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经历对柳永词风格的影响

合集下载

北宋市井文化对柳永词创作的影响

北宋市井文化对柳永词创作的影响

北宋市井文化对柳永词创作的影响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北宋市井文化对柳永词创作的影响摘要:柳永,宋代词坛上的特殊人物。

首先他是一个深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的文人,但是他身上却表露出同时代文人少有的浓烈的市井文化色彩。

传统文化与世俗文化的矛盾与冲突贯穿于柳永一生,在其词创作与生活中烙下了深刻的烙印。

本文集中关注宋代市井文化对柳永词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柳永;市井文化;精英文化;慢词柳永字景庄,一字耆卿,初名三变,而后因词改名,仕途多舛,后改名为永。

他一生经历了太宗,真宗,仁宗三朝,是北宋所谓‘百年无事’时期。

对于这样一位“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大词人,《宋史》上竟无传记,从这点上可管窥柳永词虽风靡天下,但并不被统治阶层的所代表的精英文化者们所接受。

同时,词在北宋依旧是一种没有政治地位的文体。

明白了这两点,也就不难明白柳永缘何沉迷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去市井文化之中寻找寄托,以及柳永一生仕途坎坷,生活困顿的最终根源了。

一、柳永前期词“多闺门淫媒之语”柳永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以景佑元年中进士为界。

前期词多闺门淫媒之语,后期词则多羁旅穷愁之辞。

这跟柳永的切身经历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

城市的繁华和商业的发达,为士大夫们的享乐主义提供了滋养的温床,优厚的官俸又为其提供了最根本的物质保障。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加之随着宋代经济不断发展,加速了市井歌妓阵营的扩张,致使宋朝的重要商业城市妓馆林立,歌妓云集,作为商业,政治,文化中心的京都汴京更是如此。

青少年时期的柳永生活于帝都之中,家境富足,担任工部侍郎的父亲足以为他‘数载酒萦花系’的游冶生活提供保障。

正如他在《笛家弄》里所写的那样:帝城当日,兰堂夜烛,百万呼卢,画阁春风,十千沽酒。

未省,宴处能忘管弦,醉里不寻花柳。

那时柳永流连于汴京勾栏瓦肆之中,恣意纵情,与歌妓交往频繁。

而柳永的词名,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很快,他得到了当时评论家的注意,成为热门话题。

论柳词的贡献

论柳词的贡献

论柳词的贡献柳永,原名柳三变,字耆卿,系宋朝工部侍郎柳宜的第七子,以填词名世,与兄弟三复三接并为“柳氏三绝”,生于一个典型的官宦世家。

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汴京度过的,常流连于歌楼妓馆之间,繁华的汴京在他心目中是生活各感情上的真正故乡。

又由于连续几次科考都未及第,其功名上的失意促使他到烟花巷里寻求慰藉和刺激。

他深入市井,与民间艺人和歌女舞妓结下了不解之缘,有过不少风流韵事,逐渐成为纵情风月的浪子才人,成为著名的流行歌词作家,而他在词作方面的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承民间传承,使词具有俚俗色彩这主要表现在师法渊源、创作态度和社会影响上,词本有民间和文人两大传承。

北宋初期,几乎无一例外地只继承文人词而排斥民间词,只有柳永冲破了这一局限,既以文人的身份写词,又有意识的多与民间保持联系,使民间词的传承得以继承。

不管是在京城候试,还是在各地旅游,柳永都常为艺人歌女填词谱曲,并从他们身上吸取丰富的创作营养,培植自己富有俚趣的创作风格。

由于柳永曾长期混迹于市井中,有人认为他的词是民间的,不是士大夫的,虽未如此,但柳永词确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趣而著名。

他能够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言情道爱。

本以含蓄为贵,而柳永所表现的却是尽而又尽,浅而又浅,把一见倾心表现的急不可耐。

二、内容题材的开拓柳永词作的内容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笔下的范围广泛,显示着他词作的多样性。

