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唐诗宋词背诵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100名句(常考哦)“风神初振”的初唐诗1、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杜审言《和晋陵早春游望》)2、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5、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春江花月夜》)6、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7、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春江花月夜》)8、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代悲白头翁》)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望月怀远》)10、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11、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送魏万之京》)12、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与诸子登岘山》)1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15、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16、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豪放飘逸的李白诗17、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18、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1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1、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藐云汉。
2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6、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27、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28、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解读

精选课件
23
问题讨论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上片主要是写景,写了哪些意象?按什 么顺序写的?景物描写有哪些特点?
描写角度颇具匠心。从高到低或从上到
下(碧云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阳
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突出秋景
的鲜明色彩: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绵
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西下的夕阳等,抓
纵观全词,除了“景深”“情深”之 外,还有“境深”(意境深邃)的特点, 如何理解“境深” ?
全词由外景写到内景,由早晨写到 黄昏,以幽深的居室烘托深挚的情感, 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 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景和情融合无间, 浑然天成,构筑了一个幽深的意境。
精选课件
22
学习新词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
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以春
山的遥远,烘托行人的更加遥远,表现思妇悠
远的思念。
精选课件
12
艺术表现手法
一是以乐写悲,托物兴怀,词的上片写残 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 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出南方仲春融和的 气氛,但对于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倍增烦恼, 更添愁思。
住典型景物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
寓思乡之情。(色彩鲜明,阔远秾丽)
精选课件
24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含蓄的 地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即借无 情的芳草表达出了浓重的离愁别恨。
精选课件
25
说一说你对“黯乡魂,追旅思” 的理解。
(2)“弄”含有欣赏、爱惜之意,表 明虽是即将凋零之花,却充满对生活的 热爱与眷恋。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专题教案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专题教案第一章:北宋词的背景与特点1.1 教学目标了解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北宋词的文学特点理解北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2 教学内容北宋时期的的历史背景介绍北宋词的文学特点分析北宋词的重要意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词的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北宋词的意义和影响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宋词的特点和意义口头报告:学生口头报告他们对北宋词的理解和感受第二章:北宋词人的文学成就2.1 教学目标了解北宋词人的生平事迹掌握北宋词人的文学成就理解北宋词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2.2 教学内容介绍北宋词人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分析北宋词人的文学成就和艺术特色探讨北宋词人的创作风格和影响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宋词人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北宋词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宋词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第三章:北宋词的题材与形式3.1 教学目标了解北宋词的常见题材掌握北宋词的形式特点理解北宋词的题材与形式之间的关系3.2 教学内容介绍北宋词的常见题材,如爱情、自然、怀古等探讨北宋词的题材与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宋词的常见题材和形式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北宋词的题材与形式之间的关系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宋词的题材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口头报告:学生口头报告他们对北宋词的理解和感受第四章:北宋词的艺术价值与影响4.1 教学目标了解北宋词的艺术价值掌握北宋词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理解北宋词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4.2 教学内容分析北宋词的艺术价值,如情感表达、意象描绘等探讨北宋词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如词的发展、诗歌的演变等讲述北宋词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历史地位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宋词的艺术价值和影响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北宋词的文化传承作用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宋词的艺术价值和影响第五章:北宋词的鉴赏与研究5.1 教学目标掌握北宋词的鉴赏方法学会研究北宋词的技巧培养对北宋词的欣赏和研究能力5.2 教学内容介绍北宋词的鉴赏方法,如了解背景、分析意象等讲解研究北宋词的技巧,如资料搜集、文本解读等探讨如何欣赏和研究北宋词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宋词的鉴赏方法和研究方向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欣赏和研究北宋词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欣赏和研究北宋词口头报告:学生口头报告他们的北宋词鉴赏和研究心得第六章:晏殊与北宋词的开端6.1 教学目标了解晏殊的生平及其在北宋词坛的地位掌握晏殊词作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分析晏殊词中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6.2 教学内容晏殊的生平简介及其词作背景晏殊词作的特点分析,如温润如玉、含蓄深沉晏殊词对后世词人的影响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晏殊的生平及其词作特点文本分析法:深入解析晏殊的代表词作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晏殊词作的艺术风格6.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晏殊词作的特点及影响第七章:欧阳修与北宋词的成熟7.1 教学目标了解欧阳修的生平及其在北宋词坛的地位掌握欧阳修词作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分析欧阳修词中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7.2 教学内容欧阳修的生平简介及其词作背景欧阳修词作的特点分析,如豪放洒脱、细腻入微欧阳修词对后世词人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欧阳修的生平及其词作特点文本分析法:深入解析欧阳修的代表词作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欧阳修词作的艺术风格7.