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经典行程专题50道详解

小学【数学】经典行程专题50道详解
小学【数学】经典行程专题50道详解

经典行程专题50道详解

1、甲、乙二人以均匀的速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遇地点离A地4千米,相遇后二人继续前进,走到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

解答:第二次相遇两人总共走了3个全程,所以甲一个全程里走了4千米,三个全程里应该走4*3=12千米,通过画图,我们发现甲走了一个全程多了回来那一段,就是距B地的3千米,所以全程是12-3=9千米,所以两次相遇点相距9-(3+4)=2千米。

2、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7.5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出发,丙与乙相遇后,又经过2分钟与甲相遇,求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多少米?

解:那2分钟是甲和丙相遇,所以距离是(60+75)×2=270米,这距离是乙丙相遇时间里甲乙的路程差,所以乙丙相遇时间=270÷(67.5-60)=36分钟,所以路程=36×

(60+7 5)=4860米。

3、A,B两地相距540千米。甲、乙两车往返行驶于A,B两地之间,都是到达一地之后立即返回,乙车较甲车快。设两辆车同时从A地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途中P 地。那么两车第三次相遇为止,乙车共走了多少千米?

解:根据总结:第一次相遇,甲乙总共走了2个全程,第二次相遇,甲乙总共走了4个全程,乙比甲快,相遇又在P点,所以可以根据总结和画图推出: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乙从第一个P点到第二个P点,路程正好是第一次的路程。所以假设一个全程为3份,第一次相遇甲走了2份乙走了4份。第二次相遇,乙正好走了1份到B地,又返回走了1份。这样根据总结:2个全程里乙走了(540÷3)×4=180×4=720千米,乙总共走了720×3=2160千米。

4、小明每天早晨6:50从家出发,7:20到校,老师要求他明天提早6分钟到校。如果小明明天早晨还是6:50从家出发,那么,每分钟必须比往常多走25米才能按老师的要求准时到校。问:小明家到学校多远?(第六届《小数报》数学竞赛初赛题第1题)解:原来花时间是30分钟,后来提前6分钟,就是路上要花时间为24分钟。这时每分钟必须多走25米,所以总共多走了24×25=600米,而这和30分钟时间里,后6分钟走的路程是一样的,所以原来每分钟走600÷6=100米。总路程就是=100×30=3000米。

5、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他们在离甲村3.5千米处第一次相遇,在离乙村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他们两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离乙村多远(相遇指迎面相遇)?

解:画示意图如下:

第二次相遇两人已共同走了甲、乙两村距离的3倍,因此张走了3.5×3=10.5(千米).

从图上可看出,第二次相遇处离乙村2千米.因此,甲、乙两村距离是10.5-2=8.5(千米).

每次要再相遇,两人就要共同再走甲、乙两村距离2倍的路程.第四次相遇时,两人已共同走了两村距离(3+2+2)倍的行程.其中张走了3.5×7=24.5(千米),24.5=8.5+8.5+7.5(千米).

就知道第四次相遇处,离乙村8.5-7.5=1(千米).答:第四次相遇地点离乙村1千米.

6、小王的步行速度是4.8千米/小时,小张的步行速度是5.4千米/小时,他们两人从甲地到乙地去.小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0.8千米/小时,从乙地到甲地去.他们3人同时出发,在小张与小李相遇后5分钟,小王又与小李相遇.问:小李骑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多少时间?

解:画一张示意图:

图中A点是小张与小李相遇的地点,图中再设置一个B点,它是张、李两人相遇时小王到达的地点.5分钟后小王与小李相遇,也就是5分钟的时间,小王和小李共同走了B与A之间这段距离,它等于

这段距离也是出发后小张比小王多走的距离,小王与小张的速度差是(5.4-4.8)千米/小时.小张比小王多走这段距离,需要的时间是

1.3÷(5.4-4.8)×60=130(分钟).

这也是从出发到张、李相遇时已花费的时间.小李的速度10.8千米/小时是小张速度5.4千米/小时的2倍.因此小李从A到甲地需要

130÷2=65(分钟).

从乙地到甲地需要的时间是

130+65=195(分钟)=3小时15分.

答:小李从乙地到甲地需要3小时15分.

7、快车和慢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两车相遇.已知慢车从B到A用了12.5小时,慢车到A停留半小时后返回.快车到B停留1小时后返回.问:两车从第一次相遇到再相遇共需多少时间?

解:画一张示意图:

设C点是第一次相遇处.慢车从B到C用了5小时,从C到A用了12.5-5=7.5(小时).我们把慢车半小时行程作为1个单位.B到C10个单位,C到A15个单位.慢车每小时走2个单位,快车每小时走3个单位.

有了上面“取单位”准备后,下面很易计算了.

慢车从C到A,再加停留半小时,共8小时.此时快车在何处呢?去掉它在B停留1小时.快车行驶7小时,共行驶3×7=21(单位).从B到C再往前一个单位到D点.离A 点15-1=14(单位).

现在慢车从A,快车从D,同时出发共同行走14单位,相遇所需时间是14÷(2+3)=2.8(小时).

慢车从C到A返回行驶至与快车相遇共用了7.5+0.5+2.8=10.8(小时).

答:从第一相遇到再相遇共需10小时48分.

8、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2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提前40分钟到达.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设原速度是1.

%后,所

用时间缩短到原时间的这是具体地反映:距离固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

用原速行驶需要

同样道理,车速提高25%,所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

如果一开始就加速25%,可少时间

现在只少了40分钟,72-40=32(分钟).说明有一段路程未加速而没有少这个32分钟,它应是这段路程所用时间

真巧,320-160=160(分钟),

原速的行程与加速的行程所用时间一样.因此全程长

答: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

9、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车速提高20%,可以提前1小时到达。如果按原速行驶一段距离后,再将速度提高30%,也可以提前1小时到达,那么按原速行驶了全部路程的几分之几?

解:设原速度是1.后来速度为1+20%=1.2

速度比值:

这是具体地反映:距离固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

时间比值:6:5

这样可以把原来时间看成6份,后来就是5份,这样就节省1份,节省1个小时。

原来时间就是=1×6=6小时。

同样道理,车速提高30%,速度比值:1:(1+30%)=1:1.3

时间比值:1.3:1

这样也节省了0.3份,节省1小时,可以推出行驶一段时间后那段路程的原时间为

1.3÷0.3=13/3

所以前后的时间比值为(6-13/3):13/3=5:13。所以总共行驶了全程的5/(5+13)=5/18

10、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甲、乙的速度比是5:4,相遇后,甲的速度减少20%,乙的速度增加20%,这样,当甲到达B时,乙离A地还有10千米。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相遇后速度比值为[5×(1-20%)]:[4×(1+20%)]=5:6,假设全程为9份,甲走了5份,乙走了4份,之后速度发生变化,这样甲到达B地,甲又走了4份,根据速度变化后的比值,乙应该走了4×6÷5=24/5份,这样距A地还有5-24/5份,所以全程为10÷(1/5)×9=450千米。

11、A、B两地相距10000米,甲骑自行车,乙步行,同时从A地去B地。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途中甲的自行车发生故障,修车耽误了一段时间,这样乙到达占地时,甲离B 地还有200米。甲修车的时间内,乙走了多少米?

解:由甲共走了10000—200=9800(米),可推出在甲走的同时乙共走了9800÷

4=2450(米),从而又可推出在甲修车的时间内乙走了10000—2450=7550(米)。列算式为10000一(10000—200)÷4=7550(米)

答:甲修车的时间内乙走了7550米。

12、爷爷坐汽车,小李骑自行车,沿一条公路同时从A地去B地。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是自行车速度的2.5倍。结果爷爷比小李提前3小时到达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解法一:根据“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2.5倍”可知,同时从A地到B地,骑自行车所花时间是汽车的2.5倍,也就是要比坐汽车多花1.5倍的时间,其对应的具体量是3小时,可知坐车要3÷(2.5一1)=2(小时),A、B两地问的路程为40×2=80(千米)。即40×〔3÷(2.5-1)〕80(千米)

解法二:汽车到B地时,自行车离B地(40÷2.5×3)=48(千米),这48千米就是自行车比汽车一共少走的路程,除以自行车每小时比汽车少走的路程,就可以得出汽车走完全程所用的时间,也就可以求出两地距离为40×〔(40÷2.5×3)÷(40-40÷2.5)〕=80(千米)

13、如图,有一个圆,两只小虫分别从直径的两端A与C同时出发,绕圆周相向

而行。它们第一次相遇在离A点8厘米处的B点,第二次相遇在离c点处6厘米的D点,问,这个圆周的长是多少?

