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门东案例分析报告18页PPT
合集下载
创意园区案例分析PPT课件

美国偶像
狠牛创意面馆
8
代表案例解读
1933老场坊——主题特色
与休闲旅游结合,聚集人气、提升知名度。 极具特色的建筑风貌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吸引了 大量观光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目前已成为上海工业旅游的主打品牌。
引入各类时尚活动,形成亮点,塑造品牌。 与一些机构、社团定期举办各类时尚发布会、文化交 流活动和公益活动; 不定期地邀请明星、演艺团体举办首映式等
改造宗旨:“整旧如旧+后现代设计元素”的运用 主要手法:拆除破旧水泥厂、保留钢制框架和人字形、众字形、齿轮状 等带有当时工业机器时代标志的建筑构件,再加以鲜亮的色块、大面积的 玻璃幕墙和质感的金属装饰。
精选ppt课件2021
6
代表案例解读
1933老场坊——基本概况
区位与规模:位于上海虹口区,共有5栋建筑组成, 总建筑面积3.27万平方米; 历史文化:主楼建筑面积2.5万平米,共5层。前生 是上海工部局宰牲场,由英国设计师巴尔弗斯设计, 享有“远东第一”之誉; 主题定位:时尚创意新地标,产业、商业、文化、 旅游四位一体,涵盖时尚发布、创意办公、休闲体验、 娱乐总汇、配套餐饮五大产业。
精选ppt课件2021
10
代表案例解读
上海老码头——基本概况
区位条件:地处上海老城厢地区东侧的十六铺滨江地带,紧邻世博园区,距离黄浦江50米。北靠毛家园路、南 临新码头街,东隔外马路与黄浦江相望,西临中山南路。
规 模:占地面积1.6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 平方米,由22栋风格各异 的建筑组成。 分 区:分为广场部 分和办公部分。
旧改项目常见商业形态的一般特征
精选ppt课件2021
15
典型特征分析
休闲商业
临近广场、步行道的12层厂房改建 形成连续的商业界面 与开放空间形成互动 以中西餐厅、咖啡馆、 创意小商铺类的业态为主 主题鲜明、装修精致、 富有情调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PPT课件

上海南京路步行
第一部分 历史沿革及建设背景 第二部分 市场定位 第三部分 选址 第四部分 项目定位
1、功能区域划分 2、业态选择与组合 3、经营方式 第五部分 商业盈利模式 第六部分 建筑规划设计 1、设计原则 2、总体设计 3、景观环境设计 4、交通人流规划
.
2
第一部分 历史沿革及建设背景
南京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的前身是“派克弄”, 1865年正式命名为南京路。
1928----1938年间,南京路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高潮; 90年代,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南京路出现了第二次发 展高潮。 1995年7月15日,南京路实施周末步行 街,拉开了南京路功能开发的序幕。
所以它应该强化它的旅游资源竞争优势,既不失传统特色,而又结合上海 现代化大都市的特点吸引游人的目光,把南京路步行街打造成为上海的一大主 流特色风景,引起游客的前去观光与购买物品的欲望。以外地游客为主,兼顾 本地人。
根据以上分析,所以南京路步行街的定位如下: 1、强化南京路步行街的旅游资源竞争优势 2、综合体现上海特色,加大上海特色产品的销售 3、提高文化品位 4、加强硬件建设 5、商品定价以中低档为主打
南京路步行街体现了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其功能定位为: 集购物、旅游、商务、展示和文化五大功能为一体的全天候步行街。
2、业态选择与组合
目前国际通行的商业区结构和业态分布为,购物占30-35%,餐饮企业占 20-25%,休闲、娱乐、酒店、服务等占30-40%,就我国经验看,根据对全 国二十多条著名商业街的调查,从国际国内著名商业街的商业结构和业态分 布来看,店铺比例大致为购物占50%左右,餐饮业占20%左右,休闲、娱乐、 酒店、服务等占30%左右。从趋势来看,城市中心区和城市区域中心的商业 步行街,购物比例呈下降趋势,旅游、餐饮、娱乐、休闲比例呈上升趋势。
第一部分 历史沿革及建设背景 第二部分 市场定位 第三部分 选址 第四部分 项目定位
1、功能区域划分 2、业态选择与组合 3、经营方式 第五部分 商业盈利模式 第六部分 建筑规划设计 1、设计原则 2、总体设计 3、景观环境设计 4、交通人流规划
.
