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不需要财政支持
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国际比较

关 于高等 教育 财政 政 策 的研 究 成果 众多 , 有 既 高等 教育 财政 拨款 原则 的研 究②, 也有 高 等 教 育 财 政拨 款模 式 的研 究 ③; 既有 对 国外 高等 教 育 拨 款模 式 的探讨 ④, 有对 本 国高 等 教 育 财政 政 策 体 制 改 也 革 的探 究@。学 界 对 于 高 等 教 育 财 政 的 研 究 均 体
现 了对 我 国高 等教 育财 政拨 款体 制 改进 的期 待 , 为 我 国高等 教育拨 款体 制 改革 提供 了理 论支 持 。
一
、Leabharlann 部 分 国 家 高 等 教 育 的 财 政 政 策
( ) 一 美国 高等教 育 财政 政策 美 国联 邦政 府 在 经 历 了 2 0多 年 的发 展 变 革 0
额一 般要 占公 立 高 校 经 费 的 6 , 中又 以州 政 0 其 府拨 款份 额 最 大 , 占总 经 费 的 4 。 0 1年 , 约 5 @2 0
知识 的加 工与传 授 等一 系列 教育 产 品和服 务 , 是一 种 介 于 纯 公 共 产 品 和 私 人 产 品 之 间 的 准 公 共 产 品①。作 为 准公 共 产 品 的 高 等 教 育 具 有 有 限 的非 竞 争性 和局 部 的非排 他性 , 因此高 等教 育产 品 和服
第 4 8卷 第 5期
Vo1 8 No. .4 5
华 中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 人
J u n lo a h n r lUn v r i ( m a iis a d S ca ce c s o r a f Hu z o g No ma i e st Hu n t n o ilS in e ) y e
的 学 生 超 过 6 , 经 济 不 富 裕 的 学 生 进 入 大 学 0 为 深 造 创 造 了 条 件 。 ⑧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18年修正)国家规范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18年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高等教育基本制度第三章高等学校的设立第四章高等学校的组织和活动第五章高等学校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第六章高等学校的学生第七章高等教育投入和条件保障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高等教育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第三条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事业。
第四条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五条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六条国家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举办高等学校,并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事业。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等社会力量依法举办高等学校,参与和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第七条国家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实际,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第八条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为少数民族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第九条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国家采取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和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
第十条国家依法保障高等学校中的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高等教育的需求和外部性问题

二 运用经济学中的外部性原理说明 国家应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补贴
( 一)关于外部性的定义和市场失灵 经济学 中,作为市场失灵的表现之~ , 外部性 ( 或者外部影响)指生产者或消费者 在 自己的活动中对他人或别的厂商产生了一
种有力 影响 或不 利影 响。 种影 响带来 的利 这 益 ( 益 )或有 害 影响 带来 的损 失 ( 收 成本 ) 圃 都 不是 消 费者 和厂 商本 人所 获得 或 承担 的 。 三者协调发展。 例如 , 杠河 流 的下游 , 民们 每天靠 捕 渔 鱼 为生 ,当一 家钢 厂 向河 中排 放废 水 时 , 负
0
Q1
Q2
大 学 教 育 的数 量
坝 代 商 业 MOD R U IE S E NB SN S
高等教育的需求和外部性 问题
万 坤 沈 阳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 院 辽 宁沈 阳 1 0 4 0 3 1
的外部性 就 出现 了。这里 , 商的 私人成 本 厂 低于 他给全社 会带 来 的成本 。 当一 个房 主重 新修理他的房子并种植一个惹人喜爱的花园 时, 就产生了正的外静 陛。所有的邻居都 因 这一活动而收益, 而房主在作出重新修理房 子和 美化 的决定 的时候可 能并没有 把这些收 益考 虑 存 内。这里 , 房主 的私 人收 益低于 全
} 会 的收 益 。 L
【 文章 摘 要 】 我 国大学生 就业制度 也 经历 了由 “ 包统 分” 到 “ 需 见 面 , 向选 择 ” 统 , 供 双 , 再 到 ‘ 向选择 , 自主 择 业 ” 的 变革 过 ‘ 双
程。笔者 在此从外部性和 需求两方 面分