早期词原本狭隘的内容,到了他则得到了扩大,充分的开拓了词作的内容题材。

1、描写享乐与风情的传统题材。

由于柳永少年风流,再加上他天性浪漫,常常流连于青楼楚馆中,身在声色犬马之中,所言所听尽是莺声燕语。

再加上本身与歌妓的情欲纠缠,所以在他的词作中,有许多描写情欲生活的作品。

例如《菊花新》欲掩香帏论缱绻。

先敛双蛾愁夜短。

催促少年郎,先去睡、鸳衾图暖。

须臾放了残针线。

脱罗裳、恣情无限。

留取帐前灯,时时待、看伊娇面。

在柳永词中,多的是对妇女不幸的遭遇加以刻画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一股真挚情感的表现,虽然对情欲有如此露骨的表现,但我们却可从其中看到柳永坦率、真切、毫不矫情的性格。

制造汴京_柳永词与都城文学话语的新开展

制造汴京_柳永词与都城文学话语的新开展

制造汴京:柳永词与都城文学话语的新开展柳永(984年-1053年),北宋时期著名词人,以其才情出众和诗词才华有名于世。

他的作品以抒发对家乡以及对爱情的追求和思念为主题,情感真挚、极富感染力。

在他的词作中,可以看到对都城汴京的歌颂和描绘。

在宋代,柳永的词歌作品极大地影响了当时都城文学话语的进步,为汴京的文化茂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起首,汴京作为北宋时期的东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了一个茂盛昌盛的都市。

而柳永的词作正是这座都市茂盛的见证。

他的词作中屡屡描绘汴京的繁华景象,比如《望海潮》中的“东吴万里鹤声惊,将军百战身名定。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平湖影亦奇。

”这种描写方式凸显了汴京作为都城的繁华景象和治稳定定的情景。

柳永的词作中还屡屡展示了汴京的风土人情。

比如在《鹤冲天·登鹳雀楼》中写道:“百于斯人尽知秦,豆蓉羌栝咏梨苹。

含酸玉蕊初藏骨,效颦莲叶已无皱。

”这些描写都表达了对汴京文化底蕴和人民生活的关注。

柳永的作品让读者更加了解了汴京的风土人情,并让他们对这座都市充盈了向往和喜爱。

柳永的词作中还反映了汴京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在《雨霖铃·寒蝉凄切》中描绘了汴京喧嚣的市井景象:“小螺黄叶嬉狎水,绿肥红瘦稻田村。

”这些细腻的描写令人感受到汴京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喧嚣繁忙,对当时汴京的历史文化添加了一抹浓墨重彩的颜色。

同时,柳永的词作也展示了汴京文化中对美妙生活的向往。

他屡屡以爱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和渴望,比如在《雨霖铃·寒蝉凄切》中写到:“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种对美妙爱情的描绘反映了当时汴京文化中对爱情的追求和心灵寄予。

柳永的词作对都城文学话语的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作品充分展示了汴京的繁华景象、风土人情和都市生活,为汴京的文化茂盛贡献了一份力气。

他通过自己对爱情和美妙生活的向往,激发了当时都城文学话语中对人情世故、家国情感等主题的关注。

他的作品让人们对都城的认同感增强,对文化的骄傲感和自豪感增加。

论柳永词在当时盛行的原因

论柳永词在当时盛行的原因

论柳永词在当时盛行的原因关键词:长词慢调雅俗并陈题材多样视角独特摘要:柳永是北宋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

他的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提起那流传千古的佳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然会想起柳永词。

下面就探讨一下柳永词在当时盛行的原因。

一、慢曲盛行把慢词作为专业,在创作方面,一般认为是个从柳永开始的。

清宋翔凤说:“词自南唐以后,但有小令。

其慢词盖起宋仁宗朝,中原息兵,汴京繁庶,歌台舞席,竞赌新声。

耆卿(柳永)失意无俚,留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习,一时动听,散播四方。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小令的体制短小,一首多则五六十字,少则二三十字,容量有限。

