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医学免疫学: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医学免疫学: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

码分子

第一节MHC结构及其多基因特性

组成MHC的各种基因传统上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多基因性指复合体由多个紧密相邻的基因座位所组成,编码产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

一、经典的MHCⅠ类基因和Ⅱ类基因

定位于小鼠第17号染色体的H-2,长约1500 kb。其中Ⅰ类基因包括K、D、L三个座位,分布于复合体两侧(图8-1)。Ⅱ类基因由4个座位组成,称为Ab、Aa、Eb和Ea,分别编码Aβ、Aα、Eβ、和Eα四种肽链。肽链Aβ和Aα形成异二聚体,称I-A分子;Eβ和Eα形成异二聚体,称I-E分子。在A和E前面均加字母I,代表其编码基因坐落在H-2复合体的免疫应答区即I区(I指immune)。

HLA基因复合体位于人第6染色体短臂6p21.31,全长3600 kb, 共有224个基因座位,其中128个为功能性基因(有产物表达),96个为假基因。经典的HLAⅠ类基因集中在远离着丝点的一端,按序包括B、C、A三个座位(图8-1),产物称HLAⅠ类分子(HLA class Ⅰmolecule)。后面将提到,Ⅰ类基因仅编码Ⅰ类分子异二聚体中的重链,轻链为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 ,β2-m),其编码基因位于第15号染色体。HLAⅡ类分子(HLA class Ⅱ molecule)由HLAⅡ类基因所编码。HLAⅡ类基因在复合体中靠近着丝点,结构较为复杂,顺序由DP、DQ 和DR三个亚区组成。每一亚区又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基因座位,分别编码分子量相近的α链和β链,形成DRα-DRβ(对应于小鼠的Eβ-Eα)、DQα-DQβ(对应于小鼠的Aβ-Aα)和DPα-DPβ(小鼠中无对应物)三种异二聚体。

二、Ⅰ类和Ⅱ类基因的表达产物—— HLA分子

经典的HLAⅠ类分子和Ⅱ类分子在结构、组织分布和功能上各有特点(表8-1)。HLA Ⅰ类和Ⅱ类等位基因产物的表达具有共显性特点,即同源染色体对应座位上的两个等位基因皆能得到表达。因而一个免疫细胞的表面通常可以检测到分别来自父母双方六对共12种HLAⅠ类和Ⅱ类等位基因分子即HLA抗原(图8-2)。

表8-1 HLAⅠ类和Ⅱ类抗原的结构、组织分布和功能特点

HLA抗

原类别分子结构

肽结

合结

构域

表达特

组织分

功能

Ⅰ类(A,B,C) α链45 kD

(β2-m 12

kD)*

α1+α

2

共显性

所有有

细胞表

识别和提呈内源性抗原肽,

与辅助受体CD8结合, 对

CTL的识别起限制作用

Ⅱ类(DR, DQ, DP) α链35 kD

β链28 kD

α1+β

1

共显性

APC,

活化的

T细胞

识别和提呈外源性抗原肽,

与辅助受体CD4结合, 对Th

的识别起限制作用

* β2-m编码基因在15号染色体

图8-2和图8-3皆表明,Ⅰ类分子重链(α链)胞外段有三个结构域(α1、α2、α3),远膜端的两个结构域α1和α2构成抗原结合槽,而α3及β2-m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结构域。Ⅱ类分子的α、β链各有两个胞外结构域(α1、α2;β1、β2),其中α1和β1共同形成抗原结合槽,α2和β2为IgSF结构域。这些结构域和HLA基因外显子之间的对应关系见图8-3。

三、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构成MHC复合体的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图8-4)通常不显示或仅显示有限的多态性。基因产物除非经典性Ⅰ类分子和MIC分子(详后),一般不能和抗原肽形成复合物,故不参与抗原提呈,但它们在固有免疫和免疫调节中发挥作用。

(一)血清补体成份编码基因

此类基因属经典的HLA Ⅲ类基因,位于HLA复合体中部的Ⅲ类基因区(图8-1和8-4)。所表达的产物为C4B、C4A、Bf 和C2等补体组分。

(二)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基因

1.蛋白酶体β亚单位(proteasome subunit beta type, PSMB) 基因,包括PSMB8和PSMB9(旧称LMP2和LMP7)。编码胞质溶胶中蛋白酶体β亚单位成分。蛋白酶体在抗原提呈细胞中参与对胞质中内源性抗原的酶解。

2.抗原加工相关转运物(transporters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 TAP)基因TAP为内质网膜上一个异二聚体分子,分别由TAP1和TAP2两个座位基因编码。TAP参与对内源性抗原肽的转运,使其从胞质溶胶进入内质网腔,并与MHC Ⅰ类分子结合。

3.HLA-DM基因包括DMA和DMB座位,其产物参与APC对外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帮助溶酶体中的抗原片段进入MHCⅡ类分子的抗原结合槽。

4.HLA-DO基因包括DOA和DOB两个座位,分别编码DO分子的α链和β链。DO分子是DM功能的负向调节蛋白。

5.TAP相关蛋白基因其产物称tapasin,即TAP相关蛋白(TAP-associated protein),参与I类分子在内质网中的装配和内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

上述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全部坐落在HLA系统的Ⅱ类基因区(图8-4)。

(三)非经典Ⅰ类基因

非经典Ⅰ类基因又称HLAⅠb,即b型Ⅰ类基因,包括HLA-E、HLA-F、HLA-G 等。与之相对应,经典的Ⅰ类基因也可称为a型Ⅰ类基因,简称HLAⅠa。HLA Ⅰb 中目前研究得较多的有下列两类基因。

1、HLA-E产物由重链(α链)和β2-m组成,已检出6种等位基因。HLA-E 分子可表达于各种组织细胞,在羊膜和滋养层细胞表面高表达。其抗原结合槽具有高度的疏水性,能结合来自HLA-Ⅰa和一些HLA-G分子中由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功能上,HLA-E分子是表达于NK细胞C型凝集素受体家族(CD94/NKG2)的专一性配体。

2、HLA-G 结构和经典性HLA-A2基因高度同源,由重链和β2-m组成。重链已检出23种等位基因。HLA-G分子主要分布于母胎界面绒毛外滋养层细胞,在母胎耐受中发挥功能。专一性受体属于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家族中某些成员。

(四)炎症相关基因

在HLA Ⅲ类基因区靠Ⅰ类基因一侧,新近检出多个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参见图8-4左上方),多数和炎症反应有关,分属以下四个家族:

1.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家族包括TNF(TNFα)、LTA(TNFβ)和LTB三个座位。其产物参与炎症、抗病毒和抗肿瘤免疫应答。

2.转录调节基因或类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包括类I-κB(IkBL)基因,可参与调节转录因子NF-κB的活性。属于这一基因家族的还有B144基因和锌指基因ZNF等。

3.MHCⅠ类相关基因(MIC)家族包括MICA和MICB基因,其中MICA 座位已检测到61个等位基因,数量之多可以和经典的HLA基因相比。这提示MIC分子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MIC是NK细胞激活性受体NKG2D的配体,不同的MICA等位基因在启动NK杀伤活性上可能存在差异。

4.热休克蛋白基因家族包括HSP70基因,其产物参与炎症和应激反应,并作为分子伴侣在内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中发挥作用。