析 高等教 育 市 场 ,给 出政 策建 议 。
三 、总 结
通过 以 L 分析 ,笔者 认 为 高教 目前 存 在 以下 问题 :…方 面 ,国家在 大力实 行扩 招 政 策 的 同时 ,学 杂 费 等各 项 费 用 却年 年 增 加, 已经到了一 个中等收入家庭难以维持的 一 程度,所以难以形成有效需求。另~方面, 一 由于 外 部影 响 , 等教育 需要 国家 的大量 财 高 政 补贴 , 目前的 现状是 用于 教育 的 支出的 而 增加速度远远低于我国 GD P增长速度。三 是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不够密切 , 学术科研成 果 不能 够及 时 的 、完美 的服 务于 社会 生产 。 企业 对 大学 的支持 不 够 。 政府 一 方面应给予高等教育更多的财 政支持, 让高等教育市场尽可能的达到有效 均衡 。另一方 面要 发挥 宏观调 控职 能 ,处理 好企 和大学 的 关系 ,使生 产 、科研 、教育
高校教育成本与财政补偿机制的探讨

高校教育成本与财政补偿机制的探讨高校教育成本通常指的是高校为实现教育目标所需支付的费用,包括教师工资、教学设备、教材、实验费用、校园建设与安保等。
随着高校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的发展,如何保障高质量的教育成本需求,是摆在高校、政府和社会面前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从教育目标来看,高校教育不仅仅是技能培训,也是人才培养。
传统的技能培训过程中,只需要投入资金配置师资、设备、实践教学等成本即可,而对于人才培养,学生需要具备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国际化等综合能力,这带来的是更广泛的学科建设和拓展,提高教师的素质、增设研究机构等增加了高校教育的成本。
从财政补偿机制来看,高校教育成本最大的来源仍是国家财政的拨款。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教育基础性工作的通知》明确,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投入的比例不低于财政总预算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高校教育需要的资金需求应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得到保障。
同时,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已从单一的政府拨款扩展到其他一些渠道,如企业、社会捐赠和贷款等,这些资金来源的增加增加了高校自主筹资的能力和渠道,加大了高校教育成本的来源多样性。
不过,这需要政府出台明确的财政补偿政策,支持高校积极筹集多元化资金。
政府还应根据教育目标不断完善补偿机制,促进高校教育成本的提升。
补偿机制应充分考虑高校办学规模、地域因素、学科特色等,确保高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均能得到平衡发展。
在教学方面,政府应确保教学设施的改善与优化,推动现代化技术设备的普及和校园安全方案的实施;在科研方面,应给予对高水平人才(如教授、博士)科研项目和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以提升高校科研实力;在社会服务方面,高校应当担负起服务社会的角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政府也应该支持高校实现社会服务的目标。
总之,高校教育成本与财政补偿机制是相互关联的,政府以财政拨款为核心,配合社会募资等,共同发挥作用。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教育需求和多元化的资金来源,高等教育应当相应地适应,而政府也应当根据教育目标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与补贴,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升。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教育部•【公布日期】2021.12.31•【文号】财教〔2021〕315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教育其他规定正文关于印发《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21〕3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教育厅(局、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教育局:为规范和加强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对《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财政部教育部2021年12月31日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根据国家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是指中央财政用于支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以下称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转移支付资金。
实施期限根据教育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政策相应调整。
第三条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应遵循“中央引导、省级统筹、聚焦重点、规范管理、突出绩效、强化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由财政部、教育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工作重点确定支持内容。
现阶段,重点支持以下四个方面:(一)支持各地改革完善地方高校预算拨款制度,健全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生均拨款机制,引导地方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促进地方高校持续健康发展。
