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思想发展历程
第二讲 传统医德

4、明清时期 到了明代,医生职业道德规范的研究 和制定更加具体和规范。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又一个迅速恢复 和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对外贸易的扩展, 使人们扩大了眼界,也促进了中外医药的 交流和医德的发展。 我国的医德规范、医德教育、医德理论发 展到明代已日趋完善、成熟。
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的巨著《本 草纲目》,不仅是学术价值高,而且是道德价 值也很高的一部医学典籍。
著作中有《大医精诚》、《大医习业》 两篇专门论述医德。主张医家必须具备“精” 和“诚”两个方面。 所谓“精”,就是指作为医家必须不断学习, 提高医疗技术,具有精湛的医术。 所谓“诚”,就是指医生应具有高尚的医德, 要有 “大悲恻隐之心”、“好生之德”。
归纳起来,其医德思想主要体现在: 医生要有人道之义,必须以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为惟一职 责,而不应有任何别的欲望; 医生必须精研医术,用心精微,医术精湛;医生要排除杂念, 救治患者时,不得瞻前顾后,考虑个人安危,要以救人疾苦为 重; 医生对患者要一视同仁,不论贫富贵贱、年龄老幼、容貌丑美、 恩怨亲疏、愚笨聪明、任何民族,都要普同一等; 医生要一心救治,不得故意做作或以某种手段谋取名誉; 医生要有同情心,不能怕脏怕臭,不得嫌弃病人; 医生诊治疾病要认真仔细、准确,不能粗枝大叶; 医生要为病人着想,尽量降低药费,用便宜药代替贵重药,减 轻病人负担; 医生对药方不要秘而不宣,应公开并传于后人; 医生要尊重同行,谦虚谨慎,举止端庄。 只有具备“精”和“诚”的医家才是“大医”,即高尚而 优秀的医家。而孙思邈就是一个被历史上医家所推崇的“精诚 大医”。
3、宋元时期 宋代医德的发展, 一方面是传统医德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和规范 化; 另一方面,随着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又建立 了许多新的医德观念。 如人体解剖研究的观念,法医检验的道德观念, 倡导优生的生命质量观念,环境卫生建设的道 德观念等。 ---这些新医德观念的建立,对传统医德有 突破和新的发展。
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历发展

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历发展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正式形成并得到广泛关注是在近现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医学伦理学逐渐成为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对于改善医疗质量、保护患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中国医学伦理学主要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强调医生的道德修养和医德。
《黄帝内经》中强调医生应当“大爱无私,以生为本”,并提出了“医者父母之道”的观念,即医生应当像父母一样关爱患者。
这种思想在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代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开始受到西方医学伦理学的影响。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的医学界开始引进西方的医学伦理学理念和方法,如个体权益、自主决策以及伦理委员会的设立等。
这些思想的引入,标志着中国医学伦理学的现代化起步。
1949年后,中国的医学伦理学发展受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医疗资源的分配公平和医疗服务的普及成为中国医学伦理学关注的重点。
医生的职业道德和患者的权益保护成为医学伦理学研究的焦点。
此外,医学伦理学还开始关注生命伦理学问题,如生命起源和生命终结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医学伦理学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1980年代,中国开始成立医学伦理委员会,加强医学伦理学的研究与实践。
医学伦理学的教育也逐渐得到了重视,建立了医学伦理学课程和培训体系。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医学伦理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医学伦理学组织的活动,提升了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国际影响力。
当前,中国医学伦理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模式的变革,新的伦理问题不断涌现。
如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等,给医学伦理学带来了新的思考和研究方向。
同时,加强医学伦理学的教育和实践,保护患者的权益,提高医生的职业素养,仍然是当前中国医学伦理学的重要任务。
中国医学伦理学经历了从古代儒家思想的影响到现代西方医学伦理学的引入,再到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医学伦理思想发展总结

