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计竞赛-中期报告-任务书

电子设计竞赛-中期报告-任务书

天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2007 年5月 18日题目

(包括副标题)

电子万年历设计

教师姓名系别职称教授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课题成果形式论文□设计说明书□实物■软件□其它□1.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如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1、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

1)设计并制作电子万年历

2)完成相关的技术文档和毕业设计论文

2、毕业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

1)显示阳历年、月、日、时、分、秒、星期及阴历年、月、日,能标明是否闰月

2)用液晶进行显示,用按键进行调整

3)实现闹铃功能

3、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1)完成电子系统的方案设计,技术调试,硬件实现

2)完成技术指标中的各项要求为优秀

2.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计划:

周次工作内容

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八、九周第十、十一、十二周查找资料、设计电路

方案论证、购买元件

制作电路、程序设计

系统制作、整体调试

总结论文、准备答辩

教研室(学科组)主任签字: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模板及参考)

编号: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 项目名称:粒子群主题网站 小组名称: 组长姓名: 上课时间:2009年7月13 日- 7月25 日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20 年月日

1 设计目的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软件工程》课程后,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开发一个小型的实际系统。 要求学生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严格按照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目的和任务,完成对系统的定义、设计、编码、运行以及后期的维护。通过对具体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使得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会用软件工程学的概念、原理、方法开发和维护软件。 2 设计要求 (1)选用迭代式开发的过程模型,运用软件工程的方法,规范地完成规模小、功能较为简单 的软件开发,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 (2)学生5人组成一个项目小组,一人为组长,其他人为组员,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 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选题的设计。 (3)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 (4)开发平台.NET3.5,语言(C# \ ASP),数据库设计工具Powerdesigner;数据库系统MS SQL Server 2005 (5)具体指标: 1)可以选择结构化分析/设计(SA/SD)或面向对象方法(OOA/D) 2) 结构化分析/设计(SA/SD) a)需求分析:分析系统的静态功能和动态行为 每一位小组成员能够描绘分配的子功能需求 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子功能的数据流图DFD,要求绘制到3级DFD3 小组负责人组织完成系统的DFD3 b)设计:完成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每一位小组成员根据需求的DFD3图,完成分配的子功能模块设计,用HIPO 图表征。 每一位小组成员设计分配的子功能模块的接口 每一位小组成员能够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程序流程的逻辑设计 小组负责人组织完成系统的总体结构集成 c)软件实现: 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界面的设计 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代码编写 小组负责人在.NET框架下,组织完成系统的实施 d)软件测试: 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的单元测试 小组负责人负责组织系统的测试用例,不少于20个,完成测试工作 3)面向对象方法(OOA/D):以UML为主 a)需求分析:分析系统的静态功能和动态行为

电子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1. 电子琴 (2) (1.1 )设计要求 (2) (1.2 )设计的作用. 目的 (2) (1.3 )设计的具体实现 (3) (1.4)心得体会、存在问题和进一步的改进意见等 (7) (1.5)附录 (8) (1.6 )参考文献 (9) (1.7 )附图 (9) 2. 温度控制电路 (10) 2.1 )设计要求 (10) (2.2 )设计的作用. 目的 (10) (2.3 )设计的具体实现 (10) (2.4)心得体会、存在问题和进一步的改进意见等12 (2.5)附录 (12) (2.6 )参考文献 (13) 3. ...................................................... 信号发生器13 (3.1 )设计要求 (13) (3.2 )设计的作用. 目的 (13) (3.3 )设计的具体实现 (14) (3.4)心得体会、存在问题和进一步的改进意见等 (17) (3.5)附录 (17) (3.6 )参考文献 (17) 4. ...................................................... 音频放大器18 (4.1 )设计要求 (18) (4.2 )设计的作用. 目的 (18) (4.3 )设计的具体实现 (18) 4.4)心得体会、存在问题和进一步的改进意见等 (21) (4.5) .......................................... 附录21

(4.6 )参考文献 (21) 简易电子琴设计报告 一.设计要求本设计是基于学校实验室的环境,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条件来完成设计任务,设计一个简易电子琴。 (1).按下不同琴键即改变RC 值,能发出C 调的八个基本音阶,采用运算放大器构成振荡电路,用集成功放电路输出。 (2).选择电路方案,完成对确定方案电路的设计。计算电路元件参数并记录对应不同音阶时的电路参数值、元件选择、并画出总体电路原理图,阐述基本原理。(3).连接安装调试电路。 (4).写出设计总结报告。 二. 设计的作用、目的 1. 学会用仿真软件对设计的原理图进行仿真。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锻炼学生 自学软件的能力,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3.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理论计算、结构设计、工程绘图、查阅设计资料、标准 与规范的运用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毕业设计任务书及范本

