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方法:认识启示题

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方法:认识启示题
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方法:认识启示题

认识启示题题目特征记心中,遇到问题才不懵:认识启示题,一般不单独成题,往往出现在一个大题的最后一问。从相关历史中得出经验教训、启示、认识是重要的学科能力之一,也是高考命题中非常常见的题型。“启示”一般由“经验教训”而来,因此,“经验教训”与“启示”,对我们回答相关问题而言,其所要求的内容基本是一致的。题目要求考生谈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有如下几情况,(1)考查对相关历史问题的总体掌握情况,实际就是对相关教材知识、题目所给历史材料的高度概括;(2)对相关历史问题作出简要的分析评价,对这类“认识”教材中往往有现成答案可以利用,作答时要先想一下教材中的相关评述,然后再依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适当的补充;(3)由某一具体问题,谈对某一类问题的看法;(4)通过历史问题对相关的现实问题作出预测;(5)与经验教训、启示所要求内容基本一致。答题技巧记得牢,作答迅速分数高:经验教训与启示题的作答程序是:(1)对相关历史问题的教材、题目材料及前面几问的答案进行系统,依据自己的理解将教材与材料中涉及这一历史问题的相关因素,分为“好”“坏”两个方面。“好”的即是经验,“坏”就是教训。(2)对上一步所归纳的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对内容相近或属于同一理论体系的因素整理合并,并上升到理性高度。因为,只有高度概括,具有理性的东西才能具有借鉴意义,用于指导现实活动。因此作答一定要抓住关键,切中要害。最后成形的答案,切忌各条目间内容相近,或答出内容过于具体,缺乏理性与概括。(3)最后确定作答内容。经验教训与启示问题,多能通过一定角度与现实相联系,依据题目本身能够得出许多经验教训或启示,我们应该优先考虑将那些与现实联系最密切的内容写入答案。因为,这类题一般而言答案要求不会太长,答出三个左右的条目就可以了,即使我们想多写上两条,也注意作答的顺序。(4)注意语言表达。由于经验教训或启示,是用于指导现实活动的,表达时应用正面语言,即把“坏”的正过来说。如人民公社化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过高,脱离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作答时我们应说:“应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历史认识题依据前面提到几种情况要注意以几点(1)对相关历史问题的总体把握,一般可从原因、内容(过程)、影响(意义)等几大方面入手,多数题目是就其中的某一方面作出要求。这种认识一定要抓住主干与本质,不能把概括当成缩写。(2)对相关问题的分析评价,

不同于普通的分析评价题,只亮明观点,不要展开分析。(3)由具体问题谈一类问题的看法,其宗旨是要说明这类问题的重要性(由原因与影响入手)、这类问题应对方法(从过程、内容入手)等。(4)通过历史问题对相关现实作出预测,要从历史问题的原因、影响入手,同时还要密切联系现实问题,得出与现实问题的相关报道一致的结论。认识启示题,一般而言与前面几个设问联系密切,因此,一定要注意这一问答案与前面答案的协调, [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589年,利玛窦移居韶州,开始使用知识传教法。在此结识了儒生瞿太素,并翻译欧几里德《几何学》……他接受瞿太素的建议,儒冠儒服,以学者面目宣传西方科学知识……1601年时,利玛窦到北京,得到万历皇帝的赏识,赐留北京传教。……(此后)教士们口说汉语,身着儒服,每个人还有中国名字……1601年时,中国内地已有250个天主教徒。———《中国对外关系史讲义》材料二汤若望是明末清初中国耶稣会教区的主持人。其精通天文、历法、兵器制造等,1644年被顺治帝授以钦天监监正的职位。1660年杨光先上告汤若望等传教士阴谋不轨,并攻击

《明宪历》(清当时使用《明宪历》等西方历法),汤若望、南怀仁等教士被捕入狱。1668年康熙帝亲自处理此案,他让杨光先与南怀仁同时当众测试天象,南怀仁无误,杨光先则误差不断,于是……复用《明宪历》。主张“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的杨光先被革职。——《中国对外关系史讲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利玛窦传教方式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评述杨光先对外来文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据此分析中西文化冲突的实质。(3)从以上材料所述中,你对外来先进科学技术传播的过程,有何认识? [参考答案] (1)特点:首先在社会上层传播;采用知识传教法适应中国习俗。(2)基本态度及评价:极力排斥外来先进文化;反对中外文化交流;是盲目排外的思想。实质是: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碰撞。(3)认识:当时,西方人在中国传播先进科学技术只是作为传播宗教的一种手段;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遇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守旧意识的抵制,传播非常艰难(充分利用材料,与第②问作答);先进文化及科学技术的广泛传播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由具体现象,上升到理性认识)讲解:认识的前两点实际就是对材料一、二的概括提炼,只有在对材料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得出。第三点,是认识的难点,但这一点十分必要,因为,我们得认识的目的,就是用以指导现实

