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科治疗项目教学内容

中医康复科治疗项目教学内容
中医康复科治疗项目教学内容

中医康复治疗室开展项目

一、正骨复位、推拿按摩、功能康复、牵引整脊、畸形矫正、体能训练,儿童脑瘫,软骨病、先天性畸形、先天性斜颈、脊柱侧弯、先天性髓尖节脫位、“X'型腿、“O'型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儿童遗尿病。

二、跌打损伤、尖节脱位、各部位骨折、错位及治疗不当引起的后遗症。

三、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所引起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四、风湿、类风湿性尖节炎、颈、腰椎间盘突出、膨出、椎管狭窄、椎体滑脫、中老年膝尖节增生性骨尖节病、各部位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早、中期)。

五、不手术一次性治愈下肢静脉曲张(老烂腿)。

六、精神分类症、瘡病、面神经麻痹(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及各种顽固性疼痛、顽固性牙痛、顽固性失眠。

中药熏蒸室开展项目

中药熏蒸疗法是指利用药物煮沸后产生的蒸汽来熏蒸肌体,以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方法。由于蒸汽对身体的蒸腾作用,可使全身经络涌动,推血运行帝蒸堂,药力经皮肤直达各脏腑,无处不至,可起到滋养津液、滋润肌肤、健脾和胃、壮肾利水的作用。熏蒸法可用来治疗风寒湿三邪所致病症,以及气虚下陷、气血瘀滞、湿阻脉络等病症,并可用于养生保健,治疗肥胖症等。

从理论上说中药熏蒸,是沐浴节的延续和深化,它综合了水浴、药浴、熏浴、蒸汽浴的特点3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如果说沐浴仅仅是一种宽松的健身活动帝蒸堂熏蒸,那么中药蒸就有了很强的针对性。用其水气熏洗身体,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益肾壮腰的功效。为了扩大中药蒸的治病范围,历代中医们经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和临床实践,在中药蒸这一领域,已研制成功多种配方,分别针对五脏六腑的疾病和矣节、皮肤、神经等病症进行治疗和预防。中药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中医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防治疾病方面,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适应症:

1、风湿类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尖节炎、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

2、骨伤类疾病:腰椎间盘脱出症、退行性骨尖节病、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3、皮肤类疾病:银屑病、硬皮病、皮肤瘙痒症、脂溢性皮炎等。

4、内科:感冒、咳嗽、高脂血症和高蛋白血症、糖尿病、失眠、神经官能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肠炎。

5、妇科:痛经、闭经等。

熏蒸疗法的十大功效:疏通经络可放松筋骨,打通人体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对各种风、痛显著效果。

中药熏蒸疗法优势:

1发汗解表、和卫散邪?疏通月奏理、调气和血、解毒避秽、防疫保健、杀虫止痒等诸多功用,可广泛用于全身各种皮肤病的治疗,并有着较好的疗效;将中药物理作用于病灶,可改变皮肤病患者体质,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力恢复,恢复自然生理机能,避免长时间口服西药激素及外用膏剂所导致的毒副作用。

2、快速咼效

针对患者不同病情,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结合皮肤整舱熏蒸治疗系统,将中药物理作用于病灶,快速产生病源抗体,有效治疗各类皮肤病。

3、防止复发

采用中药熏蒸治疗疗法治疗皮肤病再辅以中药内调外治,加强病灶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机体自然生理机能动态平衡,恢复皮肤自我养护功能,彻底解决复发难题。

养容生肌

中药熏蒸治疗疗法能使皮肤光滑细润、补肾壮骨、养容生肌、延年益寿。

针灸推拿科开展项目

针灸推拿科开展服务项目:针法(包括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耳针、头皮针、电针、月俞穴药物注射、平衡针、腹针、芒针、火针、浅针、浮针、皮内针、金针、滞针、镀针、针刀、微针疗法、锋钩针'穴位埋线、蜂疗、挑治、割治等。拔火罐法(包括留罐、闪罐、走罐等),中药穴位敷贴、湿热敷、理疗、舌痂等。

推拿手法:摩擦类、挤压类、摆动类、振动类、叩击类、运动尖节类等各种手法。

艾灸室开展的服务项目

1 ?直接灸

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分为瘢痕灸与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等慢性疾病。

2)无瘢痕灸,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无需灼伤皮肤,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2?间接灸

间接灸,也叫隔物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月俞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

1)隔姜灸

隔姜灸,古代医书就有记载,现代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已成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较古代略有改进,如在艾炷中增加某些药物或在灸片下面先填上一层药末,以加强治疗效果。2)隔蒜灸

隔蒜灸,分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两种。隔蒜灸属于艾炷灸之间接灸的一种,主要用治痈疽肿痛之症。具有拔毒、消肿、定痛的作用。

3)隔盐灸

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是临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用于多种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证的治疗。

4)隔附子饼灸

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腌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

3. 艾卷灸

艾条灸,又称艾卷灸。是将艾条点燃后置于月俞穴或病变部位上进行熏灼的方法。该法使用简便,效果良好,为目前临床所常用。

1 )悬起灸

是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而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悬起灸一般用无药艾条,有时也可用药物艾条进行熏灸。施灸方法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

2)实按灸

即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两者的制法、作用和操作方法等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是配方。

4. 温针灸

又称针柄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

5. 温灸器灸

温筒灸,铜制灸器、不锈钢灸器、竹制灸器。是用金属等材质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月俞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6-新铺灸