2008级毕业设计任务书 专业名称:模具设计与制造 指导老师: 班级名称: 教研室:模具教研室 系(部):机械制造工程系 二O 一O 年十月日

一、目的与要求: 毕业设计是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理论教学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检验: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作风。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职业基础知识、职业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3.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熟悉有关技术文件,运用国家标准、手册、资料等工具书进行模具相关设计计算的能力、编写技术文件等独立工作能力。 4.培养学生熟悉工厂设计流程,为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选题: 1.选题要求 设计题目一般由指导老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选题原则: (1)课题要具有真实性; (2)围绕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培养,可以选择典型零件模具设计。 (3)对已从事专业相关岗位的学生,设计的题目可结合从事的工作考虑。 (4)每1-2人为一课题组,每人课题设计的内容不允许雷同。允许一大课题下分若干小课题,但必须说明每人所承担的部分。多人合写一份论文应为不合格; (8)毕业设计课题一经确认,不得更改。 2.自主选题 根据学生本人实践实习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尽可能结合生产实际,学生可自主选题,自主选题必须通过指导教师审查认可。 3、参考选题 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特点,拟定以下课题作为毕业设计参考课题: 冲压模具设计课题如下: (1)压线卡冲压模具设计(2)保护罩冲压模具设计 (3)支架冲压模具设计(4)电极板冲压模具设计 (5)托架冲压模具设计(6)靠板冲压模具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2014电气1201)

二○一三~二○一四学年第二学期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计划书 班级:电气2012级1班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学时学分: 1 周1 学分 指导教师:吴建国 二○一四年六月九日

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综合运用电子技术课程知识,利用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实现一些电子电路,以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电子器件实现系统、绘制系统电路图的能力,为实际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综合运用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个设计课题。 (2)通过查阅手册和参考文献,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型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的原则。 (4)学会电子电路的安装于调试技能。 (5)进一步熟悉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6)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7)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本次课程设计,原则上指导老师只给出大致的设计要求,在设计思路上不框定和约束同学们的思维,所以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有所发挥,并力求设计方案凝练可行、思路独特、效果良好。 二、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第一天:教师布置设计任务,讲解设计要求,提示设计要点。 第二~四天:查阅资料(在图书馆或上网),提出设计方案。 第三~八天:画出详细设计图(电路图),得出实验结果并写出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题目一音乐彩灯控制器设计 题目二温度测量与控制器设计 题目三音响放大器的设计 题目四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题目五多路智力竞赛抢答器的设计 题目六数字频率计的设计 题目七多功能数字钟的设计 四.设计流程: 1.选题并由指导教师简要讲解题目;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要求 通过该课程设计要使学生树立起强烈的工程化意识,用工程化思想和方法开发软件。切实体会出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开发系统与一般程序设计方法的不同之处,学生在对所开发的系统进行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的基础上,实现并测试实际开发的系统。通过一系列规范化软件文档的编写和系统实现,使学生具备实际软件项目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基本能力。 二、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为将来从事软件的研发和管理奠定基础。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小型软件项目(内容参照《计算机综合实践指导》,宋雨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按照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完成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实现、软件测试及软件维护等软件工程工作,并按要求编写出相应的文档。具体的方法可以选用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或者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环境和工具不限。 三、进度计划 四、设计成果要求 1.至少提交4个文档,包括软件计划、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设计说明书、软件测试计划,要求文档格式规范、逻辑性强(可参考《计算机综合实践指导》中给出的要求及格式)、图表规范; 2.独自实现了系统的某些功能,基本达到了要求的性能,经过了测试,基本能运行。 五、考核方式 (1)提交的文档规范,工作量大,文档逻辑性强、正确,按《计算机综合实践指导》标准考核(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评分表)占60%(2)系统验收、讲解、答辩占25% (3)考勤占15% 学生姓名:(此处为签名)

指导教师: 2011年6 月17 日《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评分表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综电子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综电子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南京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综合电子系统设计 院(系、部、中心)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电信091、电信092 起止日期2012.9.3-2012.9.14 指导教师冯月芹

1.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通过一个电子产品的整机制作,全面了解电子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过程(电气部分),从而巩固和提高同学们的电路设计能力、PCB板设计能力、PCB板制作能力、电子元件的采购及检测能力、电路安装能力和电路调试及检修能力等,以适应电子企业相应岗位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同学们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检验。 通过课程设计,达到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强学生对综合电子系统设计的理解,掌握综合电子系统设计的方法以及PCB制作的方法,并能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实际项目的程序设计及软硬件调试。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课程设计题目2个,学生分组,每组完成2个题目。 一、实训任务1:完成一个实用电子产品的PCB设 计及制作 1.选定一个实用电子线路(写出主要的性能指标)。但要有实用功能;电路设计要有设计原理,用他人电路要有工作原理。 2.设计PCB板。板子大小及板层视电路而定,板上要有你的班级及姓名(铜膜);需打印出原理图、印制电路板图和元件清单。 3.按照元件清单购置器材,注意元件封装应该与设计相符(或购器材后再设计PCB板)。 4.电路组装应符合工艺要求,既考虑电气性能又美观整齐。 5.有调试检测的电路应写出调试检测过程、方法及设计达到的结果,安装一次不成功的写出检修处理过程及结果。 第一个实训项目主要是PCB板的制作,难度适中即可,同学也可以自已设计原理图或者用他人的原理图。 二.实训任务2 简易播放器项目需求 基本需求: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线路设计 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自动化 学号: 2015/12/10

