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禁忌语的语用对比

合集下载

英汉对比语言学之禁忌语--taboos

英汉对比语言学之禁忌语--taboos

Common Features
生老病死
共性特征
Birth, senility, illness and death Tabooed numbers
禁忌数字
Religion and superstition
宗教和迷信
Birth or Death
Pregnancy
怀孕
E: She is expecting.
How are you doing ? What’s going on?
C: “你到哪儿去啊?”
“现在在哪工作啊?”
“你这衣服真好看,在哪买的?”
Harmonics
E: Have no special tபைடு நூலகம்boos
about the harmonics.
C: 伞(散)、分梨(分离)、
四(死)
Causes for taboos
(她在待产中)
C: 她有喜了 E: Pass away…Be in heaven… C: 去世…驾鹤西去…
Death
死亡
Tabooed numbers
E: 5 C: 3 / / 6 4 / 13 / 7
Religion and superstition
E: God / Devil / Christ
禁忌语出现的原因
Social systems
社会制度
Values
价值观念
Customs
风俗习惯
Lifestyle
生活方式
C:牛鬼蛇神、鬼东西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差异性特征
Social status and appellation
社会地位和称谓

汉英禁忌语的语用对比

汉英禁忌语的语用对比

汉英禁忌语的语用对比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8-05-22 15:32:00 ] 作者:林龙腾编辑:studa0714(二)、从动物习语语用透析汉英禁忌语差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与人打交道外,还会涉及到一些来自然方面的习语禁忌。

主要是有关动物种类的认识不同而产生的寄托动物寓意的词汇表达不同,因此对动物习语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以下就中西文化的差异所产生的习语寓意的不同,对―鸡‖、―蝙蝠‖、―狗‖等动物习语进行了分析。

1、鸡在中国,有的地方为了表示吉利的口彩,我们就通过同音的语用方式来表示吉利。

中国人一般喜欢说与―吉‖有关的话题或者字眼。

因为―鸡‖与―吉‖同音,所以―鸡‖就用来作为吉祥的动物用于各种喜事上,像济南出产的大红包装的―大鸡‖(―大吉‖)牌香烟成为当地人婚礼,婚宴上专用的香烟。

在英语中有不少关于―鸡‖的俗语,象―chicken‖ 是胆小的意思;―Count one‘s chickens before they are hatched. ‖是过分自信的意思,含有贬义。

Chicken out 、play chicken、chicken-feed 等都是贬义。

比如我们如果送给外国人一只―鸡‖或者有―鸡‖有关的东西,并且说与―鸡‖同音的―吉‖等祝福的话,外国人在脑海里,可能会误会成我们在说他是―chicken‖,好象我们在向他们传达他们是―胆小‖的意思。

所以,在某种情况下,就是一种禁忌语。

我们尽量不要在外国人面前用―鸡‖来表达我们的祝福。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中国人们对与―鸡‖是没有什么禁忌的,认为―它‖是吉祥之物,但是,在现代社会里,用―鸡‖称呼女性的话,肯定会引起对方的强烈的反感,因为,―鸡‖与―妓‖同音。

有些西方的农民有了新的看法和禁忌,他们一般都是喜欢白公鸡,因为他们认为白公鸡回保护农长、鸡舍,并可以让他们交上好运。

如果把公鸡杀掉了,他们就认为是不吉利的。

不想要的时候,他们宁愿送人也不愿意杀掉。

汉英禁忌语对比分析

汉英禁忌语对比分析

汉英禁忌语对比分析摘要:Taboo word(禁忌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 存在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个社会中。

目前,中英两国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越来越频繁,在跨文化交际中,为了避免所谓的文化休克,因此了解哪些话语是被禁止的是十分重要的。

英汉禁忌语在语言和词汇层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又导致了英汉禁忌语的迥异。

为了提高人们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人们必须提高对禁忌语的了解,并且能够清醒的意识到在交流中避免使用禁忌语。

关键词:禁忌语不同点文化成因。

一、定义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会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

18 世纪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 首先发现了汤加群岛居民的这种禁忌习俗(taboo),并将该词引入英语,并被全世界各民族人民使用。

