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宋诗人对七绝诗体的认识_周子翼

合集下载

《七绝》诗歌解析

《七绝》诗歌解析

《七绝》诗歌解析七绝是一种古典诗歌形式,每首诗包含四句,每句四个字。

它以精炼的语言表达情感,给人以深深的共鸣和美的享受。

下面对《七绝》这一诗歌形式进行解析。

七绝,又称为绝句,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

它是唐代文人在五古中发展而来的一种诗体,也是中国最短、结构最紧凑的一种诗歌形式。

七绝的音调明快、形式简洁,颇具韵律感和音律美。

首先,七绝的四句形式给予了诗人以极其紧凑的表达方式。

每句仅含四个字,使得诗人必须在有限的字数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这种紧凑的形式可以迫使诗人选择最简单最生动的词语,以达到最大的表意效果。

同时,四句的形式也使诗人避免了冗长和粗糙的表达,使诗句更加精炼、简洁。

其次,七绝注重音律美和韵律感。

四个字的限制使得每句诗都有着固定的音节和节奏,诗句间的呼应和对仗感都非常明显。

比如“山高日公尽,水尽飞石鸣”这样的句子,首尾的“日公”和“飞鸣”呼应,中间的“山高”和“水尽”形成了对仗,使整首诗具有和谐的音美。

这种音韵美常常会让人在品读时有一种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再次,七绝给人以意境的想象空间。

由于字数的限制,诗人必须选用最凝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这就要求诗人运用意象的烘托和形象的渲染,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简单而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

比如“望梅花”一诗中的“何事落霞笼白鹭,笑煞洞庭波荡漾”,通过描绘夕阳下的白鹭和波荡漾的洞庭湖,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在七绝的形式中,也运用着很多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比如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运用对仗、排比等表达技巧,使得诗句更加丰满和富有韵律感。

这些手法和技巧都为整首诗增色不少,使其更加丰富多样。

总之,七绝是一种独特的古典诗歌形式,以其简洁、明快的特点,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的青睐。

它以四句四字的形式表达情感和思考,同时在音律和韵律感上也给人以享受。

无论是对于诗人还是读者,七绝都是一种有着特殊魅力的诗歌形式。

朱子七言绝句

朱子七言绝句

朱子七言绝句朱子七言绝句是一种七字一句、押韵有规律的诗歌形式,它源于宋代思想家朱熹。

朱子七言绝句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地位重要,被广泛传颂。

本文将从朱子七言绝句的定义、发展、特点和创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 定义与发展朱子七言绝句,又称朱子诗,是指每首诗有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字,句与句之间押韵。

朱子七言绝句主要流传于中国南宋时期,是宋代文人在朱熹学派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

朱熹是中国古代儒学家、文学家,在宋代文艺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他提倡忠诚于周礼思想,并注重学术的规范化,崇尚古代的文化传统。

朱熹的学术思想体系影响了很多文人,而朱子七言绝句便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

朱子七言绝句最初以儒家经典文化为题材,表达了儒家思想的道德理念和人生哲学。

在宋代文人中,朱子七言绝句逐渐流行起来,成为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

特点朱子七言绝句有着明确的押韵规律和诗句形式,这使得它在韵律上更加规范和工整。

朱子七言绝句的特点如下:1.七言绝句:每句都是七个字,每首诗有四句,共二十八字。

2.押韵:每句的末尾字押韵,通常采用仄声平韵的方式。

3.创意:朱子七言绝句注重表达思想、情感和哲理,具有较强的抒情和寓意性。

由于朱子七言绝句在形式上的限制,使得它的创作难度相对较大。

诗人需要在有限的字数和押韵要求下,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这对于诗人的词汇储备和创作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创作方法创作朱子七言绝句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主题选择:朱子七言绝句注重表达思想和情感,因此主题的选择非常重要。

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人生话题,如爱情、友情、自然等,或者选择一些寓意深远的主题,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