PROTEL电子线路设计与仿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PROTEL电子线路设计软件的开发过程; 2、熟练使用PROTEL电子线路设计软件,会设计简单、常用的电子线路; 3、熟练掌握建立项目文件、建立原理图文件、绘制原理图、产生网络表、建立PCB 文件、绘制PCB线路图等基本技能;掌握绘制电路原理图的基本操作步骤和设计技 巧,掌握创建原理图元件的方法;理解PCB线路图参数设置的意义,掌握手动、自 动布局和布线的基本方法和设计技巧,掌握创建PCB元件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编译环境 计算机一台,Protel DXP集成环境。 三、实验步骤 (1)建立项目文件 File->New design 设置工程名和存储路径后点击OK,进入下图界面。

(2)建立原理图文件 在Documents文件夹下,点击Schematic document创建原理图文件。 (3)绘制原理图 在库下有的元件直接添加到原理图中连线即可;对库中没有的元件需要自行创建,创建步骤如下: 1在Documents文件夹下,点击Schematic Library document创建原理图 库文件(Schematic library document); 2绘制元件边框和引脚,设置引脚名称和编号,然后添加至原理图中。 绘制元件8563 U2如图:

绘制好原理图后点击Tools->ERC检查无错误 绘制好的原理图如下: 最后对每个元件设置一个封装(Footprint): 电容C1,C2 二极管D7,D8

2014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目的及意义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习了《软件工程》课程的同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开发一个小型的实际系统。 要求学生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严格按照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目的和任务,完成对系统的定义、设计、编码、运行以及后期的维护。通过对具体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使得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会用软件工程学的概念、原理、方法开发和维护软件。 二、内容及要求 自拟课题,可以进行相关系统或网站设计(如资源管理系统、网络监控系统、勤工俭学管理系统、个人财务管理系统、大学城二手物品在线交易网站等),然后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 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结合具体的开发项目进行设计,对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包括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等严格按照软件工程规范实施一个具体的案例。具体要求如下: 1.可以选择结构化分析/设计(SA/SD)或面向对象方法(OOA/D) 2.结构化分析/设计(SA/SD) 1)需求分析:分析系统的静态功能和动态行为。每一位小组成员能够描绘分配的子功能需求;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子功能的数据流图DFD,要求绘制到3级DFD,小组负责人组织完成系统的DFD。 2)设计:完成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每一位小组成员根据需求的DFD图,完成分配的子功能模块设计,用HIPO图表征。每一位小组成员设计分配的子功能模块的接口,每一位小组成员能够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程序流程的逻辑设计,小组负责人组织完成系统的总体结构集成。 3)软件实现: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界面的设计,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代码编写,小组负责人在.NET框架下,组织完成系统的实施。 4)软件测试: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的单元测试,小组负责人负责组织系统的测试用例,完成测试工作。 3.面向对象方法(OOA/D):以UML为主 1)需求分析:分析系统的静态功能和动态行为。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一个用例分

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实验报告

2011 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各种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熟悉LM324运放的典型参数及应用。 3、掌握PDF 资料的查询与阅读方法。 4、掌握电子设计与调试的基本流程及方法。 二、实验内容 设计要求: 使用一片通用四运放芯片LM324组成电路框图见图1,实现下述功能: 1. 使用低频信号源产生100.1sin 2()i U f t V =∏,f 0 =500Hz 的正弦波信号,加至 加法器输入端。 2. 自制三角波产生器产生T=0.5ms (±5%),V p-p =4V 的类似三角波信号1o u ,并加至加法器的另一输入端。 3. 自制加法器,使其输出电压U i2 = 10U i1+U o1。 4. 自制选频滤波器,滤除1o u 频率分量,得到峰峰值等于9V 的正弦信号2o u ,2o u 用示波器观察无明显失真。 5.将1o u 和2o u 送入自制比较器,其输出在1K Ω负载上得到峰峰值为2V 的输出电压3o u 。 方案论证与数值计算: 由于电源只能选用+12V 和+5V 两种单电源,由稳压电源供给,而