中的实践活动,只有通过由具体到一般的理性认识,才能起到这一作用。当今,科学技术的传播虽然不会遇到如明清时期一样的情况,但是现实中仍有阻碍科学技术推广与发展因素,也是不可否认的。思考题: 1.阅读下列有关美国经济崛起的材料;材料一美国东靠大西洋,南靠大西洋的墨西哥湾,西靠太平洋,北面还靠加拿大的圣劳伦斯河与大西洋相通的五大湖。美国的北部、东部、南部,都能通过大西洋直接与西欧主要工业国家通航。1904年,美国以强权在巴拿马地峡开始开凿巴拿马运河,不仅使美国的太平洋海岸与大西洋海岸的船舶往来有了最近的航道,而且使美国东西部都能与太平洋沿岸或大西洋沿岸的国家地区,建立起了海上运输航程最短的直接往来。材料二按照德国发动大战的主要原因——抢占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美国有可能立即卷入大战争夺重新瓜分世界利益,因为当时英国拥有225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法国拥有l060万平方公里,德国只有290万平方公里。而美国的殖民地更少,由于殖民地基本上被英、法两国所霸占,美国海外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的投资市场总共约有50亿美元,仅为英国的十分之一,法国的六分之一,也只有德国的九分之二。应该说发动大战攫取殖民利益的驱动力,美国不会比德国弱,然而,1914年8月4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声明:美国政府将保持中立,直到战争结束。战争开始后的两年半,美国的确保持着未直接参战的“中立”。这种保持“中立”的选择,使美国处于更主动更有利的地位,应该说是美国在国际争端和经济竞争中的一种巨大成功。材料三美国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充分抓住英、法等国过早地偏离工业经济发展为主的道路,走向资本输出为主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形成本国积累资金和大量吸收国外资金,高速发展工业生产,壮大工业经济实力的发展路子,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如1860年到1890年的30年时间内,美国工业生产就增长了6倍。1890年,美国工业产值达94.98亿美元,英国为42.63亿美元,德国为33.57亿美元,法国只有29亿美元。资本输入的债务国——美国的工业产值,比资本输出国的英、法两国工业产值的总和71.63亿美元还多23.35亿美元,这为美国进入20世纪以后。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成为

国际金融资本的集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重心,打下了工业经济深厚的基础。总之,从“英国时代”到“美国世界”的跨越,是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以上材料均引自熊承忠等著《大循环》请回答:(1)依据材料二分析,从世界范围看,当时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有何新

的发展趋向?为什么?(2)19世纪晚期,美国与英法两国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有何不同?产生了什么不同后果?(3)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归纳出美国经济崛起的原因与条件。(不得摘抄材料原句)(4)从“英国时代”到“美国世纪”大跨越的必然性,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2.15世纪末的新航路的开辟,实现了欧、亚、美大陆文明的全球性交汇,从而引发了全球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一体化”成了世界近代现代史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历史的进步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全球一体化进程必然伴随着形形色色不合理、不平等和非正义的现象。工人阶级戴上了资本奴役的枷锁,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奴役以及强国对弱小民族的压迫和欺凌,乃至国际贸易中不公平的规则和不平等的关系等等。因此,世界近现代史中便充满了各种各样反抗奴役压迫、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这些斗争有助于纠正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不合理因素,从而使一体化沿着正确轨道良性发展,使世界在进步的同时日趋公平和谐。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美国历史学家L·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一书写道,广大亚、非、拉国家经济的不发达状况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达状况,“并非两个孤立无联系的现象”,二者是“相互联系”的。请分析说明在工业革命影响下,这种联系是如何体现的?(2)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殖民主义所带来的民族危机,亚洲各国在为争取民族独立所做的斗争和努力中出现哪两种典型的方式?结果如何?(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奴役的斗争取得了什么成果?(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一体化进程在经济方面表现出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达国家积极倡导推进经济的全球化,而与此同时反全球化的运动也在悄然兴起(下面是两幅有关反全球化运动的图片)。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反全球化运动出现的原因是什么?(5)依据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及与之相伴的亚洲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历史的分析、认识,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全球化?(参考答案) 1.(1)英美矛盾即将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最主要的矛盾。英国占有广大殖民地而经济实力衰退,美国经济实力强大但占有殖民地最少,两者之间的争夺不可避免。(2)英法走向资本输出为主的道路;美国则走上高速发展工业的路子。英法经济发展缓慢下来;美国工业生产跃居世界首位。(3)优越的地理条件:一战中“中立”政策的成功,高速发展工业。(4)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发展经济,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条件和资

