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电子政务建设及未来发展趋势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深圳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深圳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深圳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深经贸信息信息字〔2014〕107号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圳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通知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深圳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已经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审定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深圳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代章)2014年9月9日深圳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化发展的若干意见》,解决各部门自建、自管、自用的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实现全市电子政务统一架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电子政务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深圳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幅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提升党政机关履职能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电子政务顶层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全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走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中国特色电子政务发展道路。

目标:统筹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整合利用已有资源,采用先进可靠的信息技术,构建“统建统管”、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成基于大数据的政务信息资源体系,建立泛在、均等化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基于自主知识产权、安全可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电子政务管理体系,形成共享、协同、优化、创新的全市电子政务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二、总体框架构成深圳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由一个平台和四个体系组成(“1+4”总体框架),即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和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政务信息资源体系、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电子政务管理体系。

在“1+4”总体框架中,公共平台是支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主线,公共服务是宗旨,安全和管理是保障。

各区、各部门在总体框架的指导下,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深圳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构成如下图示:深圳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三、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由通用软件、应用支撑、云基础设施和政务网络四部分组成,由全市统一规划建设,各部门应在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之上构建业务应用,避免单独建设、重复建设。

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及其发展问题的分析

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及其发展问题的分析
地 所 分 别 见 到 的 情 况 . 对 此 有 的 称 种很 好的选择 。北京 市宣武 区对成 京 市 宣 武 区建 立 文 档 管 理 中 心 所 遵
文 件中心 、 电子文 件中心 、 文档 中心 立文 档中心 的主要考虑是 档案 工作 循 的三 个原则 : 即精简效 能 的原 则 、 或冠以其他名 称 ( 本文 内统称 电子 面 临 着 的 两 个 转 变 : 一 是 档 案 管 理 从 实际 出发 的原则 、与办 公 自动化
切 解 决 的 问题 了 。近 来 各 地 陆续 出 工作格局 。在这种情况下 。 机关 文件 或 信 息 化 环 境 既 提 出 了文 件 归 档 前
现 了包括 电子 文件 和 电子 档案 。 并 和 档案管理模 式必须 配套 。否 则小 后 的一 体化 管理 要求 ,同时也提 供
将归档前 的文 件与 归档后的文 件结 部 门内各 自的文件和 档案管理 机构 了技术 条件 。如深圳 市 的数字 档案
文档一体化 的管理成为 了一种必 特征进行 分析 。文 中所 说 的电子文 略和模式 也在变化之 中。例如美国 , 发 . 全程管理 件其实既包括 了现行 阶段的 “ 文件 ” 原 本 就 设 立 了 国 家 档 案 与 文 件 管 理 须遵循的模式 。前端控制 、 也包 括 了归 档 后 作 为 档 案 保 存 的 局 .可 以说对 文件 和档案 的连 续管 是 解 决 电 子 文 件 的 真 实 和 完 整 问 题
“ 文件” 。
国 理 有很好 的基础 ,但 是 曾经有 一段 的原 则 要 求 .这 已成 为 国 际共 识 ,
电 子文件中 心建设有着较深刻的 社会需求背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间把某些 电子文件 的长久保 存排 家标 准 G 厂 18 4亦 是 按 此 要 求 制 BI 8 9 .

关于提请审查《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检测验收规范(送审稿)》的函

关于提请审查《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检测验收规范(送审稿)》的函

《深圳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格式合同(送审稿)》起草说明为加强深圳市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成功率,根据《关于印发<深圳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深府〔2006〕142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和《关于印发〈深圳市电子政务项目检测验收规范〉的通知》(深府办〔2008〕122号)(以下简称《检测验收规范》),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制定了《深圳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格式合同》(以下简称《格式合同》)。

起草情况说明如下:一、《格式合同》的起草过程为进一步落实《暂行办法》文件精神,加强对电子政务项目的建设管理,提高项目成功率,2008年初,深圳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经会议研究,决定启动我市电子政务项目格式合同制定工作,该工作由市信息办应用推进处负责牵头,由市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具体承担。

