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矿床概述(精选)
最新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床石榴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精品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床石榴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0 引言石榴石在不同类型的变质岩、花岗岩、伟晶岩、酸性火山岩、金伯利岩和一些交代岩中较为常见。
钙铝榴石主要产于不纯的钙质岩受热液变质或区域变质的岩石中,也可产在钙质交代的岩石中;钙铁榴石通常产于接触带或不纯的钙质岩受热液变质后的岩石中,特别是在与这种变质作用有关的交代矽卡岩矿床中[1]。
梁祥济在实验室合成出了钙铝-钙铁榴石及它们之间的过渡性矿物[2]。
前人对不同产状中的石榴石及其成分环带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3-17]。
在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床花岗岩与碳酸盐围岩的接触带中,石榴石矿物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硅酸盐矿物。
本文对该区石榴石及其环带进行了研究,以期揭示成矿过程中岩浆期后热液与盆地流体的耦合关系。
1 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T2g51为中三叠统个旧组下段第5层;图件引自文献[18]为了研究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床矽卡岩中石榴石的水平分带规律,重点在老厂矿田塘子凹矿区1 750 m深处中段选取33号矿体3线剖面进行研究。
剖面全长约77 m,起始位置为背阴山花岗岩突起,终点为粗晶大理岩围岩(产状为45°SymbolPC@ 12°),在该剖面共采集16件样品(图1)。
从接触带矿物的组合变化来看,接触带矽卡岩可划分为3个韵律带8个岩相分带。
TZ-11、TZ-12、TZ-13代表第Ⅰ韵律带,从内向外岩相分带为透辉石矽卡岩、含萤石绿泥石化石榴石矽卡岩;TZ-9、TZ-10代表第Ⅱ韵律带,从内向外分带为透辉石矽卡岩、含萤石绿泥石化石榴石矽卡岩;TZ-6、TZ-7、TZ-8代表第Ⅲ韵律带,从内向外依次为透辉石石榴石矽卡岩、阳起石石榴石矽卡岩和透辉石硅灰石石榴石矽卡岩。
这种透辉石矽卡岩带与石榴石矽卡岩带交替出现的现象主要与岩浆期后气成热液对围岩中灰质白云岩和大理岩的互层带进行渗滤交代作用有关[18]。
TZ-6、TZ-7、TZ-8、TZ-10、TZ-12、TZ-13中可见石榴石,采样点位置见图1。
个旧东部矿区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浅析

个旧东部矿区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浅析本文通过近年来对该类型矿床实施勘查获得的认识,以及各研究机构和专家的研究成果,就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和阐述,并对其成矿机理进行粗浅的分析,供同行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批正。
标签: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机理个旧超大型锡铜多金属矿矿区位于个旧-右江裂谷与红河裂陷槽交汇处,构造及岩浆活动强烈,处在两个环球巨型锡矿带,即特提斯巨型锡矿带和环太平洋巨型锡矿带西带的交汇点,是云南省滇东南锡矿带上的最主要矿区之一,它不仅是一个超大型的锡矿区,同时也是大型的铜、铅、锌、钨和银多金属矿区。
个旧矿区是一个百年老矿区,探、采历史悠久,勘查及研究程度很高,曾经历了砂矿、层间矿、接触带和凹陷带矽卡矿的找矿过程,总结出了“三楼一梯”的成矿模式,即:上楼为地表砂矿,中楼有层间氧化矿,下楼是花岗岩接触带矽卡岩型锡铜多金属矿床,一梯是指沿高角度深大断裂分布的脉状矿体。
一直以来,对局部发现的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多金属矿体都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穿过花岗岩接触带矽卡岩进入到花岗岩边缘不远即终止找矿工作。
近年来,随着西部凹陷带找矿工作的深入,在花岗岩体内发现了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多金属矿体的存在。
经坑道和钻孔验证,在花岗岩内蚀变带揭露了厚度大、品位高的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多金属矿体。
该类型矿床的发现与勘查对在个旧矿区花岗岩岩体内部找矿评价,扩大找矿远景和增加接替资源找矿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矿床地质特征个旧东部矿区花岗岩属于燕山中晚期的产物,为壳幔混熔型细~中粒黑云母花岗岩(莫国培,2006年),岩体沿NNE向五子山复背斜轴部侵入,多隐伏于地下,岩体与锡、铜、铅、锌、银、钨等矿床关系十分密切,是个旧矿区锡金属矿床的成矿母岩,已探明的绝大多数金属矿床均分布于岩体的接触带附近和上部围岩中。
1.1矿化带特征多年来,由于勘查和研究程度不够,一直认为新发现的花岗岩内蚀变带锡铜多金属矿床是呈似层状、透镜状以多层大致平行排列的矿体产出,其产状和形态与花岗岩表面起伏形态大体一致。
关于云南个旧东区锡铜铅矿床的思考