解:如上图所示,第一次相遇,两只小虫共爬

行了半个圆周,其中从A点出发的小虫爬了8厘米,第二次相遇,两

只小虫从出发共爬行了1个半圆周,其中从A点出发的应爬行8×3=24(厘米),比半个圆周多6厘米,半个圆周长为8×3—6=18(厘米),一个圆周长就是:

(8×3—6)×2=36(厘米)

答:这个圆周的长是36厘米。

14、两辆汽车都从北京出发到某地,货车每小时行60千米,15小时可到达。客车每小时行50千米,如果客车想与货车同时到达某地,它要比货车提前开出几小时?

解法一:由于货车和客车的速度不同,而要走的路程相同,所以货车和客车走完全程所需的时间不同,客车比货车多消耗的时间就是它比货车提早开出的时间。列算式为

60×15÷50—15=3(小时)

解法二:①同时出发,货车到达某地时客车距离某地还有(60-50)×15=150(千米)

2客车要比货车提前开出的时间是:150÷50=3(小时)15、小方从家去学校,如果他每小时比原来多走1.5千米,他走这段路只需原来时间的45

;如果他每小时比原来少走1.5千米,那么他走这段路的时间比原来时间多几分之几?解:速度提高后,所用的时间是原来的45,可知速度是原来的l 14

,原来的速度是1.5÷(114一1)=6(千米)。6一1.5=4.5(千米),相当于原来速度的34,所用时间比原来多l÷34

一1=

13。列算式为

16、王刚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去,平常只用20分钟。因途中有2千米正在修路,只好推车步行。步行速度只有骑车速度的

13

,结果这天用了36分钟才到学校。王刚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

解法一:王刚这天比平时多用36—20=16(分钟)。这是因为步行比骑车慢

所以步行了步行24分钟的路程骑车只需24×13

=8(分钟),所以骑车8分钟行2千米,骑车20分钟行2×(20÷8)=5(千米)。列算式为

解法二:设走2千米路,原计划所用时间X 分钟,根据速度比等于时间的反比列出比例式1:3=X:[X+(36—20)],得出原来行2千米需8分钟,每分钟行2÷8=

14

(千米),从而可求出全长为

17、甲、乙两人分别从A、B 两地同时相向出发。相遇后,甲继续向B 地走,乙马上返回,往B地走。甲从A地到达B 地。比乙返回B地迟0.5小时。已知甲的速度是乙的34。甲从A地到达地B共用了多少小时?

解:相遇时,甲、乙两人所用时间相同。甲从A地到达B 地比乙返回B 地迟0.5小时,即从相遇点到B 地这同一段路程中,甲比乙多用0.5小时。可求出从相遇点到B 地甲用了0.5÷(1一34)=2(小时),相遇时,把乙行的路程看做“l”,甲行的路程为34,从而可求

18、一个圆的周长为60厘米,三个点把这个圆圈分成三等分,3只甲虫A、B、C 按顺时针方向分别在这三个点上,它们同时按逆时针方向沿着圆圈爬行,A 的速度为每秒5

厘米,B的速度为每秒1.5厘米,C的速度为每秒2.5厘米.问3只甲虫爬出多少时间后第一次到达同一位置?

解:我们先考虑B、C两只甲虫什么时候到达同一位置,C与B相差20厘米,C追上B需要20÷(2.5—1.5)=20(秒).而20秒后每次追及又需60÷(2.5-1.5)=60(秒);再考虑A与C,它们第一次到达同一位置要20÷(5—2.5)=8(秒),而8秒后,每次追及又需60÷(5--2.5)=24(秒).可分别列出A与C、B与C相遇的时间,推导出3只甲虫相遇的时间

解:(1)C第一次追上B所需时间20÷(2.5—1.5)=20(秒).

(2)以后每次C追上B所需时间:60÷(2.5—1.5)=60(秒).

(3)C追上B所需的秒数依次为:20,80,140,200,….

(4)A第一次追上C所需时间:20÷(5—2.5)=8(秒).

(5)以后A每次追上C所需时间:60÷(5--2.5)=24(秒)

(6)A追上C所需的秒数依次为:8,32,56,80,104….

19、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如果两人同向而行,甲26分钟赶上乙;如果两人相向而行,6分钟可相遇,又已知乙每分钟行50米,求A、B两地的距离。

解:先画图如下:

【方法一】若设甲、乙二人相遇地点为C,甲追及乙的地点为D,则由题意可知甲从A到C用6分钟.而从A到D则用26分钟,因此,甲走C到D之间的路程时,所用时间应为:(26-6)=20(分)。

同时,由上图可知,C、D 间的路程等于BC 加BD.即等于乙在6分钟内所走的路程与在26分钟内所走的路程之和,为50×(26+6)=1600(米).所以,甲的速度为1600÷20=80(米/分),由此可求出A、B 间的距离。

50×(26+6)÷(26-6)=50×32÷20=80(米/分)

(80+50)×6=130×6=780(米)

答:A、B 间的距离为780米。

【方法二】设甲的速度是x 米/分钟

那么有(x-50)×26=(x+50)×6

解得x=80

所以两地距离为(80+50)×6=780米

20.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的下山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1.5倍,而且甲比乙速度快,两人出发后1小时,甲与乙在离山顶600米处相遇,当乙到达山顶时,甲恰好下到半山腰。那么甲回到出发点共用多少小时?

解析:由甲、乙两人下山的速度是上山的1.5倍,有:

⑴甲、乙相遇时,甲下山600米路程所需时间,相当于甲上山走600÷1.5=400米的时间。所以甲、乙以上山的速度走一小时,甲比乙多走600+400=1000米。⑵乙到山顶时,甲走到半山腰,也就是甲下山走了21的路程。而走这2

1路程所需时间,相当于甲上山走山坡长度21÷1.5=3

1的时间。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如保持上山的速度,乙走了一个山坡的长度,甲走了1+

31=34个山坡的长度。所以,甲上山的速度是乙的3

4倍。用差倍问题求解甲的速度,甲每小时走:1000÷(

34-1)×34=4000米。根据⑴的结论,甲以上山的速度走1小时的路程比山坡长度多400,所以山坡长3600

米。

1小时后,甲已下坡600米,还有3600-600=3000米。所以,甲再用3000÷6000=0.5小时。

总上所述,甲一共用了1+0.5=1.5小时。

评注:本题关键在转化,把下山的距离再转化为上山的距离,这种转化是在保证时间相等的情况下。通过转化,可以理清思路。但是也要分清哪些距离是上山走的,哪些是下山走的。

21.某人沿电车线路行走,没12分钟有一辆电车从后面追上,每4分钟有一辆电车迎面开来。假设两个起点站的发车间隔是相同的,求这个发车间隔?

解析:设两车的距离为单位1。在车追人时,一辆车用12分钟追上距离为1的人。所以车与人的速度差为每分钟1÷12=121。在车与人迎面相遇时,人与车4分钟由相距1变为相遇,所以车与人的速度和为每分钟1÷4=4

1。根据和差问题公式,车的速度为每分钟(41+121)÷2=61。则发车间隔为1÷6

1=6分钟。22.龟兔赛跑,全程5.2千米,兔子每小时跑20千米,乌龟每小时跑3千米,乌龟不停的跑;兔子边跑边玩,它先跑了1分钟后玩了15分钟,又跑了2分钟后玩15分钟,再跑3分钟后玩15分钟,......。那么先到达终点比后到达终点的快多少分钟?

解析:乌龟用时:5.2÷3×60=104分钟;兔子总共跑了:5.2÷20×60=15.6分钟。而我们有:15.6=1+2+3+4+5+0.6按照题目条件,从上式中我们可以知道兔子一共休息

了5次,共15×5=75分钟。所以兔子共用时:15.6+75=90.6分钟。

兔子先到达终点,比后到达终点的乌龟快:104-90.6=13.4分钟。

23.A、C 两地相距2千米,C、B 两地相距5千米。甲、乙两人同时从C 地出发,甲向

B 地走,到达B 地后立即返回;乙向A 地走,到达A 地后立即返回。如果甲速度是乙速度的1.5倍,那么在乙到达D 地时,还未能与甲相遇,他们还相距0.5千米,这时甲距

C 地多少千米?

