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北宋商品经济与柳永词价值取向的关系_成曙霞

合集下载

北宋市井文化对柳永词创作的影响

北宋市井文化对柳永词创作的影响

北宋市井文化对柳永词创作的影响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北宋市井文化对柳永词创作的影响摘要:柳永,宋代词坛上的特殊人物。

首先他是一个深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的文人,但是他身上却表露出同时代文人少有的浓烈的市井文化色彩。

传统文化与世俗文化的矛盾与冲突贯穿于柳永一生,在其词创作与生活中烙下了深刻的烙印。

本文集中关注宋代市井文化对柳永词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柳永;市井文化;精英文化;慢词柳永字景庄,一字耆卿,初名三变,而后因词改名,仕途多舛,后改名为永。

他一生经历了太宗,真宗,仁宗三朝,是北宋所谓‘百年无事’时期。

对于这样一位“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大词人,《宋史》上竟无传记,从这点上可管窥柳永词虽风靡天下,但并不被统治阶层的所代表的精英文化者们所接受。

同时,词在北宋依旧是一种没有政治地位的文体。

明白了这两点,也就不难明白柳永缘何沉迷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去市井文化之中寻找寄托,以及柳永一生仕途坎坷,生活困顿的最终根源了。

一、柳永前期词“多闺门淫媒之语”柳永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以景佑元年中进士为界。

前期词多闺门淫媒之语,后期词则多羁旅穷愁之辞。

这跟柳永的切身经历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

城市的繁华和商业的发达,为士大夫们的享乐主义提供了滋养的温床,优厚的官俸又为其提供了最根本的物质保障。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加之随着宋代经济不断发展,加速了市井歌妓阵营的扩张,致使宋朝的重要商业城市妓馆林立,歌妓云集,作为商业,政治,文化中心的京都汴京更是如此。

青少年时期的柳永生活于帝都之中,家境富足,担任工部侍郎的父亲足以为他‘数载酒萦花系’的游冶生活提供保障。

正如他在《笛家弄》里所写的那样:帝城当日,兰堂夜烛,百万呼卢,画阁春风,十千沽酒。

未省,宴处能忘管弦,醉里不寻花柳。

那时柳永流连于汴京勾栏瓦肆之中,恣意纵情,与歌妓交往频繁。

而柳永的词名,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很快,他得到了当时评论家的注意,成为热门话题。

论柳永词对对宋词的影响

论柳永词对对宋词的影响

论柳永词对对宋词的影响论柳永词对宋词的影响摘要宋词在形成新脱圆倩、纤丽峭拔的语体风格的过程中,柳永词在宋代大文化背景的濡染下,由对传统辞章进行历史整合的书卷气、按词体的规定性组合渊雅博炼词汇的音乐性,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相当稳固的词体语言系统所构成的语体风格,对后世词体特别是宋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柳永词宋词慢词。

引言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 种词调,在宋代所用八百百十多个词调里,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词至柳永,体质始备,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也许只能在小令的世界里横冲直撞,而难以创造出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一.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

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

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二.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

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

柳永词在北宋社会的盛行及其原因

柳永词在北宋社会的盛行及其原因

柳永词在北宋社会的盛行及其原因第一篇:柳永词在北宋社会的盛行及其原因柳永词在北宋社会的盛行及其原因摘要:柳永是宋初以词闻名的第一人,他的词冲破了晚唐五代词多写男女情爱与闺阁园庭的狭小范围,把词笔投向关塞山河、通都大邑、历史兴亡之中,这就使其词呈现出高远深邃、雄阔浑厚的境界,为宋词的声色大开建立了最初的规范。

相传在北宋社会,“凡有进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本文展现柳永词在北宋流传的盛况,并结合其时代背景与柳词的艺术特色来分析其盛行的原因。

一、柳永慢词的盛行(一)柳永其人其词柳永,生卒年迄无定论。

唐圭璋、陆侃如等先生作了考证,暂推定为公元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大约同龄于晏殊、张先。

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为工部侍郎柳宜少子。

仁宗景佑元年进士,先后做过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场(在今浙江定海县)监和泗州判官等地方官。

后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 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

他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小令独秀的格局,使慢词得以成为与之平分秋色的体式,丰富了词作的表现力。

慢词虽非柳永首创,但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从其现存《乐章集》中的213首词来考察,共用了133种词调。

而宋代所用的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加以使用的。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迭、四迭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

