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合集下载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研究进展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研究进展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研究进展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 是指由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的大量血浆小分子蛋白渗漏到组织间隙,从而出现低蛋白血症、低血容量性休克、急性肾缺血等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

CLS的危害在于肺泡水肿、气体交换受限,组织缺氧,从而加重毛细血管损伤,从局部的炎症改变到不能有效控制的全身炎症病变,最终可能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显著增加了临床救治的难度。

CLS多见于创伤、休克、感染、脓毒症、重症胰腺炎、分娩、过敏和心肺复苏后,常是疾病最凶险、最严重、最复杂的表现,国内外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现就近期CLS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1.1脓毒症:引起CLS的病因有很多,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脓毒症,在ICU中,发生CLS大多系脓毒症所致。

感染性休克时,血管内皮细胞皱缩受损,细胞之间距离增加,出现跨胞浆孔道,血浆中白蛋白等大分子物质漏出毛细血管,渗漏到组织间隙,发生CLS。

1.2失血性休克:由于大量失血引起肠道低灌注,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导致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和肠道细菌移位,继而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1.3严重的创伤、烧伤:虽然为局部病变,但同样可以诱发体内炎症介质的大量产生而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而导致CLS。

1.4体外循环术后:尤其是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发生CLS有较多报道。

刘成军等通过分析310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患儿的临床资料。

对可能引起CLS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确定出与CLS发病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

表明患儿的体外循环时间、心脏畸形的种类、术中最低温度、年龄是CL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1.5机械通气相关:Mandava等研究了与机械通气诱发的急性肺损伤关联的致命性全身CLS。

在吸气峰压为4.9kPa,呼吸频率为8次/分,吸气时间为2.5 s时,实验羊模型很快出现全身水肿、血液浓缩、心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严重的肺损伤;而用吸气峰压为4.9 kPa (1kPa = 7.5 mmHg),呼吸频率为4次/分,吸气时间为1.25 s的动物模型,没有诱发CLS和多器官衰竭。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诊断及治疗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诊断及治疗