解析:由甲速是乙速的1.5倍的条件,可知甲路程是乙路程的1.5倍。设CD 距离为x 千米,则乙走的路程是(4+x)千米,甲路程为(4+x)×1.5千米或(5×2-x-0.5)千米。

列方程得:(4+x)×1.5=5×2-x-0.5

x=1.4这时甲距C 地:1.4+0.5=1.9千米。

24.张明和李军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想向而行。张明平均每小时行5千米;而李军第一小时行1千米,第二小时行3千米,第三小时行5千米,……(连续奇数)。两人恰好在甲、乙两地的中点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去相遇时间。由于两人在中点相遇,因此李军的平均速度也是5千米/小时。“5”就是几个连续奇数的中间数。因为5是1、3、5、7、9这五个连续奇数的中间数,所以,从出发到相遇经过了5个小时。甲、乙两地距离为5×5×2=50千米。

25.甲、乙、丙三人进行200米赛跑,当甲到达终点时,乙离终点还有20米,丙离终点还有25米,如果甲、乙、丙赛跑的速度都不变,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丙离终点还有多少米?

分析:在相同的时间内,乙行了(200-20)=180(米),丙行了200-25=75(米),则丙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175÷180=36

35,那么,在乙走20米的时间内,丙只能走:20×3635=1994(米),因此,当乙到达终点时,丙离终点还有25-1994=59

5(米)。解:25-20×2020025200--=25-203635=25-1994=59

5(米)。26.老师教同学们做游戏:在一个周长为114米的圆形跑道上,两个同学从一条直径的

两端同时出发沿圆周开始跑,1秒钟后他们都调头跑,再过3秒他们又调头跑,依次照1、3、5……分别都调头而跑,每秒两人分别跑5.5米和3.5米,那么经过几秒,他们初次相遇?

解析:⑴半圆周长为144÷2=72(米)先不考虑往返,两人相遇时间为:72÷(5.5+3.5)=8(秒)

⑵初次相遇所需时间为:1+3+5+……+15=64(秒)。

27.甲、乙两地间有一条公路,王明从甲地骑自行车前往乙地,同时有一辆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40分钟后王明与客车在途中相遇,客车到达甲地后立即折回乙地,在第一次相遇后又经过10分钟客车在途中追上了王明。客车到达乙地后又折回甲地,这样一直下去。当王明骑车到达乙地时,客车一共追上(指客车和王明同向)王明几次?

解析:设王明10分钟所走的路程为a米,则王明40分钟所走的路程为4a米,则客车在10分钟所走的路程为4a×2+a=9a米,客车的速度是王明速度的9a÷a=9倍。

王明走一个甲、乙全程则客车走9个甲、乙全程,其中5个为乙到甲地方向,4个为甲到乙地方向,即客车一共追上王明4次。

28.迪斯尼乐园里冒失的米老鼠和唐老鸭把火车面对面的开上了同一条铁轨,米老鼠的速度为每秒10米,唐老鸭的速度为每秒8米。由于没有及时刹车,结果两列火车相撞。假如米老鼠和唐老鸭在相撞前多少秒同时紧急刹车,不仅可以避免两车相撞,两车车头还能保持3米的距离。(紧急刹车后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小火车分别向前滑行30米)。

答案:(30×2+3)÷(10+8)=3.5秒。

29.A、B是一圈形道路的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现有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沿相反方向绕道匀速跑步(甲、乙两人的速度未必相同),假设当乙跑完100米时,甲、乙两人第一次相遇,当甲差60米跑完一圈时,甲、乙两人第二次相遇,那么当甲、乙两人第十二次相遇时,甲跑完几圈又几米?

解析:甲、乙第一次相遇时共跑0.5圈,乙跑了100米;第二次相遇时,甲、乙共跑

1.5圈,则乙跑了100×3=300米,此时甲差60米跑一圈,则可得0.5圈是300-60=240米,一圈是480米。第一次相遇时甲跑了240-100=140米,以后每次相遇甲又跑了140×2=280米,所以第十二次相遇时甲共跑了:140+280×11=3220=6圈340米。

30.甲、乙两人步行的速度之比是7:5,甲、乙分别由A、B 两地同时出发。如果相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如果他们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多少小时?

解析:(1)设甲追上乙要x 小时。

因为相向而行时,两人的距离÷两人的速度和=0.5小时,同向而行时,两人的

距离÷两人的速度差=x 小时。甲、乙两人的速度之比是7:5,所以

5757-+=5

.0x 解得:x=3(2)根据路程之比等于速度之比可知,相遇时甲行7份,乙行5份(总路程12份),0.5小时内甲比乙多行7-5=2份。追及时甲要追上乙,需要多行12份,即12÷2×0.5=3小时。

31.甲、乙两人分别从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他们的速度之比是3:2,他们第一次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了20﹪,乙的速度提高了30﹪,这样,当甲到达B 地时,乙离A 地还有14千米,那么A、B 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解析:因为他们第一次相遇时所行的时间相同,所以第一次相遇时甲、乙两人行的路程之比也为3:2相遇后,甲、乙两人的速度比为〔3×(1+20﹪)〕:〔2×(1+30﹪)〕=3.6:2.6=18:13到达B 地时,即甲又行了2份的路程,这时乙行的路程和甲行的路程比是18:13,即乙的路程为2×1813=194。乙从相遇后到达A 还要行3份的路程,还剩下3-194=19

5(份),正好还剩下14千米,所以1份这样的路程是14÷1

95=9(千米)。A、B 两地有这样的3+2=5(份),因此A、B 两地的总路程为:

[3×(1+20%)]:[2×(1+30%)]=18:1314÷(3-2×1813)=14÷19

5=9(千米)9×(3+2)=45(千米)

答:A、B 两地的距离是45千米。

32.一条船往返于甲、乙两港之间,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9千米,平时逆行与顺行所用的时间比为2:1。一天因为下暴雨,水流速度是原来的2倍,这条船往返共用了10小时,甲、乙两港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平时逆行与顺行所用的时间比为2:1,设水流的速度为x,则9+x=2(9-x),x=3。那么下暴雨时,水流的速度是3×2=6(千米),顺水速度就是9+6=15(千米),逆水速度就是9-6=3(千米)。逆行与顺行的速度比是15:3=5:1。逆行用的时间就是10×

515+=325(小时),两港之间的距离是3×3

25=25(千米)。33.姐弟俩正要从公园门口沿马路向东去某地,他们回家要从公园门口沿马路向西行,他们商量是先回家取车再骑车去某地省时间,还是直接从公园门口步行向东去某地省时间。姐姐算了一下:已知骑车与步行的速度之比是4︰1,从公园门口到达某地距离超过2千米时,回家取车才合算。那么,公园门口到他们家的距离有多少米?

解析:从题中“公园门口到达某地距离超过2千米时,回家取车才合算”,可以知道,从公园门口到某地距离是2千米时,则两者时间相同。设公园门口到家的距离是x 千米。

22+-x x =4

18-4x=x+2

x=1.2

答:从公园门口到他们家的

距离有1.2米。

34.猎犬发现在离它10米远的前方有一只奔跑着的野兔,马上紧追上去,猎犬的步子大,它跑5步的路程,兔子要跑9步,但是兔子的动作快,猎犬跑2步的时间,兔子却要跑3步。猎犬至少跑多少米才能追上兔子?

解析:此题是追及问题,需要根据t v v S ?-=)(21差求出追及时间t.

由“它跑5步的路程,兔子要跑9步”可得相同路程步数的比为5:9;由“猎犬跑2步的时间,兔子却要跑3步”可得相同时间步数的比为2:3=6:9。把“兔子跑9步”的距离作为单位1,同一时间内猎犬跑单位1的5

6。时间一定则速度与路程成正比,所以猎犬与兔子的速度比为6:5,即速度差为(1-

65)=61,因此猎犬至少跑10÷6

1=60米才能追上兔子。35.甲、乙、丙是一条路上的三个车站,乙站到甲、丙两站的距离相等,小强和小明同时分别从甲、丙两站出发相向而行,小强经过乙站100米时与小明相遇,然后两人又继续前进,小强走到丙站立即返回,经过乙站300米时又追上小明,问:甲、乙两站的距离是多少米?先画图如下:

分析与解:结合上图,我们可以把上述运动分为两个阶段来考察:

①第一阶段——从出发到二人相遇:

小强走的路程=一个甲、乙距离+100米,

小明走的路程=一个甲、乙距离-100米。

②第二阶段——从他们相遇到小强追上小明,小强走的路程=2个甲、乙距离-100米+300米=2个甲、乙距离+200米,小明走的路程=100+300=400(米)。

从小强在两个阶段所走的路程可以看出:小强在第二阶段所走的路是第一阶段的2倍,所以,小明第二阶段所走的路也是第一阶段的2倍,即第一阶段应走400÷2=200(米),从而可求出甲、乙之间的距离为200+100=300(米)。

36、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去280千米外的B地,两人同时出发,甲先乘车到达某一地点后改为步行,车沿原路返回接乙,结果两人同时到达B地。已知甲、乙二人步行的速度是5千米/小时,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5千米。问甲下车的地点距B还有多少千米?

