病原菌在菇房中扩散。
(3)定期进行菌核消毒,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雾,杀灭病原菌。
2. 蘑菇根腐病蘑菇根腐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口蘑病害,主要侵袭口蘑的菌根部位。
此类病害首先会导致菌根部位出现黄化、腐烂的症状,进而引发整个菌丝体的枯萎死亡。
为了预防蘑菇根腐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压制病害的发生,注意保持菇房的通风透气,避免过于潮湿和阴暗的环境。
(2)对感染者进行及时处理,包括剪掉感染部分、更换菌棒等。
(3)合理施用防菌剂,定期清洁菇房设备和器皿。
3. 蘑菇黏菌病蘑菇黏菌病是由一种称为黏菌的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它会导致蘑菇菌丝体表面出现粘液,并对蘑菇的生长和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要防范蘑菇黏菌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菇房内的湿度适宜,避免过渡湿润或干燥的环境。
(2)定期清理菇房设备和废弃物,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3)合理使用杀菌剂,对潜在的病原菌进行有效的防治。
二、口蘑虫害的种类及其防范措施1. 蘑菇蠹虫蘑菇蠹虫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口蘑害虫,其幼虫会侵入口蘑菇的菌盖和菌柄内部,破坏组织结构,导致部分或整体腐烂。
为了防止蠹虫的入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菇房清洁,定期清理废弃物。
(2)进行密封和隔离,避免虫源的传播和侵入。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200问参考模板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200问》刘晓龙蒋中华编著一、基础知识1、啥是食用菌病害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不适,或遭受其它有害微生物侵染,使菌丝体或子实体生长发育受阻,出现生长发育缓慢、畸形、枯萎甚至死亡等现象,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称为食用菌病害。
食用菌病害分为病原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两种。
而在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机械或昆虫、动物(不包括病原线虫)和人为活动的伤害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及结果,不属于病害。
2、啥是菇床病害菇床病害与子实体病害是相对而言的,菇床病害是指发生在播种后菌丝生长至子实体形成前的各种病害。
这类病害病菌首先发生在菇床培养料上,主要影响菌丝生长,进而影响菇蕾形成或子实体生长发育。
这类病害病原菌对播种后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包括直接寄在食用菌菌丝上,或分泌出能抑制或杀死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有毒物质,或与食用菌菌丝争夺营养物质和水分,或几种情况兼有。
所以有人也称它为菇床上的竞争性杂菌或有害杂菌。
许多发生在子实体上的病害也与菇床病害有关,菇床病害对生产造成的损失比子实体病害大。
3、食用菌覆土栽培应采取哪些预防措施食用菌栽培,如草腐性食用菌双孢菇要进行覆土才能出菇,而木腐性食用菌如平菇覆土可以保持培养料的含水量并且可以提高产量,土壤能保湿吸水,刺激菇体形成,但是土壤中往往带有病原菌或者虫卵,造成食用菌病虫害发生,所以食用菌覆土必须进行处理。
在使用前,用物理方法和化学药剂进行杀菌、灭虫处理后才能使用。
在草腐菌上覆土材料,如果取用旱地土和水田土作为材料,可撒5%石灰,在太阳下曝晒几天,使用前5~7天喷500~800倍克霉灵和1500倍敌杀死,用薄膜盖上闷5天后使用。
也可采用地下20厘米的生土覆盖。
4、硬水或有水锈的水可以栽培食用菌吗硬水或有水锈的水经过处理后可以用来栽培食用菌。
硬水或有水锈的水中都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成分,它们放置在水池中遇到氧气会进行化学反应,产生水锈或沉淀,这些成分会造成培养基中营养成分不平衡,最终导致食用菌生理代谢失调,如菌丝生长发育受阻、不能出菇(耳)等现象。
蘑菇病虫害防治蘑菇菌核病的防控技巧

蘑菇病虫害防治蘑菇菌核病的防控技巧蘑菇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用菌类,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
