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非金属储量计算方法

金属、非金属储量计算方法
金属、非金属储量计算方法

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框架图

第四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一、非金属元素的主角――硅

二、富集海水中的元素-氯 1. 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可溶于水(溶解度1:2) ①2Na+Cl22NaCl (白烟) A. 与金属反应②Cu+Cl2CuCl2 (棕黄色烟,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 ③2Fe+3Cl22FeCl3(产生棕色的烟,常温下不与干燥氯气反应) ①H2+Cl22HCl 白雾,发生爆炸 H2+Cl22HCl(苍白色火焰,HCl工业制法) 1.氯气的 B.与非金属反应:②2P+3Cl22PCl3 (白烟) 白色烟雾 化学性质2P+5Cl22PCl5(白雾) C.与水反应:Cl2+H2O HCl+HClO 氯气的水溶液叫氯水 4. 化学性质:①Cl2+2NaOH = NaCl+NaClO+H2O (制漂白液,制氯气尾气处理) D.与碱反应②2Cl2+2Ca(OH)2 =Ca(ClO)2+CaCl2+2H2O(工业制漂白粉制法) ①2FeCl2+Cl2 = 2FeCl3(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②2KI+Cl2 = 2KCl + I2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用于氯气的检验 E.氧化性:③SO2+Cl2+2H2O = 2HCl + H2SO4 (除废水中的氯) ①反应原理:MnO2 + 4HCl(浓) MnCl2 + 2H2O + Cl2↑ 注意:MnO2跟浓盐酸在共热的条件下才反应生成Cl2,稀盐酸不与MnO2反应。 5.氯气的 A.实验室制法:②装置组成: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吸收装置 制法:③实验步骤:检密—装药—固定—加热—收集 ④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⑤检验方法: 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置于瓶瓶口观察是否变蓝。 ⑥净化装置: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用浓硫酸干燥 ⑦尾气处理:用碱液(NaOH)吸收 B. 工业制法:(氯碱工业) 2NaCl + 2H2O 2NaOH + H2↑ + Cl2↑ 6.用途: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关的指标解释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关的指标解释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关的指标解释 1.储量 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在预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111)和预可采储量(121和122)三种类型。 1)可采储量 (111) ——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所计算的可采储量及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2)预可采储量(121)——指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在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但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时开采是经济的;所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预可采储量(122)——指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在已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提供了矿石加工选冶性能条件试验的成果(对于工艺流程成熟的易选矿石,也可以类比利用同类型矿山的试验成果);其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所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较高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2.基础储量 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基础储量可分为以下6种类型。 1)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它所达到的勘探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可采储量(111)”所述,与其唯一的差别仅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来表述的。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方程式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方程式归纳(接上次金属及其化合物) V、碳族元素(IVA)(碳硅及其化合物) (一)碳及其化合物 1、C与O 2:完全燃烧:C+O2CO2 不完全燃烧:C+O2CO 2、3C+Fe2O32Fe+3CO↑、2C+SiO2Si+2CO↑、C+H2O CO+H2 (制水煤气) 3、C+2H2SO4(浓)△ CO2↑+2SO2↑+2H2O 、C+4HNO3(浓) △ CO2↑+4NO 2↑+2H2O 4、2CO+O22CO2、CO+CuOCu+CO2 、3CO+Fe2O3高温 2Fe+3CO2 5、CO的实验室制备:HCOOH浓硫酸 △ CO↑+H2O 6、CO2+H2O H2CO3 、CO2+CaO=CaCO3、CO2+Ca(OH)2=CaCO3↓+H2O 7、CO2+C2CO、2Mg+CO22MgO+C 8、Na2CO3+CO2+H2O=2NaHCO3、CaCO3+CO2+H2O=Ca(HCO3)2、Ca(ClO)2+CO2+H2 O=CaCO3↓+2HClO 9、CO2的工业和实验室制备:CaCO3 高温 CaO+CO2↑ CaCO3+2HCl=CaCl2+CO2↑+H2O 离子方程式:CaCO3+2H+=Ca2++CO2↑+H2O (二)硅的化学性质: 1、硅与非金属:Si+O2SiO 2、Si+2F2=SiF4、 Si+2Cl2SiCl4 2、硅单质与氢氟酸:Si+4HF=SiF4↑+2H2↑ 3、Si与强碱溶液:Si+2NaOH+H2O=Na2SiO3+2H2↑离子方程式:Si+2OH—+H2O=Si O32-+2H2↑ 4. Si的制备:SiO2+2C Si+2CO↑ (二)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1. SiO 2(酸性氧化物):a.与碱性氧化物: SiO2+CaO CaSiO3 b.SiO2与碱溶液:SiO2+2NaOH=Na2SiO3+H2O离子方程式:SiO2+2OH-=SiO32-+H 2O 2. SiO 2 与氢氟酸:SiO2+4HF=SiF4↑+2H2O 3. SiO 2与碳反应:SiO 2 + 2C Si + 2CO↑ 4.工业生产玻璃:SiO2+Na2CO3Na2SiO3+CO2↑、SiO2+CaCO3CaSiO3+CO2↑ (三)硅酸、硅酸盐: 1. H2SiO3+2NaOH=Na2SiO3+ H2O 2.硅酸分解:H2SiO3SiO2+H2O 3.硅酸盐制硅酸:Na2SiO3+2HCl=H2SiO3↓+2NaCl 离子方程式:SiO32-+2H+=H2SiO3↓ 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

