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禁忌语异同之分析与比较

合集下载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3、功能
英汉禁忌语均具有维护社会秩序、遵循社会规范的功能。通过使用禁忌语, 人们可以避免谈论令人尴尬或冒犯的话题,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摩擦。此外, 禁忌语还可以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提醒人们在不同场合下应该保持适当的言 谈举止。例如,在汉语中,“妄议中央”是一个较为严重的禁忌语,旨在引导人 们不要随意发表不当言论。同样地,英语中的“鞭打禁锢”等禁忌语也旨在维护 社会道德和秩序。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的应用
1、语言教学
英汉禁忌语的对比分析在语言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英汉 禁忌语的异同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和交际方式。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了解不同文化中的禁忌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 能力。
2、翻译实践
在翻译实践中,英汉禁忌语的对比分析同样具有指导作用。译者需要具备跨 文化意识,了解两种语言中的禁忌语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在忠 实原文的基础上,准确地传达原文中的信息。例如,在翻译过程中,遇到关于 “死亡”的禁忌语时,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 达方式。
英汉禁忌语在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英语中的禁忌语多 采用委婉语和替代词,以避免直接提及禁忌话题,如用“pass away”代替 “die”。而汉语中的禁忌语则更多地体现为避讳和省略,如对年长者的称呼中 会避免使用不吉利的字眼。
四、应用实践:跨文化交流的技 巧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英汉禁忌语的异同十分重要。在语言交流中,我们应 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避免使用冒犯性的言辞。同时,掌握相应的交流技巧,如 采用间接、委婉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和冲突。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也需充分考虑原文中的禁忌语,确保译文准确、得体。

中英禁忌语比较

中英禁忌语比较

中英禁忌语比较禁忌语是语言的一部分,而语言又是社会现象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禁忌语也是学习社会文化的一种工具。

禁忌语就是指在日常交际中所不能涉及到的特有话题,可以说凡是在交往和公共场合中那些引起对方或公众反感或不快的一些词或表达方式都属于禁忌语的范畴。

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禁忌语的异同之处,能深刻地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英语,有助于跨文化交流的成功,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展开有很大帮助。

在中国,“禁忌”一词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汉书·艺文志》等一些史料典籍中就有出现。

对于“禁忌”的含义《说文解字》中的记载可谓简明扼要:“忌,憎恶也。

在西方,禁忌语的英文说法是“taboo”,最早是南太平洋波里西亚汤加岛人的土语,意思“需要极端注意的事情”。

禁忌语的产生是与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发展息息相关的。

中国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文明落后,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人们对上天、鬼、神都有所避讳。

西方国家,特别是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出于对上帝的信仰,对于“God、Christ”这些词都是不能随便说的。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中英禁忌语的异同。

中英禁忌语相同点:1)神灵圣人名的禁忌。

在中国,自古就有皇族名避讳,凡是涉及到与皇公贵族名字谐音或是相近的音时,就要换一个说法。

例如秦代为避秦始皇的名“赢政”而将“正月”改为“端月;西方则用委婉动听或迂回曲折的表达方式来指代与鬼神有关的词,如:上帝魔鬼撒旦一般要用:God of this world, the big D和the good man等委婉说法。

2)令人难以启齿或难过之事。

如“怀孕”英语中的表达方式有She is expecting.(她在待产中。

)She is well-along(她心满意足)等;而汉语中人们通常说“她有了”或者说“她有喜了”等。

在汉语中,我们一般说患了癌症的人得了“不治之症”。

英文中人们用C.C或Big C或是long disease代替癌症(cancer),艾滋病AIDS (可传染的社会疾病);汉语中“上厕所”有“方便”、“去一号”等委婉的说法。

英汉文化中禁忌语的比较

英汉文化中禁忌语的比较

《教学与管理》2008年8月20日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沟通情感的工具。

尽管语言有任意性,但由于语言蕴含着难以形容的神奇力量,人们在使用某些词语时,这些词语所指代的事物往往会生动逼真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并引起某种心理上的反映,像汉语成语中“望梅止渴”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令人高兴、让人欢欣的词语往往能引起愉快、欢喜的心情,而令人沮丧、让人不快的词语同样也会引起相应的心理反映,使人产生恐惧、不安、悲伤或厌恶的情绪。

