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后的枢纽站规划
网络化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衔接调度研究

Ab ta t sr c :Th sp p rfc s d o h i c l r b e frt e e p ns fa ln e r n f rtme b t e i a e u e n t e d f u tp o l m o h x e e o o g r ta se i ewe n o i u b n ma sta stl s r a s r n i i .Ba e n t e l w d u a d pe k d p ru e tme,t e c mbnaina , nd ne s d o h o me i m n a e a t r i h o i to l a t e o tmia in c e u i de ft n mu e p n e o r n f rtme wa sa ls e n t e h p i z t a s h d lng mo lo he mi i m x e s fta se i s e t b ih d o h ol
枢 纽 站 点
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中大型换乘枢纽的探讨

2、广州南站:广州南站是华南 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
以上实例均表明大型换乘枢纽在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 些实例的评估,可以发现这些枢纽的设计理念、技术方案和实施措施均取得了 显著的成功。旅客对于这些换乘枢纽的满意度较高,同时也为城市交通运输效 率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结论
谢谢观看
(2)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票务、安检、乘车等环节的一体化管控,缩 短旅客换乘时间。
(3)合理规划旅客流线,避免拥堵和交叉干扰,提高换乘空间的使用效率。 (4)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公路客运交通枢纽建设的投入,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1)制定科学的公路客运交通枢纽发展规划,明确换乘高效化的目标和任务。
(2)加大对公路客运交通枢纽建设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和技术创新能 力。
(3)完善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对公路客运交通枢纽运营的监管和管理。
四、结论总结
本次演示从背景介绍、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等方面对公路客运交通枢纽换乘高 效化进行了研究。为实现换乘高效化,需要完善换乘设施、优化换乘组织和加 强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努力。政府和企业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公路客运交通枢纽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2、推进地铁地下化:地铁线路应尽量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减少对城市土地资 源的占用,同时提高地铁的运行效率。
3、提高列车班次:通过增加列车班次和缩短发车间隔,提高地铁和轻轨等轨 道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
五、效果评估
通过对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中大型换乘枢纽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可以发 现以下实例:
1、上海虹桥火车站:作为国内 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研究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研究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建设已经走向一个新的高峰。
作为城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交通的发展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轨道交通枢纽作为轨道交通的集散和交换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能够优化城市交通系统的组织和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转换和中断,提高城市整体交通流动性。
因此,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的背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人们对城市交通的需求越来越高。
此外,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促进了轨道交通的发展。
据统计,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规模已经达到10000多公里,超过全球其他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总和。
其中,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正因为如此,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的特点1. 大规模化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涉及的城市面积较大,而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工程量也很大。
因此,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的工作量很大,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支持。
2. 多维化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涉及到的因素非常多,如交通运营安全、站点设计、人流疏通、信号控制等,这些因素分别涉及到不同的学科领域,因此,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规划设计需要具备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 增强生态环保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规划设计也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因素。
在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同时还需考虑到交通运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缓解措施。
三、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的内容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1. 枢纽选址:考虑轨道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市民出行需求,确定枢纽的选址方案。
2. 设计方案:根据枢纽选址,根据环境要求设计轨道交通枢纽的布局、站点、车站、出入口等相关参数,并制定合理的方案。
2024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

2024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1.北京市将继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Beijing will continue to expand the urban rail transit network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services.2.新建10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约200公里。
10 new urban rail transit lines will be constructed, witha total mileage of about 200 kilometers.3.完成大运河、北运河等5条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建设。
Construction of 5 intercity urban rail transit lines, including the Grand Canal and the Northern Canal, will be completed.4.加快推进北京南站、北京西站等轨道交通枢纽建设。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hubs such as Beijing South Station and Beijing West Station.5.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形成立体化、多层次的轨道交通网络。
Optimize the layout of urban rail transit lines to form a multi-level and multi-dimensional rail transit network.6.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缓解客流压力。
Enhance the transport capacity of urban rail transitlines to alleviate passenger flow pressure.7.推广智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提高运输效率。
轨道交通综合枢纽规划探讨

号线与 8号线 的换乘 站 , 日均换 乘客 流 达到 了 3 o
多万人 ・ , 次 尤其 是在 高峰 时段换乘 压力 巨大 。
由于 3条轨道 交通 线 路 的建 设 时 序不 一致 , 在换
9 8
袁 晓 萍 : 道 交通 综 合 枢 纽 规划 探 讨 轨
21 第 2 00年 期
乘设计 上不尽 合理 , 、 1 2号 线 的换 乘 需 要 通过 一
理, 会使 换 乘 流线 存在 障 碍 , 或迂 回、 相互 交叉 或
干扰 , 而影响 到换乘 。 进 例 如 上 海 人 民 广 场 站 是 轨 道 交 通 l号 要 以人 为 本 , 功能 分
收 稿 日期 : 0 9 t 一 0 2 0 一 l1
干 的城 市综 合 交 通 枢 纽 , 够 较 好 地 适 应 多 种 交 能
合 考虑 , 量减少 房屋拆 迁 、 尽 管线迁移 和施 工时对
地 面建筑 及城市 交通及 市 民的影响 。 1 2 各 种 交 通 方 式 的 衔 接 .
