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知识点(附件)

心内科知识点(附件)
心内科知识点(附件)

1 心脏触诊得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答:(1)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确定心尖搏动位置。心尖区抬举性搏动为左室肥厚得体征。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抬举样搏动就是右室肥厚得可靠指征。

(2)震颤

心前区震颤得临床意义

部位时相常见疾病

胸骨右缘第2肋间收缩期主动脉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2肋间收缩期肺动脉瓣狭窄

胸骨左缘3-4肋间收缩期室间隔缺损

胸骨左缘第2肋间连续性动脉导管未闭

心尖区舒张期二尖瓣狭窄

心尖区收缩期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3)心包摩擦感

就是由于急性心包炎时心包膜纤维素渗出致表面粗糙,心脏收缩时脏层与壁层心包摩擦感产生得振动传至胸壁所致。

2 、正常心浊音界及心浊音界改变得临床意义?

答:正常成人心脏相对浊音界见下表

右界(cm)肋间左界(cm)

2~3Ⅱ2~3

2~3Ⅲ3、5~4、5

3~4Ⅳ5~6

Ⅴ7~9

(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心浊音界改变及临床意义:

(1)心脏以外因素:可造成心脏移位或心浊音界改变。

一侧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可使心界移向健侧;

一侧胸膜粘连、增厚与肺不张使心界移向患侧;

大量腹水或腹腔巨大肿瘤导致横膈抬高、(原创:叁肆伍叁柒捌壹壹玖)心脏横位,可使心界向左增大;

肺气肿时心浊音界变小。

(2)心脏本身病变:

①左心室增大: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腰加深,心界似靴形,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②右心室增大:显著增大时,心界向左右两侧扩大,以向左增大为主,但不向下增大。常见于肺心病或单纯二尖瓣狭窄等;

③左右心室增大:心浊音界向两侧增大,且左界向左下增大,称普大型,常见扩张型心肌病等;

④左心房增大或合并肺动脉段扩大:左房显著增大时,胸骨左缘第3肋间心浊音界增大,心腰消失;当两者均增大时,心腰更为丰满或膨出,心界如梨形,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故又称二尖瓣型心;

⑤升主动脉瘤或主动脉扩张:胸骨右缘第1、2肋间浊音界增宽,常伴收缩期搏动;

⑥心包积液:心界向两侧扩大,可随体位而改变,坐位时呈三角形烧瓶样,卧位时心底部浊音区增宽。

3、舒张期得额外心音及其临床意义?

答:(1)奔马律:就是心肌严重损害、心功能不全得体征,分为:

①舒张早期奔马律:提示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常见于心室扩张、收缩性心力衰竭,如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重症心肌炎等。

②舒张晚期奔马律:多见于舒张末压增高、舒张性心力衰竭,如高血压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冠心病、主动脉瓣狭窄等。

③重叠性奔马律:常见心肌病或心力衰竭。

(2)开瓣音:又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见于二尖瓣狭窄患者,并且就是二尖瓣瓣叶弹性及活动尚好得间接指标,就是二尖瓣分离术适应证得重要参考条件。

(3)心包叩击音:见于缩窄性心包炎。

(4)肿瘤扑落音:见于心房粘液瘤。

4、心脏杂音得产生机制及强度分级?

答:(1)产生机制:正常血流呈层流状态,在血流加速、瓣膜口狭窄(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等)、瓣膜关闭不全(器质性或相对性关闭不全)、异常血流通道(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腔异常结构(心室内乳头肌、腱索断裂等)、血管管径异常(大血管瘤样扩张等)等情况下,可使层流转变为湍流或漩涡而冲击心壁、大血管壁、瓣膜、腱索等使之振动而在相应部位产生杂音。(2)杂音强度分级

级响度听诊特点震颤

1 最轻很弱,须仔细听,易被忽略无

2轻度较易听到,杂音柔与无

3中度明显得杂音无

4响亮杂音响亮有

5很响杂音很强,向周围甚者背部传导明显

6最响杂音震耳,即使听诊器稍离开胸壁也听得到强烈

5、心电图各波段得正常值范围?

答:

(1)P波:形态一般钝圆形,P波方向在Ⅱ、Ⅲ、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时间小于0、12s。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胸导联一般小于0、2mV。

(2)PR间期:0、12~0、20s。

(3)QRS波群:

①时间:多数在0、06-0、10s。

②波形与振幅:V1、V2导联多呈rS型,Rv1<1、0mV,V5、V6导联以R波为主,Rv5<2、5mV,V1~V6导联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V3~V4导联R/S≈1。肢体导联I、Ⅱ、Ⅲ导联一般主波向上,aVR导联主波向下,aVL、aVF导联可呈R波为主,也可呈rS型。RaVR<0、5mV,RI<1、5mV,RaVL<1、2mV,RaVF<2、0mV。

③Q波:除aVR导联外,正常人得Q波时间<0、04s,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得1/4。

(4)ST段:正常多为一等电位线,ST下移一般<0、05mV,ST段上抬在V1~V2导联不超过0、3mV,V3导联不超过0、5mV,其她导联不超过0、1mV。

(5)T波:

①方向,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一致。

②振幅:除Ⅲ、aVL、aVF、V1~V3导联外,其她导联T波振幅一般不低于同导联R波得1/10。(6)QT间期:正常范围0、32~0、44s,QTc为0、44s。

6 心肌梗死心电图得定位与动态演变?

(1)定位

心肌梗死得心电图定位诊断

心肌梗死部位出现梗死图形得导联

前间壁V1~V3

前壁V3、V4(V5)

高侧壁I、aVF

前侧壁V5、V6

下壁Ⅱ、Ⅲ、aVF

广泛前壁V1~V6、I、aVL

后壁V7~V9

右室V3R~V5R

(2)动态演变

①超急性期(超急性损伤期):心肌梗死发生数分钟后,ST段呈斜型抬高,与高耸直立T波相连。

②急性期(充分发展期):心肌梗死后数小时或数日,可持续数周,出现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可呈单向曲线,T波倒置。

③近期(亚急性期):梗死后数周至数月,抬高得ST段恢复至基线,缺血性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

④陈旧期(愈合期(原创:叁肆伍叁柒捌壹壹玖)):梗死后数月至数年,ST段与T波恢复正常或有异常改变,趋向恒定不变,残留坏死型得Q波。

7、心衰得基本病因与常见诱因有哪些?

(1)基本病因:

①心肌病变: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包括心肌结构损害、心肌代谢障碍;心肌舒张功能障碍: 心肌肥厚。

②负荷过重:压力负荷过重(后负荷);容量负荷过重(前负荷)。

(2)诱因:

①感染:肺部感染、上呼吸道感染、IE。

②心律失常:房颤最多见。

③水、电解质紊乱。

④妊娠、输液、盐过多过快。

⑤过度劳累。

⑥环境、气候急剧变化。

⑦治疗不当:洋地黄用量不足。

⑧高动力循环:严重贫血、甲亢。

⑨肺栓塞。

⑩原有心脏病加重。

8、慢性心力衰竭得临床表现有哪些?