源;二要把握机遇,灵活处理国际关系中的重大问题;三要大量积累和吸收资金,大力发展工业生产等。 2.(1)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奴役当地人民。这一方面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另一方面又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以亚洲革命风暴为代表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以日本明治维新为代表的国家内部学习西方的改革。亚洲革命风暴遭到镇压,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摆脱了殖民奴役,成为亚洲强国。(3)亚洲各国纷纷摆脱殖民统治,走上了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4)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和风险是不均衡的。它使全球经济的发展更加不平衡,南北财富分配不均,贫富悬殊。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

于更加不利的地位。这必然引起一部分人对全球化的恐惧和抵触。(5)一方面,由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全球化,抓住全球化过程对自己发展的一切有利因素,不失时机的发展自己。另一方面,面对全球化为自己带来的不利因素,要尽力克服,并通过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同发达国家展开多种形式的斗争,争取使全球化的过程更加合理。总之,对全球化过程既不能抵制,也不能消极等待。

高考阅卷老师详解历史主观题解题思路汇编

高考阅卷老师详解历史主观题解题思路汇编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高考试题评分标准。 最有效的方法是对最近三年甚至文综考试以来的高考试卷及评分标准进行研究性学习,找出高考试题答案具有的共同特点。在历史答题中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语言不简洁,不能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来回答; 2.知识学得过死,灵活性方面不足。 这实际上说明了考生答题不能符合考试标准。这里以2001年高考第38题第②问举例说明。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革命怎样推动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的答: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巨大发展,资本主义以全球为市场进行扩张;世界领土瓜分完毕;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发明。这个题的时限很明确,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心词是科技革命推动世界成为整体,求答项是怎样推动。通过时间限制,我们应很明确地答出第二次科技革命,只要弄清了这一点,就可以进一步答出,它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后,市场不能满足各国发展要求,使得世界市场的争夺成为必然,故列强以全球为目标进行扩张,结果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回顾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电力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发现及运用;二是以内燃机为代表的新机器、新产品的创制;三是为远距离提供信息的新发明,即通讯事业的发展,而能够使

世界形成整体(即联系加强)的是第二、三两个内容。由此可见,高考试题参考答案具有层次化、要点化、规范化等特点。 其次,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历史主观性试题的训练。 如何答题本身就涉及到考生的能力问题。答题能力不是天生的,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逐步提高,直至符合考试标准。它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这种能力一旦具备,也不会轻易丧失。2003年教育部制定的历史课程标准中讲到新课程的目标是:在掌握基础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学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一方面要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平面知识结构提高到立体结构上来。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材料题和问答题。学生在练习中要尽量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对于教师布置的练习题,一定要独立完成,认真审题,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要严肃对待,不可敷衍塞责。二是注意教师的批改和评讲。在这个过程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教师评讲练习时,既会注意同学们普遍存在的问题,也会教同学们如何审题,如何答题。当教师评讲练习时,学生应用心体会教师的思路,学会思考。尤其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师没有提及的问题大胆发言,请教师分析指正。三是总结反思。一些主观性试题练习、评讲以后,教师还会做一个或给一个现成的答案,针对参考答案,要多看多思,学习其思路,学习其对要点的把握,并与自己做的答案做对比。对于优点要发扬,并由