第二节MHC的多态性

一、多态性的基本概念

多态性(polymorphism) 指一个基因座位上存在多个等位基因(allele)。对一个基因座位,一个个体最多只能有两个等位基因,分别出现在来自父母方的同源染色体上。如图8-2所示,一个细胞可表达(也就是一个个体可拥有)的经典Ⅰ、Ⅱ类等位基因及其产物最多可有12种。然而,MHC的多态性是一个群体概念,指群体中不同个体在等位基因拥有状态上存在差别。多态性和前面提到的多基因现象,是从不同水平对MHC的多样性进行描述:多基因性着重于同一个个体中MHC基因座位的变化;而多态性指群体中各座位等位基因数量的变化。

现知,HLA是人体多态性最丰富的基因系统。截至2006年7月,已确定的HLA复合体等位基因总数达到2641个,其中等位基因数量最多的座位是HLA-B (805个)和HLA- DRB1(527个)。这表明,非亲缘关系个体拥有的两个B座位等位基因如果是从包含有805个基因的多态性中随机取样,则相同的机会定然不高,换言之,图8-2左侧Ⅰ类分子B座位来自父母双方的两个标出为α (β2-m)的等位基因产物,结构上很少有机会完全相同。另外,表8-2提供的资料再次表明,非经典HLA基因中也有一些显示多态性,然而除MICA座位外,等位基因数却是十分有限的。

表8-2 呈现多态性的HLA基因座位及已获正式命名的等位基因数(2006年7月)经典Ⅰ类基因经典Ⅱ类基因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其它* 合计

A B C DRA DRB1 DRB3 DQA1 DQB1 DP A1 DPB1 E G MICA TAP

基因数478 805 256 3 527 23 34 73 23 125 9 23 61 11 190 2641 * 包括DRB4~DRB7,以及DOA/DOB、DMA/DMB等。

对HLA系统基因的命名,星号(*)前为基因座位,星号后为等位基因。例如HLA-A*0103代表HLAⅠ类基因A座位的第103号等位基因;HLA -DRB1*1102代表Ⅱ类基因DRB1座位第1102号等位基因。

HLA等位基因及其产物结构上存在差异亦即多态性,主要表现在构成抗原结合槽的氨基酸残基在组成和序列上不同。前已提及,参与构成抗原结合槽的结构域,在Ⅰ类分子中是α1和α2,在Ⅱ类分子中是α1和β1(图8-3)。为此,采用

PCR技术针对性地扩增相应的基因片段之后,可通过测序或采用显示等位基因特异性的探针与之杂交,确定不同个体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即从两千多种HLA 等位基因中找出图8-2中属于该个体的12种Ⅰ、Ⅱ类分子编码基因,称为HLA 基因分型(HLA genotyping)。这对于寻找合适的器官移植供受体、分析疾病易感基因和在法医学上进行亲子鉴定都是十分重要的(详后)。

二、连锁不平衡和单体型

HLA不同基因座位的各中等位基因在人群中以一定的频率出现。例如,分属于HLA-DRB1和HLA-DQB1座位的两个等位基因DRB1*0901和DQB1*0701在北方汉族人中的频率分别是15.6%和21.9%。按随机分配的规律,这两个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机率应是上述两个频率的乘积(0.156×0.219=0.034),即3.4%,然而实际上两者同时出现的频率是11.3%,为理论值的3.3 倍。此现象称为连锁不平衡, 意指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机率高于随机出现的频率。这表明,处于连锁不平衡状态中的等位基因往往经常地连在一起,由此引入单体型的概念。单体型(haplotype)指的是染色体上MHC不同座位等位基因的特定组合。这样,某些单体型在群体中有可能呈现较高的频率, 并较之单一座位的HLA基因型别更能显示人种和地理族特有的群体基因结构。而且,检测单体型比分析单一的等位基因频率,更有助于从无血缘关系人群中搜寻HLA相匹配的器官移植供者。

多态性主要为经典的Ⅰ类基因和Ⅱ类基因所有,这与Ⅰ、Ⅱ类基因产物提呈抗原肽这一功能为有关。由于不同的MHC等位基因产物可以提呈结构不同的抗原肽,并诱发出特异性和强度不同的免疫应答(详下),因而MHC分子在结构和抗原提呈能力上的差异,往往表现在个体水平,因为不同个体所遗传的MHC 等位基因往往不同。这意味着,MHC多态性从基因的储备上,可以造就各式各样的个体,他(她)们对抗原(病原体)入侵的反应性和易感性并不一致。这一现象的群体效应,是赋於物种极大的应变能力,使之能对付多变的环境条件及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应该说,这是MHC高度多态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体现,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三节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MHC以其产物结合并提呈抗原肽供TCR识别,必然涉及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结合。前面提到,MHCⅠ、Ⅱ类分子接纳抗原肽的结构,是位于该分子远膜端的抗原结合槽(图8-3, 8-5)。不同点是,Ⅰ类分子凹槽两端封闭,接纳的抗原肽长度有限,为8~10个氨基酸残基;Ⅱ类分子凹槽两端开放,进入槽内的抗原肽长度变化较大,为13~17个氨基酸残基,甚至更多(图8-6)。

一、抗原肽和HLA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

分析从HLA分子抗原结合槽中洗脱下来的各种天然抗原肽的一级结构,发现都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与MHC 分子凹槽相结合的特定部位,称锚定位。该位置的氨基酸残基称为锚定残基(anchor residue)。图8-7是两种小鼠MHCⅠ类等位基因分子各自接纳的抗原肽,其长度为八和九个氨基酸残基。八肽锚定位在p5(锚定残基Y和F)和p8(锚定残基L);九肽锚定位在p2及p9,p2的锚定残基为Y,p9为V、I、L中的一种。由此得出,两种I类分子接纳抗原肽时,

各自有特定的共用基序(consensus motif),分别为x-x-x-x-Y/F-x-x-L和x-Y-x-x-x-x-x-x-V/I/L(x代表任意氨基酸残基)。

二、抗原肽和MHC分子相互作用的特点

特定的MHC分子可凭借所需要的共用基序选择性地结合抗原肽,在这个意义上,两者的结合具有一定的专一性。由此推知,不同的MHC等位基因产物有可能提呈同一抗原分子的不同表位,造成不同个体(带有相互有别的MHC等位基因)对同一抗原应答强度的差异。这实际上是MHC以其多态性参与和调控免疫应答的一种重要机制。

深入研究发现,MHC分子对抗原肽的识别并非呈现严格的一对一关系,而是一种类型的MHC分子可以识别一群带有特定共同基序的肽段,由此构成MHC 分子与抗原肽相互作用的包容性(flexibility)。这一包容性可表现在不同层次:首先,共同基序中以‘x’ 表示的氨基酸,其顺序和结构可以改变;其次,同一MHC分子(特别是Ⅱ类分子)所要求被提成肽段的锚定残基往往不止一种氨基酸,结果是,符合某一共同基序的肽段数量可以相当地多,造成一种MHC分子有可能结合多种抗原肽,活化多个抗原特异T细胞克隆;最后,不同MHC分子接纳的抗原肽,也可以拥有相同的共用基序。例如,在HLAⅠ类分子中至少已经确认了A2、A3、B4、B44四个家族,这些家族中的成员可选择性地共同识别拥有相同或相似锚定残基的抗原肽。这意味着,能够被某一HLA分子识别和提

呈的抗原肽,也可被该家族其他分子所提呈。这一点,对应用肽疫苗或T细胞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提供了便利。