毛细血管渗漏概括征(CLS)是一种突收的、可顺性毛细血管下渗透性徐病,血浆赶快从血管渗漏到构造间隙,引起举止性齐身性火肿之阳早格格创做、矮蛋黑血症、矮血压、体沉减少、血液浓缩,宽沉时可爆收多器官功能衰竭.常常病情危沉,临床表示搀纯,病期之间的界限朦胧,并收症多,液体治疗冲突多.临床诊疗的“金尺度”是输注黑蛋黑后测定细胞中液菊粉分散容量战举止死物电阻抗分解,瞅察胶体渗透浓度的改变.果此法代价下贵,故没有符合正在临床推广应用.暂时诊疗C L S主要根据诱收果素、临床表示及真验室查看.正在SIRS、脓毒症或者中伤等致病果素存留下,出现齐身性火肿、血压及核心静脉压均落矮、少尿、体沉减少,、矮蛋黑血症等即可做出CLS的临床诊疗.CLS的治疗目标是防治CLS、回复平常血容量、革新循环功能、保护脚够的氧供.为达到那一目标,需采与以下治疗对于策:㈠处理本收病、减少应激程度,缩小炎性介量的效率:祛除引起CLS的病果才搞缩小炎性介量的爆收,预防毛细血管渗漏.㈡正在包管循环的条件下节造进火量:过多的补液可引起构造间隙火肿,细胞火肿、肺火肿加沉,心包、胸背腔渗出删加,加沉器官功能益伤.㈢普及血浆胶体渗透压:人血浑黑蛋黑的分子量为66270讲我顿,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CLS时黑蛋黑也渗漏到构造间隙,构造间隙胶体渗透压删下,使更多的火分积散正在构造间隙内,果此要少用天然胶体溶液黑蛋黑.要以人为胶体补充血容量,人为胶体羟乙基淀粉分子量为(100~200)kD(暂时临床常应用的羟乙基淀粉有贺斯战万纹,其中前者分子量为200kD;后者为130kD),CLS时也没有克没有及渗漏到构造间隙并可革新CLS.羟乙基淀粉防堵毛细血管漏的体造是:①死物物理效率:羟乙基淀粉具备形状及大小符合的分子筛堵漏;②死物化教效率:压造炎症介量的表黑,缩小促炎介量释搁,缩小黑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效率(预防中性粒细胞黏附),进而革新微循环、减少炎症反应、缩小内皮益伤.㈣革新毛细血管通透性:激素可压造炎症反应,革新毛细血管通透性,使用相称于死理剂量的小剂量激素治疗对于炎性介量介导的血管内皮益伤灵验,并可预防激素诱收的下血糖战相闭的免疫压造.㈤包管构造供氧:CLS正在肺部表示为与ARDS相似的病理历程,均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删下引起的肺间量火肿、肺的适合性下落,应采与较下的吸进氧浓度;板滞通气时减少呼气终正压,延少吸气时间.㈥正在收火期包管要害净器灌流,正在稀切监护下补液,但是正在回复期警告洪量液体回渗引起的肺火肿,符合利尿以减少肺火肿程度.。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1 病 因 和 发 病 机 制
C S于成 年 人 、 童 和 新 生 儿 均 可 发 病 , 有 明 L 儿 具 确 病 因 或 诱 因[ ,原 发 病 包 括 体 外 循 环 2 (ado umo ayb p s , P ) 脓 毒 血 症 [ 、 重 cr ip l n r y as C B 及 7 严 ]
进入 组织 间 隙 , 白蛋 白等分 子 质 量 稍 大 的 物质 则 不 而 能 。但在 各种 病 因 导致 的炎 性 反应 的病 理 情 况 下 , 单 核 巨噬细 胞 系统 被 激 活 而 释放 肿 瘤 坏 死 因子 (u r t mo n co i fco , F)a I 一 er s atr TN - ,L 1及 I - , 小 板 活化 因 s L6 血 子 , 酯酶 A2等促 炎 性 细 胞 因子 , 中主 要 为 TNF 磷 其 —
细 胞损 伤 、 管 内皮细 胞收 缩 、 胞连 接分 离 出现 裂 隙 血 细 及 血管 通透 性增 高 。另外 , 内毒 素 、 自由基 和血 小板 氧 在 血管 壁聚集 , 直接 损伤 毛细 血管 内皮 细胞 , 毛细 可 使
血 管 通 透 性 增 高 , 能 阻 留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小 于 不
术后 CL S发 病 率 最 高 _ 。浙 江 大 学 医 学 院 附 属 儿 童 3 ] 医 院对 收治 的 3 8例先 天性 心 脏病 婴幼 儿 C B术 后发 P
生 C S的相 关 临床 资料 lgsi L o i c回归 分 析 显 示 , 致 t 导 C S的独 立危 险 因素 按 照 0 值 排 序 分 别 是 : P L C B时 间≥ 1 0 ri O 2 an( R一 1 . 5 ) 发 绀 型 心 脏 病 ( R一 0 33 、 O 6 9 2 、 龄 ≤ 1岁 ( R一6 2 4 、 P . 1) 年 O . 5 ) C B温 度 ≤ 2 ℃ 5 ( 一4 1 1 。这 些 均 为 婴 幼 儿 C B术 后 发 生 C S 0 .5) P L 的独立 危 险 因素 , 中 C B时 间是 最重 要 的独 立危 险 其 P 因 素 ,即 C B 时 间 越 长 , 生 C S 的 危 险 性 就 P 发 L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诊断及治疗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诊断及治疗