高考政治主观题九大题型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主观题九大题型分析 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 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题型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 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 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 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题型三、“为什 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 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 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 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 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 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题型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 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 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 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1、答题步骤: 一般分三步:先审题,后构思,最后作答。 (1) 审题:回答简答题,关键在于审题。 审读材料全文:要认真阅读材料全文,在阅读的时候,要做到:⑴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即能够表达全文意思的语句。 ⑵分出段落层次,并概括每段的意思。⑶理出段与段之间 的内在联系。⑷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列出答案要点。有了答案要点,也就有了答题方向。按这个方向组织答案,一则可以防止跑题,二则可以防止遗漏要点。 (2)构思? :要通过构思来理清答题思路,要搞清用什么原理(单个原理还是多个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该原理进行表达;要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可以采取在心中打草稿的方式来理清 答题思路。 (3)作答:把该回答的问题理清思路以后,就可以动笔作答了。作答时要注意把它们分成几个自然段,以要点化的方式,正确运用学科语言(学科术语),认真工整地书写(要书写清楚),将答案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2、常见主观题答题技巧

(一)体现类 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从页 1 第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等。?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 应把教材中所有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个要点。答题时,可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 或者先指出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然后列出材料的相应措施或做法。 (二)依据类 依据型问题的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上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答依据题不要答重要性或意义。 (三)为什么类 为什么型的设问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意义(重要性),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四)意义类 此类简答题是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义来设问的,一般用“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作引导词。答题时一般采用“才能…;才能…”或者“有利于…;有利于…”这样的排比句。

高考政治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高考政治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高考政治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一、解题思路与技巧 二、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 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 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在表述措施的时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 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1)抓住主体 “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国家机关(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人大、政协、不同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 合角色身份。如经济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去想想:找找如何做的主体:国家、生产 者经营者、消费者或社会舆论;找找具体措施:宏观上从两个方面想想:发挥市场的作 用和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微观方面想想:面向市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调整结构、宏观调控、舆论监督、道德约束、法律法规等。 (2)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 一是从教材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兴国,用 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就可以了。 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 联系――疏理――作答。 万一不会做,教你一绝招:改写材料,别留空位。改写材料,但不能照抄,要有 条理重新整理组合,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若留空位,必得零分。 二、学科知识整合 (一)经济学措施:

2020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方法

2020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方法01异同型(比较型)试题 一.什么是异同型(比较型)历史试题? 比较型选择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有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比较的,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此类题在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有些试题,题干中无“比较”、“异同”等字眼,但解题过程中必须用到比较的方法。 二.异同型(比较型)历史选择题解题指导 1.解答异同型(比较型)选择题的四个步骤: (1)一审,仔细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者是考查两者的所有关系即包括区别与联系。 (2)二联,联系教材中相关的知识,抽取、储备与题意相关的知识,并进行对比。(3)三比,把备选项和题干进行联系比较,先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错误,再看备选项观点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 (4)四查,审查备选项,只有本身是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才能最后入选。 2.解答异同型(比较型)选择题的主要方法 (1)比较型选择题涉及到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2)比较型选择题都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3)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时要善于运用相关哲学理论进行分析判断。经常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求同。 (4)同学们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题时要找准比较角度,结合史实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 (5)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 3.异同型(比较型)非选择题的主要分类、设问模式及答题思路(1)求异类:比较历史事件的不同特点或差异。 【设问模式】“根据材料X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比较……不同?(X分)”。 【答题思路】首先明确比较角度,然后就两者分别做答。“前者……,后者……”。(2)求同类:比较事件的共性或相似性。 【设问模式】“根据材料X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比较……相同点?(X分)”。【答题思路】提示比较角度,用“都……”,条目清晰。 (3)“变化”类:在比较中探索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变化规律。 【设问模式】“根据材料X,指出……变化?(X分)” 【答题思路】必须答出“变化”前和“变化”后的两种情况,常用“由……到……”。 4.未指明比较点时一般要思考的比较点 在没有指明比较点的情况下,一般从背景(原因)、性质、方式、特点、结果、性质、影响等方面进行思考,并选择最为突出的三至五个方面进行比较,要比大的方面,不比小的方面,也不要面面俱到。同时答题时要根据比较点,对应性的回答。 02目的型试题

