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合集下载

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兼容模式]

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兼容模式]
K Korean JA Anesthesiol,2014,66(6):462-6 th i l 2014 66(6) 462 6 Rev Med Interne,2009,30(9):754-68
临床特点
迅速出现的进行性全身性水肿(包括体腔积液) 少尿、血压及中心静脉压降低及组织灌注不足 严重时可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MOD) 通常病情危重,临床表现复杂,病期之间界限模糊 并发症多 液体治疗矛盾多 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 并发症多,液体治疗矛盾多。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 是影响抢救成功的主要因素之 。 是影响抢救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THANKS!
高血糖 、早产儿、先心病、肺部疾病、败血症、手术治疗、 低体温、先天畸形 、病前不同天数液体正平衡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
发病机制
正常生理情况下 毛细 管内外渗透压的改变 毛细血管内外渗透压的改变 水、电解质可通过毛细血管壁屏障 进入组织间隙 白蛋白等较大分子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屏障 进入组织间隙
恢复期
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 大量液体自组织间隙回入毛细血管内 有效循环血量增加 此期应警惕脑水肿发生 治疗上应限制补液,适当利尿 以减轻组织、器官水肿 防止心功能不全及肺水肿

• • • •

新生儿CLS存在许多疾病病理过程中 易被忽略 新生儿CLS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有其特殊性 治疗中,病因治疗为根本,液体平衡是关键 病程中要适时全面评估 提倡无创监护及心脏彩超指导液体治疗 只有正确的诊断 准确的分期 细致的监测 只有正确的诊断、准确的分期、细致的监测 与评估以及恰当地选择输液方案 才能保证其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
肺水肿:过去认为是晶体液复苏所致,但不久即证实是组织灌注 不足结果;众多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大量晶体液复苏虽导致严 重周围水肿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但晶体液本身并未增加血管 重周围水肿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但晶体液本身并未增加血管 外肺水(此时肺淋巴回流增加)。 此外,输液过快引起左心衰竭,可致心源性肺水肿;或由于缺氧、 酸中毒未及时纠正 负平衡出现时仍过多输液所致 酸中毒未及时纠正、负平衡出现时仍过多输液所致。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治疗进展PPT课件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治疗进展PPT课件

