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 谱 法课后习题

质 谱 法课后习题
质 谱 法课后习题

第十五章 质 谱 法

思考题与习题

1.简述质谱仪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并说明质谱仪主要性能指标的意义。

质谱仪,其基本组成是相同的。都包括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和真空系统。

进样系统:把被分析的物质,即样品送进离子源。

离子源:将欲分析样品电离,得到带有样品信息的离子。 质量分析器:将离子源产生的离子按m/z 顺序分离开来。 检测器:用以测量、记录离子流强度而得出质增图。

真空系统:保证离子源中灯丝的正常工作,保证离子在离子源和分析器正常运行,消减不必要的离子碰撞,散射效应,复合反应和离子-分子反应,减小本底与记忆效应,

衡量一台质谱仪性能好坏的指标包括灵敏度,分辨率,质量范围,质量稳定性等。 灵敏度表示在一定的样品(如八氟萘或六氯苯),在一定的分辨率下,产生一定信噪比的分子离子峰所需的样品量。

质谱仪的分辨率表示质谱仪把相邻两个质量分开的能力 质量范围是质谱仪所能测定的离子质荷比的范围。 质量稳定性主要是指仪器在工作时质量稳定的情况, 质量精度是指质量测定的精确程度。

2.在质谱图中,离子的稳定性与其相对丰度有何关系?

由于键断裂的位置不同,同一分子离子可产生不同质荷比的碎片离子,而其相对丰度与键断裂的难易以及化合物的结构密切相关,离子的稳定性越高,其相对丰度越大。因此,碎片离子的峰位(m/z)及相对丰度可提供化合物的结构信息。

3、指出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的化合物,可能的同位素组合有哪几种?它们将提供哪些分子离子峰?

可能的同位素组合有C 12Cl 35、C 13Cl 35、C 12Cl 37、C 13Cl 37

;提供的分子离子峰为M 、M +1、M +2、M +3。

4.某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的m/z 值为201,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由于多数分子易失去一个电子而带一个电荷,分子离子的质荷比是质量数被1除,即m/1。因此,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值就是它的分子量。该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的m/z 值为201,由此可得出其分子量为201。

5.某质谱仪能够分开+

CO (27.9949)和+

2N (28.0062)两离子峰,该仪器的分辨率至少是多少?

25009949

.270062.289949

.27≈-=?=

M M R

6、在邻甲基苯甲酸甲酯C 9H 10O 2(M=150)质谱图m/z 118处观察到一强峰,试解释该离子的形成过程。

C O O

CH 3CH 2H

C O CH 2

CH 3OH

++m/z 118

7.试表示5-甲基庚烯-3的主要开裂方式及产物,说明

m /z 97和m /z 83两个碎片离子的产生过程。

H 3C CH 2CH CH CH CH 2CH 3

CH 3

CH CH CH CH 2CH 3

CH 3

+

H 3C CH 2CH CH CH CH 2CH 3

+

8.试述在综合解析中各谱对有机物结构推断所起的作用。为何一般采用质谱作结构验证?

一般紫外光谱可判断有无共轭体系;红外光谱可判断化合物类别和有哪些基团存在,以及该基团与其他基团相连接的信息;NMR 氢谱的偶合裂分及化学位移常常是推断相邻基团的重要线索,NMR 碳谱的6值以及是否表现出分子的对称性,对确定取代基的相互位置十分有用;质谱的主要碎片离子间的质量差值以及重要重排离子等,均可得出基团间相互连接的信息。

在质谱中的大多数离子峰均是根据有机物自身裂解规律形成的,各类有机化合物在质谱中的裂解行为与其基团的性质密切相关。因此一般采用质谱作结构验证

9、某一脂肪胺的分子离子峰为m/z 87,基峰为 m/z 30,以下哪个结构与上述质谱数据相符?为什么? (A )

位无取代基的伯胺形成的基峰为CH 2=NH 2 (m/z 30)

10.初步推断某一酯类(M=116)的结构可能为A 或B 或C ,质谱图上m /z 87、m /z 59、m /z 57、m /z 29处均有离子峰,试问该化合物的结构为何?(B )

(A )5223H CHCOOC )(CH (B )7352H COOC H C (C )373COOCH H C

m /z 87、m /z 59、m /z 57、m /z 29分别为C 3H 7-O-C ≡O +、O C 3H 7+、C 2H 5-C ≡O +、C 2H 5+。

11、3,3-二甲基已烷在下述质荷比(m/z )的峰中,最强峰的质荷比为何值?为什么?(D )

A 、 85

B 、 29

C 、 99

D 、 71

H 3C CH 2C CH 3

CH 3

CH 2CH 2CH 3

H 3C CH 2C

CH 3

3

+

+CH 2CH 2CH 3

m/z=71

12.下列化合物哪些能发生McLafferty 重排?试写出重排过程及重排离子的m /z 值。

(A 、C )

参考教材Page 318~319 McLafferty 重排的示例。(B 无 H )

13.下列化合物哪些能发生RDA 重排?试写出重排过程及主要碎片离子的m /z 值。 (BD )

参考教材Page 319~320 RDA 重排的示例

14.鉴别下列质谱(图15-23)是苯甲酸甲酯(C 6H 5COOCH 3),还是乙酸苯酯(CH 3COOC 6H 5),并说明理由及峰的归属。 (C 6H 5COOCH 3)

m/z 105是苯甲酰(C 6H 5CO +

)碎片离子峰,与之相对应的应有m/z 77和m/z 51的碎片离子峰出现。只有苯甲酸甲酯(C 6H 5COOCH 3)才能产生m/z 105的碎片离子。

峰的归属如下:

m/z 136 M

+.

m/z 105

m/z 77

m/z 51 +

15.某未知物的分子式为C 8H 16O ,质谱如图所示,试推测出其结构并说明峰归属。(3-甲基-庚酮-2)

解:(1)U=l ,可能是酮、醛、烯醇等化合物。

(2)主要离子峰有:m/z 128、85、72、57、43、41、29等,基峰m/z 43是甲基酮的特

(A )(B )(C )CH 3CH 2CH 2COOCH 3

征离子,是由 裂解产生

:

根据分子式,R′应为乙基,除了3位C有甲基外,其他烷基部分均为直链,这由m/z 29、43、57等直链烷基特征峰可得到证明。故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16、某化合物的质谱如图所示,试推测其结构并说明峰归属。

(1) m/z 84 (M,100)、85 (6.7)、86 (0.2),M为偶数,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大可能含偶数个N,所以含C、H、O,根据同位素峰强度计算分子式:

n C=6.7/1.1=6,n O=(0.2-0.006×62)/0.2 = 0 (不含氧),n H = 84-6×12=12。

分子式为C6H12。

(2) U = 1,未知物含有一个双键,是烯烃。

(3) 碎片离子m/z 42、56及69可能分别为C3H5+、C4H8+·及C5H9+。m/z 41是烯烃的特征离子之一,由于未知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4,因而只能是1-己烯或2-甲基-1-戊烯。其裂解情况如下:

m/z 41离子可以证明烯键在分子结构式的一端,但不易证明是直接或支链-1-烯;m/z

56离子为基峰,偶数质量单位为重排离子。在上述两种结构中只有2-甲基-1-戊烯经麦氏重排后能产生m/z 为56的重排离子。

m/z 69碎片离子峰主要是断掉支链甲基而形成:

m/z 84是分子离子M +·

综上所述,2-甲基-1-戊烯。

17.某化合物的紫外光谱:OH

H C m ax 5

2λ 262nm (m ax ε15);红外光谱:3330~2500cm -1

间有

强宽吸收,1715 cm -1处有强宽吸收;核磁共振氢谱:δ11.0处为单质子单峰,δ2.6处为

四质子宽单峰,δ2.12处为三质子单峰,质谱如图16-25所示。参照同位素峰强比及元素分析结果,分子式为C 5H 8O 3,试推测其结构式。

(CH 3COCH 2CH 2COOH )

(1) U=2

(2) UV262nm (m ax ε15): R 带

(3) IR 3330~2500cm -1

:ν-OH ; 1715 cm -1

:ν-C=O (峰宽可能是C=O 与酸的C=O 的吸收重叠)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matlab

%本程序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框架结构水平地震力 %采用KN.M单位 %运行本程序之前请运行CYGD1.M和CYGD2.M求解框架水平侧移刚度%本程序未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只能用于平面框架计算。求解所有振型。%结构地震影响系数按高规3.3.8选取 %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按高规3.3.10计算 clear %清理WORKSPACE k0=[263770 %各层框架侧移刚度 263770 263770 263770 123582]; m0=[1.904 %各层质量,重力荷载代表值/g 2.677 2.677 2.677 2.677]*1.0e 3./9.8; n1= 0.21712; %单榀框架地震力分配系数 Tg=0.35; %特征周期(按规范选取) s=0.05; %阻尼比(按规范选取) r=0.9; %衰减系数(按规范选取)

y1=0.02; %阻尼比调整系数1(按规范选取) y2=1; %阻尼比调整系数2(按规范选取) amax=0.08; %水平地震最大影响系数(按规范选取) zjxu=0.7 %周期折减系数(按规范选取) cn=length(m0) %计算楼层数 l=diag(ones(cn)); m=diag(m0); %计算质量矩阵 ik=matrixju(k0,cn); %计算刚度矩阵 [x,d]=eig(ik,m) %求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d=diag(sqrt(d)) %求解结构圆频率 T=zjxu*2*pi./d %求解结构特征周期并作折减,折减系数0.7 for i=1:cn; [dl(i),j]=min(d); xgd(:,i)=x(:,j); d(j)=max(d)+1; end w=dl; %输出结构自振频率 x=xgd; for j=1:cn; %求解结构振型参与系数和各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x x(:,j)=x(:,j)/x(cn,j); zhcan(j)=(x(:,j))'*m*l/((x(:,j))'*m*x(:,j));

质谱法

质谱法 第一节概述 一.什么叫质谱: 电子流轰击离解 M M+。碎片离子 - e 分子离子按质量大小排列 而成的图谱为质谱。质谱从本质上讲不是光谱,而是质量谱,但它往往与(IR,UR,NMR,NR)一起称为四大光谱。 分子量的确定 分子式的确定(即鉴定化合物) 质谱主要用于 分子结构的推断 测定cl,Br等原子数 二.质谱与光谱比较:P190 图18-1 过程相似,机理不同。 三.特点: 1.灵敏度高,用样量少10-9g 10-12g 2.扫描速度快1~2秒/张图,最快1/1000秒 目前较先进的仪器:GC-MR联机,因GC本身样品应气化,所以G-M联机非常节省且有用。(北京严亚运会兴奋剂) 第二节质谱仪构造及原理 质谱仪:P191 图 样品导入离子化室,电离为各种质荷比(m/z)的离子,而

后被加速进入质量分析器。在磁场中,离子运动半径与其质荷比的平 方根成正比,因而使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在磁场中被分离。依次改变磁 场强度,可使各种离子被质荷比大小依次被检测而得到质谱。 一. 离子源:(包括离子化区和加速区) 将样品的分子或原子电离成离子。进而断裂成各m/z 的 碎片离子,在离子加速区加速。 1.电子轰击源: 70~100ev 的电子流轰击。 (1) 离子化区:使样品蒸气分子离子化成各种m/z 的离子。 碎片离子 加速区 M ?+ ?? ?→?M 电子流轰击 游离基,中性分子,负离子 不会 被真空泵抽去 (2) 加速区:将荷亚电离子聚焦并加速成高速离子流。 几千伏电压使离子加速。 正离子进入加速区所获动能与加速电压关系: υ—离子运协速度 m 21ZV =2υ V —加速电压(1-8KV ) Z —离子电荷 m —离子质量 2.化学电离源: 因为电子轰击源对于分子稳定差的往往得不到?+ M 峰,而化学电离源可解决此类问题。 P193 图 18-5 样品由探头毛细管处通过隔离进入离子源,反应气体经压强控制