高考政治题型解题技巧-从一道高考题看开放性主观题的应试策略

从一道高考题看开放性主观题的应试策略【真题再现】(2013年全国高考文综试卷第39题第(3)小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一: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材料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检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4分) 【参考答案】(1)在国外举办敦煌莫高窟艺术展览和主体艺术节;(2)扩大含有敦煌莫高窟文化元素的商品出口;(3)开展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合作。(每项2分,答出任意两项可得满分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从上述试题及其参考答案看。政治开放题答案灵活,采意得分,考生能充分发挥“自我表达”意愿。这对考生培养思维创新能力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开放题其实就是让学生放开思维进行探究,主要考查学生自我学习的效果。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从选材上看,具有新颖性和典型性。此类试题背景材料通常是社会热点或学生学习生活中熟悉关注的问题。考生答题可以就某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灵活展现考点,体现学生组织答案的能力。但“开放”不是无限开放,解题过程要受设问和材料总体含义、关键信息等限制。因此,解答开放题并非完全的“无拘无束”,考生须明确试题考查的方向和范围。如该题的方向就是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就是文化交流与传播。 (2)从答案上看,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考生回答开放题,可以灵活自主地在规定的范围内组织答案,答案不是唯一的,考生所答内容不需要与参考答案完全一致,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当然,此类试题设问往往是建议性的,如就某一问题的解决谈谈你的建议或采取什

高考政治主主观题解题思路有哪些审题技巧.doc

2019高考政治主主观题解题思路有哪些审 题技巧 2019高考政治主主观题解题思路有哪些审题技巧 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六部曲解题思路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文化生活四个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领: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2、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3、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4、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完整版)高中政治主观题常见类型及解题思路

高中政治主观题常见类型及解题思路 1.“体现类”主观题 此类题往往通过呈现材料或图表,构建“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或“如何体现”的设问。这种设问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能力和方法。既要求考生掌握某观点的具体内涵,又要与题设材料相结合,做到材料与观点一一对应。回答此类题首先应思考该观点的具体内容,并将材料与观点的具体内容对应起来,根据与材料关联的程度,安排观点表述的顺序。 2.“反映类”主观题 此类试题有两种设问: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或信息,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但不管是哪一种设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考生所做的就是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呈现。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 3.“原因类”主观题* 此类题的设计往往是承上启下的,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题目要求往往包括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优越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理论依据;“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地位、作用、意义、优越性、目标等;“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此事成为可能;“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答题时应根据材料及相关设问要求给予回答。 4.“意义类”主观题* “意义类”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回答是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还是社会意义。其次解题时,一是注意确定范围分析意义。如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地区”有何意义、对“国家”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二是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如经济生活中,是国家,还是企业(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等。 5.“影响类”主观题 “影响”类与“意义”类题的设问有一定区别,“意义类”题的设问一般是积极影响。而影响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因此,“影响类”题的设问应注意根据性质分析,在回答时既要考虑有利影响又要考虑不利影响,题目最后还应表明自己的态度。

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与思路

高考政治主观题(非选择题)题型 解题思路与方法 一、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特点: 信息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拔功能强。 二、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命题特点: ?重视基础,突出运用——能力立意; ?热点多元,模拟情境——拓展思维; ?强调联系,细分入口——回归教材; ?角度多维,分层设问——思维综合; ?适度开放,难度稳定——引导创新。 三、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 ?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 ?——思路不清,运用失当;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显;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未掌握: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 ?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①书写潦草,难以评判;②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③逻辑混乱,层次不清。 四、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 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领: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高考政治万能答题模板:“意义类”主观题解题思路

一、解题思路与技巧 (1学会审题,明确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经济政治意义 (2分析A对B具有的意义(作用,就是结合B的观点,分析A的意义。首先要点明A 对B具有重要意义,然后再分析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意义。 (3要注意“意义”与“影响”类的区别,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类 (4解答意义类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 (5意义类题目要紧扣材料,同时最后一点要联系实际,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时代性。 (6意义要多答,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结合书本知识加强记忆效果较好。 二、学科知识整合 (一经济意义类 1、答题思路: (1从“国家/社会”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国家/社会”即整个社会、国家。 国家/社会:①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②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③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④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⑤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外汇储备、增强经济实力。⑥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⑦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繁荣经济、增加经济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2从“集体”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集体”泛指企业、经营者、产业、农村、城镇、某地区等。 ①企业、经营者——加强快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并提高经济效益。 ②产业——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或工业的现代化; ③农村、城镇——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等 ④某地区——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发挥其辐射与拉动作用,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⑤从“个体”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个体”泛指居民、家庭、公民、农民、劳动者、消费者等。 居民、家庭、农民——有利于方便、丰富人民生活,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调动积极性 公民、劳动者、消费者——有利于维护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调动积极性。