LM324N具有宽的单电源或双电源工作电压范围,单电源:3-30V,双电源:1.5V-15V,经过试验我们选择双电源供电,所以进行电源的搭建

三角波发生部分: 方案一: 三角波发生器电路按照由方波经过积分电路得到,需要两个放大器,不满足实验要求。 方案二: 利用RC充放电模拟三角波,通过两个电位器分别来调节周期和峰峰值至实验要求的值。达到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高效达到要求的目的。因此我们采用方案二。题目要求三角波发生器产生的周期为T=0.5ms,Vpp=4V的类似三角波。我们由公式T=2*R14*C1*ln(1+2*R3/R15)另外运放1端输出电压设为U,则Uo1=(R15/(R15+R1))*U。选取电容为较常见的47nf , 计算得R1=2R14;R14=0-5K,所以取R1为0-10k;得到R15=0-10K; 加法器部分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指导书及任务书(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及任务书 班级 学号 姓名 设计时间 指导教师 盐城工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2015年6月25日

一、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1、根据设计题目要求正确选择控制方案,查阅参考资料; 2、绘制电气控制原理图,包括主电路图及触发电路图(或驱动电路图),正确选择或设计元器件,订列元器件目录清单; 3、设计部分工艺图纸(电气控制图,电器元件布置图,安装接线图); 4、编制完整的设计说明书。 注:具体的题目设计要求见各设计题。 二、课程设计题目 (一)、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1、技术参数:装置输入电源为三相UL=380V工频交流电源,输出直流电压0~200V,输出电流100A,当电流降为5A时电流开始断续,LB=1mH。 2、设计要求: (1)设计主电路及电气控制电路,建议主电路为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2)选择主电路所有图列元件,并给出清单; (3)选择触发电路及其同步信号; (4)绘制装置总体电路原理图,绘制电路所有点电压、电流及元器件(晶闸管等)两端电压波形(汇总绘制,注意对应关系); (5)编制设计说明书。 (二)、直流开关电源的设计 1、技术参数:装置输入电源为单相工频交流电源(220V+20%),输出电压Vo=24V,输出电流Io=5A,最大输出纹波电压100mV,工作频率f=100kHz。 2、设计要求: (1)设计主电路,建议主电路为:整流部分是桥式二极管整流,大电容滤波,DC/DC部分采用半桥变换器,主功率管用MOSFET; (2)选择主电路所有图列元件,并给出清单; (3)设计MOSFET驱动电路及控制电路; (4)绘制装置总体电路原理图,绘制:①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各点电压波形; ②MOSFET驱动电压、半桥电路中各元件的电压、电流以及输出电压波形(将①②波形分别汇总绘制,注意对应关系); (5)编制设计说明书、设计小结。 (三)、直流变换器的设计(1): 1、技术参数:输入直流电压Vin=42V,输出电压Vo=12V,输出电流Io=3A,最大输出纹波电压50mV,工作频率f=100kHz。 2、设计要求: (1)设计主电路,建议主电路为:采用BUCK变换器,大电容滤波,主功率管用MOSFET; (2)选择主电路所有图列元件,并给出清单; (3)设计MOSFET驱动电路及控制电路; (4)绘制装置总体电路原理图,绘制: MOSFET驱动电压、BUCK电路中各元件的电压、电流以及输出电压波形(波形汇总绘制,注意对应关系); (5)编制设计说明书、设计小结。 (四)、直流变换器的设计(2)