【分析】:甲、乙二人走的路程均分为步行、乘车两部分,两人速度相等,这说明,二人乘车的路程和步行的路程分别相等.由于二人步行的速度为每小时5千米,乘车的速度为每小时55千米,所以,在相同的时间里,乘车所走的路程是步行所走路程的11倍.【解】:注意到乘车速度是人的11倍,那么相同时间下走的距离也是步行的11倍由于甲乙同时到达因此两人步行的距离相同,把这个距离看做1份

可以设甲在c下车,车回去在d接上了乙

因此AD=BC AC+CD=11AD=11份,所以2AC=12份。故AC是6份全长AB就是7份=280千米

所以一份是40千米

37、如图所示,沿着某单位围墙外面的小路形成一个边长300米的正方形,甲、乙两人分别从两个对角处沿逆时针方向同时出发。已知甲每分走90米,乙每分走70米。问:至少经过多长时间甲才能看到乙?

【解答】当甲、乙在同一条边(包括端点)上时甲才能看到乙。甲追上乙一条边,即追上300米需300÷(90-70)=15(分),此时甲、乙的距离是一条边长,而甲走了90×15÷300=4.5(条边),位于某条边的中点,乙位于另一条边的中点,所以甲、乙不在同一条边上,甲看不到乙。甲再走0.5条边就可以看到乙了,即甲总共走了5条边后就可以看到乙了,共需要3

216905300=÷?小时。38、某列车通过250米长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长的隧道用23秒,若该列车与另一列长150米.时速为72千米的列车相遇,错车而过需要几秒钟?

解:根据另一个列车每小时走72千米,所以,它的速度为:72000÷3600=20(米/秒),

某列车的速度为:(25O-210)÷(25-23)=40÷2=20(米/秒)

某列车的车长为:20×25-250=500-250=250(米),

两列车的错车时间为:(250+150)÷(20+20)=400÷40=10(秒).

39、甲、乙之间的水路是234千米,一只船从甲港到乙港需9小时,从乙港返回甲港需13小时,问船速和水速各为每小时多少千米?

答案:从甲到乙顺水速度:234÷9=26(千米/小时)。

从乙到甲逆水速度:234÷13=18(千米/小时)。

船速是:(26+18)÷2=22(千米/小时)。

水速是:(26-18)÷2=4(千米/小时)。

40、两港相距560千米,甲船往返两港需105小时,逆流航行比顺流航行多用了35小时。乙船的静水速度是甲船的静水速度的2倍,那么乙船往返两港需要多少小时?

【解】:先求出甲船往返航行的时间分别是:702)35105(=÷+小时,352)35105(=÷-小时。再求出甲船逆水速度每小时870560=÷千米,顺水速度每小时

1635560=÷千米,因此甲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22)816(=÷+千米,水流的速度是每小时42)816(=÷-千米,乙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4212=?千米,所以乙船往返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48)424(560)424(560=-÷++÷小时。

41、甲、乙两港相距360千米,一轮船往返两港需35小时,逆流航行比顺流航行多花了5小时。现在有一机帆船,静水中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这机帆船往返两港要多少小时?

分析与解:要求帆船往返两港的时间,就要先求出水速。由题意可以知道,轮船逆流航行与顺流航行的时间和与时间差分别是35小时与5小时,用和差问题解法可以求出逆流航行和顺流航行的时间.并能进一步求出轮船的逆流速度和顺流速度。在此基础上再用和差问题解法求出水速。

解:轮船逆流航行的时间:(35+5)÷2=20(小时),顺流航行的时间:(35-5)÷2=15(小时),轮船逆流速度:360÷20=18(千米/小时),顺流速度:360÷15=24(千米/小时),

水速:(24—18)÷2=3(千米/小时),帆船的顺流速度:12+3=15(千米/小时),帆船的逆水速度:12—3=9(千米/小时),帆船往返两港所用时间:

360÷15+360÷9=24+40=64(小时)。

答:机帆船往返两港要64小时。

42、某船往返于相距180千米的两港之间,顺水而下需用10小时,逆水而上需用15小时。由于暴雨后水速增加,该船顺水而行只需9小时,那么逆水而行需要几小时?

分析与解:本题中船在顺水、逆水、静水中的速度以及水流的速度都可以求出。但是由于暴雨的影响,水速发生变化,要求船逆水而行要几小时,必须要先求出水速增加后的逆水速度。

解: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180÷10+180÷15)÷2=15(千米/小时)。

暴雨前水流的速度是:(180÷10-180÷15)÷2=3(千米/小时)。

小学奥数行程专题50道详解(六)

行程专题50道详解六 26.老师教同学们做游戏:在一个周长为114米的圆形跑道上,两个同学从一条直径的两端同时出发沿圆周开始跑,1秒钟后他们都调头跑,再过3秒他们又调头跑,依次照1、3、5……分别都调头而跑,每秒两人分别跑5.5米和3.5米,那么经过几秒,他们初次相遇? 解析:⑴半圆周长为144÷2=72(米)先不考虑往返,两人相遇时间为:72÷(5.5+3.5)=8(秒) ⑵初次相遇所需时间为:1+3+5+……+15=64(秒). 27.甲、乙两地间有一条公路,王明从甲地骑自行车前往乙地,同时有一辆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40分钟后王明与客车在途中相遇,客车到达甲地后立即折回乙地,在第一次相遇后又经过10分钟客车在途中追上了王明.客车到达乙地后又折回甲地,这样一直下去.当王明骑车到达乙地时,客车一共追上(指客车和王明同向)王明几次? 解析:设王明10分钟所走的路程为a米,则王明40分钟所走的路程为4a米,则客车在10分钟所走的路程为4a×2+a=9a米,客车的速度是王明速度的9a÷a=9倍. 王明走一个甲、乙全程则客车走9个甲、乙全程,其中5个为乙到甲地方向,4个为甲到乙地方向,即客车一共追上王明4次. 28.迪斯尼乐园里冒失的米老鼠和唐老鸭把火车面对面的开上了同一条铁轨,米老鼠的速度为每秒10米,唐老鸭的速度为每秒8米.由于没有及时刹车,结果两列火车相撞.假如米老鼠和唐老鸭在相撞前多少秒同时紧急刹车,不仅可以避免

两车相撞,两车车头还能保持3米的距离.(紧急刹车后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小火车分别向前滑行30米). 答案:(30×2+3)÷(10+8)=3.5秒. 29.A、B是一圈形道路的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现有甲、乙两人分别从A、B 两点同时沿相反方向绕道匀速跑步(甲、乙两人的速度未必相同),假设当乙跑完100米时,甲、乙两人第一次相遇,当甲差60米跑完一圈时,甲、乙两人第二次相遇,那么当甲、乙两人第十二次相遇时,甲跑完几圈又几米? 解析:甲、乙第一次相遇时共跑0.5圈,乙跑了100米;第二次相遇时,甲、乙共跑1.5圈,则乙跑了100×3=300米,此时甲差60米跑一圈,则可得0.5圈是300-60=240米,一圈是480米. 第一次相遇时甲跑了240-100=140米,以后每次相遇甲又跑了140×2=280米,所以第十二次相遇时甲共跑了: 140+280×11=3220=6圈340米. 30.甲、乙两人步行的速度之比是7:5,甲、乙分别由A、B两地同时出发.如果相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如果他们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多少小时? 解析:(1)设甲追上乙要x小时. 因为相向而行时,两人的距离÷两人的速度和=0.5小时,同向而行时,两人的距离÷两人的速度差=x小时. 甲、乙两人的速度之比是7:5,所以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专项练习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专项练习 早晨,张老师从家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去上班,用0.4小时到达学校。中午下班,因逆风,张老师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沿原路回家,需多少小时到家? 举一反三1 1、小明从家去学校,每分钟走80米,用了12分钟;中午放学沿原路回家,每分钟走100米,多少分钟到家?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平均每小时行50千米,6小时到达;原路返回时每小时比去时快10千米,返回时用了几个小时? 3、货车从A城到B城,去时每小时行50千米,4小时到达;沿原路返回时比去时多用了1小时,返回时每小时比去时慢多少千米? 典型例题2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出发1.5小时后,超过中点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还要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乙地? 举一反三2 1、一辆汽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A地到B地,出发1.2小时后,超过中点6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还要行驶多长时间才能达到B地? 2、一辆摩托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出发1.8小时,行了72千米,距离中点还有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还要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乙地? 3、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东站开往西站,1.5小时后,剩下的路程比全程的一半少6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从东站到西站共需多长时间? 典型例题3