而慢词的篇幅较大,一调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

例《戚氏》:“长晚秋天。

一霎微雨洒庭轩。

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凄然。

望江关。

飞云黯淡夕阳间、、、、、、”柳永这首最长的慢词达212字。

通篇音律谐协,句法活泼,平仄韵位错落有致。

慢词因篇幅长字数多在表现手法上自然要有别于小令。

一般说小令以含蓄蕴藉、言简意丰见长慢词则以铺叙取胜。

宋人李之仪云“耆卿词铺叙展衍备足无余。

”《姑溪词跋》但铺叙不能一味展衍必须讲究章法变化之奇开阖动荡之美。

如无层次、无变化就会陷于痴肥堆叠或呆滞冗复。

柳永慢词的铺叙之法大致注意了几个方面 1十分重视景与情的适当布置。

柳永词惯用前半写景、后半抒情的基本格局但读来并不呆板单一因为他力求融情于景、以景托情把情景打成一片将登山临水所见的山光水色与离愁别恨结合加以表现并用对外景的描叙来烘托内心活动。

如《曲玉管》、《卜算子慢》、《戚氏》诸作在情景关系处理上都达到了“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的境地。

论述柳永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论述柳永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论述柳永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作家,他在宋词发展变革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对后世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柳永的词作在形式上具有创新性。

他的词以七绝为主,采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词行节奏感强烈、押韵自然流畅。

他以自己的艺术手法突破了传统词作的局限,赋予词作更加灵动、富有韵味的特点。

其次,柳永的词作在内容上富含激情与深情。

他以痛苦的爱情为主题,以个人感受和体验为出发点,表达了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词作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升华,抒发了个人对命运和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他的词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通俗性,真实地展现了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再次,柳永的词作在表达方式上具有独特魅力。

他善于利用生活常识和通俗语言,使其词作贴近读者,易于理解和共鸣。

柳永的词作既兼容了婉约词、豪放词的特色,又吸收了南唐词、五代词等不同地域风格和艺术风格的元素,使词作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柳永的词作对宋代诗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引领了宋代词的新潮流,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他不仅对后世的文人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为后世的词坛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

他的词作具有时代精神和深度思考,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思想启示。

综上所述,柳永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具有重要地位和贡献。

他的词作不仅在形式上独具一格,而且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承载了深厚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他的作品对后世的诗词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艺术上的启示和借鉴。

柳永的词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朵瑰宝,彰显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浅析柳永的都市风情词

浅析柳永的都市风情词

摘要:北宋时期,城市经济迅速发展,都市的繁荣开始作为意象进入词文。

柳永的创新性革变,改变了典雅含蓄的词风,开始将笔触伸向市民阶层,风格变为通俗浅陋。

关键词:柳永;都市风情词;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词人。

初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又自称...摘要:北宋时期,城市经济迅速发展,都市的繁荣开始作为意象进入词文。

柳永的创新性革变,改变了典雅含蓄的词风,开始将笔触伸向市民阶层,风格变为通俗浅陋。

关键词:柳永;都市风情词;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词人。

初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又自称“白衣卿相”。

存词200多首,有近五分之一的词作与都市及其生活有关,用细腻笔触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抒羁旅行役之情。

柳永都市风情词的成因北宋都市经济繁荣发展柳永的生卒年不详,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其主要生活年代是北宋的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

此时的北宋王朝与北辽已暂达协议,史称“澶渊之盟”,中国北方才有了少许安宁。

这次结盟之后,北宋因为边疆战事危机的解除,国内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以汴京为中心,北方和南方都形成了一些商业发达的城市,如南京、苏州、杭州、扬州等,而汴京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孟元老在其《东京梦华录序》对汴京的繁华景象就有如此描绘:满目是“青楼画阁、绣户珠帘”,在路上停住的马车都有精致的雕饰,良驹昂首踏步,神气必现。

......由于道路四通八达,市场上“集四海之珍奇”,而美味则“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

花朵盛开也不止春季,箫鼓喧天,灯火彻夜不灭。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展现了北宋时期城市生活的面貌。