医学伦理思想发展总结医学伦理思想的发展可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随着人类医学的发展和社会伦理观念的变化,医学伦理思想也不断演化、发展。
本文将从古代医学伦理思想、近代医学伦理思想以及当代医学伦理思想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古代医学伦理思想主要集中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医学伦理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希波克拉底,他倡导了一种以病人利益为中心的医学道德观念,即“不伤害”和“善待病人”。
他强调医生应该具备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并提出了著名的医学誓言,其中包括尊重病人的隐私、保守医学秘密等。
而古罗马医学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荷里外的医学著作中,他提出了“双重效益原则”,即医生在治疗疾病时应该在病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做出平衡。
近代医学伦理思想主要受到现代科学的影响。
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为医学伦理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伦敦圣托马斯医院的建立为医学伦理教育提供了平台,一些医学伦理原则也开始被提出。
19世纪末,医学伦理学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医学伦理原则,如自主决策原则、无伤害原则、公正分配原则等。
这些原则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实践中,对患者的自主权和权益进行了保护。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医学伦理思想也在不断发展。
当代医学伦理思想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人的尊严和价值观念,强调将病人作为人而非对象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意愿和价值观念。
其次是医学实践中的决策和决策过程。
医生和病人之间应该共同参与决策,共同制定治疗计划,而不是单方面地由医生决定。
此外,医学伦理思想还强调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公平性,尽可能地提供最优质、最有效的医疗服务。
总之,医学伦理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再到当代的演化过程。
从古希腊的“不伤害”和“善待病人”到现代的自主权和无伤害原则,再到当代的尊重和参与,医学伦理思想不断与时俱进,为医学实践提供了道德准则和指导原则。
随着医疗技术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医学伦理思想也将继续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学和社会环境。
医学发展与医德进步

第二章医学发展与医德进步第一节医学的历史发展一、经验医学阶段著名医学史学家卡斯蒂格略尼曾说过:“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起生;由于最初需要解释人体发生的各种现象和以人类心灵为主题进行最初的辛勤探索而成为科学。
”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整个医学的发展历史。
医学实践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
从广义上讲,人类从动物中分离出来之前,就有了与疾病和痛苦作斗争的历史。
那是一种原始的,近乎动物本能的自救、互救活动,被后人称为本能医学。
劳动使人走出了动物圈,劳动过程中创造、运用语言,表达在劳动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和复杂感受,并开始把观察到的客观世界用大脑来思考、分析,总结自己或别人的经验教训。
伴随着这些活动,人们认识了疾病,并不断积累防病治病的知识,逐渐形成了系统的医学知识体系,经验医学便由此产生。
祖国医学宝库,是先辈经验的积累。
《淮南子·修务训》中说:“神农氏乃教人播种五谷,……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
”这就是祖先们从事医学活动的生动写照。
自古以来,生老病死,皆属自然。
人类从一开始就与病痛进行着顽强斗争。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哲学思想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的发展,中国医学开始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战国末期,我国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问世,标志着中医理论基础的建立,它的整体观念、预防思想、脏腑经络理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一直指导着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实践,公元一世纪末,《神农百草经》记述了助的应用和方剂配伍的基本理论;公元2l0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辩证论治的原则,代表了临床治疗学的发展。
至此,中医已建立起系统的理论体系,而且几千年一脉相承,为人类的繁衍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世界医学发展史上,从远古的小亚西亚文化到公元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前,均属于经验医学阶段。
考古学家为我们提供了远古时代的医学文献。
医德思想发展历程PPT文档共51页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医护伦理学发展简史