然而,蘑菇生产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困扰,其中菌核病是一种常见且较为严重的病害。
为了保证蘑菇生产的正常进行,科学有效地防治菌核病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病因、预防和防治技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病因分析菌核病是由蘑菇病原菌侵染蘑菇菌核所引起的疾病。
主要通过种子、土壤、空气等途径传播。
病原菌侵入蘑菇菌核后,会导致菌核生长缓慢,产量减少,质量下降,甚至腐烂变黑。
因此,了解病因,找出传播途径,有助于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二、预防措施1. 选种选用抗菌核病的品种进行栽培,通过培育抗病品种来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2. 土壤消毒在蘑菇生产过程中,对菌床进行土壤消毒是预防菌核病的重要手段。
可以采用蒸汽灭菌、化学药剂消毒等方法进行土壤消毒,有效杀灭病原菌,减少病害发生。
3. 管理栽培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注意通风换气,及时排除废料和上层覆盖物,维持蘑菇生产环境的整洁和卫生,有利于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繁殖,降低菌核病的发生率。
三、防治技巧1. 选用生物农药传统化学农药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残留问题,且易导致病菌抗药性,因此可尝试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如利用寄生真菌、细菌等生物源进行防治,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2. 防止交叉感染在蘑菇菌房内进行生产作业时,应注意防止交叉感染。
使用工具前要进行消毒处理,掌握无菌操作技术,避免将带有病菌的物品带入清洁区域,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3. 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定期巡查蘑菇菌房,发现任何疑似病害的迹象应及时处理。
当发现有菌核变黑、生长缓慢、菌盖凹陷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将受感染的蘑菇集中销毁,避免病害扩散。
4. 科学施肥适量施用有机肥或减少化肥使用,可以提高蘑菇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总之,蘑菇病虫害防治对于蘑菇的生产非常重要。
通过选种、土壤消毒、管理栽培环境等预防措施,以及选用生物农药、防止交叉感染、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科学施肥等防治技巧,可以有效减少菌核病的发生,提高蘑菇产量和质量,保证蘑菇生产的顺利进行。
食用菌病害及其防治

气 ,防 止病 害 蔓 延 。
当方法 。一般采用生物防治及化学 防治等综合措
施 。在确 实 需要 化 学药 剂 防治 时 ,也 应在 未 播种 、
1 . 调 节培 养料 的 p .2 2 H。栽培 黑木 耳 、 针 菇 、 金 平
呈 蓝绿 色 。该 病菌 分布 广泛 ,多腐 生或弱 寄生 ,多 存在 于 有机 物上 ,能产生 大量 分生孢 子 ,主要通 过
气流传人培养料 , 进行初次侵染 。带菌的原辅料也 是 生 料 栽 培 的 重 要初 侵染 来 源 ,侵 染 后 产 生 的 分
生孢 子借 气 流 、昆虫 、人工 喷水和 管理 操作 等进 行 再侵 染 。高 温容 易发病 ,分 生孢 子 l ~2d即能萌 发 形成 白色菌 丝 ,并迅速 产 生分生 孢 子 。多数青 霉 菌
未出菇或每批菇采收结束时进行 ,并注意少量 、局 部 使 用 , 防止 污 染 扩 大 而 影 响食 用 菌 的菌 丝 和 子
实 体 生 长 ,从 而 影 响食 用 菌 的 品质 。
菇、猴头和香菇的培养料可选用 1 2 %~ %的石灰水 将培养料调节至微碱性。采菇后喷洒澄清石灰水 ,
刺激 食用 菌菌 丝生 长 ,抑制 青霉 菌 发生 。 1 . 菌袋 杂 菌感 染 严重 的需 扔掉 并 深 埋或 焚烧 , .3 2 菌袋 局部 感染 可注 射 1%甲醛 溶液 、 8 或用 多菌 灵 ( : 1 50 0 )用 注射 器 注入 菌 袋感 染 的部 分 ,并用 胶带 粘 好 ,菇 床上 发病 可用 1 克霉 灵 、05 多 菌灵溶 液 % . %
植 物 保 护