2
08.06.2020
.
一、概念
一般认为它是一种突发的、可逆性毛细血管高 渗透性,血浆迅速从血管内渗透到组织间隙, 引起迅速出现的进行性全身性水肿、低蛋白血 症、有效血容量急剧下降、血压及中心静脉压 均降低、体重增加、血液浓缩,严重时可发生 多器官功能衰竭。
3
08.06.2020
.
二、临床表现
临床最常见的是脓毒症,在ICU中,发生CLS 大多数系脓毒症所致,在内毒素及炎症介质的作 用下出现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广泛损伤。
9
08.06.2020
.
五、发病机制
1、毛细血管静水压增加 (细胞外液容量增多、毛细血管扩张) 2、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3、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创面渗出、血液稀释、渗漏至组织间隙) 4、淋巴回流受阻
体肿胀是最早体征,皮肤肿胀明显,常起水疱。
15
08.06.2020
.
2、改善低氧血症,提高免疫功能
CLS在肺部主要引起肺间质渗出、水肿,使肺 顺应性降低,引起气体交换障碍,导致低氧血症。
CLS在肺部表现为与ARDS相似的病理过程, 均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的肺间质水肿、肺 顺应性下降,应采用较高的吸入氧浓度以保证组 织供氧。
.
3、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由于毛细血管内皮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血 管内大量血浆小分子蛋白、液体渗漏至组织间隙 ,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出现低血压、低血容量休克。
因此,补液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提高 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重要器官供氧极为重要。
18
08.06.2020
.
3、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患者原发病未能有效控制,内环境紊乱,或病 程中出现一些并发症而使病情加重是CLS的易 患因素。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1 病 因 和 发 病 机 制
C S于成 年 人 、 童 和 新 生 儿 均 可 发 病 , 有 明 L 儿 具 确 病 因 或 诱 因[ ,原 发 病 包 括 体 外 循 环 2 (ado umo ayb p s , P ) 脓 毒 血 症 [ 、 重 cr ip l n r y as C B 及 7 严 ]
进入 组织 间 隙 , 白蛋 白等分 子 质 量 稍 大 的 物质 则 不 而 能 。但在 各种 病 因 导致 的炎 性 反应 的病 理 情 况 下 , 单 核 巨噬细 胞 系统 被 激 活 而 释放 肿 瘤 坏 死 因子 (u r t mo n co i fco , F)a I 一 er s atr TN - ,L 1及 I - , 小 板 活化 因 s L6 血 子 , 酯酶 A2等促 炎 性 细 胞 因子 , 中主 要 为 TNF 磷 其 —
细 胞损 伤 、 管 内皮细 胞收 缩 、 胞连 接分 离 出现 裂 隙 血 细 及 血管 通透 性增 高 。另外 , 内毒 素 、 自由基 和血 小板 氧 在 血管 壁聚集 , 直接 损伤 毛细 血管 内皮 细胞 , 毛细 可 使
血 管 通 透 性 增 高 , 能 阻 留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小 于 不
术后 CL S发 病 率 最 高 _ 。浙 江 大 学 医 学 院 附 属 儿 童 3 ] 医 院对 收治 的 3 8例先 天性 心 脏病 婴幼 儿 C B术 后发 P
生 C S的相 关 临床 资料 lgsi L o i c回归 分 析 显 示 , 致 t 导 C S的独 立危 险 因素 按 照 0 值 排 序 分 别 是 : P L C B时 间≥ 1 0 ri O 2 an( R一 1 . 5 ) 发 绀 型 心 脏 病 ( R一 0 33 、 O 6 9 2 、 龄 ≤ 1岁 ( R一6 2 4 、 P . 1) 年 O . 5 ) C B温 度 ≤ 2 ℃ 5 ( 一4 1 1 。这 些 均 为 婴 幼 儿 C B术 后 发 生 C S 0 .5) P L 的独立 危 险 因素 , 中 C B时 间是 最重 要 的独 立危 险 其 P 因 素 ,即 C B 时 间 越 长 , 生 C S 的 危 险 性 就 P 发 L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诊断及治疗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诊断及治疗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是一种突发的、可逆性毛细血管高渗透性疾病,血浆敏捷从血管渗漏到组织间隙,惹起进行性全身性水肿之杨若古兰创作、低蛋白血症、低血压、体重添加、血液浓缩,严重时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通常病情危重,临床表示复杂,病期之间的界限模糊,并发症多,液体医治矛盾多.临床诊断的“金尺度”是输注白蛋白后测定细胞外液菊粉分布容量和进行生物电阻抗分析,观察胶体渗透浓度的改变.是以法价格昂贵,故不适合在临床推广利用.目前诊断C L S次要根据引发身分、临床表示及实验室检查.