顾名思义,所谓禁忌语就是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禁止人们说某种话,或忌讳人们说某种话。

二、禁忌语的演进原始时代——愚昧(ignorance),在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低下与征服自然能力的不足, 人们往往对自然现象和自然力不能理解甚至困惑、恐惧。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被赋予一种它本身所没有的、超人的感觉和力量。

人们竟以为语言本身能给人类带来幸福或灾难, 以为语言是祸福的根源。

他们盲目的崇拜迷信语言的力量, 认为谁要是得罪这个根源, 谁就得到加倍的惩罚; 反之则得到庇护。

这样就自然而然的促成了禁忌语的产生。

封建时代——偏见(p rejudice), 中西方社会的封建时代都以等级森严著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有严格的界限, 黎民百姓的言语都要受到限制, 他们不允许使用上级的所谓高贵语言表达, 否则会招致杀身之祸。

于是, 禁忌语随之产生了。

现代社会——民主(democracy),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类对自然界及社会各方面的认识大大提高。

现如今,人们愈来愈注重人类的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 愈来愈追求平等和自由。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3、功能
英汉禁忌语均具有维护社会秩序、遵循社会规范的功能。通过使用禁忌语, 人们可以避免谈论令人尴尬或冒犯的话题,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摩擦。此外, 禁忌语还可以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提醒人们在不同场合下应该保持适当的言 谈举止。例如,在汉语中,“妄议中央”是一个较为严重的禁忌语,旨在引导人 们不要随意发表不当言论。同样地,英语中的“鞭打禁锢”等禁忌语也旨在维护 社会道德和秩序。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的应用
1、语言教学
英汉禁忌语的对比分析在语言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英汉 禁忌语的异同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和交际方式。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了解不同文化中的禁忌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 能力。
2、翻译实践
在翻译实践中,英汉禁忌语的对比分析同样具有指导作用。译者需要具备跨 文化意识,了解两种语言中的禁忌语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在忠 实原文的基础上,准确地传达原文中的信息。例如,在翻译过程中,遇到关于 “死亡”的禁忌语时,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 达方式。
英汉禁忌语在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英语中的禁忌语多 采用委婉语和替代词,以避免直接提及禁忌话题,如用“pass away”代替 “die”。而汉语中的禁忌语则更多地体现为避讳和省略,如对年长者的称呼中 会避免使用不吉利的字眼。
四、应用实践:跨文化交流的技 巧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英汉禁忌语的异同十分重要。在语言交流中,我们应 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避免使用冒犯性的言辞。同时,掌握相应的交流技巧,如 采用间接、委婉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和冲突。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也需充分考虑原文中的禁忌语,确保译文准确、得体。

英汉禁忌语对比研究

英汉禁忌语对比研究

英汉禁忌语对比研究摘要:禁忌语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它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征。

讨论禁忌语的产生根源、应用范围的共同性、相异性等,对英汉禁忌语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避免交际失误,实现理想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禁忌语文化交际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的纽带,语言运用的正确与否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起着重要的影响。

在任何一种文化中,尽管语言中存在明确表达概念或事物名称的方法和词语,但针对某些概念或事物,人们总是期望避免谈及。

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语言的一种特殊现象——禁忌现象。

1 禁忌语的由来及产生根源英语taboo一词的含义是禁忌,它源于太平洋汤加群岛的汤加语(Tongan),意为“神圣”,“不可接触”。

1777年英国的库克(James Cook)在南太平洋上探险来到汤加群岛时发现,当地存在着许多令人惊异的社会现象,如某些词语允许某一特定的社会集团使用,而不允许一般居民所使用,当地居民把这禁忌的现象称为“taboo”。

从此,“taboo”这个词就进入了西方的人类学,社会学及语言学等学科,开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研究课题而得到广泛重视和使用。

2 英汉禁忌语应用范围的共同性禁忌语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

从历史的角度看,英语汉语植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但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英汉禁忌语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在表达上更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2.1涉及亵渎神明的禁忌语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一般都不能随便提到神灵或所崇拜的对象的名字,否则就是亵渎神灵。