毛细血管渗漏分解征(CLS)是一种突发的.可逆性毛细血管高渗入渗出性疾病,血浆敏捷从血管渗漏到组织间隙,引起进行性全身性水肿.低蛋白血症.低血压.体重增长.血液浓缩,轻微时可产生多器官功效衰竭.平日病情危重,临床表示庞杂,病期之间的界线隐约,并发症多,液体治疗抵触多.临床诊断的“金尺度”是输注白蛋白后测定细胞外液菊粉散布容量和进行生物电阻抗剖析,不雅察胶体渗入渗出浓度的转变.是以法价钱昂贵,故不合适在临床推广运用.今朝诊断C L S重要依据诱发身分.临床表示及试验室检讨.在SIRS.脓毒症或外伤等致病身分存鄙人,消失全身性水肿.血压及中间静脉压均降低.少尿.体重增长,.低蛋白血症等即可作出CLS的临床诊断. CLS的治疗目的是防治CLS.恢复正常血容量.改良轮回功效.保持足够的氧供.为达到这一目的,需采纳以下治疗对策:㈠处理原发病.减轻应激程度,削减炎性介质的感化:祛除引起CLS的病因才干削减炎性介质的产生,防止毛细血管渗漏.㈡在包管轮回的前提下限制入水量:过多的补液可引起组织间隙水肿,细胞水肿.肺水肿加重,心包.胸腹腔渗出增多,加重器官功效伤害.㈢进步血浆胶体渗入渗出压:人血清白蛋白的分子量为66270道尔顿,占血浆胶体渗入渗出压的80%.CLS时白蛋白也渗漏到组织间隙,组织间隙胶体渗入渗出压增高,使更多的水分积累在组织间隙内,是以要罕用自然胶体溶液白蛋白.要以人工胶体填补血容量,人工胶体羟乙基淀粉分子量为(100~200)kD(今朝临床常运用的羟乙基淀粉有贺斯和万纹,个中前者分子量为200kD;后者为130kD),CLS时也不克不及渗漏到组织间隙并可改良CLS.羟乙基淀粉防堵毛细血管漏的机制是:①生物物理感化:羟乙基淀粉具有外形及大小合适的分子筛堵漏;②生物化学感化:克制炎症介质的表达,削减促炎介质释放,削减白细胞与内皮细胞互相感化(防止中性粒细胞黏附),从而改良微轮回.减轻炎症反响.削减内皮毁伤.㈣改良毛细血管通透性:激素可克制炎症反响,改良毛细血管通透性,运用相当于心理剂量的小剂量激素治疗对炎性介质介导的血管内皮毁伤有用,并可防止激素诱发的高血糖和相干的免疫克制.㈤包管组织供氧:CLS在肺部表示为与ARDS类似的病理进程,均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的肺间质水肿.肺的适应性降低,应采取较高的吸入氧浓度;机械通气时增长呼气末正压,延伸吸气时光.㈥在发生发火期包管重要脏器灌流,在亲密监护下补液,但在恢复期小心大量液体回渗引起的肺水肿,恰当利尿以减轻肺水肿程度.。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诊断及治疗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诊断及治疗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是一种突发的、可逆性毛细血管高渗透性疾病,血浆迅速从血管渗漏到组织间隙,引起进行性全身性水肿之樊仲川亿创作、低蛋白血症、低血压、体重增加、血液浓缩,严重时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通常病情危重,临床表示复杂,病期之间的界限模糊,并发症多,液体治疗矛盾多.临床诊断的“金尺度”是输注白蛋白后测定细胞外液菊粉分布容量和进行生物电阻抗分析,观察胶体渗透浓度的改变。

因此法价格昂贵,故不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目前诊断C L S主要根据诱发因素、临床表示及实验室检查。

在SIRS、脓毒症或外伤等致病因素存在下,出现全身性水肿、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均降低、少尿、体重增加,、低蛋白血症等即可作出CLS的临床诊断.CLS的治疗目标是防治CLS、恢复正常血容量、改善循环功能、维持足够的氧供。

为达到这一目标,需采纳以下治疗对策:㈠处理原发病、减轻应激程度,减少炎性介质的作用:祛除引起CLS的病因才干减少炎性介质的发生,防止毛细血管渗漏。

㈡在包管循环的条件下限制入水量:过多的补液可引起组织间隙水肿,细胞水肿、肺水肿加重,心包、胸腹腔渗出增多,加重器官功能损害。

㈢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人血清白蛋白的分子量为66270道尔顿,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

CLS时白蛋白也渗漏到组织间隙,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增高,使更多的水分积聚在组织间隙内,因此要少用天然胶体溶液白蛋白。

要以人工胶体弥补血容量,人工胶体羟乙基淀粉分子量为(100~200)kD(目前临床常应用的羟乙基淀粉有贺斯和万纹,其中前者分子量为200kD;后者为130kD),CLS时也不克不及渗漏到组织间隙并可改善CLS。

羟乙基淀粉防堵毛细血管漏的机制是:①生物物理作用:羟乙基淀粉具有形状及大小合适的分子筛堵漏;②生物化学作用:抑制炎症介质的表达,减少促炎介质释放,减少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防止中性粒细胞黏附),从而改善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内皮损伤。

㈣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激素可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使用相当于生理剂量的小剂量激素治疗对炎性介质介导的血管内皮损伤有效,并可防止激素诱发的高血糖和相关的免疫抑制。

脓毒症患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脓毒症患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脓毒症患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常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之一便是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的疾病,会引起组织和器官水肿、低蛋白血症等严重症状。

脓毒症患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对脓毒症患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 感染部位及范围感染部位及范围是脓毒症患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感染范围广、病情严重的患者更容易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从而引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导致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发生。

2. 年龄和免疫状态脓毒症患者的年龄和免疫状态也是影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因素。

年龄较大或免疫功能较差的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从而增加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3. 感染病原体不同的感染病原体对机体的影响也会导致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发生。

一些特定的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产生的毒素和代谢产物可以直接影响毛细血管通透性,加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病情。