对此,人们总是期望避免或直接提及,这就是语言中的禁忌现象。

一、禁忌语产生的文化背景“禁忌”一词源于玻利尼西亚汤加语,意思是“需要极端注意的事”。

1777年,英国航海家JamesCock在南太平洋的汤加岛上发现了一种令人震惊的社会现象。

一些话在当地居民中禁止使用,他们称其为“Taboo”,意为“holy”,“untouchable”。

JamesCock记录了当地有关“taboo”的种种现象。

这些禁忌主要反映两个方面:一是受尊敬的神物不能随便使用;二是受鄙视的贱物不能随便接触。

禁忌语的产生有其时代原因。

在人类远古时代,人们迷信鬼神,信仰上帝、崇拜神祗。

有关帝、神的名字以及他们的话语是不能随便提及的神圣的东西,否则就被视为是对帝、神的不敬和对神力的亵渎。

人们往往认为某些话语与其所指称的人和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联系,说出这些词语,就会触犯其所指代的人或事物,招来灾祸,这就自然导致了语言的禁忌。

英汉文化中早期的禁忌语主要与迷信神力、崇拜神祗有关。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除了宗教原因外,社会风俗、文化传统、个人修养、交际需要等因素对英汉禁忌语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英汉文化中禁忌语的趋同性尽管英汉语言反映不同的社会习俗和历史文化,但不同民族的人们在交际中对语言的选用上会表现出一致的倾向性,交际中涉及禁忌语时,都采用了相同的交际策略,如避凶求吉等。

英汉两种语言的禁忌语有许多共同之处,英汉文化中共同的禁忌语及其委婉说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死亡英语中表达“死”的委婉说法有:gotoheaven,breatheone'slast,gotoanotherworld,kickthebucket等;汉语常用的表达有:逝世、寿终、牺牲、百年了等。

浅析英汉禁忌语的异同

浅析英汉禁忌语的异同

浅析英汉禁忌语的异同作者:许晓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6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禁忌语,而中西文化背景以及语言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禁忌语的异同。

禁忌语是中西文化交流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两种语言的禁忌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同时也存在着不同之处。

因此,人们有必要加深对禁忌语的了解,从而减少交流的障碍。

本文试图通过浅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禁忌语的异同,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英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禁忌语;异同[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11.引言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传播文化的一种有效媒介,语言同时也是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窗口,文化通过语言折射出其内涵。

就像刑福义先生的话那样:“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

[1]而语言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就导致了语言禁忌的出现,禁忌语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

禁忌语,是指人们在进行语言交际过程中因涉及隐私或词义不雅需避讳或禁用的词语。

[2]2.英汉禁忌语异同分析的重要性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达有所不同,因此,不同国家的禁忌语表达也有所不同。

对禁忌语的熟练掌握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所以禁忌语异同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如果我们对不同国家间的禁忌语熟悉了解的话,那么交流中的误解和冲突也会有所减少,因为禁忌语也是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一些历史、文化以及其他事物的有效表达,只有熟悉掌握禁忌语才能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其次,英汉禁忌语的异同对比分析有利于语言学习者更好地知晓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以及更好地掌握英汉禁忌语的表达技巧。

最后,英汉禁忌语的对比分析可以让我们在一些英语国家表现自如,避免出现一些生活中的尴尬。

略谈英汉禁忌语之异同及其文化背景分析

略谈英汉禁忌语之异同及其文化背景分析

略谈英汉禁忌语之异同及其文化背景分析在人类的生存和交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冲突和矛盾,于是就出现了人们对某些言行的限制,也称为禁忌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而禁忌语是人们在各种场合中由于某种原因不愿不能或不敢说出某些词语,同一生活内容在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生活禁忌。

就是同一民族、同一国度,由于地域不同,也有着不同的语言禁忌。

这就决定了我们有共同的精神、思想乃至思维方式等,从而产生了共同的禁忌与禁忌语。

1英汉语言禁忌的趋同性1.1亵渎性禁忌语在中国,那些信仰佛教和道教的人都是忌妄语的,就是忌胡说、乱说、说假话。

家庭中,如有人信奉保护神,买保护神像时忌说“买”,要说“请”,否则就犯忌,是亵渎神灵。

而在西方很多国家由于信仰宗教,大多数人把上帝视为至高无上的神。

于是God, Christ, devil, hell, Jesus, Jehovah等有关上帝、宗教地词语在英语国家里只能在宗教场合或严肃地讲话中才能使用,称为一种不能违反的规定。