在SIRS、脓毒症或内伤等致病身分存鄙人,出现全身性水肿、血压及中间静脉压均降低、少尿、体重添加,、低蛋白血症等即可作出CLS的临床诊断.CLS的医治目标是防治CLS、恢复正常血容量、改善轮回功能、保持足够的氧供.为达到这一目标,需采纳以下医治对策:㈠处理原发病、减轻应激程度,减少炎性介质的感化:祛除惹起CLS的病因才干减少炎性介质的发生,防止毛细血管渗漏.㈡在包管轮回的条件上限制入水量:过多的补液可惹起组织间隙水肿,细胞水肿、肺水肿加重,心包、胸腹腔渗出增多,加重器官功能损害.㈢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人血清白蛋白的分子量为66270道尔顿,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CLS时白蛋白也渗漏到组织间隙,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增高,使更多的水分积聚在组织间隙内,是以要少用天然胶体溶液白蛋白.要以人工胶体弥补血容量,人工胶体羟乙基淀粉分子量为(100~200)kD(目前临床常利用的羟乙基淀粉有贺斯和万纹,其中前者分子量为200kD;后者为130kD),CLS时也不克不及渗漏到组织间隙并可改善CLS.羟乙基淀粉防堵毛细血管漏的机制是:①生物物理感化:羟乙基淀粉具有外形及大小合适的分子筛堵漏;②生物化学感化:按捺炎症介质的表达,减少促炎介质释放,减少白细胞与内皮细胞彼此感化(防止中性粒细胞黏附),从而改善微轮回、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内皮损伤.㈣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激素可按捺炎症反应,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使用相当于生理剂量的小剂量激素医治对炎性介质介导的血管内皮损伤无效,并可防止激素引发的高血糖和相干的免疫按捺.㈤包管组织供氧:CLS在肺部表示为与ARDS类似的病理过程,均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惹起的肺间质水肿、肺的顺应性降低,应采取较高的吸入氧浓度;机械通气时添加呼气末正压,耽误吸气时间.㈥在发作期包管次要脏器灌流,在密切监护下补液,但在恢复期警惕大量液体回渗惹起的肺水肿,适当利尿以减轻肺水肿程度.。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诊断及治疗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诊断及治疗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是一种突发的、可逆性毛细血管高渗透性疾病,血浆迅速从血管渗漏到组织间隙,引起进行性全身性水肿之五兆芳芳创作、低蛋白血症、低血压、体重增加、血液浓缩,严重时可产生多器官功效衰竭.通常病情危重,临床表示庞杂,病期之间的界限模糊,并发症多,液体治疗矛盾多.临床诊断的“金尺度”是输注白蛋白后测定细胞外液菊粉散布容量和进行生物电阻抗阐发,不雅察胶体渗透浓度的改动.因此法价钱昂贵,故不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目前诊断C L S主要按照诱发因素、临床表示及实验室查抄.在SIRS、脓毒症或外伤等致病因素存在下,出现全身性水肿、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均下降、少尿、体重增加,、低蛋白血症等便可作出CLS的临床诊断.CLS的治疗目标是防治CLS、恢复正常血容量、改良循环功效、维持足够的氧供.为达到这一目标,需采纳以下治疗对策:㈠处理原病发、加重应激程度,削减炎性介质的作用:祛除引起CLS的病因才干削减炎性介质的产生,避免毛细血管渗漏.㈡在包管循环的条件下限制入水量:过量的补液可引起组织间隙水肿,细胞水肿、肺水肿加重,心包、胸腹腔渗出增多,加重器官功效损害.㈢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人血清白蛋白的份子量为66270道尔顿,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CLS时白蛋白也渗漏到组织间隙,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增高,使更多的水分储蓄积累在组织间隙内,因此要少用天然胶体溶液白蛋白.要以人工胶体弥补血容量,人工胶体羟乙基淀粉份子量为(100~200)kD(目前临床常应用的羟乙基淀粉有贺斯和万纹,其中前者份子量为200kD;后者为130kD),CLS时也不克不及渗漏到组织间隙并可改良CLS.羟乙基淀粉防堵毛细血管漏的机制是:①生物物理作用:羟乙基淀粉具有形状及大小适合的份子筛堵漏;②生物化学作用:抑制炎症介质的表达,削减促炎介质释放,削减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避免中性粒细胞黏附),从而改良微循环、加重炎症反响、削减内皮损伤.㈣改良毛细血管通透性:激素可抑制炎症反响,改良毛细血管通透性,使用相当于生理剂量的小剂量激素治疗对炎性介质介导的血管内皮损伤有效,并可避免激素诱发的高血糖和相关的免疫抑制.㈤包管组织供氧:CLS在肺部表示为与ARDS相似的病理进程,均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的肺间质水肿、肺的顺应性下降,应采取较高的吸入氧浓度;机械通气时增加呼气末正压,延长吸气时间.㈥在爆发期包管重要脏器灌流,在密切监护下补液,但在恢复期警惕大量液体回渗引起的肺水肿,适当利尿以加重肺水肿程度.。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诊断及治疗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诊断及治疗

