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先天性心脏病
1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4级产妇的围术期护理

注 意 休 息 , 理 加 强 营养 , 要 时 到 心 血 管 内科 就 诊 。术 后 合 必
产 科 杂 志 ,O O 2 ( ) 1 2 1 ,6 3 :.
素 , 贫 血 、 生 素 B族 缺 乏 、 律 失 常 、 娠 高 血 压 综 合 征 等 。 如 维 心 妊
预 防 各 种 感 染 , 其 是 上 呼 吸道 感 染 。 尤
作者简介
心 。
常 麦 娟 , , 师 , 作 单 位 : 4 0 0 山 西 省 运 城 市 急 救 中 女 护 工 0 40 ,
2 2 分 娩期 护理 .
对 有 产 科 指 证 和心 功 能 3 张 对 妊 娠 合 并 心 脏 疾 病 病 人 放 松 剖 宫 产指证 , 因为 剖 宫 产 可 减 轻 心 脏 负担 , 中 、 后 应 控 制 补液 量 , 术 术
( 稿 日期 :0 0一 8—1 ; 回 日期 :0 0—1 —2 ) 收 21 O 0修 21 0 6
和围生儿病死率_。我科 于 20 】 ] 0 9年 1 O月 9 日收 治 1例 1 5年
对 心 脏 的影 响 , 娠 3 妊 2周 ~ 3 周 、 时 是 心 脏 手 术 后 孕 妇 最 危 4 产 险 的 时 期 , 注 意 的事 项 与 一 般 妊 娠 合 并 心 脏 病 病 人 的处 理 相 应 同, 心脏手术后的孕妇心理因素应特别重视 。 但 221 心理护理 .. 焦 虑 、 惧 是 心 理 应 激 最 常 见 的 反 应 , 引 恐 易 起 宫 缩 乏 力 , 痛 敏感 , 力 过 多 消 耗 , 使产 程延 长 , 脏 手 术 疼 体 而 心
1例妊娠合并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

() 1 控制输液量
10 % , .6 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 原因之一 , 居孕产妇 死亡原 及输液速度并准确记 录出入量 。采用 输液泵输 液 , 速度低 于 因的第二位… 。 目前超 过 5 % 的妊娠 期心脏 病为 先天 性心 10m / , 0 2 lh 控制输液 总量小于 3 0 ld 并准确记 录 出入量 。 00m/ , 脏病 ( 先心病 ) , 】然而 , 妊娠合并 复杂性先心病 却少有报 道。 ( ) 2 防腹压骤降 。胎儿娩 出后 , 腹部持续 压一个 约 2k 的砂 g 我科于 2 1 9月成功 收治 l例妊娠合 并复 杂性先心 病患 袋 , 00年 持续 2 , 4h 以防腹压 骤降 , 引起血液动力 学改 变而诱 发心
早期心力衰竭表现 , 医嘱进行 备皮 、 根据 皮试 、 合血 等术前 准 7 2h内绝对 卧床休息 , 照顾 患者 的饮食 、 洗漱 、 排便 , 创造 良好
备。
的休息环境 , 避免各种 不 良刺激 , 并保 证患者充 足 的睡 眠, 每 术 中密切观察 生命 体征 , 吸氧 , 维持循 环 天至少 8— , 并 9h 使患 者真 正获得体力 上的休 息。每 2h协助
肌内注射益母草 注射 液 , 给予缩 静脉
的重点 。限制输液量及输 液速 度 , 可避免短时间大量输液 , 加 宫素帮助子宫收缩 , 临床采用 09 .%生理盐水 5 l加缩宫素 Ol l 1 重心脏负荷 , 另一方 面 , 由于剖 宫产术 中失血及麻 醉药 物的应 2 0 u以 1 m/ 速度静脉泵入 , 0 l h 既控制了输液量 , 能有效地 还
而造成肺栓塞 , 或在心脏病变基础上 出现心律失 常 , 产后前 4
2 1 术前 护理 .
