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详细的棒球起源介绍

最详细的棒球起源介绍
最详细的棒球起源介绍

最详细的棒球起源介绍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最详细的棒球起源介绍,望大家喜欢。

可能是最详细的棒球起源棒球的起源众说纷纭,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古埃及金字塔有发现刻有「棒」和「球」的图画,而在大英博物馆也展示一颗2000年前使用过的球。

追溯到14世纪的瓦拉几亚,也就是现在的罗马尼亚,Oin?为用棒子击球的运动,目前此运动在罗马尼亚还是相当盛行;另外,同时间俄罗斯的Lapta也是一种用棒子击球的运动。

法国在14世纪的也被记载曾经使用球棒和球进行比赛的纪录。

罗马尼亚Oin?运动的邮票,集邮的亲走起英国挤奶的妇人差不多在自十四世纪开始以挤牛奶时所坐的凳子做为门柱。

投手以下手将球向悬空的圆凳抛掷,球必须像棒球一样不落地,而打者挥球棒保护圆凳不被击中,William Pagula称这项运动为凳球(Stoolball)。

在德国也很喜欢类似运动,他们称为Schlagball(每队12位球员,类似绕圈球),到目前为止基尔地区还是有人在从事此项运动。

1744年韵诗童书A Little Pretty Pocket-Book中的凳球插画。

有少数证据证明棒球是来自绕圈球(Rounders)。

英国人殖民美洲也带来了英国的民间竞技运动,爱尔兰原本的四垒绕圈球赛成了美国都会区贫苦小孩在街道上有限空间上玩的游戏,被称为镇球(Townball)。

第一份有关绕圈球的文献于1744年于英国出版,作者为John Newbery 的一本韵诗童书A Little Pretty Pocket-Book 中,出现棒球最早的印刷文献纪录,并在韵诗中出现本垒(Home)一词。

木刻版画的图片中Baseball 有三个柱状垒包。

该书也提到其它类似棒球的运动,包括凳球、与陷阱球(Trapball)。

随着凳球的流传到英国各地,在16世纪渐渐出现地区性的不同,分别向两个门柱或多个垒包两种不同方向发展。

两个门柱的板球(Cricket)一词在1598年首见文字纪录,当板球传到爱尔兰及邻近的北不列颠时,出现了多个垒包的演变而出现了绕圈球(Rounders)。

绕圈球随着时代不同曾出现过三个、四个与五个垒包的规则。

其实绕圈球的爱尔兰文为Cluiche Corr,也就是Cricket (板球),仅管与英格兰流行的板球有所不同。

看起来比较像是棒球和绕圈球皆来自板球,在14世纪英国Flemish shepherds引进板球运动,但真正有组织地进行是差不多到17世纪左右。

同时间英国有许多“baseball 一词的文字的纪录。

名小说家珍奥斯汀(傲慢与偏见的作者)在1797年完成的小说「诺桑觉寺」中写到Base-ball。

但这些证据皆不足以证明今日我们所熟知的棒球就是英国绕圈球。

其实有另一个运动称英国棒球,目前在威尔士和英格兰还有比赛,

其规则是每队11名球员,和板球一样有投球手。

每队打2局,当1局中所有11位球员皆上场打击就是完成当局比赛,球员只要上垒就得分。

英国人殖民美洲带来了英国的民间竞技运动。

18世纪初在英属北美州流行的是板球,许多家族来自英格兰的乡绅地主组成板球队互相比赛,各地纷纷设立了板球场。

公元1839年,在美国纽约州柯柏斯镇(Cooperstown,现今名人堂所在地)的戴伯特(Abner Doubleday)修订了原先的游戏规则,同时将这样运动定为Baseball,并开始推行。

但戴伯特不曾提起自己发明棒球此项运动。

卡特莱特(Alexander Cartwright)在美国被认定为棒球之父,原本是位书商、土地丈量师、及义消人员。

他一直是镇球爱好者,自夏威夷经商回到纽约后于1839年创立了纽约尼克巴队。

并于1845年出版棒球规则,1846年被记载为第一场棒球比赛在纽泽西州霍博肯市的艾莉西安球场(Elysian Fields)举行。

然而,棒球的第一场比赛应该是1838年在加拿大安大略举行。

棒球之父Alexander Cartwright前辈有人说你像林肯么…

在1850年成立棒球运动员协会,1876年国家联赛正式营运,之后,美国着手进行世界大赛。

1878年一位职业球员Esteban Bellan将棒球带到古巴并介绍给他们,

从此加勒比海区域全面推广棒球。

美国人Horace Wilson于1871年传入日本的,之后快速地传到韩国和台湾地区。

1888年、1889年棒球运动先后传入澳洲、新西兰和南太平洋其他地区。

在1889年2月Albert Spalding将棒球传到意大利。

18世纪晚期于英国举办了世界棒球锦标赛。

棒球运动在20世纪逐渐国际化。

1903年美国职棒的美联在世界大赛中和国联队对抗。

棒球组织或联盟开始在世界各地成立:1922年荷兰、1934年澳洲、1936年日本、1938年波多黎各、1945年委内瑞拉和1948年意大利。

到今天世界棒垒球总会在横跨亚洲、非洲、美洲、欧洲与大洋洲的全球141个国家与地区里共有208个国家协会会员。

棒球起源介绍相关文章:1.棒球的简介及起源 2.关于棒球的简介3.日本棒球机构简介4.棒球入门教程5.棒球的场地知识介绍

浅谈潮州大锣鼓的起源及演变教学教材

浅谈潮州大锣鼓的起 源及演变

浅谈潮州大锣鼓的起源及演变 刘玉婷 运城学院音乐系07级 摘要:潮州大锣鼓是广东潮汕地区民间传统音乐中的一朵奇葩,是一种由锣鼓乐与管弦乐组合而成的演奏形式,由历代相沿的鼓吹乐类演变而成,是潮汕地区最具群众性的乐种之一。本文在于通过对潮州大锣鼓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以及其传承与发展的阐述,让更多的人了解潮州大锣鼓的演变。 关键词:潮州大锣鼓、乐器组合、潮州音乐、潮剧、民间 潮州大锣鼓以打击乐为主,是以大鼓为中心,以唢呐为领奏的大型合奏形式。鼓手既是乐队主奏,又是乐队指挥。鼓手槌击鼓心、鼓边、鼓沿,采取响击、闷击、重击、轻击以及节奏变化,手槌加花等手法,指挥着乐队的演奏。潮州大锣鼓流行于粤东、闽南以及东南亚一带,凡是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潮州大锣鼓的风采。每逢年节,大锣鼓便声震百里。 潮州大锣鼓与古中原文化 潮州大锣鼓源于古中原文化。在唐代,有一种以打击乐为主的鼓吹乐,常在庙堂祭祀、迎神赛会或节日欢庆活动中使用。潮汕人的先祖从古中原南迁而来,带来了这种气势恢宏的广场艺术,并在宋代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潮州大锣鼓。