(二)支持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重点加大对困难地区和地方高校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支持“部省合建”高校建设,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推进中西部地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美国联邦政府高等教育财政资助发展

贷款
美国联邦政府提供贷款,帮助学生支付高等教育费用。这 些贷款包括直接贷款、担保贷款等,利率低于市场利率。
财政资助的规模与结构
财政资助的规模
美国联邦政府高等教育财政资助的规模不断扩大,以支持更多的学生接受高等教 育。政府财政预算不断增加,以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的经费补助。
资助效果
高等教育得到充分发展,普及率 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也得到提
升。
03
美国联邦政府高等教育 财政资助现状分析
财政资助的主要形式
奖学金和学金
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各种奖学金和助学金计划,为有经济需 要的学生提供财政援助。这些计划包括基于需求的奖学金 、基于成绩的奖学金、联邦助学金等。
研究经费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为了更好地推动科研项目的发展,美国联邦政府 应该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的 有效使用。
促进高等教育普及
为了提高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美国联邦政 府应该加大对低收入家庭和少数族裔学生的财政 资助力度。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02 03 04
联邦政府高等教育财政资助总体上对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推 动作用。
财政资助的结构
美国联邦政府高等教育财政资助的结构不断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政 府通过各种计划和机构,提供不同类型的财政援助,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支 持。
财政资助的效果评估
提高教育公平
美国联邦政府的高等教育财政资助有助于减少经济不平等,提高教育公平。这些计划帮助经济困难的 学生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社会流动性。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准入与审批:民办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申请和审批,获得教育部门的准入批准才能正式设立。
审批机构会对民办高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招生计划等进行审核。
2. 经费支持:民办高校可以享受与公办高校相同的政府奖励、资助政策,包括国家级、地方级及社会捐赠等各种奖励和资助。
3.高职高专政策: 中国政府对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的政策更加
倾斜。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政府提供的支持主要包括财政补贴、资金扶持、实训场所的提供等。
4.专业设置: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要符合教育部门的要求,按
照国家规定的分类目录进行设置,并经过审批后方可开设。
5. 教学质量保障:对于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教育部门进行全面监管。
民办高校需要定期接受教育部门和相关专家的评估,确保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达到标准。
6. 招生政策:民办高校的招生政策需要符合国家和教育部门的招生政策,不得违反公平、公正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民办高校在一些政策上与公办高校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比如教育资源、科研支持等方面。
近年来,中国政府
也一直在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支持力度,争取使其逐步缩小与公办高校的差距。
民办高等教育公益性:国家财政扶持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价者 直接认 同 、合理 地假 定或 者承认 对有 关 主体 的
存 在 有 价 值 ( 用 、必 要 、值 得 追 求 ) 有 ②。 足个体 需求 ,培 养专 业化 人 才 ;既要 满足 国家 、个体 眼前 的需 要 ,又要 为长
基 金 项 目:本 文 系 2 0 0 6年 吉 林 省 “ 十一 五 ” 社会 科 学研 究 专 项课 题 “ 国 民 办( 立 ) 中 私 高等 教 育扶 持 政 策 比 较研 究” 吉 (
教 科 文 合 字 [0 6 第 18号 ) 阶段 性 成 果之 一 。 20] 4 的
一
1 — 8
烹垂 曼 更 经三 ! 持 :
育。垦 要 其 : 煮
人资本状态:
.
入 烹 生 薹 社 翌 .来 币 ; 曩 待 进 l 了 拿 ! 有 个 曩 一 力 。 步 于 琴 对 后 家 补占 美 , , : 吴 育
“ ” 公 ,即为 “ 大众 ,为 多数 ” 益 ” 为 “ 体对 主 ;“ 客
体 的有价 值性 ” 。公 益性 是 指 个 体 或 组织 通 过 “ 有 价 值的行 为” ③,为大 多数 而 非 少数 成 员 提 供 有价
值 产 品 、服 务 和 活 动 的特 性 。教 育 公 益 性 就 是 国 家 、社会 团体 或个 人通过 举 办教育 ,为大多数 成员 提供 的教 育服 务 、教育 产 品 ,以及 由此 产生 的正 面