2.刻画形象:朱子七言绝句的字数限制,需要在有限的字数中表达出清晰鲜明的形象。

创作时可以通过描写细节、使用象征手法等方式,使得形象更加生动。

3.押韵技巧:朱子七言绝句要求每句末尾的字押韵,需要注意韵脚的选择和搭配。

可以使用平仄对偶、使用近音押韵等技巧,使诗句的韵律更加和谐。

周必大《七绝·入直》千家诗赏析

周必大《七绝·入直》千家诗赏析

周必大《七绝·入直》千家诗赏析周必大《七绝·入直》千家诗赏析周必大《七绝入直》千家诗赏析周必大〔二〕绿槐夹道集昏鸦〔三〕,敕使传宣坐赐茶〔四〕。

归到玉堂清不寐〔五〕,月钩初上紫薇花〔六〕。

〔一〕入直:即入值,进宫值班供职,这里指入宫供奉。

〔二〕周必大(11261204):南宋文学家,字子充,一字洪道,号省斋居士,晚号平园老叟,庐陵(吉安永和)人。

绍兴二十一年(1151)中进士。

二十七年(1157),举博学宏词科。

孝宗时拜右丞相,光宗即位拜左丞相,封益国公。

其诗善于状物,清新淡雅。

书法"浑厚刚劲,自成一体'。

他历经四年,主持刊刻了宋代著名的四大类书之一的《文苑英华》,共一千卷,他还刊刻了《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

"周必大刻本'历代被奉为私家刻书的典范。

周必大今存诗六百多首。

著有《玉堂类稿》等八十一种。

后人把他的遗作辑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计二百卷。

〔三〕集:聚集。

昏鸦:黄昏归巢的乌鸦。

〔四〕敕使:传达皇帝命令的使者。

传宣:传令宣诏。

坐:因为,也可理解为坐着喝茶。

〔五〕玉堂:宋苏易简为学士,太宗以飞白书"玉堂之署'赐之,后世称翰林院为玉堂。

清不寐:神清气爽,或可解作夜色清明不能入睡。

〔六〕月钩:残月形似钩故称月钩。

初上:一作"初照'。

紫薇:落叶乔木,高丈余,花紫红色,又名百日红,古代中书省常栽此花,唐时宰相曾称紫薇令。

白居易《紫薇花》:"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点评】诗题一作《入直召对宣德殿,赐茶而退》。

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七月,诗人时任左丞相。

诗写入直召对后久久不能入睡,表现了受到皇帝礼遇后的激动以及对国事的忧思、对朝政的关切。

唐人七绝诗浅释:宋词赏析

唐人七绝诗浅释:宋词赏析

唐人七绝诗浅释:宋词赏析引言:唐人七绝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都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人七绝诗的浅释宋词赏析,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清唐文学对后世影响的巨大性。

一、人七绝诗的内容及特色1、人七绝诗是由唐代诗人杜牧组成的一套抒情诗,诗歌主要由七言古诗组成,共有七首诗,每首诗都分别象征一种心境,因此统称为唐人七绝。

这其中,意境抒情的“饮马长城空对月”、诗情相当迷离的“家住山林忽忆山东”,以及“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令人回味无穷。

2、唐人七绝诗的内容主要涉及了唐朝社会的主题,如唐朝的政治、宗教、文化等,以及唐朝生活的历史依据。

这些主题涉及到唐朝社会的繁华与荒凉、宗教与世俗、美好而不平等的社会情况等,因而被称为“唐宋文学的摇篮”。

二、宋词的内容及特点1、宋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宋词是表达宋代社会生活气息的一种艺术形式。

宋词是古诗词中最流行的一种,主要以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为主,也有其他一些特殊的体裁,如曲辞、婉辞、安邦词等。

宋词的特点是表达抒情的风格,旨在表达爱情的喜悦或悲哀,也包含宋代社会生活中的景物、心情及抒发情思。

2、宋词的特点是以艺术性强,体裁广泛,表现力强,意象丰富,情调抒情,蕴涵丰富,音乐性强等等。

宋词通常以抒发情怀为主,从具体而深入地表达出爱情、亲情等。

宋词以其独特的韵味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种种变化。

三、唐人七绝诗浅释宋词赏析1、唐人七绝诗的浅释宋词赏析,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唐、宋文学的差异,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文学的历史发展。

从宋词中,可以看到宋代社会的风云变迁,可以感受到宋代人民的情感,这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宋代的社会状况。