通方式 的衔接 和换 乘需 要 。本 文正是 在这种 背景 之下 , 结合 工程 实践 , 以铁路 火车站 为 主的轨 道 对 交通综合枢 纽规划 做一些 探讨 。
区合理 、 布局 紧凑 , 足客流 要求 、 降安全 、 满 乘 疏导
迅 速 。还 需 符 合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车 站 所 在 区 域 与
的控制性 详细规 划 相 互协 调 , 车 站成 为周 围环 使
境 有 机 整 体 的一 个 组 成 部 分 。
市轨道 交 通 至 2 1 0 6年 将 新 建 轨 道 交 通 线 路 8 9 条, 总建 设里程 为 25 0k 投资规 模达 99 7 3 0 m, 3 .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作者: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双牛、王波)
75
线网规划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组成部 分和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长 远发展的总体方案,是后续建设规划、可研、设计 和实施的基础和依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布 局、服务水平应与城市规模、客流出行、经济社会 发展水平相适应。
线网规划编制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标准》(GB/T 50546-2018)要求。主要内容一般 包括线网规模、线网层次、线路走向、一般车站、 换乘站、枢纽站、交通需求预测、车辆制式、车辆 基地、资源共享等规划内容。
车辆制式在线网规划中一般依据规划线线网的功能 层次和线路的预测客流,结合资源共享方案和线路 敷 设条件给出规划建议,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技术成熟、 运能与需求匹配、工程可行、有利于资源共享。
车辆基地规划是保障规划线网可实施的重要内容, 往往会影响线路走向和整个线网的规模,线网规划中一 般结合客流预测、制式选择、联络线布置、资源共享来 确定车辆基地的功能和规模,通过与规划部门协调 共 同确定车辆段的选址并确定用地规模。
换乘车站一般设置在两条及以上线路的交叉点(或 交汇点),乘客通过车站内站台、通道等一系列设施实 现从一条线的车站下车到达另一条线乘车的目的。换乘 站宜结合城市重要功能区和大型客流集散点布设,线网 规划中一般会明确初步的换乘关系。
枢纽站一般设置在两条及以上线路的交汇点,也具 有不同线路间的换乘功能,通过枢纽站的配线等设施及 相关控制系统,能够开行至少一个方向到达另外两个以 上方向的直通列车,线网规划中一般会明测是以城市综合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为基础,分析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状况和城市轨道交 通需求。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分析课件

经济效益评估
投资回报分析
对换乘枢纽进行经济效益评估,需要对其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回 报周期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评估其经济效益的可行性。
运营收益分析
对换乘枢纽的运营收益进行分析,包括票务收入、商业租金收入等 方面,以评估其盈利能力。
成本效益分析
对换乘枢纽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进行分析,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比 较,以评估其成本效益的合理性。
STEP 01
中型换乘枢纽
小型换乘枢纽
规模较小,仅包含少数几 条轨道交通线路或交通方 式的换乘枢纽。
STEP 03
大型换乘枢纽
规模较大,是城市交通网 络中的核心节点,包含多 种交通方式,如地铁、铁 路、公交等。
规模适中,包含较多的轨 道交通线路或交通方式, 是城市交通网络中的重要 节点。
Part
03
经验教训总结
总结这些国际先进换乘 枢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 的问题和教训,为我国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的建 设和改进提供参考。
未来换乘枢纽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技术创新
分析未来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在技术方面的创新趋势,如智 能化、绿色化等方面的技术应用。
01
运营管理优化
