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法律与法规》课程标准

《物流法律与法规》课程标准
《物流法律与法规》课程标准

《物流法律与法规》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物流法律与法规》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从法律角度阐述我国物流企业的市场准入、设立、变更、终止及破产、清算等问题,特别介绍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货物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与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环节的法律规范及相关的货物运输合同、仓储和保管合同、加工承揽合同、买卖合同、配送合同、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本课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物流实务为背景,解决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法律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物流环节中的相关法律制度,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中常见的物流法律纠纷。使学生能够开拓思维,开阔眼界,培养和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主要研究和学习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模式、原理及其应用。该课程主要讲述电子商务模式的选择、电子支付平台、网络安全交易、B2B、B2C、网上开店及移动商务等基本理论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悉电子商务基本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掌握电子商务运作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流程,能够独立开店进行网上运营。

(二)先修后续课程

《物流法律与法规》课程的先修课程是《计算机文化基础》、《管理学》,《计算机文化基础》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网络技术的基础。《管理学》为学习本课程奠定了

商贸理论知识。后续课程为《运输管理与实务》、《物流成本管理》等课程,后续课程是本课程的拓展与延伸。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将教学内容按照物流环节分为九大板块,分别是物流法概述,物流企业法律规范,货物运输法律规范,货物仓储法律规范,物流包装法律规范,货物搬运与装卸法律规范,流通加工法律规范,物流配送法律规范,物流中有关保险的法律规范。通过教学内容项目的设计,以案例带动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中穿插项目,突出教课主题,集中教学资源,使学生真正能学有所用。

三、课程目标

物流法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掌握物流法规的理论知识的,要求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用相关法律知识解决物流活动中的纠纷和法律问题。

(一)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物流环节的各种合同法律知识解决实际工作终于见的问题;

2.对我国物流业经营所面临的法律环境有所了解和研究

3.能够规范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行为,并能利用法律武器维权。

(二)知识目标

1.使学生对物流法律法规领域的一些基本合同法问题有所了解和掌握

2.按照物流活动的内涵,使学生全面了解物流活动每一个操作流程(如:销售、包装、配送、仓储、装卸、搬运、水运、陆运、空运多式联运、口岸管理等)相关领域的法律和法规;

(三)素质目标

1.具有一定法律素养

2.能够冷静理性看待一些问题,相应做灵活处理。

四、课程内容

表4-1课程整体内容及学时安排

表4-2 课程具体内容及教学要求

五、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法建议

牢固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教为学服务。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相长”的原则。突破以往“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该课程运用了讲授法、案例讨论法、视频资料观摩法、体验式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方法。比较特色的方法有项目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

(1)体验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情景剧、模拟场景等将学生置身于各种相关法律情景之中,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2)项目教学法

设计了9个项目来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教材编写或选用建议

《物流法律法规》,苏彩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三)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教参:

1、《物流法律法规概论与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冬云主编。

2、《新编合同法案例教程》,赵万一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四)教学条件建议

设备、场地:多媒体课室,相应的影视音像资料。希望能建设一个模拟法庭实训室,一个案例模拟实训室。要求配备符合要求的有特点的桌椅设备。

(五)师资条件建议

本课程的主讲教师要求不仅具有比较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善于学习和掌握最新法律研究的最新成果,有充分的法律实践经验,熟悉大学生的学习规律,而且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现代职业教育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的先进理念。

本课程的教学教师目前只有一位,随着招生范围和在校学生的不断扩大,需要进一步招聘相关教师,以便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改革的方法。在教学团队建设中,要强化培训,尤其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钻研相结合,提高教师素质。不断完善教师科研和教学相促进的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教师队伍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六、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一)考核原则

(1)评、考结合,以评为主原则。

(2)伴随教学过程的动态考评原则。

(3)“五结合”原则,即课程学习与自主实践相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期末考试与平时学习考核相结合;闭卷笔试、开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

(二)评价和考核体系构建

1.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兼顾学生的学习态度、日常表现、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能力培养四个方面,形成了全方位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充分反应了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和日常表现,强化能力培养的思想。

