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酶(3)

第三章--酶(3)
第三章--酶(3)

第三章--酶(3)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序次 6 专业班级2009级护理授课教师王文玉职称副教授类型理论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章酶

第四节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第五节酶的分类与命名

第六节酶与医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K

m

与V

max

的意义。

2.熟悉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3.了解激活剂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4.掌握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5.熟悉温度、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6.熟悉酶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K

m

与V

max 2. 抑制剂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 竞争性抑制与非竞争抑制

教学方法

和手段

课堂讲述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复习内容B族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5分钟)。

使用教材

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邱烈王文玉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卫生出版社, 2010年1月第1版。实验指导为本校自编《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四节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主要有底物浓度、酶浓度、pH、温度、激活剂和抑制剂等。当研究某一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时,应保持反应体系中的其他因素不变,单独变动待研究的因素。酶促反应速度通常是指酶促反应的初速度,此时反应近乎单向进行。

一、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呈矩形双曲线关系。

1.当[S]较低时,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随[S]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正比关系。

2.随着[S]浓度进一步增加,反应速度不再呈正比例增加,增加的幅度逐渐变小。

3.当[S]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继续增加[S],反应速度不再增加,达到最大。此反应速度称为最大反应速度。

这种现象可用中间产物学说解释。在酶促反应中产物的生成量与中间产物的浓度呈正比。

(一)米-曼氏方程式

1913年L.Michaelis和M.L.Menten提出了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的数学方程式,即著名的米-曼氏方程式,简称米氏方程式

17分钟

幻灯片: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Michaelis equation ): =

V max [S]K m +[S]

V

(二)K m 与V max 的意义

1.K m 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其单位为mol/L 。当V =1/2V max 时,代入米氏方程得:

12=V

max V max [S]K m +[S]K m =[S]

2.K m 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K m 只与酶的结构、酶催化的底物和反应环境(如pH 、温度等)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

3.K m 可用来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K m 值愈小,表示达到最大反应速度时所需的底物浓度愈低,酶与底物的亲和力愈大。反之,K m 值愈大,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则愈小。

4. K m 值可用来判断酶的天然底物或最适底物。如果一种酶同时有几种底物时,对每一种底物都有特定的K m ,其中K m 最小的底物则是该酶的天然底物或最适底物。

5. V max 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与酶浓度呈正比

二、酶浓度的影响

在酶促反应体系中,当底物浓度大大超过酶浓度足以使酶饱和时,反应速度与酶浓度呈正比关系。即酶浓度越大,反应速度越大。

即ν=k[E]。

三、温度反应速度的影响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具有双重影响。升高温度一方面使酶促反 应速度加快;同时也使酶蛋白变性加速,使反应速度减慢。综合这两方面因素,使酶促反应速度最快时的环境温度称为酶的最适

幻灯片:米氏方程及K m 值

3分钟 5分钟

温度。温血动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多在35~40℃之间。

环境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度这一效应起

主导作用。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可加快1~2倍。环境温度高于最适温度时,升高温度,反应速度则因酶蛋白变性而减慢。温度升高到60℃以上时,大多数酶开始变性;80℃时,多数酶的变性不可逆转。

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但并不使酶破坏。温度回升后,酶又能恢复活性。临床上低温麻醉、酶、疫苗等生物制剂则低温保存。

四、pH反应速度的影响

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通常为一“钟形”曲线,即pH过高或过低均可导致酶催化活性的下降。

酶催化活性最高时溶液的pH值就称为酶的最适pH。人体内大多数酶的最适pH在6.5~8.0之间。不同的酶最适pH不同,体内大多数酶的最适pH接近中性。但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 约为1.8,肝精氨酸酶最适pH为9.8。

五、激活剂的影响

使酶从无活性变为有活性或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称酶的激活剂。激活剂包括金属离子(Mg2+、K+等)和小分子有机物(胆汁酸盐等)。有的激活剂是酶促反应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酶将没有活性,此类激活剂称为必需激活剂。大多数金属离子属此类。有些激活剂当它们不存在时,酶仍有催化活性,但活性较低,加入激活剂后,酶的催化活性显著提高,此类激活剂称为非必需激活剂。如胆汁酸盐对胰脂肪酶的激活。Cl-是唾液淀粉酶的非必需激活剂。

六、抑制剂的影响

凡能使酶活性降低而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统称为酶的抑制剂(I)。其抑制作用可分为不可逆性抑制与可逆性抑制两类。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5分钟

幻灯片:pH 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5分钟

(一) 不可逆性抑制

此类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上的必需基团以共价键结合,使酶失

去活性,用透析、超滤等方法不能将其去除,酶活性难以恢复。这种抑制作用称为不可逆抑制。例如农药1059、敌百虫、敌敌畏等有机磷化合物能特异地与胆碱酯酶活性中心丝氨酸残基的羟基结合,使酶失活。造成乙酰胆碱在体内积蓄,出现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而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解磷定能与有机磷杀虫剂结合,使胆碱酯酶游离而恢复活性。

低浓度的重金属离子Hg 2+、Ag +等及As 3+能与酶分子的巯基共价结合,使酶失活。化学毒气——路易士气是一种含砷的化合物,能抑制体内巯基酶而引起人蓄中毒。

二巯基丙醇或二巯基丁二酸分子中含有2个巯基,可与毒剂结合,使巯基酶的活性恢复而进行解毒。

(二) 可逆性抑制

此类抑制剂以非共价键与酶或酶-底物结合可逆性结合,使酶活性降低或丧失,用透析或超滤等方法能去除以直接,使酶恢复活性。 1.竞争性抑制

概念: 抑制剂和底物的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同一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结合,使酶促反应速度减慢,这种抑制称竞争性抑制。

E + S P + E ES EI

+I

CH 2COOH CH 2COOH

COOH CH 2COOH 丙二酸

琥珀酸

20分钟

幻灯片: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活性抑制反应式

幻灯片: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活性

抑制反应式

路易士气对

巯基酶的抑制

幻灯片:竞争性抑制的概念、反应过程

特点:(1)I 与S 的结构相似,两者竞争同一酶的活性中心。 (2)I 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后,酶不能发挥催化作用。 (3)可通过增大[S]减弱或解除抑制。 (4)Vmax 不变,Km 增大。