2、唐人七绝诗和宋词虽然都反映出唐、宋两个朝代的社会情况,但是从诗歌形式来看,可以看到两者是有明显不同的:宋词比唐人七绝诗更注重情感表达,更加具有抒情性和富有诗意;而唐人七绝诗则注重抒发情思,具有明确的意涵和主题性。

毛泽东《七绝·贾谊》赏析《七绝·贾谊》译文及鉴赏

毛泽东《七绝·贾谊》赏析《七绝·贾谊》译文及鉴赏

毛泽东《七绝·贾谊》赏析《七绝·贾谊》译文及鉴赏《七绝·贾谊》是由毛泽东所创作的,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贾谊“世无伦”的才华十分赞赏,对其怀才不遇、仕途受挫、未获重用、早亡,非常惋惜;同时对贾谊那种自伤、脆弱、愚忠、迂腐的性格作了委婉的批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绝·贾谊》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七绝·贾谊》近现代:毛泽东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七绝·贾谊》译文贾生的才情在当时无人能相提并论,他以极其哀伤悲痛的心情写下吊屈原的千古文章。

梁王坠马而死本是寻常之事,哪里用得着为此自悲自责抑郁而终。

《七绝·贾谊》注释七绝:七言绝句的简称。

绝句是旧体诗的一种格式。

整首诗两联四句。

有五言、七言之分,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

贾生:指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时称贾生,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初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迁为太中大夫。

汉文帝想任其为公卿,因遭大臣周勃、灌婴等排挤,贬为长沙靖王吴著的太傅。

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33岁抑郁而亡。

才调:指才气、才能。

无伦:无与伦比,即无人能相提并论。

哭泣情怀:指贾谊《治安策》(又称《陈政事疏》)中所表现出来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情怀:犹言心境,心情。

吊屈文:贾谊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渡湘江时有感于屈原忠而见疏,作《吊屈原赋》,“因以自喻”。

梁王堕马:梁王指汉文帝的小儿子梁怀王刘胜(一作刘揖)。

堕马事发生于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夏六月。

作者非常赞赏贾谊的才华,认为他因梁怀王刘胜堕马死去哀伤而死不值得,并深为惋惜。

何用:何必,不用。

《七绝·贾谊》创作背景这首诗最早发表于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版《毛泽东诗词集》。

此诗是毛泽东于共和国成立后所作,毛泽东很赞赏贾谊非凡的才能和政治理想,写了两首关于贾谊的诗,这首诗便是其中一首。

七绝小常识

七绝小常识

七绝小常识七绝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学形式,它是由四个七言绝句组成的。

七绝的结构非常简洁明了,每个绝句有七个字,共有四个绝句,加起来正好是十四个字。

如今,七绝在现代汉语诗歌创作中仍然广泛使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七绝的小常识。

首先,七绝有着严格的押韵要求。

在每个绝句中,第一句和第三句要押平声韵脚,第二句和第四句要押仄声韵脚。

平声韵脚指的是声调为一、二、三的字,仄声韵脚指的是声调为四、五、六的字。

这种押韵方式使七绝的音韵更加和谐,给人一种优美的感觉。

其次,七绝的内容通常要求简洁明了,表达深入。

由于每个绝句只有七个字,所以诗人必须精确地选用每个字。

同时,由于篇幅较短,七绝更强调一个意象或一个情绪的表达,通过简洁的文字来传达意思。

这种要求使得七绝在表达情感或描绘景物时非常有力。

另外,七绝的韵律也很重要。

由于七绝每个绝句只有七个字,所以每行都要求有着明确的节奏感。

平仄音节的运用,并且要注意每行的声调和谐度。

这样的要求使得七绝在音乐性方面表现出色,在朗诵时声音有规律地上升和下降,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外,七绝为四行诗体,所以也具有明清文人时代的一些特质。

