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北宋诗文
第一章北宋前期词

(二)宋初词坛概况及宋初词作的特点:
• 1、宋初诗人大都有词作,但数量较少,其词风与 、宋初诗人大都有词作,但数量较少, 各人诗风较为接近。 各人诗风较为接近。 • 2、晏欧词的过渡 、 • 北宋庆历以后,词的创作在内容技巧体制各方面 北宋庆历以后, 都出现了飞跃的发展, 都出现了飞跃的发展,同时也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 的作者。其中晏殊、欧阳修、晏几道、张先、 的作者。其中晏殊、欧阳修、晏几道、张先、柳永 尤为出色。 尤为出色。 • (1)“晏欧”:指北宋词人晏殊和欧阳修。前者 ) 晏欧” 指北宋词人晏殊和欧阳修。 词大多是酒阑歌后娱宾遣兴之作,温润秀洁含蓄委 词大多是酒阑歌后娱宾遣兴之作,温润秀洁含蓄委 后者多写男女情爱或相思离别,风流蕴籍, 婉;后者多写男女情爱或相思离别,风流蕴籍,婉 转情深。 转情深。 对词境的开拓。 • (2)范仲淹对词境的开拓。 )范仲淹对词境的开拓 • (3)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 )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
第一章 北宋前期词
一、宋代文化与文学
• • • • • • (一)文人士大夫化 (二)文人学者化 (三)文人的艺术化 (四)宋代学术与文学 (五)宋代理学与文学 宋代文人多为官僚、学者、文士的复合型人才, 宋代文人多为官僚、学者、文士的复合型人才, 其知识结构远比汉唐人广博宏大。 其知识结构远比汉唐人广博宏大。 • 以欧阳修为例。政治方面,进士甲科入仕, 以欧阳修为例。政治方面,进士甲科入仕,官至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文学方面,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文学方面,文属唐宋八大家 之列,诗词亦佳,理论批评为诗文革新领袖其《 之列,诗词亦佳,理论批评为诗文革新领袖其《六 一诗话》首创诗话这一批评体裁。史学方面, 一诗话》首创诗话这一批评体裁。史学方面,他主 持编纂了《新唐书》,并著有《新五代史》。 持编纂了《新唐书》 并著有《新五代史》
《宋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PPT

二、“九僧” 、林逋和晚唐体
1、惠崇等“九僧”专学贾岛、姚合的反复
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 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 上重五律。间有警句而无佳篇。
九僧:希昼、保暹[xiān]、文兆、行肇、简长、
惟凤、宇昭、怀古、惠崇
2、林逋等隐逸诗人,一方面模仿贾岛
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 易流畅的倾向,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 也比“九僧”诗稍微充实一些。
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1234年征服金
国后开始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 直到1276年行在临安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 战宋军战败,七岁的宋末帝赵昺随陆秀夫背 着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历史起讫
北宋
(960)
南宋
(1127)
南宋亡
(1279)
319年
汉: 426年 ; 明: 276年; 唐: 289年; 清: 295年;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南宋的散文和骈文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绪 论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
古期第二段。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 发展阶段。
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全忠逼唐哀帝
李柷(chù)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 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 289年。随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乱 世。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论
进入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宋初文学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苏 轼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第一章 宋代文学绪论