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欧阳修词作的特点及影响第八章:柳永与北宋词的新变8.1 教学目标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在北宋词坛的地位掌握柳永词作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分析柳永词中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8.2 教学内容柳永的生平简介及其词作背景柳永词作的特点分析,如俚俗直白、情调感伤柳永词对后世词人的影响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柳永的生平及其词作特点文本分析法:深入解析柳永的代表词作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柳永词作的艺术风格8.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柳永词作的特点及影响第九章:苏轼与北宋词的豪放9.1 教学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在北宋词坛的地位掌握苏轼词作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分析苏轼词中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9.2 教学内容苏轼的生平简介及其词作背景苏轼词作的特点分析,如豪放不羁、意境超然苏轼词对后世词人的影响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苏轼的生平及其词作特点文本分析法:深入解析苏轼的代表词作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苏轼词作的艺术风格9.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苏轼词作的特点及影响第十章:周邦彦与北宋词的总结10.1 教学目标了解周邦彦的生平及其在北宋词坛的地位掌握周邦彦词作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分析周邦彦词中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10.2 教学内容周邦彦的生平简介及其词作背景周邦彦词作的特点分析,如工稳典丽、音律谐美周邦彦词对后世词人的影响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周邦彦的生平及其词作特点文本分析法:深入解析周邦彦的代表词作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周邦彦词作的艺术风格10.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周邦彦词作的特点及影响第十一章:李清照与北宋词的的女性视角11.1 教学目标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在北宋词坛的地位掌握李清照词作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分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11.2 教学内容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及其词作背景李清照词作的特点分析,如柔情似水、凄婉动人李清照词对后世词人的影响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词作特点文本分析法:深入解析李清照的代表词作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李清照词作的艺术风格1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李清照词作的特点及影响第十二章:北宋词与社会文化的关系12.1 教学目标了解北宋词与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掌握北宋词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分析北宋词在社会文化中的角色和意义12.2 教学内容北宋词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介绍北宋词中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分析北宋词在社会文化中的角色和意义探讨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宋词与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北宋词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1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宋词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口头报告:学生口头报告他们对北宋词与社会文化的理解和感受第十三章:北宋词的传承与影响13.1 教学目标了解北宋词的传承过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掌握北宋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分析北宋词的传承与影响因素13.2 教学内容北宋词的传承过程介绍北宋词对后世的影响分析北宋词传承与影响因素探讨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宋词的传承过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北宋词的传承与影响因素1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宋词的传承与影响第十四章:北宋词的创作与批评14.1 教学目标了解北宋词的创作方法和技巧掌握北宋词的批评标准和理论分析北宋词的创作与批评关系14.2 教学内容北宋词的创作方法和技巧介绍北宋词的批评标准和理论分析北宋词的创作与批评关系探讨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宋词的创作方法和批评标准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北宋词的创作与批评关系1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宋词的创作与批评口头报告:学生口头报告他们对北宋词的创作与批评的理解和感受第十五章:北宋词的现代意义与研究15.1 教学目标了解北宋词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掌握北宋词研究的最新动态分析北宋词的现代意义与研究方向15.2 教学内容北宋词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介绍北宋词研究的最新动态分析北宋词的现代意义与研究方向探讨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宋词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研究动态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北宋词的现代意义与研究方向1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宋词的现代意义与研究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围绕“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专题”展开,涵盖了北宋词的背景与特点、词人的文学成就、题材与形式、艺术价值与影响、鉴赏与研究等多个方面。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课用

全诗感情的发展
十年死别,相思苦 相思不见,无处话凄凉苦 积思成梦,幽梦话凄凉更苦 梦醒而只剩冷月松冈,则更苦
感情随着入梦和梦醒, 一步步深化。全词凄婉哀伤, 出语悲苦,真可谓一字一泪!
A
14
带给我们感动的诗歌: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A
20
赏析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爱妻华年早逝,远隔千里,无 处可以话凄凉。其实即便坟墓近在 身边,隔着生死,就能话凄凉了吗? 这是抹煞了生死界限的痴语,情语, 因此格外感人。
A
21
赏析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 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忧愤,包括 在苍老衰颓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 经“鬓如霜”了。妻子辞别人世已经十 年了,“纵使相逢”恐怕也认“我”不 出了。这个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深沉悲 痛,表现了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寄寓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 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 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
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
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A
10
请问:贯穿全词的线索是什么呢?
• “记梦”为贯穿 全词的线索,联 结梦前、梦中、 梦后三个层次。
A
11
梦前
的苏轼,着迷他“我欲乘风归去”,
欣赏他“老夫聊发少年狂”,追随他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今天我
们又看到一个儿女情长的苏轼,何意
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啊。不是为了让
我们心情沉重,而是因为太多轻浮的
东西,很少有来自灵魂深处的触动。
破阵子春景 晏殊

上:1、2句
• 这两句出现在开头,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开头这两个对称的句子不仅点 出了季节的特征,还为下面人 物的出场和斗草做了铺垫。起 到了总领全篇的作用。
3、4、5句
• 1) • A、“碧苔”“黄鹂”色彩鲜艳、清新 明丽,写出了春光的美好。 • B、“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 春声之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 声绘色绘形,营造了一幅“三四点”“一两声”,似实 实虚 的数字运用,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浓淡 适度,动静有致。 • 3)“日长”不仅是写白昼转长,其实 也反映了生活的悠闲。
下:整体分析
• (1)在这良辰佳节之际,两位少女出现在了词人 的笔下。词的下片刻画了东邻女子,同学们自主 学习,词人是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东邻女子的?