备教 育 公 益 性 本 质 属 性 。具 体 如 下 :第 一 ,大 众 化 。我 国高等 教育 由精英 化 向大众 化发 展 阶段 的转
型 中 ,高 等教育 要 面 向最 广泛 的受 教育 者 ,最 大 限 度地 保 障绝大 多数人 的受 教 育的权 利 ,实现 高等教 育大众 化 、普及 化 。第二 ,公 平性 。高 等教育 秉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不需要财政支持一般人都认为,公立大学不以盈利为目的,并且有国家的巨额财政支持,同时又有行政收费的严格监督,这样的大学越多,就意味着学费将会收得越少,穷人读大学的希望就越大;而私立大学大都以盈利为目的,既缺少国家财政的强力支持,又没有相关部门的收费监督,而且他们收费将合理合法冠冕堂皇,那这些学校岂不变本加厉,穷人毫无疑问会因此更加遭殃!持这种见解的人在社会上不算少数,这正是我们国家自建国以来缺少对民众自由经济思想教育所带来的恶果。
由于缺乏必要的市场经济知识,导致许多人在遇到各类社会问题时常常盲目迷信政丨府而坚决排斥市场。
面对大学收费越来越贵的现实,大部分人认为,通过增加政丨府拨款和监督大学收费等措施,这些问题终能迎刃而解。
然而,政丨府近几年的确是在朝这方面不断地努力,但问题并没看到解决的迹象,反而有节节攀升之势!面对这样一个多年顽症,是政丨府开具的药力不够,还是原本就开错了处方?换句话说,是政丨府的拨款太少监督不力,还是解决问题的方向误入歧途?只有找准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才不至于南辕北辙事倍功半。
一、计划经济无法解决优质高教资源的供应短缺大学凭什么可以高额收费?根源就在于中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短缺。
以中国的现实看,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等教育,也无论是在大中城市还是县城农村,好学校好班级好老师总是供不应求,供不应求的东西必定水涨船高。
以高等教育而言,一流的大学不仅是短缺,简直就是稀有,象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全国学子们趋之若骛,这就导致这些学校有足够的资格来挑选优秀的学生和收取高额的学费。
你若不愿来,后面排队的人还多着呢!其他省市的公立大学虽然没有象北大清华这样的受到追逐热捧,但在中国人需要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汹涌需求面前,眼前的供给实在是僧多粥少人多为患,消费者并没有可以自由选择自由选择的权力。
资源的短缺靠什么方法来解决?政丨府目前的所作所为正如大部分人的期望,即按照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经方式增加财政拨款和增加收费监督。
增加财政拨款,自然是希望此举能够加大大学的招生规模,减少大学办学的成本压力,从而减少向学生们的收费。
问题是,中国有几个地方政丨府是不缺钱的,有限的投入能否满足全社会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就算有钱,那也应该是更多地向基础教育倾斜;就算是投向高等教育,高校之间出现苦乐不均的局面也在所难免;就算是确定投向某一高校,谁又能保证这些钱不会变成办公楼的豪华装修与校长们的职务消费呢!君不见,这几年财政拨款逐年增多,大学设施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教师待遇越来越高,但大学收费却在不降反升,寒门学子的处境并未见任何改善,可见,增加财政拨款的好处未必能够落到穷人的孩子身上!增加收费监督,自然是希望此举能够通过强制规定收费标准,把价格限定在一个百姓都能承担得起的范围内。
问题是,在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局面中,高校乱收费是不必忌惮学子们的意见的,他们能够进入这样的学校已经是非常幸运了,面对高额收费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失去了当事人的监督,高高在上的官员们的监管必定流于形式,因为官员们一则高校太多管不过来,二则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其实,常识早就告诉了我们,“物以稀为贵”,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来决定的。
当供不应求时,如果人为地压低价格,人们表面上可能付出的金钱会有所减少,但实际付出的总代价并不会降低,比如排队、拥挤、送礼、品质下降等。
监督只会加大政丨府的权力,使人们本来依赖市场的行为转而去依赖政丨府,对缓解供应不足的状况没有丝毫帮助。
也就是说,用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方式是没有办法来解决目前的供需矛盾的,不仅不能解决,甚至有可能引发新的问题,比如浪费与腐败。
二、市场经济能够解决优质高教资源的供应短缺抑制需求的方法就是放开价格。
好的学校教学水平高,培养成才的概率更大,从好学校毕业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进入这样的学校当然是更多家长与学子们的心愿。
问题是好东西只有这么多,大家都想要,注定有一部分不能达成心愿,在相近的分数范围内,自然是谁出的价格高谁就可以被优先录用。
钻石铂金珍珠玛瑙很名贵,但没有听说过供不应求,道理很简单,它的价格高到使供求平衡。
有的人自然愈加担心,这些私立大学没有了物价部门的干预和限制,收费岂不更贵?是的,教育需求价格弹性小(即对价格的反映不敏感,就象抽烟的人不会因为烟的提价而明显减少自己的消费),人们对儿女前途的忧虑不会因为增加了收费而心痛自己的钱财,他们甚至愿意为儿女在未来的竞争中搏得一点点的起步优势,而不惜耗尽多年的积蓄。
如是此,穷人有可能更加雪上加霜!不要急,市场经济还有降低价格的绝招。
三、公立大学普遍私有化能够形成有效竞争如何才能使目前的高校形成充分的竞争?靠目前的公立高校来形成竞争行不行?这些高校都同属于一个老板——政丨府,当初就是按照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方向来创立的,就连拨款的数额也等级分明,创立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重复,而没有了重复就意味着没有竞争;另外,这些学校既有巨额的财政支持,又不愁招不到优秀的生源,相互之间根本就没有强烈的竞争欲望。