(1)左心功能不全

①症状:表现为肺淤血,从进行性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患者可以有咳嗽、咳痰、咯血,还可伴疲劳、乏力、神志异常,甚至少尿、肾功能损害。

②体征:原心脏病体征外,还有心率增快,可闻及奔马律与第二心音亢进,两肺底湿啰音(下垂部位)、哮鸣音。

(2)右心功能不全

①症状:为体循环淤血得表现如纳差、恶心、呕吐、腹胀、上腹胀痛、黄疸、夜尿增多。

②体征:颈静脉充盈、肝脏肿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水肿,紫绀。

9、目前慢性收缩性心衰得治疗常规?并简述每类药物得作用机制,常用药物及其应用原则?

治疗常规:按心功能NYHA分级:

①Ⅰ级:控制危险因素;ACE抑制剂。

②Ⅱ级:ACE抑制剂;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用或不用地高辛。

③Ⅲ级:ACE抑制剂;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地高辛。

④Ⅳ级:ACE抑制剂;利尿剂;地高辛;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病情稳定后谨慎用b-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

(1)利尿药

机制:降低心脏前负荷。

分类:排钾类与保钾类①速尿:排钾类,快速、强效;静脉、口服,用于急性与重度心功能不全;注意低钾、低血压;②DHCT:排钾类,口服,较缓与;注意低钾、高血糖、尿酸增高、血脂异常③安体舒通:保钾类,口服,更缓慢;注意高钾,排钾类与保钾类可联用,小剂量间断用。

注意:防止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等)。

常用制剂:

①排钾利尿剂: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双氢克尿塞),口服25~50mg,2~3次/d;呋塞米(furosemide,速尿),口服或肌注,20mg,2~3次/d,亦可静脉注射,属于强效利尿剂。

②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spironlactone,安体舒通)口服20mg,3次/d

(2)扩血管剂

机制:扩张动、静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类型:扩张动脉、扩张静脉、扩张动静脉。

扩张静脉:硝酸酯类。

扩张动脉:硝苯吡啶、酚妥拉明、ACEI, 瓣膜狭窄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者慎用甚至禁用。

扩张动、静脉:硝普钠、哌唑嗪,瓣膜狭窄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者慎用甚至禁用。

注意:低血压,特别就是体位性低血压。

适应证:

目前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常规已不包括单纯血管扩张剂。

1)中、重度慢性左心衰竭者,如无禁忌证均可应用。

2)瓣膜反流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禁忌证:

血容量不足,低血压、肾功能衰竭。

常用药物:

①硝普钠(sodiumnitroprusside)动静脉扩张剂,初始量10μg/min,按每5~10min增加5~10μg/min,直至产生疗效或不良反应。

②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静脉扩张剂为主,外周小动脉扩张作用弱,含服0、3mg/次,静滴10μg/min,可增至50~100μg/min。

③酚妥拉明(phentolamine)动脉扩张为主,也扩张静脉,静滴0、1mg/min开始,0、3mg/min 维持。

④ACEI类:依那普利、苯那普利、培哚普利等。

(3)强心剂:

①洋地黄类

机制:抑制Na+-K+-ATP酶,Na+-Ca2+交换增加,增强心肌收缩力;兴奋迷走神经减慢心率;负性传导。

适应证:心功能不全,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伴房颤者最佳。

禁忌证:预激合并房颤,缓慢性心律失常,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二尖瓣狭窄呈窦性心律,明显低钾血症。

肺源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洋地黄效果差,易于中毒。

种类:速效:毒K、西地兰,静脉应用。中效:地高辛,口服。

给药方法:维持量法。

应用注意事项:个体化原则,以下情况减量。如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甲减;低钾;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肺心病;药物合用。

常用制剂:

1)快速作用类制剂

西地兰,缓慢静注0、2~0、4mg/次,24h总量可达1~1、6mg

毒毛旋花子甙K,缓慢静注0、25~0、5mg/次

2)中速作用类制剂

地高辛,常用维持量法给药,即口服0、25~0、5mg,1次/d

②非洋地黄类

多巴胺:兴奋a与b受体,疗效与剂量有关,小剂量强心,较大剂量升压。

多巴酚丁胺:作用于b1受体。

米力农: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短期应用于顽固性心功能不全。

(4)ACEI

作用机制:扩张小动脉与静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预防与逆转心血管重构;抑制醛固酮分泌。使用中注意:慢性心功能不全首选,慢性肾功能衰竭、高钾、妊娠、双侧肾动脉狭窄者慎用,一般不与保钾利尿剂与钾盐合用。常见副作用:咳嗽、高钾、BUN­。常用药物:卡托普利、依那

普利、苯那普利、培哚普利等。

(5)ARB: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作用机制类似于ACEI。常用药物:缬沙坦、厄贝沙坦等。(6)b-受体阻滞剂:

机制: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用中注意,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Ⅱ、Ⅲ级;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适量维持;使用初期症状可能会加重,较长时间见效。

副作用:心动过缓、低血压、心功能恶化。

常用药: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β、α受体阻滞剂)。

(7)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机制:抑制心血管得重构,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得远期预后。

副作用:血钾增高,尤其与ACEI合用时。

常用药:螺内酯(安体舒通)20mg 1~2次/日。

10 、急性左心衰得治疗要点?

(1)高流量吸氧:酒精抗泡沫。

(2)减少静脉回流:坐位、两腿下垂。

(3)镇静:吗啡、安定。

(4)利尿:静脉应用速尿。

(5)血管扩张剂:硝普钠、硝酸甘油。

(6)强心甙:西地兰或毒毛K。

(7)氨茶碱、皮质激素。

11、病窦综合征得心电图表现?

(1)持续而显著得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

(2)窦性停搏、窦房阻滞。

(3)常同时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4)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慢—快综合征)。

12 、房颤得常见病因、体征、心电图表现与治疗?

(1)病因:(原创:叁肆伍叁柒捌壹壹玖)

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等。

(2)体征: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规则,脉搏短绌。

(3)心电图表现:

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不等得f波,频率为350 ~600次/分。

②R-R间期绝对不等。

③QRS波群形态大多正常,也可出现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宽大畸形。

(4)治疗:

①病因治疗。

②控制心室率: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③预防复发。

④复律:奎尼丁、心律平、胺碘酮、电复律。

⑤抗凝:预防栓塞房颤患者有较高得栓塞发生率,应长期抗凝治疗。一般主张口服华法令,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3、0。不宜用华法令者改用阿斯匹林,每日300mg。警惕抗凝药物得出血并发症。

⑥根治:RFCA。

13、室上速得心电图表现与治疗措施?

(1)心电图表现:

①心动过速突然发作,突然中止,频率160~250次/分,节律绝对不规则,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亦可出现室内差传,QRS波群宽大畸形。

②P’波往往瞧不清楚,或落在QRS波群终末或ST段上。

(2)治疗措施:

①兴奋迷走神经得手法。

②药物:ATP、胺碘酮、心律平、异搏定、洋地黄。

③食道调搏超速抑制。

④同步直流电复律。

⑤药物预防发作。

⑥根治:RFCA。

14、室速得心电图表现、治疗原则与治疗措施?