V g tb e 0 26 e e a l s2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 第一节 食用菌常见病害 一、霉菌 (一)霉菌的种类 1.木霉 特征:绿色木霉分生孢子多为球形,孢壁具明显的小疣状突起,菌落外观呈深绿色或蓝绿色(图7-1)。 发生规律:多年栽培的老菇房、带菌的工具和场所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已发病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可以多次重复侵染,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再次重复侵染更为频繁。发病率的高低与下列环境条件关系较大:温度:木霉孢子在15-30℃下萌发率最高;湿度:空气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萌发最快。 2.链孢霉 特征:链孢霉菌丝体疏松,分生孢子卵圆形,红色或橙红色(图7-2)。在培养料表面形成橙红色或粉红色的霉层,特别是棉塞受潮或塑料袋有破洞时,橙红色的霉,呈团状或球状长在棉塞外面或塑料袋外,稍受震动,便散发到空气中到处传播。 发生规律:靠气流传播,传播力极强,是食用菌生产中易污染的杂菌之一。 3.青霉 特征:在被污染的培养料上,菌丝初期白色,颜色逐渐由白转变为绿或蓝(图7-3)。菌落灰绿色、黄绿色或青绿色,有些分泌有水滴。 发生规律:通过气流、昆虫及人工喷水等传播。 4.毛霉 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特征:毛霉又名长毛菌、黑霉菌、黑面包霉。毛霉菌丝白色透明,孢子囊初期无色,后为灰褐色(图7-4)。毛霉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粪便及堆肥上。孢子靠气流或水滴等媒体传播。 发生规律:毛霉在潮湿的条件下生长迅速,在菌种生产中如果棉花塞受潮,接种后培养室的湿度过高,很容易发生毛霉。 5.曲霉 特征:曲霉又名黄霉菌、黑霉菌、绿霉菌。黑曲霉菌落呈黑色;黄曲霉呈黄至黄绿色;烟曲霉呈蓝绿色至烟绿色(图7-5);曲霉不仅污染菌种和培养料,而且影响人的健康。 发生规律:曲霉分布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及各种腐败的有机物上,分生
孢子靠气流传播。曲霉菌主要利用淀粉,培养料含淀粉较多或碳水化合物过多的,容易发生;湿度大、通风不良的情况也容易发生。
图7-1木霉 图7-6根霉
图7-3青霉 图7-5曲霉 图7-2链孢霉 图7-4毛霉 6.根霉 特征:初形成时为灰白色或黄白色,成熟后变成黑色(图7-6)。根霉菌菌落初期为白色,老熟后灰褐色或黑色。匍匐菌丝弧形,无色,向四周蔓延。孢子囊刚出现时黄白色,成熟后变成黑色。 发生规律:根霉经常生活在陈面包或霉烂的谷物、块根和水果上,也存在于粪便、土壤;孢子靠气流传播;喜中温(30℃生长最好)、高湿偏酸的条件。培养物中碳水化合物过多易生长此类杂菌。 (二)霉菌危害的主要特点 1、主要侵染培养料,不直接侵染食用菌 2、与食用菌争夺水分、养料、氧气 3、改变培养料pH,分泌毒素,使菌丝萎缩、子实体变色、畸形或腐烂。 (三)病害的种类及防治 1.褐腐病,又称湿孢病,是由有害疣孢霉侵染而引起。有害疣孢霉,属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真菌,主要为害双孢蘑菇、香菇和草菇,严重时可致绝产。子实体受到轻度感染时,菌柄肿大成泡状畸形。子实体未分化时被感染,产生一种不规则组织块,上面覆盖一层白色菌丝,并逐渐变成暗褐色,常从患病组织中渗出暗黑色汁滴。菌盖和菌柄分化后感染,菌柄变成褐色,感染菌褶则产生白色的菌丝。 防治方法:初发病时,立即停止喷水,加大菇房通风量,将室温降至15℃以下;病区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也可喷1%-2%甲醛溶液灭菌。如果覆土被污染。可在覆土上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杀灭病菌孢子。发病严重时,去掉原有覆土,更换新土。将病菇烧毁, 所用工具用4%甲醛溶液消毒。 2.褐斑病,又称干泡病、轮枝霉病,是由轮枝霉引起的真菌病害。不侵染菌丝体,只侵染子实体,但可沿菌丝索生长,形成质地较干的灰白色组织块。染病的菇蕾停止分化;幼菇受侵染后菌盖变小,柄变粗变褐,形成畸形菇;子实体中后期受侵染后,菌盖上产生许多针头状大小、不规则的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成灰白色凹陷。病菇常表层剥落或剥裂,不腐烂,无臭味。 防治方法:搞好菇房卫生,防止菇蝇、菇蚊进入菇房。菇房使用前后均严格消毒,采菇用具用前用4%的甲醛液消毒,覆土用前要消毒或巴氏灭菌,严禁使用生土。覆土切勿过湿。发病初期立即停水并降温至15℃以下,加强通风排湿。及时清除病菇,在病区覆土层喷洒2%的甲醛或0.2%多菌灵。发病菇床喷洒0.2%多菌灵溶液,可抑制病菌蔓延。 3.软腐病,又称蛛网病、树枝状轮枝孢霉病、树枝状指孢霉病,是由树枝状轮枝孢霉引起的真菌病害。先在床面覆土表面出现白色珠网状菌丝,如不及时处理,很快蔓延并变成水红色。侵染子实体从菌柄开始,直至菌盖,先呈水浸状,渐变褐变软,直至腐烂。 防治方法:严格覆土消毒,切断病源。局部发生时喷洒2%一5%的甲醛溶液或800倍液的40%多菌灵或800倍液甲基托布津。也可在病床表面撒0.2—0.4厘米厚石灰粉。同时减少床面喷水,加强通风降温排湿。 4.猝倒病,又称立枯病、枯萎病、萎缩病,是由尖镰孢菌和菜豆镰孢菌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侵染菇柄,病菇菇柄髓部萎缩变褐。患病的子实体生长变缓,初期软绵呈失水状,菇柄由外向内变褐,最后整菇变褐成为僵菇。