4. 动脉压和毛细血管压动脉压和毛细血管压是影响毛细血管渗漏的重要生理因素。

当患者出现休克、低血压等情况时,动脉压下降将增加毛细血管压,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5. 炎症介质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是脓毒症患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重要影响因素。

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组织因子等炎症介质是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主要因素,它们的不断释放将直接导致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发生。

6. 营养状态脓毒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对细胞屏障功能的维持和修复有着重要影响。

营养不良会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加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发生。

二、预防措施针对脓毒症患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包括以下几点:1. 提高感染控制水平加强感染病原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控制感染性疾病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可有效降低脓毒症患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风险。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小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南阳市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张炜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capillary leak syndrome, CLS),是由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毛细血管性水肿,大量血浆蛋白渗透到组织间隙,从而出现全身严重水肿进行性加重、少尿、低蛋白血症、血液浓缩、低血容量休克、急性肾衰竭等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是临床上非常危险又十分棘手的危重病,成人报道的死亡率为50%。

CLS 的危害在于肺泡水肿、气体交换受限,组织缺氧,从而加重毛细血管损伤,从局部的炎症改变到不能有效控制的全身炎症病变,最终可能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大大增加了临床救治的难度。

在成人和小儿心脏外科,CLS的认识较广泛,并且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在儿内科、特别是新生儿科,CLS客观存在但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小儿CLS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方法都是空白。

现根据成人的报道和本院经验作一概述。

一、病因引起CLS的病因有数百种。

导致该综合征的常见病因有烧伤、感染、ARDS、过敏、严重创伤、急性胰腺炎、体外循环等,临床上最常见的为脓毒症。

在ICU、PICU、NICU中,发生CLS大多数系脓毒症所致。

烧伤、感染、ARDS、过敏、严重创伤、急性胰腺炎等,是通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而发生。

在内毒素及炎症介质的作用下出现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广泛损伤。

体外循环是通过激活凝血系统、纤溶系统、补体系统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以及多形核白细胞和内皮细胞释放大量炎症介质而引起CLS。

某些药物如重组白细胞介素(L)-2、多克隆抗体等也可发生CLS。

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毒蛇咬伤的毒素作用,致广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也可导致CLS。

二、发病机制SIRS在CLS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当诸多原因启动SIRS之后,导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坏死或内皮细胞间隙增大时,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血管内分子量<200ku的物质(如水、电解质、血浆白蛋白等)漏出血管外,血浆渗透压下降,而出现水肿、少尿、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丢失)、血液浓缩、有效循环量不足,进而出现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表现出一系列危险而复杂的临床症状,终致MODS。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健康宣教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健康宣教