工程结构抗震题目及答案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纵波(P)波和横(S)波,而面波分为瑞雷波和洛夫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2、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波速和场地覆土层厚度共划分为IV类。3.我国采用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和三水准设防、二阶段设计的基本思想,指导抗震设计规范的确定。其中三水准设防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 >时,在结构顶部附4、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 1 ,其目的是考虑高振型的影响。 加ΔF n 5、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建筑物的类型和高度采用不同的 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6、地震系数k表示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动力系数 是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7、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根据统计和地震资料分析,对于各振型所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可近似地采用平方和开平方的组合方法来确定。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地震烈度: 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2、抗震设防烈度: 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图件)执行。 3、反应谱: 地震动反应谱是指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一定的地震动作用和阻尼比下,最大地震反应与结构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 4、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抗震设计时的基本代表值,是结构自重(永久荷载)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5 强柱弱梁: 结构设计时希望梁先于柱发生破坏,塑性铰先发生在梁端,而不是在柱端。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地基液化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地震时饱和粉土和砂土颗粒在振动结构趋于压密,颗粒间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当其上升至与土颗粒所受正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土颗粒间因摩擦产生的抗剪能力消失,土颗粒像液体一样处于悬浮状态,形成液化现象。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土质的地质年代、土的密实度和黏粒含量、土层埋深和地下水位深度、地震烈度和持续时间 2.简述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中国传统的记谱法(乐谱)

中国传统的记谱法基本有十三种,分别是:工尺谱、琴谱、燕乐半字谱、弦索谱、管色谱、俗字谱、律吕字谱、方格谱、雅乐谱、曲线谱、央移谱、查巴谱、锣鼓经 在当今,中国汉字记谱主要是用宫、商、角、清角(和)、徵、羽、变宫(变)分别来表示do、re、mi、fa、sol、la、si,而在工尺谱中,则表示为上、尺、工、合、六、五、一。而在汉字下方画斜线和在汉字旁家部首(例如加“亻”等)来表现音高。 琴谱是用文字将古琴曲的定弦法、弹奏手法和分句法等记录下来。 燕乐半字谱所用的符号大多形似半个汉字,多用于记录燕乐!故得名! 弦索谱是一种指位谱,原理与今吉他指位谱相似。至今已失传! 管色谱是一种音位谱,最初可能是管乐器指法符号的演变。 俗字谱即工尺谱的前身。 律吕字谱使用十二律吕名记录曲调中各声音高的一种记谱法。我国曾用此记录雅乐。目前仍广泛用与日本和韩国。 方格谱是太簇律由低到高列出十二律,在音图最右边一行注律吕字样,每格代表一个半音,自左而右每格代表一个相对等长时值单位。 雅乐谱是明代记载祭祀孔子所用的音乐的曲谱形式。 曲线谱是用曲折的线条来记写曲调进行的乐谱。 央移谱是藏传佛教使用的曲谱,是在七条平行线上划出各种曲线组成的一种曲谱。 查巴谱是一种在方格中划曲线的曲谱。 锣鼓经是一种打击乐的曲谱。又叫“锣经”、“锣鼓谱”和“法器谱”等。 工尺谱最晚于晚唐五代已产生。其音高符号,属于首调唱名法(当然也有用固定唱名法的),如“上(…1?)、尺(…2?)、工(…3?)、凡(…4?)、六(…5?)、五(…6?)、乙(…7?)等等。它的调号以上字调(降B)、尺字调(C)、小工调(D)、凡字

调(降E)、六字调(F)、五字调(正宫调G)、乙字调(A)等为标记,其中以小工调、正宫调、尺字调、乙字调最常用。 工尺谱的节奏符号,称为板眼。一般板代表强拍,眼代表弱拍,共有散板、流水板、一板一眼、一板三眼、加赠板的一板三眼等形式。散板就是自由节奏;流水板是每拍都用板来记写,一般是1/4的节奏,一板一眼就是一个板与一个眼合成2/4的节拍;一板三眼就是一个板和三个眼合成的4/4节拍;加赠板的一板三眼,只有在昆曲的南曲中才有,大致相当于4/2节拍。 这种记谱法到清乾、嘉年间发展到极至,出现用工尺谱记写的管弦乐合奏总谱——《弦索备考》,即著名的《弦索十三套》。 我国现在大多用五线谱写谱,而前些年我国最流行的是简谱,那么在古代我国是用什么记谱的呢? 在我国古代,记谱的方式是工尺谱。在古代,无论是词、曲、戏曲等音乐,都是用工尺谱记谱的。工尺谱是什么呢?它是一种以音高符号为“工、尺”等字而得名的一种记谱形式。 工尺谱最晚于晚唐五代已产生。其音高符号,属于首调唱名法(当然也有用固定唱名法的),如“上(‘1’)、尺(‘2’)、工(‘3’)、凡(‘4’)、六(‘5’)、五(‘6’)、乙(‘7’)等等。它的调号以上字调(降B)、尺字调(C)、小工调(D)、凡字调(降E)、六字调(F)、五字调(正宫调G)、乙字调(A)等为标记,其中以小工调、正宫调、尺字调、乙字调最常用。 工尺谱的节奏符号,称为板眼。一般板代表强拍,眼代表弱拍,共有散板、流水板、一板一眼、一板三眼、加赠板的一板三眼等形式。散板就是自由节奏;流水板是每拍都用板来记写,一般是1/4的节奏,一板一眼就是一个板与一个眼合成2/4的节拍;一板三眼就是一个板和三个眼合成的4/4节拍;加赠板的一板三眼,只有在昆曲的南曲中才有,大致相当于4/2节拍。 这种记谱法到清乾、嘉年间发展到极至,出现用工尺谱记写的管弦乐合奏总谱——《弦索备考》,即著名的《弦索十三套》。 首调制工尺谱与简谱雷同,只是直书与横书之差异,工尺谱以板眼标示节拍,与简谱的底限节拍符号比较,简谱比较精密. 固定调制工尺谱是南管音乐文化的主要根据,就是演奏的风味精随.它存在南琵琶的指法与音阶节奏等,也是箫法的根据,若译成简谱或线谱,符号会更多,更难一目了然,若简化了指法,就会演奏不出南管风味,匡住了原来箫弦的灵活的空间. 我认南管工尺谱是一种很有效率的记谱模式,虽然箫法需要经过学习才能了解,没有在谱中明确标示给箫的意义,这只要再一套箫法手册来补足,虽然至今仍无,在我计划中. 一开始我学习南管时先译谱学习,後来发现是缘木求鱼,才下定决心学工尺谱,至今仍很多人不相信工尺谱的优点,觉得很可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南管旋律中的音符有主辅关系,主音是琵琶骨干音,辅音是润腔旋律,润腔旋律是灵活应用由箫发挥,但又有琵琶指法的相对关系作为贯晢(连,停)依据或润腔规则.若只译琵琶谱,会发现很简单,箫法也跟著消失,若连润腔旋律都译,就会只有一种标准,参考某人的吹奏者当下作为後人的版本,琵琶指法变了,箫法死了,其结果是南管变成一般华乐. 我对上述两大系的工尺谱都有所接触,我认为前项被取代已属必然,因无所特色,只有文化流传意义吧!後者是很难被取代的,除非要放弃其原有的美学特色. 我认为南管的工尺谱只要南管还在,它应该不会消失.至少台湾的教育体系纳入了,就好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位移例题3.2.2

