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介绍
袁隆平的事迹介绍11篇

袁隆平的事迹介绍11篇袁隆平的事迹介绍(11篇)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军机关为了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袁隆平的事迹有哪些?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袁隆平的事迹介绍,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袁隆平的事迹介绍(精选篇1)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里长出了水稻,这是袁隆平团队试种的,高寒耐盐碱水稻,又称海水稻。
这一新的尝试立即引发国人点赞:了不起!为“盐碱地种海水稻”打call,赞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拼劲儿。
袁隆平院士今年90岁,这个年龄对于一般人而言,应该是儿孙满堂,颐养天年。
而对于袁老而言,现在还是他的事业“青春期”。
他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带领他的团队潜心研究、攻坚克难,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果,刷新了一项又一项记录,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支持他的是让中国人吃饱吃好,是对自然科技的不懈追求。
党员干部是干事创业的主力军,更要以袁老为榜样,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成为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奉献所有光和热。
为“盐碱地种海水稻”打call,赞的是“敢为人先,创新创业”的闯劲儿。
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的工作人员们,将青海格尔木市大棚内培育的海水稻,移栽到新开垦的盐碱地中,这本身就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党员干部要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大胆去想,大胆去干,只有这样才能攻破一个又一个困难,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
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遇到问题困难不要畏手畏脚,不要怨天尤人,而要积极寻求办法,敢于尝试试验,在不断的尝试失败中,找到最佳解决办法。
要敢为人先,别人想不到的、做不到的,不代表自己做不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超越自己。
为“盐碱地种海水稻”打call,赞的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干劲儿。
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针对格尔木独特的自然条件,通过自主研发技术、优化最优配比,运用水稻耐盐碱试验、耐寒试验、耐旱试验等方法,专门培育出了高原寒地海水稻,为后续积累经验、进而大面积推广迈出了第一步。
袁隆平爷爷个人事迹介绍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袁隆平爷爷个人事迹介绍“杂交水稻之父”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他就是我们最敬佩的袁隆平爷爷,他的一生真的太辛苦了,让我们一起了解他的感人事迹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袁隆平爷爷个人事迹介绍最新,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袁隆平的事迹简介(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居湖南长沙。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袁隆平的故事“对钱不能看得太重”在一些人眼里,似乎袁隆平很有钱,但他是一位拿国家俸禄的科学家,每个月的全部收入连工资和补贴加起来,总共4000多元钱的样貌。
他乐呵呵地说,这些收入不低了,够我花的了,所以,他几乎将在国际上获得的所有大奖的奖金都捐赠给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以表彰和扶掖对农业科研有贡献的人。
此外,他还出资捐助过教育事业。
他对于金钱的观点,一是不吝啬,二是不奢侈。
在袁隆平看来,金钱的多少,无非是一个数字,他说:“钱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没有钱,饭都吃不上,是不能生存的。
但钱够一般日常生活开销,再小有积蓄就行了,对钱不能看得太重。
”倘若对钱看得太重,被金钱蒙住了眼睛,就容易迷失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漠不关心的自私的人,人要是成了金钱的奴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呀。
对人生,对金钱,对地位,乃至对家庭,袁隆平悟得很透彻明了,他向来对自我很“小气”,对别人却有一份古道热肠,侠义肝胆,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他都会尽全力帮忙他人。
他是博士生导师,带过许多博士生,其中有一个是从农村来的,家里生活较困难,有一次,这位学生打电话给他,说是父亲病重住院,急需用钱,他十分同情,从自我的工资收入中给那个学生寄去了两千块钱。
▼袁隆平的贡献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
优秀人物袁隆平的事迹介绍7篇