02
避免接触可能导致毛细血管渗漏的化学物质和物理因素
0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相关疾病
0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饮食调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生活习惯调整: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运动
症状严重程度:如果症状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2
自我诊断:如果自我诊断无法确定病因,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治疗效果:如果自我治疗效果不佳,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4
谢谢
03
运动环境:选择适宜的运动环境,避免高温、潮湿等不良环境
04
运动后注意休息:运动后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影响病情恢复
05
心理调适
1
保持积极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2
学会放松:学会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以减轻压力
3
增强社交支持: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分享感受和经验
食物选择: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低脂肪肉类、豆类、坚果等
避免食物:腌制食品、加工食品、高糖饮料、油炸食品等
饮水量:每天至少喝2000毫升的水,避免脱水
运动管理
适度运动: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01
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02
运动时间: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药物治疗:使用抗组胺药、抗过敏药、抗炎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时向医生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此外,应检测血纤维蛋白溶酶以除外特发性过敏反应。血浆 免疫球蛋白电泳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变性蛋白。其他如心电 图、超声心动图均应常规检查以除外心源性低血压。
五、பைடு நூலகம்别诊断
(1)系统性CLS(SCLS):SCLS最初于1960年 由Clarkson等报道,可无诱因反复发作,是一组少见的 原因不明的低容量性低血压、血液浓缩、低蛋白血 症、全身水肿,多数情况下伴有异型球蛋白血症的临 床综合征,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 SCLS无明确的病因或诱因; CLS病因明确。 • SCLS反复发作,静止期从4 d至12个月不等; CLS 一般只发作一次,随着原发疾病的好转,毛细血管渗漏 可完全逆转,原发疾病治愈后CLS不再发作。多数 SCLS患者有持续异常γ球蛋白血症,少数患者最终可 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 CLS患者一般没有γ球蛋白血 症。
• 重症感染、重度窒息与缺氧缺血性脑病、 急性肺损伤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是新生儿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主要高危因素,多 脏器衰竭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可互为因 果,形成恶性循环。
• 2、发病机制:
• 、内皮细胞功能失调致微血管内皮通透性增高:是毛细 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最根本机制。超微结构和功能研究证实, 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 细胞损伤、凋亡、收缩变形等致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微血 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沉积,致血管内皮细胞间的连接受到 破坏,肌动蛋白应力纤维形成,最终导致微血管渗透性增 加[9]。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后不能阻留相对分子质量小于 200×103的分子,严重时相对分子质量为900×103的分 子也不能阻留,结果使血管内白蛋白等大分子物质渗漏到 组织间隙,引起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升高,血管内水分进 入组织间隙而引起全身水肿和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及全身组 织器官缺血缺氧。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一、定义
•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是由不同原因引 起的,以低血压、低蛋白血症和全身水肿 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 通常病情危重,临床表现复杂,病期之间 的界限模糊,严重时引起心、肺、肾等多 器官功能衰竭。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
• 1、病因: •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在成人、儿童和新生儿都可发生。 •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综合文献报道,
• 实验室检查示:血液浓缩、白细胞增高、白蛋白降低。
• 2、毛细血管恢复期,又称毛细血管再充盈期:此 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现象逐步纠正,大分子、血 浆回渗到血管内,血容量恢复。此时若继续大量补 液,常会引起急性肺间质水肿、肺泡萎缩、气体弥 散障碍、动静脉血分流增加、血氧含量下降、氧 转运量减少、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形成恶性循环, 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故应在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条 件下补液。
• 、可溶性介质与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虽然目前还不能肯定那 些可溶性介质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发生肯定相关,但不能除 外炎症介质与炎症反应的作用。研究发现,在毛细血管渗漏综合 征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的介质有补体(如C1r、C1s、C3a)、白细 胞介素-1、-2、-6、-8(interleukin-1,-2,-6,-8;IL-1,IL-2, 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B4)等[10]。在上述介质 的共同作用下,诱导全身炎症反应(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SIR),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收缩,细胞连接 分离而出现裂隙,微血管通透性增高,其中LB4可能在诱导毛细 血管通透性增加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外,内毒素、氧自由基和血 小板在血管壁的聚集等还可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四、诊断
• 低血压、休克、和低血容量的患者合并水肿,应 该考虑CLS。
• 诊断CLS的方法为输入白蛋白后测定细胞外液菊 粉分布容量和进行生物电阻抗分析,观察胶体渗透 浓度的改变 。此方法虽安全无创,但价格昂贵不适 在临床推广应用。
• 目前诊断CLS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如果存在脓毒症或外伤等致病因素,同时出现全身 性水肿、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均降低、少尿、体质 量增加、低蛋白血症、补充小分子晶体物质后水 肿更加严重等可临床诊断CLS。
三、临床表现
• 具体特征:以低容量性低血压、低白蛋白 和血液浓缩三联征伴随全身水肿。
• 具体表现:血压下降、体液潴留、体重增 加、肺水肿、腹水、低白蛋白血症,严重 时可引起心、肺、肾等多器官功能衰竭 (MODS)。
• 临床上可分为毛细血管渗漏期和恢复期两 期。
• 1、毛细血管渗漏期,又称强制性血管外液体扣押期:此 期持续约1-4天,血管内的液体和大分子急剧的渗出血管 外,毛细血管不能阻留小于200ku的分子,甚至有些 900ku的大分子亦不能阻留,临床上可引起严重的低血压、 弥漫性全身水肿、腹水、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心、脑、 肾等重要脏器血液灌注严重不足。
• 需要注意的是,患儿血浆蛋白虽然很低,但水肿为非凹陷性。
• 对任何急性起病、严重低血压而无明显心功能障碍,尤其那 些在给予充分液体复苏或(和)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但病情反 而急剧恶化、且伴红细胞压积增高者,应高度注意该病的可 能。这种征象提示血容量已显著减少及内皮细胞屏障功能严 重受损。
• 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血浆蛋白浓度等 是重要的检测项目,同时作血、尿培养以除外败血症等疾病。
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重症感染(脓毒症/败血症)、严重创 伤(如大手术、外伤等)、烧伤、急性肺损伤与呼吸窘迫综 合征、复杂心脏畸形患儿体外循环(体外循环时间越长危 险性越大)、药物或毒物中毒(毒蛇咬伤)、造血干细胞 移植、重度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低体温、弥散性 血管内凝血等。其他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巨噬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的应用也是导致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的常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