在画中能看到房屋鳞次栉比,树木繁茂,车马行人之往来皆跃然于纸上。

全副场面浩大,内容及其丰富,整幅画作气势宏大、刻画细腻,不仅是画家超高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体现了汴京作为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的繁荣。

走进柳永《蝶恋花》背后的故事

走进柳永《蝶恋花》背后的故事

走进柳永《蝶恋花》背后的故事走进柳永《蝶恋花》背后的故事柳永是北宋的著名词人,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下面一起跟着小编走进柳永创作背景和他人生经历吧!柳永出生于官宦之家,父亲原是前朝旧臣,后归顺于宋。

少时柳永家境颇丰,是当地有名的阔少爷,常常一掷千金。

从小,他对于文字就有异于常人的禀赋,十分受范仲淹地赏识。

柳永十八岁,他原本是前往汴京参加礼部考试,却在途中被繁华迤逦的苏杭迷惑了心智,整日与青楼歌妓相伴,并为她们作词写曲。

将政治理想全总都抛之于脑后,第一次应考名落孙山,原本雄心壮志的他受到了空前的打击。

在悲愤沮丧之余,他作出了传世的名作《鹤冲天》,“白衣卿相”之名自此而来。

柳永偏爱婉约秀丽之词,人长得也是白净秀气,范仲淹曾劝阻他不要把才华浪费在靡靡之词上。

后来他家道中落,仕途又极为不顺,年少时原本的意气风发都被时光慢慢地腐蚀,他只得以卖文为生。

后来,又爱上了一个青楼女子,遭到家族的严厉反对,后来幸得范仲淹的帮助才能与那女子结为连理。

然而,好景不长,上天似乎总是这样,在某一方面给予你太多,在另一方面总是亏欠你。

柳永有天生的文学之才,写得一手好词,自小生活无忧,年少时声名也曾大噪于天下。

然而,成人之后的柳永无论是在爱情还是在仕途上都是屡屡遭受挫折。

第一个爱的'女人,为了救他而牺牲了自己。

第二个好不容易爱上的女人,却因早产而死。

两个妻子的相继死亡,第二个妻子死后的窘迫之境,令他对于人生有了更为绝望的理解。

他时常留连于烟花之地,他与那些青楼女子虽是交好却是只和她们一起吟诗做对,笑谈岁月,一切都止于君子之礼。

一是为了能让自己的词被更多人的知道,二是为了帮助那些青楼女子,他作了很多迤逦之词,供青楼女子们弹曲演唱。

蝶恋花是一个风格婉约的词牌名,其间流露的愁思很符合青楼女子的心境,它作于柳永仕途受挫后流连烟花之地之时。

柳永年少成名,少时家境优渥。

宋代词人柳永的词作艺术与时代背景

宋代词人柳永的词作艺术与时代背景

宋代词人柳永的词作艺术与时代背景柳永简介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字耆卿,号梅溪词仙,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词人。

柳永出身世族,自幼聪慧过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他以其独特而抒情的词作闻名于世。

时代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一个时期。

南宋是指北方被金朝统治之后,宋朝在南方建立起的一个封建王朝。

这一时期维持了几百年,期间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

而柳永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时代。

柳永的词作艺术柳永以其深情款款、婉约绵长的风格而著称。

他对爱情和人世间种种矛盾冲突有着独到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他通过描写细致入微的场景以及表达真挚感情的词句,使读者沉浸于他的作品之中,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

柳永还注重音韵和声律的处理,他善于运用押韵、平仄等技巧来增强词作的声韵美。

他讲究语言的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感,并通过精心设计句子和编排语言使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而如水般流动的节奏感。