比如,七绝可以很容易地与绘画或者书法结合在一起。

在过去,文人常常以书法或绘画的方式将自己写的七绝作品手写在翰墨之上,从而形成一种文人雅趣。

同时,七绝也常常被刻在石碑或者匾额上,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

最后,七绝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

它既可以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也可以咏史抒怀,叙述民俗,甚至抒发爱情的情感。

七绝的灵活性使得它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主题和情感的表达。

总结一下,七绝是一种具有优美音韵和简洁明了的中国传统文学形式。

它要求严格的押韵,并且追求节奏感和音乐性。

七绝还有着一定的文人雅趣,并且常与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结合。

七绝的创作题材丰富多样,能够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和主题。

通过学习和欣赏七绝,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并且掌握创作和赏析七绝的技巧。

绝句——第一讲:七绝的起源和结构

绝句——第一讲:七绝的起源和结构

绝句——第一讲:七绝的起源和结构第一讲七绝的起源和结构我们对于格律,押韵,章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学习绝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学习起来不会很难,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能够学会,下面我们先从绝句的起源与发展说起。

一、绝句的起源及发展历程绝句起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朝,当时都是四句一首,称为“联句”. “绝句”又叫“绝诗”,或称“截句”、“断句”,截和断都含有短截的意思。

按照《诗法源流》的解释,绝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截取律诗四句,或截首尾二联,或截前二联或后二联,或是中间二联(首尾、前二、后二、中二)。

因此有绝句起源于律诗一说。

其实这种说法有待商榷之!其值得商榷要害不是绝句名称的问题而是绝句起源的问题。

我们先看绝句截取于律诗,这说法首先把绝句定义为律诗的儿子,那就是先有律诗后有绝句。

到底是不是这回事?找几首诗看看,我们就明白了。

《玉笥山》南朝萧子云千载云霞一径通,暖烟迟日锁溶溶。

鸟啼春昼桃花拆,独步溪头采碧茸。

《袁宝儿》唐初虞世南学画鸦儿半未成,垂肩大袖太憨生。

缘憨却得君王宠,长把花枝傍辇行。

大家注意作者所处的朝代是南朝、唐初。

这两首诗的创作年代,在律诗未形成之前。

所以绝句截取律诗一说是显然有漏洞的。

(注意:律诗是唐代的产物)我们既然看出绝句截取律诗一说有漏洞,那绝句源到底在何处?我们先看下面这首,大家依旧注意作者所处的朝代:乐府诗集卷八十六《怨诗行》南朝江总新梅嫩柳未障羞,情去恩移那可留。

团扇箧中言不分,纤腰掌上讵胜愁。

注意乐府诗集我们就能看出点端倪。

通过以上三首绝句作者所处朝代和所在文集,我们的结论是:七言绝句起源于六朝乐府之七言歌行。

随着历史的发展,音韵学的成熟,到唐初沈宋裁律,绝句方登上历史大舞台。

又随着格律诗的完善,绝句同五律、七律一同走向鼎盛时期,成为百代不易之体。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绝句不是律诗的儿子,应该是律诗的兄弟。

对于绝句的起源,我们大体知道这点就行了。

二、古绝与律绝的区别先分析两首诗:登庐山五老峰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七绝读李清照醉花阴有感七绝

七绝读李清照醉花阴有感七绝

七绝读李清照醉花阴有感七绝
【原创版1篇】
目录(篇1)
1.李清照的《醉花阴》的简介
2.七绝诗的背景和意义
3.对七绝诗的赏析
4.七绝诗的启示
正文(篇1)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才横溢,被誉为“词中之冠”。

她的《醉花阴》是一首描绘秋夜的词,以其优美的词句和独特的意境,吸引了无数读者。

而近日,我读了这首词,并深深被其打动,因此,我写下了这首七绝诗,以表达我的感受。

在这首七绝诗中,我描绘了我读《醉花阴》的情景和感受。

诗中的“月色凄迷静夜长,词句婉约诉衷肠。

醉花阴里秋意浓,一读再读不愿忘。

”描绘了我在静夜中,借着月色,一遍又一遍地读《醉花阴》的情景。

而“愁思满纸诗难尽,泪滴空笺墨未干。

”则表达了我读《醉花阴》的深切感受,仿佛我能感受到李清照在写作时的心情,感受到她的愁思和无奈。

七绝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以其简洁明快的句式和深刻的意境,深受人们的喜爱。

而这首七绝诗,正是我以自己的方式,对《醉花阴》的深度解读和独特诠释。

它不仅是我对李清照的致敬,也是我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阅读这首七绝诗,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李清照的才情和我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它让我们明白,无论是在宋代,还是在今天,诗歌都是我们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重要工具。