唐宪宗时,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潮州祭神文章中已有吹击管鼓的记述,说明那时已有鼓吹乐的存在。明宣德七年(1432)手抄演出剧本《刘希必金钗记》中有“三棒鼓”和“得胜鼓”的锣鼓字谱记录。嘉靖丙寅年(1566)刊行的《荔镜记》“睇灯”场中,对潮州元宵佳节的描述有“鼓乐吹唱”、“满街锣鼓闹喧天”的词句。明清时期,潮州戏曲活动鼎盛,民间音乐也随之发展,锣鼓乐在舞台和民间已十分流行。每逢节日庆典,大锣鼓班便列队游行,穿街走巷,或集中广场台榭,进行演奏比赛,并成为潮州民间习俗。潮州大锣鼓历史演变 潮州大锣鼓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进步,从乐器组合、音响效果、演奏技法到表现内容都日趋完善,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一种文艺活动形式。大锣鼓在民俗活动中更是焕发异彩,城乡各地都有大锣鼓班,解放前潮州城区就有十三班锣鼓,涌现出一批很有代表性的名师。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潮州大锣鼓逐渐形成了以许裕兴、邱猴尚、陈松等三大流派:许裕兴为武派锣鼓,功法精湛,气势豪放,有如千军马,浩浩荡荡;邱猴尚为文 派锣鼓,鼓点密集均匀、文雅细腻、力度适中、清脆感人;陈松则文武相兼、节奏鲜明、姿势优美、动作挺拔利索、手势多变。 潮州大锣鼓历史回眸 1951年,邱猴尚、陈松等组成的大锣鼓队,赴广州参加欢迎苏联红旗歌舞团访问广州的演出活动。1952年,他们又到汉口参加中南地区的民间艺

浅析我国犯罪学的产生与发展

浅析我国犯罪学的产生与发展 09法学一班 何英 200902201132 根据普遍的刑法学理论,刑法犯罪概念的逻辑起点是,先有刑法、后有犯罪,刑事违法性是其本质属性,罪刑法定主义成为刑法与刑罚的基本原则。刑法学研究的犯罪是:个体违反了现有刑法而产生的犯罪。 一、犯罪学犯罪概念 犯罪学研究的犯罪不仅包括个体行为违反刑律而产生的犯罪形式,也包括国家为了保护一定历史阶段的核心利益,将某种行为规定为犯罪这种形式。后一种形式产生的犯罪,由于是现行刑法所没有规定的,因此不具有刑事违法性的特征。其本质特征是价值否定性。 (一)犯罪学研究的犯罪问题实质上属于价值范畴。 犯罪是什么?要清晰、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古今中外的神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伦理学家、心理学家、生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等,从各自的学术传统出发,作出过各种各样的定义这个问题在犯罪学领域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犯罪学作为一门学问诞生起,就一直受这个问题所困惑。应当说犯罪学诞生之初,是依附于刑法学的,以刑法规范定义的犯罪,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其形成原因及其防治对策。但随着犯罪学的发展,人们发现有很多刑法没有规定的行为,但又严重触犯了社会需要,需要纳入犯罪的范畴,而这与刑法罪行法定主义原则相违背。学者们逐步意识到刑法学的犯罪与犯罪学的犯罪有明显的区别。近年来一些国内犯罪学者提倡价值无涉,认为犯罪是一种价值中立的社会事实从犯罪学脱离刑法霸语权的角度,这无疑是一个进步。但这个观点也值得商榷。举例说,某人杀了人,这是一个社会事实,但这并不一定就是犯罪。战士在战场杀了敌人、警察杀了绑架人质的歹徒,我们评价他是英雄。只有杀了我们的人,触犯了社会利益时,我们才说他是罪犯。因此价值无涉的观点也没有揭示出犯罪的实质。那么犯罪学研究的犯罪实质究竟是什么?这与犯罪学的学科性质有密切联系。学科的性质一般可分为研究事实问题的学科、研究价值问题的学科、研究实践问题的学科。事实问题即是怎样的问题,包括现象、原因、性质;价值问题即应怎样的问题,包括价值评价、价值设想、价值取向;实践问题即要怎样的问,包括主体行动“能够怎样、最好怎样、决定怎样”。按这样的学科性质划分标准分析,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犯罪问题不仅仅是罪犯实施犯罪行为后要怎样处理的实践问题,也不纯粹为是怎样之类的问题。 犯罪学研究的犯罪问题本质上应当归属于价值问题。犯罪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犯罪学的出现至少已有两百年的历史,但由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问题,犯罪学的基础概念、研究对象与范围、学科体系等学科基质至今都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学术理论。近年来,

棒球基本知识点

棒球运动是一种以棒打球为主要特点,集体性、对抗性很强的球类运动项目。 它在国际上开展较为广泛,影响较大,被誉为“竞技与智慧的结合”。 在美国、日本尤为盛行,被称为“国球”。 其也是一种团体球类运动,法定比赛人数最少为9人,其近似的运动项目为垒球。 棒球球员分为攻、守两方,利用球棒和手套,在一个扇形的棒球场里进行比赛。 比赛中,两队轮流攻守:当进攻球员成功跑回本垒,就可得1分。九局中得分最高的一队就胜出。 历史发展 1845年,美国人亚历山大·乔伊·卡特赖德(Alexander Joy Cartwright)为统一名称和打法,制定了有史以来第一部棒球竞赛规则。 规定的场地图形和尺寸至今仍沿用,并正式采用了棒球(Baseball)这一名称。 其中多数规则条文迄今仍继续使用,棒球(Baseball)这一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 因此,现代棒球运动源于英国而发展于美国。 1839年,美国纽约州古帕斯镇举行了有史以来的首次棒球比赛。 1860年,美国开始出现职业棒球运动员。 1871年美国成立了“全国职业棒球运动员组织”; 1876年该组织改名为“全国棒球联合会”。 1881年成立另一个全国性的职业棒球组织,即后来的“全美职业棒球联合会”。 1884年首次举行这两个组织间的冠军赛,即“世界棒球冠军赛”。 此后,1910年时任美国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正式批准棒球运动为美国的“国球”。 1873年棒球由美国传入日本。日本职业棒球队创始于1934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棒球运动迅速在欧洲各国开展起来。 现在棒球运动已在世界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开展。 1937年,在美国成立了世界棒球协会,后改称为国际棒球联合会,是世界业余棒球运动的最高领导机构,总部设在美国,会员国(或地区)已由20世纪70年代的50多个增至目前的113个。 中国人打棒球的最早记载,为中国工程师詹天佑在美国耶鲁大学留学的时候(1877-1881)组织“中华棒球队”,以后从美国、日本归国的华侨及留学生把棒球带回祖国。 1978年国际棒联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承认,国际棒球联合会于1994年将总部设在瑞士洛桑。中国棒球协会于1981年3月加入国际棒球联合会,1985年加入亚洲棒球联合会。 棒球运动在欧洲,已有26个国家开展。“欧洲业余棒球联合会”的成员有意大利等11国。根据该联合会1978年的统计,参加棒球比赛的运动员约5万人,球场326个,并举办了"地中海杯","世界棒球锦标赛"等国际比赛活动。 目前,棒球最普及的是美国和日本。此外台湾地区,韩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和拉丁美洲也极为风行。 棒球项目1992年被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 棒球项目将会在2012年退出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 棒球特点 棒球运动是一种以棒打球为主要特点,集体性、对抗性很强的球类运动项目,被誉为“竞技与智慧的结合”,是一项集智慧与勇敢、趣味与协作于一体的集体运动项目。它动静结合,分工明确。队员之间既强调个人智慧和才能,又必须讲究战略战术,互相配合。成员之间分