毛细血管渗漏分解征(CLS)是一种突发的.可逆性毛细血管高渗入渗出性疾病,血浆敏捷从血管渗漏到组织间隙,引起进行性全身性水肿.低蛋白血症.低血压.体重增长.血液浓缩,轻微时可产生多器官功效衰竭.平日病情危重,临床表示庞杂,病期之间的界线隐约,并发症多,液体治疗抵触多.临床诊断的“金尺度”是输注白蛋白后测定细胞外液菊粉散布容量和进行生物电阻抗剖析,不雅察胶体渗入渗出浓度的转变.是以法价钱昂贵,故不合适在临床推广运用.今朝诊断C L S重要依据诱发身分.临床表示及试验室检讨.在SIRS.脓毒症或外伤等致病身分存鄙人,消失全身性水肿.血压及中间静脉压均降低.少尿.体重增长,.低蛋白血症等即可作出CLS的临床诊断. CLS的治疗目的是防治CLS.恢复正常血容量.改良轮回功效.保持足够的氧供.为达到这一目的,需采纳以下治疗对策:㈠处理原发病.减轻应激程度,削减炎性介质的感化:祛除引起CLS的病因才干削减炎性介质的产生,防止毛细血管渗漏.㈡在包管轮回的前提下限制入水量:过多的补液可引起组织间隙水肿,细胞水肿.肺水肿加重,心包.胸腹腔渗出增多,加重器官功效伤害.㈢进步血浆胶体渗入渗出压:人血清白蛋白的分子量为66270道尔顿,占血浆胶体渗入渗出压的80%.CLS时白蛋白也渗漏到组织间隙,组织间隙胶体渗入渗出压增高,使更多的水分积累在组织间隙内,是以要罕用自然胶体溶液白蛋白.要以人工胶体填补血容量,人工胶体羟乙基淀粉分子量为(100~200)kD(今朝临床常运用的羟乙基淀粉有贺斯和万纹,个中前者分子量为200kD;后者为130kD),CLS时也不克不及渗漏到组织间隙并可改良CLS.羟乙基淀粉防堵毛细血管漏的机制是:①生物物理感化:羟乙基淀粉具有外形及大小合适的分子筛堵漏;②生物化学感化:克制炎症介质的表达,削减促炎介质释放,削减白细胞与内皮细胞互相感化(防止中性粒细胞黏附),从而改良微轮回.减轻炎症反响.削减内皮毁伤.㈣改良毛细血管通透性:激素可克制炎症反响,改良毛细血管通透性,运用相当于心理剂量的小剂量激素治疗对炎性介质介导的血管内皮毁伤有用,并可防止激素诱发的高血糖和相干的免疫克制.㈤包管组织供氧:CLS在肺部表示为与ARDS类似的病理进程,均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的肺间质水肿.肺的适应性降低,应采取较高的吸入氧浓度;机械通气时增长呼气末正压,延伸吸气时光.㈥在发生发火期包管重要脏器灌流,在亲密监护下补液,但在恢复期小心大量液体回渗引起的肺水肿,恰当利尿以减轻肺水肿程度.。