柳永也善于使用比兴手法,在表达情感时常常借助自然景物和其他事物来进行形容和比拟,以此凸显其意境与情绪。

这种手法增加了作品的意象力和艺术性,使读者更能够深入理解其中所要传递的情感。

时代背景对柳永词作艺术影响宋代是一个文化发达、人才辈出的时代。

这个时代赋予了柳永广阔的学习、创作和交流空间,拓展了他对文学艺术领域的认知与触角。

南宋时期社会经济相对稳定,人们生活富裕且趋向安逸。

柳永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和创作,无疑享受了相对宽松的生活条件。

这种稳定与富庶为他提供了安逸和闲暇的书写时光,使得他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追求词作艺术上的精益求精。

因此,柳永在创作中经常表现出情感细腻、豪放奔放等不同的风格。

此外,南宋时期也是文化繁荣、人才辈出的时代。

社会上流行各种文学艺术形式,柳永所处的时代背景为他提供了广泛而深入地接触各种文化艺术元素的机会,从而丰富了他的创作灵感与表达方式。

总之,宋代南宋时期这个历史背景使得柳永有机会发展自己独特而优雅的词作风格,并丰富了他对于爱情和人生体验等主题的深刻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汴梁经历对柳永词风格的影响
【摘要】柳永是北宋大力创作慢词的第一人,对慢词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柳永一生仕途辗转,汴梁作为北宋的都城,对其词的影响很大。

本文意在从柳永的都市词中分析汴梁经历对其词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柳永词;汴梁经历;风格成因
柳永是北宋开国后第一大家,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柳词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苏轼虽批评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学柳七作词”的同时,又称赞柳七“风霜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八声甘州》)三句“不减唐人高处”(赵德麟《侯鲭录》)。

两宋之际女词人李清照说:“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

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词论》)。

柳永一生的行迹大多是在都市中度过,因此学者对柳永都市词的研究颇多,他们研究重点往往在于都市词所反映的内容:都市风貌、节令风情、休闲文化、社会风气等等,对其风格的形成却很少涉及到。

下面分析柳永词最重要的两个特色——以赋入词和“语词尘下”。

一、干谒献词与“以赋入词”
《毛诗序》把“赋”定义为“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
明者”,同时,“赋”又是汉代兴起的一种文体,以《两都》、《二京》为代表的京都大赋对都城的描写可谓极尽铺排。

“大赋”之“大”字不仅要求这种问题要具备长篇巨制的容量,还要有“包罗宇宙”的恢弘气势,通过铺排京都的富庶来赞美帝王的功业,极尽赞美。

“赋者,敷陈其事也”,只有大量使用“铺叙”的手法才能做到这样的“铺张扬厉”。

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云:“柳三变逰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府,骫骳从俗,天下咏之,遂传禁中。

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

想必柳永心里也很清楚地知道,相比小歌词,仁宗恐怕更喜欢歌功颂德的祝词。

写祝词就要写出歌舞升平,否则就要重蹈前朝孟浩然“不才明主弃”的覆辙。

最高统治执者的喜好深深影响了柳永的写作风格,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柳永曾向仁宗献《醉蓬莱慢》词。

整首词就像一篇微缩型的汉赋,通篇使用了“铺叙”的艺术手法。

上片通过“华阙”、“宝阶香砌”、“玉宇”、“金茎”等禁内特有的意象,描绘出一卷富丽堂皇的皇家阆苑的图画,画面里的“黄”、“红”、“金”、“碧”等颜色处处散发着富贵庄严的太平之气。

下篇以老人星的出现烘托太平盛世,并对仁宗进行祝颂。

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尽管柳永用了铺排歌咏升平气象,但是“渐”字和“宸逰凤辇何处”犯了忌讳,仁宗龙颜大怒,“永自此不复进用”。

科举考试是“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向皇帝献词又
落得“乃掷于地”。

柳永只得改变干谒的对象,像官员献词。

柳永干谒晏殊,被晏殊一句:“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闲拈伴伊坐’。

”挡在了门外。

(见张舜民《画墁录》)虽然笔记小说中没有提到柳永献给晏殊的作品是什么,但是从他另一首写给杭州太守孙何的《望海潮》中可以窥见一二。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迭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同样是铺排的手法,词作开头追述了杭州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接着移步换景一般罗列出杭州城的美景,烘托出都市一片繁华。