(1)心电图表现

①连续三个以上得室性早搏。

②QRS宽大畸形,常超过0、12秒。

③心室率为100~250次/分,节律基本规则。

④干扰性室房分离。

⑤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确诊室速得重要依据)。

(2)治疗原则:需紧急处理,治疗原发疾病。

(3)措施:

①胺碘酮、利多卡因、心肌缺血者应用b-受体阻滞剂。

②同步直流电复律。

③手术。

④RFCA

⑤ICD。

15、电复律与电除颤得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各种严重得甚至危及生命得恶性心律失常(尤其就是室扑与室颤),各种持续时间较长得快速型心律失常。

(2)禁忌证:①房颤发生前心室率缓慢,疑诊病窦综合症。②洋地黄中毒引起得房颤。③不能耐受预防复发得药物。

16、心脏性猝死得定义,初级心肺复苏得操作要领?

定义: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得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得、由心脏原因引起得自然死亡。(2)操作要领:

①开通气道:取下松动得义齿,清除口中异物与呕吐物,采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

②人工呼吸:口对口呼吸快捷有效,捏住患者鼻孔,吸一口气后口对口缓慢吹气,每次吹气持续2秒以上,两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与吹气比为5:1,单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与吹气比为15:2。有条件气管内插管最好。

③胸外按压:病人置于水平位,下肢可抬高,背部垫以硬板,以胸骨中下1/3处为按压点,双手叠放,掌根部横轴与胸骨长轴保持方向一致,手指不接触胸壁,肘关节伸直,用肩背部力量垂直下压,

幅度3-125px,松弛要迅速,按压与松弛时间大致相等,放松时双手不离开胸壁,按压频率为100次/分。

17、高血压得分类与定义,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急进型高血压得概念?

(1)定义:以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与(或)舒张压≥90mmHg)为主要临床表现得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

(2)分类:

类别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130 与<85

正常高值(高血压前期)130-139 或85-89

高血压

1级140-159 或90-99

2级160-179 或100-109

3级≥180 或≥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与<90

(3)高血压危象:因紧张、疲劳、寒冷等诱因使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急剧上升,影响重要脏器血液供应而产生危急症状。

(4)高血压脑病:由于过高血压突破了脑血流得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血流灌注过多引起脑水肿,临床表现以脑病得症状与体征为特点。

(5)急进型高血压:舒张压持续大于或等于130mmHg,并有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与乳头水肿,肾脏损害突出,持续蛋白尿、血尿与管型尿,病理上以肾小动脉纤维样坏死为特征。

18 一线降压药物得作用特点及常用药品?

(1)利尿剂:包括噻嗪类、袢利尿剂与保钾利尿剂三类;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能增强其她降压药物得疗效;噻嗪类利尿剂得主要不利作用就是低钾血症与影响血脂、血糖与血尿酸代谢,往往发生在大剂量时,因此推荐小剂量,痛风患者禁用。保钾利尿剂可引起高血钾,不宜与ACEI合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袢利尿剂主要用于肾功能不全时。

常用制剂:

①排钾利尿剂: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双氢克尿塞),口服25-50mg,2-3次/d;呋塞米(furosemide,速尿),口服或肌注,20mg,2-3次/d,亦可静脉注射,属于强效利尿剂。

②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spironlactone,安体舒通)口服20mg,3次/d 。

(2)β受体阻滞剂

包括选择性(β1)、非选择性(β1与β2)与兼有α受体阻滞三类;

适用于各种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尤其就是心率较快得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者;

不良反应主要有心动过缓、乏力与四肢发冷;

禁忌: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与外周血管病。常用药:美托洛尔,比索洛尔(b1选择性);卡维地洛(β、α受体阻滞剂)

(3)钙通道阻滞剂(CCB)

分为二氢吡啶类与非二氢吡啶类;

与其她类型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能明显增强降压作用;开始治疗阶段可反射性交感活性增强,尤其就是短效制剂,可引起心率增快、面色潮红、头痛、下肢水肿;非二氢吡啶类抑制心肌收缩及自律性与传导性,不宜在心力衰竭、窦房结功能低下或心脏传导阻滞患者中应用。常用药: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等。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起效缓慢,3~4周达最大作用,联合使用利尿剂可使起效迅速与作用增强。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肾病得高血压患者。

不良反应:刺激性干咳与血管性水肿。高血钾、妊娠妇女与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血肌酐超过3mg/dl患者慎用。常用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5)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

起效缓慢,持久而平稳,6~8周达最大作用,作用持续时间能达到24小时以上,低盐饮食或与利尿剂联合使用能明显增强疗效。治疗对象与禁忌与ACEI相同,不引起刺激性干咳。常用药:氯沙坦、缬沙坦。

19、冠心病得定义、分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1)定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或/与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得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2)分型:

①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无症状,但有心肌缺血得客观证据。

②心绞痛:呈典型得心绞痛发作特征。

③心肌梗死:冠脉闭塞所致心肌坏死。

④缺血性心肌病:反复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心脏扩大,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

⑤猝死:心肌缺血→电生理紊乱→猝死。

⑥上述五种类型可合并存在。

(3)ACS:分为非ST段抬高型ACS 与ST段抬高型ACS,前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者即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20、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得诊治要点?

稳定型心绞痛得治疗要点:

(1)发作期

①立即停止体力活动,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吸氧。

②使用作用快得硝酸酯制剂:硝酸甘油、消心痛。

③扩张冠状动脉→心肌供血↑。

④扩张静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心肌氧耗↓。

(2)缓解期

①硝酸酯类制剂:基础治疗,主要扩张静脉,减轻心脏前负荷,同时有扩张冠状动脉得作用。

②β-B:HR↓、BP↓,心肌收缩力↓→心肌氧耗↓,劳力型心绞痛首选。

③钙通道阻滞剂:抑制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心肌氧耗↓;扩张冠状A→增加心肌血供;变异型心绞痛首选。

④抑制血小板聚集:aspirin。

⑤抗凝治疗:改善微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⑥调脂治疗:降低LDL、TC、TG,升高HDL,稳定粥样斑块。

⑦介入治疗:PTCA。(原创:叁肆伍叁柒捌壹壹玖)

⑧外科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

不稳定型心绞痛:

①休息、心电监护、吸氧、镇静、镇痛。

②缓解疼痛:吸入或含化硝酸类药物,必要时静脉注射,变异型可用钙通道阻滞剂;尽早应用β受体阻滞剂。

③抗栓、抗凝治疗。

④介入治疗或CABG。

医学重点记忆

泌尿系统:

1、蛋白尿大于3、5g/d 为肾病;小于3、5g/d为肾炎,

如果以血尿起病得为肾炎,以蛋白尿起病得就是肾病

2、上呼吸道感染+血尿——急性肾炎

急性肾炎实验室检查——C3下降,8周恢复正常,如果8周没有正常则要肾活检

3、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在急性肾炎得基础上有少尿,无尿,肾功能恶化,有超过50%得

大新月体生成

4、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刺激征)”时,将肾炎有关得答案去掉。

单存得膀胱刺激症为——膀胱炎

有发热、腰痛为——肾盂肾炎

慢性膀胱刺激征+有终末血尿为——肾结核

5、肾自截最大得特点就是——在肾里有结核,膀胱无症状

6、急性肾炎到慢性肾炎为一年

急性肾盂肾炎到慢性肾盂肾炎为6个月

急性肾衰到慢性肾衰为3个月

7、急性肾炎为自限性疾病,不能用激素与细胞毒类药;