探讨未来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在运营管理 方面的优化方向,如提高换乘效率、加 强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社会效益评估
1 2 3
交通压力缓解
换乘枢纽能够有效地分散和转移交通流量,减轻 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换乘枢纽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或重要节点,其建设 和运营能够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 机会。
提高出行便利性
换乘枢纽提供了多模式、多线路的交通换乘服务 ,使市民出行更加便捷,节省时间和精力。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优化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优化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与进步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的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站点布局与优化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优化需要考虑人口分布、道路网络和城市规划等多个因素。
人口分布是站点布局的核心依据。
根据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办公区域和商业中心的分布情况,合理确定站点位置。
此外,道路网络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站点的布置应该便于与市区主要道路的连接,提高乘客出行的便利性。
同时,城市规划也需要与站点布局相互配合,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够顺利运行,并与城市的发展相一致。
其次,站点优化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任务之一。
站点优化意味着提高站点的功效和效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乘客需求。
优化还包括改善站点的空间利用、方便换乘、安全性和舒适性等。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站点优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合理规划站点的布局和功能。
不同类型的站点可以根据乘客流量和区域功能需求来确定。
例如,在商业中心或住宅区域,可以设置多个出入口和换乘通道,以方便乘客的出行。
在交通枢纽或重要交通节点,可以设置公共汽车、出租车等站点,以提供快捷的换乘服务。
其次,加强站点的管理和运营。
站点管理是站点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管理可以提高站点环境、服务质量和秩序。
例如,加强站点的清洁工作,改善车站周边的环境状况,增加安全设施等。
此外,站点运营也需要注意乘客的需求和行为特点,合理安排列车的发车时间和间隔,以满足不同时间段的乘客需求。
再次,利用智能化技术改善站点服务。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技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站点优化中,可以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乘客流量和出行趋势,调整列车的发车时间和车辆供给。
同时,通过设立智能导览系统和乘客信息服务点,为乘客提供全方面的出行信息。
最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作和资源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作者简介:李明博,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系统工程。Email:yzr
w砒e国163.Ⅻ
一86—
是改善公交系统,解决出行换乘,提高公交服务和运营效率的 重要环节。做好未来轨道交通枢纽的规划,必须把握轨道交 通枢纽站的规划要素,即人、车、路、场。
2.3与地面铁路车站的衔接 (1)在既有火车站站前广场地下,单独建设城市轨道交 通车站,利用出入口通道与铁路车站衔接。 (2)在地面或高架修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进行客流的 统一组织规划。 (3)在新建和改建的火车站中,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一 同考虑,形成综合性交通建筑,方便乘客换乘。 2.4与公交车站的衔接 (1)综合枢纽站 一般采用先进的设施和空间立体化衔接,合理组织人、车 流分离,使人流换乘便捷,车流进出顺畅,便于管理。 (2)大型接驳站 大型接驳站指位于轨道交通首末站、地区中心及换乘量