第四节MHC的生物学功能

一、作为抗原提呈分子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经典的MHCⅠ类和Ⅱ类分子通过提呈抗原肽而激活T淋巴细胞,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因而MHC是抗原提呈分子的编码基因。这是MHC主要的生物学功能。由此派生出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和这一功能相关的一系列表现。

1.T细胞以其TCR实现对抗原肽和MHC分子的双重识别。CD4+Th细胞识别Ⅱ类分子提呈的外源性抗原肽;CD8+CTL识别Ⅰ类分子提呈的内源性抗原肽(参见表8-1)。由此形成T细胞在抗原识别和发挥效应功能中的MHC限制性。

2.被MHC分子结合并提呈的成份,可以是自身抗原,甚至是MHC分子本身。由此,MHC参与构成自身免疫性(autoimmunity),参与对非己MHC抗原的应答,并参与T细胞在胸腺中的选择和分化。

3.MHC是疾病易感性个体差异的主要决定者。最初在小鼠中确认MHC中存在调控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免疫应答基因(Ir基因)和免疫抑制基因(Is基因),以及近代确认的疾病关联原发成份,都属于特定的MHC等位基因(或与之紧密链锁的疾病易感基因)或其产物。这些基因发挥作用和MHC分子的抗原提呈功能密切相关。

4.MHC参与构成种群基因结构的异质性。由于不同MHC分子加工提呈的抗原肽往往不同,这一特点赋予不同个体抗病能力的差异。这在群体水平有助于增强物种的适应能力,推动生命的进化。

二、作为调节分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

MHC中的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参与对固有免疫应答的调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经典的Ⅲ类基因为补体成份编码,参与炎症反应、对病原体的杀伤和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2.非经典Ⅰ类基因和MICA基因产物可作为配体分子,以不同的亲和力结

合激活性和抑制性受体,调节NK细胞和部分杀伤细胞的活性。

3.炎症相关基因参与启动和调控炎症反应,并在应激反应中发挥作用。

应该指出,从功能上把MHC基因划分成参与适应性和固有免疫的两个部分并非绝对。例如,对于非经典Ⅰ类基因及MIC家族基因,它们和经典性Ⅰ类基因有相似性:既带有一定程度的多态性,也可以递呈抗原肽,但不出现传统的抗原加工过程。另外,免疫功能相关基因中也有一组基因如前面提到的PSMB和TAP,其产物和抗原提呈有关,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第五节HLA与临床医学

一、HLA与器官移植

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 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受者间的组织相容性, 其中HLA等位基因的匹配程度尤为重要。

组织相容性程度的确定,涉及对供者和受者分别作HLA分型和进行供受间交叉配合试验(cross-matching)。PCR基因分型技术的普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无亲缘关系个体骨髓库和脐血库的建立,皆有力地提高了HLA相匹配供受者选择的准确性和配型效率。另外,测定血清中可溶型HLA分子的含量,有助于监测移植物的排斥危象。

二、HLA分子的异常表达和临床疾病

所有有核细胞表面表达HLAⅠ类分子, 但恶变细胞Ⅰ类分子的表达往往减弱甚至缺失,以致不能有效地激活特异性CD8+CTL, 造成肿瘤逃脱免疫监视。在这个意义上,Ⅰ类分子的表达状态可以作为一种警示系统,如表达下降或者缺失则告知免疫系统,细胞可能发生恶变。另一方面,某些自身免疫病中,原先不表达HLA Ⅱ类分子的某些细胞,可被诱导表达Ⅱ类分子,如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中的胰岛β细胞、乳糜泻中的肠道细胞、萎缩性胃炎中的胃壁细胞等。上述异常表达的机制及其免疫病理学意义未明,可能和它们促进免疫细胞的过度活化有关。

三、HLA和疾病关联

(一)HLA是人体对疾病易感的主要免疫遗传学成分

带有某些特定HLA等位基因或单体型的个体易患某一疾病(称为阳性关联) 或对该疾病有较强的抵抗力(称为阴性关联) 皆称为HLA和疾病关联。这一关联,可通过对患病人群和健康人群作HLA分型后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判别。典型

例子是强直性脊柱炎(AS)。图8-8表明,患者人群中HLA-B27抗原阳性率高达58%~97%,而在健康人群中仅为1%~8%,由此确定强直性脊椎炎和HLA-B27属阳性关联。换言之,带有B27等位基因的个体易于患强直性脊椎炎。经计算, 其相对风险率(RR)为55~376(因不同人种而异),即B27阳性个体较之B27阴性个体罹患AS的机会要大55倍到376倍。表明HLA-B27是决定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易感性的关键遗传因素。

迄今,记录在案和HLA关联的疾病达500余种,以自身免疫病为主,也包括一些肿瘤和传染性疾病。重要者列于表8-3。

表8-3 和HLA呈现强关联的一些自身免疫病

疾病HLA抗原相对风险率

强直性脊柱炎B27 55~376

急性前葡萄膜炎B27 10.0

肾小球性肾炎咯血综合征DR2 15.9

多发性硬化症DR2 4.8

乳糜泻DR3 10.8

突眼性甲状腺肿DR3 3.7

系统性红斑狼疮DR3 5.8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DR3/DR4 25.0

类风湿性关节炎DR4 4.2

寻常天疱疮DR4 14.4

淋巴瘤性甲状腺肿DR5 3.2

(二)与疾病关联的原发成分

B27和AS的关联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已确定B27是原发关联成分。对其他疾病并非如此,因而HLA和疾病关联的研究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寻找关联的原发成份,包括从分子水平确定起核心作用的HLA等位基因,排除因连锁不平衡而出现的次级关联,并确定相应抗原的关键性表位;二是阐明关联机制。

下面举例说明一些已获进展的几种疾病。

(1)类风湿性关节炎(RA):这是一种以DR4为主要关联成分的自身免疫性疾病。DR4等位基因编码分子67~74位氨基酸残基序列如果是LLEQRRAA,该等位基因即属易感成分。

(2)乳糜泻(CD):是由面粉麸质引起的小肠黏膜吸收不良综合征。已阐明该病的原发关联成分是和DR3呈现连锁不平衡的HLA-DQA1*0501及DQB1*0201。这两个等位基因可以分别采用顺式互补(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或反式互补(在两条同源染色体上)两种形式,决定易感性。

(3)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原发关联成分并非仅仅为表8-3所列的DR3和DR4基因,同时包括与之处于连锁不平衡的DQ基因即DQA1*0301和DQB1* 0201。两个DQ等位基因也呈现顺、反两种互补形式。另存在一些易感程度较低的单体型组合以及抵抗性等位基因。

(4)多发性硬化症(MS):一种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相关联的成分已确定为DR2中的DRB1*1501,并有DRB3*0101参与。

(三)HLA和疾病关联的机制

同一个HLA座位上的等位基因,在结构上可能仅有几个核苷酸之差,却可造成对疾病易感或抵抗等完全不同的结果。从基因的构-效关系上进行分析,有助于阐明该疾病发生的分子免疫学基础。

有关HLA与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病)关联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①分析特定HLA等位基因分子参与提呈疾病相关抗原肽的机制。②寻找自身抗原的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分析携带这些表位的肽段和特定HLA分子结合的共用基序。③分析不同MHC等位基因产物(易感的和抵抗的) 在T细胞抗原受体库的发育和中枢耐受中的作用;寻找识别特定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T细胞克隆,确定其特性。④分析调节性T细胞数量和活性改变与疾病易感基因间的关系。