形式体制上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与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尝试从创作方向上改变文人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 雅” 为“ 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王灼《碧鸡漫志》言柳词“ 浅近卑俗 ,自成一体”。

他那种铺叙展衍、开阖自如的笔法,被世人奉为“屯田家法”,后世凡作慢词者,多采用此法。

此外,柳永在口语、俗语的运用上,也有许多创新之处,集子里那些俚俗的所品,虽然遭到士大夫们的鄙视,但在词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从宋代商品经济的角度出发,解读其对宋词的深远影响

从宋代商品经济的角度出发,解读其对宋词的深远影响

从宋代商品经济的角度出发,解读其对宋词的深远影响众所周知,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来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与此同时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例如在明清时期,由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巅峰,自然而然的会产生八股文、文字狱等一系列文化现象的产生,来辅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因此宋代繁荣的商品经济必定会对宋词的发展产生根本性质的影响,下面我们将从商品经济发展的角度,来探究商品经济对宋词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它的原因何在。

一、商品经济发展对于宋词影响的主要表现1.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宋朝表达方式的转变首先,商品经济对于宋词表达方式的转变的影响在于“慢词”的出现。

慢词和小令被称为宋词当中最常见的两种手法,据《词谱》当中记载慢词“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

”慢词出现于唐朝,但是到了宋朝初年慢词的身影都尚未普及,一直到了宋朝中后期才兴起。

由此可知,慢词的兴起与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高度关联之处,勾栏除此之外,慢词的表达内容吸取了很多的民间俗语,反映了市民阶层的需求,其中,在慢词创造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词人之一——柳永,他的词就很好的表现出市民阶层的需求。

大量的运用日常的俗语、俚语来代替传统的官方化的词语,例如柳永在他的词《八声甘州》当中写到“怎恁凝愁”就充分表现用“恁”“怎”“争”这些词语代替“你”“我”等等词语。

反映出市民阶层的需求,充分反映出宋词由“雅”变“俗”的转变方向,同时也就表现出商品经济对于宋词的塑造。

2.宋词极大的表现出商业化的趋势作诗一直被广大文人士子视为高雅的行为。

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很多时候,不需要有很大的才能,只需要你能够作诗就可以鱼跃龙门,然而,自宋朝以后,这一个观念就慢慢的发生的变化,宋朝创作出现了显著的商业化趋势,首先表现在宋朝创作的内容与商业需求息息相关,以及宋词的吟咏对象也大多以都市繁华有关,在当时的勾栏瓦舍里,流行一直“小唱”也叫作浅斟低唱,据《洞仙歌》里记载称:“更衣依旧来,浅斟低唱”就反映出这一点。

宋代商品经济对宋词的影响

宋代商品经济对宋词的影响

宋代商品经济对宋词的影响【摘要】宋代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导致了新兴市民阶级的产生,商品意识在城市社会中蔓延,并逐渐渗透到文化生活中,许多文学艺术从传统的抒情写意向商品化过度,作为宋代文学代表的宋词也不可避免这一趋势,由此导致宋词在内容、形式、传播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并对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宋代;商品经济;商品代;宋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宋代政治环境相对安定,农业发展迅速;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更多文学艺术直接参与到商品交换中,或者是反映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新的都市风情和都市意识。

宋词作为上层建筑——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同,不可避免的受到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由雅向俗,由士大夫文人词向市井词转变,成为文化的消费品。

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宋词的发展转变提供了条件从总体上来看,宋代处于封建社会中后期,其主层经济仍然是自然经济,但是处于次要地位的商品经济却获得了长入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兴盛,说话艺术、词曲艺术的繁荣,尤其是“瓦舍勾栏”的兴起,使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宋代的都市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为宋词的发展转变提1供了条件。

(一)、“坊市合一”为宋词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宋代以前,中国的城市都实行“坊市制”,“坊”是市民生活区,“市”是商业交易所。

“坊”和“市”是分隔开来的,四周有高墙环绕,朝廷对市场实行宵禁,晚上不准营业,这种管理方式极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随着商业的繁荣,“侵街”现象开始在开封、汴京等一些大城市出现。