2010---2015年生物联赛---植物分类真题

2010-2015年生物联赛-植物分类真题 2010 30.蕨类植物进行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第一个结构是(1分) A.孢子; B.精子; C.孢子体; D.配子体 31.2009年,中国颁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种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这两个转基因水稻均是哪一类:(1分) A.转抗虫基因水稻 B.转植酸酶基因水稻 C.转谷氨酸合成酶基因水稻 D.转生长素合成酶基因水稻 32.地钱是研究苔类植物的常用材料,目前已知其营养体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并且属于XY型,那么地钱雄性营养体的性染色体为(1分) A.XX B.XY C. X D.Y E. YY 113.下列植物中哪组植物均属于无性世代占优势的有胚孢子植物(1分) A.裸蕨,铁线蕨,树蕨,卷柏 B.葫芦藓,裸蕨,槐叶苹,圆柏 C.铁线蕨,树蕨,问荆,银杏 D.卷柏,圆柏,问荆,地钱 2011 A 37.苔藓植物的生活史中、减数分裂发生在:(1分) A.合子分裂产生胚时 B.产生精子、卵细胞时 C.产生孢子时 D.原丝体发育成配子体时117.下列有关苔纲和藓纲的区别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1分) A.苔纲植物配子体的叶或叶状体均没有中肋;而藓纲绝大多数叶具有中肋 B.苔纲植物配子体的假根为单细胞;而藓纲的假根为单列细胞,不分枝 C.苔纲植物的孢子体仅由孢蒴和基足组成;而藓纲的孢子体仅由孢蒴、蒴柄和基足组成 D.苔纲植物的孢蒴无蒴盖、蒴齿、环带构造;而藓纲的孢蒴有蒴盖、蒴齿、环带构造 2011 B 116.下列有关绿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1分) A.衣藻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a和b B.水绵的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 C.衣藻具有2条顶生等长的茸鞭型鞭毛 D.衣藻和水绵的贮藏物均为淀粉 117.下列对蕨类植物描述中,正确的是:(1分) A.植物呈两侧对称 B.精子无鞭毛 C.根状茎内有维管组织 D.营养叶上有排列整齐的孢子囊群 2012 114.取油菜花、槐树花、薄荷花和百合花各一朵解剖,对应的雄蕊数分别是多少(单选l分)

犯罪学家

菲利(Enrico Ferri , 1856~1929) 菲利继承了龙布罗梭的人类学立场,同时一并考虑了犯罪的社会学原因,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刑法学。即,认为犯罪的原因中除了人类学的原因外,还应该肯定物理的及社会的原因,但是,犯罪人不具有自由意思,自由意思只不过是“纯然的幻想”;犯罪,不外乎是由犯罪人的素质和环境必然地产生的。但是,犯罪人既然作为社会的一员生活着,就应当对社会负担所实施的行为的责任(社会责任论),也有针对危险的犯罪人来防卫社会的必要。因此,必须将犯罪人进行分类,分别进行了与其相适合的处置。他的立场也被称为实证学派,并且他提到,实证学派的基本目标,“是从犯罪本身及其生活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方面研究犯罪的起源,以便针对各种各样的犯罪原因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他所主张的“犯罪社会学”,其本意是一犯罪社会学对刑法及刑事诉讼法进行改正,这是一种刑事政策论。 菲利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有人认为他是名共产主义者,也有人认为他是法西斯主义者(因其主张保安处分的一元论)。 1. 他于1921年曾经起草“菲利刑法草案”,但该草案中并没有涉及“责任”和“刑罚”,而只提到了“人身危险性”和“制裁”。该草案虽然没有被当时的意大利政府所采纳,但是很大的影响了1926年的苏俄刑法典。 2. 他还提出“犯罪饱和论”——每个社会都有其应有的犯罪,这些犯罪之产生是由自然及社会条件所引起的,其质和量与每个社会集体的发展是相适应的。 菲利的刑罚观 恩里科。菲利,菲利于1856年出生于意大利北部曼托瓦省的一个商人家庭,1874年中学毕业后入波伦亚大学攻读法律,1877年毕业后又到法国攻读犯罪学,1879年归国。在法国期间著有《法兰西1826—1879年的犯罪之研究》一书。该书是关于犯罪统计方面的著作,当时被誉为法国学术界的权威著作。回国后又入都灵大学,师从犯罪学鼻祖龙勃罗梭(Cesare Lombroso,1836—1909),研究犯罪学。但他突破了其师刑事人类学派的理论樊篱,更为关注犯罪的社会原因,由此向刑事社会学派转向,与德国的刑法学家李斯特等一起,成为刑事社会学派的主要代表。他以犯罪原因三元论,独立于刑事人类学派的犯罪原因一元论,不同于李斯特的犯罪原因二元论。 三元论,具体言之就是导致犯罪的原因有三:(一)人类学的因素。犯罪的为类学因素是指犯罪人生理、心理及种族方面的个性特征,人类学的因素对犯罪有很大影响,但这种人类学的因素必须与他种因素结合,相互作用,才能对犯罪有影响,单是人类学因素不足以成为犯罪的原因。(二)地理因素。地理因素是指人们生活于其中,但并未予以注意的物质环境,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状况、地形、气候等。地理因素虽不能直接产生犯罪,但通过与其他因素结合能够促使犯罪行为的产生并影响犯罪现象的变化。(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指能够促使人类生活不诚实、不完满的社会环境。其中包括经济、政治、道德及文化生活中的各种不安定因素。菲利认为,任何一种犯罪行为乃至整个社会的犯罪现象都是上述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社会因素尤为重要。作为菲利的刑罚观也就在此基础之上而建立的。