2
第一部分 历史沿革及建设背景
南京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的前身是“派克弄”, 1865年正式命名为南京路。
1928----1938年间,南京路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高潮; 90年代,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南京路出现了第二次发 展高潮。 1995年7月15日,南京路实施周末步行 街,拉开了南京路功能开发的序幕。
所以它应该强化它的旅游资源竞争优势,既不失传统特色,而又结合上海 现代化大都市的特点吸引游人的目光,把南京路步行街打造成为上海的一大主 流特色风景,引起游客的前去观光与购买物品的欲望。以外地游客为主,兼顾 本地人。
根据以上分析,所以南京路步行街的定位如下: 1、强化南京路步行街的旅游资源竞争优势 2、综合体现上海特色,加大上海特色产品的销售 3、提高文化品位 4、加强硬件建设 5、商品定价以中低档为主打
南京路步行街体现了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其功能定位为: 集购物、旅游、商务、展示和文化五大功能为一体的全天候步行街。
2、业态选择与组合
目前国际通行的商业区结构和业态分布为,购物占30-35%,餐饮企业占 20-25%,休闲、娱乐、酒店、服务等占30-40%,就我国经验看,根据对全 国二十多条著名商业街的调查,从国际国内著名商业街的商业结构和业态分 布来看,店铺比例大致为购物占50%左右,餐饮业占20%左右,休闲、娱乐、 酒店、服务等占30%左右。从趋势来看,城市中心区和城市区域中心的商业 步行街,购物比例呈下降趋势,旅游、餐饮、娱乐、休闲比例呈上升趋势。
步行街动线及业态布置案例分析PPT课件

明确的主题和定位
成功的步行街通常具有明确的主题和 定位,能够吸引目标客群,提高顾客 粘性。
多样化的业态组合
成功的步行街业态组合丰富多样,满 足不同顾客的需求,提高整体商业价 值。
人性化的动线设计
成功的步行街动线设计人性化,便于 顾客行走和停留,提高顾客的舒适度 和满意度。
良好的环境营造
成功的步行街注重环境营造,提供优 美的购物环境和舒适的休闲空间,增 强顾客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案例选择理由
代表性案例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步行街案例, 如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等, 能够更好地说明问题,并具有较
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多样性案例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不同地区、不 同类型步行街的特点,应选择具 有多样性的案例,如历史悠久的
老街区、新兴商业区等。
成功与失败案例
通过成功与失败案例的对比分析, 可以深入探讨步行街动线及业态 布置的关键要素,总结经验教训, 为未来的城市商业街区规划提供
验。
动线设计案例二:南京路步行街
01
南京路步行街作为上海的标志性商业街区,其动线设计注重特 色化和人性化原则。
02
通过引入历史文化元素和现代建筑风格,打造宽敞的步行空间和舒适的休息设施,让行
03
人能够在购物的同时享受到愉悦的体验。
03
步行街业态布置案例
业态布置案例二:成都宽窄巷子
成都宽窄巷子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 底蕴的商业区,其业态布置以传统、文 化为主,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本地居民。
在业态布置上,成都宽窄巷子注重保护 同时,通过优化动线和空间布局,实现
传统文化和历史建筑,通过引入传统手 了人流的合理分流和聚集,提升了商业
工艺品、文化创意品和特色小吃等业态,
成功的步行街通常具有明确的主题和 定位,能够吸引目标客群,提高顾客 粘性。
多样化的业态组合
成功的步行街业态组合丰富多样,满 足不同顾客的需求,提高整体商业价 值。
人性化的动线设计
成功的步行街动线设计人性化,便于 顾客行走和停留,提高顾客的舒适度 和满意度。
良好的环境营造
成功的步行街注重环境营造,提供优 美的购物环境和舒适的休闲空间,增 强顾客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案例选择理由
代表性案例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步行街案例, 如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等, 能够更好地说明问题,并具有较
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多样性案例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不同地区、不 同类型步行街的特点,应选择具 有多样性的案例,如历史悠久的