km,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每年规划建设的城市轨道
交通都在三四十公里。近期全国16座城市将新建城市轨道 交通约1 接近6
kmo 500
km,我国第一轮15座城市远景网络规划总里程
000
000
kin,第二轮城市远景网络规划总里程可达9
在北京、上海等轨道交通已初具规模的城市,若以这样的 速度发展,轨道交通形成网络是必然趋势。在这个发展过程 中,会逐渐出现越来越多的多线相交、多线换乘。未来规划、 建设的轨道交通车站要特别注意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和既有 轨道线的换乘与衔接,同时也要关注枢纽内的人流组织,因此 轨道交通网络化之后枢纽车站规划有必要及早的入手研究。 1.轨道交通枢纽的功能分析和规划要素 轨道交通枢纽是乘客集散、转换交通方式和线路的重要 场所。轨道交通枢纽的客流与车流具有显著的特征:方式多 层次、客流多方向、流量大而发散。 轨道交通枢纽的主要功能就是nd therefore the URT network operation will be
methods from
a
paper
research
on
Urban rail Transit hub planning ideas
and
view of network.It
URT hub planning in the future. Key
(1)人——人是客流生成的基本要素,轨道交通枢纽站
的规划宗旨应秉承“以人为本”,为乘客提供方便、捷达、高质 量、高水平的服务。
(2)车——车是车流生成的基本要素。这里的车还包括
广义上的各种车辆的载客能力、速度、舒适度等标准。
客流、车流的流动路径,道路的通过能力等技术条件。
制要素,包括建筑、景观和环境影响。 2.轨道交通枢纽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规划
络的优势去分散和疏解客流,才能保证交通枢纽自身的正常 运转,因此,必须建屯起一套便捷、有效的换乘体系,以便使交 通枢纽内聚集的大量客流能够迅速地转移和疏散。 4.1换乘距离的设定原则 换乘距离并不单纯是一个数字的概念,确定一座交通枢 纽内不同交通工具之间的换乘距离需要对交通枢纽的各构成 要索进行综合分析。从乘客角度来讲,换乘距离越短越好。 但是在轨道交通的规划中,换乘距离并不一定是越短越 好,主要是因为: (1)换乘距离的确定首先是受交通工具运行需求的制 约。 (2)换乘距离过短,会造成客流在某一点上的瞬时大量 堆积,反而会影响交通枢纽功能的正常运作。 适当的拉长换乘距离实际上是增加.『客流疏散的空间。 由于的个体差异性使集中的客流通过换乘距离的拉长形成较 为分散的客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流拥堵现象的发 生。从交通工具的运行需求和交通枢纽的运营管理角度来 讲,适当拉长乘客的换乘距离有一定的好处。 但是过长的换乘距离会增加乘客的疲劳感,降低了换乘 的便捷程度,直接影响到该种交通方式对乘客的吸引力。由 此町以看出;换乘距离的确定需要在矛盾的两方面之间寻求 一个平衡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轨道交通的换乘规划要逐渐考虑文化 和艺术的内涵。小同的换乘形式、换乘通道的空间形式和室 内装饰对乘客换乘时所产生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单调、呆 板的建筑空间容易使乘客产生疲劳感。而层次丰富,充满自 然光线的空间则会削弱乘客的疲劳感。当客观条件决定换乘 距离过长时可以通过建筑手段进行弥补。 4.2枢纽站人流的引导方式 (1)标志引导 简洁明确的引导标志,对于轨道交通在人流组织方面的 作用是巨大的,不仅能为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节省人力,而且也 极大的方便了广大的乘客。在未来的轨道交通枢纽规划中, 要继续重视标志引导的作用。 (2)通过建筑空间的限定性对人流进行引导 建筑空间是乘客在轨道交通枢纽内流动的路线,一方面 可以引导人流通过,另一方面又能限制人流通过。通过建筑 空间的限制性,将人流合理的引导到正确的路径。具体来说, 可以通过连接不同功能空间的通道引导人流,通过楼梯、自动 扶梯、电梯等垂直交通空间对人流进行引导,通过共享空问来
停车场地配置合理的道路和场地。 (3)集散 轨道交通枢纽区域到达或出发的乘客和车辆,能够实现 聚集会合和疏散分流,提供客流和车流组织的相关措施,保证 人流、车流畅通、安全。 (4)引导 轨道交通枢纽能够对外来客车引导、截流、集中管理,尽 量不进市区;引导市内公交车辆与轨道交通接驳换乘、向多层 次、一体化发展,吸引个体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并为这种转 移提供方便。轨道交通枢纽能够在总体上改善市内公交车辆 的运营环境,提高居民出行质量。 合理规划、设计轨道交通网络化形成后的轨道交通枢纽,
2.2与市郊铁路线的衔接