(完整版)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

铁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FeSO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③4FeCl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3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已知下述三个实验中均有化学反应发生。 ①②③ 将铜丝放入氯化将铁钉放入硫向硫酸亚铁溶液中铁溶液中酸铜溶液中滴入几滴浓硝酸 )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铁钉只做还原剂+2 Fe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B.实验②中C.实验③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2+23+ >Cu.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FeD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BaCl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在含有3FeCl和232) ( 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aSOA.白色沉淀是BaSO和34 B.溶液的酸性增强 C.白色沉淀是BaSO4FeClFeCl全部被还原为D.23+++23+32四种阳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AlFe、Mg、和Fe4.某溶液中有) 液,搅拌后,再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Mg BFeA.32++ Al .CFe D. ++32.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FeO固体放入稀硝酸溶液中: +2+O +HFeO+2H===Fe2.过量的铁粉与稀硝酸溶液反应:B+3-+O NOFe+4H+===Fe+↑+2HNO23.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C+2+O +===Fe+2HFe(OH)2H221 D.向Fe(OH)中加入氢碘酸:3+-2+O +2I===2Fe+I6H2Fe(OH)+6H+223的组成成分。由此分析,下列结论中正确6.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法,鉴定盐A) 的是 ( FeB.A中一定有Fe CA. FeBr溶液D.A一定为AgIC.B为沉淀27.高3+3+中一定有 铁酸钠(NaFeO)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的水处理剂。湿法制备的主要反应方42--2--。干法制备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题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期末复习题(一)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大气雾霾污染现象的产生与汽车尾气排放有关 B. 玻璃和氮化硅瓷都届丁新型无机非金届材料 C. 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健康有益无害 D. 活性炭与二氧化硫都可用丁漂白,其漂白原理相同 2 .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 CI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 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2 C. 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 分别充满HCl、NH3的炯6倒IB冰中后液帅匀迅3比几说明二者易溶丁水 3.下歹0有关C、N、S等非金届元素化合物的说确的是() A . NaHCO3、Na2CO3、(NH4)2CO3三种固体受热后均能生成气体 B. SO2具有漂白性,可以使酸性高铤酸钾溶液褪色 C. 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SO2废气 D. 稀硝酸、稀硫酸均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 4 .如图,某同学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密封并长时间放置,下列有关说法 中正确的是()

