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河水库环评报告书简本doc-山西省盂县龙华口水电站工程

关河水库环评报告书简本doc-山西省盂县龙华口水电站工程
关河水库环评报告书简本doc-山西省盂县龙华口水电站工程

武乡县关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关河水库管理局

评价单位: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二○一○年八月

目录

1、说明 (1)

2、建设项目概况 (1)

3、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2)

4、评价范围 (3)

5、评价重点 (4)

6、环境敏感点 (4)

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4)

8、环境保护措施 (5)

9、公众参与方式及阶段性成果 (6)

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6)

1、说明

关河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于2007年12月25日开工,2009年11月15日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同年底通过工程验收,目前已投入稳定运行,而前期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评未批项目已建,遵照环保管理要求,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接受关河水库管理局委托开展该项目环境评价的补作工作。现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及规定,并经关河水库管理局同意向公众公开环评内容。

本文本内容为现阶段环评成果。下一阶段,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

2、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武乡县关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地点:长治市武乡县浊漳河北源关河峡口关河水库上,县城东北2.5km

建设单位:关河水库管理局

建设性质:改造、环评补作

建设进度:施工已结束,正常运行

投资估算:4300万元

建设内容:

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内容包括:(1)坝体下游护坡翻修及下游坡脚液化土层的压重处理;(2)大坝左岸防渗帷幕灌浆;(3)溢洪道改造(包括溢洪道启闭机房整修);(4)新建一条溢洪道至大坝专用抢险公路;(5)泄洪排沙洞区改建(闸门改建、泄洪道防渗加固以及启闭机房改造);(6)供水发电洞进水塔加固及闸门改造。在本次环评现场勘踏期间,溢洪道消力池因资金未到位待建,现场遗留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管理局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以及公路区水土保持措施不完善。本环评要求补建污水处理装置,完善水保措施。项目完成后,水库大坝将达到100年一遇设计,2000年一遇校核的部颁防洪标准,可有效保护下游4.5万人口、5万亩农田及武墨铁路、沁邯公路的防洪安全,同时可改善下游2.8万亩农田灌溉,并向黎城勇进灌区7.6万亩耕地补充灌溉水源。

建设内容一览表见表1。

表1 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

3、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环境空气

参照武乡县城区2009年大气全年常规监测数据,监控因子SO2、NO2、PM10 年均浓度均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年平均标准值,故当地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因当地仍以煤炭为主要燃料,导致SO2污染负荷比重较大,为当地主要大气污染物。

2)地表水环境质量

关河水库水体功能为区域工业及农业供水源,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坝址区断面枯水期水环境常规监测数据显示,除总磷超标6.4倍外,其余各项指标

均可达Ⅲ类水质标准,已造成一定的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是上游河流接纳了沿线化工厂等企业排污及农业面源排污;其二沿水库村庄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三是关河水库兼有渔业养殖功能,饲料的过量投加可能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3)声环境质量

历史监测数据显示,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要求。

4)地下水环境质量

区域地下水质均可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水质标准,水质较好。

5)生态环境

项目区域地处北浊漳河上游旱作农业生态功能区划,库区及周边保持典型的次生水库区人工生态系统,植被以人工植种的草皮、低矮灌草及旱地为主,另有野生疏林及灌草丛,主要农作物为玉米,生产力维持在较低水平。

6)水土流失现状

关河水库所在区域位于晋东南部山地高原黄土丘陵区,地貌类型为侵蚀剥蚀低山,覆有黄土的基岩低山区。区域土壤类型主要为冲积土和褐土性土。关河水库区域属北方土石山区,该区容许土壤流失量为200 t/km2?a。但区域植被覆盖较差,覆盖度在30%以下,水土流失严重,侵蚀模数为2000-5000t/km2?a,地处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太行山治理区。

4、评价范围

(1)按评价因子划分评价范围

现状评价

生态评价:a)溢洪道改建区:参照《水库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06-96,溢洪道改建区评价范围为溢洪道左右两岸的开挖轮廓线向外外延150m;

b)抢险公路:线路中心线两侧各外延300m;

c)坝址区:大坝施工区;

本项目生态评价范围约为60hm2。

声、大气环境:关河水库工程施工区域;

水环境:关河水库。

预测评价

水土流失:抢险公路中心线两侧各外延300m;

(2)评价时间范围

主体工程施工期已结束,本次评价不设施工期评价专题,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只进行一般回顾性的分析。水土流失预测评价时段为施工结束后三年。