第1页共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 “: 四句之诗 ,谓之绝句 ,宋人不解 ,乃云是截律诗 梁时已有之证据 。然《南史》为唐人李延寿修撰 ,是
首尾 。”[ ] ( P ) 又云 “: 唐时律诗 、绝句皆入歌喉 ,及 否着唐人痕迹 ? 不得而知 。李延寿是贞观时期人 ,
变为诗余 ,则所歌者皆诗余 ,而诗不可歌 。故陈彭年 则贞观时期人已知绝句诗体是可信的 。陈子昂在
归不归 。”诗的平仄已经符合后来近体诗的格律 ,只 桑 。飞云阁上春应至 ,明月楼中夜未央 。”这首七绝
是二三句失粘 ,这样的诗体形式在七绝中被称为折 四句皆对 ,二三句失粘 。有的失粘 ,同时又有似对非
腰体 ,历代不乏此格 。必须指出 ,上述北齐魏收的 对的句式 。如王勃《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 ,
误理解 。此类论述涉及问题有二 :一是北宋诗人认为七绝乃截律而成 ;二是北宋七绝不像唐代入乐而歌 。其评述
似是而非 。
关键词 :北宋诗人 ;七绝诗体 ;缘起 ;体认
中图分类号 : I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X( )
北宋七绝风格变唐人音情婉转为槎丫生硬 ,后 者 。”[ ] ( P ) ①逯钦立的说法是否准确很难说 ,因为
缘起 ,也关乎北宋诗人对七绝诗体之认识 。本文试 最早以“绝句”标题七言四句 ,见于杜甫 ,如其《三绝
为辨析 ,谨祈方家教正 。
句》《、戏为六绝句》等 ② 。
魏晋民间歌谣就有七言四句的形式 ,四句均押 ,

或押仄声 ,或押平声 。如曹魏时期的《行者歌》“: 青
槐夹道多尘埃 ,龙楼凤阙望崔巍 。清风细雨杂香来 ,
作七律 ,七律亦可作七绝 。[ ] ( P ) ①
属体 ,对仗体 (或前两句对 ,或后两句对 ,或四句皆对
吴乔在此所举七古诗例实为王夫之所言之歌行 。王 等) ,在北宋七绝中都可以看到 。如折腰体 ,以宋诗
夫之 、吴乔等认为七绝自歌行中来 ,是就歌行后四句 风格代表苏轼所作数例为证 :
为全篇之警策 ,能独立成篇的意义上来说的 。如吴
鸯 。无事教渠更相失 ,不及从来莫作双 。”其二 “: 杂 和南朝时期梁简文帝等人与文人雅聚创作诗歌的情
树本唯金谷苑 。诸花旧满洛阳城 。正是古来歌舞 形相彷佛 。情境相似 ,文化底蕴也还是南朝的延续 ,
处 。今日看时无地行 。”四首诗的第三句都不入韵 , 所以风格相距不远 ,形式上也自然是对前代的继承 。
论》 年第 期 。
116
式 ,有所不同的是第一句不一定入韵 。如北齐魏收 这些题材在初唐歌行中并不多 ,有些毫不涉及 ,而这
的《挟瑟歌》:“春风婉转入曲房 ,兼送小苑百花香 。 些题材恰恰是南北朝时期五言四句 、七言四句的联
白马金鞍去未返 ,红妆玉筯下成行 。”南朝梁简文帝 句 、断句诗体所具有的 。检《全唐诗》,初唐七绝中 ,