脓毒症患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脓毒症患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脓毒症患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脓毒症是全身感染病的一种,其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了患者的预后。

本文旨在探讨脓毒症患者并发CLS的危险因素。

脓毒症患者并发CLS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染病因脓毒症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疫情传染比较严重。

严重感染时,细胞因子释放量大量增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产生CLS症状。

2. 免疫状态免疫功能低下是脓毒症患者并发CLS的另一个危险因素。

包括恶性肿瘤化疗后,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其他药物等情况。

3. 年龄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并发CLS。

而且对心、肺、肝等器官的损害更加显著,相对于年轻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

4. 慢性疾病患有慢性心肺肾疾病的患者,容易产生CLS等并发症。

这些疾病往往影响到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机体的水平不稳定,容易出现CLS症状。

5. 治疗方案对于脓毒症患者,过度的液体补充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可能会加重CLS的症状。

因此,合理的液体管理和药物治疗方案对尽量降低CLS的发生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6. 病情严重程度脓毒症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的风险有关。

在感染较轻的情况下,CLS的发生率非常低,但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则极易出现CLS等并发症。

总结来说,脓毒症患者并发CLS的危险因素复杂多样,涉及到感染、免疫状态、年龄、慢性疾病、治疗方案和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

因此,必须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 此外,应检测血纤维蛋白溶酶以除外特发性过敏反应。血浆 免疫球蛋白电泳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变性蛋白。其他如心电 图、超声心动图均应常规检查以除外心源性低血压。
五、பைடு நூலகம்别诊断
(1)系统性CLS(SCLS):SCLS最初于1960年 由Clarkson等报道,可无诱因反复发作,是一组少见的 原因不明的低容量性低血压、血液浓缩、低蛋白血 症、全身水肿,多数情况下伴有异型球蛋白血症的临 床综合征,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 SCLS无明确的病因或诱因; CLS病因明确。 • SCLS反复发作,静止期从4 d至12个月不等; CLS 一般只发作一次,随着原发疾病的好转,毛细血管渗漏 可完全逆转,原发疾病治愈后CLS不再发作。多数 SCLS患者有持续异常γ球蛋白血症,少数患者最终可 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 CLS患者一般没有γ球蛋白血 症。
• 重症感染、重度窒息与缺氧缺血性脑病、 急性肺损伤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是新生儿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主要高危因素,多 脏器衰竭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可互为因 果,形成恶性循环。
• 2、发病机制:
• 、内皮细胞功能失调致微血管内皮通透性增高:是毛细 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最根本机制。超微结构和功能研究证实, 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 细胞损伤、凋亡、收缩变形等致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微血 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沉积,致血管内皮细胞间的连接受到 破坏,肌动蛋白应力纤维形成,最终导致微血管渗透性增 加[9]。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后不能阻留相对分子质量小于 200×103的分子,严重时相对分子质量为900×103的分 子也不能阻留,结果使血管内白蛋白等大分子物质渗漏到 组织间隙,引起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升高,血管内水分进 入组织间隙而引起全身水肿和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及全身组 织器官缺血缺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就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因子造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大量血浆蛋白及水份渗透到组织间隙,从而出现组织间隙水肿、低蛋白血症、低血容量休克、急性肾缺血等一组临床综合征。

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水肿,初期以眼结膜、四肢与躯干为主;晚期以内脏器官水肿为主;CLS得严重后果就是肺泡水肿、气体交换受限,组织缺氧,进一步加重毛细血管损伤,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得水肿外观虽严重,经积极治疗可能逆转恢复,处理不当也可能就是致命得。

定义CLS就是一种突发得、可逆性毛细血管高渗透性,血浆迅速从血管内渗透到组织间隙,引起迅速出现得进行性全身性水肿、低蛋白血症、有效血容量急剧下降、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均降低、体重增加、血液浓缩,严重时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病因引起CLS得病因有数百种,常见有严重创伤、脓毒症、DIC、体外循环术后(尤其就是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及再灌注损伤、毒蛇咬伤、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烧伤、重症胰腺炎,也可见于重组白细胞介素-2与多西紫杉醇等许多药物产生得毒性作用。

临床上最常见得为脓毒症。

在ICU中,发生CLS大多数系脓毒症所致,在内毒素及炎症介质得作用下出现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得广泛损伤。

体外循环可激活凝血系统、纤溶系统、补体系统与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以及多形核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释放大量炎症介质而引起CLS。

发病机制CLS得危害就是从局部炎症改变到不能有效控制得大范围炎症病变,严重时可发生MO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CLS发生机理与以下因素有关。

1.毛细血管静水压增加⑴细胞外液容量增多:就是水肿形成得重要原因。

正常得总血容量约有70%就是在静脉系统,休克复苏之后常发生血容量超负荷,因此有大量得体液积存在静脉系统,造成静脉高压、静脉系统得郁血,以及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升高,液体容易逸出血管外到间质间隙,而从间质返回血管内液体减少。

特别就是在休克早期复苏时,使用过量得晶体溶液或者就是胶体溶液,大量水分或胶体积聚在间质间隙中而导致CLS。

⑵毛细血管扩张:在感染、烧伤、严重创伤或药物反应时,都可扩张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与毛细血管床,增加毛细血管得血容量与静水压,促进液体从血管内转移至间质间隙中形成水肿液。

同时体内释放出体液因素,如缓激肽、前列腺素与组织胺,也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床,增加毛细血管血流量与静水压。

2.毛细血管得通透性增加各种病因产生大量得炎症因子,在许多炎症因子中,有得能使血管得通透性增加,有得抑制血管通透性。

为了保持正常得血管通透性,增强与抑制通透性得活性物质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在水肿得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炎症介质来源于二大类:即组织源性与血浆性。