四、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

HLA 系统所显示的多基因性和多态性, 意味着两个无亲缘关系个体之间,在所有HLA基因座位上拥有相同等位基因的机会几乎等于零。而且, 每个人所拥有的HLA等位基因型别一般终身不变。这意味着特定等位基因及其以共显性形式表达的产物,可以成为不同个体显示其个体性(individuality)的遗传标志。据此,HLA基因分型已在法医学上被广泛地用于亲子鉴定和对死亡者“验明正身”。

临床医学名词解释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 1 页 共 1 页 临床医学名词解释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 合体 临床医学硕士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医学基础和临床技能,能够在科研及医疗预防方面做出贡献的专门人才。备考临床医学硕士的考生需要把握好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大科目,学习提升在病理、免疫、预防、诊断、内科、外科等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首先来看临床医学硕士辅导:免疫学重点名词(第8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1. HLA I 类抗原(HLA class Ⅰ antigen):是由轻、重两条多肽链借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异二聚体分子。重链(即α链)为多态性糖蛋白(分子量4400ODa),是由人第6号染色体HLA I 类基因编码的产物;轻链为非多态性β微球蛋白(β2m ,分子量12000Da),是由人第15号染色体相应基因编码的产物。HLA I 类抗原分子可分为四个区,即抗原肽结合区、免疫球蛋白样区 (Ig 样区)、跨膜区、胞内区。HLA I 抗原广泛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表面,而在神经细胞、成熟的滋养层细胞表面尚未检出;HLA I 类抗原也存在于各种体液中 2.多基因性(polygenic) :指MHC 由一组位置相邻的基因座位组成,各自的产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 3.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是指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这些基因彼此紧密连锁、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具有控制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复杂功能。 可以说,临床医学硕士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很多、很杂,望广大考生多加积累。预祝大家都能够2017年考研,顺利通过!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学时:2 目的要求: 1.掌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概念,基因构成。HLA分子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2.熟悉:HLA分子表的影响因素,HLA多态性的遗传基础,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3.了解:非经典HLA分子,HLA分型。 教学内容: 1.MHC的概念和基因构成:小鼠H-2复合体和人类HLA复合体。 2.HLA-I类和II类分子的分布、结构和功能。非经典HLA分子的功能。HLA分子表达的影响因子。 3.HLA多态性的遗传基础。 4.HLA在医学上的意义-与器官移植,免疫应答及疾病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一、概述 20世纪初,不同种系小鼠间皮肤移植可以诱发移植排斥反应,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是受体对移植细胞表面抗原的免疫应答,即供、受者组织抗原的相似程度(组织相容的程度)决定了移植物的存活。 组织相容性抗原(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通过移植鉴定的与组织移植排斥反应有关的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system, MHS):能引起较强移植排斥反应的组织细胞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指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由于首先在人外周血白细胞表面发现,故称人类白细胞抗原。编码该抗原的基因称为HLA复合体,即人类的MHC。 H-2复合体:指小鼠的MHC,编码小鼠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即H-2系统。 MHC通常指基因;MHC分子或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指MHC基因编码的产物。对于某一动物,MHC可同时代表基因和抗原,如H-2可用于指基因和编码的分子。 不同动物的MHC的名称不同。 二、MHC的基因构成 (一)小鼠H-2复合体 定位于第17号染色体,包括K、I、S、D/L等基因。根据各基因编码分子不同分成三类:I类基因:包含K、D、L位点基因,编码I类分子的重链; Ⅱ类基因:包括I位点基因,可分为I-A和I-E亚区,编码Ⅱ类分子。Ir基因(免疫应答基因,immune response gene):位于I区,Ia抗原(I区相关抗原,I region associated antigen):Ir基因编码产物。 Ⅲ类基因:为S区基因,编码补体C4、C2、B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等分子。 (二)人类HLA复合体 定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6p21,3)。分成三类基因区: I类基因:位于HLA基因复合体远离着丝点的一端,包括经典基因HLA-B、C、A基因位点和非典型基因HLA-E、F、G位点等。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学习要点: 1、掌握MHC、HLA及MHC限制性的概念 2、掌握MHC的基因组成 3、掌握MHC分子的结构、分布及生物学功能 4、熟悉HLA的医学意义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是指某一物种某号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细胞间相互作用,调控免疫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定位于动物与人某对染色体的特定区域,呈高度多态性。MHC的编码产物即MHC分子或MHC抗原,其表达于不同细胞表面,主要功能是参与抗原递呈、制约细胞间相互识别及诱导免疫应答。 组织相容性抗原:诱发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被称为移植抗原或组织相容性抗原,其中可诱导迅速而强烈排斥反应者被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第一节MHC结构及其多基因性 MHC结构十分复杂,其多样性由多基因性和多态性两方面构成.多基因性指复合体由多个位置相邻的基因座位所组成,编码产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 根据结构和功能,组成MHC的基因传统分为三类: MHC-I 、II、Ⅲ类 新分类:经典的MHC I类和II类基因以及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一、经典的MHC I类和II类基因 (一)小鼠的H-2复合体 小鼠的MHC称为H-2复合体,位于小鼠第17号染色体上。 (二)人类HLA复合体 人类MHC亦称HLA复合体,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 1.经典的HLA-Ⅰ类基因:包括HLA-B、-C、-A,它们具有多态性,编码HLA-Ⅰ类分子,主要生物学功能是参与递呈内源性抗原。 2.经典的HLA-II类基因:包括HLA-DP、-DQ和-DR,它们也具有高度多态性,编码HLA-II类分子,主要生物学功能是递呈外源性抗原。 二、I类、II类基因的表达产物----HLA分子 (一)HLA -Ⅰ类、HLA-II类分子的分布: HLA -Ⅰ类分子主要分布于机体所有有核细胞表面(包括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以淋巴细胞表面Ⅰ类分子的密度最大,其次为肾、肝及心脏,密度最低的为肌肉和神经组织。此外,血清、初乳及尿液中还存在可溶性的Ⅰ类分子。 HLA -II类分子仅表达于专职抗原递呈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郎格汉斯细胞)以及活化的T细胞和胸腺上皮细胞等表面。 (二)HLA -Ⅰ类、HLA -II类分子的结构: HLA -Ⅰ类分子属糖蛋白,由一条重链(跨膜成分)和一条轻链(非跨膜成分)以非共价键连接而成。具多态性的重链也称为α链,轻链即β-2微球蛋白(microglobulin,β2m),乃由位于第15号染色体的非MHC基因所编码,与重链的α3同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β2m 无多态性,其以非共价键与α链胞外段相互作用,有助于维持Ⅰ类分子天然构型的稳定性。 HLA-II类分子由α和β两条肽链以非共价键连接而成,也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但其两条链均为跨膜成分。 三、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包括传统的HLA-III类基因,以及除了经典的HLA-I、HLA-II类基因之外的新近确认的多种基因,他们主要参与调控固有免疫应答,不显示或仅显示有限的多态性。 1)血清补体成分编码基因(HLA-III类基因) 编码补体C4b、C4a、C2和Bf的基因。 2)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基因(非经典II类基因): 包括低分子量多肽(low molecular-weight polypeptide,LMP)基因、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TAP)基因、TAP相关蛋白(TAP-associated protein)基因(编码产物亦称为tapasin)、HLA-DM基因及HLA-DO基因等,这些基因编码产物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抗原加工和转运。 3)非经典HLA-Ⅰ类基因:HLA-E、F、G基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第九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Chapter 9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目的要求 ·掌握:MHC和HLA的概念,HLA-Ⅰ、Ⅱ类分子的基因、分布、结构和功能;熟悉:HLA 复合体的基因组成,HLA的遗传特点;了解:免疫功能相关基因,HLA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HLA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1.MHC与HLA的基本概念 2.HLA分子的结构、分布与功能 3.MHC的基因结构 4.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 5.HLA与器官移植、疾病关联、临床疾病和法医学等临床医学的关系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下列哪一种分子不是由MHC基因编码 A. HLAⅠ类分子α链 B. HLA I类分子β链 C. HLAⅡ类分子α链 D. HLAⅡ类分子β链 E. 补体C4 2.不表达HLAⅠ类抗原的细胞 A. 单核细胞 B. B淋巴细胞 C. 皮肤细胞 D. T淋巴细胞 E. 红细胞 3.就已知的HLA-A、B、C三种基因而论,在一个人的APC上最多可表达几种HLA Ⅰ类分子 A.2种 B.3种 C.4种 D.6种 E.10种 4.下列哪种细胞带有MHCⅡ类分子 A.静止期B细胞 B.静止期T细胞 C.NK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中性粒细胞 5.按已知的HLA-A,B,C三个位点而论,人类有核细胞上一般可表达几种HLA Ⅰ类分子 A.2~3种 B.3~4种 C.5~6种 D.3~5种 E.3~6种 6.下列哪一分子在人类中无同种异型抗原性存在 A.HLA—Ⅰ类分子α链 B.HLA—Ⅱ类分子α链 C.HLA—Ⅱ类分子β链 D.β2—微球蛋白 E.补体C4 7.下列哪一个遗传学术语不适用于人类MHC基因 A.常染色体 B.X连锁 C.共显性 D.多态性 E.连锁不平衡 8.下列哪项不是MHCⅠ、Ⅱ类分子的共同特点 A.共显性表达于细胞上 B.与抗原肽结合 C.与CD4分子结合 D.参与阳性选择 E.参与阴性选择 9. MHCⅠ类分子的肽结合区是由哪些功能区组成 A.α1 β1 B. α1α2 C.β1 β2 D. α2α3 E. α1,β2—微球蛋白 10. MHCⅡ类分子的肽结合区是由哪些功能区组成 A.α1α2 B. α1β1 C.β1β2 D. α2β2 E. β2β3 11. MHC Ⅰ类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一般可容纳几个氨基酸残基 A.5个 B.7个 C.9个 D.11个 E.13个 12.CD8分子识别的MHCⅠ类分子功能区 A.α1 B. α2 C. α3 D. α4 E. β2—微球蛋白 13. CD4分子结合的MHCⅡ类分子功能区是 A.α1 B. β1 C. α2 D. β2 E. 跨膜区 14.人类MHC基因位于第几号染色体 A.第1号 B.第5号 C.第6号 D.第9号 E.第14号 15.对HLA基因复合体描述错误的是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练习题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MHCⅠ类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HCⅠ类分子的肽链均为MHC编码 B、HLAⅠ的 链分子由HLA复合体的基因编码 C、为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 D、主要参与外源性抗原的提呈 2.关于MHCⅡ类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HCⅡ类分子的2条多肽链均为MHC的基因编码 B、经典的MHCⅡ类分子包括HLA- DP、HLA-DQ、HLA- DR C、主要存在于APC的表面 D、广泛分布于各种有核细胞表面 3.与强直性脊柱炎密切相关的HLA分子是·····································() A、HLA-A5 B、HLA-B8 C、HLA-B7 D、HLA-B27 4.HLA单体型是指·························································() A、一条染色体上HLA复合体等位基因的组合 B、个体HLA表型的组合 C、两条染色体上HLA复合体等位基因的组合 D、个体HLA表型的一半5.HLAⅠ类分子的肽结合结构域位于·········································() A、α1, β1 B、β2m C、α1, α2 D、β1, β2 6.HLAⅡ类分子的肽结合结构域位于·········································() A、α1, β1 B、β2m C、α1, α2 D、β1, β2 7.亲代与子代有一个HLA单体型相同的机制是·································() A、单体型遗传 B、多态性 C、连锁不平衡 D、性连锁遗传 8.同胞之间HLA复合体基因完全相同的概率为·································() A、10% B、25% C、50% D、100% 9.同胞之间HLA复合体基因完全不同的概率为·································() A、10% B、25% C、50% D、100% 10.同胞之间一个HLA复合体相同的概率为····································() A、10% B、25% C、50% D、100% 11.活化的人T淋巴细胞表达的MHC分子有····································() A、MHCⅠ类分子 B、MHCⅡ类分子 C、MHCⅠ类、Ⅱ类分子 D、MHCⅠ类、Ⅲ类分子 12.HLAⅡ类分子主要表达于················································() A、T细胞表面 B、APC表面 C、红细胞表面 D、肝细胞表面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知识点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知识点大纲要求 一、基本概念:MHC、MHC分子 二、HLA复合体及其产物 三、HLAⅠ类抗原 四、HLAⅡ类抗原 五、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一、基本概念 (一)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在组织细胞表面存在的一组能引起强烈而迅速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 (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是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具有控制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复杂功能。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又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人类MHC又称为HLA复合体。 小鼠MHC称为H-2复合体。 MHC分子的主要生理功能为: 提呈抗原肽 ↓ 激活T细胞 ↓ 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二、HLA复合体及其产物 (一)HLA复合体的定位和结构 HLA复合体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全长3600kb,共有224个基因座位(其中128个为功能性基因,96个为假基因)。 分为三个区域,即Ⅰ类基因区、Ⅱ类基因区、Ⅲ类基因区。