小明上学时坐车,回家时步行,在路上共用了1.25小时。如果往返都坐车,全部行程只需30分钟。如果往返都步行,全部行程需要多少小时? 举一反三3 1、小红上学时坐车,回家步行,在路上一共用了36分钟。如果往返都坐车,全部行程只需10分钟,如果往返都步行,需要多少分钟? 2、张师傅上班坐车,下班步行,在路上共用了1.5小时。如果往返都步行,在路上一共需要2.5小时。问张师傅往返都坐车,在路上需要多少分钟? 3、李师傅上班骑车,下班步行,在路上共用2小时,已知他骑车的速度是步行的4倍。问李师傅往返骑车只需多少时间? 典型例题4 小明每天早晨6:50从家出发,7:20到校,老师要求他明天提前6分钟到校,如果明天早晨还是6:50从家出发,那么,每分钟必须比往常多走25米才能按老师的要求准时到校。问:小明家距学校多远? 举一反三4 1、解放军某部开往边境,原计划需行军18天,实际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行12千米,结果提前3天到达。这次共行军多少千米? 2、小强和小红是邻居,且在一个学校上学。小红上学要走10分钟,小强每分钟比小红多走30米,因此比小红少用2分钟。问:他们家距学校多远? 3、小明和小军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如果两人按原定速度前进,则4小时相遇,如果两人各自都比原定速度每小时多走1千米,则3小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典型例题5 甲、乙两地相距56千米,汽车行完全程需1.4小时,骑车要4小时。王叔叔从甲地出发,骑车1.5小时后改乘汽车,又用了几个小时到达乙地?

2016小学数学50道经典必会应用题及分析(含答案)

④小学数学50道经典必会应用题及分析 1. 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 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 (10-1 )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答题: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 288- (10-1 )=32 (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 32X10=320 (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 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答题: 解:45+5X3=45+15=60 (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3. 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解题思路: 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X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答题: 解:4X2詔=8十4=2 (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 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解题思路: 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 人应该得(13+7)吃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题: 解:0.6 屮3- (13+7)吃]=0.6 十13 —20吃]=0.6 -3=0.2 (元) 答:每支铅笔0.2元。 小学奥数微信号:lopolovelogo 5. 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解题思路: 根据已知两车上午8时从两站出发,下午2点返回原车站,可求出两车所行驶的时间。根据两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可求两车行驶的总路程。 答题: 解:下午2点是14时。 往返用的时间:14-8=6 (时) 两地间路程:(40+45)0^2=85X6^2=255 (千米)答:两地相距255千米。 6. 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解题思路: 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果园时间,第二小组多行了[3.5- (4.5-3.5 )]?千米,也就是第一组要追赶的路程。又知第一组每小时比第二组快(?4.5-3.5 )千米,由此便可求出追赶的时间。 答题: 解:第一组追赶第二组的路程: 3.5- ( 4.5-?3.5 )=3.5-仁2.5 (千米) 第一组追赶第二组所用时间: 2.5 -(4.5- 3.5 ) =2.5 弓=2.5 (小时) 答:第一组2.5小时能追上第二小组

小学奥数行程专题50道详解(八)

行程专题50道详解八 36、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去280千米外的B地,两人同时出发,甲先乘车到达某一地点后改为步行,车沿原路返回接乙,结果两人同时到达B地.已知甲、乙二人步行的速度是5千米/小时,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5千米.问甲下车的地点距B还有多少千米? 【分析】:甲、乙二人走的路程均分为步行、乘车两部分,两人速度相等,这说明,二人乘车的路程和步行的路程分别相等.由于二人步行的速度为每小时5千米,乘车的速度为每小时55千米,所以,在相同的时间里,乘车所走的路程是步行所走路程的11倍. 【解】:注意到乘车速度是人的11倍,那么相同时间下走的距离也是步行的11倍 由于甲乙同时到达因此两人步行的距离相同,把这个距离看做1份 可以设甲在c下车,车回去在d接上了乙 因此AD=BC AC+CD=11AD=11份,所以2AC=12份.故AC是6份全长AB就是7份=280千米 所以一份是40千米 37、如图所示,沿着某单位围墙外面的小路形成一个边长300米的正方形,甲、乙两人分别从两个对角处沿逆时针方向同时出发.已知甲每分走90米,乙每分走70米.问:至少经过多长时间甲才能看到乙?

【解答】当甲、乙在同一条边(包括端点)上时甲才能看到乙.甲追上乙一条边,即追上300米需300÷(90-70)=15(分),此时甲、乙的距离是一条边长,而甲走了90×15÷300=4.5(条边),位于某条边的中点,乙位于另一条边的中点,所以甲、乙不在同一条边上,甲看不到乙.甲再走0.5条边就可以看到乙了,即甲总共走了5条边后就可以看到乙了,共需要300×5÷90≈16.7小时. 38、某列车通过250米长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长的隧道用23秒,若该列车与另一列长150米.时速为72千米的列车相遇,错车而过需要几秒钟? 解:根据另一个列车每小时走72千米,所以,它的速度为:72000÷3600=20(米/秒), 某列车的速度为:(25O-210)÷(25-23)=40÷2=20(米/秒) 某列车的车长为:20×25-250=500-250=250(米), 两列车的错车时间为:(250+150)÷(20+20)=400÷40=10(秒). 39、甲、乙之间的水路是234千米,一只船从甲港到乙港需9小时,从乙港返回甲港需13小时,问船速和水速各为每小时多少千米? 答案:从甲到乙顺水速度:234÷9=26(千米/小时). 从乙到甲逆水速度:234÷13=18(千米/小时). 船速是:(26+18)÷2=22(千米/小时). 水速是:(26-18)÷2=4(千米/小时). 40、两港相距560千米,甲船往返两港需105小时,逆流航行比顺流航行多用了35小时.乙船的静水速度是甲船的静水速度的2倍,那么乙船往返两港需要多少小时?

四年级的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doc

精品文档 应用题专题复习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①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②分析题中的数 量关系; ③列出算式或方程,进行计算或解方程;④检验,并 写出答案。 例题:某工厂,原计划 12 天装订 21600 本练习本,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 360 本。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1、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已知条件:①装订21600 本;②原计划 12 天完成; ③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360 本;问题: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①实际用的天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实际每天 装订数 ②实际每天装订数=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360 ③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 ÷原计划用的天数

3、解答: 分步列式:① 21600÷12= 1800(本)② 1800+360=2160(本)③21600÷2160= 10(天)综合算式:21600÷(21600÷12+ 360)= 10(天) 4、检验,并写出答案: 检验时,可以把计算结果作为已知条件,按照题里的 数量关系,经过计算与其他已知条件一致。(对于复 合应用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进行计算,从而达到检验的目的。) ①21600÷10= 2160(本)②21600÷12=1800 (本)③2160-1800=360(本)得数与已知条 件相符,所以解答是正确的。 答:实际完成任务用10 天。(说明:检验一般口头 进行,或在演草纸上进行,只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就 能判断你解答的对错。一是检验你计算是否正确,二 是看思路、列式以及数值是否正确,从而有针对性的 改正错误。) 名师点评:有许多应用题可以通过学具操作,帮助 我们弄清题时数量间的关系,可以列表格(如简单推