市信息办应用推进处和市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抽调人员从4月份开始,为起草《格式合同》,到市法制办、市工商局合同管理处和市政府采购中心等相关部门进行调研工作,并参考成都、重庆等城市的工作经验,内部召开20余次专题会议,形成《格式合同(初稿)》,并于2008年12月9日邀请有关专家、用户代表和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共同研讨。

充分采纳了各方的建议,形成了《格式合同(征求意见稿)》,并于2008年12月和2009年2月两次通过OA和政府网站向全市各部门及社会公众广泛征集意见。

《格式合同》起草组对各区、市直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逐条进行了认真讨论,在充分吸收各单位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格式合同(送审稿)》,提请市法制办审查。

二、制定《格式合同》的必要性根据《暂行办法》,电子政务项目管理需要从项目规划、立项、建设、检测验收、运维和绩效考评全过程考虑,其中合同管理是加强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

目前关于电子政务项目不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合同条款不规范、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不明确,有的条款无法执行,甲乙双方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具体表现在:项目建设内容和流程不清晰;对知识产权、保修期、验收标准、付款条件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

深圳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进程

深圳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进程

字深圳”建设提供坚实的信息基础;规划 电子政务平台是进行规划管理和实现规划
信息共享的技术支撑,为规划全过程的数 字化管理奠定基础。
[ 关键 词] 深圳;城市规划;信息化 T e P o e so v lp n f b nPln ig Ma a e n f r t a ini h r c s f De eo me t a a nn n g me tl o mai t o Ur n z o n Sh n h nXuCh n g a g Ya gCh n y n e z e/ o g u n , n e g u
[ 摘 要] 深圳市规划局பைடு நூலகம்视和加强信息化规 划与统筹管理,建立规划电子政务发展框架;建
立 了 多种 类 、 多层 级 、 多尺 度 的 数 据 库 , 形 成 规 划 “ 张 图 ”体 系, 完善 了数 据 动 态 更 新 的 一 长 效 机 制 ;通 过 集 成 化 规 划 电子 政 务 环 境 建设 , 提 高 规 划 管 理 工 作 质 量与 效 率 ; 开 展全 市 空 间 信 息 平 台建 设 , 创新 信 息 共 享 和 规 划 空 间 统 筹模 式 ; 积 极 推 广 遥 感 、 仿 真和 智能 交 通 技 术 的 应 用 , 为 规 划 管理 提 供 技 术 支 持 。
() 3 完善公共服务、绩效评估 、基础
支持 “ 三大”体系。通过强化公共服务,促
进规划管理与服务的改革和创新;通过科 学有效的绩效评估,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管 力度;通过完善基础支持体系,促进规划
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 4 实施数字规划应用、数据资源整 合、基础信息和规划电子政府 “ 四大”工 程,提高数据质量,提升城市规划的决策、 管理与服务水平。