原理:磺胺类药物对某些细菌的抑制作用即是典型代表。根据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服用磺胺类药物时必须保持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远远大于对氨基苯甲酸的浓度,以达到有效的抑菌作用。

COOH

NH 2

SO 2NHR

NH 2

对氨基苯甲酸 磺胺类药物

谷氨酸

PABA 二氢蝶呤FH 2

FH 4

(-)

二氢叶酸合成酶磺胺药(-)

MTX 二氢叶酸还原酶

许多抗代谢物如抗癌药氨甲蝶呤(MTX )、5-氟尿嘧啶(5-FU )、6-巯基嘌呤(6-MP )等,都是相应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均通过竞争性抑制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2. 非竞争性抑制

概念:抑制剂与底物的结构不相似,不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而是与酶的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结合,使酶活性降低,这种抑制称为非竞争性抑制。

+E + S P + E

ES EI

+

I

I

S +ESI

特点:(1)抑制剂结构与底物的分子结构不相似。 (2)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结合。

及特点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幻灯片:非竞争抑制的概念、机制及特点

(3)抑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I],不能通过增加[S]

减弱或解除抑制。

(4)Vmax降低,Km不变。

ES转变为产物的量减少,同时也使酶不能从中间产物中游离出

第五节酶的分类与命名

一、酶的分类

根据国际酶学委员会(IEC)的规定,按照酶促反应性质酶可分为6大类:

1.氧化还原酶类

2.转移酶类

3.水解酶类

4.裂解酶类

5.异构酶类

6.合成酶类(或连接酶类)

国际酶学委员会还根据酶所催化的化学键的特点和参加反应的基团的不同,将上述每一大类又进一步分为亚类、亚亚类。每种酶的分类编号均由4个数字组成,数字前冠以EC。编号中第1个数字表示该酶属于哪一大类酶;第2个数字表示该酶属于哪一亚类;第3个数字表示亚-亚类;第四个数字是此酶在亚-亚类中的排序。每个数字之间用“?”分隔。如乳酸脱氢酶的编号为1?1?1?27。

二、酶的命名

1.习惯命名法根据酶催化的底物、反应性质以及酶的来源命名。习惯命名法简单,使用时间长,但缺乏系统性。

2. 系统命名法国际酶学委员会以酶的分类为依据于1961年提出了系统命名法。规定每一种酶均有一个系统名称。它标明了酶的所有底物与反应性质,底物名称之间用“:”分隔。系统命名法虽然合理,但名称过长,过于复杂。为了应用方便,国际酶学委员会又从每种酶的数个习惯名称中选定一个简便实用的推荐名称。反竞争抑制的概念、机制及特点

10分钟

酶的分类

幻灯片:一些酶的命名举例。

第六节酶与医学

一、酶与疾病的发生

1.遗传性疾病至今已发现数千种先天性代谢病是由于遗传性酶缺陷引起的。如酪氨酸酶缺乏会引起白化病。

2.中毒性疾病酶活性受抑制也将引起疾病。如有机磷农药中毒是由于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所致;氰化物中毒是由于细胞色素氧化酶受抑制所致。

二、酶与疾病的诊断

1.某些组织器官受损造成细胞破坏或细胞膜通透性增高,使细

胞内某些酶大量释放入血。如急性肝炎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升高;急性胰腺炎时,血清和尿中淀粉酶活性升高。

2.细胞的转换率或细胞的增殖增快使其特异的标志性酶释放入血。如前列腺癌患者血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加。

3.酶的合成增加或清除受阻。如佝偻病患者,成骨细胞活性增强,合成碱性磷酸酶增加;肝硬化时血清碱性磷酸酶不能及时清除,胆管阻塞时该酶不能及时排泄,均引起血清中该酶活性增高。

4.酶的合成障碍或活性受抑制。如肝功能严重受损时,凝血酶原、Ⅶ、Ⅸ、Ⅹ等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血中的含量降低;有机磷酸农药中毒时,红细胞中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三、酶与疾病的治疗

临床上许多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时通过抑制生物体内某些酶的活性来发挥作用的。如6-巯基嘌呤、5-氟尿嘧啶等抑制核酸代谢途径中相关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目的。前述磺胺类药物就是抑制了敏感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而达到治疗目的。

酶还可作为药物用于临床治疗。如帮助消化的药物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等;用于消炎的药物溶菌酶、菠萝蛋白酶等;防止血栓形成以及溶解血栓的药物链激酶、尿激酶和纤溶酶等。然而酶是蛋白质,有抗原性,因此酶作为药物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5分钟10分钟

四、酶与医学研究

1.作为试剂用于临床检验检测体液中某些化学成分和酶活性的改变,从而帮助诊断某些疾病。

2.作为工具酶用于科研

教案末页

小结

10分钟

底物对反应速度德影响呈矩形双曲线的关系,可用米氏方程式表示。Km为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Km值可用来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和用来判断酶的天然底物或最适底物。酶促反应速度最快时的环境温度称酶的最适温度。在某一pH时,酶活性最大,此环境pH称酶的最适pH。凡能使酶从无活性变为有活性或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称酶的激活剂。凡能使酶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统称酶的抑制剂,其抑制作用可分为不可逆性抑制与可逆性抑制。可逆性抑制作用包括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和反竞争性抑制。酶与医学关系非常密切。酶的异常引起许多疾病,血清酶的测定可协助诊断疾病。

复习思考

及作业题

1.名词解释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酶的最适温度

最适pH

2.何谓米氏常数,试述其意义。

3.比较竞争性抑制与非竞争性抑制的特点,举例说明竞争性抑制

作用的临床应用。

下次教学预习要点1.糖的无氧氧化的概念、反应过程、特点和意义;