英语中有一短语for Christ’sake(看在基督的面上),在一般情况下,多用for goodness sake或for crying out loud(看在老天爷面上)来代替。

如果违反了将会受到众人的责备。

1.2猥亵性禁忌语人们在日常交际中都力求避俗就雅,有一些具有猥亵性的语言也就成了人们交流的禁忌语,英汉文化都将猥亵性词语当作是不雅而需要回避的词语。

他们主要涉及人体某些部位、性行为以及分泌排泄等不洁之物,在交际中一般要用委婉的、含蓄的或雅致的词语来代替。

这类词被认为是粗俗而不堪入耳的,使得说者听者感到羞耻。

众所周知,在汉语中,对性器官的描述人们常用“下部”代替,将从事色情活动的女子称之为“鸡(妓)”;而就算是尽管受法律保护的夫妻之间婚后性行为,也要用“同床”、办事”、过夫妻生活”等词语来代替;在英语中,表示与性、生殖器或性爱等有关事项则常用“four-letter words”来代替。

浅析英汉禁忌语的异同

浅析英汉禁忌语的异同

那么 交 流 中 的误 解 和 冲 突也 会有 所减少

通 常会将 李老
’ , 、


字 添加在 一 个 人 的姓 氏后 面

张老 代

是对 一个 国 家 和 民族 的一 些历 史
文化 以及其他事 物 的有效

王老
,
等等
在 中国 人 眼 里





字还 意 味 着权
’ , 、
表达 其次
,
只 有 熟悉 掌握 禁 忌 语 才 能 有效 地 避 免 不 必 要 的冲 突
这 是 中 国 的传 统美 德
吾 幼 以及 人之 幼
, ,

老吾 老
,
,
以及 人之老
,

;
,
家 的 禁 忌 语表 达 也 有 所不 同
文化 交 际 的顺利进 行 的 作用 话
,


对禁 忌 语 的熟练 掌握 有 助 于 跨
’ , 、

挟泰 山 以超 北海 此 不 能 也 非 不 为 也
’ , 、 “
语言 研究
浅 析 英 汉 禁忌 语 的 异 同
许晓艳
摘 要
:
河 海大 学
u e j dg m n
随着 经 济 的 发 展 和 全 球 化 进程 的 加快
,
,
人们之 人们不
t


由此我 们 可 以 看 出 单 词
,

hi
s ”
代 指 了男 女 两 种
间 的 跨文化 交流 日益 频繁
可避免地要 使 用 禁忌 语 存在 的 文化 现象

跨文化交际中汉英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汉英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2019年39期总第479期ENGLISH ON CAMPUS跨文化交际中汉英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文/卢绍迎全球化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渐密切。

中西方所使用的语言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汉语言和英语在禁忌语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

因此中西方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会因为禁忌语的不同,而出现尴尬的情况。

禁忌语作为语言文化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不同国家社会发展的真实映照,因此要想加大中西方之间的交流,就需要了解两者禁忌语的异同点。

一、汉英禁忌语存在的相同点1.猥亵性词语禁忌。

对猥亵词语的忌讳也是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同有的现象。

如汉语中骂人的话有“王八蛋”,而英语中则有“fuck”“shit”。

在谈及排泄物时,汉语中为了避免尴尬常将“大便”“小便”用去方便一下来代替,而英语中则说“go to restroom”。

中西方对猥亵性词语的禁忌充分说明了人们心里中的社会理论道德是部分国界的。

2.宗教神灵禁忌。

对宗教神灵的忌讳是中西方之间的共同点。

特别是中国受原始社会的影响,将不能解释的现象归结为神灵,因此就出现了太阳神、门神、财神等称谓。

每逢佳节还要祭拜神灵,供奉祖先。

在西方人们信奉基督教,因此上帝是他们比较忌讳的神灵。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禁止使用对神灵不敬的词语,这也是人们精神寄托的一种表现。

3.疾病死亡禁忌。

疾病和死亡不仅在中国是禁忌的,在西方也是禁忌的,虽然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是不管是西方人还是中国人都不愿直接说出自己的疾病,常常会选择“身体不舒服”来代替。