组织源性介质有缓激肽、组胺、前列腺素(PGE 1 ,PGE 2 )、白三烯(LTC 4 ,LTB 4 ,LTD 4 ,LTE 4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溶酶体成分(酶性得有酸性白细胞激肽,弹性蛋白酶,糜蛋白酶,非酶性得有阳离子蛋白与阴离子蛋白)、淋巴因子及细胞因子(包括IL-1,皮肤反应因子又称炎症因子,淋巴结通性因子等);血浆源性介质有缓激肽、纤维蛋白肽、FDP以及活化得补体成分等。

这些介质引起水肿得机理有:⑴使内皮细胞收缩,扩张微动脉,毛细血管与静脉内压力升高,内皮细胞之间得紧密连接部扩大,导致血浆蛋白、红细胞与血小板外渗。

⑵PGE增高微静脉与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得通透性。

⑶LTB 4 使粒细胞粘附在血管内皮细脉上。

它不被组胺拮抗剂或消炎痛所对抗,表明不就是通过组胺或前列腺素释放起作用,但PGE可加强LT作用。

⑷PAF损害内皮细胞,增加通透性。

⑸酶类可水解血管基底膜。

⑹阳离子蛋白与阴离子蛋白,通过刺激组胺释放,增加血管通透性。

总之,增加血管通透性得介质较多,作用比较复杂,彼此之间有协同作用,因此难以用单一因素解释水肿得形成,使治疗时只抑制或对抗某些介质不易获得成功,增加治疗困难。

虽然晶体溶液易于通过毛细血管屏障外渗与达到平衡,她们得转移与消失也很快。

但就是内皮细胞受损后,血管内一些接近200000d得大分子物质,也变得易于渗透至间质中。

此时给予过多得胶体溶液会增加间质中得胶体渗透压,加重水肿。

危重病病人用大量液体复苏时,液体外渗就是难以避免与预防得。

3.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三种情况会丢失大量血浆蛋白,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⑴创面渗出:创伤局部大量渗出,特别就是在烧伤后得头24小时内,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加。

⑵血液稀释:大量失血得同时常伴有血浆蛋白丢失,只输入大量晶体溶液造成严重得血液稀释,血浆白蛋白浓度也下降,虽然淋巴回流可以代偿一部分,但血浆胶体渗透压仍难维持正常。

⑶渗漏至组织间隙:SIRS时,全身得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至组织间隙。

如果淋巴管因受到组织间隙升高得压力压迫,不能达到引流平衡得目得,更使液体滞留在间质。

4.淋巴回流受阻正常情况下淋巴系统在平衡组织间隙液体量有很重要得作用。

以肺为例,正常肺得毛细血管压平均为0、93kPa,肺组织间隙压约-1、33kPa至-2kPa,因此不易发生肺水肿。

即使肺毛细血管压增至3、33~4kPa,还可能被代偿性增加淋巴回流所抵销,只有快速升高超过此值才产生肺水肿。

淋巴回流得代偿能力增加到正常得20倍,能抵销约2kPa得肺毛细血管压。

肺移植后淋巴管要2周以上才能修复,术后易发生乳糜胸,如果此时肺毛细管压升高2~3、33kPa,就足以诱发急性肺水肿。

创伤直接损伤淋巴管,胸导管切断,组织间隙压力过高,或抗休克裤、管型石膏、弹力绷带、止血带等压迫淋巴管,引流不通畅等因素均可能影响淋巴回流。

正常情况下淋巴管系统在平衡调整组织间隙液体容量有很重要得作用。

引起水肿得血浆白蛋白临界值约20g/L。

组织液中得蛋白浓度通常为1~3、5g/L,约为0、67kPa得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时,水肿液中蛋白质浓度可达到30~60g/L,远超过血浆。

淋巴回流受阻发病过程正常生理条件下根据血管内外渗透浓度得改变,水与电解质可通过毛细血管屏障进入组织间隙,白蛋白等分子质量稍大得物质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屏障进入组织间隙。

但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坏死或内皮细胞间隙增大时均可使毛细血管对大分子得滤过屏障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严重感染、创伤等某些突发因素均可使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激活而释放TNF-α、IL-l、IL-6、血小板活化因子、磷脂酶A2等促炎症细胞因子,其中主要为TNF-α。

促炎症细胞因子进一步激活多形核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等效应细胞,使这些效应细胞释放氧自由基、蛋白酶等加速花生四烯酸代谢并释放TXA2、PGI2等炎症介质,形成瀑布效应并介导免疫反应参与,引起SIRS。