镰孢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土壤、谷物秸秆等都有镰孢菌的自然存在。其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腐生性很强,并具寄生性。菇房通风不良,覆土过厚过湿,易引发该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主要是把住培养料发酵和覆土消毒这两个环节,料发酵要彻底均匀,覆土要严格消毒。一旦发病可喷洒硫酸铵和硫酸铜混合液,具体做法是:将硫酸铵与硫酸铜按11:1的比例混合,然后取其混合物,配成0.3%的水溶液喷洒。也可喷洒500倍液的苯来特或托布津。水分管理中注意喷水少量多次,加强通风,防止菇房湿度过高。并注意覆土层不可过厚过湿。 二、细菌 1.特征及发生规律 特征:被污染的试管母种上,细菌菌种多为白色、无色或黄色,粘液状,常包围食用菌接种点,使食用菌菌丝不能扩展。菌落形态特征与酵母菌相似,但细菌污染基质后,常常散发出一种污秽的恶臭气味。培养料受细菌污染后,呈现粘湿,色深。 发生规律:灭菌不彻底是造成细菌污染的主要原因。此外,无菌操作不严格,环境不清洁,也是细菌发生的条件。 2.病害的种类 (1)斑点病:病征局限于菌盖上,开始菌盖上出现1~2处小的黄色或茶褐色的变色区,然后变成暗褐色凹陷的斑点。当凹陷的斑点干后,菌盖裂开形成不对称的子实体,菌柄上偶尔发生纵向的凹斑,菌褶很少受到感染,菌肉变色部分一般很浅,很少超过皮下3 mm。有时蘑菇采收后才出现病斑,特别是把蘑菇置于变温条件下,水分在菇盖表面凝集,更容易发生斑点病。 防治方法:播种前菇房喷洒甲醛、来苏儿或新洁尔灭等消毒剂,覆土土粒用甲醛熏蒸消毒,管理用水采用漂白粉处理或用干净的河水、井水,清除病菇后,及时喷洒含100-200单位的链霉素溶液,或50%多菌灵或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2%-0.3%的漂白粉液。 (2)黄斑病:染病初期菌盖上有小斑点状浅黄色病区,随着子实体的生长而扩大范围及传染其它子实体,继之色泽变深,并扩大范围到整个菌盖,染病后期菇体分泌出黄褐色水珠,病株停止生长,继而萎缩、死亡。黄斑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的病害,为细菌性病原菌;该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尤其当温度稳定在20℃以上、湿度95%以上,而且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条件下,极易诱发该病。即使温度在15℃左右、但菇棚湿度趋于饱和(100%)且密不透风时,该病亦有较高的发病率,在基料及菇棚内用水不洁时,该病发病率也很高。 防治措施:一是搞好环境卫生,严格覆土消毒,消灭害虫。二是喷水必须用清洁水,切忌喷关门水、过量水,防止菇体表面长期处于积水状态和土面过湿。三是子实体生长期严防菇房内湿度过大。加强通风,使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降至0.5%以下,降低棚湿,尤其在需保温的季节时间段里,空气湿度控制在85%左右。四是子实体一旦发病,通风降低菇房内湿度,喷洒600倍漂白粉液,但应注意,喷药后封棚1-2小时。然后即应加强通风,降低棚温。 三、放线菌 1.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特征:该菌侵染基质后,不造成大批污染,只在个别基质上出现白色或近白色的粉状斑点,发生的白色菌丝,也很容易与食用菌菌丝相混淆。其区别是污染部位有时会出现溶菌现象,具有独特的农药臭或土腥味。放线菌菌落表面多为紧密的绒状,坚实多皱,生长孢子后呈白色粉末状。 发生规律:菌种及菌筒培养基堆温高时易发生危害。 2.防治方法:(1)菌种培养室使用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消毒药品可用“菌室专用消毒王”熏蒸处理或用“金星消毒液”进行全方位的喷洒消毒。(2)菌种袋上锅灭菌时,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将稳定上升到100℃,并维持2小时左右。夏季要防止菌种棉塞受潮,菌种灭菌时,可用“菌种防湿盖”盖上棉塞后再灭菌,而且棉塞不要太松。(3)接种时要认真做好灭菌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接种时菌袋污染。(4)出现放线菌污染的菌袋,要挑开处理。
第二节 虫害 一、虫害的种类 (一)螨类
食菌螨又称红蜘蛛,菌虱(图7-7)。体形微小,常为圆形或卵圆形,一般为四个构成,即颚体段、前肢体段、后肢体段、末体段。前肢体段着生前面2对足,后肢体段着生后面2对足,全称肢体段,共四对足,足由6节组成。聚集时常呈白粉或六六六粉状。主要的危害:几乎所有食用菌的菌种都受螨类为害;螨类主要是培养料或昆虫带入菇房;螨咬食菌丝体和子实体。 防治:(1)生产场地保持清洁卫生,要与粮库、饮料间及鸡舍保持一定距离;(2)培养室、菇房在每次使用前都要进行消毒杀虫处理;(3)培养料要进行杀虫处理;(4)药物防治;(5)严防菌种带螨。 (二)蚊类
图7-7 螨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