2.糖的有氧氧化的概念、过程。

主要经验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及掌握,早期接触临床,增加基础与临床的联系,学生兴趣很高,积极参与。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注意结合联系临床实践,增加学生的兴趣。学生反映很好。

(完整word版)第三章中国地理分区北方地区导学案.doc

第三章中国地理分区 第一节北方地区 主编人任波审核人 【课前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及气候特征 2、北方地区主要矿产及分布、交通与主要工业区 3、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 4、华北平原农业中低产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治理措施 学习重点: 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及气候特征 2、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 3、华北平原农业中低产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治理措施 学习难点: 1、华北平原农业中低产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治理措施 知识梳理: 1、位置范围:、以东,以南、以北,东临和。面积约占全国的,人口约占全国的。 2、地形特征:以和地形为主。包括 _____平原、 _____平原、 _____高原、_____丘陵、 _____丘陵、长白山地、大小兴安岭与太行山等。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3、东北①山地:西、北、东三面分别被、、所环绕。②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组成。东北地区山环水绕,多沼泽。 4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沟壑地貌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黄土________性 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黄土高原地 区水土流失的原因: 治理措施: 5 、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____河、 _____河、 _____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

第 三 章 酶(试题与答案)

第三章酶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酶13.最适pH 2.固定化酶14.不可逆性抑制 3.同工酶15.可逆性抑制 4.酶的特异性16.激活剂 5.酶的活性中心17.抑制剂 6.酶原及酶原激活18.核酶 7.抗体酶19.变构酶 8.活化能20.酶的共价修饰 9.诱导契合假说21.酶的Vmax 10.初速度22.结合酶 11.Km值23.酶活力 12.最适温度24.比活力 二、填空题 25.酶是由产生的对特异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 26.酶加速反应的机制是通过降低反应的,而不改变反应的。 27.结合酶,其蛋白质部分称,非蛋白质部分称,二者结合其复合物称。 28.酶活性中心与底物相结合那些基团称,而起催化作用的那些基团称。 29.当Km值近似ES的解离常数K S时,Km值可用来表示酶对底物的。 30.酶的特异性包括特异性,特异性和特异性。 31.米曼二氏根据中间产物学说推导出V与[S]的数学方程式简称为,式中的..为米氏常数,它的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到一半时的。 32.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S]对酶促反应V作图呈线,双倒数作图呈线,而变构酶的动力学曲线呈型。 33.可逆性抑制是指抑制剂与酶进行结合影响酶的反应速度,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结合。 34.反竞争性抑制剂使酶对底物表观Km ,Vmax 。 35.无活性状态的酶的前身物称为,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有活性酶的过程称。其实质是的形成和暴露过程。 36.丙二酸是酶的抑制剂,增加底物浓度可抑制。 37、同工酶是指催化化学反应,而酶蛋白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性质的一组酶。 38.辅酶与辅基的区别在于前者与酶蛋白,后者与酶蛋白。 39.肌酸激酶的亚基分型和型。 40.最适温度酶的特征性常数,它与反应时间有关,当反应时间延长时,最适温度可以。 41.某些酶以形式分泌,不仅可保护本身不受酶的水解破坏,而且可输送到特定的部位与环境转变成发挥其催化作用。 42.不可逆抑制剂常与酶以键相结合使酶失活。 43.当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如下Km ,Vmax 。 44.当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的80%时,底物浓度是Km的倍。 三、选择题 A型题 45.关于酶概念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所有蛋白质都有酶的活性 B.其底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C.其催化活性都需特异的辅助因子 D.体内所有具有催化活性的物质都是酶 E.酶是由活细胞合成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生物化学试题 酶

第三章酶. 三、典型试题分析 1.一个酶作用于多种底物时,其天然底物的Km值应该是(1995年生 化考题) A.最大B.与其他底物相同C.最小 D.居中E.与K3相同 [答案] C 2. 下列关于酶的活性中心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1996年生化考题) A.所有的酶都有活性中心 B. 所有的酶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 C. 酶的必需基团都位于活性中心之内 D. 所有抑制剂都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 E. 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 [答案] A 3. 乳酸脱氢酶经透析后,催化能力显著降低,其原因是(1997年生化考题) A. 酶蛋白变形 B. 失去辅酶 C. 酶含量减少 D. 环境PH值发生了改变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4. 关于酶的化学修饰,错误的是 A. 酶以有活性(高活性),无活性(低活性)两种形式存在 B. 变构调节是快速调节,化学修饰不是快速调节 B.两种形式的转变有酶催化 D. 两种形式的转变由共价变化 E. 有放大效应 [答案] B 5. .测定酶活性时,在反应体系中,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作用物的浓度越高越好B.温育的时间越长越好 C.pH必须中性D.反应温度宜以3713为佳 E.有的酶需要加入激活剂 [答案] E 6.下列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1999年生化试题) A.是由一条多肽链中若干相邻的氨基酸残基以线状排列而成 B.对于整个酶分子来说,只是酶的一小部分 C. 仅通过共价键与作用物结合D.多具三维结构 (答案] B和D 7.酶的变构调节 A.无共价键变化B.构象变化 C.作用物或代谢产物常是变构剂 D.酶动力学遵守米式方程 (答案) A、B和C

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1)导学案(人教B版)

