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药物的应用与麻醉选择

合集下载

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抗凝药物的基本分类
1、阻止纤维蛋白形成的药物(抗凝药):
肝素、华法令、香豆乙酯、蚓激酶等
2、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溶栓药):
尿激酶、链激酶、降纤酶、阿替普酶等
3、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前列环素、双嘧达
莫、氯吡格雷、阿那格雷登
一、抗凝药物
常用药物:
(一)肝素类
1)、成份及种类:肝素钠/钙,普通/低分子
⑥、预防性使用肝素后,应避免硬膜外麻醉
⑦、肝素过量,可用1%硫酸鱼精蛋白中和。
普通肝素(Heparin)
机制:改变抗凝血酶III的构造 抑制凝血因子IIa、Xa、Xa 抑制凝血酶的生成和活性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抗凝血和抗血栓,治 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和抗血栓,以及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导 管术、微血管手术等操作中的抗凝血处理 (肝素化)等。
④、D-二聚体升高是溶栓的特异性标志物。 ⑤、如用药24小时仍无效或发生严重出血倾向应
停药 。
三、抗血小板药物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血小板聚集
第一相聚集:血小板粘附在异常或损伤 的内皮表面,血小板互相聚集
第二相聚集:第一相聚集后血小板释放
ADP(二磷酸腺苷),使更多的血小板
发生更致密的聚集形成牢固不能解聚的
②、可诱导肝脏产生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前体 物质,降低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
华法令
3)、临床注意事项:
①、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100%。半衰期40~50小 时。作用发挥慢,12~24小时出现抗凝作用,1~3日达 高峰,单次给药持续时间2~5日,多次给药持续时间 4~5日。
②、近期手术及术后3天内、脑、脊髓及眼科手术者禁用。

抗凝药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抗凝药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DVT + PE =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VTE)
肺动脉栓塞 (PE)
– 血凝块移行至肺脏并发生嵌顿 – 大多数血凝块为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 (DVT)
• 是下肢深静脉中形成的血栓 • 风险因素包括:
– 血管损伤 – 血流淤滞 – 血液高凝状态
动脉
卒中
• 房颤(AF)可引起血栓形成,然后 移行到脑部
禁忌症
❧有出血危险的器官损伤
❧对肝素及其衍生物过敏
❧有与使用低分子肝素有关的血小 板减少症病史 ❧产后出血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者 ❧严重高血压及颅脑损伤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9页,共25页。
使用方法
给药途径 给药部位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0页,共25页。
皮下注射或静脉给药(禁止肌肉注射)
☛ 注意有无皮肤或全身过敏反应,若出现过量可注射鱼精蛋白 中和低分子肝素钠的抗凝作用,1%硫酸鱼精蛋白缓慢滴注, 每1mg可中和100u的肝素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1页,共25页。
影响药物用量及检测结果的因素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2页,共25页。
增强抗凝作用的药物如下:
➢抗菌药,如:双氯西林、罗红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甲硝唑、氟康唑、复方磺胺甲噁唑等 ➢抑酸药物,如:西咪替丁等 ➢口服降糖药,如:格列本脲、曲格列酮等 ➢调脂药,如:非诺贝特、他汀类等 ➢抗肿瘤药:如:氟尿嘧啶、卡培他滨、他莫昔芬等 ➢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双氯芬酸、吡罗昔康、吲哚美辛等 ➢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地尔硫䓬等 ➢抗血小板药,如: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双嘧达莫等 ➢性激素类:如:甲睾酮、炔雌醇等 ➢中草药,如:丹参、当归、银杏叶、甘菊、甘草、蒲公英、益母草等