2018年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思路和方法(高考考前突破)

2018年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思路和方法(高考考前突破) 一、高考全国卷政治非选择题型划分 (一)依学科任务划分 这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评价标准。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本质和功能定位,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基本素养。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评价,要求评价者要通过精心、巧妙、科学地设置复杂程度和新颖程度不等、难度不等的任务情境以诱导出能够充分指向某个核心素养及其发展水平的行为表现群。因此,思想政治学业质量标准的核心要素包括:情境、学科内容、学科任务、行为表现。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在复杂程度和新颖程度不同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完成某一项或几项任务难度不等的学科任务,依据所展现出来的行为表现群来推断学生某一素养的发展水平。 根据学科任务,划分出的四大基本试题类型: 第一、描述与分类:对真实社会生活情境中的事物、现象与问题的特征、表现、范围,按照某个维度进行刻画、比较和分类,以识别事物、现象问题的性质与种类归属。 第二、解释与论证:对真实社会生活情境中的事物、现象与问题,运用学科方法与技能分析原因,探究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寻求对世界的理解;或运用理论逻辑和实证材料对探究结论与理论命题进行合乎逻辑和科学要求的检验、理解。 第三、预测与选择:结合具体的社会生活情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原理对行为、事物、现象、问题的结果或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根据约束条件和目标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方案,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利弊并作出理性选择。 第四、辨析与评价:结合具体的社会生活情境,根据某个维度对理论、事物、现象的价值与功能进行分析和评价,辨识要素、事物、概念、价值之间的关系;合理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对不同观点与立场、不同利益诉求进行价值判断,进行辩护与批判。 (二)依设问角度标准划分 第一、是什么?──描述与分类? 第二、为什么?──解释与论证? 第三、怎么办?──预测与选择? 第四、怎么样?──辨析与评价? 全国考试中心命题人:全国卷试题是有规律的,主要围绕四个层面命制:辨别事物的本质(是什么?),回答为什么(是这样)?怎么办(如何解决)?最后是这个问题(事物变化)会怎么样? 思维的训练和高考的方向以及任何可能会考的话题、现象,不妨从这四个层面考虑,考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1、是什么 信息的呈现形式:图表、文字 (2012年)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图表形式) (2014年Ⅱ卷)概括我国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文字形式) (2017年Ⅰ卷)材料反映出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文字形式) (2017年Ⅱ卷)概括材料所体现的政府、人大和人民三者之间的关系。(文字形式) 2、为什么 (2014年Ⅱ卷)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

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万能公式)推荐收藏

《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关键 常见主体是:国家/政府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劳动者 企业/公司 一、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生活依据 在经济生活范围内,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生活依据是什么?”时,一般应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1.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的要求 3.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要求 4.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5.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6.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调节有买点和缺陷,需要国家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7.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二、政府(国家)应该如何做 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 2.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三、企业(生产者或经营者)应该如何做 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此,企业要重视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附加 值,搞好售后服务。 2.尊重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生 产适销对路高质量的产品。 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 本,创立企业自主品牌,形成自己的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 4.企业要搞好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实施名牌战略,坚持正当竞争, 反对不正当竞争。 5.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发展 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6.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升级。 7.要遵守市场规则,公平竞争;要诚实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信誉 和形象。 8.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 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 9.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 结构,以质取胜,增强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拓展企业的国际生存空间;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对外贸易中,要熟悉国际相关法律、规则,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凡涉及国际关系,一般运用以下知识作答。 (一)为什么…… 1.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2.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 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有利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实现 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二)怎么做 1.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2.企业应该注意创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转变贸易发展 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转变。 3.要严格按国际法律、法规办事,并充分利用国际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我国的 合法权益。 4.要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要做好反不正当竞争尤其是反倾销的 工作。 5.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同时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切实维护国家 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 6.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 五、经济意义 (一)宏观方面 1.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主观题题型及解题技巧

主观题(非选择题)题型解题方法指导 一、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特点: 信息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拔功能强。 二、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命题特点: ?重视基础,突出运用——能力立意; ?热点多元,模拟情境——拓展思维; ?强调联系,细分入口——回归教材; ?角度多维,分层设问——思维综合; ?适度开放,难度稳定——引导创新。 三、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1、基础知识未落实: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 ?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显;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未掌握: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