新铺灸是由传统长蛇灸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同时它又吸取了隔姜灸、隔药灸之精华.将传统的姜片改成用姜泥,加中药十余种1,艾绒中又加中药,共同发挥作用,芳香走窜,穿筋透骨,相得

益彰。温热舒适不起泡,功效强劲,施灸范围最大' 穴位最多、时间最长、效果最佳。

中医康复科治疗项目教学内容

中医康复治疗室开展项目 一、正骨复位、推拿按摩、功能康复、牵引整脊、畸形矫正、体能训练,儿童脑瘫,软骨病、先天性畸形、先天性斜颈、脊柱侧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X”型腿、“O”型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儿童遗尿病。 二、跌打损伤、关节脱位、各部位骨折、错位及治疗不当引起的后遗症。 三、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所引起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腰椎间盘突出、膨出、椎管狭窄、椎体滑脱、中老年膝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各部位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早、中期)。 五、不手术一次性治愈下肢静脉曲张(老烂腿)。 六、精神分类症、癔病、面神经麻痹(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及各种顽固性疼痛、顽固性牙痛、顽固性失眠。 中药熏蒸室开展项目 中药熏蒸疗法是指利用药物煮沸后产生的蒸汽来熏蒸肌体,以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方法。由于蒸汽对身体的蒸腾作用,可使全身经络涌动,推血运行帝蒸堂,药力经皮肤直达各脏腑,无处不至,可起到滋养津液、滋润肌肤、健脾和胃、壮肾利水的作用。熏蒸法可用来治疗风寒湿三邪所致病症,以及气虚下陷、气血瘀滞、湿阻脉络等病症,并可用于养生保健,治疗肥胖症等。 从理论上说中药熏蒸,是沐浴节的延续和深化,它综合了水浴、药浴、熏浴、蒸汽浴的特点,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如果说沐浴仅仅是一种宽松的健身活动帝蒸堂熏蒸,那么中药蒸就有了很强的针对性。用其水气熏洗身体,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益肾壮腰的功效。为了扩大中药蒸的治病范围,历代中医们经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和临床实践,在中药蒸这一领域,已研制成功多种配方,分别针对五脏六腑的疾病和关节、皮肤、神经等病症进行治疗和预防。中药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中医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防治疾病方面,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适应症: 1、风湿类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 2、骨伤类疾病:腰椎间盘脱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病、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3、皮肤类疾病:银屑病、硬皮病、皮肤瘙痒症、脂溢性皮炎等。 4、内科:感冒、咳嗽、高脂血症和高蛋白血症、糖尿病、失眠、神经官能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肠炎。

市中医院中医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市中医院中医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开展中医医院或康复医院的康复服务和研究能力建设,加强中医康复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丰富中医康复临床服务技术和方法,加强中医康复服务流程优化和质量管理,推进中医康复医疗服务信息化及规范化建设。根据《海南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17年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琼财社[2016]2155号)和《海南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7年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琼财社[2017]31号)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在原有康复科建设基础上,通过改造或扩建的方式,整合资源,建设中医康复单元,以中风病为重点病种,并拓展其他疾病的综合康复治疗。配置一批中医康复设备,提高中医康复技术水平,建设一支康复人才队伍,加强中医康复服务流程优化和质量管理,建设中医康复数据库,提高我院中医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项目承担单位和内容 (一)项目承担单位。 三亚市中医院。 (二)项目内容。 1.建设中医康复单元:三亚市中医院康复科成立于2011年,有独立的门诊和病房,病房面积1600平米,床位46张,功能用房面积紧张,康复治疗大厅150平米,其他功能用房不足50平米,病房空间拥挤,远没有达到《康复科建设标准》要求,门诊面积40平米,所有开诊内容都集中在一个房间,没有单独的康复咨询室。通过呼吁医院改建、扩建等方式,促进中医康复场所规范改造、布局

优化、资源配置和流程改进,整合多学科资源,集中设置相关中医康复技术和人员形成中医康复单元,以中风病为重点病种,并拓展脊髓损伤、项痹、腰腿痛、儿童脑瘫、中风病亚病种、骨折术后、心脏病、肿瘤等疾病的综合康复治疗。提供便利的综合性、一体化中医康复服务。坚持中医理论辩证论治的特点,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以改善和促进患者功能障碍恢复为开展工作的归宿点,重点着手于长期优化康复治疗和防治方案、拓展康复使用范围的临床研究。在建设过程中,以建立康复科重点病种辩证论治规范、临床疗效评价、医疗质量控制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扩展康复科疾病谱,开展康复新技术,提高康复服务水平和能力。 2.配置中医康复设备:康复科目前部分陈旧、老化的医疗设备,我们将按照《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和《三级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配备齐全的中医康复设备,为患者提供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康复服务。目前康复治疗的开展主要是以一对一的这种粗放的形式开展,现代科技下诞生的高端康复医疗设备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确实起到很大作用,但在我们科室并没有得到体现。为了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逐渐缩小我们与省内、国内大型康复机构的差距,在“填平补齐”中医康复设备的同时,也需要购进部分现代康复设备。 3.提高中医康复技术水平: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实现专科可持续发展,力争建立多病种一体化治疗中心。完善康复护理队伍建设,开展中医特色的康复护理服务。完善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康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以改善和促进人的功能,维护和提升人的健康状态为目标,充分发挥中医康复技术优势,走“中西医结合康复之路”,开展康复医疗、康复护理、康复咨询等领域的康复服务。实现基于传统康复和现代康复有效结合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症(退行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 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 西医学中退行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 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个/ml; (4)中 老年患者(多40岁); (5) 晨僵感30min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6)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 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辨证分型 风寒湿痹 (1) 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 肢体多 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舌苔 薄白,脉浮或浮缓。 (2) 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 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 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 关节活 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 脉濡缓。 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 不便,局 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 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 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 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 性,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二、 1、 甚 、甬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 2、