商人们不顾朝廷的禁令,在“坊”中开铺的人越来越多,营业时间也突破了官方的限制,“坊”“市”的界限已经模糊,商家通宵营业。

面对这种现象,朝廷屡禁不止。

宋仁宗时,只得承认这一事实,将坊墙和市墙全部推倒,坊市制度宣告彻底崩溃,坊与市合为一体。

坊市制度的瓦解,推动了商业的繁荣,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大事件。

当时的街道和我们现在的街道已没多大的差别了,它标志着近代城市的雏形在宋代已出现。

柳永词的美学价值探究

柳永词的美学价值探究

柳永俗词的美学价值探究【摘要】可谓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北宋词人柳永一直因其所创作的俗词而备受争议,不少文人对其俗词有所诟病。

但柳永俗词以其词体形式的新创和词调的活用、对市井社会的真实展现、自然通俗的心灵碰撞及其所提供的艺术经验,开拓了宋词发展的新境界,展现了柳词特有的俗美。

笔者试从美学领域的形式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四个方面探究柳永俗词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柳永;俗词;美学价值前言1.简单介绍柳永情况柳永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之一,他的生卒年很难确定(一说980-1053,又说约为987-1055,又说1004-1054),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

大约是中年以后改名,因为身体多病的缘故,永即永年,耆即耆老,冀改名以得长寿。

行七,故人称“柳七”。

他一生经历了太宗、真宗、仁宗三朝,正值北宋社会承平之时。

生产发展、经济上升、都市繁荣,整个社会相对稳定,到处歌舞升平。

这种安定的社会背景为专供娱乐消遣的词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对词的创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柳永便在这种时代氛围中应运而生,他顺应了词的发展要求,大量创作慢词并且开创了俚俗词派。

然而,却遭到了宋以来文人的一致否定和批判,他们认为这种俗词所反映的内容不符合“雅”词的标准。

2.列举七八位文人对柳永俗词的诟病(李清照、王灼、徐度、陈师道、严有翼、刘熙载等等)可谓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北宋词人柳永一直因其所创作的俗词而备受争议,不少文人对其俗词有所诟病:李清照《词论》:“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

又涵养百馀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时。

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1】P563.总结前人对柳永俗词的评价,对柳词抑多于扬,而抑者又集中于柳永的俗词上。

纵观目前柳永俗词的研究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着手探究柳永俗词的美学价值。

正文一、柳永俗词的形式美1.对词体形式的发展(创作了大量慢词)。

柳永对词坛的贡献,首先在于对词体形式的发展。

试论北宋商品经济与柳永词价值取向的关系_成曙霞

试论北宋商品经济与柳永词价值取向的关系_成曙霞

2008年第4期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 o .4 2008(总第86期)J OURNAL OF F UZ HOU UNI VERS I TY (Ph il osophy and Soci al Sciences)Ser i a lNo .86收稿日期:2008-03-12作者简介:成曙霞,女,山西汾阳人,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试论北宋商品经济与柳永词价值取向的关系成曙霞(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100)摘 要: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并且对文学发展方向产生巨大冲击。

柳永带有较多的市民文化气息,以市民的价值观来对待词的创作,从语言到题材、从形式到内容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和欣赏水平,表现出通俗性、娱乐性的价值倾向。

关键词:北宋;商品经济;柳永词;价值取向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321(2008)04-0072-04北宋文人词在商品经济的影响下,在题材内容和审美情趣上受到了商业文化的影响,这尤其表现在以柳永为代表的中下层文人的创作中。

柳永的大部分词作从内容到形式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和欣赏水平。

本文试图在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的背景下,探讨柳永词表现出的价值取向,请方家不吝赐教。

一、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文人价值取向与前代相比,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并且表现出对文学的巨大影响力。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临街摆摊,坊中开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打破了旧的坊市分隔的城市格局,突破了交易时间和区域的限制。

商店与作坊临街而立,坊与市合为一体,标志着近代城市的雏型已出现。

宋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卷五记载当时的东京开封已是 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

所谓花阵酒池,香山药海。

别有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以万数。

可以想见当时商业繁荣的情形。

坊市合一、近代城市雏型的出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变旧声作新声”——柳永歌词的都市叙述与北宋中叶都市文化建构

“变旧声作新声”——柳永歌词的都市叙述与北宋中叶都市文化建构

“变旧声作新声”——柳永歌词的都市叙述与北宋中叶都市文化建构【内容提要】上世纪20年代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著名的“宋代近世说”和“唐宋转型”论,影响深远。