目前,国内的市郊铁路在城市交通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 视,因此国内经验不多。我们可以借鉴巴黎等市郊铁路发达 的城市的做法: (1)市郊铁路深入市区,在市区内形成贯通线向外辐射。 在市区内设若干站点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 (2)利用原有铁路开行市郊列车,市郊列车一般不深入 市区,起终点在市区边缘。在起终点车站上与城市轨道交通 进行换乘衔接。
城市轨道交通成网以后,应当承担起城市大容量、快速人 流输送的要求。轨道交通线路与公交线网的关系应定位为主 干与支流的关系,城市轨道交通以解决城市主要客流走廊、主 要干道的中远距离客流为主,平均运距一般为6~10公里。 轨道交通要发挥其大运量、快速,准时、舒适的系统特征。公 共汽电车运能小,但机动灵活,是解决中、短途交通的主力。 公共汽电车的配置主要考虑网络覆盖范围,为区内出行提供 方便条件。基于不同的定位分工,作为轨道交通和其他交通 方式接驳的枢纽站,应当做好衔接规划。 2.1与公交线网的衔接 (1)在轨道交通沿线取消与轨道交通重合段长的地面常 规公共交通线路,改而将其设在轨道交通线服务半径以外的
a
transit(URT)has entered
a
rapid development stage.In the
next
years,there眦more
will be useful for
population of Inakes
over
one
million will likely rise URT building
与地铁相比,由于市郊铁路在造价上的优势,近年来日渐
获得了一些专家、学者的重视。未来,市郊铁路可能会在城市 交通中逐渐增加相应的比重,因此,轨道交通与市郊铁路的衔 接也有必要进行研究。
一87—
交通的能力,加强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体系的研究 是今后重要和关键的方向。 3.轨道交通枢纽的换乘功能规划 3.1轨道交通枢纽换乘功能定位 轨道交通换乘站(点)是轨道交通线网构架中各条线路 的交织点,是提供乘客转线换乘的重要地点,乘客通过换乘点 的轨道交通车站及其专用或兼用通道设施,实现两鹰轨道交 通车站之间人流沟通,达到换乘的目的。轨道交通枢纽站往 往就是轨道交通的换乘站。 轨道交通换乘方式首先决定于两条轨道交通线路的走向 和相互交织形式。一般常见的有垂直交叉、斜交、平行交织等 多种形式,但归纳到换乘方式,可分为:同站台换乘、结点换 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站外换乘等。 3.2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分布和换乘方式的选择 随着轨道交通线El渐形成网络,不同线路之间出现交叉 的现象越来越频繁。以上海规划的12号线为例,整条线路与 其他已建或规划轨道交通线路交叉达16处之多。合理选择 换乘站点也是未来轨道交通枢纽设置的重要课题。轨道交通 换乘站点的分布原则有以下几点: (1)线网中任意两条线路应尽可能相交1—2次。这样 可以避免两条线路的人流集中在一个站点换乘,并可将换乘 人流分散到几个站点进行换乘。 (2)换乘结点应适当分散,避免过分集中在城市中某个 狭小区域。 (3)换乘结点最好为两线交叉,有利于分散换乘客流,合 理控制换乘站规模,简化换乘站客流组织,降低工程施工难 度,节省工程造价,有利于车站维持良好乘车秩序,组织高密 度行车,有利于提高运行质量。 (4)换乘结点应尽量避免3条以上线路交叉于一点,否 则,一方面换乘客流干扰较大,另一方面工程难度较大。 (5)换乘点应主要分布于城市重点区域,如中心区或外 围特大型客流集散点。 另外,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换乘方式的选择也要考虑多 方面的因素,具体如下: (1)两条线的修建顺序; (2)两条线路交织形式和车站位置; (3)换乘客流量和客流组织方式; (4)线路和车站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 (5)周围地形条件、地质条件、规划的地面和地下空间开 发要求等。 换乘方式的选择首先要定换乘点,再定线路与车站位置 (包括车站型式),同时选择车站换乘方式,最终进行车站设 计时,确定换乘结构型式。 4.枢纽站人流组织设计 换乘是交通枢纽的核心问题.任何一座交通枢纽都不是 独立存在的,它的存在依托于整个城市的交通网络系统,只有 与城市的交通网络系统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充分利用交通网
00
不同的目的和方向,实现“换乘、停车、集散、引导”四项基本 功能,轨道交通枢纽的核心功能在于换乘。 (1)换乘 来自不同方向、路线、不同交通方式的乘客,需要转乘其 他交通方式或其他轨道交通线路,这个过程称为换乘。这类 乘客属于中转客流,需要经过换乘才能到达的最终目的。 (2)停车 来自不同方向、路线、不同的车辆,需要轨道交通枢纽区 域能够提供固定的停车位置和上下客位置。轨道交通枢纽站 能够按照不同性质的车辆,进行分区停放,为车辆出入枢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