3.1.1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 【学习要点】1根式、分数指数幂的概念. 2分数指数的运算性质. 【学习要求】1理解根式和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性质.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 2 会进行简单的运算。 【复习引入】 1 、相同因数相乘 个 n a aaa ???记作n a ,读作 ,a 叫做幂的 , n 叫做幂的 。其中n 是正整数。 2、 正整数指数幂的性质:(1) (2) (3) (3) 【概念探究】阅读教材85页到88页例1,完成下列各题。 1、 指数概念的扩充:n a 中的n 可以扩展为整数。整数指数幂的性质为:(1) (2) (3) 。 2 、0a = ,n a -= 3、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都要求 。 4、 如果存在实数x ,使得(,1,)n x a a R n n N +=∈>∈,则x 叫作 。求a 的n 次方根,叫作把a 开n 次方,称作 。 5、规定正分数指数幂的定义是:(1) (2) 。 规定负分数指数幂的定义是: 。 规定0的正分数指数幂为0,0的负分数指数幂和0次幂 。规定了分数指数幂以后,指数的概念也就从整数指数扩展到了 指数。 6 、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有:(1) (2) (3) 。 完成教材89页1题 【例题解析】 例题1计算下列各式,并把结果化为只含正整数指数的形式(式子中的,0a b ≠) (1) 3221 2 3 (3) 9a b a b a b ------= (2)343 20 ()()[ ]()() a b a b a b a b --+--+(0,0)a b a b +≠-≠ 例题2化简下列各式 (1 2(2 3)102 0.5 2 3 1(2)2 (2 ) (0.01) 5 4 - -+?- 小结:化简,注意体会指数的运算性质。 例3: 化简:3 3 2 b a a b b a 练习:(1 【补充练习】 1、 化简,注意体会指数的运算性质: (1)2 2 2 5 2 4 3 2 ()()()a b a b a b --÷ (2)34 0.1 0.01 -- 3、 求值,注意体会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转换: (1) 2 1.53(0.027)-; (2 ; (3 完成教材89页2题

13.第三章 第一节 细胞核(导学案)

第三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主备人:赵晓波审核人:袁金江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情感目标: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重点、难点】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制作细胞核的三维结构模型。 3.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知识链接】在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我们已经知道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并存在细胞核中,但细胞核究竟是怎样的结构,怎样的功能,还不清楚。通过本节学习,我们可以将核酸与细胞核联系起来,对细胞形成系统认识。 【学习过程】 一、细胞核的分布和功能 ●基础知识 1.分布: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细胞和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 2.功能:①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探究 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一、两种美西螈 细胞核移植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 __ 移植到白色美西 螈 ___ 细胞中. 发育成的美西螈都是 _________色的 美西螈皮肤颜色的遗传是 由控制的 二、横缢蝾螈 受精卵用头发横溢蝾螈受精卵, 一半 ___ , 一半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一半能 分裂,分化, _ 的一半则不能 蝾螈的细胞分裂和分化是 由控制的 三、将变形虫 切成两半一半 ____ , 一半______________ ________部分能生长、 分裂、再生;部 分只能消化食物. 变形虫的分裂、生长、再 生是由 __ 控制的 四、伞藻嫁接 与核移植将两种伞藻的“帽”、柄、 假根分开后,相互嫁接与 ____________. 新形成“帽”的形状 与具有的 部分一致. 伞藻“帽”的形状是 由____________控制的 ②总结:大量事实表明,控制着细胞的 ___ 和 _____ ,●典型例题 3.【A级】如右图所示为再生能力很强的原生动物喇叭虫 (图中a.纤毛; b.大核;c.根部), 将之切成①②③三截,能再生成喇叭虫的是( ) A. 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4.【B级】下列关于细胞核功能的叙述中,最本质的是( ) A.细胞核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 B.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 C.细胞核与生命的延续性密切相关 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基础知识 5. 细胞核中有DNA,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和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 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6.DNA上贮存着。在细胞分裂时,DNA携带的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保证 了亲子代细胞在上的一致性。 7.对细胞核功能的较为全面的阐述应该是:细胞核是库,是细胞 _ 的控制中心。 细胞既是生物体 __ 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8.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模型、模型、模型等。在设计并制作细胞模型时, ____ 、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模型的美观与否。 () () () ()

第三章 酶

第三章酶 思考题: 1、什么是酶?酶与化学催化剂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何谓酶作用的专一性?举例说明有哪几种类型? 3、解释单体酶、寡聚酶和多酶复合体。 4、什么是单纯酶和结合酶? 5、酶的辅助因子有哪些?什么是辅酶、辅基?二者是如何区分的? 6、什么叫全酶?全酶中酶蛋白和辅酶在催化反应中各有何作用? 7、什么是维生物?维生素与辅酶有何联系? 8、掌握TPP+辅酶、FMN和FAD辅酶、NAD+和NADP+辅酶、辅酶A的结构与功能。 9、何谓酶的活性中心?什么是酶的必需基团?必需基团有几类?它们的功能有哪些? 10、什么是酶原和酶原的激活?简述胰凝乳蛋白酶原的激活过程。 11、什么是过渡态和活化能? 12、中间产物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的基本观点如何? 13、酶作用的高效性的机理有哪些? 14、什么是酶活力?测定酶活力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15、什么是酶活力单位?什么是比活力? 16、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15、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如何?表示其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什么? 16、何谓Km?有何意义?怎样进行测定? 17、何谓抑制作用?抑制作用有几类?各有何特点? 18、何谓可逆抑制作用?可逆抑制作用有几类?各有何特点? 19、举例说明何谓竞争性抑制作用和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其动力学曲线有哪些特点? 20、温度和pH对酶反应速度有何影响? 21、何谓变构酶?何谓变构效应?变构酶动力学曲线有何特点? 22、以糖原磷酸化酶为例,说明何谓共价调节酶。 23、以哺乳动物乳酸脱氢酶为例,说明何谓同工酶。 24、酶命名的方式有几种?命名的原则是什么? 25、酶可分为几大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酶 2、酶作用的专一性 3、全酶 4、辅酶 5、辅基 6、单体酶 7、寡聚酶 8、多酶复合体 9、激活剂10、抑制剂11、别构酶12、同工酶13、酶的活性中心14、酶原及酶原激活15、酶活力16、酶的比活力17、米氏常数(K m值) 18、酶的抑制作用19、可逆抑制作用和不可逆抑制作用20、竞争抑制作用和非竞争性抑制作用21、核酶22、共价调节酶23、维生素 二、英文缩写符号 1、NAD+ 2、NADP+ 3、FAD 4、FMN 5、CoA 6、TPP 三、填空题 1、酶是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 2、酶具有和两个最重要特征。 3、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