2020年棒球规则简单说明

棒球规则简单说明 导读:棒球运动是一种以棒打球为主要特点,集体性、对抗性很强的球类运动项目。也是一项很好的健身体育运动。它在国际上开展较为广泛,影响较大,被誉为“竞技与智慧的结合”。在美国、日本尤为盛行,被称为“国球”。据考证,棒球运动源于英国的板球。…… 了解棒球的规则如下: 关于投球的规定 投手可以采用正面投球和侧身投球两种姿势。投球前均须用脚踏触投手板。正面投球只许向击球员投出。投球动作开始后,动作必须连续,不得中断。侧身投球可以向有跑垒员的垒位传牵制球,但投球动作开始后,只许投向击球员。 投球前必须保持静止持球在身前的姿势至少1秒钟。违反投球规则的投球叫“不合法投球”,判投手一个“坏球”;垒上有跑垒员时,叫“投手犯规”,跑垒员得安全进1个垒。 关于击球、跑垒的规定 攻队必须按"击球次序"名单依此入场击球。击球时不得越出击球区;击出腾空球被守队合法接住,击球员出局;击球员可以用棒挥击、推击或触击。击出界内球后,击球员即应跑垒;投手累计3个“好球”(在本垒宽度上空以内,高度在击球员膝上、腋下之间)击球员三击不中出局。 如投4个“坏球”或投球击中击球员时,击球员安全进1垒。击球员击球落入界内时,即成击跑员,应向1垒跑进。到达1垒时未

被防守队员封杀或触杀,为安全到垒,此时即成为跑垒员。跑垒员必须按1.2.3及本垒顺序跑垒。不得反向跑垒,不得有意妨碍守队接球,否则判出局。 跑垒员可以偷垒,但有被"杀"出局的可能。跑进时可以冲跑或滑垒,但必须沿跑垒线范围内跑进。击球员击出界内腾空球时,跑垒员应触踏垒包,待球接触守队队员后,方可离垒。合法跑垒并触踏过1.2.3垒,击出合法腾空球超出外场规定界限时,为"本垒打"。击球员安全得1分。但击球员仍需按规定路线踏触3个垒再回到本垒,才算合法得分。 棒球比赛中杀法也有很多,一起来了解它的杀球学问吧。 1、封杀: 守场员对击跑员进行传杀或对由于击跑员上垒而被迫进垒的跑垒员进行传杀的防守行为叫“封杀”,这种攻守局面叫“封杀局面”。封杀只对受迫性跑垒者有效。 2、投杀: 投手通过投球使击球员三击不中而出局的防守行为叫投杀,对于攻方来讲,也叫吃{老K}或三振出局。 3、选杀: 守场队员在处理界内地滚球时,不传杀击跑员,而是传杀前位跑垒员出局的防守行为,叫选杀。 4、双杀:

豫北群鼓的起源、传承与保护

大 众 文 艺 187 摘要:本文阐述了豫北群鼓的起源、发展等概况,通过全面了解豫北群鼓文化,来传承我国宝贵的民间文化,并号召有关人士探索保护民间文化方法。 关键词:豫北群鼓;起源;保护 该论文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豫北群鼓文化调查与研究》的中期成果,河南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1210476002 传统民间艺术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是深厚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是劳动人民生活与劳作的真实写照,是民族发展的实录。传承与保护民间文化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与不可推卸责任。 一、鼓的历史 鼓是人类最古老的乐器。它不仅是一种打击乐器,也是一种通讯工具,还能用于军队,更是法律公平、公正的化身。据记载,最早的鼓使陶器时代的“土鼓”,土鼓是农耕文化型舞蹈开端的标志。在陶器时代,人们用陶土烧制成“土鼓”,并用蒉草制成鼓槌来敲打,这是有古文献记载的最早的鼓。如《礼记.明堂位》:“土鼓蒉桴苇草,伊耆氏之乐也。”之后,土鼓、苇笛等乐器和歌舞结合形成古代的“乐”,即歌、舞、乐三者融于一体的乐舞雏型。进入周代,土鼓已开始用于国家的各种祭祀与礼仪,按《周礼》的规定:“凡国祈年于田祖,吹豳雅,击土鼓,以东田钧。国祭蜡则吹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说明在祈求丰年和年终祭蜡中,都用鼓舞取悦神灵。在周代,国家建立了专门管理鼓乐的机构,设置了名为“鼓人”的官职,并制定了一套鼓乐的制度。(《周礼》:“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从此鼓舞更加广泛地用于各种祭祀、军事、劳动等活动中。人们把自然现象都融汇于“鼓”这一实体概念之中,认为鼓具有非凡的神力——鼓声像雷声一样可以引来雨水,滋润农作物生长。所以《易?系辞》有“鼓之以雷霆”之说;因此,鼓也就成为农耕民族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人们从事辛勤的农事劳动。神话与传说中也有许多鼓的记述,上古时代中关于鼓的传说,加深了农耕民族心目中鼓的神秘色彩。法治、公平、正义在鼓身上得以体现。我国从县、府、省等衙门直至皇城的刑部大堂,都设有大鼓,此时的大小衙门堂前的法鼓,究其本旨是上合“天心”—正大光明,政通人和;下顺民意—除暴安良、护国安民。 二 、鼓的文化 群鼓文化具有非常浓厚的地域特色,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基础、风俗习惯都是影响群鼓特性发展重要因素。它是当地独特民族生活,生产方式与地区审美习惯的“活化石”。 鼓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法,并以身口相传的方式得以传承。同时,群鼓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其他群鼓文化活动一样,豫北群鼓以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性,例如以舞为主的鼓有礅鼓、冬鼓、战鼓、开山鼓(又称开闪鼓和门鼓)、小冬鼓(也称腰鼓)、花鼓(也称腰鼓)等。以击打为主的鼓有堂鼓、板鼓、佛鼓(又称善鼓和手鼓),鼗鼓、铜鼓,还有专为说唱曲艺而伴奏的鼓如鱼鼓、八角鼓等。这些鼓在豫北流传广泛,形成了大的鼓群,几乎村村皆有鼓。人们用“无酒不成宴、无鼓不算会”的俗语,来形容人和鼓的关系。豫北群鼓的各个细节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魂和神。豫北群鼓代代相传下来的不仅仅是精湛的技法,而是一种群体价值,它把当地人民的知识、智慧、精神、信念、情操、乃至美善熔铸在一起,其中的内容源远流畅,博大精深。 豫北群鼓在军事中有广泛的影响。新乡在古代属冀州,蚩 尤与黄帝在此作战,黄帝战败后,用夔的皮作鼓,以雷神双眼作槌,敲击起来鼓声喧天,气势磅礴,反败为胜,因此新乡也是历史上首次造鼓的地方。历史上的“牧野之战”也发生在新乡一带,《史记?周本纪》载:“周兵子(正月)底出发,丑月(二月)底,攻入朝歌灭商……行军中前歌后舞,士气旺盛。”豫北地区自古以来,战争不断,战火连连,因而鼓乐,制鼓业,鼓舞不断的兴盛,出现了具有特色的豫北鼓群,其中战鼓最为突出,由此可见鼓与军事的密切联系。 豫北群鼓在民俗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鼓在大旱时用来祈雨。大旱祈雨,擂鼓求天,是豫北古代的风俗。遇到农作物长到最需要雨水,而“老天爷”却一个劲的干晒,或者光天阴不下雨的时候,百姓便会抬着神像,敲锣打鼓祈求神灵能够恩赐一场大雨。举行祈雨大会时,与会者数以万人,他们头顶柳条帽(用许多柳枝拧插成一个圈子套在头顶)赤脚露背,抬着关老爷的神像,脚踏在被烈日暴晒的大地上,一步一叩首地对天表示虔诚 ,震天响的鼓敲击的天崩地裂,以示向天呼救,鼓舞求之于天,对天神龙王的敬畏,虔诚。击鼓祈雨的风俗一直延续下来。无形中也将传统的文艺形式传承下来。 鼓在其它祭祀活动中同样被广泛运用,比如有腊鼓驱疫,每当进入腊日又称腊日祭、腊八祭(农历腊月初八日), (《隋书?礼仪志》记载);一曰“腊者,接也”;二曰“腊者同猎”;三曰“腊者,逐疫迎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各乡村在夜幕初临时,便擂起战鼓,直达深夜方休。夜夜如此,直至新春,谓之“腊鼓驱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腊鼓驱疫”,是以鼓声驱除病魔,以求消灾免祸,这是人们渴望平安,追求幸福的象征。 三、鼓的传承与保护 豫北群鼓的大部分创作方式都是民间即兴创作,没有专人记录的谱子,而是民间艺人口耳相传。但是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豫北群鼓文化后继乏人,使其慢慢在人们视线中消失。了解与掌握豫北群鼓技法的人越来越少。据调查,现在参加豫北群鼓活动演出的人群以中老年为主,很少有年轻人参加。在民间文化保护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古老的预北群鼓文化的传承却面临巨大的危机,我国的传统文化正在以每年至少一个的锐速递减,如果现在不加紧抢救,那么一个个优秀的文化都将永远化为历史,成为绝响。人们不重视传统民族文化,导致大量民间文化失传。我们现在应该抓紧时间用保护我们的民间文化。 在抢救与保护豫北群鼓的实践中,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引起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加强保护传承,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贯彻落实保护工作。这种保护工作不是个人政绩的体现,而是政府彰显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行动。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适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例如:甘肃省环县道情皮影几十支队伍在全国各地演出,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2.有关学者协助政府申请豫北群鼓的非物质文化保护。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及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非遗保护名录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人们逐渐意识到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实就是我们的前世今生,因为它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民间的力量有些薄弱,无法自己进行一系列的工作。但是我们可以收集并整理豫北群鼓资料,进行申遗工作,得到政府的认可,协助当地政府部门进行申请工作。 3. 出版与豫北群鼓文化相关书籍。笔者在各处旅游时,发现各地都会出版有关当地非物质文化的书籍,有些景区会向游客 豫北群鼓的起源、传承与保护 刘 甜 赵梦莎 李艺萱 仝 凡 涂尊艺(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新乡 453007) 民族民间文化研究