电子线路CAD实验报告1

电子线路CAD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1 实验名称:Altium Designer 基本操作实验日期:15.3.6 专业班级:13电信姓名:陈学颖成绩: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了解AD 软件绘图环境,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设置原理图 图纸环境的方法及元器件放置方法,灵活掌握相关工具和快捷方式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熟悉软件的设计环境参数:常规参数、外观参数、透明效果、备份选项、项目面板 设置。 2,学习使用键盘和菜单实现图纸的放大或缩小。 3,创建一个新的PCB 项目,项目名为姓名.PrjPCB。 4,打开一个例子文件,观察统一的设计环境,进行标签的分类。 5,在上述工程中创建新文件,命名为实验1.sch.设置图纸大小为A4,水平放置,工作区颜色为233 号色,边框颜色为63 号色。 6,栅格设置:捕捉栅格为5mil,可视栅格为8mil。 7,字体设置:设置系统字体Tahoma、字号为8,带下划线。 8,标题栏设置:用特殊字符串设置制图者为Motorala、标题为“我的设计”,字体为华文彩云,颜色为221 号色。 9,新建原理图文件,命名为“模板.schdoc”,设计其标题栏,包括班级、姓名、学号。三.实验操作 1.在最上方菜单中选择文件—新建—PCB工程,然后新建一个PCB项目,然后将其保存为陈学颖.PrjPCB。 2.然后在最上方菜单中选择文件—新建—原理图,然后将其命名为实验1.sch。然后在原理图工具区单击鼠标右键,在选项中选择文档选项,将其设置为图纸大小为A4,水平放置,工作区颜色为233 号色,边框颜色为63 号色。同时将捕捉栅格设置为5mil,可视栅格设置为8mil。然后选择“更改系统字体”中设置系统字体为Tahoma、字号为8,带下划线。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作者: ————————————————————————————————日期: ?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 目的: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型实验教学环节,旨在使学生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训练,进一步掌握设计开发软件的方法与技术,学会数据的组织方法,提高软件开发的实际能力,培养创造性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以下目标: 1.深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进一步加深对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的了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开发实践中,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软件工具的使用。 2. 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不仅是一次软件工程实践的模拟训练,同时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积累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开拓创新”能力 大力提倡和鼓励在开发过程中使用新方法、新技术,激励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拓思路,设计新算法、新创意,培养创造性的工程设计能力; 要求:学生组成开发小组(2~4人),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并完成一个规模适度的软件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软件设计为中心,独立完成从需求分析到软件测试的开发过程。 二、设计步骤安排 1.确定课题 由教师命题并给出各课题的具体需求,学生根据课题涉及的知识领域及自己对该领域的熟悉程度和对该课题的兴趣,选择课题,经教师调整审定后确定; 2. 需求分析 建立系统的分析模型,这是系统开发的重要阶段。主要工作是: 分析确定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性能,并从经济上、技术上进行可行性分析,建立“需求分析模型”确定开发计划。 3. 软件设计 具体工作是:对系统的分析模型进行修改、细化,进行系统的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数据管理部件设计(若系统涉及到数据库,要对数据库结构进行设计) 4. 编码与测试 根据项目的应用领域及语言的特点,选择编程语言进行编码,要求给出程序的详细注释(包括模块名、模块功能、中间过程的功能及变量说明); 由开发小组进行除验收测试以外的测试工作(包括单元测试、组装测试与系统(确认)测试)。所有测试过程都要求采用综合测试策略,先进行静态分析,再进行动态测试。要求制定测试计划、记录测试过程与结果、保留测试用例、写出测试报告。 5. 验收测试 由教师组织验收测试的实施,内容包括:系统能否正确运行,实际系统与设计方案是否一致,是否实现了需求所确定的功能与性能,系统设计有无特色,算法有无创新,系统结构是否合理、新颖,系统界面是否友好、美观,操作是否简单,使用是否方便。6.总结和整理课程设计报告

人竞赛抢答器实验报告

数电实验报告 姓名:侯婉思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1111 学号: 指导老师:田丽娜 四人竞赛抢答器实验报告 一.前言 现今,形式多样、功能完备的抢答器已广泛应用于电视台、商业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组织中,它为各种知识竞赛增添了刺激性、娱乐性,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对于抢答器我们大家都知道那是用于选手做抢答题时用的,选手进行抢答,抢到题的选手来回答问题。抢答器不仅考验选手的反应速度同时也要求选手具备足够的知识面和一定的勇气。选手们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74系列常用集成电路设计的高分辨率的4路抢答器。该抢答器为全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具有分组数多、分辨率高等优点。该抢答器除具有基本的抢答功能外,还具有优先能力,定时及复位功能。主持人通过控制开关使抢答器达到复位的功能。 二.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抢答器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方法 2. 熟悉各个芯片的功能及其各个管脚的接法。 3. 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并将其加以巩固,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的缜密。 三.设计任务与要求 1、设计任务 设计一台可供4名选手参加比赛的竞赛抢答器。选手抢答时,数码显示选手组号。 2.设计要求: 抢答器的基本功能: 1.设计一个智力抢答器,可同时供四名选手或四个代表队参加比赛,编号为一,二,三,四,各用一个抢答按钮,分别用四个按钮S0——S3表示。 2.给节目主持人设置一个控制开关,用来控制系统的清零(编号显示数码管清零)。 3.抢答器具有数据锁存和显示的功能,抢答开始后,若有选手按动抢答按钮,编号立即锁存,并在LED数码管上显示出选手的编号,此外,要封锁输入电路,实现优先锁存,禁止其他选手抢答,优先抢答选手的编号一直保持到主持人将系统清零为止。