第三章 酶

第三章酶 Enzyme 一、授课章节及主要内容:第四章酶 二、授课对象:临床医学、预防、法医(五年制)、临床医学(七年制) 三、授课学时 本章共6学时4节课时(每个课时为45分钟)。讲授安排如下: 第一学时:概述;第一节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第二学时:第二节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 第三、四、五学时:酶促反应机制;第三节酶动力学 第六学时:第四节酶的调节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掌握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酶活性中心的结构与功能;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酶动力学的概念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以及机体如何调节酶活性,为临床学习与应用打下基础。 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酶活性中心的概念;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酶动力学的概念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难点: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及授课大致安排 以面授为主,适当结合临床提问启发。每次课预留5分钟小结本次课掌握内容及预留复习题,全章结束后小结本章内容。 七、主要外文专业词汇 八、思考题 1. 试述酶能加速化学反应的机制。

2. 试述在酶促反应中酶蛋白与辅酶(辅基)的相互关系。 3. 比较三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特点。 4. 试述竞争性抑制的特点及磺胺类药物抑菌的机制。 5. 别构调节有何生理意义? 九、教材与教具: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物化学》第六版 十、授课提纲(或基本内容) 概述 Introduction 一.酶的生物学重要性 一切生物都须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以维持它们的生命活动,而酶是生物用以进行代谢过程的工具。因为物质代谢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作用,在体内只有极少数不需酶参加而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有些在体外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例:H2O+CO2 = H2CO3。在体内也要依赖特殊的酶---碳酸酐酶的催化。在酶的作用下,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能在温和的条件下迅速,准确,平稳而且有规律的进行。 我们来看看食物蛋白质在体内外的分解情况:在体内温和的条件(近中性pH。37℃)下食物蛋白质就能迅速彻底水解成AA,而且AA不会遭破坏。而在体外实验室中食物蛋白质需加入30%的硫酸,100℃,24h,才能彻底水解成氨基酸,但在这一过程中有些AA会遭破坏,因而不能得到全部AA。 因为物质代谢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作用,所以从总体来说:没有酶催化就没有新陈代谢。 酶不仅是生物进行代谢过程的工具,而且酶也是生物自身产生的特殊蛋白质,所以还可以通过改变酶的活性,控制和调节代谢过程的强度,使代谢过程能经常地与周围环境保持平衡。 例:在温带生活的人,每日三餐以糖为主食造成体内糖代谢过程的酶类活性比较强。而在寒带生活的爱斯基摩人,每天摄取动物性食品为主,随脂肪摄入引起有关脂肪代谢的酶类活性比较强,同时不易产生酮症。 二、生物催化剂的定义 迄今为止,人们已发现了两类生物催化剂(biocatalyst) (一)酶:酶是一类由生物活细胞所产生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对其特异底物(substrate)起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是机体内催化各种代谢反应最主要的催化剂。 (二)核酶(ribozyme):是具有高效、特异催化作用的核酸。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的生物催化剂,其主要作用是参于RNA的剪接。

d第三章导学案.docx

【学习目标】 1?掌握乙醇的组成、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 【练习1】右图物质属于醇类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酚类的是: _______________ 2、 根据醇分子中所含轻基的数目,可以分为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o 一元醇的通 式为 _____________ ,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 ___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__ O 甲醇最初是由木材干 镭得到的,因此又称为 ________________ ,有洒精味,但 __________________ O 人饮用10 mL,就能使 眼睛失明,再多则能致死。 3、 丙三醇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俗称 ________________ ,无色、黏稠、有甜味的液 体,有护肤作用。乙二醇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色、黏稠、有甜味的液体。 (-)醇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乙醇分子式: _______________ 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 官能团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 O 【思考】如何检验乙醇是否含有水?如何制取无水乙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交流 1、教材P49 “思考与交流” 表3-1列举了几种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与烷桂的沸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 和烷炷相比,醇的沸点远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烷炷。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级饱和一元醇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是因为它们与水形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教材P49 “学与问” 表3-2列举了一些醇的沸点,你得出的结论: 3、教材P49 “思考与交流”你认为哪一个建议更合理,更安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4. 乙醇的消去反应:化学方程式: 小结: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 第二早 绘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 2.掌握醇类的取代反应、消 去 反应、氧化反应的原理。 【学习重点、难点】 醇类的主要化学性质。 一、自主学习 (-)认识醇和酚 1、疑基与 __________ 相 连的化合物叫做醇;轻基 与 肓接相连形成的 化合物叫做酚。 HoC —CH 2—0H ② 0H

第三章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导学案

第三章 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导学案 一、使用方法: 1.认真预习教材P40—43,独立完成导学案五六部分及课堂练习AB 级题目,不会的用双色笔标出,留到课堂解决 2.有能力的同学继续完成C 级题目;课后及时进行反思纠错,完善导学案。 二、学习目标: 知识方面: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能力方面: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三、学习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四、学习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五、知识链接: 1、除______以外,生物体都以______作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______, 细胞是基本的____________。细胞有着相似的基本结构,如______、______和______(或______)等;不同生物的细胞结构又有差别,总体来看,生物界存在着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类细胞,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有无____________的______。 2、细胞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___、___、___、___等化学元素在细胞内含量丰富,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础;以______为骨架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机化合物,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______和______提供了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_____和______与其他物质一道,共同承担起构建细胞、参与生命活动等重要功能。 3、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_________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_________(AFP )和_________(CEA )等物质。因此,在检查癌症的验血报告单上有该检测项目。 六、学习过程: 问题一:细胞膜的成分 1.实验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1)实验原理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____________中没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3)实验现象:凹陷____________,细胞体积____________,很快细胞____________,内容物____________。 (4)结论: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涨破能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2.细胞膜的主要由 和 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 。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 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 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思考:从细胞膜成分中,我们可看到蛋白质的哪项功能? 问题二:细胞膜的功能 3.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的功能有: (1)将细胞与 分隔开,保证细胞 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 细胞,细胞需要的 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细胞 的或者对细胞 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胞,细胞内的 等重要成分却不会流失到细胞外; (3)进行细胞间的 ,在多细胞的生物体内细胞之间必须保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的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 的交换,也有赖于 的交流。 4.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 ,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对植物细胞有 作用。 七、课堂练习: A 级 1、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 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C.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D. 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2、对生物的细胞膜进行分子水平的研究,了解到细胞膜细胞生命活动中有许多重要功能,下列生物功能与细胞膜无关的是 ( ) A. 物质运输 B .信息加工、传递 C. 能量转换 D .蛋白质加工 3、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是 ( ) A. 相邻细胞膜间的接触 B. 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 C. 外界物质进入细胞内 D. 激素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B 级 4、选取人体的___________作为获取细胞膜纯净物的来源。 ( ) A. 成熟红细胞 B. 神经细胞 C. 白细胞 D. 口腔上皮细胞