有趣的植物科普小知识

有趣的植物科普小知识 【植物是从哪里来的?】 植物的祖先来自大海。 根据推算,绿藻在大约15亿年前就起源了。它在海洋中欣欣向 荣了几亿年之后,一面见证了寒武纪海洋的“生命大爆发”,一面和 真菌一起结合成地衣,征服陆地。到5亿年前的奥陶纪,绿藻已经演 化成更复杂的陆生植物,广袤的大地终于披上了绿装。 【南极那么冷,有植物存有吗?】 南极是个冰天雪地的世界,但也有100多种绿色植物生长。不过,其中绝绝大部分是苔藓,种子植物只有2种——禾本科的南极发草和 石竹科的南极漆姑。 【花开的时候会有声音吗?】 花开时,随着花部器官的运动,会产生一定的声音,但这种声音 人类的耳朵难以分辨得出。 【有哪些会吃动物的神奇植物?】 比较常见的会吃动物的植物有捕蝇草、猪笼草、瓶子草等,它们 一般生长在较为贫瘠的环境中,为了获取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它们 的某些部位,如叶子,会化成捕虫囊,借以捕食蚊、蝇和小型的甲虫等。 【动物有寄生虫,那植物有没有呢?】 植物也有“寄生虫”。有些植物寄生在其他植物上,靠吸收被寄 生的植物体内的营养来维持生命,这种现象叫做“寄生”。常见的寄 生植物有菟丝子、槲寄生、无根藤等。

【无花果真的没有花吗?】 无花果不但有花,而且有很多花,仅仅人们用肉眼看不见罢了。 我们吃的无花果,并不是无花果的真正果实,而是它的花托膨大形成 的肉球,无花果的花和果实就藏在这个肉球里面,所以从表面上看不 见无花果的花。 【世界上活得时间最长的植物是什么?】 生长在非洲的“龙血树”一般能活2000年,有的能活五六千年,甚至8000年至10000年。 【树中之最是什么?】 答:一、世界上的树:它是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棵巨杉。高达 100米;在离地面1.5米高处,树干的周长为34.1米。二、世界上的树:它是北美红杉。较早于1964年测量为112米。名字叫谢尔曼将军树。三、世界上最小的树:是北方柳树(又称草树)只有2厘米高。四、世 界上最老的树:是日本柳杉,能够追溯到公元前5200年,柳杉已经有7179岁了。五、世界最粗的树:是意大利埃特附近的,名叫百马树, 树驱干的周长达62米。六、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树:是银杏(又名白果树),早在16000万年就有了。.树为什么能长得那么高大? 答:因为树一年四季都在生长,虽然冬天,很多禾本植物都枯萎了,但它还在生长,另外,树活多久就生长多久,很多年龄大的树都会长得特 别高大。 【花为什么到一定时候就要落下来?】 答:花瓣落下来是为了结果实。雌蕊受粉之后,底部的子房慢慢 膨胀变大,这部分就要长成将来的果实,但是果实只有等花瓣落下来 之后才能开始生长。 【植物生活所必需的五大要素是什么?】