8、急性急进进肾小红;肾盂间质肾炎白;上皮管型小管死;蜡样管型慢肾衰;脂肪管型肾病综

9、慢性肾炎病程为1年以上,要低蛋白饮食;

肝硬化患者高蛋白饮食

肝性脑病得患者饮食禁蛋白,害怕碱环境,引起肝性脑病得就是氨中毒学说,游离氨可以进入血脑屏障诱发肝性脑病,氨根离子遇到碱性环境得时候转换成游离氨(肝性脑病患者不能用肥皂水灌肠,一定要用酸性得,如乳果糖)

10、慢性肾炎控制血药用ACEI类血压控制在大25 75 ,小38

11、IGA肾病得特点——只有血尿

1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第三型——ANCA抗体阳性

13、尿路结石:小于0、6保守治疗,0、6~2、5进行体外碎石(远端输尿管一定要通畅,不通则不能碎石)如:一个病人尿路结石1、8cm,远端尿路梗阻:治疗不能用体外碎石

14、在我国引起慢性肾衰得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外国为——糖尿病肾病

呼吸系统:

1、呼酸呼碱代酸代碱:

第一步瞧CO2改变反映呼吸,CO2高了——呼酸,CO2低了——呼碱;

第二部瞧HCO3根(正常值为22~27,平均值为24),反映代谢,与CO2正好相反,下降代酸升高代碱;

第三部瞧PH值(7、35~7、45),正常为代偿,不正常为失代偿。

第四步瞧BE碱剩余(正常值-3~3)反映代谢,≥3为碱中毒,≤—3为酸中毒。

例某慢性肺心病病人,因轻度上感有咳嗽咳痰,入院时神志清楚,自动体位,发绀轻度,入院时检查血气为pH7、19,PaCO2 59mmHg,HCO3—41mmol/L,按此血气应诊断(E )。

慢性失代偿性呼酸

B、呼酸+代酸

C、慢性呼酸(代偿期)

D、失代偿性代酸、

E慢性失代偿性呼酸+代碱

2、1型呼衰只有氧分压下降,换气功能障碍,治疗用高浓度吸氧>35%~45%;

2型呼衰氧分压下降,CO2分压升高,通气功能障碍,治疗用持续低流量吸氧(吸氧浓度=21+4*氧流量)2型最常见得疾病就是COPD

3、慢性支气管炎最主要得病因——吸烟;

4、细胞内抗结核无效得抗结核药——乙胺丁醇

内分泌系统:

1、引起腺垂体功能减退最常见原因——垂体肿瘤本身;

引起腺垂体功能减退最严重最典型得就是——希恩综合症;

引起希恩综合症最主要得原因——产后大出血

2、甲亢:

引起甲亢最常见原因——Graves病(TRAB抗体);

甲亢患者最容易发生得心律失常——房颤

体征——对称性弥漫性肿大,无压痛(有压痛为亚甲炎)

治疗——丙基琉氧嘧啶(PTU)疗程18个月

(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得药物为PTU与氯氮平)。

碘剂(孕妇、25岁以下不能用),只要题中出现突眼则不能手术。

甲亢患者T3、T4升高,TSH降低(TSH最为敏感)

单存性甲状腺肿大T3、T4正常,治疗青少年给予甲状腺素,妊娠妇女食疗。

3、腺垂体功能减退最先累及得靶器官——性腺

如果腺垂体功能减退累计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累则——说明病情危重

4、甲减患者出现粘液性水肿昏迷说明病情危重;

5、库欣综合症:只要就是糖皮质激素增多得就就是。包括库欣病(与垂体有关)与非库欣病(与垂体无关得)。

6、小剂量地塞米松试验不能被抑制——库欣综合症;

大剂量地塞米松试验能被抑制——库欣病(不能被抑制为非库欣病)

注:先小剂量确定库欣综合征后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来确定就是不就是库欣病

例如:满月脸,水牛背病人(库欣综合症得临表)诊断用大剂量。

消化系统:

1、引起急性胃炎最主要得病因——非甾体抗炎药

2、治疗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效果、疗效最好得药就是——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兰索拉唑

质子泵抑制剂只有提高抗生素对HP得疗效,本身没有抑制HP得作用

只有铋剂有抑制HP得作用

3、肝昏迷得病人最早得临床表现就是——性格改变

4、早期发现直肠癌最重要得检查就是——直肠指诊

5、肠结核好发部位——回盲部

克罗恩病好发部位——回肠末端

溃疡性结肠炎——直肠乙状结肠

中毒性巨结肠——横结肠

6、X线出现“跳跃症”——肠结核;

出现“鹅卵石、铺路石、纵行溃疡”——克罗恩病

7、Charcot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疸——顺序不能变)提示——肝外胆管结石;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说明 每个实验做完以后,按照实验报告模板格式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存储为word 文档,最终提交的实验文档数量种类和命名原则如下例:(不按要求 者拒收) 目录结构图目录实验 1 内的文件种类和命名原则实验报告成绩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算到期末总成绩中。 实验报告严禁相互抄袭,一经发现抄袭和被抄袭者本次实验按零分计算!

实验1 C 的实验环境和C 语言的数据类型 1. 实验目的 ⑴ 了解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 程序。 ⑵ 通过运行简单的C 程序,初步了解C 源程序的特点。 ⑶ 掌握C 语言数据类型, 熟悉如何定义一个整型、字符型和实型的变量,以及对它 们赋值的方法。 ⑷ 掌握不同的类型数据之间赋值的规律。 ⑸ 学会使用C 的有关算术运算符,以及包含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特别是自加(+ +)和自减(--)运算符的使用。 2. 实验内容和步骤 检查所用的计算机系统是否已安装了C 编译系统并确定他所在的子目录。 进入所用的集成环境。 熟悉集成环境的界面和有关菜单的使用方法。 输入并运行一个简单的、正确的程序。 3. 实验题目 输入下面的程序 #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printf( "This is a c program.\n" ); } 程序无误,其运行的结果为:(请填写) ⑵ 输入并编辑一个有错误的 C 程序。 # include “ stdio.h ” void main() { int a,b,sum a=123; b=456; sum=a+b print( “ suism%d n” ,sum); } 运行后程序出现几处错误,请分别指出,并逐一更改: ⑶ 若k,g 均为int 型变量, 则下列语句的输出为, : #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k, g; k=017; g=111;

程序设计基础实践课目标要求

程序设计基础 课程实践目标要求 一、课程实践目标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是督促和检验学生程序设计综合能力的教学环节,通过课程实践使学生综合使用所学过的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和查找资料的能力,解决一定程度的复杂的结构化程序设计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增强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程序开发打下基础。 课程实践的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巩固和加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 2、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语义和数据类型的使用特点。 3、使学生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及编程技巧,能正确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 4、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学会利用传统流程图或N-S图表示算法。 5、使学生掌握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及上机操作方法。 6、掌握书写程序设计开发文档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撰写课程实践总结报告。课程实践的思想和方法还可以作为学生做毕业论文时的参考资料。 7、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做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8、初步掌握开发一个小型实用系统的基本方法:结合实际应用的要求,使课程实践既覆盖知识点,又接近工程实际需要。通过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引导他们根据实际编程要求,训练自己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编程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9、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学生可以根据指导书和相关文献上的参考算法,自己设计出相应的应用程序。 10、培养学生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在实际编程中,为了提高编程质量,对空行、空格和注释均有要求。学生在课程实践书写代码时,应该严格按要求处理,以便建立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二、课程实践内容 1.基本要求 ⑴课程实践题目选一,可以协商合作,但每名同学必须完成每个功能函数,甚至每条语句的作用。只有了解了整个程序设计思路,每个函数、设置每条语句的作用,才达到开“计算机与程序设计语言”这门课的目的。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知识点总结-基础知识上