然而作为“一个蕴藏无数学术增长点,富有学术生命力的课题”,“还未及作出细致的论证和具体的展开”①。

本文即以柳永的个案研究,为“内藤命题”提供唐宋文化转型和宋代近世文化建构的具体例证。

柳永歌词的都市叙述——浪子词人、才子词人和游宦词人的多元角色话语实践,继承晚唐五代以来的话语分流趋势,完成了从主流精英话语到世俗大众话语的转型,建构了一套宋代都市文化以艳情享乐为尚的言说方式和“才子艳情羁旅行役”的话语模式,对宋代新都市文化建构具有深远的影响。

对柳永的研究已经有很多视角和研究成果。

但如何解释同时并存于柳永作品的浪子、才子、游宦词人等芜杂的文化身份叙述,仍然是研究的难点,又是唐宋文化转型过渡时期的必然现象。

本文从柳永歌词都市叙述方式和角色话语的变化,切入唐宋文化转型和重构的模式。

从北宋中叶都城制度发生重大变革,形成新的街市②空间和街市文化——新都市叙述中的文化身份变化和多元角色话语实践的视角,来研究柳永、柳永歌词和柳永故事,如何将主流和边缘话语进行雅、俗重构,建构一套宋代都市文化的言说方式?这些话语方式和故事母题,被那些不同的群体选择、接受或排斥,如何在不断的叙述中,建构成为宋代都市文化的母题和经典之一?是本文的目的。

从都市叙述切入,是因为从经济发展到制度变革、再到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变迁,作为背景的描述,永远是单向度的时间和因果流程,很难凸显出各种复杂的因素和力量共同作用形成的共时性状态。

而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变化,引发的都市叙述的变化,对因经济、制度、文化等等引发(同时又互为因果)的社会分化和社会结构功能变迁的呈现,却是全方位的、直接的物质现实和话语现实。

因此,在特定的都市叙述中研究文化身份和角色话语实践的流变,比简单的经济政治背景描述,具有更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4期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 o .4 2008(总第86期)J OURNAL OF F UZ HOU UNI VERS I TY (Ph il osophy and Soci al Sciences)Ser i a lNo .86收稿日期:2008-03-12作者简介:成曙霞,女,山西汾阳人,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试论北宋商品经济与柳永词价值取向的关系成曙霞(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100)摘 要: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并且对文学发展方向产生巨大冲击。

柳永带有较多的市民文化气息,以市民的价值观来对待词的创作,从语言到题材、从形式到内容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和欣赏水平,表现出通俗性、娱乐性的价值倾向。

关键词:北宋;商品经济;柳永词;价值取向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321(2008)04-0072-04北宋文人词在商品经济的影响下,在题材内容和审美情趣上受到了商业文化的影响,这尤其表现在以柳永为代表的中下层文人的创作中。

柳永的大部分词作从内容到形式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和欣赏水平。

本文试图在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的背景下,探讨柳永词表现出的价值取向,请方家不吝赐教。

一、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文人价值取向与前代相比,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并且表现出对文学的巨大影响力。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临街摆摊,坊中开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打破了旧的坊市分隔的城市格局,突破了交易时间和区域的限制。

商店与作坊临街而立,坊与市合为一体,标志着近代城市的雏型已出现。

宋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卷五记载当时的东京开封已是 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

所谓花阵酒池,香山药海。

别有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以万数。

可以想见当时商业繁荣的情形。

坊市合一、近代城市雏型的出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城市繁荣自然地促动文人以更高昂的热情去抒写这一都市景象。

与此同时,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坊郭户籍,市民阶层空前壮大。

市民阶层的壮大不仅促进了北宋城市经济的繁荣,也促使文人创作更多的适合于市民阶层需要的精神产品。

北宋商业活动日益活跃,社会各阶层竞相经营商业。

受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驱动,宋人首先冲破了 农本工商末 价值观念的束缚。

宋朝有关官僚士人经商的例子史不绝书, 蔡忠惠公文集 卷十五提到当时官僚 纡朱怀金,专为商旅之业者有之,兴贩禁物、茶盐、香药之类,动以舟车,贸迁往来,日取富足。

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儒雅的士子们亦未能脱俗,他们在读书习文的同时,也操起了经商治生的行当。