…… 门临商于路, 有客憩檐前。 老翁与病妪, 头鬓皆皤然! 呱呱三儿泣, 茕茕一夫鳏。 道粮无斗粟, 路费无百钱。 聚头未有食, 颜色颇饥寒。 试问何许人, 答云家长安。 去年关辅旱, 逐熟入穰川。 妇死埋异乡, 客贫思故园。 故园虽孔迩, 秦岭隔蓝关。 山深号六里, 路峻名七盘。 襁负且乞丐, 冻馁复险艰。 唯愁大雨雪, 僵死山谷间。 我闻斯人语, 倚户独长叹。 尔为流亡客, 我为冗散官。 左宦无俸禄, 奉亲乏甘鲜。 因思筮仕来, 倏忽过十年。 ……
2、“九僧”和寇准
“九僧”学贾岛最逼真。其中又以惠崇为 代表。
池上鹭分赋得“明”字 雨绝方塘溢,迟徊不复惊。 曝翎沙日暖,引步岛风清。 照水千寻迥,栖烟一点明。 主人池上凤,见尔忆蓬瀛。
寇准身居相位,抗辽功 勋卓著。他诗宗晚唐,与惠 崇有来往。但“骨韵特高, 终非凡艳可比。”
春日登楼怀归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2)师法李商隐,意象密丽、音韵工整, 多用典故。
泪
杨亿
锦字梭停掩夜机, 白头吟苦怨新知。 谁闻陇水回肠后, 更听巴猿拭袂时。 汉殿微凉金屋闭, 魏宫清晓玉壶欹。 多情不待悲秋气, 只是伤春鬓已丝。
杨亿虽写西昆体诗,但他为人 耿直,其《武夷新集》中也有很多关 心现实、反映社会弊端的诗。他的 《民牛多疫死》一诗中有“炎神厉鬼 争为虐,渡虎消蝗复是谁”之句。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
1、崇文抑武的国策 •“杯酒释兵权”; •官僚大多出身于文人; •文官待遇的优厚; •军事力量的孱弱
宋太祖赵匡胤
2、经济的发达和城市的繁荣
• 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 士大夫优裕的生活; • 重视文治教化; • 词的兴盛与传播
北宋初期文学3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第一节北宋初期诗歌的三大流派一、白体诗:1、徐铉(916—991)(xuàn):《宋史徐铉传》云:“铉性简淡寡欲,质直无矫饰,不喜释氏而好神怪,有以此献者,所求必如其请。
铉精小学,好李斯小篆,臻其妙,隶书亦工。
尝受诏与句(gōu)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1)徐铉的诗大多有一种索寞中略带怅惘的情愫,他把这种情愫写得很淡,语言也是清淡自然的,少有生涩的地方。
如《登甘露寺北望》:京口潮来曲岸平,海门风起浪花生。
人行沙上见日影,舟过江中闻橹声。
芳草远迷扬子渡,宿烟深映广陵城。
游人相思应如橘,相望须含两地情。
又如《九日落星山登高》:秋暮天髙稻穟成落星山上㑹諸賓黄花汎酒依流俗白髪滿頭思古人巖影晚看雲出岫湖光近見客垂綸風烟不改年長度終待林泉老此身(2)有若干首《柳枝辞》一类的拟民歌,虽不像民歌那样朴素俚俗,语言还是通畅浅易的。
如:老大逢春总恨春,绿杨荫里最愁人。
旧游一别无因见,嫩叶如眉处处新。
(3)诗精致细巧,对声律、字句和意象的选择,都比较讲究。
例如:《和明道人宿山寺》:聞道經行處山前與水陽磬聲深小院燈影迥髙房落宿依樓角歸雲擁殿廊羡師閒未得早起逐班行。
《临石步港》:碕岸隨縈帶微風起細漣緑陰三月後倒影亂峰前吹浪游鱗小黏苔碎石圓㑹將腰下組換取釣魚船。
《寄从兄宪兼示二弟》:别路呉將楚離憂弟與兄斷雲驚晚吹秋色滿孤城逺信鴻初下遙鄉月共明一枝棲未穩迴首望神京。
2、王禹偁:(1)作者介绍:《蔡宽夫诗话》说,宋初“士大夫皆宗乐天诗,故王黄州主盟一时”。
在宋初学白居易诗风的诗人群中,最重要而且不为白体所缚、能写出自己特色的是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巨野(今属山东)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当过翰林学士,三任知制诰,又三次受黜外放,晚年曾任黄州地方官,故又称“王黄州”。
有《小畜集》。
(2)作品创作:①社会诗篇:★出于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良知,王禹偁写下了一些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
北宋前期文学

第一章北宋前期文学第一节宋初散文与复古思潮提倡古文、反对骈俪一.王禹偁(954-1001)“咸通以来,诗文不竞。
革弊复古,宜其有闻。
”(《送孙何序》)代表作《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二.柳开(948-1001)“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
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
”(柳开《应责》)“文章为道之筌也,筌可妄作乎?筌之不良,获斯失矣。
女恶容之厚于德,不恶德之厚于容也。
文恶辞之华于理,不恶理之华于辞也。
”(柳开《上王学士第三书》)三.穆修(979-1032)穆修等人继续倡导韩、柳的古文。
当时西昆派的骈体已风行一时,穆修以刊刻韩、柳文集,与之对抗。
穆修成功地培养了一些写作古文的弟子,其中如祖无择、尹洙、苏舜钦等人后来都成了古文运动的中坚人物。
四.姚铉(968-1020)姚铉编选《唐文粹》,其文章部分摒弃骈体,专录古文。