下片写到了人们和平安宁的生活,而祝愿的话只有最后两句。

自然风光与人文风貌一派和谐,相比呈献君主的典雅的祝词,这首词写得格外清新雅致。

写给地方官的词尚且有如此的铺叙,那么面对“帝里风光好”的汴梁和高官晏殊,柳永的献词一定会用更多的笔墨来罗列都城的繁华风貌。

二、“汴梁米贵”与“语词尘下”
唐代张固《幽闲鼓吹》:“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同样,作为北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汴梁物价自然比别处高,柳永只身一人在京
城漂泊着实不易。

文学史传达出的思想是:即便生活困顿,柳永依旧流连秦楼楚馆,与歌妓耳鬓消磨。

这样的观点过于偏激了。

同样身处社会下层,要生活下去,柳永和歌妓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一方面,歌妓凭借柳词提高身价。

独领风骚的“花魁娘子”永远只是少数,“平康坊”、“章台路”里众多妓女生活并不如意,她们需要有人为她们作词或者传唱新词吸引眼球,于是当她们得到新曲子,第一时间便会找柳永谱新词。

前引叶梦得诗话“索词”一说即是左证。

明代话本小说中记载了这样一首打油诗,生动地反映了北宋汴梁歌妓的心声:“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冯梦龙《喻世明言·众名妓春风吊柳七》)另一方面,柳永需要歌妓的润笔。

柳永科举屡考不中,若想要在“米价方贵”的京城生活下去必须要有固定的收入。

作为读书人,柳永能依靠的只有笔杆子,于是他频频出入勾栏瓦肆,为歌妓填词。

同样,歌妓也毫不含糊,“她们在得到柳永新作时,慷慨地给他酬金”(李剑亮《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

歌妓给柳永的慰藉不仅在于生理上,更多是心理上“被需要”的自我满足。

如果单纯地认为这就是柳永流连青楼的原因未必太过片面,与其说为了“偎红倚翠”倒不如说是为了“红”“翠”之外的润笔费。

熟识的歌妓能轻而易举的得到新词,其他的只能托关系求得柳词,汴梁歌妓众多,而柳永只有一个,供不应求的局面必然带来柳词售价的提高,不难想象在这些秦楼楚馆中“汴
梁纸贵”和“不愿千黄金”的情况。

市场需求决定了商品的产量和质量,既然交往对象和听众都是下层小市民,那么柳永必须要迎合大众的口味,用浅切的口语入词,书写痴男怨女悲欢离合家长里短。

佳娘捧板花钿簇。

唱出新声群艳伏。

金鹅扇掩调累累,文杏梁高尘簌簌。

鸾吟凤啸清相续。

管裂弦焦争可逐。

何当夜名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

(柳永《木兰花·佳娘捧板花钿簇》)柳词中“金鹅扇”“文杏梁”等意象颇为骫骳。

词的结尾,柳永不曾点明“何当夜召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是佳娘的心愿,还是自己的祝愿,且当做抑是他们俩共同想要平步青云的心声吧。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文章授知于苏轼”,而李清照也或多或少受到其父的影响。

她批评柳永“语词尘下”意趣萎靡,是站在“雅正”的思想上来说的。

其实换一种说法,“尘下”正是柳永以俗事俗语填词的表现。

这里的“俗”并不是低俗庸俗,而是“通俗”,前代郑卫之风、两汉乐府和南朝民歌即使如此。

从宋代开始,对柳词的评价即呈现出褒贬不一的局面,这正是柳词影响之大的一个体现。

柳永的慢词长调改变了词以小令擅场的格局,柳词的俗使词的接受群体更加扩大。

柳永对宋词的艺术手法影响之大,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大晟乐府的创作风格,对文学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柳永.乐章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4.
[2]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李剑亮.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4]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5]陈建.柳永都市词中的风俗画[j].茂名学院学报,2003(02).
[6]欧阳勤.都市风情入乐来——论柳永都市词[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