• A表情:笑:巧笑→笑从双脸生。(第一个笑是笑声,未 见其人,先闻其声;第二个笑是笑容笑容从脸颊展露出来) • B心理描写: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 C场面描写:斗草。
思考!
• 1.从两个笑,分析东邻女的个性形象是怎样 的? • 2.作者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 而只是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理。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后题) • 3.上片春天的景色和下片人物的活动有怎样 的关系?
1.从两个笑,分析东邻女的个性形象是怎样 的? • 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2.作者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 而只是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理。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后题)
• 收到了虽少总多、耐人悬想的效果(给 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的空间)。
3.上片春天的景色和下片人物的活动有 怎样的关系? • 上片春天的景色形成人物活动的背景。 • 一边是大好春光,一边是充满青春活 力的美丽少女,交相映衬。
苏教 唐诗宋词选读 名句及答案

《唐诗宋词选读》名句“风神初振”的初唐诗1、云霞出海曙,。
(杜审言《和晋陵早春游望》)2、画栋朝飞南浦云,。
闲云潭影日悠悠,。
阁中帝子今何在?。
3、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
(杨炯《从军行》)4、明月隐高树,。
5、江流宛转绕芳甸,。
(《春江花月夜》)6、人生代代无穷已,。
不知江月待何人,。
(《春江花月夜》)7、,鱼龙潜跃水成文。
8、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
(《代悲白头翁》)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9、,。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望月怀远》)10、鸿雁不堪愁里听,。
11、莫见长安行乐处,。
(《送魏万之京》)12、,。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
(《与诸子登岘山》)1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14、,。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15、战士军前半死生,。
16、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高适《燕歌行》豪放飘逸的李白诗17、千岩万转路不定,,熊咆龙吟殷岩泉,。
18、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
19、,使我不得开心颜。
2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21、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
22、浮云游子意,。
挥手自兹去,。
2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2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2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26、,但愿长醉不复醒。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27、去时里正与裹头,,边庭流血成海水,。
28、生女犹得嫁比邻,。
29、细草微风岸,。
星垂平野阔,。
30、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
31、一去紫台连朔漠,。
,。
32、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33、身多疾病思田里,。
闻道欲来相问讯,。
34、欲为圣明除弊事,。
云横秦岭家何在?。
35、惊风乱飐芙蓉水,。
岭树重遮千里目,。
36、人世几回伤往事,。
今逢四海为家日,。
37、吊影分为千里雁,。
共看明月应垂泪,。
38、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
诗国余晖中唐诗39、,菊花须插满头归。
40、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高中语文选修一必备篇目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从军行杨炯滕王阁王勃春江花月夜张若虚2、“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望月怀远张九龄※送魏万之京李颀山居秋暝王维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燕歌行高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白※送友人李白将进酒李白4、“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兵车行杜甫旅夜书怀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客至杜甫5、“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寄李儋元锡韦应物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西塞山怀古刘禹锡※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白居易天上谣李贺6、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安定城楼李商隐九日齐山登高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长安晚秋赵嘏商山早行温庭筠7、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冯延巳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璟※清平乐(别来春半)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天仙子(水调敷声持酒听) 张先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9、“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苏轼※卜算于(缺月挂疏桐) 苏轼10、“格高韵远”的北宋来词(二)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几道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观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铸※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1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陆游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歹带香人) 姜夔12、“龙腾虎掷”稼轩词※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辛弃疾。
(完整版)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目录l、“风神初震”的初唐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从军行——杨炯滕王阁——王勃春江花月夜——张若虚2、“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望月怀远——张九龄※送魏万之京——李颀山居秋暝——王维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燕歌行——高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送友人——李白将进酒——李白4、“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兵车行——杜甫旅夜书怀——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客至——杜甫5、“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寄李儋元锡——韦应物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西塞山怀古——刘禹锡※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白居易天上谣——李贺6、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安定城楼——李商隐九日齐山登高——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长安晚秋——赵嘏商山早行——温庭筠7、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冯延巳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乌夜啼——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天仙子(水调敷声持酒听)——张先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9、“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轼※卜算于(缺月挂疏桐)——苏轼10、“格高韵远”的北宋来词(二)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晏几道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1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卜算子(驿外断桥边)——陆游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歹带香人)姜夔12、“龙腾虎掷”稼轩词※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辛弃疾l、“风神初震”的初唐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