?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①书写潦草,难以评判;②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③逻辑混乱,层次不清。 四、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领: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高考主观题答题的一般答题思路

高考主观题答题的一般答题思路 ——————以2010四川文综38题第二问为例(11.7) 材料二 我国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010年,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于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如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以上年增加930亿元,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实施各种惠农补贴等;中央财政拟安排社会保障投入3185亿元,用于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舍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老大力的就业能力。 结合材料二,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对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的作用。(10分) 第一、审设问。选择题的设问相对简单,主观题的设问相对复杂,但无论什么样子的设问都必须抓住四个要素:①知识范围②主语(主体)③角度④关键字 比如:【2010四川文综】结合材料二,运用①(知识范围)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分析②(主语)国家继续出台④(关键字)系列惠民措施对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的③(角度)作用。(10分) 【解析过程】 1、明确这道题的知识范围是国家职能。现在头脑中回忆有关国家职能的知识,我国的国家职能有对内职能4个,对外3个;国家职能和国家性质、国家机构的关系。 审清范围的作用:明确范围后,可以迅速而准确地联系教材相关的知识体系,从中摘取必要的知识点。这一步要求同学们要有足够的知识体系的储备,而且要十分熟练。 2、主语:国家。国家职能肯定是由国家机关来行使的。 根据设问的主体不同分类,在政治常识中可以分为“国家、政府”“党”“民族宗教”“公民”“国际社会”。在经济常识中也可以关注主体,比如“国家”“市场”“企业”“消费者”“劳动者”“农村”等。根据主体的差异可以迅速的联系相关知识点,提高做题的效率和正确性。 3、明确此题角度:为什么(原因)。马上在头脑中回忆为什么类题型的答题方法:理论依据+现实意义。审清设问的类型后可以立即对应这一类题目的共性的答题套路。 4、明确此题的关键字:系列惠民措施对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通过分析关键字,我们不难发现“人民收入”“民生”两词。马上我们就可以想到此题应该用到国家性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在日常做题过程中,很多学生根本不重视审设问,导致答题张冠李戴,甚至把范围搞错了,写了很多,最后是零分,白白浪费时间。当然也存在本身基础知识不扎实,根本审不来问。所以,平时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做题时至少要用2分钟时间审题,把四要素用笔勾画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答题的分数”,比如此题是“10分”。“看分答题”是必须要掌握的。2、3分的题就不要写太多,一般答案不超过2点。10分的题一般不超过5点,8分的题一般不超过4点。近几年的四川文综高考政治题中主观题5道分值一般为8分、10分、12分。 【扩展知识:试题分类】

【工作总结】高考主观题解题思路总结

高考主观题解题思路总结 高考主观题解题思路总结 二、体现反映型 四、认识评价型 五、启迪启示型 【例2】1979年,华西将全村500多亩粮田由30名种田能手集体承包,其他劳动力则从事工业生产。20世纪90年代又实行了“一村两制”,村民既可以搞集体,也可以从事个体;在工业上,华西不断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和产品的自主研发,各企业设立“技术创新奖”,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关掉了每年能实现上千万元利润但污染严重的4家化工厂和一个老线材厂,并在全村建立、健全了环保的管理、监督网络,为环保上好“双保险”;XX年采取“一分五统”的新举措,将周边20个村纳入华西共同发展。 华西村的成功经验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 答案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依靠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不断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和产品的自主研发。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方针。 解题思路: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六、辨析评析型 辨析题要求考生对试题提供的观点和材料,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较科学的分析和辨别。这种题型不仅可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考查考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它要求考生对试题有辨有析,辨析结合。 【例】一位同学在学习哲学后得出结论:凡是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都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非科学的,我们应彻底否定。 请评析这一观点。 解析评析题要抓住问题的实质。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并非所有的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对唯心主义也不能彻底否定。 答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根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而划分的。 从本质上说,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在根本方向上是正确的,但唯物主义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形态,对其科学性要作具体的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局限性。 唯心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是错误的,但就其局部范围而言,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因此,我们既不能对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不能对唯心主义彻底否定。 解题思路:解答辨析题,第一、对题目的观点,明确指出正确还是错误,或哪部