2.本考核方案采用定性和定量标准,并尽可能将定性指标定量化。具体见下表

七、其他说明

1.本课程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对教材作了适当的取舍处理和主题分类,自编实训

指导书。教师可以根据学期教学时数和研究特长,在设定主题中有所侧重。

2.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主题安排项目设置,要求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观察、调查、分析,并对观察结果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或者布置主题组织学生课后进行讨论分析并记录。要求把项目作业报告或者小组讨论稿作为作业上交。每堂课前组织一至二个小组进行课堂发言,准备课前讨论发言的小组要求把讨论内

容写成书面稿,在课前的讨论派代表上台发言。分组一般由教师在第一次课时划分,每一个活动或者课题要求小组不同成员轮流担任课题负责人,并进行分工,各司其职。

中高职对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高职衔接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 620301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药学类全日制高职 三、招生对象及学制 药剂专业应届中专毕业生,学制二年。 四、职业面向 各级医院(药学部、药剂科)、医药公司(市场部、销售部、质量部、采购部、储运部、零售门店)、制药公司(生产车间、质量部、检验中心、销售部、技术开发部)等,从事医院处方调剂与静脉输液配制、医药公司市场销售与客户服务、制药厂药品生产与质量管理等目标岗位群工作。 五、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法制意识、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扎实、岗位技能熟练,从事药品生产与质量管理、药品销售与客户服务、药房调剂与药学服务等岗位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六、培养规格 以药学行业制药、销售、服务三大职业领域目标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为标准,通过二年的学习,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岗位技能与职业态度。 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合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学习意识、服务意识。 2、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 3、掌握相关医学基本知识、较系统的药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 4、具有规范、熟练的药品生产、质量控制、分析检验等基本操作技能;熟悉GMP规范;能够从事制药企业制药设备使用与维护、QA、QC等岗位工作,有分析和解决常见质量问题的能力。

5、熟悉医药市场状况和GSP规范,能够在医药经营企业从事市场调研、市场开发、客户服务、药品销售、用药指导、药品采购、仓库保管和库存维护等岗位工作。 6、熟悉医院药学服务工作流程和岗位工作标准,能秉承“以人为本”理念从事药品供应保障、药房处方调剂、静脉输液配置、合理用药咨询指导等服务工作。 七、课程设置 1、公共与人文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英语、计算机应用; 2、基础课程:基础医学概要、医用化学、药学导论; 3、专业课程:天然药物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事管理与法规; 4、专业拓展与职业能力课程:药品生产综合实训、临床医学概要、医院药学、医药市场营销、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创新创业教育、毕业实习。 八、课程描述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51学时(理论34学时、社会实践17学时),本课程为公共与人文课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课程。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8学时(理论34学时、社会实践34学时),本课程为公共与人文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重点,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课程。 3、体育 34学时。本课程为公共与人文课程。通过学习了解、熟悉体育运动的基本分类、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学习、工作、生活建立基本的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

高中化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2020年九月整理).doc

高中化学2017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2018年8月28到29日,两天时间,我们连州市第二中学化学科全体老师在清远市清城中学进行新课标学习。这次来进行培训的老师是来自广东省的一些学校、教育局教研室的老师,如刘永红、戴光宏、陈金锋。他们研究新课标间长,经验丰富,成果显著,很值得我们学习。 这一次新课标培训,重点是学习如何在新课标条件下进行有效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我们聆听了来自教学第一线老师讲解在复习过程中要重点注意的和关注的知识点,同时还就如何进行有效复习进行了指导。 1、课标变化 2、郑长龙总结10个方面变化:(1)对化学学科的本体特征进行了提炼;(2)从化学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和评价等5个方面,概括了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3)构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体系及其发展水平体系;(4)构建了由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的“三层次”课程结构;(5)构建了基于主题的课程内容体系,并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增减;(6)明确了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必做实验;(7)构建了学业质量水平体系;(8)注重“教、学、评”一体化,提供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的基本途径和策略;(9)注重教、学、考一致性,提供了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原则和策略;(10)提供了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的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案