新型抗凝药病例讨论

新型抗凝药病例讨论

病例3-57岁,男性,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
男, 57 双侧膝类风湿性关节炎
多普勒超声显示有股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史
行简单的左侧全膝置换
使用低分子肝素8天
患肢严重肿胀和色素沉淀
投票– 您认为下一步该做什么?
立即进行VTE治疗
进行多普勒超声
继续使用低分子肝素以缓解症状
膝关节置换
区域神经阻滞麻醉
手术持续70 min
(止血带时间 65 min)
术后
术后12小时,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关节屈伸锻炼,鼓 励进行四头肌的收缩。 除了使用了NSAIDS外,未用其他药物
需要考虑的问题
VTE的危险因素? 抗凝药物的选择? 术中和术后采取了哪些其他措施去降低VTE的发生 风险?
我们是如何做的?
换成利伐沙班 10 mg,口服,一天一次,5天。 肿胀明显减轻
色素沉着依旧
注明: 这是我们医院对这个特殊病例的处理经验。在 此病例中,利伐沙班是否属于用于VTE治疗尚在进 一步研究之中。
患者3周后出院
For VTE Preventi来预防?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注射的抗凝药物
非药物预防
术后10天…….
你的提示?
小腿肿胀超过10天,正常还是异常? 多普勒超声或静脉造影是否必要?
怀疑VTE?
如果是,如何处理?
如果不是,如何处理?
需要限制活动吗?
此时是否需要使用抗凝药物?
投票– 下一步您该做什么?
手术时间80 min(止血带时间:70 min)
需要考虑的问题
VTE的危险因素? 对抗凝药物的考虑?
在手术中和手术后采取什么其他措施 来降低VTE的发生风险?

抗凝药的基础及应用

抗凝药的基础及应用

一、直接IIa抑制剂 达比加群酯
TF/VIIa
X VIIIa IXa IX
水蛭素
水蛭素通过直接抑制游 离和结合的凝血酶活性 而发挥抗凝血作用,不 受血小板释放物质的影 响,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抑制血小板聚集 水蛭素类可被应用于肝 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患 者的抗凝治疗。
水蛭素
临床主要用于: • 肝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性血栓 • 预防手术后血栓形成 • 防治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 • 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的辅 助治疗 • DIC、血液透析中血栓形成 特点: • 对已形成的血栓有抗栓作用 • 较少引起出血 • 存在抗原性
四、化学合成肝素类似物
磺达肝癸钠
XIIa
激活
VIIa XIa
组织因子
激活
激活
激活
IXa
VIIIa
Xa
激活
磺达肝癸钠 Va
IIa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肝素 - 低分子肝素 - 磺达肝癸钠
普通肝素
1. 生物利用度(SC) 15-30%
低分子肝素
90%
磺达肝癸钠
100%
2.
3. 4. 5. 6. 7. 8. 9. 10.
水蛭素抗凝机制
比伐卢定
• 比伐卢定不与血浆蛋白,红细胞结合,在血浆中游离存 在,不与P450作用。 • 血清中游离的及血栓中结合的凝血酶均能被可逆性抑制, 但同时可被凝血酶水解而失活不受血小板释放物质的影 响。 • 口服不易吸收,需注射液给药,静脉注射后5min可以达峰。 大部分以原形经肾脏排泄,在肾功能正常状态下半衰期 为25min。
**
凝血级联的主要步骤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凝血酶原
凝血酶

抗凝药物

抗凝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
患者服用阿司匹林30~50mg,连续7~10d即可完全 抑制机体中的血小板环氧化酶的活性,过去要求择期 手术患者术前至少一周应停服阿司匹林,麻醉方法选 择无禁忌症。 2003年ASRA第二次颁布关于抗凝病人椎管内麻醉 血肿风险指南,明确指出单纯应用阿司匹林抗凝病人 并不增加椎管内麻醉血肿风险,术前不需要停药。 尽管大量文献证实术前未停用阿司匹林患者很少引起 硬膜外出血,但是急诊手术还是应该慎重,应熟练穿 刺技术,术中应严格控制血压,术后注意周围神经监 测,以利于及早发现,及时有效处理。

硬膜外腔穿刺

Vandermeulen及其同事回顾性分析了61例在硬膜外 或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发生椎管内血肿病历后发现,其 中53例(或87%)因抗凝药物使用而导致凝血功能 异常,或穿刺针置入及导管拔除时凝血功能障碍。此 外硬膜外麻醉下发生率为75%(46/61),而其中 47%发生在拔除导管时。作者通过这些结果得出结论: 在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及导致椎管内血肿的风险上,拔 除硬膜外导管与放置同样重要。
椎管内血肿
麻醉科医师在为曾经或将要使用抗凝药物的病人进 行椎管内阻滞和镇痛时,应该在完成手术椎管内阻滞 作用消退后,使用低浓度、低剂量局麻药和麻醉性镇 痛药行术后镇痛,必须定期监测病人神经系统的功能。 感觉已恢复但运动未恢复,通常是由于椎前动脉痉挛 或堵塞的结果;感觉和运动均未能按时恢复,应考虑 椎管内血肿形成,必须积极地诊断(MRI)和及时地处 理(12小时内清除血肿),避免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为完全避免出现椎管内血肿,可以使用外周神经阻滞 完成手术和术后镇痛。