3.2.2(忽略剪重比验算) 解:(1)由∑∑===n i ji i n i ji i m m 121φφγ 得: 363.1024.33027.45118667.027334.027118667.027334.0272221==?+?+??+?+?= γ 428.0988.41991.17118)666.0(27)667.0(27118)666.0(27)667.0(272 222-=-=?+-?+-??+-?+-?=γ 063.0817.702568.44118)035.3(27)019.4(27118)035.3(27)019.4(272223==?+-?+??+-?+?= γ (2)查表3-2,3-3得35.0=g T ,16.0max =α,则 123.016.0467.035.09.0max 9.011=???? ??=???? ??=ααT T g 16.0max 2==αα

16.0max 3==αα (3)由ji j j i ji G F φγα=得 第一振型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为: kN F 16.148334.0363.1123.08.927011=????= kN F 88.295667.0363.1123.08.927012=????= kN F 73.2951363.1123.08.918013=????= 第二振型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为: kN F 86.120)667.0()428.0(16.08.927021=-?-???= kN F 68.120)666.0()428.0(16.08.927022=-?-???= kN F 80.1201)428.0(16.08.918023-=?-???= 第三振型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为: kN F 19.107019.4063.016.08.927031=????= kN F 95.80)035.3(063.016.08.927032-=-????= kN F 78.171063.016.08.918033=????= (4)由各振型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底部剪力为: kN F F F V 77.73973.29588.29516.14813121111=++=++= kN F F F V 74.12080.12068.12086.12023222121=-+=++= kN F F F V 02.4478.1795.8019.10733323131=+-=++= (5)振型组合求最大底部剪力: kN V V j j 85.75002.4474.12077.73922231211=++==∑= (6)由各振型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结构顶层位移为:

质谱法

原子质谱法 从分析的对象来看,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可分为原子质谱法(atomic mass spectrometry)和分子质谱法(molecular mass spectrometry),本章我们仅讨论质谱法在无机元素分析中的应用,有关在有机分析中的应用,将留待第13章讨论。 原子质谱法,亦称无机质谱法(inorganic mass spectrometry),是将单质离子按质荷比比同而进行分离和检测的方法。它广泛地应用于物质试样中元素的识别而后浓度的测定。几乎所有元素都可以用无机质谱测定。 §12-1基本原理 原子质谱分析包括下面几个步骤:①原子化;②将原子化的原子的大部分转化为离子流,一般为单电荷正离子;③离子按质量-电荷比(即质荷比,m/z)分离;④计数各种离子的数目或测定由试样形成的离子轰击传感器时产生的离子电流。 与其它分析方法不同,质谱法中所关注的常常是某元素特定同位素的实际原子量或含有某组特定同位素的实际质量。在质谱法中用高分辨率质谱仪测量质量通常可达到小数点后第三或第四位。自然界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 r)由下式计算。在这里,A1,A2,…,A n为元素的n个同位素以原子质量常量m u①为单位的原子质量,p1,p2,…,p n为自然界中这些同位素的丰度,即某一同位素在该元素各同位素总原子数中的百分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即为化学分子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通常情况下,质谱分析中所讨论的离子为正离子。质荷比为离子的原子质量m与其所带电荷数z之比。因此12C H+的m/z = 16.0.35/1 = 16.035,12C24H+的 4 m/z = 17.035/2 = 8.518。质谱法中多数离子为单电荷。 §12-2质谱仪 质谱仪能使物质粒子(原子,分子)电离成离子并通过适当的方法实现按质荷比分离,检测其强度后进行物质分析。质谱仪一般由三个大的系统组成:电学系统、真空系统和分析系统。分析系统是质谱仪的核心,它包括三个重要部分: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质量检测器,并由此决定质谱仪的类型。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结构设计系列之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苏义

前言 我国规范对于常规结构设计有两个方法: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其中,底部剪力法视多质点体系为等效单质点体系,且其地震作用沿高度呈倒三角形分布,当结构层数较高或体系较复杂时,其计算假再用,因部剪时,其计算假定不再适用,因此规范规定底部剪力法仅适用于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因此,一般结构均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基本步骤: 通过体系的模态分析,求出多自由度体系的振型通过体系的模态分析求出多自由度体系的振型向量、参与系数等等;然后把每个振型看作单自由度体系,求出其在规定反应谱的地震加速度作用下产生的地震效应;最后把所有振型的地震效应式进行叠,得到体系震应应按一定方式进行叠加,就会得到体系地震效应的解。 注意 注意: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只适用于弹性分析,对于弹塑性体系,由于力与位移不再具有对应关系,性体系,由于力与位移不再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该法不再适用。