例。 2、聚焦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 提出了“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的课程理念。本次课程修订提出了“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的课程理念,提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了整合与提升,使素养内涵更加具体明确,更有学科性,更具功能性,能更好地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2、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化学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提高以及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由实验推导和验证的。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实验,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化学概念、原理和物质性质的认识,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的实验能力也会为许多考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3、阅读课标,了解课标对课本内容的要求。备课、根据课标要求,找出重难点,研究突破重难点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布置配套课后作业。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当中,对已经删除的内容不要再讲,对练习册上面出现的相应题目,要告诉学生,不要做。 4、建立知识结构,形成网络,重视主干知识,加强训练。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

————————————————————————————————作者:————————————————————————————————日期: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70741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课程 课程学分9 总学时148 适用专业药学 制定人殷俊才制定时间2012年7月 审核人朱蓓审核时间2012年8月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介绍相关临床医学专业知识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主要介绍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是《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机能》、《异常人体机构与机能》,后续课程是《临床药物治疗学》、《实用药学服务》。 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本着“贴近学情、符合行情、对接岗位”的原则,坚持“必须、够用、实用”为度、适度拓展知识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合理选取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外科疾病基本知识的掌握。 内容选取依据:(1)后续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实用药学服务》对临床疾病的内容要求;(2)在医院、医药销售企业进行药物咨询和用药指导过程中涉及到的临床疾病知识;(3)执业药师、医院药师考证涉及到的内容;(4)学生在医院、药店工作中应掌握的常见疾病拓展知识。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后续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实用药学服务》的学习奠定扎实的临床疾病知识基础以及为学生在医院、医药销售企业工作中提供必要临床知识拓展,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疾病的病因、病理,才能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最终转归有清楚的认识;只有掌握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才能对疾病情况有准确的判断;只有掌握疾病的治疗原则,结合所学药学专业其他知识才能正确的进行药物咨询和用药指导。 3-1知识目标 (1)掌握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 (2)熟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原则。 (3)熟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了解发病机制、预防及预后。 (4)了解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辅助检查。 3-2能力目标 (1)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诊断各科常见病多发病。 (2)能根据问诊、体格检查或医生的诊断熟练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

(完整word)(完整word版)2018年《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第三章课程作业高中化学课程的编写理念作业

2018年《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第三章课程作业 1、请谈谈你对高中化学课程编写宗旨的理解。 【答】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认为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请分析必修一的教材编写,举例说明课程编写宗旨的体现。 【答】必修一的教材里科学探究和资料卡片的相关部分都体现了化学课程编写的宗旨,阅读资料卡片的内容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到更多更多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体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理念,科学探究的相关部分学生可以动手做实验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自主探究,这样就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且培养了学生爱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使学生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必修一教材第48页的科学探究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同学们都有观察铝箔加热现象的经历,但是不能解释熔化的铝箔并不滴落的原因,那么通过此节课的讲解和学习,学生就能来解释这一现象了,这也是从生活走进化学的实例之一。 3、在我国学校通常采用的是班级教育模式,有的班级人数可能高达五六十人,请问在班级人数纵多的情况下,如何为多样化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空间? 【答】抓住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课堂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智力特点来进行,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以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学材料,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和兴趣爱好,分别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内容筛选,学习内容的安排要遵循以下原则:提供套餐,各得其所;提炼问题,加深理解;注重实践,培养技能。要精心设计练习与作业,题目设计要注重基础性、层次性、开放性、趣味性、创新性、发展性、人文性,做到有形作业与无形作业相结合,动脑作业与动手作业相结合,解答作业与探究作业相结合,技能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4、高中化学采用必修与选修模块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现螺旋递进的方式向学生呈现课程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做好两者的衔接? 【答】对教材知识进行全局梳理,分类规划,区分新旧。必修和选修教材的知识并不是完全没

高中化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高中化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新一轮课改正是从适应时代的需要出发,对化学教材大幅地进行改编,要求教师必须以一个全新的观念去审视新教材,在新课标、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也有过思考,通过学习,实践和研究,加深了对新教材的认识和理解,现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就是课程结构的变化。因为课程结构的变化而带来了课程内容、教学要求以及考试评价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所有的学生都要学化学,而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不同的化学。所有的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都要有最基本的发展,但是在进入高中之后,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个性、特长、潜质在科学素养发展方面获得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课程结构强调领域和模块,层次性和选择性。领域是构建人的整体素质,模块具有选择性,为具有不同能力和个性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新课程必修共有两个模块,选修有六个模块。必修的内容比较少,学生的心里负担较轻,对培养孩子的兴趣有好处。除此之外,必修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学完必修课以后对化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在这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选择。选修有六个模块,内容非常丰富,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很有好处。