课程设计任务书(2级)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一:信号发生器 一、设计目的 根据常用的电子技术知识,以及可获得的技术书籍与电子文档,初步形成电子设计过程中收集、阅读及应用技术资料的能力;熟悉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掌握分析电路原理、工程计算及对主要技术性能进行测试的常见方法;最终,完成从设计图纸到实物搭建的整个过程,并调试作品。 二、任务与要求 1、熟悉信号发生器的组成和基本原理,了解单片集成信号发生器的功能特点; 2、掌握信号波形参数的调节和测试方法的应用; 3、电路能够产生正弦波、方波、锯齿波; 4、掌握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测试方法; 5、工作电源为+5~+15V 连续可调。 参考方案: 图1、ICL8038原理框图 参考原理: ICL8030内部由恒流源I 1、I 2、电压比较器A 和B 、触发器、缓冲器和三角波变正弦波变换电路组成。外接电容C 经过两个恒流源进行充放电,电压比较器A 、B 的参考电压分别为电源电压(U CC +U CE )的2/3和1/3。恒流源的恒流源I 1、I 2的大小可通过外接电阻调节,但必须I 2>I 1。当触发器的输出为低电平时,恒流源I 2断开,I1给电容充电,其两端电压U C 随时间上升,当U C 上升到电源电压的2/3时,电压比较器A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输出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恒流源I 2接通,由于I 2>I 1(设I 2=2I 1),恒流源I 2加到C 上反充电,相当于C 由一个净电流I 1放电,C 两端电压U C 转为直线下降,当下降到电源电压1/3时,电压比较器B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的输出由高电平变为原来的低电平,恒流源I 2断开,I 1对C 充电,如此重复,产生振荡信号。 若通过调节外接电阻使得I 2=2I 1,触发器的输出为方波,反向缓冲后由9脚输出;C 上

微弱信号检测装置(实验报告)剖析

2012年TI杯四川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微弱信号检测装置(A题) 【本科组】

微弱信号检测装置(A题) 【本科组】 摘要:本设计是在强噪声背景下已知频率的微弱正弦波信号的幅度值,采用TI公司提供的LaunchPad MSP430G2553作为系统的数据采集芯片,实现微弱信号的检测并显示正弦信号的幅度值的功能。电路分为加法器、纯电阻分压网络、微弱信号检测电路、以及数码管显示电路组成。当所要检测到的微弱信号在强噪音环境下,系统同时接收到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正弦信号模拟微弱信号和PC机音频播放器模拟的强噪声,送到音频放大器INA2134,让两个信号相加。再通过由电位器与固定电阻构成的纯电阻分压网络使其衰减系数可调(100倍以上),将衰减后的微弱信号通过微弱信号检测电路,检测电路能实现高输入阻抗、放大、带通滤波以及小信号峰值检测,检测到的电压峰值模拟信号送到MSP430G2553内部的10位AD 转换处理后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本设计的优点在于超低功耗 关键词:微弱信号MSP430G2553 INA2134 一系统方案设计、比较与论证 根据本设计的要求,要完成微弱正弦信号的检测并显示幅度值,输入阻抗达到1MΩ以上,通频带在500Hz~2KHz。为实现此功能,本设计提出的方案如下图所示。其中图1是系统设计总流程图,图2是微弱信号检测电路子流程图。 图1系统设计总流程图 图2微弱信号检测电路子流程图