生物化学 第3章 酶

第三章酶 一、填空题: 1、组成酶的蛋白质叫,其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为。 2、酶的活性中心有两个功能部位,即___部位和_ __部位。 3、酶分子中具有催化功能的亲核基团主要有:组氨酸的基,丝氨酸的基及半胱 氨酸的。 4、丙二酸是酶的性抑制剂。 5、米氏常数的求法有和方法,其中最常用的 方法是。 6、1/km可近似地表示酶与底物的大小,Km越大,表明。 7、酶活性中心的特点:、、。 8、酶的结合部位决定,而催化部位决定。 9、酶活性中心往往处于酶分子表面的中,形成区,从而使酶与 底物之间的作用加强。 10、同一种酶有几种底物,就有个Km值,其中Km值最的底物,便为该酶 的底物。 11、加入竞争性抑制剂,酶的最大反应速度将,Km值将。 12、表示酶量的多少常用表示。 13、酶原激活的本质是的形成和暴露的过程。 14、酶催化的反应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即和。 15、全酶包括和。 16、在某一酶溶液中加入GSH能提高此酶活力,那么可以推测基团可能是酶活性中心的 必需基团。 17、酶是由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 18、L-精氨酸酶只作用于L-精氨酸,而对D-精氨酸无作用,因此此酶具有专一性。 19、抑制剂不改变酶促反应的Vmax,而抑制剂不改变酶促反应Km。 20、同工酶是一类相同、不同的一类酶。 21、维生素B2又叫,做为某些酶的辅基形式为、两种。 22、泛酸在生物体内主要作为、的组成成分存在,其组成物的功能基 因是,可传递。 23、NAD、FAD、COA的相同之处在于三者均有作为其成分。 24、BCCP的中文名称为。 25、人类若缺乏维生素,即产生脚气病。 26、生物素是由噻吩环与尿素结合成的一个化合物,它是辅酶,它 的生化作用是。 27、维生素B6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形式是_ 和_,它可做为酶的 辅酶。 28、叶酸以作辅酶,有和两种形式,生化功能 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晶体的常识导学案设计答案不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学习目标】 (1)了解晶体的初步知识,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2)学会识别晶体与非晶体的结构示意图 (3)掌握晶胞的定义以及晶胞中原子个数的计算方法——均摊法。 【课前预习】 一、晶体与非晶体 (一)定义: 1、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自范性微观结构晶体 非晶体 4、晶体具有自范性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晶体的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分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晶体的制备

晶体制备的三条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晶胞 1、晶胞是。一般说来,晶胞都是。 2、晶体与晶胞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隙并置”的条件: ⑴ 相邻晶胞之间______________; ⑴ 晶胞都是_________,取向________(相邻晶胞能共顶点相连接) 4、晶胞中原子个数的计算方法——均摊法 均摊法:是指每个晶胞平均拥有的粒子数目,如某个粒子为n个晶胞所共用,则该粒子对一个晶胞的贡献为1/n。 平行六面体晶胞中,不同位置的粒子对该晶胞的贡献(即晶胞对该粒子的均摊结果):⑴处于顶点的粒子,同时为个晶胞共有,每个粒子对该晶胞的贡献为。 ⑴处于棱上的粒子,同时为个晶胞共有,每个粒子对该晶胞的贡献为。 ⑴处于面上的粒子,同时为个晶胞共有,每个粒子对该晶胞的贡献为。 ⑴处于体内的粒子,则完全属于该晶胞,每个粒子对该晶胞的贡献为。 例:如下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晶体: 试写出:(1)甲晶体化学式(X为阳离子)为。 (2)乙晶体中A、B、C三种微粒的个数比是。

3第三章 酶化学作业题

第三章酶化学 一、填空题 1.酶是由产生的对特异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 2.酶加速反应的机制是通过降低反应的,而不改变反应的。3.结合酶,其蛋白质部分称,非蛋白质部分称,两者结合成复合物称。 4.酶活性中心中结合部位决定了酶的,而催化部位决定了。5.辅酶与辅基的区别在于前者与酶蛋白结合,后者与酶蛋白结合。6.酶活性中心与底物相结合那些基团称————,而起催化作用的那些基团称————。 7.酶的特异性包括——----特异性——-------特异性和——-----特异性。8.米曼二式根据中间产物学说推导出V与[S]的数学方程式简称为------。式中的----为米氏常数,它的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到------一半时的------。

9.可逆性抑制是指抑制剂与酶进行——结合影响酶的反应速度,――― 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结合。10.反竞争性抑制剂使酶对底物表观Km——,Vmax——。 11.无活性状态的酶的前身物称为-----,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有活性酶的过 程称----。其实是----形成和暴露过 程。 12.丙二酸是-------酶的------抑制剂,增加底物浓度可------抑制。 13.同工酶是指催化化学反应-----而酶蛋白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性 质-------——的一组酶。 14.不可逆抑制剂常与酶以——键相结合使酶失活。 15.当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如下Km——,Vmax--------。16.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的80%时,底物浓度是Km的———倍