【导入】:通过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第二章医护伦理学发展简史第一节我国医护道德发展简史中国古代医护道德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我国医护道德的萌芽时期在古代,人们在疾病肆虐下显得无奈和无助,平均寿命非常低。
人们尝试着治疗疾病,我国古代的伏羲画八卦、制九针,神龙尝百草,献身试药,是远古时代医生中的代表。
这个时期的医德,特点是积极探索治病的方法,解除疾病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二、形成和发展时期在西周,出现了医疗行业和专业医生,分类为: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同时设立了考核医生的制度。
黄帝是继神农之后又一个医药创始人。
《黄帝内经》产生于战国,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标志着我国传统医德的初步形成。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他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随俗而变:他为了满足不同病人的治病需要,学了各种医疗技术,周游列国,每到一个地方,总是注意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多发病、常见病。
据记载:当他行医路过赵国邯郸的时候,听说那里的人尊重妇女,且当地患妇女病的人也比较多,他便作“带下医”(妇产科医生),当他路过今河南洛阳,听说当地人尊敬老人,而老人耳目失聪者较多,他就作耳目痹医(五官科医生),后来,到了秦国咸阳,听说当地人喜爱儿童,他便为小儿医(儿科医生)。
为了便利群众,他什么病都看,随当地风俗而变,走到哪里,就满足那里人民的需要,深受百姓的欢迎。
二是实事求是,谦虚谨慎。
有一次, 扁鹊路过虢(guó)国,看见全国上下都在举行祈祷, 一打听,方知是虢太子死了。
太子的侍从告诉他,虢太子清晨时突然死去,死了已有半日。
扁鹊问明了详细情况,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样,便亲去察看诊治。
他用针刺太子头顶的百会穴,一会儿,太子竟渐渐苏醒过来,扁鹊又用针灸太子的两胁,太子便能慢慢地坐起来!经过中药的进一步调理,两天以后,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
這事很快传遍各地,从此,天下人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他被人称颂为神医,但他却谦逊地說:"我哪里能使死人生还呢, 太子患的是‘尸厥’症,本来就没有死, 我只不过是使他苏醒过来罢了。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超出了中西医学所涉及的范畴,我们 必须跳 出中西 医学的 理论框 架,建 立起一 个新的 医学理 论体系 - 东方医学和西方医学(即西医)的融合 形成现 代系统 医学。 该体系 所涉及 的一切 问题不 管从广 度上, 还是从 深度上 ,都应 该远远 超过现 有的中 西医学 理论, 并将现 有中西 医学理 论纳入 自己的 理论框 架范围 之内。 为了肩 负起这 一历史 使命, 原创人 生、医 学理论 体系— —灵魂 医学 soul medicine应运而生,她不但从宏 观上或 战略上 圆满解 释并解 决了存 在于人 类医学 及人文 社会科 学史上 的一切 疑难模 糊问题 ,而且 还能够 使人们 得以启 迪人生 ,不得 不重新 认识人 类自身 、不得 不重新 认识人 类赖以 生存的 这个多 维世界 。
4、不图钱财、清廉正直的道德品质 医者以救人活命为己任,决不应有求财贪色之念 头。如: “见利思义”的明代医家严乐善 “医不贪色”的北宋名医何澄
祖国医德优良传统(三)
5、谨慎认真、不畏艰苦的服务态度
历代医家认为,病情是复杂的,医生应做到“用 心精微”“精心诊治”“无一病不究其因,无一 方不查其理,无一药不通其性”。如:金元名医 朱丹溪 《古今医案按》吴球治愈痿膈症。
2、强调医德的自觉和慎独的 修养方法
3、“推己及人”与“易地以 观”的行为准则
祖国医德的优良传统(一)
1、“仁爱救人”“赤诚济世”的事业准 则
古代医家认为:医者必须以救人疾苦为己任,以 仁爱精神为准则,以自己的精良医术和仁爱精神 去关爱病人,解除其痛苦。
“坐堂大夫” “杏林佳话”
2、不畏权势、忠于医业的献身精神
3、孝亲观念与安乐死的阻力
第三节 概说西方医德
一、西方医德的特点 二、西方医德的优良传统
第三章 历史上的医德

(4)“推己及人”与“易地以观”的医学道德情感。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清代名医费伯雄说,“我欲有疾,望医之相救者何如?我 之父母妻子有疾,望医之相救者何如?易地以观,则利心 自淡矣。”
2019/1/9
王云岭
wangyl@
10
三、对中国古代医学伦理的评价(续)
《杏林颂》
2019/1/9
王云岭
wangyl@
3
一、古代社会的医学伦理概况
(一)中国古代医学伦理概况
1、古代医学伦理的萌芽时期 神农尝百草 巫医一体 “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凡邦之有疾 者……则使医分而治之,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 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 为下。”——《周礼∙天官∙医师》 2、古代医学伦理的初步发展时期 《黄帝内经》之“征四失、疏五过”思想 扁鹊之“六不治”思想
2019/1/9
王云岭
wangyl@
16
一、近代社会的医学伦理概况(续)
2、科学背景
比利时医生和解剖学家安德烈·维萨里(Andreas Vesaliua)于1543年发表了《人体构造》一书。 17世纪,英国医师哈维(Harvey,1578—1657 年),用实验方法发现了血液循环,于1628 年发 表了《心血运动论》。 从此,医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得以飞速的发展 和长足的进步,从而由古代经验医学发展到近代 实验医学;医学由个体水平,发展到器官、组织、 细胞、亚细胞以至生物大分子水平;医学道德由 古代医家的个人修养,发展到医疗组织集体遵循 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
2019/1/9 王云岭 wangyl@ 27
三、对现代医学伦理的评价(续)
(二)现代医学伦理面临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