具体从教材结构形式上看:增设了许多插图,编入了趣味性小故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生动活泼。从内容上讲:新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了学科教学与日常生活、现代科技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联系,注重反映学科发展及新的科技成果,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阅读性内容和选学资料。“家庭小实验”更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观念上说:新教材融进了大量的新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对教师和学生来讲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像: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氨前景展望等。设置了较多的讨论和生活观察题目,从中折射出新的知识、学习观和教学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切实承担起引导、启发、点拔、评价的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树立良好的学习观。 新课程必修共有两个模块,选修有六个模块。必修的内容比较少,学生的心里负担较轻,对培养孩子的兴趣有好处。除此之外,必修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学完必修课以后对化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在这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选择。选修有六个模块,内容非常丰富,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很有好处。 二.学生学习方式将多样化 问题讨论: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思考、解疑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传染病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病毒性肝炎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霍乱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版)解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 作者:陈晓晔 来源:《文理导航》2018年第20期 【摘要】本文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2017年版”在“实验稿”的基础上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实施建议等方面都做出了一些新的修正和调整,既体现了对十几年课程改革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反思,也适应了新时期化学教育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探究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就必需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与全面提高国民的学科核心素养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化学课程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之中,教育部对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加以修订和完善,形成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修订的重点在于提升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新课标》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它是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和评价的航标灯。《新课标》要求教师继续推进化学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以“用课标教”来取代“用教材教”和“为考而教”的教学习惯。所以,教师的化学教学和评价都要遵从《新课标》,确保学生提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新课标》的内容概述 《新课标》由前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基本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附录8个部分组成。 《新课标》增加并强调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它包括:宏观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课程目标就是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方面对高中学生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新增加的学业质量也是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方面为主要维度,进一步划分出4级水平,便于在教学和评价中具体实施。 }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电子教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 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于2018年1月出版。新课标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育人功能,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等明显增强。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新课标对于“化学”的定义上,补充了它的特征,即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的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对于“高中化学课程”的定义,进一步补充了它的地位作用,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同时提出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并强调了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本理念将原有的八条整合更新为五条,并为每一条进行了命名。将原有“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体现化学学科的人文内涵”“引导教师反思”等删除;将原有“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面临的社会问题”整合为“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将原有的“评价方式”进行优化,变为“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新增“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的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 为更好的体现化学学科育人的价值,适应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目标部分做了较大的修改,新增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不仅通过内涵、目标来描述,而且对5个方面的素养进一步划分出4级水平。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不再细分三维教学目标,而是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

高中化学教材解析及课标分析

高中化学教材解析及课标分析 —————必修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分析教学内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前后知识的联系 首先化学能与电能是整个高中化学中一个全新的知识内容。在本章中,教材的主要内容是:由第一小节学生学习过的热能引出电能的这个概念———然后介绍了电厂发电原理,引发学生对化学能与电能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最后利用学生实验,观察化学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然后引出这种反应的实质,学生会自己动手操作如何制造一个简单的化学电池。这章的作用,从社会方面来说,能量是一切生物生活的基本条件,现代社会活动都离不开能源,在影响全球经济和生活的各种因素中,能源居于首位。所以培养学生能源意识非常重要,这对于以后社会的进不有很大的帮助。从教学考试来看,化学能与电能是高考的必考知识点,难度也挺大的,所以老师应该先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不要有畏难情绪。 个人认为,这一章的知识主要在于理解化学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其实质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这一章知识可以说在氧化还原的基础上加深了难度,学好前面的氧化还原是学好电化学的基础,知道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怎么判断。在选修4中学生会更加进一步的接触到原电池与电解池,所以这一章是为了后面同学们学起来更容易,打好前面的基础防止学生以后会有畏难的情绪,先建立他们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 2、分析教材知识结构并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做比较,分析教材内容与课标要求的吻合度,据此指出可以删、减增的内容 本章先从生活实例出发,即发电厂的工作原理图,让学生知道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然后由一个简单的化学原电池实验,引出这个过程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最后由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单原电池装置,感受其中的过程并观察实验现象。课程标准上的要求是:1、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2、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实验: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 4、市场调查:不同种类电池的特点、性能与用途。 通过这些比较我们就不难发现教材和课标都很重视这一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材从生活出发引出内容,符合课标的第一条,后又用实验证明,以及自己亲手做一个简易的原电池,符合课标的2、3点。从内容来说,我认为教材中没有需要删除的东西,我认为应该增加学生实验,以及多准备一些关于电池这方面的科普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3、分析教材活动栏目、图片的教学功能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