康复科诊疗项目

全州县中医医院 关于康复科诊疗相关事项的报告 合管中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二维医疗的思维从治病-救命发展到了三维:治病-救命-功能,医学模式也转变成了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康复医学被称为“第三医学”或“医学的第三阶段”,有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康复旨在通过医疗手段,使病人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并最终能重新回归社会,继续作为社会中健康的一员而生活和工作。 康复医疗能促进病体的康复,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还有利于患者的心理调适,以增进其生活信心。因此,康复无论是对于患者本身,还是对于家庭和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满足全州县城乡居民和社会群众对看病就医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顺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形势,我院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及《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要求,为城乡居民提供多层次的疾病诊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医疗服务,设置了全州县中医医院康复科。 根据《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桂卫农卫〔2011〕38号),我院向合管中心提出以下申请: 1、取消康复病人中医理疗超三项的规定,不限制使用康复理疗

及中医适宜技术项目; 2、康复病人不统计我院的次均费用; 3、康复病人须从其他科室转入康复科时,先结账后再入院(不受分解住院的限制,又便于其他科室的次均费用统计); 4、其他事项请给予指示。 附:部分康复诊疗项目 全州县中医医院 2015年12月09日 全州县中医医院 康复科部分诊疗项目 诊疗项目价格新农合诊疗字典报销比例减重支持系统训练19元/次有100% 吞咽功能障碍训练15元/次有50% 仪器平衡功能训练无无50% 全身肌力训练(运动疗法)34元/次有50% 电动起立床训练16元/次有100% 轮椅功能训练11元/次有0% 有氧训练11元/次有50% 文体训练14元/次有0% 平衡功能训练16元/次有100%

中医康复科年度计划

中医康复科年度计划(完整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20XX年康复科是夯实基础的一年,20XX年则是康复科全面发展的关键之年。为了康复科的和诣发展、增强可持续竞争力,特拟定20XX年主要工作计划。 一、工作重点及工作思路 20XX年工作重点是继续抓好门诊康复科运动作业疗法室建设;做好横向联合,拓展脑损伤、神经损伤等伤病的功能训练;稳定疼痛性疾病及颈肩腰腿痛疾病的诊疗工作;着力建设康复科病房、规范发展康复科病房管理;切实抓好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全面启动中医治未病、天灸、亚健康服务等工作;积极开展康复预防、康复治疗等全面康复、完善康复工作体系和服务网络, 广泛联系各科专家传播康复信息,普及康复知识;加强业务学习,力争创出科室特色与品牌。 二、工作任务及措施 1?定期到其他科室查房,了解病人康复情况,指导

相关科室医师开需要的康复治疗项目,指导本科人员制定康复计划及实施。本科医师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适应证,向其他相关科室医师推介本科特色。 2.有计划对本科医师进行全面康复培训,做到康复理论和康复治疗技术每周一小训每月一大训,以提高每位医师的康复理论及康复治疗技术水平。 3?全面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吞咽障碍治疗,拓展脑损伤、脑瘫、骨折术后功能康复、有计划地开展慢阻肺、心脑血管疾病等内科病的康复介入。 4?在院内外宣传康复项目特点,治疗效果,提高社会各界康复意识。通过病人及时反馈的意见与建议, 及时改正我们工作当中的不足,以提高工作质量与服务。 5?对疑难病人进行科内讨论,以提高治疗效果增 进康复医疗技术水平。 6?劳务酬金实行二级分配,以工作量为主,结合岗位工作、职称、病人满意度综合考虑。 7?加强住院部病人管理,实行有康复特色的病房管理模式。由科主任、护士长全面组织实施管理方案,科内

痹证的辨证论治

痹证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变形、活动障碍,甚或內舍于五脏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西医学中的结缔组织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骨与骨关节病、软组织疾病等,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反应性关节炎、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增生性关节炎、骨软骨炎、慢性纤维组织炎、腰肌劳损、肌腱炎等出现痹证的临床表现时,可参照本病的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正虚卫外不固是痹证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外邪是痹证发生的的外在条件,邪气痹阻肢体筋脉,经脉气血不通是基本病机。 病因: 1、风寒湿邪,侵袭人体。久居高寒潮湿之地,或常处水中、野外潮湿寒冷等环境,或气候突变,冷热交错,或起居不慎等原因,当人体正气不足时,以致风寒湿邪侵袭,留注经络关节而发病。