5、评价重点

评价重点为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环境质量现状、水土流失影响分析、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6、环境敏感点

根据项目特点及建设进度结合现场勘踏,确定本工程的保护对象和保护级别如下:

表2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1)项目实施增强了区域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能发挥显著防洪除涝效益,促进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另外抢险公路的实施后,将改善关河水库的旅游硬件条件,对区域旅游环境质量有适当的提高。

2)施工前武乡县关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部与故县乡连元村就征占地补偿达成了协议。补偿款已按政策及时发放到群众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影响。3)施工期降雨量不足以引起地表径流导致水土流失,基本维持当地水土流失现状水平。运行1年后,大坝区护坡工程、排水工程以及绿化措施等水土保持措施成效显著,基本恢复到施工前水平。溢洪道加固工程基本满足水保要求。主要遗留问题是公路区未全部实施水保措施。经预测公路区在三年自然恢复期新增土壤流失量126吨,流失量相对较少,再通过落实本环评要求补建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等水保措施后,可以达到预期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200t/km2?a,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4)生态:植被面积施工后较施工前减少3.6hm2,损坏的植被类型人工植被占大部分,其次为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灌草丛,无珍稀物种,植物损失量相对较小,为18.45t/a。通过加强植被绿化措施,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施工造成的植被损失。

工程实施前后中大坝施工区土地基本保持原类型不变;溢洪道部分加固拓宽新增水工建筑面积0.14 hm2;公路施工区将征地范围内的0.35 hm2耕地和0.67 hm2圪梁地转变为公路建筑用地,0.35hm2耕地转变为保护林地。

工程实施后景观格局变化不大,只将部分农田区变为公路,增加了景观廊道。

总之关河水库建设前后评价区的生产力变化不大,生态特征不会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总的生物量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本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大。

5)固废:施工产生的土石方、建材料渣全部回用到坝脚压重区,这样既达到处理液化土层的目的,又无须单独设置弃渣堆场,减少弃渣占地。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送交环卫部门。总之,施工期全场的固废本着“资源化、减量化”的处理原则,得到妥善处理处置,不会对外环境产生二次不利影响。

6)其他自然因素:项目施工对大气、声、水环境影响程度已随施工结束环境影响也已消失。在运行期落实本环评要求补建的污水处理装置后,可确保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减轻库区水质富营养化状况。

8、环境保护措施

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本着顾全大局、依法公平的原则,关河水库管理局和故县乡连元村就除险加固工程新征地(包括永久和临时)达成征地补偿协议,对溢洪道改造

和防汛抢险公路土地征占用以及林地补偿达成,共计补偿34.16万元,已按政策及时发放到群众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影响,稳定社会治安。

污染治理措施:施工废水收集沉淀处理回用;生活污水就近依托当地农户农厕及现场设干粪池定点处理;洒水抑尘;施工开挖的土石方全部运至坝脚压重区,开挖量与利用量的相对平衡,未设置弃渣场。使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控制机械高音鸣笛;爆破时施工人员配戴耳罩。运行期建设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完善生活污水处理措施。

生态保护措施:施工剥离的土壤表层妥善存放于场区,待施工结束后回用于绿化用土。绿化树种多选择乡土树种,在施工结束后,尽快恢复植被,加强绿化措施。运行期专人

水土保持措施:施工期已采取包括简易排水沟、土地平整、备有苫布、塑料薄膜等临时措施;已实施的水保措施包括大坝区岸坡排水沟、坝面排水沟、坝脚排水沟等工程措施,大坝区植种草皮等植物措施;溢洪道护面及排水沟;公路部分路段路基护坡及挡土墙公路排水沟及排水涵管等工程措施及道路单侧绿化。要求补建的包括溢洪道植物防护、公路路堑护坡及坡面植物防护。

9、公众参与方式及阶段性成果

1、第一次现场公示

评价组于6月22日在关河水库管理局外张贴第一次公示,未收到反馈意见。

2、第二次网上公示

本项目第二次公示于2010年8月19日通过陕西省环保厅公示栏公开发布,对项目的情况和环评的主要工作内容作了进一步介绍,并同时链接了报告书简本。

3、现场调查

评价组在完成项目环评初稿之后,第二次网上公示之前向关河水库周边村民、社区、单位开展现场公众参与调查工作,共发放46份公众参与调查表,全额回收。统计结果显示,公众对项目建设无反对意见,均表示支持关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