《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课程标准 课时数:60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先修课程:《正常人体结构》 一、课程性质 《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部分是康复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主要介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重点介绍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密切相关的临床疾病,通过本课程的教育,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结合本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能够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全面了解临床医学各疾病的概述和诊疗常规中,去发现临床的需求,去思考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其它学科与临床医学的交叉渗透提供结合本专业的各种信息及相关知识,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奠定基础,拓宽思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学习本课程的基础是《正常人体结构》、《生理学》等先修课。 二、课程理念 1.《临床医学概论》进行课程整合,建立康复专业医学教育平台。将多门临床医学课程整合,整合了教学内容,统一了标准,缓解了长期困扰、难以协调的课程门数多、课时量大等矛盾。 2.《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内容设置强调紧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必需、够用”的前提下,突出“精简、新颖、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临床医学概论

的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4.《临床医学概论》课程中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素质,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尊重虑者、关爱生命的职业意识。通过贴近临床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等,使学生认真体会医务工作者的角色,增强对职业的热爱,树立关爱患者的意识,将关爱患者的意识逐渐转化为一种职业习惯。 5.《临床医学概论》的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学习过程和技能,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其过程中的努力。注意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0学时。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本着“贴近学情、符合行情、对接岗位”的原则,坚持“必须、够用、实用”为度、适度拓展知识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内容选取依据:(1)后续课程《疾病康复学》对临床疾病的内容要求;(2)学生在医院、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 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 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 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传染病 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高中化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化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化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里程碑。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为指导编写的各种版本的高中化学教科书正在不断推出。江苏省丰县中学选用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王祖浩主编)的化学教材。2004年秋,我和几位同事一起第一次使用了苏教版化学必修1,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和迷茫至今还历历在目:和以往教材相比,必修教材内容广泛而浅显,许多知识蜻蜓点水、一带即过。该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每周三课时根本无法应对这么多的知识点!几位同事集体备课,把旧教材中相联系的内容补充拓宽。一学期下来,教材内容不系统、不连贯,老师喊累、学生喊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虽然有了前车之鉴,但在必修2的教学中,仍

然增加了一些内容,高一结束,传授的知识已经基本满足高考的需求!结果直接导致学生选文科的比例比以往大幅增加!这样直到系统学完选修课程的内容,才明白必修课内容安排的用心。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课《化学1》《化学2》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教材内容精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既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尤为继续学习选修课程的学生打下必要的基础。教材内容广泛,更加强调和突出了基础性,突出了基础知识的作用,并且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化学新课程为重视教学内容及要求方面的选择性,拓展学生的选择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在化学必修内容的基础上,设置选修模块,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选择性。在一轮多的教学中,摸着石头过河,总算积累了一些实战经验,对教材的内容设置和教材的使用有了自己的理解:一、教材设置特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介绍相关临床医学专业知识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主要介绍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是《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机能》、《异常人体机构与机能》,后续课程是《临床药物治疗学》、《实用药学服务》。 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本着“贴近学情、符合行情、对接岗位”的原则,坚持“必须、够用、实用”为度、适度拓展知识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合理选取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外科疾病基本知识的掌握。 内容选取依据:(1)后续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实用药学服务》对临床疾病的内容要求;(2)在医院、医药销售企业进行药物咨询和用药指导过程中涉及到的临床疾病知识;(3)执业药师、医院药师考证涉及到的内容;(4)学生在医院、药店工作中应掌握的常见疾病拓展知识。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后续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实用药学服务》的学习奠定扎实的临床疾病知识基础以及为学生在医院、医药销售企业工作中提供必要临床知识拓展,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疾病的病因、病理,才能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最终转归有清楚的认识;只有掌握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才能对疾病情况有准确的判断;只有掌握疾病的治疗原则,结合所学药学专业其他知识才能正确的进行药物咨询和用药指导。 3-1知识目标 (1)掌握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 (2)熟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原则。 (3)熟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了解发病机制、预防及预后。 (4)了解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辅助检查。