二、选择题(讲到这里) 单选 1.关于酶概念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所有蛋白质都有酶的活性 B.其底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C.其催化活性都需特异的辅助因子 D.体内所有具有催化活性的物质都是酶E.酶是由活细胞合成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2.酶加速化学反应的根本原因是: A.升高反应温度 B.增加反应物碰撞频率 C.降低催化反应的活化能 D.增加底物浓度 E.降低产物的自由能 3.全酶是指: A.酶与底物复合物 B.酶与抑制剂复合物 C.酶与辅助因子复合物 D.酶的无活性前体 E.酶与变构剂的复合物

第三章 酶

第三章酶 一、填空题 1、根据酶对底物选择的严格程度不同,可将酶的专一性分为、、和三大类。 2、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 和。 3、米氏常数(Km)为反应速度达到一半时的,其单位为。 4、某些调节酶(寡聚酶)ひ对[S]作图时形成型曲线,这是底物与酶分子上专一性结合部位结合后产生的一种效应而引起的。 5、维生素B5构成的两种辅酶为和,这两种辅酶的作用是。 6、酶的动力学曲线为型;但变构酶的动力学曲线呈型。 7、酶的调节分为与调节。 8、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D引起的疾病分别是、。 9、硫胺素在体内形成的辅酶和功能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缺乏维生素C 引起的疾病是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原因是酶能够() A、升高反应的活化能 B、降低活化能 C、降低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D、降低反应的自由能 2、根据中间产物学说推导了能够表示整合酶促反应中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公式的两位科学家是() A、Michaelis和Menten B、Meselson和Stahl C、Hatch和Slack D、Miescher和Hoppe 3、酶活性中心是() A、在一级结构水平上形成 B、在二级结构水平上形成 C、在三级结构水平上形成 D、在核酸指导下形成 4、酶促反应中决定酶专一性的部分是() A、酶蛋白 B、底物 C、辅酶或辅基 D、催化基团 5、某酶今有4种底物(S),其Km值如下,该酶的最适底物为() A、S1:Km=5×10-5M B、S2:Km=1×10-5M C、S3:Km=10×10-5M D、S4:Km=0.1×10-5M 6、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是() A、Vmax不变,Km增大 B、Vmax不变,Km减小 C、Vmax增大,Km不变 D、Vmax减小,Km不变 7、有机磷农药是酶的()

人教版高二下册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醇导学案设计

第一节醇酚 第1课时醇 [学习目标定位] 1.认识乙醇的组成、结构特点及物理性质。2.能够结合乙醇的化学性质正确认识—OH在乙醇中的作用。3.会判断有机物的反应类型。 一、醇的概念、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 1.醇的概念、分类、命名 观察下列几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回答下列问题: ①CH3OH②CH3CH2CH2OH

上述物质中属于醇的有①②④⑤⑥⑦,根据上述几种醇的组成和结构,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 醇是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 (2)分类 (3)命名 ①步骤原则 选主链—选择含有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最长碳链为主链,根据碳原子数目称某醇 碳编号—从距离羟基最近的一端给主链碳原子依次编号 标位置—醇的名称前面要用阿拉伯数字标出羟基的位置; 羟基的个数用“二”“三”等表示 ②实例: CH3CH2CH2OH1-丙醇 2-丙醇 1,2,3-丙三醇 (4)通式 醇可以看作烃分子或苯环侧链烃基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故醇的通式可由烃的通式

衍变而得。例如: 烷烃(C n H2n+2)―→饱和一元醇通式为C n H2n+2O(n≥1,n为整数)或C n H2n+1OH。 2.醇的同分异构现象 观察下列几种物质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①CH3CH2OH②CH3CH2CH2OH ⑤CH3—O—CH3 (1)①和⑤的分子式都是C2H6O,但是含有的官能团不同。 (2)②和⑥的分子式都是C3H8O,但是在分子中—OH的位置不同。 (3)③属于醇类,④不属于醇类,但它们的分子式相同,属于同分异构体。 醇的分类及命名中的注意事项 (1)①并不是只要含有—OH的有机物就是醇,醇必须是—OH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化合物;若—OH与苯环直接相连,则为酚类。 ②用系统命名法命名醇,确定最长碳链时不能把—OH看作链端,只能看作取代基,但选择的最长碳链必须连有—OH。 (2)醇的同分异构现象有:①羟基位置异构,②官能团异构,③芳香醇、酚和芳香醚为类别异构。

03第三章_酶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理论课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杨全中助教 一、题目第三章酶Ⅰ 二、对象2011级本科各个专业 三、单元教学目标 与课时分配课时分配:共80min 1.酶的分子组成与活性中心35min 2.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40min 3.总结5min 四、授课重点酶的概念与本质;酶的分子组成与活性中心;酶促反应的特点 五、授课难点酶的分子组成与活性中心 六、授课形式大班理论课、多媒体课件授课 七、授课方法与课 前准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教材内容,认真准备教案。制备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堂讲清难点,突出重点,启发学生积极调动思维。 八、参考文献《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生物化学》第四版顾天爵主编 《生物化学》第六版周爱儒主编 九、思考题1.比较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异同点 2.举例说明酶催化反应的3种特异性 3.辅酶和辅基有何不同?举例说明辅酶和维生素的关系及辅酶在反应中作用 十、教研室审查 意见 主任签字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2012年09月08日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任课教师:杨全中助教 基本内容教学手段和时间分配第三章酶 概念: 1.定义:酶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高度专一性、高度 不稳定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高分子有机催化剂。 酶的来源:活细胞制造的。 酶的功能:催化功能,能加速化学反应的物质。 E(底物、作用物)S————→P(产物) 酶促反应:用酶做催化剂的化学反应,称之。 酶活性:酶有催化作用加速化学反应速度,称之。 酶失活:酶失去催化作用不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称之。 2.酶的化学本质: 1)蛋白质:多数, 2)RNA:核酶(RNA本身具有自我催化作用),作用主要参 与RNA的剪接。 第一节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概念: 1.单体酶:是指只由一条多肽链构成的酶。 2.寡聚酶:由多个相同或不同亚基以非共价键连接的酶。 3.多酶体系:指在细胞内存在着许多由几种不同功能的酶 彼此聚合形成的多酶复合物,即多酶体系。 4.多功能酶(串联酶):一些多酶体系在进化过程中由于 基因的融合,形成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却具有不同催化功能的酶。 一.酶的分子组成: (一)酶的分子组成: 共2个学时,80分钟 总述 35min 结合日常实例 35min 注意对比记忆