A. 最终烧杯i中的溶液呈紫色,烧杯n中的呈蓝色 B. 最终烧杯I中的溶液呈红色,烧杯n中的呈紫色 C. 最终烧杯I和n中的溶液均呈红色 D. 大烧杯壁有无色液滴附着 5 .下歹0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NH3与HCl气体或CO2气体均不能共存 B. 铉盐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后会有NH3逸出 C. SiO2能溶解在NaOH溶液但不能溶解在氨水中 D. 硅、二氧化硅、硅酸、铉盐受热均很稳定 6.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 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B. Na2。、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C. 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 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溶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活性炭、SO2、Na2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原理不同 B. 非金届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届氧化物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8.1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8.1.1 地质可靠程度 8.1.1.1 预测的: 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在具有初步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8.1.1.2 推断的: 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等,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矿体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8.1.1.3 控制的: 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8.1.1.4 探明的: 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8.1.2 经济意义 8.1.2.1 经济的: 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估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也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 8.1.2.2 边际经济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才可变成经济的。 8.1.2.3 次边际经济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为经济的。 8.1.2.4 内蕴经济的: 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做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 8.2 矿产资源/储量类型(附录A) 8.2.1 储量 8.2.1.1 可采储量(111): 是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估算的可采储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金属矿床露天开采品位与储量计算

第一篇金属矿床露天开采 第一章品位与储量计算 第一节概述 投资一个矿床开采项目,首先必须估算其品位和储量。一个矿床的矿量、品位及其空间分布是对矿床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可行性研究、矿山规划设计以及开采计划优化的基础,是矿山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品位估算、矿体圈定和储量计算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工作,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和矿山规划及开采计划的优劣。从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矿业投资者的角度看,这一工作做不好可能导致两种对投资者不利的决策:(1)矿体圈定与品位、矿量估算结果比实际情况乐观,估计的矿床开采价值在较大程度上高于实际可能实现的最高价值,致使投资者投资于利润远低于期望值,甚至带来严重亏损的项目。(2)与第一种情况相反,矿床的矿量与品位的估算值在较大程度上低于实际值,使投资者错误地认为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矿床的开采不能带来可以接受的最低利润,从而放弃了一个好的投资机会。 然而,准确地估算出一个矿床的矿量、品位绝非易事。大部分矿体被深深地埋于地下,即使有露头,也只能提供靠近地表的局部信息。进行矿体圈定和矿量、品位估算的已知数据主要来源于极其有限的钻孔岩心取样。已知数据量相对于被估算的量往往是一比几十万乃至几百万的关系,即对一吨岩心进行取样化验的结果,可能要用来推算几十万乃至几百万吨的矿量及其品位。可以不过分地说,矿量、品位的估算是世界上最大胆的外推。因此,矿体圈定与矿量、品位估算不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而且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做好这一工作要求掌握现代理论知识与手段,并应用它们对有限的已知数据进行各种详细、深入的定量、定性分析;同时也要求从事这一工作的地质与采矿工程师具有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精神。 本章将较详细地介绍当今世界上常用的矿量、品位估算方法,包括探矿数据的分析、处理和用于品位估值的剖面法、平面法及矿床模型法等。地质统计学作为品位估值的一种方法,从其诞生起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章对此给予较大的篇幅。本章的主要目的不是教会读者如何一步一步地应用所介绍的方法,对一个矿床进行矿量、品位估算,而是使读者了解这些方法的内涵,为读者提供在不同条件下应用最合理的分析、评价方法所需的知识基础。 第二节探矿数据及其预处理 一、钻孔取样