抗凝病人的麻醉选择原则
3.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病人可以施 行椎管内麻醉和镇痛;服用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如塞氯 吡啶(ticlopidine)、血小板膜GPIIb/IIIa抑制剂的 病人应在停药14天后进行椎管内麻醉和镇痛。 4.皮下预防性注射肝素(5000u)的病人可实施 椎管内穿刺、硬膜外腔内置管或拔管,皮下注射肝素 4天以上病人应行血小板计数,除外血栓性血小板减 少症后再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或拔管。

抗凝药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抗凝药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血小板减少症病史
❧ 末梢血管病变
❧ 产后出血及严重肝、肾功能
❧ 已形成的深静脉栓塞
不全者
❧ 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Q波心梗 ❧ 严重高血压及颅脑损伤
❧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使用方法
给药途径 给药部位
皮下注射或静脉给药(禁止肌肉注射)
不同部位吸收药液的速度不同
腹部 > 上臂三角肌下缘 > 大腿
为腹部脐上5cm至
作的中风心肌梗塞和确诊外周动脉硬化的患者
适应症:用于以下患者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
➢ 心肌梗死患者(从几天到小于35天) ➢ 缺血性卒中患者(从7天到小于6个月) ➢ 确诊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患者。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置入支架,与阿司匹林
合用。
注意事项
✏ 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异常出血情况,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 ✏ 创伤、手术或其它病理原因而引起出血增多的病人慎用 ✏ 患有易出血病(如溃疡)的病人慎用 ✏ 严重肝病患者,以及孕妇、哺乳妇女慎用。 ✏ 儿童不宜使用 ✏ 择期手术,且无需抗血小板治疗者,术前1周停用本药。
四、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 肝素钠
克赛 依诺肝素钠
由肠系膜获取的硫酸氨基葡聚糖 (肝素)片段的钠盐
低分子 肝素钙
由肠粘膜获取的氨基葡聚糖 (肝素)片段的钙盐
速碧林
适应症
禁忌症
❧ 手术后血栓栓塞
❧ 有出血危险的器官损伤
❧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 对肝素及其衍生物过敏
❧ 肺栓塞
❧ 有与使用低分子肝素有关的
❧ 血透时体外循环抗凝
二、华法林
✓ 抑制凝血因子的活化 ✓ 抑制新的血栓形成 ✓ 限制血栓的扩大和延展 ✓ 抑制在陈旧性血栓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血栓 ✓ 抑制血栓脱落和栓塞的发生 ✓ 利于已经形成的血栓的清除。

房颤药物治疗之抗凝

房颤药物治疗之抗凝

使用简单,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 与其他药物和食物的相互作用少; 没有瓣膜病性房颤的适应症,价格昂贵 非瓣膜病性房颤优先推荐;
肝素/低分子肝素
为静脉和皮下给药,一般用于华法林开始前或停用华法林期间的短期替代治 疗。
4
华法林的使用及 注意事项
华法林——作用机制
华法林的作用机制及代谢酶
华法林——药代动力学
50% <4% P-gp 40-59% 抗Xa活性
DOAC——非瓣膜病性房颤的给药剂量
肌酐清除率 (ml/min)
达比加群酯
利伐沙班
≥50
150mg bid
20mg qd
30-50 15-30
150mg或110mg bid
不推荐
15mg qd 15mg qd 慎用
<15
不推荐
不推荐
透析
/
10mg qd
险较高的患者; 建议服用华法林前后2h保持空腹,可选择睡前服用。
华法林——初始给药
影响给药剂量的因素——遗传因素
CYP2C9是华法林最主要的代谢酶,华法林经其代谢后成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当 CYP*2或*3突变造成酶活性降低时,药物在体内蓄积,此时需降低剂量;
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亚基1(VKORC1)是华法林作用靶点,启动子区-1639G>A 突变,导致该靶点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此时,需降低剂量以防出血不良反应。
34-230
31-230
常规凝血试验对DOAC的预期影响
PT

↑↑(↑)
(↑)
↑(↑)
APTT
↑↑(↑)

(↑)

ACT
↑(↑)