在英语中,宗教上的好多词语,像God(上帝),devil(魔鬼),heaven(天堂),hell(地狱),Christ(基督),Jesus(耶稣),damn(该死)等只有在严肃的讲话里才是合适的,违反了这个规则就会使说话人受到谴责或遭到人们的回避。

于是在英语中,就用gosh来代替God,用Goodman来代替the devil。

中国也是如此,早期的中国禁忌的内容与形式相当繁杂。

中西文化对比与应用之禁忌语

中西文化对比与应用之禁忌语

中西文化对比与应用之禁忌语某些词语和概念令人不快,最好不用,而换一种婉转的说法——这就是委婉语。

有些词语因传统习惯或社会风俗不同,会引起对方强烈反感,应避免使用——这就是禁忌语。

禁忌英语taboo,原义为“神圣”,“不许触摸”的意思。

一、禁亵渎性词语在西方国家,人们认为滥用上帝或上帝的名字是不敬的,所以与这类相关的词语一般是要避免的,而且也常常避免谈到魔鬼,如:上帝的名字JehovahGod(上帝)hell(地狱)devil( 魔鬼)Christ(基督)Jesus ChristHoly Mary如果要使用,则God说成Dod,Gom,Godfrey等,将Jesus Christ说成Caessar’Crutch等或是使用god of this world, the Big D( Lord of flies), the good man 等委婉语。

在中国,人们也尽量避免对“神”的不敬, 对自己信奉和崇拜的神仙不能在言语上有任何的轻慢和不敬。

但对于“鬼”却是不避讳的,如汉语中就有“牛鬼蛇神”、“妖魔鬼怪”、“鬼东西”、“扮鬼脸”等。

另外,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皇帝的名字,甚或与皇帝的名字同音或同形的字都在禁忌之列。

如中国的秦始皇名“嬴政”,为避其“政”名,一年的“正月”被该为“端月”;宋朝知州一官吏名“田登”,为避其“登”字,下令百姓不能说“点灯”,而说“放火”,因此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之说。

二、禁辱骂性词语辱骂性语言在英语中属于淫秽性语言(obscene language),也可以说是脏话(dirty words),常常是人们避讳的。

如:son of bitch(狗娘养的)For Christ's sake! (为了基督!)God damned! (神啊,受诅咒吧!)Oh, damn it! (诅咒它吧!)英语里还有用动物的名称来骂人的,如骂某人为cow, swine, pig,stallion等等, 这些是禁止使用的。

英汉委婉语和禁忌语语用比较研究-V1

英汉委婉语和禁忌语语用比较研究-V1

英汉委婉语和禁忌语语用比较研究-V1正文:
随着全球交往的增加,汉英之间的语言交流变得越来越常见。

然而,由于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英汉委婉语和禁忌语语用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对汉英翻译和交际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对英汉委婉语和禁忌语语用的比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英汉委婉语比较
1. 委婉语的概念
英汉语言中,委婉语通常用于避免直接表达否定、争端等引起不愉快的话题,却又要传递相应信息。

委婉语可以起到缓和关系、保护自尊心等积极的作用,但也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歧义和不明确的信息。

2. 英汉委婉语比较
在英语中,常用的委婉语有“比较级”的表达形式,例如:“a bit difficult”、“not very good”等。

在汉语中,常用的委婉语有“间接引述”的形式,例如:“听说他不太舒服”。

二、英汉禁忌语比较
1. 禁忌语的概念
在英汉语言中,禁忌语通常指的是一些在特定社会语境下禁止使用的语言,例如“骂人的话”、“脏话”等。

禁忌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
其表达方式和表现力也有很大的差别。

2. 英汉禁忌语比较
在英语中,禁忌语属于一种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而在汉语中,禁忌语的使用属于一种文化上的禁忌,常常与道德与文化价值观有关。

结论:
经过英汉委婉语和禁忌语语用比较研究,我们发现,英汉语言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对于翻译和交际,我们需要注意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学习和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方式,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英汉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文化视角下的英汉禁忌语对比研究