如四川地区的士子在赴京赶考之际,亦不忘经商, 凡廷试,唯蜀士到杭最迟,每展日以待。

会有言: 蜀士嗜利,多引商货押船,致留滞关津。

[1]为了经商甚至进京赶考的日期也能耽搁,这充分说明宋人商业意识的浓厚。

在北宋发达的商品经济影响下,不论是士大夫阶层还是普通市民阶层,他们的社会价值观都在发生着重要变化。

重商意识的加强,享乐之风的滋生改变着他们的生活趣味,表现为口腹声色的世俗享乐。

宋词作为社会风气、时代精神印迹的产物,也体现出文人价值观念的偏移,以及在偏72移过程中折射出的不同价值取向。

柳永与同时代其他词人相比,在远离士大夫主流文化后,他的词更多带有商业经济的气息,经过传播后,他的个体情感、文人情怀更多被商业化气氛所过滤,从而也使他成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词人。

所以通过情感内容、艺术形式两方面对柳永词进行分析,可以体现出北宋商品经济背景下的柳词所代表的独特的中下层世俗文化的价值取向。

二、柳永词情感内容的商业化取向随着坊市制度的打破、城市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北宋的城市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面貌。

都市生活日趋繁华,享乐之风盛行。

纵观柳永一生,除了在汴京长期逗留外,还游历过苏州、杭州、成都等城市,这种城市生活的经历必然会影响到他的创作,恋都情结、留恋坊曲以及狂放不羁的浪子作风,是都市生活给他打下的烙印。

1 都市之表现在 乐章集 中有许多直接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

如写东京汴梁: 谯门画戟,下临万井,金碧楼台相倚 ( 早梅芳 ), 是处楼台,朱门院落,弦管新声鼎沸 ( 长相思 )。

连云复道凌飞观。

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倩。

翠华幸宵,是处层城阆苑 ( 倾杯乐 ), 帝居壮丽,皇家颐盛,宝运当千 ( 透碧宵 )。

高大的建筑,祥瑞的气氛,充分显示了帝都东京城的富丽堂皇和繁荣昌盛。

而 殊方异域,争贡琛赆,架巘航波奔凑。

三殿称觞,九仪就列,韶护锵金奏。

藩侯瞻望彤庭,亲携僚吏,竞歌元首。

( 永遇乐 )则更突出了作为中外交流中心的东京城 八方争凑,万国咸通 ( 东京梦华录 )的盛况。

写苏州: 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

触处青娥画舸,红粉朱楼 ( 瑞鹧鸪 );写成都: 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 ( 一寸金 )。

在这些都市词中,描写杭州繁荣富庶的 望海潮 尤为突出,堪称是柳永用词体写就的杭州赋。

北宋社会繁荣富庶,这在节日文化中也有鲜明体现,清赵翼 陔馀丛考 卷三十一 上元张灯 条记载: 朱弁 曲洧旧闻 云:上元张灯,自唐时沿袭汉武祠太一自昏至明故事。

梁简文有 列灯赋 ,陈后主有 光壁殿遥咏灯山 诗,唐光天中东都设灯,迎三宫太后。

是唐以前犹岁不常设。

本朝太宗三元不禁夜,上元御端门,中元、下元御东华门。

其后罢中元、下元二节,而上元游观之盛冠于前代矣。

据此则上元张灯实盛于宋也。

在这样的背景下,柳永词有一些从民俗节日的角度,写出了太平盛世中都市景致的承平气象,将国家富足与节日盛况很好的结合起来: 庆佳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

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

十里燃绛树。

鳌山耸,喧天箫鼓。

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

( 迎新春 )其他写清明踏春游赏的 玉蝴蝶 (春游)、 剔银灯 (何事春工用意)等,反映都人寻芳赏胜情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抛球乐 ,词中不仅描绘出承平时代都人游春活动,还表现了市民阶层尽情享乐的心态。

正如黄裳在 书乐章集后 称: 予观柳氏乐章,喜其能道嘉祐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化,无所不有。