抗凝药物的种类及合理使用

抗凝药物的种类及合理使用

抗凝药物的种类及合理使用抗凝药物的分类及合理使用肝素是一种多功能的酸性黏多糖,可用于抗凝治疗。

临床上,肝素分为三类:第一代普通肝素,第二代低分子肝素和第三代合成的肝素戊糖。

肝素类抗凝药物的抗凝作用机制包括激活抗凝血酶Ⅲ(AT-Ⅲ)和激活肝素辅因子Ⅱ。

其中,肝素类药物能与AT-Ⅲ结合,催化灭活多种凝血因子。

肝素和AT结合后可以脱落参与再利用。

肝素-AT复合物能够灭活多种凝血因子,其中IIa和Ⅹa最易受抑制,但机制有所不同。

灭活凝血因子Ⅱa需要形成三联复合物,肝素分子链必须有足够的长度,至少要达到18个糖单位,相对分子质量要大于5400;而灭活凝血因子Ⅹa,则只需和AT结合,不需要形成三联复合物,对肝素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没有要求。

因此,在使用肝素类抗凝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抗凝效果。

肝素可以通过激活肝素辅因子Ⅱ来直接灭活凝血因子Ⅱa,这种作用是电荷依赖的,不需要戊糖结构,但需要较高的肝素浓度。

肝素辅因子Ⅱ介导的凝血因子Ⅱa灭活是相对分子质量依赖的,需要至少24个糖单位(相对分子质量7200以上)。

在严重AT缺乏时,肝素的这种机制可起作用。

TFPI是体内主要的生理抗凝物质,肝素能够促进与内皮结合的TFPI的释放。

TFPI与凝血因子Ⅹa结合并灭活Ⅹa,形成TFPI/凝血因子Ⅹa复合物,灭活与组织因子结合的凝血因子Ⅶa。

肝素通过这种途径可以抑制内皮损伤和粥样斑块破裂所导致的血栓形成。

肝素还可以与血小板结合,抑制血小板表面凝血酶的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与释放,并且与血小板4因子(PF4)结合后可以抑制PF4依赖性血小板功能,引起出血。

此外,肝素还可以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抑制成骨细胞的合成,激活破骨细胞促进骨质丢失。

此外,肝素还具有抗炎、调节细胞增殖作用、免疫调节、调节多肽生长因子、抗肿瘤转移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和药理作用。

普通肝素是一种分子量不均一的混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范围3000-不等,绝大部分在5400以上,既可以灭活凝血因子Ⅹa又可以灭活凝血因子Ⅱa,抑制凝血因子Ⅹa和凝血因子Ⅱa的作用相似,且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与血小板4因子以及骨细胞结合力较强,易引起出血及骨钙流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蛋白溶解药
药名 作用原理 临床应用 术前 停药 时间
尿激酶 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能 溶栓 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 。 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 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 等 。 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物 。 改良链激酶,对已形成的血栓 无效 激活纤溶系统 中期血栓 预防,起效 慢 心梗6H的溶 栓

6:对于口服抗凝药(如维生素K拮抗剂)病人, 在进行椎管内阻滞前应停用3~5d,等INR正常 后方可进行,硬膜外导管拔出后可以立即恢复 使用。
Horlocker TT, Wedel DJ, Benzon H, et al. Regional anesthesia in the anticoagulated patient: defining the risks (the second ASRA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Neuraxial Anesthesia and Anticoagulation) Reg Anesth Pain Med, 2003;28(3):172-197.