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武乡县关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符合国家及山西省产业政策,符合及国家、流域

及省“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符合生态功能区划及武乡县城市总体规划发展趋势;实施后可提高防洪标准,发挥显著防洪除涝效益,促进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工程主要的负面影响基本已随施工期结束,在已实施的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措施的基础上,补建和完善本环评要求的水土保持措施及生活污水治理措施之后,工程遗留的环境问题影响程度将大大降低,不会改变区域现有环境质量功能;公众对本项目十分支持,支持率高达100%。因此,拟建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在全面落实已建和补建的各项环保管理和防治措施的基础上,该工程的建设从环保角度来讲是可行的。

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评估评价报告(优秀环评报告)

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祁门县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目前祁门县垃圾处理方式和能力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与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不能配套,垃圾只是采取自然堆放的简易填埋;城区中转站短缺,垃圾转运车辆不足,处理设备老化;填埋场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以致严重影响了城区环境卫生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了有效地控制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尽量使城市垃圾做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提高祁门县的环境卫生质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兴建祁门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为此,祁门县市容局决定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祁门县县城及周边城镇居民、牯牛降风景区的生活垃圾。 根据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祁门县市容环境管理局于2007年6月16日委托安徽省科技咨询中心进行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部在接受委托后,及时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和现场踏勘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呈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 1 总论 1.1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1.1.1评价等级 1、大气环境 拟建项目废气污染源主要为垃圾填埋气(LFG),其中的NH3、H2S、CH3SH及SO2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小,其等标排放量估算结果均小于2.5×108,故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2、地表水环境评价 本项目污水排放量约为240m3/d,水质较为复杂,本项目渗滤液经处理后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限值的三级标准后进入祁门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故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3、地下水环境评价 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有可能渗入评价区域内的地下水环境,根据勘察资料显示,勘察区内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断裂及其他不良的地质现象,本场地稳定性良好。库区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质勘测报告显示场区第②层、③层土均为弱透水层,适宜垃圾填埋和防渗膜的铺设,本项目对库底采用人工防渗。参照《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DZ0225-2004),故本次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4、声环境评价 本工程预计噪声增加值为3dB(A)以内,场址地处郊区,附近500m范围内无噪声敏感点。故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5、生态环境评价 经初步调查,评价区域内无珍稀物种,无受影响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第二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制 第11 章概述 我国自七十年代末从西方引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以来,在开发建设项目的准备期间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已成为一项法定制度,在我国推行了二十几年,在新污染源的控制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从2003年9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开始,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生了从法定制度到法律制度的质量飞跃,回顾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在环境影响评价人员、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许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使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有了深入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方法体系;另一方面,还需要我们站在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上与国际环境评价制度接轨,深入探索、研究区域或跨区域、国家或跨国家的战略环境评价,从广度上,扩大环境评价工作面,从深度上,进一步提高环境评价的质量,使之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到宏观调控与引导作用,使之在工农业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中起到污染防治与制导作用。 11.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特点 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知识储备,是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前提条件。 11.1.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在经济发展的社会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工程建设和生存环境的相互影响,有些是能够事后修补的,有些是属于不可逆转的,事后很难挽救,于是人们便积极探索事先预防环境损害的途径。环境影响评价正是为适应这一需要而脱颖出来的一种实用技术。 所谓环境影响评价,概括地说:就是用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种战略防御手段。它是由多种学科组成的协调技术体系,既属于软科学的理论范畴,又含有硬科学的技术内涵,它包括了工程污染分析、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预测、环境经济分析和污染防治对策等相关技术内容。 狭义地讲,环境影响评价则是对特定建设项目在动工兴建以前,即在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其选址、设计、施工到生产、运营等全部过程进行工程污染分析,找出环境污染因子,在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带来的各种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预测,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以确保项目周边的人们具有近期和远期的生存环境质量。 广义地讲,环境影响评价是指人类在进行某项重大活动(包括开发建设、城市规划、计划决策、经济发展、政策制定、环境立法等)之前,通过环境影响评价预测该项活动对人类生存环境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后果。因此,环境影响评价不仅要研究建设项目在开发、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对生存环境的影响;也要研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既要研究污染物对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污染途径;也要研究污染因子在环境中传播、渗透和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对生物物种的危害程度。从而制定出有效率的防治策略,把环境影响损害限制在人们可以容忍的水平,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保障。 11.1.2 规范性特点 因为环境影响评价既体现了环境科学的综合技术,又表现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性质,所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既是有价值的环境科学技术报告,又是待批的环境保护管理文件。这种两者兼而有之的报告性质决定了它的规范性特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必须从头至尾地遵循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各项规定进行编制。有学者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规范性技术报告是非常正确的,它包括法律规范性、格式规范性、政策规范性、技术规范性、语言规 范性、文件规范性、审评规范性等。必须强调指出,不严格遵照国家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编写的评价报告不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因为它违背了国家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规 - 105 -