孕妇入院时 , 发绀 明显 , 护士立即给予吸氧 ,
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护理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护理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约占各种先天畸形的28%,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情形。
那么,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什么病因导致的,又有那些护理方法,必须做好科普了解。
1、先天性心脏病病因1)胎儿发育环境的因素:子宫内病毒感染是引起先天性心脏病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其中又以风疹病毒感染最为突出。
母亲如果在妊娠前三个月内患风疹,则所产婴儿的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较高。
其他如羊膜的病变、胎儿受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糖尿病、苯酮尿、放射线和细胞毒性药物在妊娠早期的应用等,也会致使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
母亲在怀孕期间吃了某些药物,还会导致胎儿心脏畸形。
2)早产:早产也有可能导致先天性心脏病,这是因为早产儿的心室间隔在出生前还没有完成发育,容易出现室缺的病症。
而出生时体重在2500g以下的新生儿血管收缩反应不强,更易患先天性心脏病。
3)高原环境:我国青海高原本病患病率远较平原地区高,就是因为高原氧分压低。
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和先天性心脏病房缺较多。
4)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原因。
兄弟姐妹同时患先心病、父母与子女同时患先心病的情况颇不少见了,而且其疾病性质甚为近似。
若母亲所生的第一胎患有先心病,第二胎患病的可能性为百分之二左右;若连续两胎皆为先心病者,再生的先心病儿可能增至百分之十。
若母亲患有先心病,第二代患先病的危险性为百分之十。
5)病毒感染。
妇女在怀孕最初3个月,特别是怀孕3周-8周,如遭到病毒感染,胎儿易发生心脏血管畸形。
其中风疹病毒是引起胎儿先心病的主要罪魁祸首。
此外,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等也往往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作案者”。
2、护理方法1)心理护理:虽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年龄较小,但是在心理护理方面却不容忽视。
先天性心脏病会给患儿带来负面影响,造成心理创伤。
妊娠合并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致死亡一例

ma ae n f c tl eo e stdhatfi r[] e a n g me t ue dc mp nae er l eJ .R vC r oa y au
do a c, 0 2, s pp ):5—0. iv s 2 0 3(u l4 3 4
[ 3MI E ON F IHMAN W P S . o gsie 5 D LT G T, R S H. AS O S S C n et v
预 产 期 20 年 9月 2 07 2日 , 经 后 5 d验 尿 HC + )停 经 3个 停 0 G( , 月 到 广 东 东 莞 医 院检 查 , 定 期 产 检 。近 1月 无 明 显 诱 因 出 现 未 胸闷 , 悸 , 下肢水 肿 , 心 双 7月 1 5日东 莞 市 人 民 医 院 住 院 诊 断 : 妊 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 性左 心衰 , 急 心功 能 Ⅲ~ N级 。 予 强
vv l fp t nswi d a cdc n et eh atfi r[] ia o ai t t av ne o gsi er a ueJ .Her e h v l at
参考 文献 :
[] 1 金发光. 刘同刚 , 武艺 , 人工机 械通气 在救治急性致 死性 呼吸衰 等.