高中化学知识点题库 铁及其化合物的有关计算GZHX184

1. 四氯化钛(TiCl4)是制取航天航空工业材料——钛合金的重要原料。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TiO3)制备TiCl4等产品的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往①中加入铁屑至浸出液显紫色,此时溶液仍呈强酸性。该过程中有如下反应发生:2Fe3++Fe === 3Fe2+ 2TiO2+(无色) +Fe+4H+=== 2Ti3+(紫色) +Fe2++2H2O Ti3+(紫色) +Fe3++H2O === TiO2+(无色) +Fe2++2H+ 加入铁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在②→③工艺中需要控制条件以形成TiO2·n H2O溶胶,该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在 _____________范围。 (3)若把③中制得的固体TiO2·n H2O用酸清洗除去其中的Fe (OH)3杂质,还可制得钛白粉。已知25℃时,Ksp[Fe(OH)3]=2.79×10-39,该温度下反应Fe (OH)3+3H+Fe3++H2O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 (4)已知:TiO2 (s) +2 Cl2 (g)=== TiCl4(l) +O2(g) △H=+140KJ·mol-1 2C(s) +O2(g)=== 2CO(g) △H=—221KJ·mol-1 写出④中TiO2和焦炭、氯气反应生成液态TiCl4和CO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5)上述工艺具有成本低、可用低品位矿物为原料等优点。依据绿色化学理念,该工 艺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只要求写出一项)。 (6)依据下表信息,要精制含少量SiCl4杂质的TiCl4 ,可采用_____________方法。 答案:(1)使Fe3+还原为Fe2+;生成Ti3+保护Fe2+不被氧化。 (2)10-9m~10-7m(或其他合理答案); (3)2.79×103; (4)TiO2(s)+2C(s)+2Cl2 (g)=TiCl4(l)+2CO(g)△H=—81KJ·mol-1; (5)产生三废(或其他合理答案); (6)蒸馏(或分馏,或精馏)。 解析:(1)根据题意给出方程式分析铁屑的作用就是作为还原剂的,即:将Fe3+还原为Fe2+,另外浸出液显紫色,说明含有Ti3+,防止Ti3+被Fe3+氧化成TiO2+。参考答案中“生成Ti3+保护Fe2+不被氧化。”有点让人费解,能不能说成“防止Ti3+被Fe3+氧化成TiO2+”或者说“将TiO2+还原成Ti3+”。

高中化学——《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ad3573563.html,/jy-s375/ 上海高三化学家教高中化学——《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B.生石灰与水混合 C.自然固氮D.人工固氮 2.教材中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的哪一种性质()。 A.还原性B.比空气轻 C.很易液化D.极易溶于水 3.下列关于NO的说法正确的是()。 A.NO是红棕色气体B.常温下氮气与氧气反应可生成NO C.NO溶于水可以生成硝酸D.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4.下列气体中,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固体NaOH干燥的是()。 A.Cl2B.SO2C.O2D.NH3 5.下列溶液能使红色花瓣快速褪色的是()。 A.稀盐酸B.新制氯水C.氯化钙稀溶液D.生理盐水 6.某氧化物不溶于水,与NaOH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化合物M,在M溶液滴加稀盐酸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原氧化物是()。 A.Fe2O3B.SiO2C.SO2D.MgO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常用于作干燥剂 B.氢氟酸可以用来刻蚀玻璃 C.硅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

https://www.360docs.net/doc/ad3573563.html,/jy-s375/ 上海高三化学家教D.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用于制备木材防火剂 8.有关下列反应产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Cl2中点燃铁丝,有FeCl2生成 B.将Cl2通入水中,有HCl生成 C.将Cl2通入KBr溶液中,有Br2生成 D.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有NaClO生成 9.SO2和Cl2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湿润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A.立刻褪色B.慢慢褪色C.先褪色,后复原D.颜色不褪 10.下列关于S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SO2是硫酸的酸酐 B.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是汽车排出的尾气 C.SO2能漂白某些物质,说明它具有氧化性 D.SO2既可以是含硫物质的氧化产物,又可以是含硫物质的还原产物 11.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肯定有SO2和NO B.肯定没有Cl2、O2和NO C.可能有Cl2和O2D.肯定只有NO 12.浓硫酸和浓硝酸是实验室常用的酸,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浓硫酸和浓硝酸都不能用来直接跟锌粒反应制氢气 B.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与单质碳反应 C.浓硫酸和浓硝酸加水稀释后都能与金属铜反应 D.浓硫酸和浓硝酸在常温下都能用金属铝制容器盛放 13.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SiO2溶于水成为硅酸 B.CO2通入水玻璃中得到白色沉淀 C.CO2通入饱和CaCl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矿山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 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 计算步骤: 1.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 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 2.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 的体积和储量; 3.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 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 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 (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 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