1 加法器设计的选择 方案一:采用通用的同相/反相加法器。通用的加法器外接较多的电阻,运算繁琐复杂,并且不一定能达到带宽大于1MHz,所以放弃此种方案。 方案二:采用TI公司的提供的INA2134音频放大器。音频放大器内部集成有电阻,可以直接利用,非常方便,并且带宽能够达到本设计要求,因此采用此方案。 2 纯电阻分压网络的方案论证 方案一:由两个固定阻值的电阻按100:1的比例实现分压,通过仿真效果非常好,理论上可以实现,但是用于实际电路中不能达到预想的衰减系数。分析:电阻的标称值与实际值有一定的误差,因此考虑其他的方案。 方案二:由一个电位器和一个固定的电阻组成的分压网络,通过改变电位器的阻值就可以改变其衰减系数。这样就可以避免衰减系数达不到或者更换元器件的情况,因此采用此方案。 3 微弱信号检测电路的方案论证 方案一:将纯电阻分压网络输出的电压通过反相比例放大电路。放大后的信号通过中心频率为1kHz的带通滤波器滤除噪声。再经过小信号峰值电路,检测出正弦信号的峰值。将输出的电压信号送给单片机进行A/D转换。此方案的电路结构相对简单。但是,输入阻抗不能满足大于等于1MΩ的条件,并且被测信号的频率只能限定在1kHz,不能实现500Hz~2KHz 可变的被测信号的检测。故根据题目的要求不采用此方案。 方案二:检测电路可以由电压跟随器、同相比例放大器、带通滤波电路以及小信号峰值检测电路组成。电压跟随器可以提高输入阻抗,输入电阻可以达到1MΩ以上,满足设计所需;采用同相比例放大器是为了放大在分压网络所衰减的放大倍数;带通滤波器为了选择500Hz~2KHz的微弱信号;最后通过小信号峰值检测电路把正弦信号的幅度值检测出来。这种方案满足本设计的要求切实可行,故采用此方案。 4 峰值数据采集芯片的方案论证 方案一:选用宏晶公司的STC89C52单片机作为。优点在于价格便宜,但是对于本设计而言,必须外接AD才能实现,电路复杂。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主要在先学课的基础上,进行一次较全面的综合设计练习,意在掌握电子电路设计,制作,调试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要求 课程的基本要求:在模拟电子学、数字电子学基础上掌握电子系统的设计法,了解电子系统设计(方案选择、系统方框图、单元电路设计、计算机电子线路模拟、实际调试)的整个过程,同时要求学生动手设计一个电子系统并调试完成。 本课程设计分为设计与仿真、实物制作(每班1-2组试点)几个环节。 设计应使学生学会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设计方法,包括:方案的选择、框图的绘制、单元电路的设计、元器件的选择等方面。 仿真环节应使学生学会使用电路仿真分析软件(Multisim)在计算机上进行电路设计与分析的方法。要求学生所选课题必须在计算机上通过虚拟设计确定设计方案,通过虚拟仿真建立系统,完成设计要求,并仿真检测运行结果。 制作环节应使学生学会电子系统安装调试基本方法。 三、课程设计内容 1.设计内容 (1)课程设计内容的方案确定 (2)实现方法的系统方框图 (3)系统中的输入输出变量以及控制信号 2.部分电路设计 (1)进行部分电路的设计 (2)用(EWB)模拟软件进行电路模拟仿真,确定电路参数画出电路总图 3. 进行电路连接及调试(仿真、实物制作) (1)按要求进行电路连接,要求布局合理, (2)先进行部分电路调试,然后进行总体电路的联合调试 四、设计题目 1.设计题目:交通灯控制系统 要求: ●控制交叉路口的2方向红绿灯变化。 ●显示时间为60秒,即红灯时间为60秒,绿黄灯时间共为60秒,在绿灯变红灯前从 第3秒开始黄灯以2Hz的频率闪动,至红灯亮起。 ●至少在一个方向中设置时间显示。 ●设置手动复位开关。 ●发挥部分:红绿灯显示时间可由20--60秒以10秒间隔手动设置。 2.设计题目:数字时钟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同学们能够全面、深刻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流程。根据在数据库原理课程中所学到的数据库理论知识,结合某个具体的实际需求,为开发出一个较为实用的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库支持。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明确课设任务,复习与查阅相关资料。 2、可以根据老师给出的设计题目,在两周时间内完成其中某一个题目的从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到上机编程、调试和应用等全过程的数据库系统设计。如果学生自拟题目,需经指导教师同意。 3、每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不能抄袭,设计完成后,将所完成的工作交由老师检查;要求写出一份详细的设计报告。 4、按要求完成课设内容,课设报告要求文字和图工整、思路清楚、正确。 5、应用系统对数据库的使用,写出相应的T-SQL语句及数据库执行结果。 三、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主要内容 1、系统需求分析 (1)信息要求:指用户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得信息的内容与性质。数据库中需要存储那些数据。 (2)处理要求:用户需要完成什么处理功能,对处理的响应时间有什么要求(给出功能模块图)。 (3)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2、概念结构设计 (1)逐一设计分E-R图,合并分E-R图,生成基本E-R图。 (2)若在合并中存在属性冲突、命名冲突以及结构冲突,给出解决方法,若存在不必要的冗余,则消除并给出设计方法。 (3)基本E-R图中要求标明主码、外码、联系类型。 3、逻辑结构设计 (1)给出由E-R得到的关系模型:并注明转换过程中应用的规则; (2)数据模型的优化; (3)分析这些模式对于应用环境是否合适,确定是否要对某些模式进行合并或分解; (4)用户模式设计; (5)在数据库中一般使用英文名字,在用户视图中则一般使用符合用户一贯的中文命名法; (6)对不同级别的用户定义不同的视图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4、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各张表,包括字段名称、中文含义、数据类型、长度、完整性约束、索引定义、字段说明; 5、数据库实施 (1)使用T-SQL语句实现数据库表; (2)使用T-SQL语句创建必要索引; (3)使用T-SQL语句实现必要的数据库视图; (4)用T-SQL语句实现必要的存储过程及触发器。