HLA复合体结构 (二)HLA复合体的分类 经典HLAⅠ类和Ⅱ类基因 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三)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 1.多基因性:同一个体,MHC由多个基因组成 2.多态性:群体中,染色体同一基因座位上存在多个复等位基因,但对不同个体而言在一个基因座位只能选择两个复等位基因。 HLA复合体是迄今已知最复杂的基因复合体,有高度多态性,也是同种异体移植困难之所在! 三、HLAⅠ类抗原

(一)HLAⅠ类抗原分子结构 HLAⅠ类分子由重链(α链)、轻链(β2微球蛋白,β2m)组成。α链为经典HLAⅠ类基因编码的产物;β2m则由第15号染色体上相应基因编码。 (二)分布:分布体内所有有核细胞和血小板表面。 (三)主要功能:识别和提呈内源性抗原肽,与辅助受体CD8结合,激活CD8+Tc细胞。 HLAⅠ类分子分区及各区主要功能 肽结合区(α1、α2结构域):结合内源性抗原肽;决定HLAⅠ类分子多态性; Ig样区(α 3、β2m):α3结构域结合CTL细胞表面CD8分子;β2m维持HLAⅠ类分子结构稳定性; 跨膜区:锚定 胞质区:信息传递 四、HLAⅡ类抗原 (一)HLAⅡ类抗原分子结构 HLAⅡ类分子由α链、β链以非共价键连接组成。均为经典HLAⅡ类基因编码产物。 (二)分布:仅表达于专职APC(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活化T细胞。 (三)主要功能:识别和提呈外源性抗原肽,与辅助受体CD4结合,激活CD4+Th细胞。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