(三)欧洲麻醉协会(ESA)指南:
区域阻滞麻醉与抗血栓药物

既往认为,严格地遵守抗凝药物治疗与施行椎管内 麻醉之间的时间间隔,并适时拔出硬膜外导管,可以减 少血肿形成。随着新型抗凝药物的推出,以及更多对于 服用抗凝药患者施行椎管内麻醉风险的报道,欧洲麻醉 协会对以往的指南进行了更全面的修正。 • 为了减少椎管内阻滞麻醉中的出血风险,因此应注 意避免创伤性的穿刺;脊麻由于采用细针,出血风险最 低;硬膜外麻醉置管风险最高;腰椎阻滞比胸椎阻滞更易 产生血肿。
利戈沙班 阿哌沙班 磺达肝葵钠
房颤预防 髋关节术 后防静脉 血栓
药名
比戈卢定 达比加群酯
作用原理
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凝血酶(丝 氨酸蛋白酶)使纤维蛋白素原在 凝血连锁时能转化为纤维蛋白, 因此抑制凝血酶可防止血栓形 成。
临床应 用
术前停药 时间
2H
肝素钠 低分子肝素: 达肝素 伊诺肝素 磺达肝素 那屈肝素
药物名称
未分离的肝素,预防,≤15000IU/ 天 未分离的肝素(治疗)
穿刺/导管操作或移 除之前的时间
4-6 i.v.4-6h s.c.8-12h 12h 24h 36-42h 22-26h 26-30h 禁忌 INR≤1.4 8-10h 4h 无 7天 10天 7-10天
穿刺/导管操作或移 除之后的时间
氯吡格雷 (波立维)
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 。 继发的抑制ADP介导的糖蛋白 GPlllb/llla复合物的活化 与波立维同属筛分吡啶类衍生物
7天
噻氯匹定
14天
药名
作用原理
术前 停药 时间
用于心脏手 术 或瓣膜置 换术,可减 少血栓栓塞 的形成 。 12H
双嘧达莫 (潘生丁)
抑制血小板、上皮细胞和红细胞 摄取腺苷 抑制各种组织中的磷酸二酯酶 (PDE) 抑制血栓烷素A2(TXA2)形成 增强内源性PGI2的作用 。 抑制凝血因子I 。 抑制血小板糖蛋白llb/llla受体。
1 1h 1h 4h 4h 6-12h 4-6h 4-6h 6h 移除导管后 2-4h 2h 无 移除导管后 移除导管后 移除导管后6h
实验室检查
用药超过5天检查血小板 aPTT、ACT、血小板
低分子量肝素(预防)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 磺达肝葵钠(预防,2.5mg/天) 利伐沙班(预防:10mg q.d.) 阿哌沙班(预防:2.5mg b.i.d.) 达比加群(预防:150-220mg) 香豆素 水蛭素 阿加曲班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噻氯匹啶 普拉格雷

对抗凝病人进行麻醉选择时,我们要考虑: 是停止抗凝采用硬膜外麻醉,病人冒发生深静脉 血栓及肺栓塞的危险?或是继续抗凝采用全身麻 醉,病人冒出现肺部感染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 还是抗凝同时采用硬膜外麻醉,冒椎管内出血的 危险?大量文献证明,对抗凝病人的椎管内麻醉, 要掌握好这个方法对病人的巨大好处与巨大危险 的尺度,首先是决定是否应用这个方法,要对每 个病人的危险/获益程度个体化衡量;其次是在 应用时必须严格按规范处理,就能减少硬膜外血 肿发生的危险 。
• 临床表现:最初为12小时内出现的严重的 背痛,短时间后出现肌无力及括约肌功能 障碍,最后发展到完全性截瘫。如发生阻 滞平面消退后又重新出现或升高则应警惕 椎管内血肿的发生 •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 检查。
正常的凝血过程
血栓形成
当心脏及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损伤之后,在数秒 钟内血小板就在损伤的局部沉积下来,并与暴露 的血管壁的胶元纤维密切黏附。由于受损伤的内 皮细胞和血小板都可以释放一种叫二磷酸腺苷的 促使血液凝固的物质,随后血小板的各凝血因子 先后被激活,促进了凝血过程,于是有更多的血 小板在损伤的部位沉积下来,逐渐增大。此时的 血栓主要由血小板、纤维素和白细胞组成,红细 胞很少,所以其色泽是灰白色的,叫白色血栓。 它是血栓过程中首先形成的部分,是整个血栓的 头部。
如何实施椎管内麻醉?
椎管内麻醉选择的基本原则
1、接受溶栓治疗的病人10天内不宜行 椎管内麻醉。 2、凝血功能异常者,任何时候都不宜 施行。
从实验室角度看,实施椎管内 麻醉的禁忌症
1、INR>1.5
2、APTT >40S 3、血小板计数<5万/dl 此外,血小板功能异常者
(一)美国局部麻醉(神经阻滞和椎 管内麻醉)协会在这方面的建议如下:
• 1:如果使用皮下注射低剂量标准肝素,可 以进行椎管内神经阻滞,但应考虑在操作 完成后进行。 • 2:如果静脉使用标准肝素,椎管内麻醉6h 前应停用 • 3:如果术中需要继续使用肝素,应该在硬 膜外置管1h后;停用肝素6h后,当ACT和 APTT正常后才可拔出导管;
• 4:恢复使用肝素应该在拔管1h后进行。尽可能 使用低浓度局麻药,以利于早期发现神经功能异 常; • 5:对于使用低分子量肝素病人,椎管内穿刺应 在上次应用LMWH后10-12h,术中恢复使用至少 应在置管2h后;如果操作时曾反复穿刺或出血, LMWH恢复使用应推迟24h。拔出硬膜外导管应 在上次使用LMWH 10-12h后,恢复使用至少应 在拔管2h后。如果椎管内阻滞较其它麻醉方式更 适合此类病人,应考虑使用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 术后密切监测神经学功能。
多途径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而增 强后者对活化 的Ⅱ、Ⅸ、Ⅹ、Ⅺ和Ⅻ凝血因 子的抑制作用。其后果涉及阻 止血小板凝集和破坏,妨碍凝 血激活酶的形成;阻止凝血酶 原变为凝血酶;抑制凝血酶,
肝素化腰 术前24H 穿血肿 术后24H 2%。 小剂量2-4H 低分子肝 后,APTT正 素术后过 常。 早使用, 风险增加。
前尿激酶 链激酶 阿尼普酶 重组葡激 酶 二周内 无手术 史 AT延长
临床常用凝血检查
• TT 凝血酶时间 10-15秒,超过正常范围 3秒以上为异常 检测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的一个简便试验 • APTT 活化部分 凝血酶时间 22-36秒,超过正常范围 10秒以上为 异常
检测内源性凝血因子 见于凝血因子Ⅱ、Ⅴ、Ⅷ、Ⅹ、Ⅺ、Ⅻ减低, 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纤溶活力增强,抗凝物质存在等。
用药超过5天检查血小板 用药超过5天检查血小板 抗Xa,特殊试剂检测标准 PT,特殊试剂检测标准 ? ? INR aPTT,ECT aPTT,ECT,ACT