临床医学专业全部本科通用生理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专业全部本科通用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生理学(Physiology)。 二、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全部本科。 三、学分与学时: 总学时为108学时,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36学时,学分为6分。 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本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必修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内容包括绪论、细胞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生理、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生殖等生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医学生学习生理学目的是掌握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断定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与异常,初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机体各组织、器官活动的规律及其功能和功能的调节,为后续课程和医疗卫生实践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医学生学习生理学,要树立科学的观念,以人体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客观地认识人体生命现象、规律,运用辩证思维的学习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和归纳,逐步积累、掌握大量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把抽象的生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六、教学重点: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教学内容围绕概念、分类和特点、功能和意义、产生机制、调节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产生机制、生理功能及其调节等为重点。 七、主要先修课程: 本课程先修课程有《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等课程。 八、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生理学的概念。 2.熟悉生理学的任务。 3.熟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重点】 生理学的概念。 【难点】 生理学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整体水平的研究。 【主要内容】 1.生理学任务。 2.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目的要求】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高中化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刘仪军新一轮课改是从适应时代的需要出发,对化学教材大幅地进行改编,要求教师必须以一个全新的观念去审视新教材,通过学习,加深了对新教材的认识和理解,现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就是课程结构的变化。因为课程结构的变化而带来了课程内容、教学要求以及考试评价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所有的学生都要学化学,而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不同的化学。所有的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都要有最基本的发展,但是在进入高中之后,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个性、特长、潜质在科学素养发展方面获得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课程结构强调领域和模块,层次性和选择性。从观念上说:新教材融进了大量的新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对教师和学生来讲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像: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氨前景展望等。设置了较多的讨论和生活观察题目,从中折射出新的知识、学习观和教学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切实承担起引导、启发、点拔、评价的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树立良好的学习观。新课程必修共有两个模块,选修有六个模块。必修的内容比较少,学生的心里负担较轻,对培养孩子的兴趣有好处。除此之外,必修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学完必修课以后对化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在这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选择。选修有六个模块,内容非常丰富,为

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很有好处。 二、对新理念的认识。 正确树立高中化学新理念建立有共同基础而又能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适应时代需要的可选择的化学课程体系;强调化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能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掘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现状,帮助学生改变被动接受、死背硬记、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进行接受学习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学习主动探求,能互相交流讨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了解学习需要和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工具,参与学习过程给予帮助、指导。师生要共同创造美好的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教学生活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工作中不断自我充实自我完善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不再是教书的匠人,而应肩负起了解人,培养人的工作。教师不是学生的主宰,学生也不再教师的工作成绩与效果的表征,新课程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阶段的激励人,引导者,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标准

《疾病概要》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疾病概要课程代码:030116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48/3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修订时间:2016年4月20日 课程负责人:刘伟课标审批人:计仁军 课程团队:王云飞、费鸿、国秀丽、刘伟、候媛媛、顾海鸥、郭佳、王艳慧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课程定位 ⑴岗位分析 《疾病概要》课程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体现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门课程设置满足岗位需求,同时兼顾专业资格考试的需要,教学效果评价实行全方位、开放性。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对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过去临床检验科室一直被看作是医院的辅助科室,只对临床部门起“辅助”作用。而目前检验科室已经成为各医院很重要的一个部门。衡量一个医院整体水平的高低,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这个医院的检验部门可以检测多少项目、检测的水平如何,以及所应用的技术手段是否先进。另外,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项目的逐步增多,临床疾病的诊断对医学检验项目的依赖愈加明显。因此,检验学科及其相关部门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对医学检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门课程通过对检验专业就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分析,结合医学检验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本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针对检验专业临床的特点,强调实用性,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 ⑵课程性质 《疾病概要》是一门研究诊断学基础及临床各科常见疾病的学科。本课程论述了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诊断思维;临床常见内、外、妇、儿、及肿瘤学等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方法。本课程是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重点讲授检验医学领域已涉及的临床病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常见临床疾病的诊治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⑶课程地位 《疾病概要》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培养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群的高技能人才,目标定位明确。《疾病概要》是检验专业技术课程之间的辅助学科,是从事医学检验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通过学习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等基本内容,使学生能达到初步的诊断及治疗疾病的能力。 ⑷课程作用