垃圾填埋场可行性报告

篇一:垃圾填埋场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 项目名称:市垃圾处理场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市桥头镇紫阳林场猪场作业区西侧 建设单位: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主管单位:市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 1.2建设单位简介 1、项目法人简介 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于2008年10月29日经工商部门批准设立,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人民币,由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和市交通基础实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出资4760万元和240万元作为公司两个股东组建。公司现有员工5人,均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公司在去年完成验资、注册登记、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产清理登记等工作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加快了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产的移交、过户工作,目前,全市科局一级单位的土地、房产移交工作已基本结束,移交的土地面积611647平方米、房产面积111180平方米。其中对已经过户并办理新证的园区22号地块、原田野饲料厂、市政府大院以及食堂四宗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证(228338平方米,约343亩)交评估机构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城投公司的有效资产预计将达到10亿元人民币以上。 2、法人代表简介 1.3编制依据和主要资料 1.3.1主要法律法规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主席令第23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第98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5、《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2;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7、《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 8、《城镇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 9、《工业企业厂界噪声限值》gb12348-2008; 10、《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1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12、关于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建城 [2000]120号; 1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14、《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t231-1998; 15、《生活垃圾中转站技术规范》cjj47-2006; 1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7、《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 18、《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 19、国家发改委及有关部门关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的规定。 1.3.2 主要参考资料

凤阳火力发电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凤阳火力发电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班级:环境科学112 成员:程龙 2203110207 王浩 2203110222 王强 2203110223 朱严升 2203110234

目录 1 项目建设地点及相关背景 (4) 1.1 项目建设地点及相关背景 (4) 1.2 项目概况 (5) 1.3 政策、规划相符性 (6)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 (6) 2.1 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 (6) 2.2 环境影响评价围 (10) 2.3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2) 3 工程分析 (12) 3.1 主要污染源分析 (12) 3.2 生态影响 (14) 4 主要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14) 4.1 声环境影响评价 (14) 4.2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15) 4.3 生态影响分析 (16) 4.4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18) 4.5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9) 4.6 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20) 5 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21)

5.1 废气影响减缓措施 (21) 5.2 废水影响减缓措施 (21) 5.3 固体废物影响减缓措施 (21) 6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1)

1 项目建设地点及相关背景 1.1 项目建设地点及相关背景 1.1.1 项目建设地点 在凤阳县城东凤阳——的公路边距公路800m距县城10km的总铺镇鹿塘湖旁。 1.1.2 建设背景 火力发电厂项目所属行业是在最近几年间迅速发展。行业在繁荣国市场、扩大出口创汇、吸纳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凤阳县地处市与市的交界处,在此建设火力发电站不仅可以自给自足,同时也可以促进凤阳的经济发展、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就业岗位。

水电站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开发建设 建设单位:国电大渡河公司(葛洲坝第一集团公司)编制日期二零一零年十月十一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1.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厂址,公路、工厂应填写起止地点。 2.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3.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4.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5.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6.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7.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目录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12) 环境质量状况 (16) 评价适用标准 (26)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37)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37) 环境影响分析 (51)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54) 结论与建议 (59) 附图:(五图) 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 (62) 附图2 项目外环境关系图 (63) 附图3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64) 附图4 项目产污位置图 (64) 附图5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及监测布点图………………..……….…... 65--66 四表位置 项目组成表 (2)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情况表 (6) 本项目污染物及排放表................................................................. 14--18 环保设施投资估算一览表.. (34)

兴义双桥水电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附表: 附表1:建设项目审批登记表; 附表2:环境保护投资一览表; 附表3: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 附表4:环保设施验收一览表。 附图: 图环境保护目标图; 图项目区域水系图; 图项目与木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位置关系图;图项目地理位置图; 图项目工程总体布置图; 图项目坝顶闸门布置图; 图项目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图项目区域水文地质图; 图项目区域土壤侵蚀现状图; 图项目监测布点图; 图项目区域植被分布图; 图项目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