构建省级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探讨

构建省级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探讨
息孤 岛 ,实现 信息 资源 共享 和业 务 协 同的关 键 。
5P D 51AA /NT lRR SI O DI 。TZ P AN U O L 。 A 2
学术 论坛 Aae iFrl c mc o l d ll l
经 过 国家 、先 进 省 市 、省直 部 门各 个 层 面 的调 研 ,对 标 准 体系 进行 了详 细 的框 架 设 计 。将 山 东省 电子政 务标 准 体 系一 期 建 设 的重 点放 在 应 用类 标 准 ,二 期 拟 放 在业 务
标 准 。至 于 标 准 的 真 正 内 容—— 如 数 据 元 目录 以及 基 于
其基 础 上 的 信 息交 换 规 范 、业 务 流 程 规 范 等 ,还 是一 片
空 白。
另外 , 由于标 准在 不 同区 域 、不 同 行业 存 在 一定 的
差 异性 。如何 丰 富和 完 善标 准 ,如 何使 标 准更 有 针对 性 , 使标 准 发 挥 更 大 的作 用 ,都 使得 构 建 省 级 电子 政 务 标 准 体系 成 为 电子政 务 地 方 标 准 化 的 当务 之 急 ,也 是解 决 信
山东省 电子 政务 标 准体 系构 建探 索
数据 元是 整 个标 准 体 系 的核心 和 基础 ,2 0 0 4年 1 0月
子 政 务 建 设 向纵 深 和 广 度 发 展 的 最 大 瓶 颈 。缺 少应 用 标 化 建 设 “ 统一 领导 、统 筹规 划 ” 的技 术 支 撑 作 用 。 回 过 头 来 ,衡 量 一 个 项 目的建 设 是 否 注 意 了 “ 标
致 ,无法 实现 资 源 共 享 和信 息 交 换 等 问题 ,在全 国率
的 “ 准 性 ” 的 时 候 ,却 漏 掉 标 了 一 个 最 重 要 的 标 准— —应 用 标准。 信 息 资 源 整 合 是 当 前 电子 政 务 建 设 的主 要 矛 盾 ,而 在 应 用 标 准 缺 失 的 前 提 下 要 实 现 信 息 资 源 整 合 是 不 太 可 能 的 。所 以 ,应 用 标 准 的 缺 失 是 阻 碍 电

电子政务外网优化升级方案

电子政务外网优化升级方案

电子政务外网优化升级方案电子政务外网优化升级方案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变革与升级,电子政务逐渐成为政务服务的重要形式,各级政府相继开展了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与应用。

在全国各地,电子政务网早已取代传统模式,成为政务信息化的必要组成部分,政务实体与市民群众之间的互动和信息交流也更加便利和高效。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市民群众的需求,电子政务外网的优化升级方案已成为当前急需应对的问题。

一、电子政务外网的发展现状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壮大与数字化转型的逐渐深入,电子政务外网已成为政府服务改进的必要手段与技术支撑。

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外网应用已广泛开展,覆盖了各个领域和行业。

例如,全国政务服务网、上海市政务服务中心、深圳市政务服务网等各类政务网站,以其便利的服务和高效的交流,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电子政务外网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信息安全等方面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外网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技术不成熟。

虽然我国网络技术的总体水平巨大提升,但在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尚存在不少故障和漏洞。

这些故障和漏洞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就很可能给政府网站的正常运作和信息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2.服务质量不高。

由于政府网站的运作与维护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加上政府的行政主导性,一些网站在服务质量方面存在不足。

例如,一些政务网站对处理业务的速度慢,操作流程烦琐,交互平台不够人性化,信息查询反应慢等问题。

3.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政务服务一直以信息的安全性为首要的考虑因素。

经常会有一些黑客针对政府网站实施攻击、盗取机密信息等违规行为,威胁到了政府网站的运作和国家安全。

4.不同地区标准不统一。

政府网站建设标准具有地方性,使得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造成了许多不方便和问题。

二、电子政务外网优化升级方案的重要性对于以上问题,电子政务外网优化升级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安普布线协助深圳市数字资源中心搭建万兆电子政务平台

安普布线协助深圳市数字资源中心搭建万兆电子政务平台

2 0 10
年 第5 期 总 第 1 6 2 期
(
4
) 为 了 满 足 绿 色 数 据 中心 的 设 计 理 念

个铜质接地排

设 备 /配 线 架 采 用 并 行 联 结

所 有 的综合布线配 线设 备及 线缆全 部采 用符
方 式 联 结 到 接地 排
接地 排 再 通 过 接地 线就

合 R o HS 规 范 的 产 品
金 属线槽通 过

T 万
兆应 用
一 一
接地 线就近 联结到信号 参考 网格
接地 设 备位于 同

确保所有
C
a
(

6
) 经济性
F/ UT P
数 据 中心 水 平 线 缆 采 用

个 电位

t 6 A
屏蔽双 绞
因 为屏 蔽层 能 够
完全 消 除外部 串扰 (
5 -2
A XT
)