目录 一模态分析二 反应谱分析 三 振型组合方法 四 方向组合方法

一、模态分析 模态分析也被称作振型叠加法动力分析,是线性体系地震分析中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它最主要的 优势在于其计算一组正交向量之后,可以将大型 整体平衡方程组缩减为相对数量较少的解耦二阶平解阶微分方程,这样就明显减少了用于数值求解这些 方程的计算时间。模态分析为结构相关静力分析 提供相关结构性能,包括结构静力地震作用分析 和静力风荷载分析。 模态分析是其它动力分析的基础,包括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

质谱法

第九章质谱法 一.教学内容 1.质谱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发展概况及特点 2.由质谱仪器结合质谱法的基本 质谱仪的工作流程 各主要部件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及性能 掌握联用技术 3.质谱峰的类型、离子碎裂途径及有机化合物的质谱 4.质谱法的图谱解析及基本应用 二.重点与难点 1.各种离子源的基本原理、特点及适应性 2.各种重量分析器的基本结构、分析原理、特点及适用性 3.各类离子的碎裂机理及规律 4.质谱法的基本应用(分子量、分子式、结构式的确定) 三.教学要求 1.较好地掌握质谱分析法的基本基本 2.掌握掌握仪的基本结构、工作流程及性能指标 3.在较深入掌握单、双聚焦质量分析器的基础上,比较其它质量分析器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4.一般了建质谱联用技术 5.掌握简单图谱的解析,进行较简单化合物分子量、分子式及结构式的分析 四.学时安排3学时

质谱法是通过将样品转化为运动的气态离子并按质荷比 (m/z)大小进行分离记录的分析方法。所获得结果即为质谱图(亦称质谱)。根据质谱图提供的信息可以进行多种有机物及无机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复杂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样品中各种同位素比的测定及固体表面的结构和组成分析等。 质谱仪早期主要用于原子量的测定和定量测定某些复杂碳氢混合物中的各组分等。1960年以后,才开始用于复杂化合物的鉴定和结构分析。实验证明,质谱法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有力工具。 第一节质谱仪 一、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质谱仪是利用电磁学原理,使带电的样品离子按质荷比进行分离的装置。离子电离后经加速进入磁场中,其动能与加速电压及电荷z有关,即 z e U = 1/2 mν2 其中z为电荷数,e为元电荷(e=1.60×10-19C),U为加速电压,m为离子的质量,ν为离子被加速后的运动速度。 具有速度ν的带电粒子进入质谱分析器的电磁场中,根据所选择的分离方式,最终实现各种离子按m/z进行分离。根据质量分析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将质谱仪分为动态仪器和静态仪器两大类。 在静态仪器中用稳定的电磁场,按空间位置将m/z不同的离子分开,如单聚焦和双聚焦质谱仪。 在动态仪器中采用变化的电磁场,按时间不同来区分m/z不同的离子,如飞行时间和四极滤质器式的质谱仪。 二、质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 (1)质量测定范围 质谱仪的质量测定范围表示质谱仪所能进行分析的

简谱入门教程

简谱入门学习 第一讲音的概念 1、音的概念 第一节音的形成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看不见又摸不到的“音”倒底是什么呢? “音”是一种物理现象。它是由于物体受到振动,而产生“波”,再由空气传到您的耳朵里,通过大脑反馈,您听到的就是“音”。 第二节音的分类 物体的大小、薄厚与振动的强弱不同,所产生音的高低也就不同,这样就形成了高音、低音、强音、弱音。 第三节音的性质 音的性质可以分为:高与低、强与弱、长与短,还有音色等几种。 由于音的性质有这么多的不同,所以才会产生出不同的乐音来。使我们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旋律。也通过不一样的音色,让我们辨别出哪一种声音是由钢琴弹出来的,哪一种声音是小号吹出来的。二胡和小提琴同样都是弦乐器,可是它们的声音又各自有所不同。也可以区分人声,哪些是女高音,那些又是男低音等等这些不同的发声体,你会发现: 音的性质在音乐领域里的意义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第二讲乐谱的知识 1、什么是乐谱 第一节什么是乐谱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为了能使音乐保留下来,并且便于学习与交流,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记谱方法。象我们唱歌,或者演奏某一种乐器,仅仅靠记忆,或者是口传心授都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乐谱。按照作曲家提供的乐谱,才能演奏和演唱出美妙动听的音乐。也由于有了乐谱,才使得很多的优秀作品流传下来。 乐谱实在是保留曲目、交流文化的重要工具。 所谓简谱,是指一种简易的记谱法。 简谱是记谱法一种。由于它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在记谱、读谱上有很大的方便。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记录音高的一种记谱法,读过书的中国人几乎都认识它。简谱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它的缺点。 1、什么是简谱 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记录音高的一种记谱法,这种记谱法的是法国的修道士苏埃蒂1665年提出来的。后来,将它加以改进和积极推广的竟然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卢梭。由于这种记谱法不方便于记录多声部的、复杂的音乐,在欧洲几乎从未普及过。1882年前后,美国人梅森到日本讲学时把它传入日本,19世纪曾有一度在日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知识讲解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是用来计算多自由度体系地震作用的一种方法。该法是利用单自由度体系的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和振型分解的原理,求解各阶振型对应的等效地震作用,然后按照一定的组合原则对各阶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组合,从而得到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作用效应。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一般可考虑为计算两种类型的地震作用:不考虑扭转影响的水平地震作用和考虑平扭藕联效应的地震作用。 适用条件 (1)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此为底部剪力法的适用范围) (2)除上述结构以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3)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规范规定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刚重比 刚重比是指结构的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设计值之比,是影响重力二阶效应的主要参数 刚重比=Di*Hi/Gi Di-第i楼层的弹性等效刚度,可取该层剪力与层间位移的比值Hi-第i楼层层高