移除导管后5h 无
NSAIDs


意:
大剂量服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或预防性服用 药物与进行椎管穿刺或拔出硬膜外导管的间隔时间不足, 都将增加硬膜外血肿的风险; • 服用肝素或维生素K拮抗剂进行抗凝治疗期间,穿 刺或移除导管都视为禁忌; • 对于服用新型抗凝药物的患者,如水蛭素、磺达肝 葵钠、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及阿哌沙班等由于缺乏足 够的临床观察结果,应充分考虑利弊后决定是否采取区 域麻醉 • 椎管阻滞麻醉后,应持续监护病人直至麻醉效应减 退,当怀疑出现血肿,应当早实施影像学检查。一旦确 诊,应早期行椎板切除术治疗。
常用的抗凝药物分类
• 一、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作用分子机理 • 环氧化酶
• 血小板 血栓素A2

(ADP)
• GPⅡb/Ⅲa复合物活化
血小板+配体
血栓
• 二、抗凝血酶 • 三、其它抗凝血药
一、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药名 作用原理 术前 停药 时间
其他 非甾 体类 药物 7天
阿司匹林
抑制血小板的环氧酶 ,从而减少血栓素 A2(TXA2)的生成 。 大剂量抑制血管壁前列环素(PGl2)合 成的用。
椎管内血肿
• 发生率:硬膜外1/150 000,脊麻1/220 000,随着 近年围手术期血栓预防措施的广泛应用,其发生有 增多的趋势 • 病因: • 1、椎管内麻醉穿刺针或导管对血管的损伤:有资料 提示,硬外置管有2.8%—11.5%硬外腔血管损伤率。 • 2、椎管内肿瘤或血管畸形、椎管内“自发性”出血。 • 3、大多数“自发性”出血发生于抗血栓和溶栓治疗 之后,尤其后者最为危险

(二)法国麻醉协会认为

服用阿司匹林(60~325mg/d)及其它 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并不影响实施椎管 内麻醉。。尽管如此,对未停用阿司匹林 病人进行椎管内阻滞时,应该熟练穿刺技 术,尽可能减少穿刺次数和损伤,术中严 格控制血压,术后密切监测周围神经功能。
Samama CM, Bastien O, Forestier F, et al. Antiplatelet agent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expert recommendations of the French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 and Intensive Care. Can J Anaesth, 2002;49(6):S26-35.
依替巴肽 阿昔单抗 替罗非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