孕 1产 0 娠 3 周 +4 妊 3 d头 位 。② 妊 娠 合 并 先 天 性 心 脏病 完 全
心、 利尿等 治疗 , 月 1 7 9日电除颤 2次 , 提示 :P 8 B超 B D7mm, F 5 mm, 7mm, L8 AF 5 单胎头位 , 盘 I期 , 胎 羊水偏少 , 月 2 7 1日 该院心脏彩超示 : 复杂性先天性 心脏 病 , 全性心 内膜垫 缺损 完 ( 房缺 19m, .c 室缺 2 6m) 主肺动脉扩张 , .c , 肺动脉高 压( 重度 ) 肺动脉收缩 压1 4 5 mmHg 7月2 , 4日患者病危 , 考虑需尽快终止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先天性心脏病病因概要: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是:主要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所致:单基因和染色体异常、宫内感染、放射线的接触、服用药物史(抗癌药、抗癫痫药等)、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糖尿病)以及妊娠早期酗酒、吸毒等。
先天性心脏病详细解析:病因: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心脏,称为先天性心脏病。
近年来由于遗传学、胚胎学、生物学、传染病学和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对先心病的发病原因也有了较多的认识。
心血管畸形的发生主要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所致。
1.遗传因素由单基因和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约占总数的15%,确定多种先天性心脏病的遗传学基础的研究正取得迅猛发展。
已明确21-三体综合征的患儿有近40%合并心血管畸形,并以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最多见;13、18-三体综合征多合并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畸形;先天性圆锥动脉干畸形的一个特异性遗传学病因是染色体22qll区的缺失,现已知为DiGeorge关键区。
估计4000个活产儿中有一个发生22qll区的缺失,与其有关的心脏缺陷最常见于DiGeorge综合征,特异的心脏异常有法洛四联症、永存动脉干、右室双出口等。
2.环境因素主要是宫内感染,特别是母孕早期患病毒感染(如风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柯萨奇病毒感染等)。
其他如放射线的接触、服用药物史(抗癌药、抗癫痫药等)、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糖尿病)以及妊娠早期酗酒、吸毒等。
绝大多数先心病患者的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的。
虽然引起先心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加强对孕妇的保健,特别是在妊娠早期积极预防病毒感染及避免上述一切不利因素,对预防先心病是有积极意义的。
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1、紫绀:其产生是由于右向左分流而使动静脉血混合。
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最明显。
先天性心脏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先天性心脏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导语:现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因为有很多妇女在怀孕期间,不太注重养胎,不但在饮食上不加注意,而且经常看电视玩电脑,甚至长期看手机
现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因为有很多妇女在怀孕期间,不太注重养胎,不但在饮食上不加注意,而且经常看电视玩电脑,甚至长期看手机,严重的辐射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导致有很多孩子在出生后都会出现先天性心脏病,那么引起天天有心脏病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先天性心血管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
轻者无症状,查体时发现,重者可有活动后呼吸困难、紫绀、晕厥等,年长儿可有生长发育迟缓。
症状有无与表现还与疾病类型和有无并发症有关。
新生儿心衰被视为一种急症,通常大多数是由于患儿有较严重的心脏缺损。
其临床表现是由于肺循环、体循环充血,心输出量减少所致。
病理病因
环境因素(10%)
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发病率较高,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可能与缺氧有关。
有些先天性心脏病还有性别倾向性。
胎儿周围环境因素(28%)
妊娠早期子宫内病毒感染,以风疹病毒感染后多见,常引起动脉导管未闭及肺动脉口狭窄,其次为柯萨奇病毒感染(Coxsakie )可引起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此外羊膜病变,胎儿周围机械压迫,母体营养障碍,维生素缺乏及代谢病,母体用细胞毒类药物或较长时间放射线照射,均可能与本病发生有关。
遗传因素(10%)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妊娠合并心脏病护理查房

遵医嘱用药:根据医生建议,合
06
及时就医:出现不适症状时,及
理使用药物控制病情
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典型症状
01
呼吸困难:孕妇在活动时出 现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
03
水肿:孕妇出现下肢水肿, 尤其是脚踝和脚部
05
胎儿发育异常:胎儿发育迟 缓、胎心异常等,可能与孕 妇心脏功能异常有关
02
04
疾病因素:高血压、 糖尿病、甲状腺疾 病等合并妊娠,增