基础知识单元(上) 基础知识单元复习两节课,这是第一节。蓝色、下划线字为考纲上原文。 《考试说明》及详细知识点 (1)认识信息的基本特征。 1.信息:载体所包含的意义,抽象概念,无实体。载体:承载信息的媒介物,如声音、文字、影像等,实体、可感知。区别:电视是载体,电视的内容是信息。 2.信息在计算机内使用二进制的形式表达。国内外使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ASCII码。(2)了解信息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3.计算机发展趋势: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 (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电子计算机的历史按元件不同分为四代,按时间顺序为:(1)电子管;(2)晶体管;(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4)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目前所用)。 5.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ENIACC,、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 6.电子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3)超强记忆力、逻辑判断力;(4)实现自动控制;(5)可靠性高。 7.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分类:(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系统(5)人工智能。(要求能分类;比如:计算卫星轨迹、天气预报属于科学计算;学生成绩管理、预订机票属于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属于辅助系统;导弹、卫星发射属于过程控制;电脑下棋属于人工智能); (4)理解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硬件的关系,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并了解其作用。 8.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软件。硬件按功能分为5大类: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如windows)和应用软件(如:word)。 9.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电脑的元件,如键盘、鼠标、麦克风、扫描仪、摄像头。输出设备:将信息从电脑输出的元件,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 10.信息存储的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为B,为8个二进制位。存储一个英文字符使用一个字节空间;存储一个汉字使用2个字节。 11.存储单位换算:1Byte=8bit(比特,二进制位);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 12.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最核心的部件,集成了运算、控制两大功能。我们经常说:pentiumⅣ2.0Ghz;其中pentiumⅣ(奔四)是CPU的型号;2.0Ghz 是主频。 13.存储器包括内存(主存)和外存(辅存。内存主要指内存条,存储速度快,但内容在断电后会丢失。外存有:硬盘、软盘、光盘、优盘等,存储速度慢,但可以长期保存数据。(5)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14.计算机病毒:人为编写的起破坏作用的程序。特征:潜伏性、传染性、破坏性。

高三复习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

一、计算机系统及其组成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应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主板motherboard 主板是整个电脑的基板,是CPU 、内存、显卡及各种扩展卡的载体 主板是否稳定关系着整个脑是否稳定,主板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整机的速度 是计算机各部件的连接工具 ◆中央处理器(CPU)由运算器+控制器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操作的部件 ◆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中心,负责决定执行程序的顺序,给出执行指令时机器各部件需要的操作控制命令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发展:286、386、486、奔腾、 PⅡ、PⅢ、PⅣ等 品牌AMD intel等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 RAM+ROM )和外存储器(软盘1.44MB、光盘650MB、U盘、硬盘等 ◆内存:电脑的核心部件,重要性仅次于CPU,它的容量和处理速度直接决定了电脑数据传输的快慢。通常内存容量为1G、2G、4G是勾通CPU与硬盘之间的桥梁 RAM:随机存储器。可读出写入数据断电信息丢失 ROM:只读存储器。又叫固化存储器,断电信息不丢失 ◆硬盘 程序、各种数据和结果的存放处,里面存储的信息不会由于断电而丢失 存储容量大,硬盘为40、60、80 、160、300GB 等 2、其中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 和输出设备由五部分组成。 3、软件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程序、数据及有关资料。包括系统软件(如Dos、Windows 、 Unix等)和应用软件(如Word、Excel、Wps等)。 二、信息技术及其基础 1、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本身并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3、二进制:有0和1两个代码,逢2进一,各位有不同权值。计算机采用二进制存储和处理数据,因其易于电子原件的实现。存储基本单位字节 bit 二进制位简写为 b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内容

实验指导 实验一 Visual C++开发环境使用 1.实验目的 (1)熟悉Visual C++集成开发环境。 (2)掌握C语言程序的书写格式和C语言程序的结构。 (3)掌握C语言上机步骤,了解C程序的运行方法。 (4)能够熟练地掌握C语言程序的调试方法和步骤 2. 实验内容 输入如下程序,实现两个数的乘积。 #include ; int main() { x=10,y=20 p=prodct(x,t) printf("The product is : ",p) int prodct(int a ,int b ) int c c=a*b return c } (1)在编辑状态下照原样键入上述程序。 (2)编译并运行上述程序,记下所给出的出错信息。 (3)再编译执行纠错后的程序。如还有错误,再编辑改正,直到不出现语法错误为止。3.分析与讨论 (1)记下在调试过程中所发现的错误、系统给出的出错信息和对策。分析讨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2)总结C程序的结构和书写规则。 实验二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1.实验目的 (1)理解常用运行符的功能、优先级和结合性。 (2)熟练掌握算术表达式的求值规则。 (3)熟练使用赋值表达式。 (4)理解自加、自减运算符和逗号运算符 (5)掌握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的求值 2.实验内容 (1)整数相除 #include<> int main() {

int a=5,b=7,c=100,d,e,f; d=a/b*c; e=a*c/b; f=c/b*a; printf("d=%d , e=%d ,f=%d\n",d,e,f); return 0; } (2)自加、自减运算 #include<> int main() { int a=5,b=8; printf("a++=%d\n",a++); printf("a=%d\n",a); printf("++b=%d\n",++b); printf("b=%d\n",b); return 0; } (3)关系运算和逻辑运算 #include<> int main() { int a=5,b=8,c=8; printf("%d,%d,%d,%d\n",a==b&&a==c,a!=b&&a!=c,a>=b&&a>=c,a<=b&&a<=c); printf("%d,%d\n",a<=b||a>=c,a==b||b==c); printf("%d,%d,%d,%d\n",!(a==b),!(a>=b),!(a>=c),!(a<=b)); return 0; } (1)在编辑状态下输入上述程序。 (2)编译并运行上述程序。 3.分析与讨论 (1)整数相除有什么危险?应如何避免这种危险? (2)分析a++和++a的区别。 (3)条件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的意义是什么,它们取值如何? (4)如何比较两个浮点数相等?为什么? 实验三格式化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 1.实验目的 (1)掌握格式字符使用的方法。 (2)掌握printf()进行格式化输出的方法。 (3)掌握scanf()进行格式化输入的方法。 2.实验内容 (1)输入如下程序,观察运行结果 #include<>

Java编程基础知识点汇总及习题集答案

J a v a编程基础知识点汇总及习题集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目录 第一章 Java入门 (2) 第二章 Java基础 (5) 第三章条件转移 (14) 第四章循环语句 (20) 第五章方法 (26) 第六章数组 (33) 第七章面向对象 (42) 第八章异常 (63) 第一章 Java入门 知识点汇总 1、JAVA 三大体系 Java SE:(J2SE,Java2 Platform Standard Edition,标准版),三个平台中最核心的部分,包含Java 最核心的类库。 JavaEE:(J2EE,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企业版),开发、装配、部署企业级应用,包含Servlet、JSP、JavaBean、JDBC、EJB、Web Service等。 Java ME:(J2ME,Java 2