电子设计大赛实验报告

2014年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实验报告 无线电能传输装置(F题) 2014年8月15日 摘要:本设计基于磁耦合式谐振荡电路来进行无线电能传输,点亮LED灯。由于输入和输出都是直流电 的形式,因此本系统将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驱动电路(DC-AC),为使直流分量转化成交流电并通过耦合线圈将电能传输给负载,采用LC谐振的方式让回路中电容和电感构成一个二阶LC谐振电路,驱动MOS管形成交流电。第二部分为发射电路(AC-AC),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在二次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并输给接受电路。第三部分为电能转换电路(AC-DC),输出的感应交流电经整流桥桥式整流后流入升压电路。第四部分为升压电路(DC-DC),对整流之后的直流进行升压,防止整流后的电压无法驱动LED。本设计分模块搭建并对各个部分电路进行原理分析。在调试时,采用分模块调试,根据调试结果修改参数,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稳定系统。 关键词: 磁耦合式谐振荡电路LC振荡电路桥式整流DC-DC升压 [Abstract] The design is based on magnetic resonance oscillation circuit coupled to th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lit LED lights. Since the input and output are in the form of direct current, so the system will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of the drive circuit (DC-AC), is converted into alternating current so that the DC component and the power transmission through the coupling coil to the load, using LC resonant circuit in a manner so that the capacitance and inductance form a second order LC resonant circuit, the AC drive MOS tube formation. The second part is the transmitter circuit (AC-AC),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电力电子技术B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自动化学院题目:三相全控桥式晶闸管-电动机系统设计与仿真 初始条件: 1.直流电动机额定参数: P N =10KW, U N =220V, I N =50A,n N =1000r/min,电枢电 阻Ra=0.5Ω,总电阻为1Ω,电流过载倍数λ=1.5,电枢电感L D =7mH,励磁电压U L=220V 励磁电流I L=1.6A,使用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电动机负载,工作于电动状态。进线交流电源:三相380V。 2. 性能指标:直流输出电压0-220V,最大输出电流75A,保证电流连续的最小 电流为5A。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 三相全控桥式主电路设计(包括整流变压器参数计算,整流元件定额的选择,平波电抗器电感量的计算等),讨论晶闸管电路对电网及系统功率因数的影响。 2.触发电路设计。触发电路选型(可使用集成触发器),同步信号的定相等。 3.晶闸管的过电压保护与过电流保护电路设计。 4.给出仿真模型及晶闸管,直流侧的电压电流仿真波形。 5.提供总电路图。 课程设计说明书应严格按统一格式打印,资料齐全,坚决杜绝抄袭,雷同现象。应画出单元电路图和整体电路原理图,给出系统参数计算过程,图纸、元器件符号及文字符号符合国家标准。 时间安排: 2014.12.21~2014.12.22 收集资料 2014.12.23~2014.12.25 系统设计与仿真 2014.12.26~2014.12.27 撰写课程设计论文及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自动化学院 题目:三相可控变流器的设计与仿真 初始条件: 采用三相可控整流电路(三相全控桥、三相半控桥或三相半波整流电路), =20A,电流最大负载电阻-电感性负载,R=2Ω,电感L=0.02H,额定负载I d 电流I =25A。进线交流电源:三相380V。 dmax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三相可控主电路设计及参数计算,计算整流变压器参数,选择整流元件的 定额,讨论晶闸管电路对电网的影响及其功率因数。 2.触发电路设计(触发电路的选型,同步信号的定相等)。 3.晶闸管的过电压保护与过电流保护电路设计。 4.系统原理分析、设计与仿真。给出仿真模型及晶闸管,直流侧的电压电流 仿真波形。 5. 提供系统总电路图。 课程设计说明书应严格按统一格式打印,资料齐全,坚决杜绝抄袭,雷同现象。应画出单元电路图和整体电路原理图,给出系统参数计算过程,图纸、元器件符号及文字符号符合国家标准。 时间安排: 2014.12.21~2014.12.22 收集资料 2014.12.23~2014.12.25 系统设计与仿真 2014.12.26~2014.12.27 撰写课程设计论文及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重要说明: ①凡是上机未到者,每次扣除5分。 ②上机时间内,做与本课程设计无关事情者,予以警告。屡教不改者当次上机视为旷课。处理办法见第①条。 ③上机时间内,无正当理由离开实验室长达半小时者,当次上机视为旷课。处理办法见第①条。 课程设计说明: 1,课程设计分组进行,每组人数最多4人,选出小组长1名; 2,从课程设计任务书里的题目任选一题(也可由学生自己选题,由教师审核批准,请主动联系老师); --------以上步骤最迟第1天下午完成。每个组长负责提交本组的成员以及选题情况给学习委员,学习委员填写文件《11网络工程--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分组.xls》并提交给老师(该文件由老师提供)。 3,所选题目需要完成基本功能,要求每一个组员都要明确完成一个任务。时间充裕可自行添加扩充功能,完成基本任务的同学也可继续完成其它题目的内容,可酌情加分。 4,需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初稿最迟倒数第2天下午完成并提交。组长负责提交初稿的word 文档,文档命名为:组长姓名_课程设计题目.doc 5,每一组都需要在最后1天进行简易的答辩,随时完成随时进行,答辩主要由组员简单介绍、演示所完成的系统,老师进行简单的提问(如针对其中一个组员提问该组员完成的任务情况)。 6,组长提交最终版课程设计报告,有源代码的也需要同时提交源代码,并同时提交系统的用户手册。同时提交另外一个文件:组长姓名_工作量分配.txt 该文件包含各个组员(包括组长)的贡献率,组员贡献率加起来需为100%,文件内容示例如下: 张三:30%,主要工作为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 李四:60%,主要工作为模块a的编写 王五:10%,主要工作为模块b的编写 工作量分配作为评分的参考之一。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年学期:2013-2014学年第1学期 专业班级:11网络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