七绝在唐代多入乐可歌者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 安西》被谱为《阳关三叠》歌唱 。杨慎《词品》“: 唐人 绝句 ,多作乐府歌 ,而七言绝句随名变腔 ,如《水调 歌》《、春 莺 转 》、《胡 州 》、《小 秦 王 》、《三 台 》、《清 平 调》《、阳关》《、雨霖霖》,皆是七言绝句而异其名 ,其 腔调不可考矣 。”[ ] ( P ) 任半塘《唐声诗》考索唐人七 言四句诗可歌调名有 种 。当然唐代七绝也并非 均为可歌之声诗 ,北宋张唐英《蜀梼杌》:
七绝与七古可相收放 ,如骆宾王《帝京
定远之言指责宋人误认七绝为律诗之截句 ,是持论
篇》,李峤《汾阴行》,王泠然《河边枯柳》,本
有偏 ,且批评乏据 。
意在末四句 ,前文乃铺叙耳 。只取末四句 ,
北宋七绝在形式上与唐人没有任何区别 ,唐代
便成七绝 。七绝之起承转合者 ,衍其意可
七绝中的折腰体 ,押仄声韵的古体 ,一句一意不相连
陌上花开蝴蝶飞 , 江山 犹是 昔人 非 。 遗民几度垂垂老 ,游女长歌缓缓归 。
陌上山花无数开 , 路人 争看 翠骈 来 。 若为留得堂堂去 ,且更从教缓缓回 。
生前富贵草头露 ,身后风流陌上花 ,已 作迟迟君去鲁 ,犹教缓缓妾还家 。 味其诗情韵舒缓 ,当是配合曲调含思宛转的需要 。 又苏轼作《阳关曲三首》:
亦如诃佛丹霞老 ,却向清凉礼白毫 。《( 次
诗 首 ,题材分为应制 、奉和 、送别 、咏物等四类 。
韵答张天觉二首》其二)
① 案 :吴乔此处有误 ,骆宾王《帝京篇》结尾是 “: 汲黯薪逾积 ,孙弘阁未开 。谁惜长沙傅 ,独负洛阳才 。”这不是七绝的形式 。 117
溪声便是广长舌 , 山 色岂 非清 净身 。 夜来八万四千偈 ,他日如何举似人 。《( 赠 东林总长老》) 押仄声韵的古体七绝 ,以黄庭坚所作为例 :
一 。元人范梈认为 “: 绝句者 ,截句也 ,或前对 ,或后 经年 。”这些七绝每句平仄都合律 ,只是有些作品失
对 ,或前后皆对 ,或前后皆不对 ,总是截律之四句 。” 粘 ,这无疑是七绝在律化过程中的形态 。中唐李汉
[ ] ( P ) 明人高棅认为七绝源于乐府 ,其《唐诗品汇》 编辑《韩昌黎集》时 ,凡绝句均归入律诗类 。这是七
年第 总第
期 期
齐鲁
QILU J
学刊OURNALFra bibliotek No .
General No .
论北宋诗人对七绝诗体的认识
周子翼
(南昌大学 中文系 ,江西 南昌
)
摘 要 :对北宋七绝审美风格迥异于唐人的原因 ,清代一些诗评家将其归结为北宋诗人对七绝诗体源起的错
第一句或入韵或不入韵 ,这和后来七绝诗体的押韵 略有不同的是 ,初唐七绝句式大多符合律诗平仄 ,但
方式是相同的 。隋代无名氏《送别诗》“: 杨柳青青着 大量使用对偶句式 ,二三句失粘的折腰体很多 。如
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 上官仪的《春日》“: 花轻蝶乱仙人杏 ,叶密莺啼帝女
五言绝句自五言古诗来 ,七言绝句自
从初唐七绝的题材 、形式与其前七言四句诗相比可
歌行来 ,此二体本在律诗之前 ; 律诗从此
以看出 ,七绝诗体的缘起受民间歌谣 、乐府诗的影
出 ,演令充畅耳 。[ ] ( P )
响 ,王夫之 、吴乔等将其缘起归到歌行既失之片面 ,
《围炉诗话》卷二对七绝源于七古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 也有些牵强 。吴乔提出七绝起源于歌行 ,而引述冯
《夜望单飞雁》“: 天霜河白夜星稀 ,一雁声嘶何处归 。 《安乐公主宅夜宴》《、夜宴安乐公主宅》《、公主宅夜
早知半路应相失 ,不如从来本独飞 。”北周庾信《代人 宴》《、夜宴安乐公主新宅》这样类似诗题的七绝就有