Platform Micro Edition,微型版),用于小型电子设备上的软件开发。 2、JDK,JRE,JVM的作用及关系作用 ★JVM:保证Java语言跨平台 ★JRE:Java程序的运行环境 ★JDK:Java程序的开发环境 关系 ★JDK:JRE+工具 ★JRE:JVM+类库 3、JDK环境变量配置 path环境变量:存放可执行文件的存放路径,路径之间 用逗号隔开 classpath环境变量:类的运行路径,JVM在运行时通过classpath加载需要的类 4、重点掌握两个程序 :Java编译器工具,可以将编写好的Java文件(.java)编译成Java字节码文件(.class); :Java运行工具,启动Java虚拟机进程,运行编译器生成的字节码文件(.class) 5、一切程序运行的入口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 World!”); } 课堂笔记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1 重点知识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特征 1.有关信息的定义和解释 几种影响较大的对信息的定义和解释: (1)信息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容。 (2)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容。 (3)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从系统科学角度看,信息是物质系统中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通俗地说:信息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反映,是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容。 2. 信息的主要特征 社会性、传载性、不灭性、共享性、时效性、能动性。 3. 信息的分类 对信息进行分类的常见的8 种方法:容上、存在形式上、状态上、外化结果上、符号上、信息流通方式上、信息论方法上、价值观念上。 (二)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简要掌握信息在现代中的5 点作用:认知作用、管理作用、控制作用、交流作用、娱乐作用。 (三)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提高或扩展人类信息能力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这些方法和手段主要是指完成信息产生、获取、检索、识别、变换、处理、控制、分析、显示及利用的技术。 2. 信息技术的三个发展时期 ⑴以人工为主要特征的古代信息技术;⑵以电信为主要特征的近代信息技术;⑶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 3.信息技术的体系信息技术是一个由若干单元技术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又是一个多 层次、多侧面的复 杂技术体系。信息技术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的层次。 ⑴主体层次: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①信息存储技术;②信息处理技术;③信息传输技术; ④信息控制技术。 ⑵应用层次:是信息技术的延伸部分。 ⑶外围层次:是信息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4.信息技术的特点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报告3【VIP专享】

实验3 逻辑结构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 1、了解C 语言表示逻辑量的方法(以0代表“假”,以非0代表“真” )。 2、学会正确使用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 3、熟练掌握if 语句和switch 语句。 4、结合程序掌握一些简单的算法。 5、学习调试程序。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本实验要求事先编好解决下面问题的程序,然后上机输入程序并调试运行程序。 1、改错题。给定程序MODI1.C 的功能是:对于如下函数: 用scanf 函数输入x 的值,求y 值。/* MODI1.C */#include void main() { int x, y; /***********found***********/ scanf ("%d", &x);if ( x < 1 )y = x; /***********found***********/else if ( 1 <=x&& x < 10 ) y = 2*x -1 ; else y = 3*x -11; printf("y = %d\n", y ); } 程序中有两处错误,错误都在提示行: /***********found***********/的下面一行。请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使它能得出正确的结果。注意:不要随意改动程序,不得增行或删行,也不得更改程序的结构! 修改程序后,运行程序,输入x 的值(分别为x<1、1≤x<10、x ≥10三种情况,如0.5、8、15),检查输 出的y 值是否正确。 ?? ? ??≥-<≤-<=)10(113) 101(12)1(x x x x x x y

2、从键盘输入某学生的考试成绩,要求输出成绩等级A 、B 、C 、D 、E 。学生的成绩可分成5个等级,90- 100分为A 级,80-89分为B 级,70-79分为C 级,60-69分为D 级,0-59分为E 级。要求在输入负数时, 给出错误提示。 ① 事先编好程序,要求分别用if 语句和switch 语句实现。运行程序,并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② 再运行一次程序,输入分数为负值(如-70),这显然是输入时出错,不应给出等级。修改程序,使之 能正确处理任何数据。当输入数据大于100或小于0时,通知用户“输入数据错”,程序结束。 3、给一个不多于5位的正整数,要求:①求出它是几位数;②分别打印出每一位数字;③按逆序打印出各位 数字,例如:原数据为321,应输出123。(BX4.6) 分别用1位正整数、2位正整数、3位正整数、4位正整数、5位正整数作为测试数据进行测试。 除此之外,程序还应当对不合法的输入作必要的处理。例如:当输入负数时或输入的数超过5位(如123 456)数时。4、输入3 个整数,要求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输出。

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点)

第三部分程序设计基础 3.1 程序、程序设计、程序设计语言的定义 ⑴程序:计算机程序,是指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可以由计算机等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执行的代码化指令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动转换成代码化指令序列的符号化指令序列或者符号化语句序列。 ⑵程序设计:程序设计是给出解决特定问题程序的过程,是软件构造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程序设计往往以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为工具,给出这种语言下的程序。程序设计过程应当包括分析、设计、编码、测试、排错等不同阶段。 ⑶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语言用于书写计算机程序的语言。语言的基础是一组记号和一组规则。根据规则由记号构成的记号串的总体就是语言。在程序设计语言中,这些记号串就是程序。程序设计语言有3个方面的因素,即语法、语义和语用。 3.2 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的概念及区别 ⑴高级语言:高级语言(High-level programming language)是高度封装了的编程语言,与低级语言相对。