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缺点:误差较大。当工程控制不足,数量少,即对矿体产状、形态、内部构造、矿石质量等控制严重不足时,其地质块段划分的根据较少,计算结果也类同其他方法误差较大。 (二)开采块段法 开采块段主要是按探、采坑道工程的分布来划分的。可以为坑道四面、三面或两面包围形成矩形、三角形块段;也可为坑道和钻孔联合构成规则或不甚规则块段。同时,划分开采块段时,应与采矿方法规定的矿块构成参数相一致,与储量类别相适应。 该法的储量计算过程和要求与地质块段法基本相同。 适用条件:适用于以坑道工程系统控制的地下开采矿体,尤其是开采脉状、薄层状矿体的生产矿山使用最广。由于其制图容易、计算简单,能按矿体的控制程度和采矿生产准备程度分别圈定矿体,符合矿山生产设计及储量管理的要求,所以生产矿山常采用。但因为开采块段法对工程(主要为坑道)控制要求严格,故常与地质块段法结合使用。一般在开拓水平以上采用开采块段法或断面法,以下(深部)用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 (三)断面法 定义:矿体被一系列勘探断面分为若干个矿段或称块段,先计算各断面上矿体面积,再计算各个矿段的体积和储量,然后将各个块段储量相加即得矿体的总储量,这种储量计算方法称为断面法或剖面法。 根据断面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分为水平断面法和垂直断面法,凡是用勘探(线)网法进行勘探的矿床,都可采用垂直断面法;对于按一定间距,以穿脉、沿脉坑道及坑内水平钻孔为主勘探的矿床,一般采用水平断面法计算矿床资源量和储量。根据断面间的关系分为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 1平行断面法 无论是垂直平行断面法还是水平平行断面法,均是把相邻两平行断面间的矿段,作为基本储量计算单元。首先在两断面图上分别测定矿体面积,然后计算块段的体积和储量。体积(V)的计算有下述几种情况:

储量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

储量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 在矿产勘查工作中,利用各种方法、各种技术手段获得大量有关矿床的数据,这些数据是计算储量的原始材料。计算储量通常的步骤如下: (1)工业指标及其确定方法: 1)工业指标:工业指标是圈定矿体时的标准。主要有下列个项: 可采厚度(最低可采厚度):可采厚度是指当矿石质量符合工业要求时,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下可以被开采利用的单层矿体的最小厚度。矿体厚度小于此项指标者,目前就不易开采,因经济上不合算。 工业品位(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平均品位):工业品位是工业上可利用的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只有矿段或矿体的平均品位达到工业品位时,才能计算工业储量。 最低工业品位的实质是在充分满足国家需要充分利用资源并使矿石在开采和加工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尽可能合理的前提下寻找矿石重金属含量的最低标准。所以确定工业品位应考虑的因素是:国家需要和该矿种的稀缺程度;资源利用程度;经济因素,如产品成本及其与市场价格的关系;技术条件,如矿石开采和加工得难易程度等。 工业品位和可采厚度对于不同矿种和地区各不相同,就是同一矿床,在技术发展的不同时期也有变化。 边界品位:边界品位是划分矿与非矿界限的最低品位,即圈定矿体的最低品位。矿体的单个样品的品位不能低于边界品位。 最低米百分比(米百分率、米百分值):对于品位高、厚度小的矿体,其厚度虽然小于最小可采厚度,但因其品位高,开采仍然合算,故在其厚度与品位之乘积达到最低米百分比时,仍可计算工业储量。计算公式为:K=M×C。(K-最低米百分比(m%);M-矿体可采厚度(m);C-矿石工业品位(%))。 夹石剔除厚度(最大夹石厚度):夹石剔除厚度实质矿体中必须剔除的非工业部分,即驾驶的最大允许厚度。它主要决定于矿体的产状、贫化率及开采条件等。小于此指标的夹石可混入矿体一并计算储量。夹石剔除厚度定得过小,可以提高矿石品位,但导致矿体形状复杂化,定得过大,会使矿体形状简化,但品位降低。