因此无 须现场
设 备 /配 线 架 接 地
T
外部 串
理 只 需在列 头柜 内完成
系统稳定可 靠


水 平配 线 区 即设 备
需 变动 设 备 区 机 柜 内 的跳 线
日 后 可 以升 级
区 的列 头 柜 到设 备 区 设 备 柜 的水平 线缆 采 用
8 UTP 屏 蔽 的 C 条 F/
a
为智 能化 布线 系统

t 6A 双

绞线

48
智 能 建 筑 与城 市 信 息
1
布线 全 攻 略
a
b li n g E
n c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在线政务服务模式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在线政务服务模式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在线政务服务模式研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网,这也使得政务服务向着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向发展。

在线政务服务是指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公众提供政务服务,包括各类行政许可、申报、查询、投诉等服务。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在线政务服务模式,是政府与民众在数字化、信息化背景下的有效沟通方式,积极推进了政府信息化建设和公众参与政务的深入。

一、在线政务服务的优势在线政务服务的优势在于便捷快速、省时省力、大众化、透明度高等。

首先,用户无需到政府部门现场提交申请、填写表格,避免了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排队等待的时间浪费。

其次,因为既可以使用电脑,也可以通过手机App等移动端方式使用,使得在线政务服务更加便利和普及化,方便了特别是工作繁忙、交通不便、贫困地区群众的需求。

第三,在线政务服务使得政务信息透明度更高,公众可以自主查询政府机构信息、政策规定、权利义务等信息,有助于公众对政府决策、政策执行的监督,增强了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

同时,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成果以及对公众的查询回应等均会在互联网上进行公开,从而增加了政府部门与公众的交流和沟通。

二、在线政务服务模式的类型当前,在线政务服务主要包括三种模式: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移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与“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

(一)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电子政务门户网站是一种基于Web、HTTP的信息化系统,适用于各类政务信息资源的集成和共享,以及公民、企事业单位对政务信息的查询、办理等各类交互服务。

通过电子政务门户网站,公众能够完成多种政务服务,包括提出申请、申请补助、查询政策等。

例如,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在线申报系统、社会保险查询系统等都是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的具体应用。

(二)移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移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指基于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短信等移动端应用开展在线政务服务。

移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可以随时随地的办理相关事宜,并且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互动,获取更好的用户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电子政务建设及未来发展趋势深圳市电子政务建设及未来发展趋势王醒一、深圳市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90年代末期,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突破了部门和地域限制,向交互性和互联网方向发展。

1998年4月,青岛市在互联网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政府网站“青岛政务信息公众网”。

而深圳市电子政务的发展是在全国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发展起来。

深圳市电子政务的发展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推进电子政务优化大环境、提速电子政务开发软资源。

(一)推进电子政务优化大环境1、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大经济、大文化、大环境、大服务”四大战略,数字深圳工程围绕四大战略促进全区党政机关工作效率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使深圳电子政务整体水平不断与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相适应,深圳努力充当全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排头兵。

2、深圳市政府在线网站建立后,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务动态建成的一级栏目包括:深圳经济、精彩深圳、政务公开、廉政之窗、市长信箱、深圳信息、专题报道等。

为了服务经济建设和招商引资,网站设置了深圳CBD专题、投资政策、投资指南等。

网站还设有英文版,由有关部门提供信息定期发布,吸引了海外投资商。

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入驻深圳市的世界500强投资项目达181家,许多海外投资商是通过登录深圳市政府在线网了解深圳、投资深圳。

在政务公开方面,深圳政府在线开辟了领导分工、政府公报、机构设置、人事任免、任前公示、政府采购和公务员招聘等二级栏目,极大地促进了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进程。