棒球投球技巧有哪些

棒球投球技巧有哪些 棒球运动是一种以棒打球为主要特点,集体性、对抗性很强的球类运动项目。它在国际上开展较为广泛,影响较大。以下是为大家介绍棒球保养及投球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棒球投球技巧介绍 1、首先要保证干燥:平时放在干燥处,不要总是装在袋子里面,袋子里加点干燥剂。 2、其次是有空拿出来晒一下,记得擦拭。 棒球投球技术要领: 投手投球的时候大部分的力量都是靠脚蹬地以及拧腰还有最后手指的拨球。 从蹬地上来说,在蹬地的时候腿可以稍微弯曲便于发力,然后身体稍稍向后转一点,臀部先朝捕手方向顶出去,然后腿部发力把身体向捕手方向送,注意向前踏的那只脚落地后踩牢了,脚尖指向投球方 向,不要出现左右旋转,而且两只脚和捕手在同一条直线上从拧腰上来说在抬脚准备投球的时候,身体可以稍微多向后转一点,然后投球时注意节奏,深吸一口气之后再憋气投球,注意拧腰的时机,最好是在向前伸踏的同时转过来,然后左手(一般是拿手套的 手)从打开到向胸前收,给身体带来一个旋转拧腰的力。身体转到完全正面朝投球方向最好,不过根据不同的人出手习惯会有些微差距,身体

转正之后向前压,感觉就像是有人在你背后推你一样,用身体把肩膀部位顶出去。 从拨球上来说,拨球是每个投手都应该会的,只有拨球好了球才有尾劲,这样到了打者面前球速还和出手时差不多,甚至拨球很厉害的人投出来的球会给人一种往上飘的感觉。 至于控点的话一个是靠平时多练,多积累,感觉到了控点自然就好了,还有一个就是控点主要是靠手臂手腕,每投出一个好球就想想,记住刚刚的出手点以及手臂手腕的状态,然后投球的时候保持重心要稳,上下左右不要有太大的变化,所以伸踏踩出去的那一只脚一定要牢牢的钉死在地上 最后有几点会影响到控球和球速的细节: 1、投球时身体不要向左倾倒(右投),因为这样会导致你的力量向左分散,所以投球时身体向前压能有效避免这种情况,投完球之后 身体最好的姿势是T字型 2、(仅对上手投球姿势,因为我就是上手)投球时手肘一定要比肩膀高,然后身体转过来以后手肘先出来,而且手肘是向前方送,不要往下压,手肘关节不宜夹得太紧或者打的太开,不然最后出手的时候都要拧一下手臂会导致力量的分散和控点的不稳 3、伸踏的脚踩牢,并且指向投球方向 4、投球时身体放松,因为身体越紧张,在身体运动时耗费在身体上的力量越多

论中国传统犯罪的特征(一)

论中国传统犯罪的特征(一) 摘要]中国传统犯罪是指由中国传统社会刑法规定的,危害统治阶级统治秩序、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传统犯罪的特征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但每个特征又有各自不同的含义。研究传统犯罪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关健词]中国传统犯罪;中国传统犯罪特征;研究中国传统犯罪特征意义 一、中国传统犯罪概念 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是传统社会的上层建筑,竭力为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随着阶级的出现,国家的产生,作为统治手段之一的刑事法律也随之产生。“夏有乱政,而作禹刑”1](P.9)。什么是中国的传统社会?什么是中国传统犯罪?中国传统社会是相对于中国近现代社会而言的。公元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用炮火和军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随后的一个多世纪内,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中国社会的法律并没有随之完全改变,而是一直延续到公元20纪初的清末修律。特别是《大清新刑律》的修订,彻底地完成了中国法律向近现代的转变。所谓中国传统社会,在此,我们把它界定为中国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起至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止的社会形态,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谈及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还应包括清末修律之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法律。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是: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政治上实行国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各级统治阶级享有种种特权,被统治阶级处于受奴役、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思想文化上前期(奴隶社会)主要受宗法思想支配,后期(封建社会)主要由儒、法二家思想支配,广大被统治者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文化实行专制主义。中国传统犯罪,主要是由中国传统社会刑法规定的、危害统治阶级利益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二、中国传统犯罪的特征 现代刑法学通说认为,犯罪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惩罚性。中国传统犯罪同样具有这三个特征,但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传统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 1、传统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通过犯罪对各种社会关系的侵犯而表现出来的。无论在奴隶社会,还是在封建社会,统治者都把各种危害他们利益和统治秩序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进行残酷的镇压,严刑峻罚。刑法保护的范围极其广泛,犯罪种类特别繁多,犯罪化趋势十分明显。“刑起于兵”,说的是古代法律起源于战争中的军法,相应地,犯罪也起源于战争中危害作战利益的行为。“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意思是说,在战车左边的兵士,如果不好好从左边攻杀敌人,便是你们不奉行命令;在战车右边的兵士,如果不好好从右边攻杀敌人,便是你们不奉行命令;驾驭战车的兵士,如果不好好地掌握驾驭战马的技术,便是您们不奉行命令。努力奉行命令的,便在先祖神位前颁行赏赐;不努力奉行命令的,便在社神的面前给予惩罚。我要把你们这些不奉行命令的人变成奴隶或杀掉1](P.10)。随后犯罪涉及范围逐步扩大。奴隶社会的犯罪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反抗奴隶主统治方面的犯罪。有放弑国君罪、违抗王命罪、乱暴力正罪、乱政罪、聚众群饮罪等。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有杀人罪、杀人越货罪、侵夺财物罪、盗窃罪、失农时罪、淫声、异服、奇技、奇器罪等。破坏宗法制度方面的犯罪。有侵剥众庶罪、功有不当罪、三风十衍罪2](P.51-54). 春秋时期,诸侯称霸,王室衰微,井田制遭到了破坏,土地兼并频繁,礼崩乐坏。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进行了富国强兵的改革,争相公布成文法。魏国李悝,“撰次诸国法”,作《法经》六篇,其中规定了盗、贼、轻狡、越城、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等犯罪行为。 秦汉两代是封建法制的形成与确立时期。秦法规定的犯罪主要涉及:第一,危害中央集权的犯罪。有谋反罪、以古非今罪、投书罪等。第二,侵犯人身安全的犯罪。有杀人罪、伤害罪、家罪。第三,侵犯私有家庭财产的犯罪。有盗窃、共盗、群盗罪。第四,逃避赋役的犯罪。