文化视角下的英汉禁忌语对比研究

文化视角下的英汉禁忌语对比研究史丽微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457摘要:跨文化交流有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由禁忌语带来的问题是其中之一。

本文从文化视角讨论英汉禁忌语的不同之处,从而帮助英语学习者避免在跨文化交流中遇到障碍。

关键词:禁忌语;文化;汉语;英语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1 禁忌的定义《美国百科全书》对禁忌的定义是这样的:“Taboo, a prohibition applying to something that is forbidden, or set apart because it is sacred, consecrated, or unclean -- and therefore is considered dangerous”[1]。

该词出自波利尼西亚语,也被拼写为tabu,tapu或者kapu,18世纪晚期由英国皇家海军上校詹姆斯·库克引入。

在很多语言中,因为传统或者社会习俗不赞成使用一些词汇和短语,因而,人们会避免使用这些词汇和短语,这些就是禁忌语。

禁忌是通常被禁止或劝阻的事物或想法,禁忌语的本意甚至也暗示了一定的神圣性。

禁忌语是极端消极的方面,威胁到它的社会基础。

因此,在公共场合下使用某个禁忌词语或提及某一个禁忌话题会引起人们的震惊或引发强烈的不赞同。

那些经常违反当地禁忌规则的人很快就会发现他们被社会遗弃。

然而,不同国家的不同民族的人对于什么是禁忌有不同的观点,禁忌语往往与所处的社会相关联。

“Cannibalism (同类相食)”在西方世界是一个禁忌,但是在那些以此为传统仪式的一部分的文化下则不然。

禁忌语也与其所处的时代、地域和社会群体相关联。

在不同的时代,地域和社会群体中,禁忌也是不同的。

对于一些人是禁忌的东西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就不是禁忌。

一种语言的大多数使用者知道什么是禁忌语以及禁忌语的规则。

这样的禁忌在文化遗产中虽然不是法规或者禁令,但是他们在社交生活中和那些法规禁令有着相同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汉英禁忌语的语用对比作者:王艳琳作者单位: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刊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10,""(10)被引用次数:0次1.康家龙语言的艺术 20032.李悦娥话语分析 20023.由谚斌中国民俗语言学 19924.胡文仲跨越文化的屏障 20045.张莹汉英禁忌语的文化对比分析 2004(5)6.戴庆夏社会语言学概论 20047.束定芳中国语用学研究精选 19968.彭增安语用修辞文化 19989.李桂媛英汉禁忌语及委婉语探讨 2004(5)10.朱浦道英语的国际化地域化发展趋势 1997(8)1.期刊论文唐路一.戈玲玲.TANG Lu-yi.GE Ling-ling交际语境顺应视野下的禁忌语语用效果分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5)禁忌语是语言交际中应予以避讳的话语,然而,在特定的语境下,恰当地使用禁忌语不但不会引起语言交际的障碍,反而还能达到常规用语无法企及的语用效果.运用交际语境顺应论,从语言使用者、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等方面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利于从语言的综观角度全面地了解禁忌语,有利于理解现实的语言交际行为,同时对翻译和二语教学也有所启迪.2.学位论文周广军禁忌语应用适当性的动态研究2008禁忌语存在于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中,它们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

在语言交际中,禁忌语是一个独特的矛盾体。

从其作为社会规范的功能来说,是不能使用的,故称禁忌语。

然而,它又是表达工具,否则便难以存在于语言之中。

本质上,禁忌语是对语言交际中关于谈论某些不能提及或谈论的事情的一种规范。

语言的使用都是在其相应的语境之中,因此语境理论是本文讨论与分析禁忌语使用的首要依据。

根据马林诺夫斯基(Marlinowski)的论述,语境可以被区分为三个类型:(1)言辞语境;(2)情景语境,和(3)文化语境。

弗斯(Firth)进一步发展了情景语境的观点。

语境理论与其它一些理论,如韩礼德(Halliday)关于语域的界定、格莱斯(Grice)的合作原则、利奇(Leech)的礼貌原则、布朗与莱文森(Brown and Levinson)的面子理论共同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