关于云南个旧东区锡铜铅矿床的思考摘要云南个旧是我国最重要的锡、铜多金属矿集区,也是全球最大的锡多金属矿田。
如何发挥云南个旧锡矿田成矿的作用是矿产资源研究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云南个旧东区为例,对云南个旧东区锡铜铅矿床进行了相关思考。
在阐述云南个旧东区成矿地址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云南个旧东区矿床地址特征,探讨了云南个旧东区矿床成矿条件,旨在了解矿床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说明云南个旧东区锡铜铅矿床的重要性,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云南个旧;东区锡铜铅矿床1云南个旧东区成矿地质背景要了解云南个旧东区锡铜铅矿床,了解云南个旧东区成矿地质背景是关键。
关于云南个旧东区成矿地质背景,我们可以从大地构造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两个方面来了解,其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1大地构造背景大地构造主要是指地球的构造、演化及其运动变形和发展规律。
从云南个旧东区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上看,该区域为东南地洼区滇桂地洼系个旧地穹列的西南隅。
个旧锡矿地处华南地槽褶皱区右江地槽褶皱带西缘,同时也是多个洼区的交汇部位。
从板块分布上看,位于华南及东南亚板块,印度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交接部位附近.北西侧大致以师宗—弥勒深大断裂为界与云贵地洼区的滇东地穹列及南北地洼区的康滇地穹列相邻,再往西为印度板块;南部以红河断裂为界,临菲律宾海板块,其东侧毗邻东西向展布的个旧地穹列的文山—西畴地穹及黔桂地洼列的南盘江地洼。
1.2矿区地质特征云南个旧东区矿区地质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地层;二是构造;三是岩浆岩。
具体说来,云南个旧东区矿区地层方面的特点主要为三叠系,局部出露有第三系及第四系。
矿区外围出露的三叠系是一套陆相沉积,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主要为个旧组(T2g),从上至下分为白泥洞段、马拉格段及卡房段。
从岩石所反应的属性上看,该矿区地质所属灰岩、白云岩。
而云南个旧东区矿区在构造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则为褶皱构造,该褶皱构造属五子山复式背斜上的次级褶皱。
另外,云南个旧东区矿床在岩浆岩方面的特点与灰岩产状一致,次要矿物为榍石、斜长石、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
02-云南个旧锡矿预测

研 究 区 赋 矿 地 层 与 矿 体 分 布 图
(2)地层信息图层
——地层组合熵
赵鹏大、裴荣富、季克剑等学者认为,一些矿床如金矿床的形成与 区域地质作用过程的复杂程度相关。即一个地区的地质条件越复杂,对 区域成矿作用越有利。特定空间部位出露的地质体类型的相对多少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部位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在统计学上,可以用熵 值来衡量一个地区不同空间位置地质条件的相对复杂程度。
个旧组下段卡房段 (T2g1 )
本段主要岩性为灰岩、泥质灰岩及白云质灰岩与灰质白云 岩、灰岩互层,中下部含泥质较多,厚954-2054m。从新而老 可细分以下6层: T2g16、 T2g15、 T2g14、T2g13、 T2g12、 T2g11
矿区构造
区内地壳活动强烈,经历了长期的构造运动,呈明显多期 次性,地质构造极为复杂,褶皱、断裂纵横交错,节理、 裂隙较为发育。
以个旧断裂为界,岩浆岩大片出露于西区,东区主要为隐伏 岩体,地表只有零星出露。岩浆岩类型繁多,既有火山岩, 也有侵入岩。花岗岩类具多期多阶段的活动特点 ,成份较 单一,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
矿区矿床地质
矿区有马拉格、松树脚、高松、老厂及卡房等5个矿 田,矿床成因类型或组合特征各异,地质研究程度较 高,是目前矿山集中开采区。研究区以锡为主,共 (伴)生有多种有用金属。区内矿床类型众多,成矿作 用复杂,具有明显的多因复成特征。
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简要综述