《临床技能课》实验教学大纲

《临床技能课》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技能课》 英文名称:《Clinical skill training》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200学时 学分:12.5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麻醉专业 选修课程: 临床技能课五年制本科实验教学大纲 基本要求 临床技能教学是临床医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临床技能是医生和医学生的基本功,医学生能否熟练掌握临床技能是衡量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临床技能主要包括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伦理和医患沟通技巧等人文技能,问诊和病历书写、全身体格检查、外科手术学基本技能、临床常用操作技术、无菌术、判读心电图、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技能,以及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综合临床分析能力等。依据“全球医学最基本要求”的内容,按照“昆明医学院教学计划”的安排和要求,课程开设于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学生进入毕业实习之前,教学内容主要包括3个模块:人文技能教学模块,临床技能教学模块和OSCE 考试模块。临床技能课总学时为200学时,其中专题讲座30学时,170学时均为实验课教学。 临床技能课着重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应首先相互之间反复训练问诊的技巧及体格检查的基本手法,再通过临床技能中心各实验室的教学模型模拟教学、临场综合能力训练、计算机模拟病人临床思维训练、动物手术操作训练等方式的教学,达到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的教学目的。

第一单元人文技能教学模块 实验一医患沟通 目的要求: 熟悉有效的医患沟通技能,会运用沟通技巧创造一个便于与病人及其亲属交流和同行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的环境。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 教学内容: 1.沟通的技巧和艺术; 2.医患沟通的方法。 实验二医疗纠纷防范 目的要求: 掌握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内容,认识医学职业的基本要素,包括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 教学内容: 1.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态度; 2.医学伦理、卫生法律; 3.医疗纠纷防范。 第二单元临床技能教学模块 实验三病历书写规范 目的要求:熟练掌握病历及其他常用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 教学内容: 1.病案书写的一般要求及注意事项;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课改已成为教育界一个热门话题,我们河南省也实行了几年新课改,回过头来我们再看一下新课程: 一、培养目标的变化 普通高中的化学教学,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要以社会、学科、学生自身发展所广泛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学生,使他们具有一定的 化学科学思想和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和个性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围绕上述宗旨确立了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他们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他们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 二、教材设置的变化:与旧版本教材相比出现了学与问、科学探究、资料卡片、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科学视野,等新颖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栏目。对于教材中的实验不分学生实验和演示

实验了,对概念的处理,书后习题主要设置与社会生活、工业生产密切联系的问题而且难度都不大,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增设了让学生亲自动手查阅资料,讨论整理些小论文的题目,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化学学科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很有好处。 三、关注倾向发生变化:新课程从旧教材的关注课程的“学术性”到现在的重视课程的“社会性”,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从“知识系统”向“多元能力”转化,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高能力,这是国际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理念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反映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力求使新的高中课程能更全面地展示未来公民所需要的化学科学素养,以更具弹性的课程结构和更丰富的课程内容,为“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提供基础。 从各方面的变化来看高中化学新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从以往旧教材的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系统性的培养过渡到新课程的注重对学生的多元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课堂中都是单一的教师在讲台上对学生讲每章节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考点。对不同的学生都是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即便是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大多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使得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新课程的设置则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填鸭式教学,而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习不同的学习内容、培养相同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确立了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高中课程结构 必修加选修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是高中化学课程的明显标志,它为志趣和潜能不同的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化学课程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3.从以往的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