禁忌语随着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和发展,其自身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语言系统,经历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三个不同时期--原始迷信时期,封建父权时期,以及现代民主主义时期。

被视为禁忌语的词汇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客观性与普遍性,多样性与特殊性,稳定性与临时性。

禁忌语涉及诸多其所指称的事物和现象,也由此被进行了类别划分,本文中主要将其分为五种类型:(1)与名字相关的禁忌语;(2)与性相关的禁忌语;(3)与人体排泄相关的禁忌语;(4)与人所不欲之事相关的禁忌语,和(5)与职业相关的禁忌语。

同时,禁忌语随着时间而发展变化,其中一些在数个世纪或更长时期里仍然作为禁忌语而存在,其它一些则已经被使用在常规语言当中。

此外,一些本不是禁忌语的或者新生成的指代禁忌事物的词汇会进入禁忌语的范畴。

如果再从修辞的观点来看,语言中的禁忌现象就会更加广泛。

交际是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交际者将其带有意图的行为编码为信息,并通过一种渠道把信息从发出者传递到接受者,交际双方以此引发特定的态度或行为。

如果被编码和被解码的信息相似,该交际活动便有可能是成功的;反之,差异则可能妨碍交际的成功。

这种相似性依赖于编码者和解码者共有的经历和相似的参考框架。

禁忌语在交际中的使用是对语言禁忌的违背,而当人们观察到语言禁忌现象时,则往往使用委婉语进行替代。

尽管由于禁忌语的敏感本质,人们通常避免使用它们,事实上在包括跨文化交际在内的一些具体情况中,禁忌语在被人们以不同的方式使用着。

本文结合一些例示对这些使用方式进行了描述性介绍。

适当性用以评价人的行为,是指一种行为对某种特殊境况而言的适合性、可接受性或正确性。

语言行为,特别是本文讨论的涉及禁忌语的语言行为理所当然也需要从发生该行为的语境来考量其适当性。

在考察禁忌语使用的适当性时,语境极其重要。

本文以语境理论为主要依据,致力于分析语境因素--参与者、场境与活动如何影响禁忌语的使用。

此外,交际者的心理因素、文化因素(宗教、价值观、社会传统)、礼貌也是与这一分析密切相关的。

本文对禁忌语使用的适当性所作的尝试性的定性分析,主要结论是语言的使用要力求符合语境限定要求。

一般说来,如果所有语境因素都被视为允许时,禁忌语的使用才能被认为是适当的。

语言使用者应尽可能全面深入地审视交际所处的语境,并结合交际中的其它因素对禁忌语使用的适当性进行动态分析,促进语言交际活动向着更加理性、和谐的方向发展。

3.期刊论文成世勋.CHENG Shi-xun汉哈禁忌语对比研究-语言与翻译(汉文版)2008,""(4)语言禁忌是一切自然语吉中都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但内容却因各语言集团所处的生态环境,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产方式以及交际场合、交际对象等方面的不同而有异.文章对比分析了汉语和哈萨克语禁忌语,将有助于避免语言交际中的失误.4.期刊论文王琼.Wang Qiong禁忌语的运用与《泰坦尼克号》-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3)禁忌语并不意味着禁而不用,禁忌语有着它独特的作用与吸引力.本文运用海姆斯的言语活动理论分析了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禁忌语,阐述了交际情景因素如何制约人们对禁忌语的使用或规避.5.学位论文周秀敏从礼貌角度对跨文化交际中禁忌语的动态研究2005本文拟从礼貌角度对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语进行动态研究。

其实践意义在于,结论可用于减少跨文化交际失误,避免人际冲突,有关知识有助于增强外语教学者和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现代信息交通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

在本文的开始,即介绍部分,在回顾前人对禁忌语研究的基础上,简述了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和广泛的今天研究禁忌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表明了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此研究的目的。