矿床地质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简要综述*卢汉堤1,覃鹏1,黄永平1,武俊德2(1 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2 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个旧矿集区位于我国云贵高原,行政区划属于云南省个旧市。
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南岭东西纬向构造带与川滇南北经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欧亚板块同印度板块碰撞的接合部位,属于全球规模的两个巨型成矿带,即特提斯巨型锡矿带和环太平洋巨型锡矿带的交汇区。
同时,个旧超大型矿床距离中越边境呈北西西向的哀牢山变质成矿带距离较近。
它不但是一个超大型的锡矿床,同时也是大型的铜、铅、锌、钨和银矿床,此外还伴生众多的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矿产。
按地质条件预测个旧矿区的锡矿资源储量可占世界锡矿资源量的10%以上。
1 沉积岩地层1.1地层岩性特征在个旧矿集区内,出露的地层以三叠系为主,其中中三叠统个旧组地层是区内主要赋矿层位。
中三叠统个旧组(T2g)在矿区内广泛出露,主要为碳酸盐岩沉积,其下部夹火山岩及泥质灰岩,总厚度达4000 m。
根据个旧组地层不同层位的岩性特征,个旧组可分为3段13层,包括下段层位卡房段(T2g1,细分为T2g11~T2g16),中段层位马拉格段(T2g2,细分为T2g21~T2g25),以及上段层位白泥洞段(T2g3,细分为T2g31~T2g32)。
中三叠统法郎组(T2f),主要为泥岩、页岩、板岩、灰岩、白云岩等,局部夹有较厚基性火山岩。
上三叠统主要为砂质页岩、粉砂岩夹泥岩,以及灰黑色板岩、砂岩、碳质页岩夹硅质砾岩层及煤层。
1.2地层的微量元素含量特征从个旧组地层中主要金属成矿元素丰度来看,Sn在个旧组各段地层中的含量普遍高于世界碳酸盐岩丰度,其中卡房段和马拉格段层位中Sn丰度大于世界碳酸盐岩丰度4倍,大于地壳中Sn丰度的2倍;个旧组各段地层中的Pb和Mo含量均在世界碳酸盐岩丰度2倍以上,多数层位Zn含量略高于世界碳酸盐岩丰度;个旧组地层Cu和W的丰度与世界碳酸盐岩丰度相差不大。
云南省个旧锡多金属矿集区高松矿田构造体系与热液脉型锡矿床成矿关系分析

云南省个旧锡多金属矿集区高松矿田构造体系与热液脉型锡矿床成矿关系分析云南省个旧锡多金属矿集区是中国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区之一,其中高松矿田是以锡矿床为主体的矿田。
对该矿田的构造体系和热液脉型锡矿床的成矿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更全面、深刻地认识该矿田的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
高松矿田所在区域为中深成矿系的扭曲带,地质构造活动强烈,主要受到花岗岩-片麻岩古隆起和新构造运动影响。
形成了复杂的构造体系,包括麻棱断裂、尼湾断裂、虫粉沟断裂等众多断裂构造。
其中,尼湾断裂北段是高松矿田的主控构造,该断裂带有明显的右移走滑性质,对成矿构造的控制作用比较显著。
根据矿体与构造的关系,高松矿田锡矿可分为岩体内出露型和断层控制型两类。
前者受到岩体实际接触面积和岩石内部通道的控制,后者则受到构造断层组合的控制。
研究表明,断层控制型锡矿床分布于具有斜右走滑性质的切割裂隙带内,具有明显的“断笋”状体和双侧异性等特征。
这类矿床常常与地下水体的深循环有关,成矿浓度很高,储量较大。
高松矿田的热液脉型锡矿床主要受到构造裂隙的补充富集作用。
研究发现,该类型矿床多分布于断裂与节理的叠置带和褶皱凸包处。
矿床的成矿液体主要来自于上部埋藏区域的岩浆和流体,经过构造断裂的导流和混合作用,形成了高温高压的热液,沿着裂隙充填到矿床体内。
这类矿床以石英脉型和石英-方铅矿脉型为主,常常伴生有辉锡矿、黄铁矿、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成矿体积较小,矿石品位较高,具有较小的分布规律。
总体上,高松矿田的构造体系与热液脉型锡矿床具有密切的成矿关系。
构造裂隙和断层组合的发育和运动对矿床的成因和赋存有着重要的影响。
针对高松矿田的成矿特征及构造控制因素,还可以开展更深入的成矿预测研究,为锡多金属矿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
云南省个旧锡多金属矿集区高松矿田的锡储量和产量在中国锡矿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将列出一些关于高松矿田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1. 高松矿田的探明储量为46.5万吨,其中化验储量为36.5万吨,预测储量为10万吨。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矿床概述