是时予方为儿,犹想见其风俗欢声和气,洋溢道路之间,动植咸若。

令人歌柳词,闻其声,听其词,如丁斯时,使人憾然有感。

呜呼!太平气象,柳能一写于乐章,所谓词人盛世之黼藻,岂可废耶! [2]这一评价点出柳永词独特的认识价值。

宋代城市的繁华生活,不仅使得柳永创作了众多描摹都市风情的词作,而且在他离开城市,尤其是汴京后,也难以忘怀。

于是在他后期的词作中,常常出现对于帝都的追忆。

如: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

( 曲玉管 ) 想帝里看看,名园芳树,烂漫莺花好。

( 古倾杯 ) 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

宣清 )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

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

( 戚氏 )正是由于城市生活的深刻影响,柳词中频频出现 帝京 、 神京 、 帝城 等字眼。

都市已成为柳词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从以上这些都市词我们可以看出,柳永对城市的描绘角度完全是市民化了的,他所憧憬的不是皇家贵族的富贵高雅的情态,他所创造的不是文人雅士的审美外化,他为之心醉神迷的是都市生活的热烈与欢快,柳词抒发的不是词人对生活的理性感悟,他所要宣泄的正是都市膨胀欲望与价值理念带给他的强烈的感官刺激,从这些词中,我们可以轻松走进柳永市民化的内心世界。

2 世俗享乐生活之反映在商品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整个社会浸染在享乐奢靡的风气中。

柳永的人生理想在传统的功成名就之外,不可避免地加入了世俗的人生追求;他的才华,不再专门等待货予帝王家,而是在市民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面对人生短暂,生命有限的困境,柳永在城市生活中找到了答案:屈指劳生百岁期,荣瘁相随。

利名牵惹逡巡过,奈两轮,玉走金飞。

红颜成白发,极品何为。

尘事常多雅会稀,忍不开眉。

画堂歌管深深处,难忘酒盏花枝,醉乡风景,携手同归。

( 看花回 )73在词人看来,人生的最大意义就是及时行乐,而名利都是身外物,应该打破名缰利锁,在醇酒、美人、笙歌中享受一生,方为不虚度光阴。

北宋时期歌舞享乐之风大盛,狎妓、逛妓馆成为一种时尚生活,这与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有着密切联系。

同当时的许多文人一样,混迹于歌舞酒楼之中,狎妓、冶游、作乐也成了柳永都市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他自己就说, 追思往昔年少。

继日恁、把酒听歌,量金买笑 ( 古倾杯 ),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 鹤冲天 )。

词中或叙写自己追欢逐笑的 狂荡 生活;或表现自己对这种生活的怀恋;或描绘歌妓的风流体态。

歌妓词自然也成为柳永词中又一重要的题材内容。

在 乐章集 中歌妓词约有103首,约占总数的一半。

其他文人总是以泛泛的笔墨写歌妓美色、伎艺,以冷静的审美眼光对待歌妓,而柳永则不同,柳永狎妓不仅是单纯满足个人欲望,而且是在和歌妓的交往中,能够将这种交往视为真实的生命体验和情感追求,与她们真诚相待,正所谓 长是因酒沉迷,被花萦绊 ( 风归云)), 恨少年、枉费疏狂,不早与伊相识 ( 惜春郎 )。

在柳永的词中歌妓形象美感气质风格不同,内心世界丰富,堪称作者的红颜知己。

3 商品传播之需求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需要有适合于大众的审美口味的词作。

柳永词中叙写歌妓生活、情态等内容不仅是他享乐生活的一种体现,同时更是满足他人享乐需要的一种手段,借作品以满足大众的审美兴趣。

柳永词既然是商品化的精神产品,那么,流通(传播)便是它实现文学价值的重要环节。

只有流通(传播)渠道畅通,它才能占有更广阔的文学市场,才能获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当时的城市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歌妓行业的兴盛,歌妓就是词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

词由她们 推销 给消费者,并通过她们去实现词的文学价值。

其所唱歌曲会直接影响其服务质量,诚如柳永所写, 唱出新声群艳伏 ( 木兰花 佳娘捧板 ),所以她们总是千方百计的请求士大夫文人为其填歌制词。

柳永精通音律,善于制词,自然是她们所求的最佳人选,罗烨 醉翁谈录 丙集卷二记载 柳陌花衢,歌姬舞妓,凡吟咏讴唱,莫不以柳七官人为美谈 ,柳词中也直接反映这一现状, (歌妓)怜我多才多艺 ( 玉女摇仙佩 ), 被举措、艺高才足,在处别得艳姬留 ( 如鱼水 ),歌姬 要索新词,殢人含笑立尊前。

按新声、珠喉渐稳,想旧意、波脸增妍。

( 玉蝴蝶 )史料对此也有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狎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叶梦得 避暑录话 卷下)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

(罗烨 醉翁谈录 丙集卷二)可见,柳永的创作获得了市井百姓的认可,真正地走入了民间,而他也以商品交换的形式为自己的生存提供了经济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