优秀人物袁隆平的事迹介绍7篇优秀人物袁隆平的事迹介绍篇1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被公认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股票”是中国股市唯一的流通股。
但是,我们第一次见到我们的校友,第一印象就是他太普通了,有点像一个从山村出来的农民!你看他肤色那么黑,身体那么瘦,皱纹那么深。
记得有一次,一个画报刊登他的照片,编辑把照片下面“农民丰收后的喜悦”这几个字错配了。
虽然这是出版界的小意外,但也说明袁隆平太像农民了。
他走在街上,真的属于那种很快就会淹没在人群中的人。
“谈杂交水稻”是袁隆平向母校汇报的题目。
这个话题似乎也很常见,没有任何修辞的运用,也没有任何学术上的卖弄。
但我们深深知道,这个看似平凡的话题背后,有太多不平凡的。
1978年,袁隆平和他的七口之家被木板挤在与澡堂隔开的两个潮湿发霉的茅舍里,还不时遭受“为教学发愁,想歪门邪道”的冷嘲热讽。
但在这种背景下,他对杂交水稻的研究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
普通人能做到这一切吗我们手捧鲜花簇拥着袁隆平,涌向他的演讲厅。
我们那么热情,不比追心目中最红的明星差。
我们知道,我们可能没有完全理解他说的“杂交水稻”,但我们会用心去领悟大师说的每一句话。
他的第一句开场白是:“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够了,哪怕我们只懂这句话,也够了!从袁隆平身上,我们知道了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这也是袁隆平给我们的主要感受,确实够了。
优秀人物袁隆平的事迹介绍篇2民以食为天。
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真正解决吃饭问题只是近些年的事。
在解决祖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吃饭问题上谁的贡献呢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标准答案:袁隆平。
他是80年代就上了历史课本至今健在的老科学家;他是创造水稻亩产1200多公斤神话的当代神农;他是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他是年已九十依然战斗在科研第一线的杂交水稻之父……大家知道他的梦想吗他的追梦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他的一个梦想是“禾下乘凉”:超级水稻个头比高粱还高,稻穗有扫帚那么大,稻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
袁隆平人物事迹介绍(6篇)

袁隆平人物事迹介绍(6篇)袁隆平人物事迹介绍(6篇)袁隆平人物事迹介绍篇1新中国成立前,袁隆平亲眼见到倒伏在路边的饿殍,立志学农,躬耕田野,解决中国人的温饱问题。
民以食为天,“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
多年以来,袁隆平始终没有放弃对杂交稻的研究,哪怕耄耋之年,仍然锲而不舍在稻田里搞研究。
为了让人民远离饥荒,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袁隆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孜孜不倦、一以贯之的坚守,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源于坚定的信仰,源于福谋天下的情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要厚植殷殷爱国情,培育拳拳赤子心,以信念为笔,初心不改,担当作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没有任何一项科学技术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丰硕的“幸福果”必然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从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
从湖南、云南到海南,他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哪里有希望就去哪里。
如同大海捞针一样,袁隆平奔走在田野,埋头于实验室,靠着吃苦耐劳、不断探索的精神坚持、靠着矢志不渝、奋斗以成的无私奉献。
即使鲐背之年,袁隆平依然谈笑风生称自己是“90后”,他说,“退休对我来讲是不存在的。
”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要涵养有“十年磨一剑”、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担当精神,经得起挫折、耐得住辛苦、忍得受寂寞,坚忍不拔、拼搏进取、勇挑重担,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高产、再高产、更高产、超高产!”这是袁隆平毕生所求的梦想,更是支撑他敢于创新的信念。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
全世界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学者数不胜数,但大多数人都在攻坚过程中被固有思维局限,导致失败放弃,错失了发展机遇。
而袁隆平院士却一直甘于当好开拓创新的“有心人”,依靠科学理论、发扬创新精神,他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在采集过程中发现了新机遇,找到了雄性不育野生稻,为杂交水稻开辟了“新品种”,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袁隆平人物简介

袁隆平人物简介袁隆平,中国著名农学家、杂交水稻研究者,享誉国内外。
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中国及世界农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农业科技领域的突出贡献将在下文中详细介绍。
一、早年经历袁隆平于1930年9月7日出生在中国湖北省的一个农民家庭中。
由于家境贫寒,他从小就接受了艰苦的农村劳动锻炼。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他依然对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心将来为中国农业做出贡献。
在1953年到1960年间,袁隆平先后就读于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
期间,他专注于学习与农业相关的知识,尤其是农业遗传育种学。
这些理论的积累为他日后的杂交水稻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杂交水稻发明袁隆平是中国杂交稻研究和发展的领军人物之一。
20世纪60年代末,他开始着手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
在遇到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后,他于1973年成功培育出亩产量达到10.9吨的杂交水稻品种“超级稻”。
这一突破性成果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袁隆平也因此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农业科技领域的杰出代表。
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极大地增加了中国农田的粮食产量,有效地解决了当时的粮食危机。
不仅如此,杂交水稻种植模式也被广泛推广至其他发展中国家,使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有了显著改善。
三、荣誉与奖项袁隆平以他的卓越贡献获得了众多国内外奖项与荣誉。
他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拉米奖”,以及因其对于杂交水稻发展的杰出贡献而获得的“世界三大发明家”之一等殊荣。
他也成为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个学术机构的院士,并被聘为全国政协委员和农业部高级农艺师。
四、退休后的贡献虽然袁隆平于2001年正式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退休,但他并未停止对农业科技的探索与贡献。
他继续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与推广,并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
除此之外,袁隆平先生还积极参与国内外农业科技政策咨询和决策的工作,为中国的农业发展政策制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结语袁隆平先生以其对农业科技的突出贡献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农业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
袁隆平的事迹介绍七篇