棒球简介及棒球比赛规则

棒球简介及棒球比赛规则: 棒球的起源及沿革: 棒球运动是一种以棒打球为主要特点,集体性、对抗性很强的球类运动项目。它在国际上开展较为广泛,影响较大,被誉为“竞技与智慧的结合”。在美国、日本尤为盛行,被称为“国球”。 根据美国有关专家多年来的考据认为:棒球运动源于英国的板球(Cricket也称圆场球Rounder)。1839年,美国人窦布戴伊(Doubleday)组织了第一场与现代棒球运动十分相仿的比赛。 1845年,美国人亚历山大?乔伊?卡特赖德(Alexander Joy Cartwright)为统一名称和打法,制定了有史以来第一部棒球竞赛规则。规定的场地图形和尺寸至今仍沿用,并正式采用了棒球(Baseball)这一名称。其中多数规则条文迄今仍继续使用,棒球(Baseball)这一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因此,现代棒球运动源于英国而发展于美国。 1839年,美国纽约州古帕斯镇举行了有史以来的首次棒球比赛。1860年,美国开始出现职业棒球运动员。1871年美国成立了“全国职业棒球运动员组织”;1876年该组织改名为“全国棒球联合会”。1881 年成立另一个全国性的职业棒球组织,即后来的“全美职业棒球联合会”。1884年首次举行这两个组织间的冠军赛,即“世界棒球冠军赛”。此后,1910年时任美国总统威廉姆?霍华德?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正式批准棒球运动为美国的“国球”。 1873年棒球由美国传入日本。日本职业棒球队创始于1934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棒球运动迅速在欧洲各国开展起来。现在棒球运动已在世界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开展。 1937年,在美国成立了世界棒球协会,后改称为国际棒球联合会,是世界业余棒球运动的最高领导机构,总部设在美国,会员国(或地区)已由20世纪70年代的50多个增至目前的113个。 1978年国际棒联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承认,国际棒球联合会于1994年将总部设在瑞士洛桑。中国棒球协会于1981年3月加入国际棒球联合会,1985年加入亚洲棒球联合会。 棒球项目比赛场地设施: 比赛场地棒球比赛场地呈直角扇形,土质要求松软。正式比赛场地内场部分为土质,外场部分为草皮(也有全部为草皮的场地,但跑垒路线必须为土质)。场地应布置接手区、击球员区、跑垒指导员区、跑垒限制线、准备击球员区、比赛有效区(野传球线)、本垒打线和草地线。 棒球比赛器材: 棒球 圆形软木、橡胶或类似物质作球心,绕以麻线,再以两块白色马皮或牛皮包紧平线密缝而成。球面应平滑。重量为141.7~148.8克。圆周围22.9~23.5厘米。

棒球特点介绍

棒球特点 棒球运动是一种以棒打球为主要特点,集体性、对抗性很强的球类运动项目。被誉为“竞技与智慧的结合”,是一项集智慧与勇敢、趣味与协作于一体的集体运动项目。它动静结合,分工明确。队员之间既强调个人智慧和才能,又必须讲究战略战术,互相配合。成员之间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又必须主动配合,相互服务,必要时为顾全大局,个人要甘于牺牲自我。在美国、日本尤为盛行,被称为“国球”。其也是一种团体球类运动,法定比赛人数最少为9人,其近似的运动项目为垒球。棒球球员分为攻、守两方,利用球棒和手套,在一个扇形的棒球场里进行比赛。比赛中,两队轮流攻守:当进攻球员成功跑回本垒,就可得1分。九局中得分最高的一队就胜出。2012年伦敦奥运会,棒球将不列入比赛项目。 棒球是以9人为一方,在室外场地使用球棒和球进行的一项球类运动。这既是业余竞技运动也是一项职业运动项目,比赛的目标是赢得比对方更多的分。当一名运动员跑完全部垒位,并未被判出局即得一分。棒球场分为内场和外场,正方形的内场的4个角上各有一个垒位,内场也叫“方块”。内场是由界内地区临界外场的两个边和界外地区另外两个边围。棒球的球棒是坚硬,光滑的木制棒,一般为3英尺6英寸长(1.668米)。圆球的表层是用马皮包裹的。棒球被当作是美国的国球(全国性娱乐)。国际棒球联合会是业余棒球运动的世界管理机构。棒球将

列入1996年下届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棒球要求(运动员)具有速度和力量,平衡与协调,柔韧与灵活等项素质。作为一名队员与全队的配合能力是重要的,个人技术如击球,投球和防守也是重要的。 二、棒球常规知识 1)世界性业余棒球运动管理机构的名称:国际棒联是世界业余棒球管理机构。IBA是国际棒球联合会的简称。 2)棒球比赛中的裁判:裁判人员包括一名主裁判(司球裁判员)三名司垒裁判员和若干名记分员。司球裁判员负责使用规定手势同时喊出“球”或“击”。司垒裁判员判定安全和出局。 3)棒球队的组成:一个棒球队由9名队员组成。实际上一个队可以有20名队员,但只能有9名队员上场。(替补队员没数量限制。但是替补队员不能第二次上场比赛) 4)棒球场地的规格:简要地说,球场分为内场和外场。内场为正方形。四个角上名有一个垒位,内场也叫“方块”。内场是由界内地区与界外场临界的两个过和界旬地区另外两个边围绕而成。或译为:[内场呈正方形,其中两个边紧接外场院(属界内地区),另两个边紧接界外地区。] 5)击球员击出什么样的球叫本垒打:击球员能打出跑完各垒回到本垒的球叫本垒打。多数本垒打球都从界内外场地区飞出围栏。

植物的进化和系统发育

第十四章植物的进化和系统发育 第一节植物进化的证据 一化石证据 二比较解剖学的证据 三个体发育中重演现象的证据 四生理生化的证据 五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第二节植物进化的趋势和进化方式 一、上升式进化 二、下降式进化 三、趋同进化 四、趋异进化 五、平行进化 六、特化或专化 七、渐变式进化与跳跃式进化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 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二、现代遗传学对生物进化机制的一些解释 (一)遗传与变异的辩证统一是植物(生物)进化的根本动力 (二)自搔选择是植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三)人工选择 (四)隔离在植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三、单元起源和多元起源 (一)单元论 (二)多元论 四、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一)植物的个体发育 (二)植物的系统发育 第四节植物界的起源和进化 一、地质年代与植物进化简史 二、植物界的起源和进化简史 (一)原核藻类的产生 (二)真核藻类的产生和发展 1 藻类细胞的演化

2 藻体形态的演化 在绿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中有类似“茎叶”的组织体,而且在生殖方式、生 活史类型方面都发展到比较高级的水平,因此称为高等藻类,其它个门称为低等 藻类。 3 繁殖及生活史的演化 (1) 繁殖方式:营养繁殖 无性生殖 (2) 有性生殖:同配生殖 异配生殖 4 生活史: 合子减数分裂(具核相交替) 配子减数分裂(具核相交替) 孢子减数分裂(同型世代交替 配子体占优势的异型世代交替 孢子体占优势的异型世代交替) (三)裸蕨植物的产生和蕨类植物的起源和发展 裸蕨植物是最古老的陆生维管植物,存在于志留纪末期到泥盆纪晚期。无 叶、无真根,具假根,地上部分为二叉分枝,原生中柱,孢子囊单室枝顶,孢子同型。他的出现开辟了植物由水生到陆生的新时代,由裸蕨植物又演化出了其他蕨类植物和原裸子植物,使植物界的演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多数人认为裸蕨植物起源于绿藻,也有人认为起源于褐藻或苔藓植物。 古代和现存的蕨类植物的祖先都是裸蕨植物。裸蕨植物沿着石松类、木贼类 和真蕨类三条路线进行演化和发展。 1 刺石松和裸蕨中星木属相似,认为是裸蕨植物和石松类植物之间的过渡。 2 最古老的木贼类植物海尼属和古芦木属,其特征和裸蕨类相似。 3 真蕨中的小原始蕨和古蕨被认为是介于裸蕨和真蕨之间的类型。 (四)苔藓植物的产生 1 起源于绿藻 (1) 叶绿体结构和绿藻的载色体相似,都含有叶绿素和叶黄素,光合产物为淀粉。 单细胞 具鞭毛 单细胞具鞭毛的群体 单细胞具鞭毛的多细胞体 单细胞 无鞭毛 群体 多细胞 不分枝丝状体 分枝丝状体叶状体 异丝体 枝状体