铁及其化合物计算中的守恒情结

铁及其化合物计算中的“守恒情结” 在错综复杂的化学变化中,抓住反应前后某些量保持不变,即“守恒”作为解题依据,可以简化计算步骤,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与铁及其化合物有关的众多计算题中,能运用守恒原理巧妙解答的题型特别多,只要解题时运用得当,可事半功倍。其常见题型及守恒关系可归纳如下: 一、质量守恒关系 例1.在2L硫酸铜和硫酸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30g铁粉,最后得到2L0.25g·mol-1的硫酸亚铁溶液及26g固体沉淀物。分别求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铁和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浓度。 [思路探索]设硫酸铁、硫酸铜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根据反应前后铁和铜的质量和相等得: 56g·mol-1×2x+64g·mol-1×y+30g =2L×0.25g·mol-1×56g·mol-1+26g ① 再由反应前后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守恒得: 3x+y=2L×0.25g·mol-1 ② 联立①②解得x=0.1mol,y=0.2mol。因此硫酸铁、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0.05mol·L-1 和0.1mol·L-1。 [思维拓展]质量守恒定律表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依据该定律常可得出下列解题时实用的等式: (1)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2)反应物减少的总质量=产物增加的总质量 (3)反应体系中固体质量的增加(或减少)等于气体质量的减少(或增加)

二、元素守恒关系 例2.把铁、氧化铁、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110mL4mol·L-1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896 mLH2(标准状况),残留固体1.28g。过滤,滤液中无Cu2+。将滤液加水稀释到200mL,测得其中c(H+)为0.4mol·L-1。试求原混合物的总质量。 [思路探索] 因滤液显酸性(即盐酸过剩),所以,残留固体只可能是铜,据题意可得反应物和生成物变化的“纲要信号”图: 由Cu元素守恒可得: n(CuO)=n(Cu)=1.28g/64g·mol-1=0.02mol 由氯元素守恒可得: 2n(FeCl2)+n(HCl余)=n(HCl总)=0.44mol 即 2n(FeCl2)+0.08mol=0.44mol,则n(FeCl2)=0.18mol。 又由氢元素守恒可得: 2n(生成H2O)+2n(H2)+n(HCl余) =n(HCl总)=0.44mol,解得反应产物中水的物质的量为n(生成H2O)=0.14mol。 由氧元素守恒可得: 3n(Fe2O3)+n(CuO)=n(生成H2O),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总结(绝对好)

龙文教育学科老师个性化教案

2HClO 光照 或加热 2HCl + O2↑ 5.Br2 、I2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 水苯或汽油四氯化碳 Br 2黄~橙橙~橙 红 橙~橙 红 I2深黄~褐淡紫~紫 红紫~深紫 6.置换反应 Cl2 + 2NaBr = Br2+ 2NaCl Br2 + 2KI = I2 + 2KBr ∴氧化性Cl2 >Br2 >I2 7.I2遇淀粉溶液后,溶液呈蓝色I- 氧化剂——————→I2 三.氮 1.氮的氧化物 NO:无色气体、有毒(同CO)、难溶与水 NO2:红棕色气体、有毒、与水反应 反应:2NO + O2 = 2NO2 3NO2 + 2H2O = 2HNO3 + NO 2.有关NO与O2或NO2与O2混合通入水中,液面上升一定高度时用的方程式4NO2 + O2 + 2H2O = 4HNO3 4NO+ 3O2 + 2H2O = 4HNO3 3.硝酸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能以任意比溶于水 化学性质 酸的通性 强 氧 化 性 与金属氧化 物 3FeO + 10HNO3 = 3Fe(NO3)3 + NO↑+ 5H2O 与金属 3Cu + 8HNO3(稀) = 3Cu(NO3)2+2NO↑+ 4H2O Cu + 4HNO3(浓) = Cu(NO3)2 +2NO2↑+ 2H2O 与非金属 C + 4HNO3(浓) △CO2↑+ 4NO2↑+ 2H2O 不稳定性4HNO3 光照 或加热 4NO2↑+ O2↑+ H2O 4.氨( NH3 ) 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1:700 溶于水 化学性质 与H2O NH3 + H2O NH3·H2O NH4++ OH-与酸NH3 + HCl = NH4Cl 氨的 催化氧化 4NH3 + 5O2 催化剂 加热 4NO + 6H2O 实验室制取原 理NH4+ + OH-△NH3↑+ H2O