加心脏病风险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病机制
妊娠期生理变化:如血 容量增加、心率加快等,
加重心脏负担
激素水平变化:如雌激 素、孕激素等,影响心
脏功能
遗传因素:如家族遗传 性心脏病,增加妊娠期
心脏病风险
环境因素:如感染、营 养不良等,影响心脏健
康
妊娠并发症:如妊娠期 高血压、糖尿病等,增
预防感染:避免 感染,防止病情 恶化
合理饮食:保持 营养均衡,避免 过度劳累
心理护理:关注 孕妇心理状况, 提供心理支持
及时就医:出现 不适症状,及时 就医,避免延误 病情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要点
01
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等指标,及时 发现异常情况。
0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当运 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与患者 建立信任关系,倾听患者的需
求和感受
解释病情:用简单易懂的语言 向患者解释病情,包括病因、
治疗方案、预后等
提供心理支持:关注患者的心 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指导自我管理:指导患者进行 自我管理,包括饮食、运动、
用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及孕期保健

心 悸 、 短 及 心 前 区憋 闷 , 息 后 症 状 消 失 。 Ⅲ级 : 气 休 一般 体 力 活
动 严 重 受 限 , 做 一 些 轻 微 工 作 即 感 不 适 ,出现 上述 心 功 能 不 稍
常情况 下,心脏 有足够 的储备能力 , 完全能承受这些变化 。但
对 患 有 各种 心脏 病 孕 妇 则 成 为 心 力 衰 竭 的重 要 诱 因 , 给 予 足 应
不论哪类 心脏病 都能随妊娠进展而使病情 加重, 甚至诱发心衰
而危及生命 。 2 妊 娠 合 并 心 脏 病 的筛 查
对 每 例 孕 妇 在 妊 娠 早 期 建 立 孕 册 时 , 应 注 意 通 过 详 细 询 都 问病 史 及 认 真 体 格 检 查 筛 查 有 无 心脏 病 , 可 疑 者 尚 需 借 助 辅 对 助 检 查 如 心 电 图 、 声 心 动 图 等 , 有 无 心 脏 病 及 心 脏 病 类 型 超 对 等 作 出确 诊 。 一 旦 诊 断 妊 娠 合 并 心脏 病 , 先 应 根 据 其 对 日常 首 生 活 劳 动 的耐 受 能 力 进 行 心 脏 功 能评 估 。
1 7 3. 1 5 71 .
对 并 发 心 脏 病 者 应 密切 注 意 心 脏 功 能 监 测 。 22 血 压 . 妊 娠 期 孕 妇 平 均 血 压稍 有 下 降 ,尤 其 以舒 张 压 下
先 天 性 心脏 病
降 较 多 。 因 有 多 种 , 管 妊 娠 期 血 容 量 明显 增 加 , 液 中 肾 素 原 尽 血
生 理 变 异不 可 误诊 为 风 湿 性 心 脏 病 , 孕 期 出 现 舒 张 期 杂 音 则 如 应 视 为病 理 性 的 。 总 之 . 女 妊 娠 后 心 脏 及 血 流 动 力学 将 有 巨 大 变 化 。但 正 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妊娠期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胎儿的心脏在母体内发育有缺陷或部分发育停顿所造成的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而且随着诊断技术及外科修复手术的不断进步,目前越来越多患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妇女进入育龄时期。心脏疾病是孕妇妊娠期致残、致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妊娠并发症如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流产、胎儿或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在患有先心病的孕妇要远高于一般人群,所以妊娠是成人先心病的处理所要面对的最主要问题之一。目前有关先天性心脏病在妊娠期的自然病程的研究并不多见,而且缺乏涉及妊娠期先心病治疗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这些均为正确处理妊娠期先心病带来困难。本章将主要讨论妊娠对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影响,各种常见妊娠期先心病的特点及临床处理等。 病因 1. 感染:与妊娠初期3个月内病毒感染最为相关。病毒感染中以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水痘病毒及柯萨奇病毒等与先心病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 2. 缺氧:胎儿宫内缺氧可能增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如高原地区人群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比平原地区人群高。 3. 药物及放射线:妊娠早期服用过期变质的四环素、激素、氨基喋呤类等药物或接受放射治疗,均有可能增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发病率。 4. 遗传倾向:先天性心脏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不少单基因或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伴有心血管畸形。先心病子女的心血管畸形发生率为4.23%,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的发生率。 5. 其他: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饮酒以及高龄产妇的子女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增多。 分类 1. 根据有无紫绀分类: (1) 无紫绀型先心病: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等。 (2) 紫绀型先心病:有法洛四联症、大血管错位、永存动脉干及房间隔缺 2