图项目厂区水土保持设施布置图。 附件: 附件1:委托书; 附件2:兴义市发展计划局备案文件; 附件3:国土使用证; 附件4:兴义市环境保护局关于项目选址的回复; 附件5:兴义市城乡规划局关于电站符合规划的证明;附件6:取水许可证; 附件7:水能资源使用权证; 附件8:水土保持许可证; 附件9:建设单位营业执照; 附件10:标准执行复函; 附件11:监测报告; 附件12:省环保厅集中式饮用水保护区征求意见表;附件13:审查会议纪要。

第一章前言 任务由来 兴义市地处云贵高原的中部,乌蒙山脉的南端,境内地势起伏差较大、切割深,农村自然条件较差,为使本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发水能资源是一个重要举措。 根据《贵州省水利资源复查成果-黔西南卷》,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位于双桥河上游,是兴义市规划的以电代燃料水电站之一。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项目建议书由普安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于2004年6月完成并上报,2004年12月兴义市发展计划局以“兴市发计字[2004]268号文”(详见附件)批复建设项目,批复建设规模为2×800kW。根据六盘水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5年7月编制的《兴义市双桥河一级水电站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含可研)》,对项目装机容量进行论证比选,最终确定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装机容量为2000kw,即1×400kW+2×800kW。 双桥河属珠江流域南盘江三级支流,地表发源于盘县普田乡,自西北流向东南流入木浪河。双桥河流域面积139km2,河段全长12km,主河道平均比降18‰。项目坝址位于盘县普田乡燕子村普克,坝址以上集水面积,拟开发河段全长4km,主河道平均比降‰。双桥河多年平均流量s,最枯流量 m3/s,电站为引水式开发,厂房位于下游河道右岸,在兴义市清水河镇双桥河村下枧槽沟。 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于2008年建成并投入发电,总投资万元,装机容量1×400kW+2×800kW,工作管理人员3人。 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建设以来,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国务院令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和要求,兴义市双桥河一级电站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兴

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论 1.1 项目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县的县城建设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县城垃圾产量也日益增长。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尚没有一处符合规范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沿沟随地倾倒堆放,对地下水、大气和周围田地均已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且蚊蝇滋生,同时存在火灾隐患。随着现实问题的不断暴露,各部门对垃圾收集、处理均给予了关注。为此,**县委、县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购置垃圾收集容器具,建设环卫设施,提高了生活垃圾收运的机械化与密闭化水平,使垃圾清运率大大提高。在此基础上,垃圾的最终消纳和污染问题就相当突出。 为了使革命老区**县建设的更加清洁、文明、秀美,投资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建设得到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得到保障,必须新建完全符合“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它是改善县城环境,提高县城居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当前**县县城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件大事。 1.2 评价项目由来与过程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县城建局于2008年2月正式委托**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1.3 评价重点 以环境空气、水环境为评价重点,同时加强工程分析和环境保护措施,并对场址的综合地质技术条件及场址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 1.4. 评价等级 (1)环境空气 根据工程排污特点、评价区环境特征及有关环境标准,确定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 (2)水环境 地表水环境:由于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不外排。因而,地表水环境进行一般性分析。 地下水环境:考虑到垃圾填埋场的排污特征及对地下水的长远保护要求,确定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项目环评报告书(报批稿)

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稿) 建设单位:XXXX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二〇年十二月

目录 第1章前言............................................................................................................ - 1 - 1.1 项目由来及特点......................................................................................... - 1 - 1.2 环评工作过程 ............................................................................................ - 3 - 1.3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 - 3 - 1.4 环评主要结论 ............................................................................................ - 4 -第2章总则............................................................................................................ - 5 - 2.1 编制依据 ................................................................................................... - 5 - 2.2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 8 - 2.3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 - 9 - 2.4 评价重点与评价时段 ............................................................................... - 15 - 2.5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 - 15 - 2.6 环境敏感保护目标情况............................................................................ - 21 - 2.7 相关规划符合性....................................................................................... - 25 - 2.8 环境功能区划 .......................................................................................... - 32 - 2.9 “三线一单”符合性判定 ........................................................................ - 33 -第3章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 - 37 - 3.1 建设项目概况 .......................................................................................... - 37 - 3.2 场址选择 ................................................................................................. - 39 - 3.3 总平面布置.............................................................................................. - 44 - 3.4 库区总体设计 .......................................................................................... - 46 - 3.5 场地构建 ................................................................................................. - 47 - 3.6 围堤及道路工程....................................................................................... - 48 - 3.7 防渗系统工程 .......................................................................................... - 48 - 3.8 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 ............................................................................... - 51 - 3.9 渗滤液导排系统....................................................................................... - 52 - 3.10 地表水导排系统..................................................................................... - 52 - 3.11 填埋气体导排与利用系统....................................................................... - 53 - 3.12 渗滤液调节池工程................................................................................. - 54 - 3.13 封场覆盖与生态修复 ............................................................................. - 54 -