老街区、新兴商业区等。
成功与失败案例
通过成功与失败案例的对比分析, 可以深入探讨步行街动线及业态 布置的关键要素,总结经验教训, 为未来的城市商业街区规划提供
验。
动线设计案例二:南京路步行街
01
南京路步行街作为上海的标志性商业街区,其动线设计注重特 色化和人性化原则。
02
通过引入历史文化元素和现代建筑风格,打造宽敞的步行空间和舒适的休息设施,让行
03
人能够在购物的同时享受到愉悦的体验。
03
步行街业态布置案例
业态布置案例二:成都宽窄巷子
成都宽窄巷子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 底蕴的商业区,其业态布置以传统、文 化为主,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本地居民。
在业态布置上,成都宽窄巷子注重保护 同时,通过优化动线和空间布局,实现
传统文化和历史建筑,通过引入传统手 了人流的合理分流和聚集,提升了商业
工艺品、文化创意品和特色小吃等业态,
历史街区更新与保护 南京1912案例分析

历史街区更新与保护
南京1912案例分析
--昔日总统府邸,今朝城市客厅 来自民国的时尚街区
【项目概况介绍】 • 南京1912位于太平南路和长江路交汇
处,距离新街口2公里,紧邻历史名胜风景 区“总统府”,与南京市图书馆仅一路之 隔,尽享核心商圈先天区位优势及周边得 天独厚的自然及人文环境。1912街区在规 划布局上呈L型分布,整个街区占地面积 32000㎡,总建面积约4.2万㎡,停车位约 800个,由19栋民国风格建筑以及共和、博 爱等4个街心广场组成。
酒吧区
餐饮区
休闲区
• 外立面的形象与设计 围绕总统府的“南京1912”的设计风格 也与总统府遗址建筑群总体风貌保持一致。 浓郁特色的民国建筑,时尚的酒吧 ,通过 对外立面的形象与设计相结合,都使“南 京1912”的建筑风格有着别具一格的特色。
外立面设计 建筑特点(附图)
建筑风格(附图)
分析建筑风格
1912命名
• 在命名过程中,“1912”从600多个征集的名字 中脱颖而出,打动了运营团队所有人的心。 • 公元1912年是中华民国元年,民国是南京历史 上最繁华最鼎盛的时期之一,是南京城最美丽 也最辛酸的一段绮梦。当时的南京城内聚集着 最显赫的政界要人和学术大家,孙中山先生正 是1912年1月1日在总统府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 时大总统。这样一种历史经验和怀旧情怀,成 为总统府毗邻的民国建筑群承载时尚消费的最 佳背景。2004年12月24日,南京1912隆重面世, 一夜成名。
项目定位
• “南京1912”的定位是将浓郁的民国历史 风味与时尚的结合,也就是历史与时尚的结合。 建筑物本身所呈现的是文化,其中加入了商业 的元素,经营的内容是时尚消费。它的主题是 休闲、时尚,也有旅游功能。“南京1912 最大的优势在于,地处黄金地段,面积大建筑 少,视野开阔,形成了一个闹中取静的开放的 空间,以及里面的人想到外面来、外面的人想 到里面去的互动氛围,这是其它时尚消费场所 不具备的独一无二的资源。"
南京1912案例分析
--昔日总统府邸,今朝城市客厅 来自民国的时尚街区
【项目概况介绍】 • 南京1912位于太平南路和长江路交汇
处,距离新街口2公里,紧邻历史名胜风景 区“总统府”,与南京市图书馆仅一路之 隔,尽享核心商圈先天区位优势及周边得 天独厚的自然及人文环境。1912街区在规 划布局上呈L型分布,整个街区占地面积 32000㎡,总建面积约4.2万㎡,停车位约 800个,由19栋民国风格建筑以及共和、博 爱等4个街心广场组成。
酒吧区
餐饮区
休闲区
• 外立面的形象与设计 围绕总统府的“南京1912”的设计风格 也与总统府遗址建筑群总体风貌保持一致。 浓郁特色的民国建筑,时尚的酒吧 ,通过 对外立面的形象与设计相结合,都使“南 京1912”的建筑风格有着别具一格的特色。
外立面设计 建筑特点(附图)
建筑风格(附图)
分析建筑风格
1912命名
• 在命名过程中,“1912”从600多个征集的名字 中脱颖而出,打动了运营团队所有人的心。 • 公元1912年是中华民国元年,民国是南京历史 上最繁华最鼎盛的时期之一,是南京城最美丽 也最辛酸的一段绮梦。当时的南京城内聚集着 最显赫的政界要人和学术大家,孙中山先生正 是1912年1月1日在总统府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 时大总统。这样一种历史经验和怀旧情怀,成 为总统府毗邻的民国建筑群承载时尚消费的最 佳背景。2004年12月24日,南京1912隆重面世, 一夜成名。
项目定位
• “南京1912”的定位是将浓郁的民国历史 风味与时尚的结合,也就是历史与时尚的结合。 建筑物本身所呈现的是文化,其中加入了商业 的元素,经营的内容是时尚消费。它的主题是 休闲、时尚,也有旅游功能。“南京1912 最大的优势在于,地处黄金地段,面积大建筑 少,视野开阔,形成了一个闹中取静的开放的 空间,以及里面的人想到外面来、外面的人想 到里面去的互动氛围,这是其它时尚消费场所 不具备的独一无二的资源。"