24道经典小学奥数名题

24道经典名题 1.不说话的学术报告 1903年10月,在美国纽约的一次数学学术会议上,请科尔教授作学术报告。他走到黑板前,没说话,用粉笔写出2^67-1,这个数是合数而不是质数。接着他又写出两组数字,用竖式连乘,两种计算结果相同。回到座位上,全体会员以暴风雨般的掌声表示祝贺。证明了2自乘67次再减去1,这个数是合数,而不是两百年一直被人怀疑的质数。 有人问他论证这个问题,用了多长时间,他说:“三年内的全部星期天”。请你很快回答出他至少用了多少天? 2.国王的重赏 传说,印度的舍罕国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大臣西萨·班·达依尔。这位聪明的大臣跪在国王面敢说:“陛下,请你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在第三个小格内给四粒,照这样下去,每一小格内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啊,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国王说:“你的要求不高,会如愿以偿的”。说着,他下令把一袋麦子拿到宝座前,计算麦粒的工作开始了。……还没到第二十小格,袋子已经空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面前来。但是,麦粒数一格接一格地增长得那样迅速,很快看出,即使拿出来全印度的粮食,国王也兑现不了他对象棋发明人许下的语言。算算看,国王应给象棋发明人多少粒麦子? 3.王子的数学题 传说从前有一位王子,有一天,他把几位妹妹召集起来,出了一道数学题考她们。题目是:我有金、银两个手饰箱,箱内分别装自若干件手饰,如果把金箱中25%的手饰送给第一个算对这个题目的人,把银箱中20%的手饰送给第二个算对这个题目的人。然后我再从金箱中拿出5件送给第三个算对这个题目的人,再从银箱中拿出4件送给第四个算对这个题目的人,最后我金箱中剩下的比分掉的多10件手饰,银箱中剩下的与分掉的比是2∶1,请问谁能算出我的金箱、银箱中原来各有多少件手饰? 4.公主出题 古时候,传说捷克的公主柳布莎出过这样一道有趣的题:“一只篮子中有若干李子,取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其余一半又一个给第二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给第三个人,那么篮内的李子就没有剩余,篮中原有李子多少个?” 5.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是二百多年前德国的数学家。他发现:每一个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的和(简称“1+1”)。如:10=3+7,16=5+11等等。他检验了很多偶数,都表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他无法从理论上证明这个结论是对的。1748年他写信给当时很有名望的大数学家欧拉,请他指导,欧拉回信说,他相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也无法证

奥数行程问题大全完整版

奥数行程问题大全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奥数行程问题 一、多人行程的要点及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中难度系数比较高的一个模块,在小升初考试和各大奥数杯赛中都能见到行程问题的身影。行程问题中包括:火车过桥、流水行船、沿途数车、猎狗追兔、环形行程、多人行程等等。每一类问题都有自己的特点,解决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行程问题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三个量,三个关系”: 这三个量是:路程(s)、速度(v)、时间(t) 三个关系: 1.简单行程:路程=速度×时间 2.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 3.追击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 牢牢把握住这三个量以及它们之间的三种关系,就会发现解决行程问题还是有很多方法可循的。如“多人行程问题”,实际最常见的是“三人行程”例:有甲、乙、丙三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个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与乙、丙相背而行。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38米,丙每分钟走36米。在途中,甲和乙相遇后3分钟和丙相遇。问: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分析:这个三人行程的问题由两个相遇、一个追击组成,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只有三个人的速度,以及一个“3分钟”的时间。第一个相遇:在3分钟的时间里,甲、丙的路程和为(40+36)×3=228(米)第一个追击:这228米是由于在开始到甲、乙相遇的时间里,乙、丙两人的速度差造成的,是逆向的追击过程,可求出甲、乙相遇的时间为228÷(38-36)=114(分钟)第二个相遇:在114分钟里,甲、乙二人一起走完了全程所以花圃周长为(40+38) ×114=8892(米)我们把这样一个抽象的三人行程问题分解为三个简单的问题,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总之,行程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更是锻炼思维的好工具。只要理解好“三个量”之间的“三个关系”,解决行程问题并非难事!

行程问题(题)

一、 相遇与追及 1路程和路程差公式 【例11如下图,某城市东西路与南北路交会于路口 A .甲在路口 A 南边560米的 B 点, 乙在路口 A ?甲向北,乙向东同时匀速行走. 4分钟后二人距 A 的距离相等?再继续行 走24分钟后,二人距 A 的距离恰又相等?问: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题型】解答 【考点】行程问题 【难度】3星 【关键词】2003年,明心奥数挑战赛 【解析】 本题总共有两次距离 A 相等,第一次:甲到 A 的距离正好就是乙从 A 出发走的路 程.那么甲、乙两人共走了 560米,走了 4分钟,两人的速度和为: 560 4 140 (米/分)。第二次:两人距 A 的距离又相等,只能是甲、乙走过了 以北走的路程 乙走的总路程.那么,从第二次甲比乙共多走了 20(米份),甲速 20 ,解这个和 60(米/分). A 点,且在A 点 米,共走了 140 ,显然 题,甲速 560 4 24 28(分钟),两人的速度差: 甲速要比乙速要快;甲速 (140 20) 2 80(米 / 分),乙速 【答案】甲速80米/分,乙速60米/分 2、多人相遇 【例21有甲、乙、丙3人,甲每分钟走100米,乙每分钟走80米,丙每分钟走75米.现 在甲从 东村,乙、丙两人从西村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甲与乙相遇 6分钟后,甲 又与丙相遇.那么,东、西两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 行程问题 【难度】2星 甲、丙6分钟相遇的路程: 560 28 140 80 乙速 【考点】 【解析】 100 75 甲、乙相遇的时间为: 1050 80 75 东、西两村之间的距离为: 100 80 【题型】解 答 6 1050 (米); 210(分钟); 210 37800 (米). 【答案】 3、多次相遇 【例31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 A 、B 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 A 地95千米处相遇.相 遇后继续 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在离 B 地25千米处相遇.求 A 、B 两 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考点】行程问题 37800米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解析】画线段示意图(实线表示甲车行进的路线,虚线表示乙车行进的路线 ) : B ■车 处2次制遇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综合讲解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综合讲解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题型一、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 相遇问题当中: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当中: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画路程图时必须注意每一段路程对应的问题是相遇问题还是追及问题********** 【例题1】甲、乙两人从A地到B地,丙从B地到A地.他们同时出发,甲骑车每小时行8千米,丙骑车每小时行10千米,甲丙两人经过5小时相遇,再过1小时,乙、丙两人相遇.求乙的速度? 考点:多次相遇问题. 分析:本题可先据甲丙两人速度和及相遇时间求出总路程,再根据乙丙两人的相遇时间求出乙丙两人的速度和之后就能求出乙的速度了. 解答:解:(8+10)×5÷(5+1)-10 =18×5÷6-10, =15-10, =5(千米). 答:乙每小时行5千米. 点评:本题据相遇问题的基本关系式: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进行解答即可. 【例题2】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在离A地40米处相遇,相遇之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B地30米处,求A、B两地相距多远? 分析:两次相遇问题,其实两车一起走了3段两地距离,当然也用了3倍的一次相遇时间. 40×3-30=90km 变式1、甲、乙两人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在离东地60米处相遇,相遇之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西侧20米处,求东西两地相距多远? 60×3-20=160km 【例题3】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需要6小时,慢车从乙站开往甲站需要9小时.两车分别从两站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在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中点相遇问题,实际上是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综合. 第一步:相同的时间,快车比慢车多行18×2=36千米 解:∵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需要6小时,慢车从乙站开往甲站需要9小时 快车与慢车的时间比是6 : 10 ∴快车与慢车的速度比是10:6=5:3 ∴相遇时,快车行了全程的:5/(5+3)=5/8

2020小学五年级数学考试经典型题+易错题(附答案)

【文库独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考试经典型题 1、在一个棱长为5分米的正方体上放一个棱长为4分米的小正方体(右图),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2、甲、乙两船在相距90千米的河中航行,若相向而行则3小时相遇,若同向而行则15小时甲船追上乙船。则在静水中甲船的速度是多少? 3、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行驶了全程的,如果甲每小时行驶4.5千米,乙行了5小时。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用边长相同的正六边形白色皮块、正五边形黑色皮块总计32块,缝制成一个足球,每个黑色皮块邻接的都是白色皮块;每个白色皮块相间地与3个黑色皮块及3个白色皮块相邻接。问:这个足球上共有多少块白色皮块? 5、用一根既细又直的竹竿测量游泳池的水深,把竹竿的一端插入水中(碰到池底)后,没浸湿的部分长120厘米,把竹竿掉过头来,再插入水中(也碰到池底),此时没浸湿的部分长30厘米,问游泳池有多深?

