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的区别

观课与听课比较:“听”指向声音,“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怎样有效观课

观课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为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因为,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呈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教学形式的转变、教学策略的展示,都可以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来获得;此外,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或者发现别人的问题来警醒自己,都可以通过观课来实现。可以说观课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堂课的教学涉及到教学理念的渗透、课标的解读、课本内容的处理、教法学法的运用、课堂结构的安排、师生双边活动的开展以及教者的语言、板书、教态等多个方面。并且,每个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观课的老师就要善于通过听课来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一、观课前的准备

1、要了解有关学科的课改情况(如,学科课程标准、年级

要求、教材编写、教法与学法等)

2、要明确观课的目的和要求(如,本次观课的类型——观摩课、研究课;新课、复习课;活动课、综合实践课等。本次观课的目的——帮助教师提高、学习名教师的教学方法、主题研究等)

3、课前要有一定的相关准备(如,了解本节课所涉及的教材内容、教材编排、教学重难点、自己的教学设想等)

4、要处理好观课者与做课者的关系

观课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研究者,而不是旁观者。

教师如果把自己定位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观课前无充分准备,观课过程中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就不能了解做课教师的意图,就无法获取学生全面的、真实的课堂表现。只有有“备”而观,并且从思想和行动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有所收获。

特别是新教师在观课时更应该是审美者而不是批评家,要多地学习授课教师的长处和闪光点。从这个角度讲,新教师不仅要用美的眼光去感受授课教师的仪态美、语言美、板书美、直观教具美等外在的美;还要去领略授课教师如何通过精巧的思维、严密的推理、严肃的实证来充分展示科学的理性美;更要用心去体会教学过程中的尊重、发现、合作与共享。

因此,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参与者、研究者。要时时把自己的导学案、设想与内容相比较,把感悟之处及时记录下来;要时时采集学生学习活动的信息,并与教师的教学意图相印证,把握真实的“教与学”的课堂实际标准,分析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从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奠定基础。

二、观课的三要素:(看、记、思)

(一)看教师

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教学环节”

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为,我们传授的知识、教给的方法、培养的能力以及价值导向都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

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依标施教”,就是是否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这是因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一个课程标准可以编写多套教材,我们在教学中所依据的不可能是“多套教材”,只能是唯一的课程标准。另外,这也和当前的学业考试命题相一致。所以,议评一节课,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

二是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所谓人文性,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求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应具有生活化、个性化等,教学形式应丰富多彩。所谓综合性,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一节课本身应体现出综合性,可以是相关知识

的综合,可以是教学目标的综合,也可以是看问题的角度综合等。所谓开放性,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应是开放的,不只固定在某一种思想或理论上,而是博采众长,为我所有;教学目标是开放的,目标设定不仅限于教学内容的完成度,而是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养等多方面入手;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应改变学科教学的单一性,体现社会学科的综合性;教学结尾是开放的,一节课结束时应在总结、升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能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所谓实践性,就是要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能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三个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一是导入引人入胜。“引”指的是“引出课题”和“进行指引”,“入”是让人处于某种状态或境界。“引”是手段,“入”是目的,有效的引入能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引人入胜指的就是在这一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对某一课题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或境界的教学行为。

二是讲述精导妙引。就是在一节课的进行中,教师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阅读、回答、讨论、评判等学习活动,给予精心指导、巧妙引领的教学行为。其目的就是要掀起学习高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是结尾余味无穷。就是在一节课的结束阶段,教师在引导

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升华的同时,应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能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可以这样说,如果开头的艺术是为将学生更好地引到教学胜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话;那么结尾的艺术,就是要将教学小课堂带入社会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辐射到课后。

(二)看学生

一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三度”: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如何,主要看课堂活动中是以学生为主还是以教师为主,具体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主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自主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目标、方法、进度及对结果的评价多大程度上由自己决定;能动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时间度就是看学生有没有自学时间,自学时间有多少;创新度就是看这节课中学生是否有所创新。

小组合作学习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组确定的讨论选题是否科学,分组是否合理,是否互动互助,是否有预设有生成。所谓选题科学,就是所选的讨论主题符合重要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这四个标准。分组人数不能过多,以4—6人为宜,每人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