2、岩浆热液成矿主要依据 花岗岩曾一度被视为锡多金属矿床的唯一物质来源。花 岗岩被认为是个旧组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母岩,前人从 岩石学方面、岩石化学方面、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乃至 熔化实验等诸方面都印证了个旧花岗岩系列在整个演化 过程中成矿跨度大,较为突出的是在演化过程中成矿起 点早,即在岩浆处于较基性阶段就有好的成矿背景。花 岗岩中的黑云母常为含锡矿物的载体,黑云母解离后释 放出锡,而后又被成矿流体萃取沉淀成矿为锡的一种成 矿方式。花岗岩与锡矿床紧密相依,每一个矿田中有一 个或两个以上的小花岗岩岩株控制矿段,并以花岗岩为 中心,由内向外形成矽卡岩白钨矿床→锡、铜矿床→锡、 铅矿床→银、锡、铅、锌矿床,成矿温度由 450℃→350℃→300℃→200℃,这表明成矿温度受花岗 岩体控制。以上可见个旧燕山晚期壳源重熔花岗岩体为 个旧超大型锡矿的形成提供了矿源和热源,是无庸置疑 的。
成矿期 前震旦纪 震旦纪—早古生代 泥盆纪—三叠纪地 侏罗纪—第四纪 各具体成矿期内的构造背景、矿种、成矿作 用和成矿时代见下图
三、成矿热液及包裹体 个旧锡矿矿区成矿热液活动元素组合表现为岩 浆期后热液的特点,矿床元素组合类型及蚀变元 素地球化学分带与花岗岩顶面的空间关系显示 与受花岗岩顶面控制的温度梯度的控制。因此 可得东区成矿热液活动体系最根本的影响因素 是花岗岩,花岗岩既是成矿物源的供给体,又是热 液活动体系的主要驱动营力—热源,热液活动体 系受区域应力驱动影响较小。根据包裹体H、 O同位素组成研究,成矿热液活动有地下水的混 合作用。因此认为成矿热液是花岗岩岩浆期后 热液与地下水构成的混合体系并受侵位花岗岩 热力驱动。
(3)沉积层理和条带状锡石硫化物矿石 层状矿体中硫化物呈条带状、浸染状顺层分布, 与硅质岩、少量粘土类硅酸盐矿物、泥岩、泥质 碳酸盐岩构成纹层或条带,局部可见低角度交错 层理,有的微层理和显微交错层理是厘米级的 (4)生物结构 个旧矿区一些条带状矿石中发现了藻类化石,将 这种丝状体在扫描电镜下放大1000倍,甚至更大 时,发现里面的充填物主要是硫化物和硅质,其单 体和群体形态与那些在现代海底热泉和喷气口附 近发现的丝状体极其相似。
云南马关扣哈锡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

云南马关扣哈锡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锡多金属矿矿床产于马关都龙老君山花岗岩岩体中近东西向断裂破碎带中及过渡相含斑二云母花岗岩节理裂隙中。
由多期多成因成矿热液、多种物源、多期次区域变质、热液作用下运移、活化、聚集和沉淀形成矿体。
标签:高温热液石英脉型锡、钨矿床内接触带断裂破碎带云南马关扣哈滇东南地区横跨特提斯—喜马拉雅和滨太平洋两大构造域,以哀牢山为界,西部为青藏滇板块,东部为扬子板块。
老君山锡多金属矿区位于扬子板块次级构造单元:屏边—西筹山弧区西南缘,即扬子板块与青藏滇板块、哀牢山地体碰撞带东侧,属华南锡钨多金属成矿带,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造就了区内丰富的矿产资源。
1矿区地质1.1地层矿区内地层发育不全,南岭锡钨成矿带西部,属华南锡钨多金属成矿带,扣哈锡多金属矿区位于老君山环形构造西北侧。
区域上主要出露地层为寒武系(∈),为一套厚数千米的地槽型复理石矿源层建造,并具有不同程度的变质。
已知的锡、钨、铅、锌等绝大多数均赋存于寒武系地层的一定层位中。
1.2构造矿区紧邻马关—都龙断裂北侧,区内构造极为简单,主要为发育于花岗岩体内部的节理裂隙。
受区域主干断裂构造的影响,花岗岩体内节理裂隙配套构造表现为近东西向的张性结构面。
所有已知矿体均产于近东西向或近南北向的节理裂隙中。
文山-麻栗坡断裂、南温河断裂、马关-都龙断裂对区内构造发展、矿产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图1)。
文山-麻栗坡断裂:是本区规模最大的一条超壳断裂,具剪切压扭性质,沿北西方向延伸。
该断裂自晚古生代至中生代具有继承性活动,控制了东西两个构造单元内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分布,断裂两侧岩相及矿产均有明显差异[1]。
马关-都龙断裂:位于老君山花岗岩体西侧,总体走向北西,平面上呈一弧形,断裂带宽50~20m,沿断裂带及附近有花岗斑岩脉和长英岩脉分布,并具热液矿化蚀变。
断裂旁侧次级构造和有利含矿层中分布着一系列重要的锡多金属矿床,如铜街、曼家寨、花石头、老寨等[2],反映该断裂为区内重要的导矿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