2、感受风湿热邪,或郁久化热。感受风湿热邪,或风寒湿邪外侵,郁久化热,以致风湿热邪痹阻经络关节而发病。 3、痰浊瘀血。痰浊瘀血是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它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新的病证,因此在弊病的发病中亦起重要作用。或暴饮暴食,恣食生冷,过食肥甘,或饮酒过度,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阻滞经脉;或七情郁结,气机运行失和,郁滞不通,气滞血瘀,阻滞经络;或跌打外伤,局部气血凝聚,失于荣养,营卫不调,而易触外邪,发为痹病。 4、正气不足。先天禀赋薄弱,元气不充,或后天营养失调,缺乏体育锻炼,或劳逸不当,或病后失调,以致气血虚弱,腠理疏松,营卫之气不固,外邪乘虚入侵。 病机:痹证的基本病机为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闭阻,气血不通。外邪侵袭机体,又可因人的禀赋素质不同而有寒热转化。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者,感受外邪,易从阳化热,而成为风湿热痹。阳气虚衰者,寒自内生,复感风寒湿邪,多从阴化寒,而成为风寒湿痹。 病初邪在经脉,累及筋骨、肌肉、关节,以实证为主。由于病邪性质的偏盛,症状表现亦有不同,其中风邪胜者为行痹,病位偏上;寒邪胜者为痛痹;湿邪胜者为着痹,部位偏下;热邪胜者为热痹。各种邪气之间亦可互相转化。 痹证日久可以出现三个方面的病理演变:一是风寒湿痹或风湿热痹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日甚,瘀血痰浊痹阻经络,深入骨骱,导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 摘要:综述近年来中医对脾胃病的辨证治疗及研究、分析、归纳脾胃病的诊治思路与方法,进而总结其辨证治疗规律,以便有效的指导临床。 中医学理论的发展也同其他学科理论一样,都要经过不断的深化,推陈出新符合当代人的应用,然后在新的思路下,利用先进技术,在反复实践中凝结成新的理论体系,继而不断延续和创新发展。 脾胃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总结历代医家关于脾胃病的辨证治疗规律,对继承发扬祖国医学,开展脾胃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脾胃病的内涵及脾胃学说的学术流派脾胃是中医的消化脏器,胃纳脾运、脾升胃降是人体消化功能的基本形式,中医脾胃病涉及脾胃的化纳、升降、化生失常的疾病。中医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它的发生和发展是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实践、认识而逐渐形成的学术流派。 脾胃学说始见于《内经》,它奠定了脾胃学说的基础理论,成为中医理论及诊断、治疗所遵循的准则,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内经》首先提出,“脾胃者,仓瘭之官,五味出焉。”脾胃主受纳,运化饮食五味,输布水谷精微,升清降浊,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明确指出了脾胃的功能及其重要性。汉末医圣张仲景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的重要医学理

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他对《内经》理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提出了著名的“脾胃论”,着重阐述了脾胃的重要性。《内经》强调“人以水谷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李东垣便从脾胃立论,创立了“土者生万物”的学术观点。认为人的元气靠脾胃来滋养。脾胃消化功能旺盛,则人体健康,反之则病来。他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他还强调脾胃气机的升降,认为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所谓升清气,是指将食物的精微升华,使其滋养全身:所谓降浊气,是指糟粕废物的排出。但凡升降失司,均能引起疾病的发生。因此,在治疗脾胃病时,要掌握调节气机升降这一关键环节。若治疗脾病,需要重视升发脾阳:治疗胃病时,要注意降逆胃气。在临床中,李东垣更重视升发脾胃之阳的重要性。他总结了一套以益胃健脾,升阳补气为主的治疗方法,首创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著名方剂来治疗脾胃疾病,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清代温病大家叶天士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喜柔润,脾喜刚燥,胃宜降则和,脾宜升则健。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大家的对治疗脾胃病的一些重要成就,从中不难看出治疗脾胃病也需辩证治疗,因人而异。 名老中医经验 1.1 治疗脾胃病的基本大法是健脾益气:刘沈林〔1〕认为在脾胃病的发病机制中,脾胃虚弱为发病之由,而健脾益气则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症(退行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 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包括西医学中退行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0个/ml;(4)中老年患者(多40岁); (5)晨僵感30min、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痹 (1)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2)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 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 脉濡缓。 2、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 不便,局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 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 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3、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 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 性,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名老中医治脾胃消化系统疾病经验