3、深圳市实施大文化战略,在“十五”期间建成了星罗棋布、快捷便利的公共文化设施,社区居民不出一公里就可以找到公共文化娱乐设施,被称之为“一公里文化圈”。

2006年深圳市文化局为了使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提高使用率,着手绘制了一张电子地图,其效果是打开深圳政务网,找到深圳文化设施地图,每点一个社区地点就可显示周边的文化馆、电影院、图书馆、体育娱乐场所等信息。

而这张文化设施电子地图在深圳市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撑下建立起来的。

(二)提速电子政务开发软资源1、深圳市政务网设立互联网主机托管中心,近年托管的网站包括深圳市社区服务信息网、深圳市禁毒网、深圳市安全生产监督网等网站。

这些网站均省去了各设门户、独立建网的托管费和运营费,并且提高了网络运行的安全系数。

2、深圳市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企业和公众为核心,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全面推进“数字深圳”建设。

为了实现系统整合和资源共享,深圳市首先构建系统整合和资源共享的基础平台。

目前全市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中的基础整合平台系统包括:深圳市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及市机关协同办公系统、深圳市政府网站“深圳政府在线”、深圳市应急指挥系统、深圳市区域卫生资源信息系统、深圳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系统、深圳市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等。

3、电子政务让告别传统的公文旅行成为现实。

利用深圳市机关协同办公系统,公务的流转审签都在透明化状态下进行,而且有时效和规范的制约。

深圳市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及区机关协同办公系统是全市政府部门内网应用的基础支撑平台,是在全国政府部门中第一个已经成功部署和应用的支撑平台和协同办公系统,该系统采用集中式部署和管理的模式,除了可以为市政府各部门提供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提供统一的授权管理机制、提供统一的单点登录机制外,还可以提供个性化门户、业务数据整合、工作流引擎、公文交换引擎、电子会务、信息发布等基础功能平台,在该系统的基础上可以快速构建各种政府审批业务、公文处理业务、无纸化会务和信息公开业务。

利用该系统强大的门户技术的整合能力,可以为各级领导和各政府部门提供个性化的政府业务数据。

二、深圳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一)数字深圳提升中心城区核心竞争力1、在市级电子政务建设中,深圳市率先实行一体化整合,率先建成首个特区级机关协同办公系统,率先实行市政府网上采购,率先开通社区服务信息网,率先实现统计报表网上直报,率先建成首个区级数字化图书馆系统。

2、一连串的“率先”显示出深圳市电子政务的创新精神和排头兵风范。

在建设“数字深圳”的过程中,深圳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新的资源观,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自我服务与公共服务并重,坚持统一规划建设和资源共享。

在建设和谐深圳和效益深圳的进程中,“数字深圳”拓宽了资源空间,提高了行政效能,优化了特区环境,提升了特区的核心竞争力。

(二)深化电子政务建设效率政府1、电子会务系统提高了会议质量,提升了政府决策水平。

科技广场建设项目、泰然工业区改造工程、华强北地下通道工程、上步工业区工业厂房普查工程等一批重大事项的决策中,区领导聚集在多媒体电子会议室集中听取背景介绍,规划设计,方案比较,全方位、立体化、可视化的电子信息帮助准确把握情况,促进了科学决策和正确决策。

2、深圳市政务网成为政府决策信息平台。

深圳市应急指挥系统、深圳市数字化城管系统、深圳市电子防控系统和深圳市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是为满足市政府各项城市公共管理业务所需要的专项业务数据整合平台,这些平台上将城管、紧急事件的应急反应、卫生、医疗、文化、教育、体育、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人口管理、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服务等政府公共管理业务和服务所产生的各种类型数据进行整合和共享,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定位,可以为市政府决策指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3、电子政务在提升行政效能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传统办公带来的资源消耗。