袁隆平的事迹介绍七篇袁隆平的事迹介绍精选七篇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下面是作者整理的袁隆平的事迹介绍七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袁隆平的事迹介绍篇1袁隆平一生扎根在稻田之间,实现了千百年来人民心中最朴素的愿望,攻克了曾经绊倒半个地球的难题,让上亿人口摆脱饥饿。
袁老如同夜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照亮了后来者继续前行的路,他给世人留下的不仅是丰富的食粮,还有无尽的精神财富。
我们纪念袁隆平,是缅怀他仰望星空的精神。
袁老的两个梦想耳熟能详。
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梦想试验田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保障国家和世界的粮食安全。
耄耋之年,袁隆平又提出研发“海水稻”的宏大构想。
袁老说,“海水稻”研发成功以后,在我国内陆和咸水湖周边进行产业化推广潜力巨大,如果可以推广两亿亩,亩产200-3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多养活约两亿人!梦想总是属于敢想敢为的先行者——某年,袁隆平团队在十地启动“海水稻”万亩种植示范,10万亩“海水稻”平均亩产稳定超过400公斤。
中国人再次牢牢端稳了饭碗!我们纪念袁隆平,是缅怀他脚踏实地的品格。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长期奋战在农业第一线,把自己在一生浸润在稻田里。
他坚信:“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
”他立下收徒“土味门规”——“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
袁隆平曾说:“我会鼓起勇气继续干下去,从‘90后’一直搞到‘百零后’”。
隐没于乡间水田的袁老,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禾下乘凉梦”和“覆盖全球梦”奔忙,还在努力带给中国和世界惊喜。
多一些脚踏实地的科学家,多一些锲而不舍的追梦者,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就会孕育出更多希望。
我们纪念袁隆平,是对英雄的呼唤和尊重。
袁隆平简介ppt课件完美版-2024鲜版

18
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
1 2
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袁隆平非常注重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的培养,他 认为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 就。
勇攀高峰,不断超越 他始终保持着勇攀高峰的精神状态,不断挑战自 我、超越自我,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和成就。
创新驱动,探索未知
3
袁隆平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不断探索未知 领域和前沿技术,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作出了卓 越贡献。
袁隆平简介ppt课件完美版
2024/3/28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8
• 袁隆平生平与成就 • 袁隆平科研团队及合作单位 • 杂交水稻技术原理及推广应用 • 袁隆平精神风貌与人格魅力 • 袁隆平对现代农业发展贡献 • 袁隆平未来规划与展望
2
01
袁隆平生平与成就
2024/3/28
3
出生地及家庭背景
2024/3/28
21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
创立科研团队
袁隆平创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农业科研团队,致力 于农业科技创新。
研发新技术
他的团队不断研发新技术,如分子育种、基因编 辑等,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提升国际竞争力
袁隆平的科研成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提升了我 国农业科技的国际竞争力。
2024/3/28
23
06
袁隆平未来规划与展望
2024/3/28
24
继续深化杂交水稻研究,提高产量和品质
选育更高产、优质、多抗的杂 交水稻新品种,满足国内外市 场需求。
2024/3/28
深入研究杂交水稻的遗传规律, 发掘和利用优异基因资源。
加强杂交水稻配套栽培技术的 研究与推广,提高农民种植效 益。
人物介绍19袁隆平

袁隆平的生平
生平经历
2013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终身成就奖, 2018年当选中国发明协会首届会士 。 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
传承袁隆平精神
学习袁隆平一辈子躬耕田野的科技精神
袁隆平的一生,“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从1964年 开创杂交水稻研究,1997年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分别 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20年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 3000斤的攻关目标……一次次重大技术创新的背后,是他永不知足的脚步,是精益求精的追 求,亦是科学精神的生动注脚。
第四部分
传承袁隆平精神
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 ---袁农平
传承袁隆平精神
学习袁隆平精神
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认真学习袁隆平院士 为人处世的谦逊豁达,干事创业的精益求精 以及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无私胸怀,在平 凡的岗位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矢志不渝、 大公无私,在为民利、分民忧、解民难当中 实现自身价值。
传承袁隆平精神
学习袁隆平爱党、爱国、爱人民的高贵品质和为国、为民、为事业勇于付出、无私奉献的精神
袁隆平院士一生都在为消除饥饿,让人人都能吃饱饭而不懈努力,他的杂交水稻研究帮助 数十亿人实现了粮食安全,他心系国家、心系百姓,为这份“伟大的事业”燃尽最后的一 滴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