第六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编码的抗原 [教学要求] 掌握MHC的基本概念。熟悉HLA分子的结构、分布及功能。了解HLA的基因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学习建议】 介绍了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的基本概念、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的基因构成及其产物HLA抗原的分子结构、分布、主要功能和医学意义。 一、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 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引起移植排斥反映的同种异型抗原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或移植抗原。其中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统称主要组织性抗原系统,其编码基因是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一)MHC基本概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小鼠的MHC称为H-2复合体,位于第17号染色体;人类的称为HLA复合体,位于第6号染色体。 (二)HLA复合体结构及编码产物 人类HLA复合体位于第6号染色体的短臂,传统上分为I类、II类和III类基因区。前两类基因产物为跨膜蛋白,具有抗原提呈功能,直接涉及T细胞的激活和分化,参与和调控特异性免疫应答。III类基因产物为血清补体成分。 二、HLA-I类和HLA-II类抗原分子的结构 (一)HLA-I类抗原的分子结构 1.构成:由两条多肽链通过非共价键连接组成,分别为α链 (重链)、β链(β2微球蛋白,轻链)。 2.分区:(1)肽结合区:位于重链的N端,可结合特异性抗原。(2)Ig样区:结合Tc 细胞CD8分子,对Tc细胞的抗原识别起限制作用。(3)跨膜区:将HLA分子稳定在细胞膜上。(4)胞浆区:传递细胞活化信息。 (二)HLA-II类抗原的分子结构 1.组成:由α、β二条肽链连接组成。 2.分区:(1)肽结合区:位于α、β二条肽链的N端,可结合抗原。(2)Ig样区:结合Th细胞CD4分子,对Th细胞的抗原识别起限制作用。(3)跨膜区:将HLA分子稳定在细胞膜上。(4)胞浆区:传递细胞活化信息。 三、HLA-I类和HLA-II类抗原分子的分布 (一)HLA-I类抗原:广泛存在于人类所有有核细胞,包括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表面。成熟红细胞和神经细胞表面尚未检出。HLA-I类抗原也可出现在血清、尿液、唾液、精液和乳汁等体液中。 (二)HLA-II类抗原:主要存在于人类抗原提呈细胞、B细胞和活化T细胞表面。 四、MHC-I类和MHC-II类抗原的主要功能 (一)引起移植排斥反应:MHC-I类抗原存在于人类所有有核细胞表面,并可与Tc细胞表面的辅助受体CD8分子结合,是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 (二)抗原提呈作用:MHC-I类、II类抗原均具有抗原提呈功能。在抗原提呈细胞如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一、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概念和命名 (一)概念 1. 组织相容性(histocompatibility,H): 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组织或器官移植时,受者与供者双方相互接受的程度。 2. 组织相容性抗原(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引起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也称移植抗原。 2.1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在众多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中,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 应的抗原 2.2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引起排斥反应慢而弱 3.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 脊椎动物某对染色体上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由这些基因编码产生与免疫应答有关的产物,包括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及其它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控相关的某些抗原。 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基因组成 小鼠MHC----H-2复合体的基因组成 H-2复合体的染色体位置和组成 I类基因位点: K、D、L区称为I类基因位点, 分别编码化学结构相似但特异性不同的MHC Ⅰ类分子; Ⅱ类基因位点: 位于I区, 编码MHCⅡ类分子, 由于MHC Ⅱ类分子是由I区编码, 所以也称为I区相关抗原, 简称Ia 抗原. Ⅲ类基因位点: 位于S区, 编码体液中的某些可溶性成分, 如补体C4、C2、B因子、TNF-α、TNF-β等 人类MHC----HLA复合体的基因组成 I类基因位点: A、B、C区; 分别编码HLA-A、HLA-B、HLA-C抗原, 统称为MHC Ⅰ类抗原; Ⅱ类基因位点: D区的DR、DQ、DP三个亚区, 分别DR、DQ、DP三种抗原, MHCⅡ类分子. Ⅲ类基因位点: 编码补体C4、C2, 所以称为C’区, 还能编码其它体液成分, 如HSP, TNF 及21-羟化酶. 三、主要组织形容性复合体的遗传特点 1. 单倍体遗传 HLA复合体的各基因位点排列在同一染色体上, 两条染色体分别来自于父亲和母亲,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组合, 称为单倍型. 2. 共显性遗传 同源染色体对应位置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填空题 1.人类MHC称为______,其编码产物称为_________;小鼠MHC 称为__________,其编码产物称为________ 2. HLA复合体位于人________上,______类基因集中于远离着丝点一端,_____类基因集中于近着丝点一端 3.HLA复合体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典的HLA I类和 HLA II类基因编码的产物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 二、多选题 [A型题] 1.将健康人的组织或器官来替代患者丧失功能的组织和器官,常常会发生排斥反应,此时HLA分子被认为是 A.同种异型抗原 B.异嗜性抗原 C.异种抗原 D.同种抗原 E.改变的自身抗原 2.与强直性脊柱炎密切相关的HLA分子是: A.HLA-A5 B.HLA-B8 C.HLA-B7 D.HLA-B27 E.HLA-DR3 3.关于MHC I类分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MHC-I类分子的肽链均为MHC编码 B.参与B淋巴细胞的发育 C.为二条相同的重链和二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 D.参与外源性抗原的提呈