6、有一牧场,已知养牛27头,6天把草吃尽;养牛23头,9天把草吃尽。如果养牛21头,那么几天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呢?并且牧场上的草是不断生长的。 7、甜甜的爸爸今年28岁,妈妈今年26岁。再过多少年,她的爸爸和妈妈的年龄和为80岁? 8、甲、乙、丙、丁四人今年分别是16、12、11、9岁。问:多少年前,甲、乙的年龄和是丙、丁年龄和的2倍? 9、某一项工程需要100天完成,开始由10个人用30天完成了全部工程的1/5,随后再增加10个人来完成这项工程,那么能提前多少天完成任务? 10、41.23+34.12+23.41+12.34 参考答案: 1、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为214平方分米。 分析:我们把上面的小正方体想象成是可以向下“压缩”的,“压缩”后我们发现:小正方体的上面与大正方体上面中的阴影部分合在一起,正好是大正方体的上面.这样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就可以分成这样两部分: 上下方向: 大正方体的两个底面: 5×5×2=50(平方分米)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专题:接送问题的例题及答案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专题:接送问题的例题及答案(一) 例1:如果A、B两地相距10千米,一个班有学生45人,由A 地去B地,现在有一辆马车,车速是人步行的3倍,马车每次可以乘坐9人,在A地先将第一批学生送到B地,其余的学生同时向B地前进;车到B地后立即返回,在途中与步行的学生相遇后,再接9名学生前往B地,余下的学生继续向B地前进。。。多次往返后,当全体学生到达B地时,马车共行了多少千米? 【解答】 10*(1+2/3*3/4*2+1/3*3/4*2+1/6*3/4*2+1/8*3/4*2)=10*47/16=235/8千米 例2:某工厂每天早晨都派小汽车接专家上班。有一天,专家为了早些到厂,比平时提前一小时出发,步行去工厂,走了一段时间后遇到来接他的汽车,他上车后汽车立即调头继续前进,进入工厂大门时,他发现只比平时早到10分钟,问专家在路上步行了多长时间才遇到汽车?(设人和汽车都作匀速运动,他上车及调头时间不记)【解答】设专家从家中出发后走到M处(如图1)与小汽车相遇。由于正常接送必须从B→A→B,而现在接送是从B→M→B恰好提前10分钟;则小汽车从M→A→M刚好需10分钟;于是小汽车从M→A只需5分钟。这说明专家到M处遇到小汽车时再过5分钟,就是以前正常接送时在家的出发时间,故专家的行走时间再加上5分钟恰为比平时提前的1小时,从而专家行走了:60一5=55(分钟)。

例3: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成出发,相向而行,甲车和乙车的速度比是5:4,到两车相遇时距离中点48千米,两城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成出发,相向而行,甲车和乙车的速度比是5:4,到两车相遇时距离中点48千米,两城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解答】相遇时甲乙的行程比也是:5:4,即甲行了全程的:5/(4+5)=5/9,乙行了:4/9又相遇时甲比乙多行了:48*2=96千米所以路程是:96/(5/9-4/9)=864千米。

初中行程问题专题讲解

初中列方程解应用题(行程问题)专题 行程问题是指与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量有关的问题。我们常用的基本公式是: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行程问题是个非常庞大的类型,多年来在考试中屡用不爽,所占比例居高不下。原因就是行程问题可以融入多种练习,熟悉了行程问题的学生,在多种类型的习题面前都会显得得心应手。下面我们将行程问题归归类,由易到难,逐步剖析。 1. 单人单程: 例1:甲,乙两城市间的铁路经过技术改造后,列车在两城市间的运行速度从h km /80提高到h km /100,运行时间缩短了h 3。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是多少? 【分析】如果设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为x km ,那么列车在两城市间提速前的 运行时间为h x 80,提速后的运行时间为 h x 100 . 【等量关系式】提速前的运行时间—提速后的运行时间=缩短的时间. 【列出方程】3100 80=-x x . 例2:某铁路桥长1000m ,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该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了1min ,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共s 40。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 【分析】如果设火车的速度为x s m /,火车的长度为y m ,用线段表示大桥和火车的长度,根据题意可画出如下示意图: 【等量关系式】火车min 1行驶的路程=桥长+火车长; 火车s 40行驶的路程=桥长-火车长 【列出方程组】???- =+=y x y x 100040100060

举一反三: 1.小明家和学校相距km 15。小明从家出发到学校,小明先步行到公共汽车站,步行的速度为60min /m ,再乘公共汽车到学校,发现比步行的时间缩短了min 20,已知公共汽车的速度为h km /40,求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2.根据我省“十二五”铁路规划,连云港至徐州客运专线项目建成后,连云港至徐州的最短客运时间由现在的2小时18分钟缩短为36分钟,其速度每小时将提高km 260.求提速后的火车速度。(精确到h km /1) 3.徐州至上海的铁路里程为km 650,从徐州乘”C “字头列车A ,”D ”字头列车B 都可直达上海,已知A 车的速度为B 车的2倍,且行驶的时间比B 车少h 5.2.求A 车的速度及行驶时间。(同学们可能会认为这是双人行程问题,其实这题的类型可归结于例1的类型,把B 车的速度看成是A 提速后的速度,是不是也可看成单人单程的问题呀!) 4.一列匀速前进的火车用15秒的时间通过了一个长300米的隧道(即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又知其间在隧道顶部的一盏固定的灯发出的一束光垂直照射火车2.5秒,(光速s m /1038?=) 1)求这列火车的长度 2)如果这列火车用25秒的时间通过了另一个隧道,求这个隧道的长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及问题详解

1.小张和小王各以一定速度,在周长为5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王的速度是180米/分. (1)小张和小王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反向跑步,75秒后两人第一次相遇,小张的速度是多少米/分? (2)小张和小王同时从同一点出发,同一方向跑步,小张跑多少圈后才能第一次追上小王? 2. 如图,A、B是圆的直径的两端,小张在A点,小王在B点同时出发反向行走,他们在C点第一次相遇,C离A点80米;在D点第二次相遇,D点离B点6O米.求这个圆的周长. 3.甲村、乙村相距6千米,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在出发后40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小王到达甲村后返回,在离甲村2千米的地方两人第二次相遇.问小张和小王的速度各是多少? 4.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他们在离甲村3.5千米处第一次相遇,在离乙村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他们两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离乙村多远(相遇指迎面相遇)? 解:画示意图如下. 5.小王的步行速度是4.8千米/小时,小张的步行速度是5.4千米/ 小时,他们两人从甲地到乙地去.小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0.8千米/小时,从乙地到甲地去.他们3人同时出发,在小张与小李相遇后5分钟,小王又与小李相遇.问:小李骑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多少时间? 解:画一张示意图: 6.一只小船从A地到B地往返一次共用2小时.回来时顺水,比去时的速度每小时多行驶8千米,因此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驶6千米.求A至B两地距离. 行程问题(一)(基础篇) 行程问题的基础知识以及重要知识点★提到行程问题就不得不说3个行程问题中一定会用到的数 ——s,t,v s ——路程

小学数学50道经典题

小学数学50道经典题解析 收藏起来给孩子做学霸! 2017-01-04 家长必读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2. 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3. 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解题思路:

4.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6. 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

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7. 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 8. 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

9. 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解题思路: 10. 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1. 某玻璃厂托运玻璃25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20元,如果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运后结算时,共付运费4400元。托运中损坏了多少箱玻璃?

