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数学说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数学说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数学说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_人教新课标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而且知识较为抽象。无论从其意义以及读写法都与整数有着很大的差异。学好这节课才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分数,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情感目标:经历认识分数的过程,体验创造的快乐,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成功体验

这样的目标要求,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能使学生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难点是初步认识分子分母表示的含义。

四,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尊循这一理念,我利用故事诱导创设问题情境,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运用知识大胆创新。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单纯的依靠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习的方法有: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

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过程首先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我先播放一段小故事:狗兄弟分月饼。第一天,够兄弟去超市买了4个月饼,要使俩兄弟分的月饼一样多,应该怎么分比较合理?(这地方强调平均分并且板书)每人2个:如果是买了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他们两人?每人分几个?1个,如果只买一个月饼要平均分给他们两个人,每个人能分得多少呢?一人一半,一半应该哪个数来表示呢?让学生体验分数产生的必要性,自然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熟悉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分别呈现出整数2,1,很自然由一半引出分数的这种必然性,引发学生思考,到底一半用哪个数来表示呢?点燃学生思维的花火,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第二个环节: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在这个过程中我分了四步:

第一步:动手操作,认识二分之一

我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绳子找出它们的另一半?(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体的另一半)学生对各种图形折法进行演示,以圆为例把圆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这个圆的一半,也就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二分之一的含义。通过几个学生的复述和齐说,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整地表述。

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进行了写法教学。

接着我设计了一组练习题,判断阴影部分是否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让学生和同桌说一说二分之一的含义,并写上这个分数。再次进行巩固和强化,同时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折一折、说一说,加深学生对二分之一的理解,把分数的写法教学和分数的含义相结合,使两者进行巧妙融合。为后面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合作交流,感知四分之一

我要求学生把小组里长方形平均分给4个同学,并将名字写在自己的1份上,让学生汇报自己分得了多少(这样的设计,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自己动手分长方形,体验自己分了多少,在相互合作中去感悟,去比较,去解决新问题,将学生提升为学习的主

人)展示并让学生熟练读四分之一。

我再次出示活动要求:动手折一折正方形,找一找它的四分之一,找到后,涂上颜色,并写上这个分数。学生有很多不同的折法,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比较,认识到:虽然它们的折法不同,但是都是被平均分成了四份(这样的设计,展示小组合作的作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使学生的观察,思考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第三步:结合实际,认识其它分数

在认识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后,进行了一个小练笔,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还说了其它的几分之一,如六分之一、八分之一等,然后让他们用手中的分数片,让他们找一找分数。(这样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加强了对分数的理解)

第四步:知识链接,比较大小

在这里我设计了八戒和悟空分吃西瓜的场景,也想用今天学到的分数,悟空想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想自己肚子大,吃得多,要吃西瓜的四分之一,到底谁吃的多?为什么?(我选择这个故事情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情趣,点击学生的思维,让思维的火花再次碰撞,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观察,比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体会到:同样大的图形,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

第三个环节:分层练习,寓学于乐

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易有难。通过练习,让学生再次明白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检验学生对几分之一的理解。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课后延伸环节,我要把3个桔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学生分出来的结果是一人可以分到一个半,然后我说一个半该用哪个分数表示呢,让学生明白今天只是初步认识了分数,分数王国里还有很多分数等着他们去认识,一下子就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同时让他们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板书能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理解知识和对知识进行记忆提供直观的参考和有利的帮助。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简洁明了,重难点一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板书设计:

分数——几分之一

1/2 二分之一——1/3 三分之一

七、说教学反思

在课上,我安排了几次小组合作学习,总感觉气氛不热烈,尤其是组长的组织能力更为缺乏,所以今后务必要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与方法的培养。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具体说明,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这节课我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

在教学中我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折纸,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说一说,为他们开辟探索实践的天地,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引导他们亲自经历了分数概念的感知、理解、概括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探究有趣的数学。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渗透数学思想、历史,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一节课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几分之一,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点。所以我以1/2为突破口展开教学。通过分蛋糕先谈谈对1/2的认识,了解1/2的意义,知道1/2的写法和读法。在互动对话中初步建立1/2的表象,多层次,多角度地丰富充实学生对1/2的理解。在1/2的基础上,通过习题中的问题:一个长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是其中1份,能否用1/2来表示?这样来认识1/3,又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认识各种图形的1/4,并讨论折法不同,每份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用1/4表示。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着重让学生通过自己或同桌合作观察、操作、发现、探究和分析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这样学生能更轻松的掌握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