E.HLA I分子由第六染色体短臂上HLA复合体编码 4.关于MHC II 类分子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的? A.2条多肽链均为MHC编码 B.人类的MHC-II类分子包括HLA-DR、HLA-DQ、HLA-DP C.主要存在抗原提呈细胞的表面 D.广泛分布于各种有核细胞表面 E.HLA I分子由第六染色体短臂上HLA复合体编码 5.移植抗原是: A.CD分子 B.CK C.AM D.HLA分子 E.Ig分子 6.根据HLA单倍体遗传特征,同胞之间有一个单倍体相同的机率为 A.10% B. 25% C.50% D.75% E. 100% 根据HLA单倍体遗传特征,同胞之间有两个单倍体完全不同的机率为 A.10% B. 25% C.50% A.D.75% E. 100% 8.HLA单倍型是指: A.同一条染色体上HLA等位基因的组合 B.在两条染色体上HLA等位基因的组合 C.个体所有HLA表型的组合 D.个体所有HLA表型的一半 E.某一个体HLA分子的型别 9.HLA的表型是指 A. HLA基因在体细胞一条染色体的组合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第六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表达于脊推动物有核细胞表面的一类具有高度多态性、含有多个基因座位,并紧密连锁的基因群。这些基因表达的蛋白就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最初是从小鼠中发现的,1948年George snell等在用经典遗传学方法分析肿瘤和其他组织移植引起的排斥现象时发现,机体识别某一移植物是自身的还是非自身的现象是有其遗传基础的。让同一代小鼠自交,可以得到纯系(inbred strain),在大约20代以后,每一个个体的染色体的等位基因(allele)都相同,即纯合子(homozygous)。每一自交品系只表达亲代群体中的一类等位基因,不同的自交品系表达不同类的等位基因,即不同自交系个体之间是同种异型(allotype)。George snell发现自身或同—自交系中的个体间进行皮肤移植,不出现排斥(rejection)现象,称为自体移植(autograft)或同系移植(syngraft)。当不同的自交系个体之间进行皮肤移植,即同种异型移植(allograft),则出现排斥现象。负责识别某一组织是同源的并予以接受,是外来的则加以排斥的基因被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表达这些抗原的基因就是组织相容性复合物。George Snell 等鉴定出小鼠的一个遗传区域能导致快速排斥,是编码一种称为多态性血型抗原Ⅱ的基因,也被称作主要组织相容性—2基因,简称H—2。后来Dausset于1958年在人的白细胞上发现了与小鼠H—2具有同样功能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George Snell和Dausset因而于1980年获得诺贝尔奖。研究表明脊椎动物都具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但各种动物的MHC名称都不一样,表6—1列出了一些常见动物MHC的名称。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在小型哺乳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Bioprocess 生物过程, 2016, 6(3), 48-52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6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ae15725663.html,/journal/bp https://www.360docs.net/doc/ae15725663.html,/10.12677/bp.2016.63007 文章引用: 何银忠, 陈金龙, 严毅, 王娟, 杨涛.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在小型哺乳动物中的研究进展[J]. The Research of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Gene in Small Mammals Yinzhong He 1, Jinlong Chen 1*, Yi Yan 1, Juan Wang 2, Tao Yang 3 1 Haikou Forest Farm of Kunming, Kunming Yunnan 2The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3School of Life Scienc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Received: Aug. 19th , 2016; accepted: Sep. 13th , 2016; published: Sep. 16th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ae15725663.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MHC gene is a group of highly polymorphic genes. The structure, function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MHC gene have been revealed, in recent years, by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This study reviews the MHC in small mammals’ research, mainly o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mall mammals MHC gene polymorphism, 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population genetic evolution and gene struc-ture. The future research is prospected. Keywords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Genetic Diversity, Small Mammals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在小型哺乳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何银忠1,陈金龙1*,严 毅1,王 娟2,杨 涛3 1 昆明市海口林场,云南 昆明 2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南 昆明 3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Open Access *通讯作者。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and molecules encoded by it ) 有关概念: 1.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存在于哺乳动物有核细胞和血小板上,能引起迅速而强烈移植排斥反应,代表个体特异性的抗原。 人类的又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小鼠的称为H-2(既表示抗原,又表示基因)。 是组织不相容性的主要决定者。 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 ——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等功能蛋白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编码的蛋白质主要参与抗原提呈和调控固有免疫应答。 MHC是位于哺乳动物中某一染色体区域的一组基因群,其产物是参与抗原提呈和T细胞激活的关键分子,在适应性免疫应答启动和调节以及调控固有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 引起移植排斥反应并不是其存在的主要意义。 注:注意基因和基因产物的表达区分! 以往MHC既代表基因又代表其表达产物。为了讲解方便,我们规定: 基因表示:MHC、MHC基因、HLA基因 编码分子:MHC分子、HLA(分子)、 MHC-Ⅰ类分子、HLA-Ⅰ类分子 MHC-Ⅱ类分子、HLA-Ⅱ类分子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人类白细胞抗原 第一节MHC结构及其多基因特性( structure of MHC and its polygenic characteristics ) MHC结构十分复杂,具有多样性( diversity)。包括: ①多基因性(polygenic)—指MHC由多个位置相邻(即紧密连锁)的基因座位组成,各自的产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 ②多态性(polymorphism)—指在(同一种群中)一个基因座位上存在多个等位基因。 根据编码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本教材将MHC归并成两种类型: 1.经典的MHCⅠ类、Ⅱ类基因——它们的产物①具有抗原提呈功能,②显示出极为丰富的多样性,③直接参与T细胞的激活和分化,调控特异性免疫应答。(为本章学习之重点!) 2.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包括 MHC Ⅲ类基因+ 多种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它们主要参与调控固有免疫应答,并与抗原的加工处理有关,不显示或仅显示有限的多态性。 一、经典的MHC Ⅰ类、Ⅱ类基因( classical MHC type Ⅰand type Ⅱgenes ) (一)小鼠H-2 定位与结构:位于小鼠17号染色体,长约1500kb,由多个亚区组成,按其编码产物的结构与功能,分为3类:Ⅰ类(K、D、L)、 Ⅱ类(I-Aα、I- Aβ和I-Eα、I-E β) Ⅲ类(主要编码血清补体成分) H-2基因编码产物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 H-2 Ⅰ类基因: H-2K、H-2D、H-2L,编码MHC-I类分子的重链(α链),轻链(β-2m)由2号染色体上

第五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第五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一、名词解释 1.组织相容性2.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 3.MHC 4.MHC限制性5.移植物抗宿主反应6.移植抗原7.单倍型 二、填空题 1、组织相容性抗原是一个复杂的抗原系统,在异体中能迅速引起强烈排斥反应的称为——。 2、HLA存在于各种——膜上,以——膜上密度最大。 3、现在证明MHC不仅控制着机体的组织相容性,而且与机体——、——以及——反应的产生都有密切联系。 4、MHC各区编码的蛋白,因其结构功能、分布及抗原性不同分为——大类,分别称为——、——和——。 5、MHC一Ⅱ类抗原主要分布在——、——、——、——以及——的细胞膜上。 6、MHC一Ⅱ类抗原由——与——两条肽链组成。 7、HLA的功能包括——、——、——、——、——和——。 8、HLA基因以——作为一个单位遗传,子代的HLA单倍型一个与——相同,一个与——相同,在兄弟姐妹间有——的机会可找到相同的HLA,——的机会有一个单倍型相同。 9、检测HLA常用——和——。 10、MHC限制性是免疫细胞间相互——及——的前提。 11、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 12、HLAI类抗原分布在——细胞表面,HLAⅡ类抗原主要表达于——和——。 13、HLA的分子的四个功能区为——、——、——、——。 14、HLAⅡ类分子的——区是与抗原结合部位,——区是与TH细胞表面CD4分子结合的部位。 三、最佳选择题 l、无HLA的细胞是( ) A.B细胞B.T细胞C.巨噬细胞D.红细胞E.精子细胞 2、下列哪项可无HLA的参与( ) A.异体移植排斥反应B.T细胞的分化C.免疫细胞识别 D.免疫调节E.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3、关于HLA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存在于各种有核细胞表面B.分布在血清中 C.在自身体内不参与免疫应答D.是同种异型抗原E.决定着组织移植是否成功 4、与HLA有关的疾病是( ) A.强直性脊柱炎B.类风湿性关节炎 C.干燥综合征D.发作性睡眠病E.以上都是 5、用血清学方法可检测( ) A.HLA—A、B B.HLA—B、C C.HLA—DR D.HLA—DO E.以上都是 6、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可检测( ) A.HLA—DP B.HLA—DR C.HLA一DQ D.HLA—A、B E.HLA—B、C 7、无血缘关系的同种器官移植中,急性排斥反应难以避免的主要原因( ) A.HLA系统的高度多态性B.受者的免疫功能常处于紊乱状态 C.移植物血供不良D.受者体内已存在对移植物致敏的淋巴细胞 E.移植物被细菌感染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屈智慧200881114 生物工程实验班组织相容性(histocompatibility)是指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组织器官移植时,受体和供体双方相互接受的程度。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MHC是由脊椎动物中一类具有高度多态性、含有多个基因座位,并紧密连锁的基因群。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基因在有核细胞表面表达的糖膜蛋白分子就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此外,MHC中还含有一些与补体蛋白成分有关的基因。MHC最初是从小鼠中发现的。George Snell等(1948年)在用经典遗传学方法分析肿瘤和其他组织移植引起的排斥现象时,机体识别某一移植物是属自身的还是非自身的现象是有其遗传基础的。让同一代小鼠自交,可以得到纯系(inbred strain)小鼠。在大约繁殖20代以后,每一个个体的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都相同,即纯合子(homozygote)。每一自交品系只表达亲代群体中的一类等位基因,不同的自交品系表达不同类的等位基因,即不同自交系个体之间是同种异型(allotype)。George Snell 发现自身或同一自交系中的个体间进行皮肤移植,不出现排斥(rejection)现象,称为自体移植(autograft)或同系移植(syngraft)。当不同系个体之间进行皮肤移植,即同种异型移植(allograft),则出现排斥现象。能够识别某一组织是同源的并予以接受,是外来的则加以排斥的蛋白分子被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表达