第一章阐述了禁忌语的定义、产生、特点和功能,提出将禁忌语放到具体的文化和交际语境中进行研究。

第二章根据语言使用与社会发展、语言规范和社会规范的相关性,揭示了禁忌语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演进;在综述BronislawMalinowski,J.R.Firth,M.A.K.Halliday和DellHymes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交际参与者、交际场合和所进行的活动等语境因素对禁忌语的使用的影响.第三章在阐述交际和语境是受特定社会文化,特别是礼貌原则约束的基础上,指出:礼貌原则也有文化特定性;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习惯和民族中心主义的作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参与交际的人们倾向于遵守各自不同的礼貌准则。

第四章将禁忌语和跨文化交际联系起来,着重阐述:犯忌是违反礼貌原则的,委婉语是避免犯忌的一个有效途径;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禁忌语和礼貌原则的文化特定性以及习惯和民族中心主义的作用,交际者在语言理解和礼貌策略的选择上,很容易发生语言和文化迁移,从而引起语用失误,降低交际效果。

第五章在前几章的基础上,对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提出了几点有益的建议。

最后是结论部分,在总结全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说明了该论文所作的探讨对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所具有的意义。

6.期刊论文谷路平也谈中西方文化禁忌语-考试周刊2009,""(43)禁忌是世界各民族之伺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规范了人们的言语行为与社会交际.跨文化交际是现代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语言禁忌现象可以使跨文化交际更加得体.7.期刊论文傅杰禁忌语的语用理据分析-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对于禁忌语的产生,不同的语言学派都阐述了自己的现点,如社会语言学的灵物崇拜心理理论,现代符号学的事物和理念的符号性特点理论等.经过观察研究我们发现,禁忌语的产生和形成,还有它的语用原因,即禁忌语的使用受言语交际中语用原则的制约.某些言语之所以成为禁忌语是受语用原则中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制约.8.学位论文李君富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英文禁忌语对比研究2007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加强。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误解和冲突。

这就要求我们对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异同进行研究,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大量的研究表明,语言和语言的使用深深根植于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离开了语言产生和使用的社会文化语境和交际语境,就不可能对语言做出深刻而全面的解释。

禁忌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

英文名为taboo,汉语译为“塔布”。

Taboo 一词源于南太平洋汤加岛人的土语。

原意含有“神秘”和“不可侵犯”的意思。

与“塔布”相对应的汉语词是“禁忌”。

禁忌语并非汤加岛所独有,它普遍存在于世界上各个文化当中,涉及的范围都非常广泛。

小到一个家庭,大到整个社会,上自士族权贵,下及庶民百姓,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在我国的《礼记·曲礼》中有“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之说。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禁忌语往往会显得唐突无理,容易造成极不好的后果,所以不论中国或西方都很重视禁忌语的使用。

当今社会,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由于不同文化对在一定语境下什么是禁忌语并不完全一致。

如果对其缺乏了解或使用不当,就会产生误解、冲突,甚至不可知的严重后果。

对于禁忌语,人们会经常采取“回避”态度,以免冒犯他人。

但禁忌语作为人类语言的一部分,在生活中不可避免。

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介绍了中英文禁忌语各自的四个主要方面及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做出对比,以使读者对中英文禁忌语有更深刻系统的了解。

最后提出应有的端正态度及有用的策略,以使读者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知己知彼,求同存异,有效沟通。

9.期刊论文郭学文浅析禁忌语在教学中的作用-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8(6)当语言和现实不能区别时,几乎所有的语言都有禁忌语现象发生.含义较强的禁忌语通常具有真正的社会价值.交际功能教学理当引起重视,千万不要视之为洪水猛兽.10.期刊论文滕永青浅谈汉语禁忌语-安徽文学(评论研究)2008,""(9)语言禁忌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无论在哪个社会,哪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禁忌语言.汉民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而汉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讲究文明,说话要含蓄,因此人们在谈话中就有所顾忌,避免使用那些与传统或社会习俗不符的语言,也就是禁忌语.本文就结合汉民族文化,谈谈汉语中禁忌语的内容.种类及其表达方式.本文链接:/Periodical_kjxx201010114.aspx授权使用:国家图书馆(gjtsg),授权号:7df3c817-61dc-4509-a43b-9ded00ca0a9a下载时间:2010年9月1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