Gi-第i楼层重力荷载设计值 刚重比与结构的侧移刚度成正比关系;周期比的调整将导致结构侧移刚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刚重比。因此调整周期比时应注意,当某主轴方向的刚重比小于或接近规范限值时,应采用加强刚度的方法;当某主轴方向刚重比大于规范限值较多时,可采用削弱刚度的方法。同样,对刚重比的调整也可能影响周期比。特别是当结构的周期比接近规范限值时,应采用加强结构外围刚度的方法规范上限主要用于确定重力荷载在水平作用位移效应引起的二阶效应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见高规5.4.1和5.4.2及相应的条文说明。刚重比不满足规范上限要求,说明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较大,应该予以考虑。规范下限主要是控制重力荷载在水平作用位移效应引起的二阶效应不致过大,避免结构的失稳倒塌。见高规5.4.4及相应的条文说明。刚重比不满足规范下限要求,说明结构的刚度相对于重力荷载过小。但刚重比过分大,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截面面积。 长细比 长细比=计算长度/回转半径。 所以很显然,减小计算长度或者加大回转半径即可。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计算长度并非实际长度,而是实际长度乘以长度系数,长度系数则与柱子两端的约束刚度有关。说白了就是

质谱法整理

质谱法 质谱法是一种按照离子的质核比(m/z)大小对离子进行分离和测定的方法。 质谱法的主要作用是:(1)准确测定物质的分子量(2)根据碎片特征进行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第一节质谱仪及其工作原理 一、质谱方程 1. 基本原理:使待测的样品分子气化,用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束(或具有一定能量的快速原子)轰击气态分子,使成为带正电的分子离子或断裂成各种碎片离子。所有的正离子在电场和磁场的综合作用下按质荷比(m/z)大小依次排列而得到谱图。 离子生成后,在质谱仪中被电场加速。加速后其动能和位能相等 当被加速的离子进入磁分析器时,磁场再对离子进行作用,让每一个离子按一定的弯曲轨道继续前进。此时由离子动能产生的离心力(mv2/R)与由磁场产生的向心力(Hzv)相等。其行进轨道的曲率半径决定于各离子的质量和所带电荷的比值m/z。 ?当 R为仪器设置不变时,改变加速电压或磁场强度,则不同m/z的离子依次通过狭缝到达检测器,形成质量谱,简称质谱。 2. 质谱图的组成质谱图由横坐标、纵坐标和棒线组成。 横坐标标明离子质荷比(m/z)的数值,纵坐标标明各峰的相对强度,棒线代表质荷比的离子。图谱中最强的一个峰称为基峰,将它的强度定为100。 二、质谱仪与质谱分析原理 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 1.气体扩散 1.电子轰击 1.单聚焦 2.直接进样 2.化学电离 2.双聚焦 3.气相色谱 3.场致电离 3.飞行时间 4.快原子轰击 4.四极杆 质谱仪需要在高真空下工作:离子源(10-3~10 -5 Pa ) 质量分析器(10 -6 Pa ) (1)大量氧会烧坏离子源的灯丝; (2)用作加速离子的几千伏高压会引起放电; (3)引起额外的离子-分子反应,改变裂解模型,谱图复杂化。 (一)进样系统 1.气体扩散 2.直接进样 3.气相色谱 (二)离子源 EI 源的特点:电离效率高;应用广泛;操作方便 EI源:可变的离子化能量(10~240eV,常用70eV ) 电子能量↓电子能量↑ 分子离子增加←→碎片离子增加 对于易电离的物质降低电子能量,而对于难电离的物质则加大电子能量(常用70eV )。 ②化学电离源离子室内的反应气(甲烷等)用电子轰击,产生反应气离子,再与试样分离碰撞,产生准分子离子。

结构抗震习题及答案

南阳理工学院 期末考试 批次专业:201701-建筑学(专升本)课程:建筑结构抗震(专升本)总时长:120分钟 1. (单选题)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本题 2.5 分) A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B 、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C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D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5 2. (单选题)为保证______________ ,则需进行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本题2.5分) A 、小震不坏 B 、中震可修 C 、大震不倒 D 、强震不倒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得分:2.5 3. (单选题)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本题2.5 分)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说不清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得分:2.5 4. (单选题)下面哪个不属于抗液化的措施?()(本题2.5 分) A 、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 B 、部分消除液化地基沉陷 C 、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 D 、减小结构的整体刚度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D 解析:得分:0 5. (单选题)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那些因素查表确定()(本题2.5 分) A 、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 B 、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 C 、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 D 、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5 6. (单选题)混凝土框架结构中,不属于框架柱常见震害的是()(本题2.5 分) A、剪切破坏 B、受压破坏 C、压弯破坏 D、弯曲破坏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5 7.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的三要素(本题2.5 分) A 、震幅 B 、震级 C 、频谱 D 、持时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5

质谱法

第17章质谱法 【17-1】请画出质谱仪组成方框图并标注各大部分名称和作用。 【17-2】假设离子源中生成的离子其初始动能为0,试计算质量数为100和200的两种正一价离子经加速电压U=1.0×103V的电场加速后,所获得的动能各为多少焦(J)?这一计算结果说明了什么?答:由E k=zeU计算得,两种离子的动能都为1.6×10-16J,这说明离子在离子源中获得的动能与它的质量无关,只与它所带的电荷和加速电压有关(zeU)。 【17-3】某有机化合物用一台具有固定狭缝位置和恒定加速电压U的质谱仪进行分析。当磁感应强度B慢慢地增加时,首先通过狭缝的是最低还是最高m/z值的离子?并指出其判断的依据。 答:低m/z值的正离子首先通过狭缝。因为 m/z= H2R2/(2U),而半径R和电压V是常数,通过狭缝的离子的 m/z值与 B2成正比。 【17-4】某些有机化合物用一台具有固定狭缝位置和恒定磁感应强度B的质谱仪进行分析。当加速电压U慢慢地增加时,首先通过狭缝的是最低还是最高m/z值的离子?并指出其判断的依据。答:m/z最高的正离子。 【17-5】某质谱仪质量分析器的磁感应强度B为 1.4035T,出口狭缝处离子偏转的曲率半径为12.7cm。计算欲使m/z521离子顺利通过出口狭缝,所需的加速电压U值。 解:根据公式m/z= H2R2/(2U); 代入R=12.7cm;B=1.4053T; m/z=512,解得U=3000V。 【17-6】加速电压为7500V,出口狭缝处离子偏转的曲率半径为25.0cm,计算使m/z245离子在质量分析器出口狭缝聚焦所需要的磁感应强度。 答:0.78T 【17-7】试述电子轰击电离源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答:工作原理:利用一定量的高能电子束使得气态的样品分子或原子电离的电离源。 优点:①易于实现,所得质谱图的再现性好。②含有较多的碎片离子信息,对于推测结构很有帮助。以后将要讲到的质谱解析就是基于EI产生的质谱图。 缺点:当样品分子稳定性不高时,分子离子峰的强度弱,甚至没有分子离子峰。当样品不能气化或遇热分解时,则更看不见分子离子峰。 【17-8】试比较化学电离源、快原子轰击电离源、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源的工作原理及特点。【17-9】解释在快原子轰击质谱法中甘油作为基体起什么作用。 【17-10】解释硬离子化方法(如电子轰击离子化)和软离子化方法之间的不同。 答:硬离子化方法会产生大量的碎片离子,而软离子化方法往往是形成准分子离子。 【17-11】简述四极滤质器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解:四极滤质器由四根平行的筒状电极组成对角电极相连构成两组在其上施加直流电压U和射频交