它是以人类的日常语言为基础的一种编程语言,使用一般人易于接受的文字来表示(例如汉字、不规则英文或其他外语),从而使程序编写员编写更容易,亦有较高的可读性,以方便对电脑认知较浅的人亦可以大概明白其内容。 ⑵低级语言:低级语言分机器语言(二进制语言)和汇编语言(符号语言),这两种语言都是面向机器的语言,和具体机器的指令系统密切相关。机器语言用指令代码编写程序,而符号语言用指令助记符来编写程序。 ⑶区别: 高级语言:实现效率高,执行效率低,对硬件的可控性弱,目标代码大,可维护性好,可移植性好低级语言:实现效率低,执行效率高,对硬件的可控性强,目标代码小,可维护性差,可移植性差 了解知识:CPU运行的是二进制指令,所有的语言编写的程序最终都要翻译成二进制代码。越低级的语言,形式上越接近机器指令,汇编语言就是与机器指令一一对应的。而越高级的语言,一条语句对应的指令数越多,其中原因就是高级语言对底层操作进行了抽象和封装,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最全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信息载体的概念与区别 ①信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如:书本上的知识、报刊上的新闻内容 ②信息载体: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只是东西不表示内容)如:书本、图片、存有数据的U盘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除了一般特征外,信息还具有以下的特征:普遍性、可存储性、可传递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傅宁121090036 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是什么?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2.客观世界的三大构成要素:信息、物质、能量。 3.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动态性、时效性、多样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快速增长性。 *4.什么是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指的是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施用相关的行为和活动。 5.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T,ICT)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①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获取)与识别技术; ②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 ③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处理)与存储技术; ④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技术。 6.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特征:①以数字技术(计算机)为基础;②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 ③采用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 核心技术: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信、广播、互联网、自动控制、机器人等。 7.什么是信息产业?信息产业(也称为“电子信息产业”) 是指信息设备生产制造,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储存、传递、处理、制作与服务的所有行业与部门的总和。 8.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是指由信息技术驱动的经济和社会的变革。信息化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社会个人和群体有效利用知识和新思想,从而能建成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实现其抱负的信息社会。 1.2 数字技术基础 1.什么是比特?比特(b)是数字技术的处理对象,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它只有两种状态(取值)。 计算机(包括其它数字设备)中所有信息都使用比特(二进位)表示,只有使用比特表示的信息计算机才能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 2.计算机中表示与存储(比特)二进位的方法:电路的高电平状态或低电平状态(CPU) 电容的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RAM) 两种不同的磁化状态(磁盘) 光盘面上的凹凸状态(光盘) 3.用比特表示信息的优点: ①比特只有0和1两个符号,具有2个状态的器件和装置就能表示和存储比特,而制 造两个稳定状态的电路又很容易 ②比特的运算规则很简单,使用门电路就能高速度地实现二进制数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③比特不仅能表示“数”,而且能表示文字、符号、图像、声音,可以毫不费力地相互 组合,开发“多媒体”应用 ④信息使用比特表示以后,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数据压缩”,从而大大降低信息传 输和存储的成本。 ⑤使用比特表示信息后,只要再附加一些额外的比特,就能发现甚至纠正信息传输和 存储过程中的错误,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主题1 信息的获取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一词通常是指数据、信号、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a)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信息的表现载体: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等 信息的实物载体:CD、U盘、硬盘、纸张等 b)信息是可加工处理的 c)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d)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且可以增值 e)时效性:信息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 f)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收且多次使用 1.下列情形可能引起信息丢失的………………………………………() (A)载体的损坏(B)共享范围扩大(C)获知人数增加(D)有效期限延长 2.李斌发现按照车上的GPS导航仪规划的路线驾驶经常出错,他更新了导航软件的地图文件后, 出现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该事例反映出信息具有……………() (A)载体依附性(B)时效性(C)共享性(D)传递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 1、信息技术:简称IT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 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机器人、数字地球、虚拟现实、云技术、物联网等。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虚拟现实技术 语音技术 ?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智能代理技术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高 知道电脑的主要性能参数:cpu(频率越大运算速度越快)、硬盘(存储空间)、内存、显示器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

初中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一、信息的概念:用语言、文字、符号、情景、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二、载体:即媒体, 多种形式的媒体称为多媒体。(包含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形式的媒体) 信息、物质、能量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人类社会经历了六次信息革命: 1、语言的形成, 2、文字的创造, 3、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的发明, 5、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其中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第六种。 注意: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上述中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是信息。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是人类社会的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声波、纸张、电磁波等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如语言、文字、图像等)才是信息。 信息的基本特征:(1)依附性;(2)共享性;(3)时效性;(4)相对性;(5)可伪性; 三、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与输入、存储、加工(如计算、统计等)、传输、输出、维护和使用等。 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五. 信息技术的特点 ⑴数字化;⑵网络化;⑶高速化;⑷智能化;⑸个人化。 六、信息技术的功能 ⑴人工辅助功能;⑵开发功能;⑶协同功能;⑷增效功能;⑸先导功能。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管理;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七、多媒体技术:强调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的技术,交互性是重要的特点之一。现在的计算机、Vcd等机器能同时处理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都是利用多媒体技术。 八、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收集→处理与存储→输出 九、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指由通信技术、电脑技术、声像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构成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如同一种电子的高速公路,故称“信息高速公路”。) 八、信息技术的影响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内容

实验指导 实验一 Visual C++6.0开发环境使用 1.实验目的 (1)熟悉Visual C++6.0集成开发环境。 (2)掌握C语言程序的书写格式和C语言程序的结构。 (3)掌握C语言上机步骤,了解C程序的运行方法。 (4)能够熟练地掌握C语言程序的调试方法和步骤 2. 实验内容 输入如下程序,实现两个数的乘积。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x=10,y=20 p=prodct(x,t) printf("The product is : ",p) int prodct(int a ,int b ) int c c=a*b return c } (1)在编辑状态下照原样键入上述程序。 (2)编译并运行上述程序,记下所给出的出错信息。 (3)再编译执行纠错后的程序。如还有错误,再编辑改正,直到不出现语法错误为止。3.分析与讨论 (1)记下在调试过程中所发现的错误、系统给出的出错信息和对策。分析讨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2)总结C程序的结构和书写规则。 实验二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1.实验目的 (1)理解常用运行符的功能、优先级和结合性。 (2)熟练掌握算术表达式的求值规则。 (3)熟练使用赋值表达式。 (4)理解自加、自减运算符和逗号运算符 (5)掌握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的求值 2.实验内容

(1)整数相除 #include int main() { int a=5,b=7,c=100,d,e,f; d=a/b*c; e=a*c/b; f=c/b*a; printf("d=%d , e=%d ,f=%d\n",d,e,f); return 0; } (2)自加、自减运算 #include int main() { int a=5,b=8; printf("a++=%d\n",a++); printf("a=%d\n",a); printf("++b=%d\n",++b); printf("b=%d\n",b); return 0; } (3)关系运算和逻辑运算 #include int main() { int a=5,b=8,c=8; printf("%d,%d,%d,%d\n",a==b&&a==c,a!=b&&a!=c,a>=b&&a>=c,a<=b&& a<=c); printf("%d,%d\n",a<=b||a>=c,a==b||b==c); printf("%d,%d,%d,%d\n",!(a==b),!(a>=b),!(a>=c),!(a<=b)); return 0; } (1)在编辑状态下输入上述程序。 (2)编译并运行上述程序。 3.分析与讨论 (1)整数相除有什么危险?应如何避免这种危险? (2)分析a++和++a的区别。 (3)条件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的意义是什么,它们取值如何? (4)如何比较两个浮点数相等?为什么? 实验三格式化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 1.实验目的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3.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4.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 5.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3.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4.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信息的六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3.信息具有真伪性。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5.信息具有时效性。 1.2 信息的编码 1.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冯·诺依曼: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 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6. n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7.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8.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反之相同。 如7F H=0111 1111 B。其中H和B是进制标识符。 10.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11.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 11010 )2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必修部分) 第一章绪言 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1、什么是信息(A、不用背,但要了解) 1)、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2)、对信息的三种典型的定义。 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维纳: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式之一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信息的主要特征(B、给出问题能分析出是信息的哪个特征,能区分载体和信息) 普遍性:信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依附性:一方面,所有的信息都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但是,载体并不是信息;另一方面,相同的信息也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但其内容并不因记录手段或物质载体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共享性:是指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共享过程中,信息本身不会有损失,这与物质和能源有着本质的不同。 价值性:信息与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之一,因此总是有价值的,信息的价值大小因人而异。时效性:信息不能及时利用可能会贬值或者毫无价值,这就是信息的时效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1、什么是信息技术(A、重点了解画线内容)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本质上说,它的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其中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控制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 2、信息技术的发展(A、了解五次革命标志,知道发展方向) 五次革命及其意义: 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使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最终使人与动物彻底区分开来。语言揭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是信息表达和交流手段的一次关键性革命,大大提高了信息表达的质量和利用效率。 文字的发明:用文字记载信息,增加了交流信息的手段,突破了原来时空方面的限制,延长了信息的寿命,使人类可以跨时间和地域传递、交流信息。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近代文明奠定了基础,是信息存储和传播手段的一次重要革命。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使人类的信息交流迈进了一个新纪元,是信息存储和传播手段的又一次革命。 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是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一次革命,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是第五次信息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 现代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个性化。 第二章信息获取 信息获取的过程:需求确定→来源确定→方法确定→价值判断 一、信息需求的确定 1、信息需求的含义: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即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本、图、声音、视频等。 2、常见信息类型的作用和效果:文本提供“事实材料”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客观依据;文本中的观点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实验12个实验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教学 大纲 课程编号:1303072 实验学时:24课程学分:3.5 课程类型:必修教学对象:全校各非计算机专业先修课程: ㈠实验目的与要求  本实验课程面向文法学院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验,使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具备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提倡“实验前要准备,实验中要认真,实验后要总结”;突出上机实践操作环节,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完成每次上机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对于普遍问题采用领练、辅导有机