沈舒文,全国名老中医,教授,着名中医消化病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30余载,学验俱丰,对脾胃病的治疗有独特风格和经验。本期介绍其运用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食道炎、胃寒经验。 一、半夏黄连配枳实,消痞散结治痞满。 痞满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半夏配黄连是张仲景半夏泻心汤的核心配伍组药,体现了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消痞散结的配伍组方治疗思想。金元时期李东垣《兰室秘藏》中的枳实消痞丸是在半夏泻心汤、枳术丸的基础上取其核心配伍衍化而来,治疗脾胃虚弱,寒热互结之痞满。沈老其法而不泥其方,抽取辛开苦降,消痞散结之半夏、黄连、枳实,作为配伍组药之核心,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互结,脾胃气滞之胃脘痞满。若病发于脾胃气虚,而见胃脘痞满,不思饮食,倦怠乏力,常配人香砂六君子汤。 典型病例:刘某某,女,42岁。胃脘痞满,伴疼痛5年余,近3年来逐渐加重,困倦乏力,不思饮食,嗳气,排便不畅,在当地医院胃镜检查报告:中度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伴中度肠上皮化生。舌质暗红,苔厚腻微黄,脉沉细弦。中医诊断:胃痞,证属寒热互结,脾虚胃滞。治疗予以消痞散结,健脾行气之剂。处方:法半夏、佛手各10克,黄连6克,枳实、党参、白术、刺猬皮、生牡蛎、枸橘各 15克,穿山甲5克(研末冲服),半枝莲 30克,炙甘草4克。患者服药14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再以上方化裁调治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半年后胃镜检查报告: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检报告:慢性萎缩性胃炎。 二、小陷胸汤配苏梗,开结降气治食道炎。 沈老认为,反流性食道炎若胸骨后不适,胃脘痞满,反流,口苦,为痰热互结,胃气逆阻为患,用张仲景小陷胸汤 (半夏、黄连、瓜蒌)配苏梗形成配伍组药开痰结、降胃气治疗。其中半夏与黄连配伍辛开苦降,消痞散结,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润降,得半夏;黄连清热开结化痰,配苏梗宽胸润降胃气。若胸骨后有灼热感,口干不欲饮,为胃阴不足,此组药配自拟滋胃汤(太子参、麦冬、石斛)以润为降,反酸配刺猬皮制酸和胃。 典型病例:李某某,男,62岁。患者近两月逐渐出现胸骨后不适,偶有灼痛,泛酸,呃逆,伴咯痰黏稠,咯之不爽,口苦,舌红苔黄稍腻,脉滑。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B级)。中医辨证为痰热结胸,胃气逆阻。治以辛开苦降,清化痰热,润降胃气。处方:法半夏、瓜蒌、浙贝母、桔梗、苏梗、佛手各10克,黄连、旋覆花各6 克,刺猬皮15克,炙甘草5克。7剂,水煎分早、晚服。 二诊:胸骨后灼痛较前好转,但食入后反酸,呃逆,胃脘疼痛,咯黏痰,咯之不利,夜间休息差,舌淡红,苔黄少,脉缓。中医证属痰热,气血不畅兼阴虚,治以清化痰热,滋阴润降,行气活血。处方:法半夏、蒲黄、佛手、麦冬、瓜蒌、五灵脂各 10克,太子参20克,石斛12克,苏梗8 克,刺猬皮15克,黄连、炙甘草各6克。 14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 三诊:患者症状基本消失,舌稍红,苔薄白,脉沉细。再服二诊方加减调治1 月,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胃镜刀;:食管黏膜未见异常。 三、良附丸配炙黄芪饴糖,温中补虚治胃寒。 良附丸出自于《良方集腋》,由高良姜、香附组成,高良姜温胃散寒止痛,香附理气活血止痛,两者相伍共具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作用,用于治疗寒凝气滞之脘腹冷痛。炙黄芪、饴糖,取黄芪建中汤甘温补中,缓急止痛主要配伍之效。四者相伍形成配伍组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寒凝气滞之胃脘冷痛,泛吐清水,舌淡苔白滑,脉沉迟。若消化性溃疡属脾胃虚寒者,加桂枝10克,白芍15克,为黄芪建中汤核心配伍,温健中宫之气,和营卫;泛吐清水甚,加白术15克健脾气,益智仁12克摄脾涎。 典型病例:刘某某,男,49岁。患者 5年前渐觉胃脘疼痛胀闷不适,曾在西安市某医院做胃镜,诊断为胃溃疡。经多家医院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症状时轻时重。近日感胃脘喜温喜按,胀闷冷痛,畏寒肢冷,食欲极差,不食不饥,体重日减,乏困无力,强食过多则口吐清水涎沫,大便稀溏,舌胖有齿痕,质暗,苔白,脉沉细。临床诊断:胃溃疡。中医辨证:中阳不足,寒凝气滞。治法:温补中

XXX医院康复科专科建设计划及实施实施方案

XXX医院康复科专科建设计划及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XXX医院康复科专科建设计划及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划好科室的发展,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重点建设专科工作发展规划,逐步推进专科建设。制定我院康复科发展规划。 一、发展方向: 在原有专科建设基础上,本专科以项痹、腰腿痛、中风病为重点病种,并拓展骨伤、中风病亚病种等疾病的综合康复治疗。坚持中医理论辩证论治的特点,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重点着手于长期优化康复防治方案、拓展康复使用范围的临床研究。在建设过程中,以建立康复科三大重点病种辩证论治规范、临床疗效评价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扩展康复科疾病谱。 二、主要目标: 1、5年内将我院康复科建设成为“设施设备先进、技术服务一流、中医特色突出”的康复中心。该中心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服务于本市30万人口并向外辐射周边县市,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康复基地。 2、建立优化康复、中药防治项痹、腰腿痛、中风病等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案。 3、康复亚专业-神经康复的建立和完善。 4、完善信息来源,建立康复治疗辩证论治规律。 5、建立康复疗效评价标准。 6、建立康复防治本专科重点疾病的资料库,确定疗效、经济实惠的方案,以便推广应用。

7、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实现专科可持续发展。 8、完善康复护理队伍建设,提供康复理论知识培训。 三、预期进展: 1、建立和完善优势病种的疗效评价方法、防治方案。 2、适时使我院优势病种进入临床路径。 3、继续与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XX医院开展合作,开展学术交流。 四、关键指标 1、提高床位使用率与周转率,降低药品比率,增加业务收入。 2、增加PT、OT等非药品使用率。 3、建立推广应用临床康复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5%-10%。 4、建立本专科重点疾病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5、提高病患的满意度,扩大影响力。 五、主要工作内容 1、在院内外宣传康复项目特点,治疗效果,提高社会各界康复意识。通过病人及时反馈的意见与建议,及时改正我们工作当中的不足,以提高工作质量与服务。 2、着力建设康复科病房、规范发展康复科病房管理,实行有康复特色的病房管理模式。 3、有关管理制度和分配机制等规章制度的建立。 4、全面启动中医治未病、天灸、亚健康服务等工作。 5、积极开展康复预防、康复治疗等全面康复、完善康复工作体系和服务网络,广泛联系各科专家传播康复信息,普及康复知识。