靠目前的私立大学来与公立大学形成竞争行不行?现有的公办大学,不仅占有悠久的历史声名,占据便捷的地理位置,拥有大量的优秀师资,而且还有政丨府大量的政策倾斜(如财政支持、优先招生、专项经费、新校选址等),在这样的重量级并不对等的拳击赛上,孰胜孰败一目了然。
公立之间不可能形成竞争,私立与公立之间又无法构成竞争,似乎是山穷水尽,但如果我们跳出现有体制的窠臼,仍可以峰回路转。
那就是让现有的大部分高校尽快私有化,通过产权清晰地位平等的私立大学之间的无情竞争,使大学的收费偏高的问题逐步下降。
只有大学收费价格有一个根本性的回落,再辅之以财政拨款和助学贷款等手段,穷人上不起大学的问题才可能彻底解决。
私立大学之间的竞争越是激烈,穷苦百姓越能普受其惠!四、政丨府要保证的是机会均等而非起点公平其实,在真正的市场经济社会里,政丨府要关注的并非起点公平而是机会均等。
穷人们对不同的经济条件的家庭上不同的学校并不是十分地感冒,倒是对不同的省市有不同的高考录取线这种有违机会均等的做法有着强烈的愤慨!倘使全社会的公立大学真的能够普遍私有化,那政丨府教育行政部门在高教方面的工作重点就是维护高等教育市场竞争规则的公平公正。
公立大学私有化的重要意义,不仅仅是能够解决穷人子弟上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产权清晰地位平等的私立大学的竞争,还可以解决目前困扰我国高校诸多的典型问题,比如忽视素质教育、录取标准不一、滥发文凭、教师官本位、教师缺乏责任心以及缺乏独立学术观等(需另文论述)。
只是尽管它好处多多,但这项改革注定是阻力重重,除了人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陈旧观念以外,更重大的障碍可能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极力反对,因为这项改革举措将会极大地削弱他们高高在上的地位以及已经行使多年发号施令的权力。
五、一些理论根据和实践依据第一,高等教育并不完全属于公共服务,不需要完全由政府提供。
在高等教育领域,除了基础学科和重点学科具有很强的公共性之外,其他应用性学科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就业,这种教育服务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性质相同,不属于公共服务,应该遵循“谁受益、谁付费”的市场规则,主要利用市场调节来解决供求矛盾,把就业率作为这些高校的主要评价指标,促进其提高办学水平,适应市场需要。
第二,市场机制对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由于信息不对称,将近1800所高校的教育资源由教育部门配置是不可能有效率的,培养一个学生的必要成本究竟是多少,也是计算不明白的,只有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才能促进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结构优化和供给质量提高,根本解决大量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无效、浪费严重的问题,才能形成合理的教育成本水平,才有可能把过高的收费标准降下来,不然的话,高校收费与成本将会呈现出轮番上升、恶性循环的局面。
第三,目前高校的实力不可能都办成创新型大学。
全国将近1800所大学,大多数学校缺乏基础学科和重点学科的人才优势,不具备办成创新型大学的条件,也不可能都办成创新型大学,因而绝大多数大学都应该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办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
第四,政府财政不具备把大学所需经费全都包下来的能力。
截止到2004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已经达到724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负担808亿元,地方财政负担6435亿元。
高校经费总额为2258亿元,来源于政府财政投入的资金是1010亿元,仅占44.7%,其余55.3%的经费来源于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捐资助学和集资办学、收缴学杂费和其他创收渠道,其中仅学杂费一项就达到694亿元,占全部高校经费的30.7%。
在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长额度有限的条件下,不可能把高等教育所需资金投入渠道改回原来的由政府单一投资的老路上去,国家财政也不具备这种经济实力。
只有利用市场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不足问题,实现筹资渠道多元化,形成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
第五,国家必须逐步优化对教育的资金投入结构,加大对高校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支持,已经把资金主要投入到中小学教育方面,2004年投入了4032亿元,占全部教育经费的55.7%,今后政府还要逐步增加对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
2004年政府对高校科技活动投入经费仅为251.5亿元,投入资金额度较少,仅占高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40%,大部分科技活动经费靠高校自筹。
在高校科技活动经费630亿元的支出总额中,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非常少,仅为57亿元,所占比例仅为9.0%。
为了确保基础学科、重点学科优先发展,政府财政必须优化教育资金的投入结构,在保证九年义务教育所需资金的基础上,适当集中财力,把有限的教育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支持少数重点大学的科技创新上,用在教育方式和手段创新上,大力发展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的远程教育,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使财政资金能够切实保障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