质谱法

质谱法 1、3,3-二甲基戊烷:受到电子流轰击后, 最容易断裂的键位是: ( B ) A 1和4 B 2和3 C 5和6 D 2和3 2、下列化合物含C、H或O、N,试指出哪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为奇数?( B ) A. C6H6 B. C6H5NO2 C. C4H2N6O D. C9H10O2 3、一种酯类(M=116),质谱图上在m/z 57(100%),m/z 29(27%)及m/z 43(27%)处均有离子峰,初步推测其可能结构如下,试问该化合物结构为( B ) A. (CH3)2CHCOOC2H5 B. CH3CH2COOCH2CH2CH3 C. CH3(CH2)3COOCH3 D. CH3COO(CH2)3CH3 4、在质谱图中,CH 3Cl的M+2峰的强度约为M峰的( A ) A. 1/3 B . 1/ 2 C. 1/4 D. 相当 5、例:化合物C6H12O的质谱如下,推测其结构。 解:U=1+6-12/2=1 O || 43基峰的存在,说明有CH3-C- 85峰是由分子离子峰失去一个甲基得到 29峰是乙基碎片离子峰 58峰是γ氢的重排峰 综上所述,该物质为2-己酮 6、例:推断题 某化合物, 最简式为C4H5O, 光谱数据如下: MS: 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m/z=138; IR: 3300cm-1(宽峰), 3030cm-1, 2900cm-1; 1600cm-1,1580 cm-1, 1500 cm-1, 1050 cm-1; 820 cm-1; 1H NMR: δ=3.6(单峰, 1H), δ=3.8(单峰,3H), δ=4.5(单峰,2H), δ=7.2(多重峰, 4H) 试推导出此化合物的结构式. 写出推导过程. 解:由核磁共振相关数据可知:该化合物共有10个H分子式为C8H10O2 ?U=1+9-10/2=4说明该物质可能含有一个苯环,3030、1600 、1580 、1500进一步说明苯环的存在 ?δ=3.6(单峰, 1H)和3300宽峰的存在,说明-OH存在 ?δ=3.8(单峰,3H)说明-O-CH3存在 ?3030、1600 、1580 、1500进一步说明苯环的存在,且-O-CH3直接与苯环相接?δ=7.2(多重峰, 4H) 及820峰的存在,进一步说明苯环的存在,而且为对位取代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可以考虑多阶振型互相耦合的作用,尤其是扭转振型的耦联,如果只是单阶振型,则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应该是一致的。 所以底部剪力法一般用在低层的、简单的、规则的、对称的结构中,如砌体结构住宅楼或者多层框架(新规范要求加上楼梯就又麻烦了)之类。 此外,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出来的地震剪力都是绝对值,没有方向,在这一点上,底部剪力法算出不同方向地震作用所引起的剪力的方向,比较有物理意义。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也称规范法,适用于大量的工程计算,该法有侧刚及总刚两种计算方法,分别对应侧刚模型及总刚模型,其主要区别是侧刚模型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简化刚度矩阵模型。总刚模型是采用弹性楼板假定的真实结构模型转化成的刚度矩阵模型。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先计算结构的自振振型,选取若干个振型分别计算各个振型的水平地震作用,将各振型水平地震作用于结构上,求其结构内力,最后将各振型的内力进行组合,得到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和变形。其基本原理就是用“规范”反应谱,先求得各振型的对应的“最大”地震力,组合后得到结构的组合地震作用。这里面有一个求“广义特征值”而得出结构前几阶振型和频率的重要步骤,在这个过程中程序按力学和数学的法则进行繁多的中间计算,而不输出中间资料,仅将结果值告知设计人。 底部剪力法: 底部剪力法(拟静力法)(Equivalent Base Shear Method) 根据地震反应谱理论,以工程结构底部的总地震剪力与等效单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相等,来确定结构总地震作用的方法。 一种用静力学方法近似解决动力学问题的简易方法,它发展较早,迄今仍然被广泛使用。其基本思想是在静力计算的基础上,将地震作用简化为一个惯性力系附加在研究对象上,其核心是设计地震加速度的确定问题。该方法能在有限程度上反映荷载的动力特性,但不能反映各种材料自身的动力特性以及结构物之间的动力响应,更不能反映结构物之间的动力耦合关系。但是,拟静力法的优点也很突出,它物理概念清晰,与全面考虑结构物动力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相比,计算方法较为简单,计算工作量很小、参数易于确定,并积累了丰富的使用经验,易于设计工程师所接受。但是,应该严格限定拟静力法的使用范围:它不能用于地震时土体刚度有明显降低或者产生液化的场合,而且只适用于设计加速度较小、动力相互作用不甚突出的结构抗震设计。