结合的方法;尽量采用 CAI 辅助教学软件。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建立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在简单的程序设计过程中掌握Visual Basic可视化设计的步骤,逐步搞清什么是对象、对象的属性以及事件和方法等重要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程序设计的3种基本结构。 ㈡实验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考核方式: 1.考核学生每次实验完成情况; 2.考核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3.上机考试 成绩评定:学生应按照每次实验的要求,完成指定的实验任务,并按要求提交实验报告和实验文件,成绩评定由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验完成情况按照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给出,实验成绩占20%计入学生课程成绩。  本学期需上交实验报告为三次,实验报告实验要求用本校实验报告册书写。要求填写学号、班级、姓名、实验指导老师、实验日期,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内容、详细操作步骤及结果,最好写出自己的上机体会和总结。

㈢ 实验项目设置 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目的,共设4个实验项目: 项目一,认识Visual Basic,包括2个实验; 项目二,程序设计基础,,包括6个实验; 项目三,常用控件及界面设计,包括2个实验;项目四,文件管理,包括1个实验; 总的实验数为12个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总学时 数 认识Visual Basic 1.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环 境 2.窗体和最基 本控件 4 程序设计基础1.数据类型及函数 2.顺序程序设计 3.分支结构程序设计4.循环结构程序设计5.数组 6.过程 12 常用控件及界面设计1.常用标准控件 2.界面设计 4 文件管理1.文件管理2

(完整版)《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知识点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基本知识点 第一章C语言基本知识 1.C源程序的框架 尽管各个C源程序的功能千变万化,但框架是不变的,主要有:编译预处理、主函数()、函数n()等,主函数的位置不一定在最前面,可以在程序的中部或后面,主函数的名字固定为main。 2.C语言源程序的书写规则: (1)C源程序是由一个主函数和若干个其它函数组成的。 (2)函数名后必须有小括号,函数体放在大括号内。 (3)C程序必须用小写字母书写。 (4)每句的末尾加分号。 (5)可以一行多句。 (6)可以一句多行。 (7)可以在程序的任何位置加注释。 3.语句种类 语句是程序的基本成分,程序的执行就是通过一条条语句的执行而得以实现的,根据表现形式及功能的不同,C语言的基本语句可以分为五大类。 (1)流程控制语句 流程控制语句的功能是控制程序的走向,程序的流程有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任何复杂的程序都可以由这三种基本结构复合而成。其中后两种结构要用特定的流程控制语句实现。 (2)表达式语句 表达式语句的形式是:表达式;,即表达式后跟一分号“;”,分号是语句结束符,是一个语句必不可少的成分。表达式和表达式语句的区别在于表达式代表的是一个数值,而表达式语句则代表一种动作。最常见的表达式语句是赋值语句。 (3)函数调用语句 函数调用语句实际上也是一种表达式语句,形式为:在一次函数调用的小括号后面加上一个分号。 (4)空语句 空语句的形式就是一个分号,它不代表任何动作,常常作为一个意义转折点使用。 (5)复合语句 复合语句从形式上看是多个语句的组合,但在语法意义上它只相当于一个语句,在任何单一语句存在的地方都可以是复合语句。注意复合语句中最后一个语句末尾的分号不能少。复合语句右大括号后面没有分号。 4.运算符 用来表示数据各种操作的符号称为运算符。运算符实际上代表了一种类型数据的运算规则。不同的运算符具有不同的运算规则,其操作的数据类型必须符合该运算符的要求,运算结果的数据类型也是固定的。 根据参加操作的数据个数多少,可以将C语言的运算符分为单目运算符,双目运算符和三目运算符(三目运算符只有条件运算符一个)。 根据运算对象和运算结果的数据类型可分为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等。 5.表达式 表达式是由常量、变量、函数,通过运算符连接起来而形成的一个算式。一个常量,一个变量或一个函数都可以看成是一个表达式。 表达式的种类有: 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赋值表达式、字位表达式、强制类型转换表达式、逗号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题(新I)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题(新I)参考答案 1. 信息处理指的是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施用等内容相关的行为和活动。以下属于信息加工内容的行为和活动的是______。 A.信息的检索 B.信息的测量 C.信息的控制 D.信息的识别 2. 将计算机用于自然语言理解,自动翻译,这属于计算机在____方面的应用. A. 人工智能 B. 管理和决策 C. 自动控制 D. 办公自动化 3. 当前使用的微型计算机,其主要电子元器件是由____构成. A.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B. 集成电路 C. 晶体管 D. 电子管 4. 在表示存储器的存储容量时,1MB的准确含义是____. A. 1024字节 B. 10242字节 C. 10243字节 D. 10244字节 5. 根据ISO的定义,在信息技术领域中"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是____. A. 信息包含数据 B. 信息仅指加工后的数值数据 C.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数据 D.数据是指对人们有用的信息 6. 在信息处理领域,下面关于数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 A. 数据可以是数字、文字、图画、声音、活动图象 B. 数据可以是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型数据 C.数据就是数值 D. 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 7.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数据所下的定义是: 数据是对____、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 A. 物质 B. 信息 C.事实 D. 意识 8. 根据ISO对数据所下的定义,可认为____。 A. 数值、图片、声音、活动图像都是数据 B. 仅数值和文字是数据 C. 仅声音和图像是数据 D. 仅数值、图片和文字是数据 9. 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以二进制数表示的主要理由是____. A. 信息处理方便 B. 运算速度快 C. 降低能耗 D.物理器件性能所致 10.微型计算机系统采用总线结构对CPU、存储器和外部设备进行连接.总线通常由三部分 组成,它们是____. A.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B. 数据总线、信息总线和传输总线 C. 地址总线、运算总线和逻辑总线 D. 逻辑总线、传输总线和通信总线 11.微型计算机内存储器是按____进行编址. A.二进制位 B. 字节 C. 字长 D. CPU型号 12.微机的硬件系统是由____组成的. A. 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 B. CPU和输入输出设备 C.主机和外设 D. 主机、键盘、鼠标和显示器 13.微型计算机中的内存储器的功能是____. A.存储数据 B. 输入数据 C. 进行运算和控制 D. 输出数据 14.微型计算机的微处理器主要由____组成. A. 运算器和主存 B. 控制器和主存 C.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 D. 运算器、控制器和主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