四年级奥数:行程问题及火车过桥问题的例题讲解练习答案

四年级奥数:行程问题及火车过桥问题的例题讲解、练 习、答案 火车过桥问题的例题讲解1 学而思奥数网奥数专题 (行程问题) 火车过桥 1、四年级行程问题:火车过桥难度:中难度:一人每分钟60米的速度沿铁路步行,一列长144米的客车对面而来,从他身边通过用了8秒,求列车的速度?答: 2、四年级行程问题:火车过桥难度:中难度:两列火车,一列长120米,每秒钟行20米;另一列长160米,每秒行15米,两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需要几秒钟?答:四年级行程问题:火车过桥难度:中难度:某人步行的速度为每秒钟2米,一列火车从后面开来,越过他用了10秒钟,已知火车的长为90米,求列车的速度。答:四年级行程问题:火车过桥难度:中难度:一辆长60米的火车以每秒钟50米的速度行驶,在它的前面有一辆长40米的火车以每秒钟30米的速度行驶.当快车车头与慢车车尾相遇到车尾离开车头需要几秒钟?答:四年级行程问题:火车过桥难度:中难度:两列火车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3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千米。两车错车时,甲车上一乘客发现:从乙车车头经过他的车窗时开始到乙车车尾经过他的车窗共用了14秒,求乙车的车长。答:学而思奥数网奥数专题(行程问题) 1、四年级火车过桥问题答案:解答:【可以看成一个相遇问题,总路程就是车身长度,所以火车与人的速度之和是144÷8=18米,而人的速度是每分钟60米,也就是每秒钟1米,所以火车的速度是每秒钟18-1=17米. 2、四年级火车过桥问题答案:解答:如图: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两列火车一共走的

路程就是两辆火车的车身长度之和,即120+160=280米,所以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所用时间为280÷(20+15)=8秒. 3、四年级火车过桥问题答案:解答:【分析】此题是火车的追及问题。火车越过人时,车比人多行驶的路程是车长90米,追及时间是10秒,所以速度差是90÷10=9米/秒,因此车速是2+9=11米/秒。 4、四年级火车过桥问题答案:解答:此题是一个追及问题,要求追及时间,需要求出速度差和路程差.快车车头与慢车车尾相遇到车尾离开车头,快车要比慢车多行60+40=100米,即100米是路程差,因此追及时间为:100÷(50-30)=5秒. 5、四年级火车过桥问题答案:解答:此题是两列火车的相遇问题,路程和正好是乙车的长度,速度和是36+54=90千米/时,时间是14秒,乙车长是90×1000×14÷3600=350米。学而思奥数网奥数专题(行程问题) 1、五年级行程问题:火车过桥难度:高难度:两列火车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千米.两车错车时,甲车上一乘客发现:从乙车车头经过他的车窗时开始到乙车车尾经过他的车窗共用了秒,乙车上也有一乘客发现:从甲车车头经过他的车窗时开始到甲车车尾经过他的车窗共用了秒,那么站在铁路旁的的丙,看到两列火车从车头相齐到车尾相离时共用多少时间?铁路与公路平行.公路上有一行人,速度是千米/小时,公路上还有一辆汽车,速度是千米/小时,汽车追上并超过这个行人用了秒.铁路上有一列火车与汽车同向行驶,火车追上并超过行人用了秒,火车从车头追上汽车车尾到完全超过这辆汽车用了秒.求火车的长度与速度.两列在各自轨道上相向而行的火车恰好在某道口相遇,如果甲列车长米,每秒钟行驶米,乙列车每秒行驶米,甲、乙两列车错车时 间是秒,求: ⑴乙列车长多少米?

奥数专题行程问题50道题目详解

奥数专题行程问题50道题目详解 1、甲、乙二人以均匀的速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遇地点离A地4千米,相遇后二人继续前进,走到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 解:第二次相遇两人总共走了3个全程,所以甲一个全程里走了4千米,三个全程里应该走4*3=12千米, 通过画图,我们发现甲走了一个全程多了回来那一段,就是距B地的3千米,所以全程是12-3=9千米,所以两次相遇点相距9-(3+4)=2千米。 2、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7.5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出发,丙与乙相遇后,又经过2分钟与甲相遇,求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多少米? 解:那2分钟是甲和丙相遇,所以距离是(60+75)×2=270米,这距离是乙丙相遇时间里甲乙的路程差 所以乙丙相遇时间=270÷(67.5-60)=36分钟,所以路程=36×(60+75)=4860米。 3、A,B两地相距540千米。甲、乙两车往返行驶于A,B两地之间,都是到达一地之后立即返回,乙车较甲车快。设两辆车同时从A地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途中P地。那么两车第三次相遇为止,乙车共走了多少千米? 解:根据总结:第一次相遇,甲乙总共走了2个全程,第二次相遇,甲乙总共走了4个全程,乙比甲快,相遇又在P点,所以可以根据总结和画图推出: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乙从第一个P点到第二个P点,路程正好是第一次的路程。所以假设一个全程为3份,第一次相遇甲走了2份乙走了4份。第二次相遇,乙正好走了1份到B地,又返回走了1份。这样根据总结:2个全程里乙走了(540÷3)×4=180×4=720千米,乙总共走了720×3=2160千米。 4、小明每天早晨6:50从家出发,7:20到校,老师要求他明天提早6分钟到校。如果小明明天早晨还是6:50从家出发,那么,每分钟必须比往常多走25米才能按老师的要求准时到校。问:小明家到学校多远?(第六届《小数报》数学竞赛初赛题第1题) 解:原来花时间是30分钟,后来提前6分钟,就是路上要花时间为24分钟。这时每分钟必须多走25米,所以总共多走了24×25=600米,而这和30分钟时间里,后6分钟走的路程是一样的,所以原来每分钟走600÷6=100米。总路程就是=100×30=3000米。 5、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他们在离甲村3.5千米处第一次相遇,在离乙村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他们两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离乙村多远(相遇指迎面相遇)? 解:画示意图如下.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 课型:新授讲练 课时:2 基本公式: 路程=速度×时间(s=v×t) 速度=路程÷时间(v=s÷t) 时间=路程÷速度(t=s÷v) 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一、求平均速度。 公式: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例题:摩托车驾驶员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90千米到达某地,返回时每小时行驶45千米,求摩托车驾驶员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 变式练习: 1、山上某镇离山下县城有60千米路程,一人骑车从某镇出发去县城,每小时行20千米;从县城返回某镇时,由于是上山路,每小时行15千米。问他往返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2、小明去某地,前两小时每小时行40千米,之后又以每小时60千米开了2小时,刚好到达目的地,问小明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小王去爬山,上山的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下山的速度为每小时5千米,那么他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在平地上行驶2.5小时,每小时行驶42千米;在上坡路上行驶1.5小时,每小时行驶30千米;在下坡路上行驶2小时,每小时行驶45千米,正好到达乙地。求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总结: 二、相遇问题 公式: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t=S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S÷(+)=t 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S÷t=(+) 甲的速度=速度和—乙的速度:=S÷t- 乙的速度=速度和—甲的速度:=S÷t- 重要概念: 甲的时间=乙的时间=相遇时间:==t 甲的路程+乙的路程=相遇路程:=s 例题.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二人几小时后相遇? 变式练习: 1.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个车站相对开出,货车每小时行35千米,客车每小时行45千米, 2.5小时相遇,两车站相距多少千米? 2.两个县城相距52.5千米,甲、乙二人分别从两城同时相对而行,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比甲快0.5千米,几小时后相遇?

小升初奥数详解——行程问题之多人行程

小升初奥数详解——行程问题之多人行程 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中变化最多的一个专题,不论在奥数竞赛中还是在“小升初”的升学考试中,都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行程问题中包括:火车过桥、流水行船、沿途数车、猎狗追兔、环形行程、多人行程,等等。每一类问题都有自己的特点,解决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行程问题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三个量,三个关系”: 这三个量是:路程(s)、速度(v)、时间(t) 三个关系:1.简单行程:路程=速度×时间 2.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 3.追击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 牢牢把握住这三个量以及它们之间的三种关系,就会发现解决行程问题还是有很多方法可循的。 如“多人行程问题”,实际最常见的是“三人行程” 例1:有甲、乙、丙三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个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与乙、丙相背而行。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38米,丙每分钟走36米。在途中,甲和乙相遇后3分钟和丙相遇。

问: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 分析:这个三人行程的问题由两个相遇、一个追击组成,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只有三个人的速度,以及一个“3分钟”的时间。 第一个相遇:在3分钟的时间里,甲、丙的路程和为(40+36)×3=228(米) 第一个追击:这228米是由于在开始到甲、乙相遇的时间里,乙、丙两人的速度差造成的,是逆向的追击过程,可求出甲、乙相遇的时间为228÷(38-36)=114(分钟) 第二个相遇:在114分钟里,甲、乙二人一起走完了全程 所以花圃周长为(40+38)×114=8892(米) 我们把这样一个抽象的三人行程问题分解为三个简单的问题,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 总之,行程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更是锻炼思维的好工具。只要理解好“三个量”之间的“三个关系”,解决行程问题并非难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