电子文件通过政务网分发,实现无纸化传送,受到各单位欢迎,同时省去了复印、分发等人力物力消耗。

三、深圳市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一)对电子政务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足在一些纲领性文件中,虽然也提出要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步伐,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电子政务”或“电子政府”的概念,而且还将“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与“金融、财税、贸易等领域的信息化”相区别。

这表明,我们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1、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从我国现阶段来看,政府的信息资源最多,占总信息资源的80%;同时政府也是信息通信技术的最大使用者。

因此,信息化应该首先从政府开始,政府先要解决好自身的信息化问题。

2、电子政务将带动企业、社会信息化。

一方面,在政府实现信息化之后,企业如果不及时转变,便享受不到政府所提供的快捷、透明的信息化服务;而如果放弃政府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或者缺乏与信息化政府交往的有利手段和渠道,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自然就会受损。

这就迫使企业也不得不信息化,与政府保持同步。

另一方面,电子政务建设需要相应的网络商、技术开发商的支持,这就为信息产业开辟了极大的商业市场,使得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找到了结合点,而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将促进全社会的信息化。

3、由于自身的特殊地位,电子政务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示范效应,特别是在信息化意识不够主动的地方,政府更可以用相关的优惠政策刺激民间信息化的发展;或者藉由自身的特殊权力,强制推动信息化的进程。

(二)缺乏统一规划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

在宏观层面上对政府及部门电子政务的建设也就不能进行很好的协调。

(三)“政府上网工程”有待深入1999年开始的“政府上网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政府网站数量在短时间里成倍增长,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由于缺乏预算来源和合理的经营机制,相当多的政府网站仅仅局限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公开的信息数量少,质量也不高,网上信息更新很不及时,网页与网页之间的连接渠道少,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还没有形成网络。

有些政府网站只重视了网页介绍宣传的静态功能,而对于政府部门的信息未有动态的反映,也缺乏和用户的交流沟通手段。

群众虽然从网上可以了解一些政务信息,但要办理一些事务却缺乏必要的渠道,政府与上网公民之间缺乏互动性、回应性。

四、深圳市电子政务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一)强化机构,有效统筹,形成试点工作推进机制深圳市对“电子政务试点”创建工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市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试点工作的总体统筹实施,并确定由市委市政府办公室负责试点工作的具体综合协调,信息中心负责电子政务的基础建设、技术实现与应用推进,市监察和督查部门负责督导检查,由此形成了一套良好的试点工作推进机制。

(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确定电子政务建设科学目标建成全市统一的政务外网和内网的网络平台,实现全市所有单位计算机网络互联互通,形成“—街道—社区工作站”的三级计算机网络,实现100%要求公开的政务信息可在网上查询,100%的行政审批项目可在网上申请及查询结果,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可实现在线处理,100%的政府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纳入电子监察范围等多项内容,在全市形成信息资源合理利用、社会事业和政府业务领域较为完善的信息化体系,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水平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整合资源,共享信息,从源头避免“信息孤岛”一是大力加强全市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四大基础性平台:计算机网络基础平台、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平台、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六大应用系统:政府门户网站、行政审批系统、电子监察系统、机关协同办公系统、互联网主机集中托管系统、部门业务应用系统;一个指挥中心:全市区信息资源汇聚中心——“512应急指挥中心”。

二是大力推进全区系统整合建设及利用。

包括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安全整合、应用整合、资源整合、共享目录等内容。

并规定所有政府投资的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信息化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才能报市政府审批,从而杜绝了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

(六)实施风险控制,加强预防管理,确保网络信息安全按照安全资源审批原则、安全权限最小化原则,认真落实个人计算机信息安全负责制等管理制度。

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专业的信息安全服务商进行日常的安全维护服务。

完成了全区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自评工作以及对全区互联网上网单位备案工作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定级工作,初步积累了应用系统安全维护与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1、汪进波,《电子政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

2、罗利华陈文满,《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维普资讯网》, 2009 第2期。

3、颜海,《电子政务原理、建设与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