第三章酶习题资料讲解

第三章酶习题

第三章酶 小结 酶是由生物体内活细胞产生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生物催化剂。核酶是具催化活性的RNA。仅由多肽链组成的酶为单纯酶,含有非蛋白辅助因子的酶称为结合酶。它的催化活性与辅助因子有关。辅助因子是金属离子或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根据与酶蛋白结合紧密程度可将辅助因子分为辅基和辅酶。金属离子多为辅基,许多B族维生素是辅基或辅酶的重要组成成分。酶促反应的特异性和高效性取决于酶蛋白。辅酶或辅基决定酶促反应类型。酶的活性中心是由一些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的必需基团组成的,能与底物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疏水口袋”。酶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易失活、反应条件温和、酶活性可调控等特点。其催化机制是酶与底物诱导契合形成中间复合物而降低反应活化能,并通过邻近效应、定向排列、多元催化及表面效应等使酶发挥高效催化作用。 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值、激活剂和抑制剂等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米氏方程是反映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之间关系的动力学方程。米氏常数K 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可用来表示酶和底物亲和力的大小。米氏常数与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无关,而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竞争性抑制剂K m 增大,V max不变;非竞争性抑制剂K m不变,V max减小;反竞争性抑制剂K m减小,V max速度减小。 机体对酶活性和酶含量的调节是代谢调节的重要途径。无催化活性的酶原经蛋白酶水解断裂几处肽键,并去除几个肽段后形成活性中心而具有了催化活性。变构酶是重要的调节酶,酶的共价修饰调节是体内代谢快速调节的重要方式。 先天性与后天性酶的异常均可引起疾病。血液中细胞内酶活性的改变可协助诊断疾病,同工酶谱的变化有助于临床诊断。酶可作为药物用于疾病的治疗。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20 道) 1. 全酶是指: A. 酶与抑制剂的复合物 B. 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的复合物 C. 结构完整无缺的酶 D. 酶蛋白与变构剂的复合物 E. 酶蛋白与激活剂的复合物 2.辅酶与辅基的主要区别是 A.蛋白结合的牢固程度不同 B. 分子大小不同 C.催化能力不同 D. 化学本质不同 E.辅助催化方式不同 3. NAD+及NADP+中含有哪种维生素?

《生物化学》第三章 酶化学与辅酶及答案

第三章酶化学与辅酶 一、选择题 (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关于酶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所有的酶都含有辅基或辅酶 B.只能在体内起催化作用 C.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加速反应的进行 E.都具有立体异构专一性(特异性) 2.酶原所以没有活性是因为: A.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 B.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 C.酶原是普通的蛋白质 D.缺乏辅酶或辅基 E.是已经变性的蛋白质 3.磺胺类药物的类似物是: A.四氢叶酸B.二氢叶酸C.对氨基苯甲酸D.叶酸E.嘧啶 4.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A.酶与底物接触只限于酶分子上与酶活性密切有关的较小区域 B.必需基团可位于活性中心之内,也可位于活性中心之外 C.一般来说,总是多肽链的一级结构上相邻的几个氨基酸的残基相对集中,形成酶的活性中心D.酶原激活实际上就是完整的活性中心形成的过程 E.当底物分子与酶分子相接触时,可引起酶活性中心的构象改变 5.辅酶NADP+分子中含有哪种B族维生素? A.磷酸吡哆醛B.核黄素C.叶酸D.尼克酰胺E.硫胺素 6.下列关于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的叙述,哪一点不正确? A.酶蛋白或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时均无催化作用 B.一种酶蛋白只与一种辅助因子结合成一种全酶 C.一种辅助因子只能与一种酶蛋白结合成一种全酶 D.酶蛋白决定结合酶蛋白反应的专一性 E.辅助因子直接参加反应 7.如果有一酶促反应其〔8〕=1/2Km,则v值应等于多少Vmax? A.0.25 B.0.33 C.0.50 D.0.67 E.0.75 8.有机磷杀虫剂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属于: A.可逆性抑制作用 B.竞争性抑制作用 C.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D.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E.不可逆性抑制作用 9.关于pH对酶活性的影响,以下哪项不对? A.影响必需基团解离状态 B.也能影响底物的解离状态 C.酶在一定的pH范围内发挥最高活性 D.破坏酶蛋白的一级结构 E.pH改变能影响酶的Km值

第三章第一节透镜导学案

第三章第一节透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2.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3.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重点与难点凸透镜对光的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课前预习 1.光折射时的初步规律(一个前提,三条线,两个角,一个不变和光路可逆): 2.由光折射时的初步规律画出光透过三棱镜和玻璃砖的折射光路图。 3.课前小实验:手拿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透镜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你在纸上看到了什么?由此现象得出:较大的那把透镜对光线有作用,较小的那把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 课内探究 一、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 下列属于凸透镜的是:;下列属于凹透镜的是:

二、透镜的构造:阅读P78第三自然段及图4.1—2完成下列问题: 1.主光轴:。 2。主光轴上的光心的特殊性:凡是通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3。请画出折射光线:(并请标明主光轴与光心)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1)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束入射到凸透镜上,请画出光路图: (2)请在上图中标明焦点、焦距。 思考:由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你想到了什么?请画图表示。

由此可知:要想利用凸透镜得到平行光需将光源放在凸透镜的 四、(探究活动)讨论如何测凸透镜的焦距? 学生讨论所用实验器材、方法 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结合信息库思考,平行光经过凹透镜会怎样呢? 平行光经过凹透镜会变得___________,它有两个______(虚或实)焦点 [补充]:凹透镜对光的发散的作用: 有效训练 1.画出凸透镜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