水库环评报告书项目概况

第二章项目概况 2.1 地理位置 七都溪发源于宁德市境内的虎贝乡第一旗,由西向东贯穿全境,于七都镇入海,属单独入海的河流,干流全长58km,总流域面积333.5km2,为宁德蕉城区境内仅次于霍童溪的第二大河。 流域内大部分为中等切割构造侵蚀的中低山区,植被覆盖良好,沿溪除河源地区的虎贝、中游的洋中两块盆地外,河流多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河床陡竣,水流湍急,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河道平均坡降为14.13%,天然落差达820m,可利用落差774.75m,其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87万kW,可开发量达5.17万kW。 七都溪流域规划六级开发,前五级电站已得到开发,从上游到下游分别为白岩电站、长潭电站、洋中电站、大泽电站、大港电站和官昌电站,以在充分利用水能资源与可承受的淹没损失中取得平衡。拟开发的官昌水库为七都溪流域开发的最后一级,其主要功能是供水、灌溉,在此基础上兼顾发电。 官昌水库处于七都溪干流河段上。通过相距约1700米的上、下两个坝址比较分析,所选取的上坝址位于七都镇外洋村,七都镇仅8 公里,坝址以上流域面积312.6平方公里,水库正常蓄水位为69米,水库回水与上游大港电站相衔接。工程地理条件较好,对外交通方便。工程地理位置见图

2-1。 2.2 工程规模 官昌水库工程预计总投资为15707.62万元,静态总投资额14892.98万元,总装机8000Kw,共装二台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4000K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2754万Kw·h,保证出力(P=90%)为1146Kw,装机利用小时数为3442小时。该水电站建成后电力将直接送入福建省电网,并主要向宁德供电。 该电站水库为河道型水库,正常蓄水位69m,总库容3030万m3,兴利库容为2254万m3。死库容为505万m3 官昌水库的主要任务是供水、灌溉,在此基础上兼顾发电。 供水保证率为P=97%。供水对象为宁德第三水厂(规模为10万t/d)及海鑫钢铁厂用水(钢铁厂近期用水量为1.5m3/s,远期为4m3/s)。 灌溉保证率为P=90%,规划马坂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700公顷,由官昌水库提供灌溉水量。马坂灌区引水渠总长28.2km,其中干渠长度16.2km,渠首设计流量5m3/s,由于灌溉渠系尚未完全配套,目前马坂引水只能灌溉1.64万亩。规划对马坂灌区渠系进行整治配套,使马坂灌区2700公顷耕地全部得到保灌。 目前宁德市电力供应能力与未来需求仍有差距,建设官昌电站,结合灌溉发电有效地提高水的利用率,可以缓和电力供需矛盾。 2.3 地质条件 官昌水库大地构造上位于闽东断拗带的东北段。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无区域大断裂或活动断裂通过,是稳定地块。库区属中等切割的

经典垃圾填埋场报告书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 (文件备案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盖章): 编制人: 编制日期: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目录 1总则 (1) 1.1任务由来 (1) 1.2编制依据 (2) 1.2.1相关法规 (2) 1.2.2环评技术导则及相关技术规范、标准 (2) 1.2.3相关资料 (2) 1.3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3) 1.3.1污染控制 (3) 1.3.2环境保护目标 (3) 1.4采用的评价标准 (4) 1.4.1环境质量标准 (4) 1.4.2排放标准 (5) 1.5评价目的 (6) 1.6评价原则 (7) 1.7评价范围、级别 (7) 1.7.1评价范围 (7) 1.7.2评价级别 (8) 1.7.3评价重点 (8) 1.7.4评价因子 (8) 2建设项目概况 (9) 2.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9) 2.2垃圾产生量及成份 (10) 2.2.1*******县垃圾处理现状 (10) 2.2.2垃圾产生率 (10) 2.2.3垃圾产生量预测 (11) 2.2.4垃圾成分 (12) 2.3垃圾转运 (13) 2.4处理工程 (14) 2.5计划进度 (16) 3工程分析 (17) 3.1垃圾收集及运输 (17) 3.1.1垃圾收运 (17) 3.1.2垃圾生产源的收集管理 (17) 3.1.3垃圾运输 (18) 3.2垃圾转运站 (19) 3.2.1转运站的设置 (19) 3.2.2转运站中转规模 (19) 3.2.3转运站工艺流程 (19)