街道景观案例分析(共19张PPT)

街道景观案例分析
——以南锣鼓巷为例
第1页,共19页。
目录
基础信息
区位分析
商业布局 动线分析
建筑特色 小结及借鉴意义
第2页,共19页。
基础信息
街道简介
名称:南锣鼓巷 地 址: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 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 步行街长度:786米 商铺楼层数量:F1~F2 商业类型:新旧交融的特色街区
基础信息
10/29/2021
第4页,共19页。
基础信息
街区发展历程
我国唯一保存元代“鱼骨状”胡同肌理、棋盘式格局民居区的北京 南锣鼓巷,曾是历代达官显贵居住地,拥有740多年的历史遗存,汇 集了元朝以来不同的建筑风格。
10/29/2021
第5页,共19页。
区位分析
街区背景概述
南锣鼓巷位于北京东城区西部的南锣鼓巷古都风貌保护区
整体业态分布——品牌列举表 明代, 为昭回靖恭坊的南北中心线,该地区中间高 南北低,像倒扣的罗锅,所以称罗锅巷; 地 址: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 整体门东大街 整体业态分布——品牌列举表 动线分析
10/29/2021
第6页,共19页。
交通概况
区位分析
南锣鼓巷位于东城区,周边公共交通便利,公交线路发达,地铁 也可直达。
公交线路:
地安门东站 :850路、701路、
823路、60路、42路、13路
鼓楼站 :124电、107电、210 夜、204、5路、60路
宝钞胡同站: 635路、124路、 107路、204路 地铁线路: 6号线、8号线
街区定位
主题定位:新旧交融的特色街
经营以休闲旅游、文化艺术、创意 设计、艺术品 交易、游戏动漫等为 主的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特 色街
——以南锣鼓巷为例
第1页,共19页。
目录
基础信息
区位分析
商业布局 动线分析
建筑特色 小结及借鉴意义
第2页,共19页。
基础信息
街道简介
名称:南锣鼓巷 地 址: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 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 步行街长度:786米 商铺楼层数量:F1~F2 商业类型:新旧交融的特色街区
基础信息
10/29/2021
第4页,共19页。
基础信息
街区发展历程
我国唯一保存元代“鱼骨状”胡同肌理、棋盘式格局民居区的北京 南锣鼓巷,曾是历代达官显贵居住地,拥有740多年的历史遗存,汇 集了元朝以来不同的建筑风格。
10/29/2021
第5页,共19页。
区位分析
街区背景概述
南锣鼓巷位于北京东城区西部的南锣鼓巷古都风貌保护区
整体业态分布——品牌列举表 明代, 为昭回靖恭坊的南北中心线,该地区中间高 南北低,像倒扣的罗锅,所以称罗锅巷; 地 址: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 整体门东大街 整体业态分布——品牌列举表 动线分析
10/29/2021
第6页,共19页。
交通概况
区位分析
南锣鼓巷位于东城区,周边公共交通便利,公交线路发达,地铁 也可直达。
公交线路:
地安门东站 :850路、701路、
823路、60路、42路、13路
鼓楼站 :124电、107电、210 夜、204、5路、60路
宝钞胡同站: 635路、124路、 107路、204路 地铁线路: 6号线、8号线
街区定位
主题定位:新旧交融的特色街
经营以休闲旅游、文化艺术、创意 设计、艺术品 交易、游戏动漫等为 主的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特 色街
旧建筑改造案例分析ppt课件

6
精选ppt
锅炉车间
煤粉车间
汽机车间
大型主 服务管 题展区 理区
普通展区
普通展区 服务管理区 大型主题展区
2.结构体系改造
7
精选ppt
柱体结构分别由 跨度25m和27m,高度 为24m和50m的两组大 跨度桁架及中间连接部 分组成,此外还有多处 连通设备与附属设施的 钢结构楼板与支架。厂 房原结构为带支撑的混 凝土排架结构,改造后 变为带阻尼支撑的框架 结构。 由于主厂房结 构抗震性能存在一定的 缺陷,改造中对多处进 行了加固处理。
工业遗产原状
改造设计的主体为 1985年建成的南市发电 厂主厂房、烟囱和东侧与 之相连的输煤栈桥。改造 前主厂房建筑面积约为 23470平方米 ,钢筋混凝 土烟囱现状高度165m , 在整个区域具有较强的标 志性和特征性,对场地也 有很强的控制力。
3
精选ppt
原南市发电厂主 厂房由三部分组成, 从南往北逐渐升高, 分别为汽机车间、煤 粉车间和锅炉车间, 其中汽机车间和锅炉 车间均为开敞完整的 空间。
3.立面体系改造
建筑外立面主要由 波纹钢板构成。逐级上 升的屋顶 、巨大的分离 器 、简洁单纯的表皮 , 这些元素使这栋建筑带 有强烈的工业时代特征。 建筑设计将本着对工业 遗迹尊重的原则 ,保持 主厂房原有型制;结合 功能和景观要求,针对 重点部位进行局部改造 和加建 ,形成简洁的形 态逻辑 ,从而使人们对 于这座工业文明遗迹的 记忆得到延续。