在炎症介质作用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收缩,细胞连接分离、出现裂隙,经毛细血管运输通道得孔径增大、血管通透性增高。

另外,内毒素、氧自由基与血小板在血管壁得聚集可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通透性增高。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后血管内白蛋白渗漏到组织间隙,引起组织间隙胶体渗透浓度升高,血管内水分迅速进入组织间隙而引起水肿,出现全身性水肿、胸腹腔渗液、有效循环血量下降。

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使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同时肺内出现不同程度得渗出导致低氧血症,组织缺氧进一步加重细胞损伤,并形成恶性循环。

CLS涉及全身多个重要脏器(如肺得渗出、心包腔得渗出,甚至脑室得渗出),尤其就是肺间质得渗出,导致气体交换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严重得低氧血症。

CLS就是损伤后炎症反应得早期信号,并与损伤严重程度成正比。

CLS得危害就是从局部炎症改变到不能有效控制得大范围炎症病变,严重时可发生MO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CLS最典型得临床症状就是全身组织水肿,水肿首先出现皮下组织疏松处,以眼球结膜出现最早(图3-1-3),然后面颈部出现水肿,以后躯干与肢体才显现(图3-1-4),并逐渐加重,同时伴有胸水,腹水与心包积液等浆膜腔积液;严重时出现脏器水肿,水肿得脏器功能下降。

肺水肿弥散功能下降,出现呼吸衰竭;心肌水肿,出现心肌收缩无力;肾脏水肿,出现排尿困难等等。

1.渗漏前期该阶段主要指创伤或休克救治早期,为了维持循环稳定而大量输血输液得过程。

此期病人最主要得临床特点就是有效血容量不足,严重低血压,不快速或大量补充容量常难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

2.渗漏期由于毛细血管膜通透性改变,淋巴回流受阻,使大量液体存留于组织间隙,从而使血容量缺乏更加严重。

临床表现为持续发展得低血压,尿量减少,以及由面部、颈、四肢至躯干迅速形成得全身性肿胀。

严重时还常伴有肺、脑等脏器水肿得症状。

也可能伴有胸水、腹水与心包积液。

间质间隙内强制性血管外液体扣押得量,直接与病情得严重程度有关,液体扣押通常持续18~36小时以上。

强制性血管外液体扣押期越短恢复越好,反之预后差。

3.恢复期由于细胞膜电位得恢复以及钠泵功能得再建,液体由间质间隙回到血管间隙,病人表现为循环趋于稳定,只需少量得输液即可维持血压,脉压增大,尿量明显增加。

有些病人可能出现短暂得高血压症状或心、肺功能不全。

随着尿量增多,全身性水肿在数天之内逐渐消退。

有时需长达10天左右。

目前诊断CLS主要根据存在得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如存在引起SIRS或脓毒症得因素,出现全身性水肿、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均降低、体重增加、血液浓缩、低蛋白血症,补充小分子晶体物质后水肿更加严重等可临床诊断CLS。

此外,还可进行以下检查:1.组织间隙压力测定组织间隙中得压力不易测定,结果也很不一致。

文献报道接近零(大气压),皮下组织为负压,又有人报道肢体得间隙压少于2、67kPa。

肺在吹张时间隙压只有0、4kPa,静止时少于1、33kPa。

使用抗休克裤得压力在4kPa,会阻断微循环,降低组织血流与导致缺氧。

若间隙压力超过5、33kPa,需行筋膜切开减压术。

2.间质液成分分析间质液仅含少量血浆蛋白质,水肿严重时如能收集到水肿液分析蛋白含量,与测定胶体渗透压,可观察血管渗透情况与恢复过程。

如持续得不到改善,预后极为不佳。

水肿液得渗透浓度较血浆渗透浓度增高很多,有时可达到350 mmol/L以上,增加得部分主要就是渗出得蛋白质或其她胶体所形成。

鉴别诊断1.特发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就是一种较少见得CLS,最初于1960年由Clarkson等报道,可无诱因,反复发作,就是一组少见得原因不明得低容量性低血压、血液浓缩、非蛋白尿性低蛋白血症、全身水肿、多数情况下伴有异型球蛋白血症得临床综合征。

严重时也可出现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并可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较高得病死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