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并肺动脉高压等。 2. 根据有无分流分类: (1) 无分流型先心病:有肺动脉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右位心等。 (2)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冠状动脉-静脉瘘及肺静脉畸形引流等。 (3) 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有法洛四联症、法洛三联症、大血管错位及艾森曼格综合征等。 妊娠对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影响 尽管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不同,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亦不相同,但是妊娠对各种先心病的病理生理影响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1. 容量负荷增加 随着胎儿的发育,母体血容量可增加30-50%,同时妊娠期心率增快,可使心输出量增加约50%,因此妊娠可加重瓣膜返流性或左向右分流先心病的容量过度负荷。作为代偿,妊娠期外周血管阻力下降,由此可降低心室后负荷,减轻瓣膜返流及左向右分流的增加。尽管如此,在已有心室功能异常的患者,妊娠所带来的改变仍有可能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2. 压力负荷增加 半月瓣水平、瓣膜上或瓣膜下的流出道梗阻,以及外周动脉阻力的增加均可使心室的压力负荷增加,而妊娠期血容量及心输出量的增加可以加重心室的压力过度负荷,这有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当存在左向右分流时,通过分流可减轻左心负荷,若同时存在肺循环高压,可出现右向左分流增加,导致体循环氧饱和度下降。 3. 紫绀 先心病患者紫绀的出现意味着动脉血氧含量减少,大多数紫绀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低于85%[1],紫绀多由肺内动静脉畸形或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所致。妊娠期紫绀的出现可导致孕妇红细胞增多,血液粘度增大,当血红蛋白>200g/L时,可出现头痛、眩晕、疲乏等症状,并有血栓栓塞的风险。紫绀患者因合并血小板和纤溶系统功能异常而具有出血倾向,其他并发症有高尿酸血症、肾功能损害、反常性栓塞、脑脓肿、胆石症等。由于妊娠期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可致右向左分流增加,紫绀加重,因此即使在那些已经过姑息手术或病变较轻微,甚至孕前没有明显紫绀的患者,妊娠也可使其心血管风险明显增加。对于 3
紫绀的孕妇,其胎儿的预后较差并与孕妇的血氧饱和度直接相关[1]。研究发现,紫绀孕妇的新生儿出生率较低(43%-55%),早产及胎儿宫内发育受限较为常见[1, 2]。对于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孕妇,妊娠的风险尤其大,与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相关,这样的患者应建议避免妊娠(详见肺动脉高压章节)。 4. 心律失常 在未经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心脏房室扩大、心肌肥大和纤维化使发生心律失常的基础,可导致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在已接受手术治疗者,手术对窦房结和房室结的损伤以及在心房或心室遗留的手术瘢痕是发生心律失常的基础。(1) 房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常见于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大血管转位的Mustard或Senning术后、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及采用Fontan手术治疗的患者。(2) 室性心律失常:见于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妊娠可以加重房颤、房扑等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常不能很好耐受心律失常,因为心律失常有可能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妊娠期心律失常有可能对孕妇和胎儿是个威胁,尤其在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因此心律失常的正确识别很重要,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有明显症状的心律失常,应及时正确处理[3]。 5. 心力衰竭 很多在妊娠前没有症状的患者可以在妊娠期间出现典型的心衰症状,已有研究报道妊娠期间可出现心功能NYHA分级恶化[4, 5]。妊娠期间充血性心衰常需住院治疗,一般分娩后心功能能恢复到孕前水平。一般在妊娠开始时心功能较好的患者比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要少一些。 妊娠期心力衰竭的治疗遵循一般原则,使用标准疗法,即强心、利尿、扩血管等,但须注意禁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 6. 感染性心内膜炎 菌血症在分娩过程中比较常见,先心病患者的心内射流或湍流使其易感感染性心内膜炎,有时甚至是致命的,有人曾在系列研究中发现44个紫绀型先心病孕妇中有2人在分娩后出现细菌性心内膜炎且其中一人死亡[1],因此对于一些高危患者预防性静脉应用抗生素是合理的。 7. 血栓栓塞 女性在妊娠期间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较平常增加六倍,紫绀型先心病也是血栓形成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这些患者妊娠能够进一步增加其血栓的风险。对于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要抗凝的孕妇,其自身及胎儿在妊娠期均存在风险,治疗决策需要权衡应用华法令或肝素的风险与益处。一般倾向 4