整体结构为混凝 土排架结构。
4
南
北
精选ppt
汽机车间 煤粉车间 锅炉车间
改造要求
5
精选ppt
南市发电厂从内部空间到外部形态都相对完整并具有强烈的工业文明 特征。因此,过度改造势必会造成其工业建筑特色的丧失。这就要求设计 师在尽可能尊重原有建筑形态和体量特征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改造和适 当的内部加建,是厂房内部原有的空间要素成为改造后展馆空间的重要组 成部分。在保留历史记忆、延续场所精神的同时满足全新的功能要求,并 且最大限度地保持建筑内外原有型制,保留结构、构造特征和部分机器设 备,展现工业文明痕迹与历程。
国内外历史街区改造的实践及启示

某历史街区位于城市中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随着城市的发 展,这个街区的活力逐渐消失,许多建筑物处于闲置状态,公共空间也变得拥挤 不堪。为了保护和复兴这个历史街区,当地政府决定对其进行公共空间改造。
二、改造方案
1、设计理念
本次改造秉持“尊重历史、体现文化、融入现代”的设计理念。具体表现为 保留历史建筑和景观的原有风貌,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增加现代元素,提升 公共空间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历史街区更新改造的成功案例很多,如北京的南锣鼓巷、南京的老门东等。 这些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既保留了历史街区的原生风貌和格局,又进行了合理的 商业开发和旅游资源利用。也注重了公众的参与和意见征集,以及专业规划和设 计的重要性。
总之,历史街区更新改造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城市规划和发展议题。在改 造过程中,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历史街区的价值和重要性,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 和方法进行改造。也需要我们当前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加强重视程度, 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历史街区焕发 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既能传承历史文化,又能服务现代城市生活。
然而,改造历史街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一些地方过于追求商业 利益,导致历史风貌的破坏;有的地方缺乏长期规划,导致街区发展不平衡。这 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反思,以确保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历史街区改造的意义和价值重大,既能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城市历史文脉, 又能促进旅游业和城市更新。通过国内外实践案例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历史街区改造的成功关键在于注重保护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合理融入现代元素, 强化规划与管理的协调以及重视公众参与和社会效益。我们也要警惕问题和不足 的出现,确保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希望本次演示能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 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旧城区改造案例分析PPT课件

第10页/共18页
策略: 3.街道设施方面 ①人行道 行道树树根周边,增设金属栅格板, 显得整洁, 增强了路面的视觉丰富性。 ②盲道 某些地方通过将井盖表面装设盲道 铺砖及普通路面铺砖,使井盖隐藏 于面砖之中,使盲道从“井盖”上平 顺通过。 ③休息类设施 4.交通方面 地下停车库、有序组织人流与车流
第三种是不发展模式,维持旧城原样不变,只做局部维修,以意大 利的威尼斯为代表。
第四种模式是保留旧城的形式与精髓,更换外表的材质,把破旧的 “旧城”变为全新的“旧城”,日本的东京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第16页/共18页
谢谢!