伤往二首》其一 :“青田松上一黄鹤 ,相思树下两鸳
首 ,显然是皇家贵族邀请文人雅聚时的产物 ,这
平生脊骨硬如铁 , 听 风听 雨随 宜说 。 百尺竿头放步行 ,更向脚跟参一节 。《( 题 竹尊者轩》)
紫极宫中三百楹 , 道 人独 藏一 神屋 。 开轩纳息星月明 ,时有白云来伴宿 。《( 龟 壳轩》)
谁居空闲扇橐钥 , 情 与无 情并 时作 。 是声皆自根极来 ,更莫辛勤问南郭 。《( 秋 声轩》) 至于北宋七绝中各种形式的对仗式 ,是为常见 ,无须 举证 。
绝句一名在六朝以前史书中并无记载 ,而此前 土上出金火照台 。”东晋的《豫州耆老为祖逖歌》“: 幸
诗题中有绝句之称者 ,都是五言四句 ,但诗题或为后 哉遗黎免俘虏 ,三辰既朗遇慈父 。玄酒忘劳甘瓠脯 ,
人所加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十二 何以咏思歌且物 。”民谣的七言四句形式 ,在南北朝
中收《古绝句四首》,逯氏在题下作案语云 “: 六朝人 开始出现第一 、二 、四句押韵而第三句不押韵的情
有断句体 。尚无绝句名目 。四首盖后人附入《玉台》 况 。而此时文人诗中也有七言四句同样的押韵方
收稿日期 : 作者简介 :周子翼 ( —) ,男 ,江西湖口人 ,文学博士 ,南昌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 ① 以下所引魏晋南北朝隋代诗均出此 ,不再出注 。 ② 关于绝句诗体形成的论述 ,可参看葛晓音《论初盛唐绝句的发展 ———兼论绝句的起源和形成》一文 ,载《文学评
世诗学批评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其 该书录梁简文帝诗有《夜望浮图上相轮绝句诗》和
中有些人认为这与北宋诗人对七绝诗体缘起的认识 《咏灯笼绝句》等 ,并没有依据说诗题是否是原始形
与唐人不同 ,以及北宋七绝不入乐而歌等诸因素有 态 。《南史 ·梁简文帝本纪》载 “: 诵其连珠三首 ,诗
关 。如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卷一中引冯定远之言 四篇 ,绝句五篇 。”[ ] (卷八 ,P ) 此绝句之名在南朝萧
118
作《畲田词》五首 ,第五首云 “: 畬田鼓笛乐熙熙 ,空有 歌声未有词 。从此商于为故事 ,满山皆唱舍人诗 。” 可知王禹偁是依商州百姓劳动时所唱之音调而作 , 是曲调在先而唱词后作 。又苏轼出守杭州 ,作《陌上 花》三首 ,诗有引言云 :
游九仙山 ,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 老云 :吴越王妃 ,每岁春必归临安 ,王以书 遗妃曰 “: 陌上花开 ,可缓缓归矣 。”吴人用 其语为歌 ,含思宛转 ,听之凄然 ,而其词鄙 野 ,为易之云 。 苏轼所作显然是为了取代里中所唱《陌上花》之词 , 故其作必然入乐 ,此曲调在前而作诗在后之又一例 。 其全诗体制与七绝无异 :
溪山雪月两佳哉 , 宾主 谈锋 夜转 雷 。
乔所举李峤的《汾阴行》最后四句 :“山川满目泪沾
犹言不见戴安道 ,为问适从何处来 。《( 雪
衣 ,富贵荣华能几时 。不见只今汾水上 ,唯有年年秋
溪乘兴》)
雁飞 。”确实可以独立成为一首七言绝句 。但是初唐
驭风骑气我何劳 , 且要 长松 作土 毛 。
七绝创作情况却不完全吻合这个观点 。初唐七绝存
受降城下紫髯郎 , 戏马 台前 古战 场 。 恨君不取契丹首 ,金甲牙旗归故乡 。《( 赠 张继愿》)
济南春好雪初晴 , 行到 龙山 马足 轻 。 使君莫忘霅溪女 ,时作阳关肠断声 。《( 答 李公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