犯罪发展新趋势

中国刑事犯罪十大发展趋势涉案金额平均800亿 2003-10-31 00:00:00作者:来源: 。在今后一个时期,刑事犯罪仍将继续呈高发态势,执法机关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瞭望》文章分析说,中国的刑事犯罪发展尽管较国外落后,但发展速度却快得惊人,并且呈现出以下十大发展趋势。 一,总体上呈高发态势。中国刑事犯罪的总量持续居高不下。 二,侵害面扩大。刑事犯罪案件的种类逐年增加,侵犯的领域逐步由金融、税收和商贸等刑事领域向就业、体育、教育等领域渗透和扩展。另一方面,犯罪的地域逐渐由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由城市向农村蔓延。 三,大要案件突出。全国各地社会刑事生活的各领域都有社会影响恶劣的刑事犯罪案件发生。 四,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借助现代通讯技术进行诈骗,或骗取、盗录储户的存折资料或持卡人的银行卡磁条资料变造存折和银行卡进行诈骗,或利用高科技手段破译银行卡密码或有关编制程序进行诈骗。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刑事犯罪的网络刑事犯罪也已经开始发展。 五,犯罪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刑事犯罪主体在传统的以公司企业经营人员为主的基础上向两个层次发展。一方面,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的普及,使很多过去仅有专业技术人员才可能实施的犯罪发展为普通人实施的犯罪。另一方面,政治人物或公众名人等高层次人群涉嫌刑事犯罪的明显增多。此外,还有大量政府官员被刑事犯罪分

子拉下水,沦为犯罪分子的奴仆。 六,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在很多刑事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除以合法经营者的面目出现,打着投资的幌子开设公司,有预谋、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诈骗外,相互之间还有明确的分工。 七,预谋性计划性隐蔽性越来越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刑事体制的逐步完善,犯罪分子开始由过去利用制度不完善,钻“空子”进行刑事犯罪向有预谋、有计划地进行刑事犯罪发展。 八,涉外案件越来越多。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人、财、物的国际流动越来越便利、频繁,既推动了中外国际刑事合作,也为境内犯罪分子利用国际市场、境外犯罪组织向国内渗透,境内外犯罪分子勾结作案等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境外警方和司法机关要求中国公安机关协查的洗钱犯罪线索越来越多,也表明境外犯罪组织正逐步向国内渗透。而且有迹象显示,恐怖分子有可能利用中国尚不完善的金融体系进行洗钱活动。 九,复合化程度逐步提高。刑事犯罪逐步由单项犯罪向综合性犯罪升级,多种犯罪相互交织。有些犯罪团伙甚至以刑事犯罪为基础进行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又以暴力为后盾进行刑事犯罪。 十,社会影响更加恶劣。大量的刑事犯罪首先造成了巨额刑事损失。有些刑事犯罪案件还引发了群体性事件,影响了社会稳定。近年来刑事犯罪涉案金额平均都在八百亿元以上,约占每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为普通刑事犯罪中三百六十多万起侵财案件涉案价值的三倍多。还有些刑事犯罪案件造成了消极的国际影响。

论犯罪根源的学说及其评论

关于犯罪根源的学说及其评价 随着当代社会犯罪的日益滋长,社会道德德尔沦陷和法律力量的减弱,人们开始意识到刑罚并非是抑制犯罪的最有利方法。深入的研究犯罪的原因,挖掘犯罪的根源,从源头找到预防犯罪的根本方法,才能真正的抑制犯罪的连续产生。 犯罪根源是指犯罪现象普遍性的终极原因。具体是指不同历史条件下犯罪产生的共同原因、根本原因或本质原因。犯罪根源源不同于直接引发犯罪的因素,即犯罪原因。它具有终极性这个根本特征。犯罪根源是犯罪学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可以说是犯罪学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莫衷一是,分歧很大。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下面是我总结的几种观点及对其的个人看法: 一、哲学派 哲学派的学者主要是从社会的生产方式、私有制和人性根源论证犯罪的根源。代表人物有马克思、沃尔德、康德、莫尔和我国的储槐植教授等。 马克思曾说过“犯罪——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和法一样,也不是随心所欲地产生的。相反地,犯罪和现行统治都产生于相同的条件。”这段话科学地阐明了犯罪的根源、本质及其在社会现象中的地位:犯罪和现行统治一样,都根源于一定生产方式的自相矛盾。这清楚地说明,犯罪根源是生产方式自身矛盾。可见, 所谓犯罪根源是指引起犯罪产生的终极原因, 具体说就是现实社会的生产方式的自身矛盾。莫尔也认为犯罪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在于私有制。

沃尔德和康德的“意志自由论”中认为,人的意志是不受客观规律支配的,用沃尔德的话说就是“除了想飞或在水中行走这样一些显然不可能的事情外,当个人做他能做的事进行选择时不存在任何限制”。康德对意志自由有一段非常简明的解释,他说:“人是可以不受感性世界的摆布的,能够按照灵明世界的规律,即自由的规律,来规定自己的意志的”。它认为人是有理性的,人们对自己的切身利益有清醒的认识,因而人可以根据自己意志对苦乐进行计算,并根据这种计算来抉择自己的行为。比如为什么出现强盗和杀人犯?这是因为穷人遭受着空前的痛苦,面对这种巨大的不平等,一些人决定以自己的勇敢和冒险去“纠正命运的荒谬”。另外,霍布斯认为一切罪行都源于无知,谬误,来源于仇恨,淫欲和贪婪等激情。 这种从哲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是犯罪的根源的观点得到多数人的认同,但其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夸大了自然地客观性。把犯罪时个人作出的行为的主观性撇在一旁,难以形成真确的预防犯罪的系统,难以到达研究的目的。 二、生物学派 生物学派的学者大多数主张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受因果法则的支配,犯罪现象也不例外。认为:人的行为受人的身体要素的影响。其构成了决定论犯罪原因的一部分,认为犯罪原因的学说是犯罪人类学。其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龙勃罗梭、菲利和佛洛伊德等。 苏格拉底将犯罪与人的骨相相连,认为面黑与相貌怪异者是罪犯;龙勃罗梭认为,由于行为人先天的身体构成异于常人,因而决定他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