这些抗原的基因就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George Snell 等鉴定出小鼠的一个遗传区域能导致快速排斥是编码一种称为多态性血型抗原Ⅱ的基因,也被称为组织相容性-2基因,简称H-2。后来Dausset于1958年在人的白细胞上发现了小鼠H-2具有同样功能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编码它的基因就称为HLA复合体(HLA complex)。George Snell 和Baruj Benacerraf Jean Dausset* 因而于1980年获得诺贝尔奖。研究表明脊椎动物都具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但各种动物的MHC名称都不一样,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动物MHC 的名称。 不同动物种的MHC抗原的名称 MHC最初是因免疫移植排斥现象而发现,但是它对免疫应答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在研究小鼠和豚鼠对合成的多肽抗原免疫应答强度影响时发现的。进一步研究表明,MHC抗原在抗原呈递和免疫应答调控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由于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MHC存在高度多态性,不同个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强度和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在对疾病的易感性和抗性也有所不同。MHC被认为是一组重要的免疫应答基因。由于MHC具有高度多态性特点,近年来的研究显示MHC定型、多态性分

第四章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一是非题1

第四章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一是非题 1.人类的MHC分子可称为HLA;人类的MHC称HLA复合体。() 2.MHC的等位基因都是共显性。() 3.MHC-Ⅱ类分子与移植排斥反应无关。() 4.子代的MHC和亲代的完全相同。() 5.T细胞识别巨噬细胞递呈的特异性抗原时受MHC限制() 6.静止的T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 7.B细胞不表达MHC-Ⅰ类分子。() 8.CD4分子可与MHC分子结合。() 9.MHC-Ⅰ类抗原的重链和轻链(β2m)都是由MHC基因编码。() 10.MHC-Ⅱ类抗原在细胞表面异常表达易导致自身免疫病。() 11.CD8分子不能与MHC分子结合。() 12.兄弟姐妹之间移植物的排斥是由同种异型抗原不同引起。() 二填空题 1 人的MHC命名为——————,小鼠的MHC命名为——————。 2 HLA的遗传特征是——————、——————、——————。 3 MHC的生物学功能包括——————、——————、——————;医学意义——————、——————、——————。 4 Tc细胞识别与——————分子相结合的抗原,TH细胞识别与——————分子相结合的抗原,这就叫——————。 5 MHC-Ⅰ类抗原由——————和——————链组成,其中——————链是由MHC基因编码,——————是由人类第15号染色体编码。 6 三个MHC基因家族命为——————、——————和——————基因,分别编码——————、——————和——————。 7 检测人体HLA的方法是——————和——————等。 ?MHC-Ⅰ类分子主要表达在——————,Ⅱ类分子主要表达在——————、——————、——————表面。 三选择题

关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起源与进化探析

关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起源与进化探析 摘要: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中的一个大类,分子作为个体标志抗原早已为大家所熟悉,因而在脊椎动物进化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完成了包括从真兽亚纲胎盘动物到非哺乳动物的部分物种,包括鸟类、硬骨鱼及软骨鱼如鲨鱼的的基因结构图,但是由于在非哺乳动物和哺乳动物中的基因结构和复杂度不一样,所以很难对非哺乳动物向哺乳动物进化的这一时间段进行有效的进化史或系统演化史研究。研究人员推测,原始分子的进化最初是与发育调控需求相关的,就其进化机制及进化意义做一综述。 关键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真兽亚纲;发育调控;进化机制免疫系统是生物进化史上最晚出现的一个生理系统,直到发展到哺乳类动物才真正演化成独立完整的免疫系统,对其起源与演化的研究一直是当前免疫生物学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对免疫分子方面的研究更是如此。哺乳动物的重要的免疫分子大概有3类:第一类为T细胞抗原受体(TCR)及免疫球蛋白(Lg),执行与各种各样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分子;第二类为MHC、CD4、CD8等,共同特征是具有与Lg样功能区的亚结构,具有免疫识别作用及明确的自我识别效应;第三类是所谓的协同刺激信号(co stimulators)系统,如抗原递呈细胞:巨噬细胞上的B7分子和T细胞上的CD28分子等。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由紧密连锁的高度多态的基因位点所组成的染色体上的一个遗传区域,编码细胞表面特异性蛋白,根据基因和编码产物结构和功能的不同,我们将MHC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基因区。通过这些基因区域的多态性,我们就能够利用物种中MHC的基因突变来对免疫系统进化进行研究。MHC分子主要与外来抗原相结合并将这些抗原递呈给T淋巴细胞最终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因此在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MHC分子在动物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而成为脊椎动物进化和免疫遗传学的重要研究目标。 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脊椎动物都已被确认存在MHC基因,包括从真兽亚纲(胎盘动物)到非哺乳动物的部分物种,包括鸟类、硬骨鱼及软骨鱼(如鲨鱼)的MHC的基因结构图。本文主要阐述了MHC分子的起源和进化机制,为免疫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和抗原

《免疫学》双语翻译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和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在本章关于T细胞对I类和II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蛋白质的专门位槽的抗原衍生肽的识别的讨论中已经介绍了。的确,I类和II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对T细胞识别和应答的过程是根本的。但是,他们首先被识别不是这个原因,而是因为I类和II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蛋白质在移植免疫中扮演着支配的角色(看47章)。 当寻求遗传基础的移植排斥反应在不同的近交株系鼠之间时,有证据表明,虽然多个基因区域的因素拒绝的过程中,一个人地区起着主导作用。这个地区差异通常会导致及时移植排斥,而其他任何个体的差异通常导致了外源组织的一个缓慢排斥。由于这个原因,对敏捷的移植排斥的基因区域应答被称做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在所有高等脊椎动物,已经被彻底研究,一个可比较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存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的定义特征是它编码的移植抗原。 这些是I类和II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基因编码这些分子显示出了多态性前所未有的程度。这连同它们在抗原呈递的决定性作用可以解释他们的主要作用,即当作免疫反应的靶子引起器官排斥和组织的同种异体移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也包括其它基因,特别是某些补体组成的基因。此外,细胞因子a-肿瘤坏死因子和淋巴毒素 (也指?-肿瘤坏死因子) 的基因被发现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里。 I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第19章) I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是在大多数细胞中表达的膜糖蛋白。他们包括了一条约有45,000个道尔顿的a链与一个12,000道尔顿的?2-微球蛋白非共价联合。该a链条的基因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内被编码的,而不是在?2-微球蛋白内。A链和?2-微球蛋白都是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庭成员。a链呈高度多态,与多态性主要出现在的地方,构成了抗原衍生肽的结合位点和T细胞受体的接触位点。 图11.I类A2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子的模型。A2-人类白细胞抗原结构的示意图,属于I 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多样性的a1和a2域在顶端。它们在抗原衍生肽适合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