(完整版)铁及其化合物计算题专练

铁及其化合物计算题专练 一、单选题 1.由5mol 23 Fe o 、4mol 34 Fe o 和3mol Fe0组成的混合物,加入纯铁1mol 并在高温下和 23 Fe o 反应。若纯铁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混合物中Fe0与 23 Fe 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可能是 A 4:3 B .3:2 C ,3:1 D .2:l 二 、多选题 1.将2.4g Fe 、Mg 合金投入到一定量的稀硝酸中,金属与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VL(硝酸被还原成NO),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待金属元素全部沉淀后,再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后称量,质量为3.6g 。则收集到的气体体积V 的值可能为( )。 A .0.896 B .1.10 C . 1.69 D . 2.24 2、将a g 氧化铁和硫化亚铁组成的混合物溶解在足量的稀盐酸中,结果得到b g 沉淀,则原混合物中硫化亚铁的质量可能为 A .5b g B .(a —5b) g C .(a —11b/4) g D .11b/4 g 3. 向200 mL 0.1mol/L 的F e(NO 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 ,使Fe 2+ 完全沉淀,加热、蒸干并灼烧混合物直至质量不再变化,此时固体的质量可能为 A. 1.60 g B. 2.76 g C. 4.36 g D. 5.54 g 4、将5.6g 铁放入含有x mol FeCl 3和y molCuCl 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固体粉末仍为5.6g 。 则x : y 可能是 A .2:7 B .8:7 C .1:7 D .1:1 5.实验室将9g 铝粉跟一定量的金属氧化物粉末混合形成铝热剂。发生铝热反应之后,所 得固体中含金属单质为18g ,则该氧化物粉末可能是 A .232Fe O MnO 和 B .2MnO 和25V O C .23Cr O 和25V O D 34Fe O 和FeO 6.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平均分成四份,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NO 的体积和剩余金属的质量如下表(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 ): 编号 1 2 3 4 稀硝酸的体积(ml ) 100 200 300 400 剩余金属(g ) 18.0 9.6 0 0 NO 体积(ml ) 2240 4480 6720 V 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1 中溶解了5.6克Fe (B)硝酸的浓度为4mol/L (C)2中溶解了9.6克Cu (D )4中V=8960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小结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小结 广东省湛江一中王国安 本章是一个很重要的章节,是中学化学的重点、难点之一,是化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新课标内容 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 (一)物理性质 Cl2、N2是气体,S、Si是固体;Cl2有毒;都难溶于水(Cl2的溶解性稍大一些);Cl2是黄绿色,S是淡黄色,N2是无色。 单纯地记忆这些知识是很枯燥的,如何巧妙而又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呢?比如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物质的分离方面、Cl2万一泄漏时如何躲避及中毒时的救护等实用方面,通过理论结合实际,不仅学习具有了趣味性,而且主动地去学习、思考,你的记忆也牢固了,自然做题就更得心应手了。 (二)化学性质 因为是典型的非金属,所以Cl2、S、N2常作氧化剂;Si的性质很稳定,在常温下除与F2、HF 和强碱外不跟其他物质起反应。 (三)单质的性质比较 下边的这些方程式是一些基本的重点,也是难点。 1.Cl2的性质很活泼,发生的反应很多,而N2、Si 则比较稳定,能和它们发生反应的物质很少,即使反应也比较难,所以Cl2是重点,S次之。 2.Cl2的氧化性强,S次之,所以生成的产物的化合价有区别:Cl2与变价金属反应时得相应金