中医康复科年度计划_中医康复科工作计划

中医康复科年度计划_中医康复科工作计划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医康复科年度计划_中医康复科工作计划,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医康复科年度计划篇(一) 一,医疗安全及医疗质量: 落实病人离院请销假制度及定期回访工作,完善康复科病例模板(查房内容详实有物),宣教到位,做好病人及家属培训工作,病房交班实行责任制。 二,学科建设(1.发展思路2.具体措施3.床位数4.人才梯队5.新技术) 1.发展思路:扩大中医康复治疗及现代康复治疗影响,完善康复治疗内容。加强儿康建设。(可考虑儿保、护工培养等)。 2.具体措施:按照邢台市重点专科标准规范科室建设,开展义诊、康复知识讲座与电视宣传等活动,提高我院康复科的社会知名度。继续发展针灸治疗、脑中风、脑瘫、儿童智残、四肢关节骨折(术后)功能障碍、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康复治疗,制定系统规范化康复治疗流程。规范儿康诊疗及设备。 3.床位数:床位30张,利用率达到80-100%。 4.人才梯队:建立健全康复治疗单元,初步形成1名康复医师,2名康复治疗师,1名康复理疗护士为基本单元的康复治疗小组。完善医疗组、护理组、治疗组建设。还需要护士3名,康复治疗师3名(男生优先)。 5.新技术:引导式教育用于临床工作。 三、设备规划(需求及购置)

理疗设备:(儿康):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2台)、肌兴奋治疗仪(2台)、痉挛肌治疗仪(3台)、经颅磁治疗仪1台、训练滑梯1台、训练浪桥1台、球浴1套、平衡踩踏车2个、钻滚筒1个、电动起立床1张、圆形滑车1个、圆形转台1个、摇滚翘翘板2个。(成人康复):多谱光红外治疗仪1台,神经功能重建1台,脑中频治疗仪4台、吞咽治疗仪1台。 四、人才培养 着重培养科内康复医师、治疗师,加强与各康复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学习,达到市内知名。每周科内安排业务讲课,每月有病例讨论,请专家来科内指导教学。 五,目标:康复建设科学、规范,医疗组、护理组、治疗组分工、合作,逐步脱离分散作业,集中病人治疗,科室可担负治疗、康复、教学、培训等工作。 中医康复科年度计划篇(二) 20xx年康复科是夯实基础的一年,20xx年则是康复科全面发展的关键之年。为了康复科的和诣发展、增强可持续竞争力,特拟定20xx年主要工作计划。 一、工作重点及工作思路 20xx年工作重点是继续抓好门诊康复科运动作业疗法室建设;做好横向联合,拓展脑损伤、神经损伤等伤病的功能训练;稳定疼痛性疾病及颈肩腰腿痛疾病的诊疗工作;着力建设康复科病房、规范发展康复科病房管理;切实抓好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全面启动中医治未病、天灸、亚健康服务等工作;积极开展康复预防、康复治疗等全面康复、完善康复工作体系和服务网络,广泛联系各科专家传播康复信息,普及康复知识;加强业务学习,力争创出科室特色与品牌。

脾胃科中医病历范文(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中 入院记录 姓名:郑×职业:保安 性别:男工作单位:常州市奇丰机械电子厂 年龄:23岁住址:江苏省金坛市社头镇前春村委芦巷村28号 婚姻:未婚供史者(注明与患者关系):患者本人 出生地:江苏金坛入院日期:2010 年10 月03 日16:45时 民族:汉族记录日期:2010 年10 月03 日17:00时 发病节气:秋分后“” 主诉:胃脘隐痛1年,加重一周。 现病史:患者于xx年xx月中旬饮入凉啤酒后出现胃脘部隐痛,自服药物后缓解(具体不详)。此后间断出现胃脘隐痛,餐后胀满,畏寒,服用雷尼替丁胶囊、香砂养胃丸后缓解。近一周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隐痛加重。于xx年xx月于xx医院行胃镜示:;病理示:。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口服及中药汤剂症状可缓解,今日为求系统治疗收住我院,刻下症:胃脘隐痛,喜按,畏冷恶风,食后胀满,无恶心呕吐,纳可,夜眠安,二便可。

既往史:双膝关节骨质增生xx年,左膝稍重,外敷药物好转。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病史。 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及其他过敏史。 个人史:原籍出生,无外地久居史,无血吸虫病等疫水接触史,无地方病或传染病流行区居住史,无工业毒物、粉尘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生活较规律,居住环境一般,无潮湿之弊,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史。无冶游史,无性病史。 婚育史:已婚,已育。 家族史:无家族性遗传病、传染病史。 体格检查 T:37.5℃,P:67次/分,R:18次/分,BP: 118/72mmHg 神志清楚,精神一般,表情自如,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形体适中,自主体位,步行入院,步态正常,查体合作,语声正常,无异常声音如呻吟、呃逆等,无特殊气味。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及紫癜,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球结膜无水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通畅,听力无异常,鼻中隔无偏曲,口唇无紫绀,咽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气管位置居中,甲状腺正常,甲状腺血管无杂音,颈静脉正常,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颈动脉搏动正常,双侧无杂音。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壁静脉无曲张,胸骨无压痛,两肺语音传导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不弥散,无震颤,叩诊双侧浊音界正常,心率67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胃脘部压