质谱法

质谱法 质谱法是使待测化合物产生气态离子,再按质荷比(m/z)将离子分离、检测的分析方法,检测限可达10-15~10-12mol数量级。质谱法课提供分子质量和结构的信息,定量测定可采用内标法或外标法。 质谱仪的主要组成如图所示。在由泵维持的10-3~10-6Pa真空状态下,离子源产生的各种正离子(或负离子),经加速,进入质量分析器分离,再由检测器检测。计算机系统用于控制仪器,记录、处理并储存数据,党配有标准谱库软件时,计算机系统可以将测得的质谱与标准谱库中图谱比较,获得可能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信息。 一、进样系统 样品导入应不影响质谱仪的真空度。进样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样品的性质、纯度及所采用的离子化方式。 1、直接进样 室温常压下,气态或液态化合物的中性分子通过可控漏孔系统,进入离子源。吸附在固体上或溶解在液态中的挥发性待测化合物可采用顶空分析法提取和富集,程序升温解吸附,再经毛细管导入质谱仪。 挥发性固体样品可置于进样杆顶端小坩埚内,在接近离子源的高真空状态下加热、气化。采用解吸离子化技术,可以使热不稳定的、难挥发的样品在气化的同时离子化。 多种分离技术已实现了与质谱的联用。经分析后的各种待测成分,可以通过适当的接口导入质谱仪分析。

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在使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及高容量质谱真空泵的情况下,色谱流出物可直接引入质谱仪。 3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 使待测化合物从色谱流出物中分离、形成适合于质谱分析的气态分子或离子需要特殊的接口。离子束(PBI)、移动带(MBI)、大气压离子化(API)是可用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接口。为减少污染,避免化学噪声和电离抑制,流动性中所含的缓冲盐或添加剂通常应用具有挥发性,且用量也有一定的限制。 (1)离子束接口液相色谱的流出物在去溶剂室雾化、脱溶剂后,仅待测化合物的中性分子被引入质谱离子源。离子束接口适用于分子量小于1000的弱极性化合物的分析,测得的质谱可用由电子轰击离子化或化学离子化产生。电子轰击离子化质谱含有丰富的结构信息。 (2)移动带接口流速为0.5~1.5ml/min的液相色谱流出物,均匀的滴加在移动带上,蒸发、除去溶剂后,待测化合物被引入质谱离子源。移动带接口不适宜于极性大或热不稳定化合物的分析,测得的质谱可以由电子轰击离子化或化学离子化或快原子轰击离子化产生。 (3)大气压离子化接口是目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广泛采用接口技术。由于兼具离子化功能,这些接口将在离子源部分介绍。 4.超临界液体质谱-质谱联用(SFC-MS) 超临界液体质谱-质谱联用主要采用大气压化学离子化或电喷雾离子化接口,色谱流出物通过一个位于柱子和离子源之间的加热限流器转变为气态,进入质谱仪分析。 5.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CE-MS)

五线谱记谱法教案

五线谱记谱法 【课型】新授 【教学方法】讲述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五线谱记谱法,理解基本概念并学会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反复练习,掌握高音谱号、低 音谱号、音符、休止符的名称、形状、时值与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五线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迅速反应能 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五线谱记录音的长短的方法和单纯音符的时值比例关系【教学难点】音符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检查出勤:一班全勤,二班全勤 2.复习: (1)写出下列各音的关系(半音或全音) C___D E___F G___A G____F (2)写出下列各音的等音 F A C B F 二.导入部分 目前,在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科书中采用两种记谱法,五线谱记谱法和简谱记谱法,前者我们接触的少,相对比较陌生,本节课我们

一起走进五线谱,探讨其中的奥妙与乐趣。 三.讲授新课 【预习】a 提出问题:(1)五线谱怎样记录音的高低 (2)五线谱怎样记录音的长短 b 学生预习教材,找出问题答案及不理解的知识点 【新授】 1.谱表、线、间 a 黑板板书,指出线和间的名称 b 提问学生线和间的名称 2.谱号的意义和写法 高音谱表 c d e f g a b (小字一组) 低音谱表 c d e f g a b (小字组) a 指出高音谱表、低音谱表的音位 b 学生自由练习高音谱号、低音谱号的写法 c 熟记两种谱表上各音的音位 3.单纯音符和附点音符的写法 a 讲解单纯音符的概念、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学生练习其写法并熟记各部分的名称

符头符干符尾 b 讲解单纯音符的时值比例关系,学生动手画出单纯音符的时值比例关系 4. 休止符的名称、形状与时值 a 讲解休止符的写法、意义和形状 b 学生练习其写法并掌握其记法和意义 【练习】 a 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写法 b 完成课后习题第六题 【反馈】 1.音符的写法不规范,具体表现在符干不知道向上或向下,符干过长或过短(应该是相当于三个间的距离) 2.符尾的写法不正确 3.全休止符和二分休止符的容易混淆 【布置作业】 复习五线谱记谱法,预习简谱记谱法 【安全教育】 天气逐渐变冷,同学们注意随时增加衣物 【教学反思】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抗规》7.2.4

【2012年下午31-33题·二级】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m ,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T 1=1.2s 。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 i =14000kN ,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 提示:∑==16 1 21495.5i i X ;∑==16 1 194.7i i X ;∑=72.361i 1H X i 31、试问,第一振型时的基底剪力标准值10V (kN )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A ) 10000 (B ) 13000 (C ) 14000 (D ) 15000 【考点分析】 《抗规》5.2.2条1款① 结构j 振型i i ji j j ji G X F γα= 1α:第1振型自振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 表5.1.4-1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 ax α 注:括号中的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 和0.30g 的地区。

j γ:第j ∑∑=== n i i ji n i i ji G X G X 121 j γ∑=n n i i i G X 11( ② 结构1振型1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1111F 结构1振型2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1212X F 结构1振型3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1313X F 以此类推: 结构1振型16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116116X F ③ 第1振型的基底剪力标准值 =++++=16 1 11111613121110i i X G F F F F V γα 【解答】 1α:8度(0.2g )查表5.1.4-1 16.0max =α 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查表5.1.4-2 s 55.0g =T 2.750.5555T 1.2T 55.0g 1g =?===<<T 图5.1.5 0793.016.00.12.155.09 .0max 21g =???? ??=??? ? ??=αηαγ T T G i =14000kN (每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都相同) 445.1495 .594 .71 2 1111 211 11== = = ∑∑∑∑====n i i n i i n i i i n i i i X X G X G X γ kN X G F F F F V i i 66.1273794.714000445.10793.016 1 11111613121110=???==++++=∑γ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