属元素的高价产物,而S 与之反应则得低价产物。 3.NaOH 与S 的反应,体现出与Cl 2 的相似性,反应式为:3S+6NaOH △==2Na 2 S+Na 2SO 3+3H 2O 。 还有一些引申的内容:反应Cl 2 与Ca(OH)2的反应以及漂白粉的成分、氯水的成分及性质,与 HNO 3 的有关反应、卤素的性质、SO 2 的漂白性、NO 2 的吸收等,也都是我们要留意的知识点。 (四)几种化合物的性质比较 (1)浓H 2SO 4、浓HNO 3、稀HNO 3都是强氧化剂,是中学里的重点和难点,有关反应很 多,注意归纳和记忆。其共同点是:能氧化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和低价化合物,并生成其高价产物, 而S 或N 元素的化合价则降低,一般降到+4或+2价。 (2)Fe 、Al 在冷的浓HNO 3或浓H 2SO 4中会产生钝化现象,即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金属继续与浓酸发生反应。 (3)金属和HNO 3反应生成的不是H 2。 3.NH 3 NH 3的性质:NH 3+HCl=NH 4Cl 。类似的反应很多,要会写,对应的实验现象应注意。 NH 3的制备:2NH 4Cl+Ca(OH)2 △ ====== 2NH 3↑+CaCl 2+2H 2O 。反应物是固体,不能排水收集。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计算基本公式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计算基本公式 一、矿体厚度计算 1、单工程矿体厚度 a 、真厚度m : m =L(sinα·sinβ·cosγ±cosα·cos β) 或 m =L(cosθsinβcos γ±sinθcosβ) 式中: m ——矿体真厚度; L ——在工程中测量的矿体假厚度; β——矿体倾角; α——切穿矿体时工程的天顶角(工程与铅垂线的夹角); θ——工程切穿矿体时的倾角或坡度(工程与水平线的夹角)。 γ——工程方位角与矿体倾斜方向的夹角。 注:上列两式中,凡工程倾斜方向与矿体倾斜方向相反时,此处用“+”号,反之用“-”号。 b 、水平厚度m s : m s =m/sinβ c 、铅垂厚度m v : m v = m/cosβ 2、平均厚度 a 、算术平均法 如果揭露矿体的勘探工程分布均匀、或者勘探工程分布不均匀,但其厚度变化无一定规律时,块段或矿体的平均厚度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 n m n m m m n ∑= ++= 21cp M 式中:M cp ——平均厚度; m 1、m 2……m n ——各工程控制的矿体厚度。 n ——控制工程数目。 b 、加权平均法 当厚度变化稳定并有规律的情况下,如果勘探工程不均匀时,平均厚度应用各工程控制的长度对厚度进行加权平均:

n m l l l l m l m l m n n n ∑= ++++= 212211cp M 式中L 1、L 2……L n ——各工程控制长度(相邻工程间距离各一半之和)。 二、平均品位的确定 1、单项工程平均品位计算 a 、算术平均法 在坑道、探槽或钻孔中连续取样的情况下,若样品长度相等,或不相等,但参予计算的样品较多,且样品分割长度与品位间无一定的依存关系时,应尽可能的使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品位: n n ∑= +++= C C C C C n 21cp 式中:C cp ——平均品位; C 1、C 2……C n ——各样品的品位; n ——样品数目。 b 、长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 在坑道、探槽或钻孔中连续采样的情况下,若样品分割长度不等,且样品数量不多或分割长度与品位之间呈一定的依存关系时,应以取样长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 ∑∑= ++++++= L CL L L L L C L C L C C 212211cp n n n 式中:C 1、C 2、……C n ——各个样品的品位; L 1、L 2、……L n ——各个样品的分割长度。 c 、取样点矿体厚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 在沿脉工程中,当样品的平均品位与矿体厚度有一定的依存关系,但取样间距相等时,应用取样点矿体厚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 ∑∑= ++++++= m m m m m m m m n n n C C C C C 212211cp 式中:C 1、C 2、……C n ——各取样点的平均品位; m 1、m 2、……m n ——各取样点的矿体厚度。 d 、取样点的控制长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 在沿脉工程中,当矿体厚度变化很小,如果取样间距不等且品位变化较大时, 应用取样点的控制长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参照公式9-12): 式中:C 1、C 2、……C n ——各取样点的平均品位; L 1、L 2、……L n ——各取样点的矿体控制长度(相邻工程取样点间距各一半之和)。

矿量计算方法

矿量计算方法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计算步骤: 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然 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的体积和储量;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 块段编号 资源储量级别 块段 面积 (m2) 平均厚度(m) 块段 体积 (m3) 矿石体重(t/m3) 矿石储量(资源量) 平均品位(%) 金属储量(t) 备注 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 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 (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 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 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