在英国当询问某个人身体怎么样时,也会直接问“Are you ill?”而是采用Are you feeling good?来代替。

模糊性地表达可见疾病在人们心中都是非常忌讳的。

分析其原因是死亡是不能国界的,任何人都有生老病死的那一天,但是同样任何人都畏惧死亡。

因此汉语中常常将“死”用“老了”“归西”“去世”等来代替。

二、汉英禁忌语存在的不同点1.颜色禁忌。

英汉禁忌语的异同比较及其文化根源

英汉禁忌语的异同比较及其文化根源

2013.08学教育80英汉禁忌语的异同比较及其文化根源姜月(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英汉禁忌语根植于其独特的文化根源。

面对日益紧迫的跨文化交际趋势,本文将通过对比英汉禁忌语的异同点,从死亡与疾病、性、猥亵词、宗教以及称谓禁忌等方面对英汉禁忌语进行对比研究,尝试发现其文化根源,提高交际能力,为跨文化交际中面临的禁忌语方面的文化障碍提供参考。

[关键词]禁忌语;文化;异同比较禁忌是人类最古老的无形法律(弗洛伊德,1986)。

它起源于远古人类对于强大的自然物和未知的自然现象的畏惧。

在劳动过程中语言产生与发展,并“被赋予了一种它本身所没有的、超人的感觉和超人的力量,社会成员认为语言本身能够给人带来幸福或灾难,认为语言是祸福的根源”(陈原,1983)。

禁忌语便产生于此种趋利避害的心理。

禁忌(taboo )一词源自汤加语(Tangan ),其意为“神圣的”、“不可触摸的”。

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居民用其指称那些需注意、被禁止的词语。

禁忌语广泛的存在于世界各种语言之中,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心理与价值取向,并受其制约与影响。

而现代越来越频繁的跨文化交际却急需人们打破禁忌语所带来的文化阻碍,英汉禁忌语异同的研究正是秉持求同存异的精神和态度,来寻求解决之道。

一、英汉禁忌语的相同之处1、关于死亡、疾病的禁忌语死亡与疾病是禁忌语的永恒主题。

汉英两语中关于“死亡”与“疾病”的委婉语均十分丰富,人们用其来避免直接表述时所带来的尴尬与亵渎之意。

英语中用“sleep ”,“go to heaven ”,“be at peace ”,“go west ”等表达死亡之意,中文中则有“安息”、“永眠”、“归西”、“仙逝”等。

疾病禁忌语也有大量实例。

癌症就被委婉称为“the Big C ”,“that dis-ease ”。

新闻媒体也常使用“a long ill-ness ”来指代它。

直称精神疾病的患者为“mad ”或“crazy ”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人们常委婉称其为“a little ec-centric ”或“not all there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 话不 仅是 骂 人 , 是 对 神 的 冒犯 。汉语 中常 用 也
的有 “ 该死 的 ” “ , 他妈 的 ” “ 三 ” “ 三烂 ” “ ,瘪 ,下 , 狗
娘养 的” 。现代 年轻 人 网上用 语 多 用 它们 的拼 音 等
1 47
首 字母 , T 如 MD、 N D 等 。骂 女 人 常 用 “ 子 ” TN 婊 、
往 中, 但 晚辈忌 呼长辈 的名字 , 不 而且 在不很 熟识 的 同辈之 间也忌 直呼对 方 的名字 , 以示对 对方 的尊敬 ,
通 常人们 以“ 生 ” “ 先 、 同志 ” “ 、 师傅 ” 相称 。 ( ) 间和数 字禁忌 二 时 在 西方文 化里 , 们 最 忌讳 的时 间 和数 字莫 过 人 于星期 五和 1 。西方人认 为在 星期 五 这天 结婚 、 3 旅 行、 航海 、 开始 一个 新 的工 作 、 办 一 次会 议 或是 做 举
中西 文化 中的语 言禁 忌 , 少 跨 文 化 交 际 中不 必 要 减
“ ” 。每当新皇帝登基 , 邦 字 许多人只能改名。还有
避 圣人 讳 , 到 “ ” 要 避 讳 , 丘 ” 因 此 改 为 遇 丘 字 “ 姓
“ ” 因为 “ ” 圣人孔 丘 的名 。在 中国也有 敬 动 邱 , 丘 是
通常会 冒犯 他人 , 人不 快 , 者 引起 双 方 的 冲 突。 令 或 英语 中大部 分辱 骂性 词语 与宗 教 的词语 和名称 或 与 性 和性 器 官有关 , : ssC rtsi cc 。也 有用 如 J u h s, t ok e i h,
动 物 的名称 来 骂人 的 , : ie pg CW, i h等 。 如 s n , i, O b c w t 在 骂某 人是 “ 畜生 ” “ 、 可恶 的东 西 ” , 语 中常 用 时 英
21 00年 6月
第2 4卷 第 3期
新 乡学 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 o mM f ixa gU ie t( 0 S i c sE io ) o n i nv mi S c X n y c n e dt n e i
Jn .00 ue2 1
V0 . 4 NO 3 12 .
●语 言 学 研 究
英 汉 禁 忌 语 异 同 之 分 析 与 比较
刘 敏
( 商丘师范学 院 外 国语学 院 , 河南 商丘 4 6 0 ) 70 0