第二节北宋初期诗坛三大流派宋末方回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送罗寿可诗序》)一.白体诗人“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人。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二.晚唐体“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即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等九位僧人,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
九僧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的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
“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967-1028)最为有名。
宋代文学 第一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2

晏殊词的新变: 1、浓情中渗透着理性的沉思 ……燕初飞,莺已老,拂面春风长好。相逢携手且高 歌,人生得几何。 ——冯延巳《喜迁莺》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这首词就是从大自然的变与不变,两个辩证的角度来抒发因时光的流逝,给作 者带来的淡淡的哀愁。
二、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 人。1003年中进士。曾做过吴江知县、嘉禾判官等。最 后做安陆知州,人们又称他为“张安陆”,词集《安陆 词》,现存词一百八十余首。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 。
张先的词贴近日常生活,主要写“心中事,眼中泪, 意中人”。人称“张三中”,后自举平生所得意之三词 :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 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堕轻絮无影(《剪牡 丹》),号“张三影”。
宋代文学 第一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主要内容提纲
1
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晏殊 欧阳修
2
3
第二节 开拓词境的尝试
范仲淹 张先 王安石
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
概说
宋立国之初半个世纪,词并没有随着新王朝的建立而 兴盛,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宋初四五十年间,词作者不过 10人,作品仅存33首,而且缺乏开拓性,尚未形成一种独 特的时代风貌,
(范仲淹)词激壮沉雄,虽写离情,亦变大笔振 迅,不作软媚语。自是英雄本色。亦苏辛派之先 河也。 ——龙榆生《唐五代宋词选》
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中国古代文学宋元重点笔记

古代文学史第五编宋代文学重点内容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第一节宋初文坛和宋初三体1.宋初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1)“白体”:学习白居易闲适、浅易、通俗风格的诗歌创作(闲适诗,态度:旷达知足,形式:模仿元白互相唱和的近体诗)以希冀“颂美时政”,代表人物王禹偁、李昉;(2)“晚唐体”:推崇与模仿贾岛、姚合诗作,代表人林逋、九僧、魏野、潘阆、寇准。
·诗歌审美类型:清冷、荒凉、悲凄、闲逸、脱俗等,是对当时流行于诗坛的白体的疏离与变革,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3)“西昆体”:诗歌题材上学习李商隐的咏史诗、咏物诗、无题诗(多用典、心思深隐、讲究辞藻华美和色调渲染),代表人杨亿、钱惟演、刘筠。
·因唱和结集《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收入杨亿、钱惟演、刘筠等17人作品,影响极大,后刘颁《中山诗话》称之为“西昆体”。
·艺术特征:文字华美、对仗工稳、用事深密、风格整饬典丽。
·缺点:①题材狭隘,缺乏时代气息②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2.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1)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诗人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典故。
(2)作诗强调诗句的对偶、押韵以及市局的语言色彩(3)追求诗歌雍容典赡、炼词工整的诗歌风格。
第二节王禹偁1.王禹偁(1)字元之,一生坎坷,诗文多反映其命运多舛的人生遭遇及不屈的生命抗争。