高考阅卷老师详解历史主观题解题思路

高考阅卷老师详解历史主观题解题思路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阅卷老师详解历史主观题解题思路》的内容,具体内容:所谓历史主观性试题,是指除选择题外必须用文字表述的试题,它包括材料题和问答题。它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影响和制约着一些考生的总分成绩。怎样答好历史主观性试题呢?我来告诉大家,但是也提醒各... 所谓历史主观性试题,是指除选择题外必须用文字表述的试题,它包括材料题和问答题。它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影响和制约着一些考生的总分成绩。怎样答好历史主观性试题呢?我来告诉大家,但是也提醒各位考生。所有的技巧方法都是给我们提分用的,做题得分的重点还是要回归教材,最起码高考前你得把教材至少要认真读五遍以上。最后祝各位考生考入理想学府。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高考试题评分标准。 最有效的方法是对最近三年甚至文综考试以来的高考试卷及评分标准进行研究性学习,找出高考试题答案具有的共同特点。在历史答题中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语言不简洁,不能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来回答; 2.知识学得过死,灵活性方面不足。 这实际上说明了考生答题不能符合考试标准。这里以2001年高考第38题第②问举例说明。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革命怎样推动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的?答: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巨大发展,资本主义以全球为市场进行扩张;世界领土瓜分完毕;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发

明。这个题的时限很明确,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心词是科技革命推动世界成为整体,求答项是"怎样推动"。通过时间限制,我们应很明确地答出第二次科技革命,只要弄清了这一点,就可以进一步答出,它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后,市场不能满足各国发展要求,使得世界市场的争夺成为必然,故列强以全球为目标进行扩张,结果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回顾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电力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发现及运用;二是以内燃机为代表的新机器、新产品的创制;三是为远距离提供信息的新发明,即通讯事业的发展,而能够使世界形成整体(即联系加强)的是第二、三两个内容。由此可见,高考试题参考答案具有层次化、要点化、规范化等特点。 其次,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历史主观性试题的训练。 如何答题本身就涉及到考生的能力问题。答题能力不是天生的,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逐步提高,直至符合考试标准。它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这种能力一旦具备,也不会轻易丧失。2003年教育部制定的历史课程标准中讲到新课程的目标是:"在掌握基础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学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一方面要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平面知识结构提高到立体结构上来。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材料题和问答题。学生在练习中要尽量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对于教师布置的练习题,一定要独立完成,认真审题,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要严肃对待,不可敷衍塞责。二是注意教师的批改和评讲。在这个过程中找出自

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解题思路例析

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解题思路例析 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解题思路例析 第一类 1、设问类型 ①上述材料中体现了哪些哲理(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②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是如何取得成功的(或如何做的)?③联系材料,简述上述做法的哲学依据。④运用唯物论(或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的知识分析材料。 2、答题要求 (1)逐层读懂材料。从每层材料中一一提取能体现哲理信息的句子。 (2)注意尽量从多角度去思考,一般不要局限于一个方面。 以上两点是做好哲学题的共性要求,下面的题型就不再重复要求。 (3)组织答案时一般第一点要明确写出所要运用的哲理(包括原理和方法论)。注意要简明扼要,切忌啰嗦。 (4)组织答案的第二点就是一定要注意结合材料分析。即总结概括体现哲理信息的句子。注意点到为止。 3、高考例题(分别和上述类型一一对应,注意对照体会) 例1(06政治江苏卷)38.材料一:自禽流感发生以来,

我国政府启动了整体防控体系,采取免疫、监测、发现、扑杀等对策,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并批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用禽流感疫苗进入临床研究。同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禽流感防控国际合作,并与欧盟委员会、世界银行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禽流感防控国际筹资大会,认真履行防控禽流感的大国责任。 材料二:天花曾是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疾病之一。为了防治天花,人类历经了几个世纪的艰辛探索。公元10世纪,中国医书就记载了接种天花疫苗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危险性很大。到了16世纪,中国医生发现那些得过轻微天花的人,就获得了免疫能力,于是开始接种人痘,这种方法很快传入欧洲,但种人痘仍存在危险。1796年,英国医生发现,得过牛痘的人不会得天花,并且种牛痘比较安全,于是开始种牛痘,以后种牛痘又传入中国。直到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在世界范围内被消灭。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原理? (3)运用材料二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对防控禽流感应有的态度。 答案:(2)①天花病毒在全球的流行,中外医生在治疗上的相互借鉴,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作用,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从天花的泛滥,到人类经过艰辛探索制服天花,体现了事物的变化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