第17页/共18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8页/共18页
第15页/共18页
小资料 旧城改造的四种模式
第一种是全盘改变,就地“以新换旧”,包括改变城市的宏观布局 与城市风格。这种旧城改造接近于建一座新城,惟一不同的是,建新城是 全面铺开,旧城改造是一个局部一个局部完成的。
第二种模式是保留旧城不动,仅对其进行局部维护与整修。选择附 近的地域建立辅城(或卫星城),以充实完善旧城的现代功能,维持城市 的运转,意大利的罗马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罗马旧城保护得相当完 好。
第9页/共18页
策略: 2.营造节点空间 ①周恩来雕像广场 ②历史文博馆及其外部空间——市民停留、 休憩空间 ③城市江景“阳台” ④外廊拱券街 重庆夏天气候炎热,外廊为商铺店主、行人都 会提供较为惬意的空间场所。另外,外廊的加 建使得廊内空间有了一定的私密感与领域感, 减弱了空间的通过性,增强了空间停留性。
第8页/共18页
策略: 1.景观方面 a、沿街建筑及构筑物立面整治 墙面翻新、更换窗框、隐藏空调外机、店招、店面统一设计 b、沿街绿化景观整治 ①行道树 高大乔木——黄桷树, ②垂直绿化景观 原为凌乱树木与杂草的陡坡,现为街道一侧的垂直绿化“景墙” 营造街道景观的同时,留住了山地城市特有的地域特征。 ③其他 1)可移动“花坛” 2)私有景观的公共视觉贡献 建筑沿街前院面向街道敞开,只通过联排的盆景或低矮的绿篱 进行内外空间的划分,虽然未能提供真正可供人行停留的外部 节点空间,但是也使私有或半公共区域的空间绿化景观更加外 显化,突出了建筑本身之外也美化了城市街道。
策略: 3.街道设施方面 ①人行道 行道树树根周边,增设金属栅格板, 显得整洁, 增强了路面的视觉丰富性。 ②盲道 某些地方通过将井盖表面装设盲道 铺砖及普通路面铺砖,使井盖隐藏 于面砖之中,使盲道从“井盖”上平 顺通过。 ③休息类设施 4.交通方面 地下停车库、有序组织人流与车流
第三种是不发展模式,维持旧城原样不变,只做局部维修,以意大 利的威尼斯为代表。
第四种模式是保留旧城的形式与精髓,更换外表的材质,把破旧的 “旧城”变为全新的“旧城”,日本的东京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第16页/共18页
谢谢!
第17页/共18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8页/共18页
第15页/共18页
小资料 旧城改造的四种模式
第一种是全盘改变,就地“以新换旧”,包括改变城市的宏观布局 与城市风格。这种旧城改造接近于建一座新城,惟一不同的是,建新城是 全面铺开,旧城改造是一个局部一个局部完成的。
第二种模式是保留旧城不动,仅对其进行局部维护与整修。选择附 近的地域建立辅城(或卫星城),以充实完善旧城的现代功能,维持城市 的运转,意大利的罗马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罗马旧城保护得相当完 好。
第9页/共18页
策略: 2.营造节点空间 ①周恩来雕像广场 ②历史文博馆及其外部空间——市民停留、 休憩空间 ③城市江景“阳台” ④外廊拱券街 重庆夏天气候炎热,外廊为商铺店主、行人都 会提供较为惬意的空间场所。另外,外廊的加 建使得廊内空间有了一定的私密感与领域感, 减弱了空间的通过性,增强了空间停留性。
第8页/共18页
策略: 1.景观方面 a、沿街建筑及构筑物立面整治 墙面翻新、更换窗框、隐藏空调外机、店招、店面统一设计 b、沿街绿化景观整治 ①行道树 高大乔木——黄桷树, ②垂直绿化景观 原为凌乱树木与杂草的陡坡,现为街道一侧的垂直绿化“景墙” 营造街道景观的同时,留住了山地城市特有的地域特征。 ③其他 1)可移动“花坛” 2)私有景观的公共视觉贡献 建筑沿街前院面向街道敞开,只通过联排的盆景或低矮的绿篱 进行内外空间的划分,虽然未能提供真正可供人行停留的外部 节点空间,但是也使私有或半公共区域的空间绿化景观更加外 显化,突出了建筑本身之外也美化了城市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