代表作:《待漏院记》《唐河店妪传》(2)文学主张:①文以传道②强调情感和生活遭遇在创作中的作用③吸取骈文整齐、声韵之美。
(3)文学创作:与其他白体诗人不同,王禹偁不但学习白居易的闲适诗,而且学习白的讽喻诗。
此外,王也研究杜甫和李白的诗篇。
他的古文开创了平易自然的文风,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第一节欧阳修的文学思想与文学创作1.欧阳修(1)号醉翁,晚年六一居士,兼名臣、文人两重身份。
(2)文学思想:“道不远人”、“道盛文至”,即主张文道并重。
(3)诗歌的独特表现方式:①散文布局②复调式结构(4)平易流畅的诗歌艺术风格。
第一章宋初文学(精)

第二节 苏轼的文
一、苏轼古文:吸众体之长,汪洋恣肆。 苏轼充分发挥古文文体的表达能力,又多方面汲取 前代散文的长处,形成“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散文 风格。 1.议论文: 政论眼光敏锐,风格铺张扬厉,如《教战守策》; 史论善于随机生发,翻空出奇,如《留侯论》; 杂说、序跋随意发挥、挥洒自如,如《日喻》。 罗大经《鹤林玉露》:“《庄子》之文,以无为有; 《战国策》之文,以曲为直。东坡平生熟此二书,故其 为文,横说竖说,唯意所到,俊辩痛快,无复滞碍。”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 东方之既白。”
第三部分以水和月为论题,由感情的抒发到“变”与“不变”的 宇宙人生哲理的畅达,最终“喜而笑”,玩乐山水,这实际是作 者的自我解脱。
重点:主客问答与主题思想 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传统手法。主和客是苏轼心 中的两种声音,看世界的两种眼光,代表作者思想 两个方面。 探计哲理:人生应该随缘自适、随遇而安。 《赤壁赋》写黄州夜游赤壁的情景,既流露了政治 失意后所产生的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也表现了放 情山水,与世无争的超脱、旷达。文章始终围绕着 明月、江水之景来叙述、描写和议论,在叙述、描 写和议论中抒情,达到情、景、理完美和谐的统一。
二、蘇軾的辭賦
继承歐陽修的傳統, 更多的融入了古文的疏 宕萧散之氣,吸收了詩 歌的抒情意味,青出於 藍而勝於藍,成就卓越。 创作了《赤壁赋》和 《后赤壁赋》这样的名 篇。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望美 人兮天一方。” 第一部分从正面讲月夜泛舟之乐,扣舷而歌,重在写景。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 风。” 第二部分通过客人悲涼的箫声和对历史人物的凭弔,跌入現实 的苦闷之中,抒发人生如寄的悲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钱锺书《谈艺录·诗分唐宋》:
• 林逋《山园小梅》
•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 苏轼《书林逋诗后》:“先生可是绝伦人, 神清骨冷无尘俗。”
• 《四库全书总目》:“其诗澄澹高逸,如 其为人。”
西昆体
• 西昆体:杨亿、刘筠、钱惟演; • 特色:词采妍丽、对仗工整、用典繁缛,内容贫乏空虚、脱离现实。
学习模仿晚唐的李商隐。 • 西昆体:亦称昆体,西昆派,因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此书是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十七位馆阁文人在秘阁编书、制诰的余 暇,写作而成的应酬唱和的诗歌总集。其内容狭窄,多为吟咏古代故 事、反映男女爱情、表达内廷侍从优游闲适之情和咏物之作,体裁上 基本上都是近体诗。他们推崇李商隐,主要学习其字句锤炼、典故应 用,追求形式技巧。 • 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北宋初期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 其以李商隐为楷模的诗歌风尚主宰了宋初整个诗坛。 • 杨亿7岁能文,十岁能赋诗,十一岁时在京城即兴赋诗《喜朝京阙》。
•。
• 王禹偁出身背景:出身微寒,刚正不阿, 屡遭贬黜,政治上有抱负。
• 诗文内容:多写民生疾苦、军国大事。诗 文赏析:《感流亡》《对雪》
重要诗人诗作
• 王禹偁《村行》
•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
习题
• 简答: • 宋初诗坛主要有哪些文学流派?它们分别
有哪些代表作家? • 名词解释:白体、晚唐体、西昆体
第二节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概说
• 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继承和发展唐代古文运 动的一次诗歌与散文的改革运动,是对唐古文运 动、新乐府运动的继承和发展。起于宋仁宗天圣 年间,完成于苏轼。这次运动以欧阳修为领袖, 梅尧臣、苏舜钦为辅佐,王安石、三苏、曾巩为 中坚力量,革新对象是宋初风靡一时的西昆体和 时文(华丽空洞的骈文),提倡的是反映现实、 自然质朴的诗风和内容充实的韩柳的散文。是为 适应北宋中叶政治改革而兴起的一次文学改革运 动。
二、北宋初、中期的诗歌流派
• 宋初三体:
• 1、白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王禹偁等为代表 )
• 2、晚唐体:
• 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 苦(以林逋等隐士为代表)
• 3、西昆体
• 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 诗坛主流,因诗集《西昆酬唱集》得名。(以杨亿、刘筠、 钱惟演为代表。)
亡乞食
晚唐派:潘阆、魏野、林逋、慧崇
• 特色:诗歌多描写身边的山林景色和隐居生活,注重五律, 风格清苦瘦峭;效仿晚唐的贾岛、姚合等人。
• “晚唐体”诗人主要有两个诗人群,他们的一个共同倾向 是宗法贾岛、姚合。一群是“九僧”,即希昼、保暹、文 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等九位僧人, 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九僧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 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 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尤喜在 五律的中间二联苦心孤诣、反复推敲。
•
• 这是一首风物如画的秋景诗,也是一支 宛转动人的思乡曲。从中,可窥见王诗简 淡清新诗风之一斑。
王禹偁 《感流亡》
•
•
谪居岁云暮,晨起厨无烟。
赖有可爱日,悬在南荣边。
高舂已数丈,和暖如春天。
门临商於路,有客憇檐前。
老翁与病妪,头鬓皆皤[pó]
然。
呱呱三儿泣,惸惸一夫鳏。
道粮无斗粟,路费无百钱。
聚头未有食,颜色颇饥寒。
。
试问何许人,答云家长安。 去年关辅旱,逐熟入穰川。 妇死埋异乡,客贫思故园。 故园虽孔迩,秦岭隔蓝关。 山深号六里,路峻名七盘。 襁负且乞丐,冻馁复险艰。 唯愁大雨雪,僵死山谷间。 我闻斯人语,倚户独长叹。 尔为流亡客,我为冗散官
注:惸同“茕
• 逐熟 :旧指灾民往丰熟地区流
• 艺术上的独特风格——议论化、才学化和散文化
•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 赵翼《瓯北诗话》(卷五): • “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
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 缪钺《诗词散论·论宋诗》
•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
第一章 北宋诗文
• 第一节 宋诗概说与北宋诗坛发展流派 • 第二节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 第三节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其他诗人 • 第四节 苏轼、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 第五节 北宋散文
第一节 宋诗概说与北宋诗坛发展流派
(一)宋诗的特点
• 1.爱国主题的弘扬。 • 2.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 3.美学风格大异于唐诗。
•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二)宋诗发展轨迹
• 北宋初: • “宋初三体”,即:
• 效法白居易诗风的白体 ,代表诗人:王禹偁 • 师承贾岛、姚合的晚唐体 ,代表诗人:林逋 • 推崇李商隐的西昆体 :代表诗人有杨亿、刘筠、
钱惟演等
• 北宋中期:
• 诗文革新运动,宋调已趋于成熟并基本定型。
• 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 逋最为有名。这一群诗人的作风与九僧稍有不同,他们一 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学习白体诗平易流 畅,因此,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为充 实一些。
• 林逋:
• 人多劝其出仕,均被婉言谢绝同,自谓: “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 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林逋终 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 子”。
出现了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大家巨擘 。
• 北宋后期: • 主要诗人有黄庭坚和陈师道(二人都对后来的江西诗派
产生了重大影响。) • 南宋前期: • 江西诗派形成并壮大,主要诗人有陈与义、吕本中、曾
几等。 • 南宋中期: • “中兴四大家”:杨万里、范成大、尤袤、陆游。 • 南宋后期 :
• 永嘉四灵、江湖诗派 (反对江西诗派、取径晚唐 ) • 宋末: • 文天祥、汪元量等爱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