3.2.4转运站设备 (20) 3.2.5转运车间建筑结构 (20) 3.3垃圾填埋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21) 3.3.1垃圾场卫生填埋工艺 (21) 3.3.2工艺流程 (21) 3.3.3填埋作业机械设备 (22) 3.4垃圾处理场平面布置 (23) 3.5垃圾处理场 (24) 3.5.1选址 (24) 3.5.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6) 3.6污染来源及防治措施 (27) 3.6.1垃圾渗滤液处置 (32) 3.6.2 渗滤液处置方案可行性分析 (34) 3.6.3其他废水处置 (44) 3.6.4大气污染源处置 (45) 3.6.5噪声控制 (46) 3.6.6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46) 3.6.7其他环境保护措施 (46) 3.7原有垃圾场存在的问题及封场处置 (46) 3.8有关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化、减量化的建议 (47) 3.9工艺和清洁生产评述 (48) 3.9.1工艺评述 (48) 3.9.2清洁生产评述 (49) 3.10工程分析小结 (49) 4环境概况 (50) 4.1自然环境概况 (50) 4.1.1地形地貌 (50) 4.1.2地质构造 (50) 4.1.3气候 (51) 4.1.4河流水系 (51) 4.1.5地下水 (51) 4.2社会环境概况 (52) 4.2.1社会经济概况 (52) 4.2.2资源特点 (53) 4.2.3交通通讯、文化 (53) 4.3环境质量状况 (54) 4.3.1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54) 4.3.2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54) 4.3.3声环境质量状况 (55) 4.3.4生态环境状况 (55) 5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6) 5.1地表水环境功能 (56) 5.2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 (56)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宁波众茂姚北热电有限公司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写本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DESIGN INSTITUTE OF ZHEJIANG PROVINCE 国环评证:甲字第2003号 二○○九年七月 一、项目概况 1、项目来源 余姚市现阶段城市生活垃圾主要采取填埋堆放等措施(桐张岙垃圾填埋场),由于现有垃圾填埋场硬件建设防渗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监测系统、压实机和称重计量设施的配备等不完善,市域垃圾场都达不到国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因此尽快建设余姚市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显得更为迫切重要。 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比较好的达到无害化、减容化、资源化,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余姚市市域的环境卫生,营造了较好的投资环境和市民清洁的生活环境,节约土地,对余姚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以适合当地情况的先进技术、以合适的投融资方式建设高水平的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已成为余姚市的当务之急。市政府以治理污染环保环境高度重视,把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确立为城镇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宁波众茂姚北热电有限公司拟在余姚市建设运营一座日处理能力为1500t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2、立项情况 《宁波市企业投资项目咨询登记表》,甬发改咨[2008]78号。 3、建设地点

位于余姚市小曹娥工业功能区,用地面积30亩。 4、项目性质 本项目属于扩建项目。 二、工程概况 1、工程组成 项目基本构成见表2-1。 表2-1 项目基本构成

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开发建设 建设单位:国电大渡河公司(葛洲坝第一集团公司) 编制日期二零一零年十月十一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1.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厂址,公路、工厂应填写起止地点。 2.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3.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4.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5.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6.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7.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目录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12) 环境质量状况 (16) 评价适用标准 (26)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37)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37) 环境影响分析 (51)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54) 结论与建议 (59) 附图:(五图) 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 (62) 附图2 项目外环境关系图 (63) 附图3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64) 附图 4 项目产污位置图 (64) 附图 5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及监测布点图………………..……….…...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总则 1.1 项目由来 清干河流域地处鄂西山区,位于长江三峡南岸。由于长江三峡枢纽工程的兴建,清干河观音堂(175 m 高程)以下河段将要被三峡水库回水淹没,剩下河段长36km ,集水面积507km 2,天然落差406m ,水能理论蕴藏量3 万余千瓦。1993 年原秭归县水电局会同国家电力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对清干河流域进行了整体规划,编制了《省秭归县清干河流域水电开发规划报告》,提出了沿干流修建升坪(两级两期工程)、黄岩、观音堂三级水电站的开发方案。1993 年省水利厅对国家电力公司中南编制的《省秭归县清干河流域水电开发规划报告》进行了批复。在此基础上秭归县水利电力勘察设计室于1998 年9 月编制了《省秭归县清干河流域水电开发项目建议书》。 目前,规划开发的三级水电站的项目中升坪电站一期、二期、黄岩电站已建成投产。2004 年观音堂水电站作为最后付诸实施的项目便顺理成章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通过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程序并受省秭归县水务局委托,金浪勘察设计(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承担了观音堂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前期及设计工作。按照水利部颁发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暂行规定》(1996 )的要求,金浪勘察设计于2003 年6 月下旬编制完成了《秭归县观音堂水利水电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根据《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要求,观音堂水利水电工程属于第一类,即“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2004 年4 月省秭归县电力公司书面委托中国地质大学环境评价研究所承担观音堂水 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国地质大学环境评价研究所在接受委托后,随 即组成项目组, 在对现场进行踏勘和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秭归县观音堂水利水电工程