要: 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着大量 的禁忌语 。在对 中西 方禁忌 语 比较 的基础 上 , 意禁忌语 中存在 的 中西 注
社会习俗和文化内涵的异同 , 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 际。 关键词 : 禁忌语 ;语用 ; 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 :00 H 3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33 ( 00 0 04 0 17 34 2 1 ) 3— 17— 3
收 稿 日期 :09—1 —2 20 1 4
作者简介 : 刘敏 , , 女 河南商丘人 , 商丘师范学 院外 国语学 院讲 师。
禁 忌 , 语为 t o , 于波 利尼 西 亚 的汤 加语 , 英 a o源 b 意思 是 “ 要极 端注 意 的事 ” 需 。总 的来 说 , 忌 包括 禁
鬼 ) ha e 天 堂 ) hl 地狱 ) C r t 基督 ) J— ,evn( ,e l( ,h s ( i , e
SS( U 耶稣 ) 只 能 用 于 严 肃 的 场 合 , 则 就会 使说 等 否 话 人 受到 谴 责 或 遭 到人 们 的 回 避 。 中 国人 忌 讳 对 ” 自己信奉 和崇拜 的神 的任 何 不 敬 。在 古代 中 国 , 人 们 被禁 止提 及 、 使用 帝 王 的名 字 , 叫 “ 这 国讳 ” 。例 如 , 高祖 名 刘 邦 , 朝 人 们 就 得 用 “ ” 来 代 替 汉 汉 国 字
从原 始社 会到 人 类 跨 人文 明 的新 世 纪 , 些 辱 一 骂性 的词 语 , 般 是 被 大众 禁 忌 的。 因为 这 类 词语 一
化, 但不 同 民族 的人 们在 交际 中涉及 禁忌 语 时 , 都采 用 了相 同的交 际策 略 , 如避 凶求 吉 等 。英 汉两 种 语
言 的禁忌语 有许 多共 同之 处 , 汉 禁 忌语 语 用 原 则 英
“ o h s’ a e ” G d d m e ! “ H l! 等 。 F rC r t Ssk ! “ o a n d ” i e ” l
的共 同性 主要体 现在 以下几 个方 面 。
( ) 用亵 渎性词 语 一 禁
在 信仰 基督 教 的西 方 , 帝 的名 字 耶 和 华 (e 上 J— hvh 是 最 大 的禁 忌 语 。 在 任 何 情 况 下 人 们 都 不 oa) 说、 不滥 用上 帝 的名 字 , 否则 就是亵 渎 神灵 。美 国语 言 学家 布龙 菲 尔 德 在 论 及 语 言 禁 忌 时说 : 在 英 语 “ 里 , 教 上 的 好 多 词 语 , G d ( 帝 ) dv 魔 宗 像 o 上 ,ei l(
两个 方 面 : 一是 受尊 敬 的神物不 能 随便使 用 , 是受 二
鄙视 的贱 物不 能随便 接触 。 禁忌是 世 界各 民族 共 有 的文 化 现 象 , 反 映在 并 语 言 中。随着经 济 全球 化 的进 展 , 国与世 界 其 他 中
国家 的交 流 日益 频 繁 , 而语 言作 为 交 际 的工 具 和 桥 梁在 跨文化 交 际 中 的作 用也 更 加 突 出 。 因此 , 了解
的 冲突 , 到人 乡随俗 , 做 显得 尤为 重要 。

物 为神 的习俗 , 比如 , 我 国东北 一带 , 在 山里 人 常 常 视“ ” 神 , 虎 为 避讳 虎名 , 改称 老虎 为 “ 虫 ” 大 。
( )用 的共 同性
尽 管英 汉 语 言 反 映 不 同 的社 会 习 俗 和 历 史 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