于建议在妊娠前三个月应用肝素抗凝,因为肝素不能透过胎盘而华法令可以透过胎盘且这一时期华法令的致畸作用最大,妊娠3个月后可以应用华法令抗凝,但须注意妊娠期间使用华法令有增加胎儿出血和孕妇子宫出血的危险,一般在妊娠36周后恢复使用肝素抗凝,而预期早产的话应更早使用。剖腹产术后尤其是采用全身麻醉者,血栓栓塞的风险增加,应引起重视。 先心病患者妊娠的风险决定于心脏病变的严重程度、是否存在紫绀、孕妇的心功能状况以及抗凝药物的使用等[6]。一般来说,患有左向右分流或瓣膜返流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对妊娠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耐受较好;而患有右向左分流或瓣膜狭窄的先天性心脏病孕妇,则较难耐受。在轻度左向右分流、肺动脉压正常的青年女性,妊娠和分娩过程大多正常,分流量较大时,妊娠过程中容易发生心力衰竭。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容易发生流产,胎儿畸形或死胎,这与母体血氧饱和度降低有关。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妊娠期间的死亡率可高达50%,此外,马凡(Marfan)综合征、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缩窄的患者,妊娠过程中危险性也明显增加。 几种常见妊娠期先天性心脏病 1. 房间隔缺损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房间隔缺损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中约占30%,男女比例为1:2。分为继发孔(第二孔)和原发孔(第一孔)型,继发孔型常见。左心房血液经缺损流入右心房,肺血流量增加。发生肺动脉高压后,左向右分流减少,并可出现右向左分流。 1) 临床特点 ①未经手术治疗者,一般可存活至成人期。20岁以前很少死亡,40岁以后死亡率增至约每年6%。②长期右心室容易负荷过重可导致右心衰竭。30岁以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随年龄进行性增高。③合并冠心病或高血压时,由于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左房压力升高,可使左向右分流量增加。④并发症有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房性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肺动脉栓塞及反常性栓塞等。 2) 诊断要点 ①胸骨左缘第2肋间第2心音增强并有固定分裂,可伴有Ⅱ-Ⅲ级收缩期杂音。当发生肺动脉高压后第2心音亢进,分裂变窄。合并二尖瓣脱 5
垂的病人可有收缩期喀喇音。②X线检查示肺血增多,心电图可有右室肥大、右束支传导阻滞表现。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房间隔回声失落、右心室容量负荷过重。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分流。心导管检查可发现右心房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上腔静脉。③发生肺动脉高压后,心房水平可出现双向或右向左分流。病人在休息或运动时,可出现发绀。④需与肺动脉瓣狭窄、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原发性肺动脉扩张、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相鉴别。 3) 治疗 只要未发生严重肺动脉高压,均应考虑外科手术或经导管封堵术治疗。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时间选择在20岁之前为好。外科手术后远期可发生房性心律失常,以心房扑动和颤动较为常见。 4) ASD与妊娠 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但同时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因此减轻了左向右分流的增加,所以大部分ASD患者只要不存在肺动脉高压,都能很好地耐受妊娠与分娩,其孕妇死亡率低于1%。但在年龄较大、分流量大或孕前就存在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妊娠期间有可能出现右心功能不全、房性心律失常、反常性栓塞、肺动脉高压加重等,使妊娠风险明显增加。 2. 室间隔缺损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室间隔缺损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中约占10%。根据缺损部位可分为室上嵴上型、室上嵴下型(又称为膜部缺损,最常见)、隔瓣后型和肌部缺损。左心室血液经缺损流入右心室。 1) 临床特点 ①缺损小者,预后较好。缺损较大者,若未经手术治疗,多在30岁之前死亡。一般死于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反常性栓塞或感染性心内膜炎。②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呈进行性增高,一般在20岁之前即可发生艾森曼格综合征。③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和关闭不全的病人,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程度随年龄增长进行性加重。 2) 诊断要点 ①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有响亮而粗糙的全收缩期返流性杂音,可伴有收缩期震颤一。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增强并分裂。②X线示肺血流增多,肺动脉段凸起。心电图示左室或双室肥大。超声心动图可显示缺损部位和心室水平的分流。心导管术可显示右心室和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室血氧饱和度显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