垃圾填埋场环评报告书案例

深圳市南山区坪山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委托单位: 评价单位: 证书编号: 课题负责: 课题组成员:

目录 1 总论 (3) 2 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调查 (5) 4 工程分析 (7) 5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分析 (16) 6 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分析 (17) 7 大气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分析 (19) 8 声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分析 (20) 9 固体废物评价与影响分析 (21) 10 环境风险与工程安全性分析 (22) 11 工程景观影响分析 (23) 12 环境管理与环境保护措施 (24) 13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25) 14 环境监测与监察审核 (26) 15 评价结论 (27)

1 总论 1.1 任务的由来 1.2 评价目的 (1)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掌握本项目的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情况及污染负荷,为各环境要素的影响分析及采取的处理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2)通过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查清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为预测评价本项目的环境效益与环境不利影响提供依据。 (3)预测本顸目在建设期和运行期各阶段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 (4)通过技术经济的比较分析,提出合理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治理措施。 1.3 编制依据 1.3.1 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条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6; 1.3.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刚》(HJ/T 2.1-93);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 2.2-93);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 2.4—1995)。

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评工作质量及审查工作的效率,依据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T2.1-2.4 )及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报告书编制图表规范说明”。 本规范说明适用于我省新建、技改、扩建工业类的建设项目(火电厂、码头等建设项目除外),其他类型项目可参考执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贷款的建设项目,除满足本规范说明要求外,还需执行我国和国际金融组织已颁布的有关规定。 一、附图规范说明 1. 地理位置图 图示评价区范围、厂址、交通干线、主要河流、湖泊、水库、湿地、城镇、厂矿企业、 自然人文景观、列出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等主要环境敏感目标,附风玫瑰图、图例和比例尺(1:10000—1:50000)。 2. 水系图 图示主要河流、湖泊、水库、流向(主、次)、水工设施、厂址、污水排口位置(含污 水处理厂)、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取水口、水产养殖区等敏感目标。附比例尺(1:20000—1: 100000)和指N向。标出水环境现状监测断面。 3. 规划图 开发区、工业小区发展规划图、城镇总体规划图,图示土地利用规划(需要时应增加现状图)、项目位置、热电厂、污水处理厂等。附图例、比例尺(1:20000—1:100000)。

4. 厂区总面积布置图

图示主要生产装置,公用工程、化学品库等及污染源位置(排气筒、排污口、噪声源、固废贮存场等)。技改项目标明已建、在建和拟建项目区。厂界噪声监测布点图上应标明主要噪声源、声环境保护目标。附图例、指N 向及比例尺(1:3000~1:5000)。 5. 厂界周围状况图 图示厂界外不小于500m 的土地利用现状和主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图比例尺(1:5000~1:10000)。 6. 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示主要原辅料投加点、主要中间产物、副产品及产品生产环节(按废水、废气、固废、噪声分别编号)、物料回收或循环环节, 结合工艺流程框图作简要说明。 7. 物料平衡图 图示各生产工序原辅料用量、反应中间体、产品品种及数量。 8. 水量平衡图 图示各生产工段用排水、公用工程用排水和生活用排水、绿化用水、循环水量、套用 回用水量、损耗水量、初期雨水(化工等项目)等, 技改扩项目应分别绘制技改前后全厂水平衡图(需图示水回用路线)。 注:报告书图幅不小于160 200mm水、气、声监测点编号图表一致。 二、表格规范说明 1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及环境保护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