痹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痹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概述 (1)概念 “痹”字的含义:闭也,闭塞不通之义。指阻闭,突出本病主要是因经络阻闭,气血不行所致特点。 痹病的含义(广义):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闭阻,引起相关系统疾病的总称。 正常生理:经脉气血运行;脏腑气机升、降、出、入。 病理:邪气闭阻气血运行,妨碍脏腑升降出入而为痹病。 (2)分类 五体痹——皮、肉、筋、骨、脉痹(是中医解剖学概念,它反映了人体由浅入深的五个不同层次,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导致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皮肤、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五因痹——风、寒、湿、热、瘀 五型痹——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尪痹 五脏痹——肺、脾、肝、肾、心痹 (3)西医疾病范畴 以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为主,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属本病的范畴。 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以肢节痹病为主要临床特征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痹症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及饮食等有密切关系。正虚卫外不固是痹症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外邪是痹症发生的外在条件。邪气痹阻经脉为其病机根本,病变多累及肢体筋骨、肌肉、关节,甚则影响脏腑。 1.1外因 ①感受风寒湿邪:久居潮湿之地、严寒冻伤、贪凉露宿、睡卧当风、暴雨浇淋、水中作业或汗出入水等,外邪注于肌凑经络,滞留于关节筋骨,导致气血痹阻而发为寒湿痹。由于感受风寒湿邪各有所偏盛,而有行痹、痛痹、着痹之别。若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复感风寒湿邪,可以从阳化热;或风寒湿痹经久不愈,亦可蕴而化热。 ②感受风湿热邪:久居炎热潮湿之地,外感风湿热邪,袭于肌腠,壅于经络,痹阻气血经脉,滞留于关节筋骨,发为风湿热痹。 1.2内因 ①劳逸不当:劳欲过度,将息失宜,精气亏损,卫外不固;或激烈活动后体力下降,防御机能降低,汗出肌疏,外邪乘袭。 ②久病体虚:老年体虚,肝肾不足,肢体筋脉失养;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腠理空疏,外邪乘虚而入。 此外,恣食甘肥厚腻或酒热海腥发物,导致脾运失键,湿热痰浊内生;或跌扑外伤,损及肢体筋脉,气血筋脉痹阻,亦与痹证发生有关。

中医康复科治疗项目

中医康复科治疗项目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医康复治疗室开展项目 一、正骨复位、推拿按摩、功能康复、牵引整脊、畸形矫正、体能训练,儿童脑瘫,软骨病、先天性畸形、先天性斜颈、脊柱侧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X”型腿、“O”型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儿童遗尿病。 二、跌打损伤、关节脱位、各部位骨折、错位及治疗不当引起的后遗症。 三、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所引起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腰椎间盘突出、膨出、椎管狭窄、椎体滑脱、中老年膝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各部位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早、中期)。 五、不手术一次性治愈下肢静脉曲张(老烂腿)。 六、精神分类症、癔病、面神经麻痹(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及各种顽固性疼痛、顽固性牙痛、顽固性失眠。 中药熏蒸室开展项目 中药熏蒸疗法是指利用药物煮沸后产生的蒸汽来熏蒸肌体,以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方法。由于蒸汽对身体的蒸腾作用,可使全身经络涌动,推血运行帝蒸堂,药力经皮肤直达各脏腑,无处不至,可起到滋养津液、滋润肌肤、健脾和胃、壮肾利水的作用。熏蒸法可用来治疗风寒湿三邪所致病症,以及气虚下陷、气血瘀滞、湿阻脉络等病症,并可用于养生保健,治疗肥胖症等。 从理论上说中药熏蒸,是沐浴节的延续和深化,它综合了水浴、药浴、熏浴、蒸汽浴的特点,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如果说沐浴仅仅是一种宽松的健身活动帝蒸堂熏蒸,那么中药蒸就有了很强的针对性。用其水气熏洗身体,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益肾壮腰的功效。为了扩大中药蒸的治病范围,历代中医们经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和临床实践,在中药蒸这一领域,已研制成功多种配方,分别针对五脏六腑的疾病和关节、皮肤、神经等病症进行治疗和预防。中药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中医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防治疾病方面,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适应症:

中医脾胃疾病辨证与治疗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011423442.html, 中医脾胃疾病辨证与治疗浅析 作者:刘婷姚良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20年第01期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问题,中医脾胃疾病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实证和虚证,其中实证包括湿热证,湿热证,气滞证以及温热症等等,虚症主要包括脾气虚症,脾胃阳虚症,胃阴不足等等,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患者到底是实证还是虚证,只有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才能对症下药,对患者的疾病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 【关键词】中医;脾胃疾病;辩证;治疗浅析 【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256-02 从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脾胃疾病是十分常见的临床疾病,对于脾胃疾病来说,我国有着丰富的研究论述,我国著名医师张仲景重点对脾胃疾病进行了研究,并且对于脾胃疾病的两大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疗措施,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应该综合现代医学的发展理念,辩证的对脾胃疾病进行研究,这样能够更好的对脾胃疾病进行治疗,我国的医学发展水平也能得到快速提高。 1 脾胃病实证 1.1 实热证 中医的脾胃疾病一共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实证和虚证,实证的脾胃病主要包括湿热证,湿温证、气滞证,其中实热证主要是指阳明实热证。如果患者是阳明湿热证则会伴随全身出汗,口渴,舌苔发黄等症状。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清胃泻热的方式。患者可以服用白虎汤,白虎汤的配料主要是石膏、知母、梗米,炙甘草。如果当患者服用白虎汤以后病情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症,适当的增加或者是减少一些配方,可以将人参加入到白虎烫内,这样能够起到更好的疗效。如果患者是阳明腑证的话,患者会出现大便干燥,睡眠困难,舌苔发黄且干燥的症状,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轻火泻下的方式,患者可以服用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的配方主要是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如果患者是胃火炽盛证,则会出现口臭,牙龈肿痛溃烂,舌苔发黄的症状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主要是进行清泻胃火,患者可以服用清胃散或者是石膏知母汤。患者在服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增加或者是减少一些用量。 1.2 湿热证

中医康复科治疗项目精选文档

中医康复科治疗项目精 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中医康复治疗室开展项目 一、正骨复位、推拿按摩、功能康复、牵引整脊、畸形矫正、体能训练,儿童脑瘫,软骨病、先天性畸形、先天性斜颈、脊柱侧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X”型腿、“O”型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儿童遗尿病。 二、跌打损伤、关节脱位、各部位骨折、错位及治疗不当引起的后遗症。 三、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所引起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腰椎间盘突出、膨出、椎管狭窄、椎体滑脱、中老年膝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各部位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早、中期)。 五、不手术一次性治愈下肢静脉曲张(老烂腿)。 六、精神分类症、癔病、面神经麻痹(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及各种顽固性疼痛、顽固性牙痛、顽固性失眠。 中药熏蒸室开展项目 中药熏蒸疗法是指利用药物煮沸后产生的蒸汽来熏蒸肌体,以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方法。由于蒸汽对身体的蒸腾作用,可使全身经络涌动,推血运行帝蒸堂,药力经皮肤直达各脏腑,无处不至,可起到滋养津液、滋润肌肤、健脾和胃、壮肾利水的作用。熏蒸法可用来治疗风寒湿三邪所致病症,以及气虚下陷、气血瘀滞、湿阻脉络等病症,并可用于养生保健,治疗肥胖症等。 从理论上说中药熏蒸,是沐浴节的延续和深化,它综合了水浴、药浴、熏浴、蒸汽浴的特点,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如果说沐浴仅仅是一种宽松的健身活动帝蒸堂熏蒸,那么中药蒸就有了很强的针对性。用其水气熏洗身体,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益肾壮腰的功效。为了扩大中药蒸的治病范围,历代中医们经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和临床实践,在中药蒸这一领域,已研制成功多种配方,分别针对五脏六腑的疾病和关节、皮肤、神经等病症进行治疗和预防。中药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中医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防治疾病方面,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适应症: 1、风湿类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 2、骨伤类疾病:腰椎间盘脱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病、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3、皮肤类疾病:银屑病、硬皮病、皮肤瘙痒症、脂溢性皮炎等。 4、内科:感冒、咳嗽、高脂血症和高蛋白血症、糖尿病、失眠、神经官能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肠炎。 5、妇科:痛经、闭经等。 熏蒸疗法的十大功效: 疏通经络可放松筋骨,打通人体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对各种风、痛显着效果。 中药熏蒸疗法优势: 1、发汗解表、和卫散邪、疏通腠理、调气和血、解毒避秽、防疫保健、杀虫止痒等诸多功用,可广泛用于全身各种皮肤病的治疗,并有着较好的疗效;将中药物理作用于病灶,可改变皮肤病患者体质,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力恢复,恢复自然生理机能,避免长时间口服西药激素及外用膏剂所导致的毒副作用。

最新中医康复科治疗记录单59928

中医康复科 治疗记录单 每次治疗结束,患者(或家属)对康复训练项目签字确认,并对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如果“不满意”,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并在备注中填写。 1

治疗记录单 果“不满意”,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并在备注中填写。

2 英语vii译林牛津版 unit3grammar练习 一、用联系动词旳适当形式填空: 1. Wood ____________ hard. 2. The exercise ____________ easy, but in fact it's very hard. 3. Don't you think the music of the song _________ beautiful? 4. Most leaves begin to ____________ yellow in autumn. 5. The fish ________good; the children like it very much. 6. The girl's face __________ red when she heard his words. 7. It’s true that parents __________ old when children grow up. 二、用所给词旳正确形式填空: 1.Why don’t you put the meat i n the fridge? It will____(stay)fresh for several days. 2.Lucy, hurry up. I’m afraid you won’t have time to get ____(change)before the party. 3.The gentleman whom you told me yesterday_____(prove) to be a thief. 4.Having a trip abroad is certainly good for the old couple, but it remains______ (see)whether they will enjoy it. 5.The flowers ___ (smell)sweet in the botanic garden attracted the visitors to the beauty of nature. 三、单项选择 1. The traffic lights __________ green and I pulled away. (2006广东) A. came B. grew C. got D. went 2. One of the best ways for people to keep fit is to______ healthy eating habits. (2006湖北) A. grow B. develop C. increase D. raise 3. -- I was wondering if we could go skiing on the weekend. -- _______good. (2006湖北) A. Sound B. Sounded C. Sounding D. Sounds 4. Someone who lacks staying power and perseverance is unlikely to _______ a good researcher. (2006山东) A. make B. turn C. get D. gro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