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贷业务中21种常见的操作风险与防控措施.pdf

最新信贷业务中21种常见的操作风险与防控措施.pdf
最新信贷业务中21种常见的操作风险与防控措施.pdf

信贷业务中21种常见的操作风险及防控措施

风险点:

向不具备主体资格的借款人发放贷款会出现债权无法落实、法律诉讼不予支持的问题。

风险表现及识别:

1、借款人没有《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身份证明》,特殊行业没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或《企业资质等级证书》;

2、借款时借款人的《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经营许可证》没有经过年检或《身份证明》过期;

3、借款人是法人分支机构但未经法人机构授权;

4、借款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防控措施:

1、严格按规定对借款人主体资格进行调查,对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申请贷款的必须到工商部门或主管机关调查工商注册登记及年检情况;

2、对自然人申请贷款的要调查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3、核对法人代表和自然借款人身份证明。

案例分析:

借款人夫妇俩人经常到外地打工,家中只有一个17岁的孩子上学,父母以孩子名义在信用社贷款,贷款到期后没有归还,起诉后法院以借款人虽满16周岁,但在家上学,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不具备贷款主体资格为由驳回诉讼请求。

(二)发放冒名贷款

风险点:

发放冒名贷款可能导致债务悬空,使信贷资金形成风险。

风险表现及识别:

顶名贷款:指信用社工作人员,在自己亲友来贷款时,因对象不符合条件,不能按

正常手续办理贷款。经过有贷款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同意,以其名义申请贷款,交由

亲友使用的行为。

搭名贷款:指信用社工作人员因自己或亲友要使用贷款,但又无法贷出时,在正常

贷款户贷款时,要求贷款者多申请一部分贷款,将多贷出的部分借自己或亲友使用

的行为。

盗名贷款:指信用社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他人(或单位)不知道的情况下,

使用其名义贷款归个人使用的行为。

假名贷款:指信用社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编造根本不存在的假人名(或单位)

进行贷款,然后贷款归个人使用的行为。

防控措施:

1、坚持两名以上信贷人员进行贷前调查,信贷员实行A、B制;

2、严格审查借款人的身份证明和贷款用途的真实性;

3、坚持借款人凭有效身份证件到柜台领取贷款。

案例分析:

1、顶名:某信贷员在农户联保贷款科目中以村民王某、张某等人名义贷款36万元,为其亲属买车搞个体运输。

2、搭名:某信贷员在某贷户申请贷款时要求借款人多申请10万元,自己亲属使用。

3、盗名:某信贷人员在农户联保贷款科目使用已搬迁、死亡的农户冯某、韩某、张

某名义贷款9万元,为自己养猪使用。

4、假名:某信用社主任采取编造假名,私刻名章,伪造假身份证件等手段,在农户

联保贷款科目中发放贷款50万元,为自己使用。

(三)发放贷款额度超过资本金比例

风险点:

发放贷款超过监管部门规定的资本金比例,将导致信用社经营出现流动性风险。

风险表现及识别:

1、单户贷款超过资本净额的10%;

2、最大十户贷款超过资本净额的100%。

防控措施:

1、受理大额贷款前,测算最大一户和最大十户贷款余额是否超过规定比例;

2、采取社团放款的方式降低比例。

案例分析:

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某信用社对同一借款人发放贷款280万元,贷款手续齐全,但是该联社资本金净额为2,700万元,该笔贷款的发放超过了资本金的10%,违反了单户大额贷款不得超过资本金10%的监管比例要求。

(四)对国家限控行业发放贷款

风险点:

对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消耗资源型行业以及五小企业发放贷款,如遇国家政策调整,企业易发生关停、倒闭,导致贷款无法收回。

风险表现:

对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消耗资源型行业以及小煤矿、小炼油、小水泥、小玻璃、小火电等国家限控行业发放贷款。

防控措施:

1、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是否为国家限控行业;

2、借款用途是否用于限控行业;

3、实地调查,核实提供资料和生产经营情况的真伪。

案例分析:

信用社向某小水泥厂发放贷款50万元,由于该水泥厂污染严重,被有关部门责令关停,贷款到期后无法收回,形成风险。

(五)对抵(质)押物不合法,抵押登记手续不规范的借款人发

放贷款。

风险点:

1、抵(质)押物不合法、抵押物权属不清、难变现、不易保管;

2、超规定抵押率放款;

3、未按规定登记和办理他项产权证明会出现抵押无效。

风险表现及识别:

1、《担保法》、《物权法》中禁止抵(质)押的财产进行抵(质)押发放贷款;

2、抵(质)押物不符合易保管、易变现的条件;

3、抵(质)押登记期限与抵(质)押合同期限不一致;

4、评估价值与市场价值明显不一致;

5、定期存单质押的贷款到期日超过存单到期日;

6、低保对象房产作为抵押的贷款;

7、农民耕地抵押的贷款;

8、农民宅基地、农民住宅等小产权抵押的贷款;

9、未成年人的财产抵(质)押。

防控措施:

1、在办理抵质押贷款时严格按照《担保法》、《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发放贷款;

2、执行二人以上现象调查抵质押物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并全程参与办理抵(质)押登记、止付手续。

案例分析:

某信用社向客户发放贷款100万元,用商业用房抵押,但是没有到房屋产权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其抵押房产被借款人私自变卖,贷款无法收回。

(六)对有恶意逃废债、不良信用记录的借款人发放贷款

风险点:

借款人还款意愿不强,给贷款清收带来难度、增加清收费用等。

风险表现及识别:

1、借款人或担保人采取搬迁、拖延、长期外出等形式故意躲避债务清偿责任;

2、借款人或担保人采取破产、倒闭、重组等形式逃避清偿责任;

3、借款人有意转移资金、逃债、赖债、贷款到期,有钱不予偿还。

防控措施:

1、到工商部门核查企业的登记记录、年检记录及其他相关信息;

2、向员工和客户了解法人代表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个人品行状况;

3、查询央行征信系统和信用社的信用往来记录,查看有无不良记录;

4、向社区、村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或人员调查有无劣迹。

案例分析:

某公司信用社申请贷款100万元,经调查该公司经营正常、抵押物足值,信用社通过征信系统查询发现该公司有在其他金融机构有到期贷款未还的不良记录,信用社

据此没有向该公司发放贷款,避免了信贷风险。

(七)对现金流量不充足的借款人发放贷款

风险点:

对现金流量不充足的借款人发放贷款,会导致贷款逾期形成不良或依靠第二还款来

源实现债权。

风险表现及识别:

1、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或现金流入量过小;

2、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过大;

3、依靠筹资维持生产经营。

防控措施:

1、重点调查借款人产(商)品销售是否正常,对销售收入采取定期结算或不定期结算的要作深层了解,查看应收账款是否过大;

2、调查借款人投资活动现金投入是否过大,导致流动资金逐步减少;

3、借款人有无股东抽走投资行为。

案例分析:

某信用社向某公司贷款80万元,用于购买原材料,信用社认为该企业经营正常,抵押物足值,就向该企业投放了贷款。但是核查该公司现金流量表,该公司经营活动

的现金流量净额26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5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7万元,该公司现金流量为负值,且固定资产投入过大,贷款到期很可能还款来源

不充足。

(八)发放贷款吃、拿、卡、要

风险点:

发放贷款时工作人员向客户吃、拿、卡、要,影响农村信用社的信誉,影响客户按

期偿还贷款,甚至拒绝偿还,滋生信贷人员犯罪。

风险表现及识别:

借发放贷款之际,索要、收受客户礼金,发放不符合贷款条件贷款,或提高贷款授

信额度。

防控措施:

1、严格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制度;

2、加强信贷业务的宣传,实行阳光放贷;

3、建立健全信贷人员信贷激励与约束机制。

案例分析:

某信贷员在办客户贷款过程中,收受客户好处,为客户违规办理贷款,擅自提高客户的授信额度,超出客户承债能力。由于经营亏损,造成贷款无法收回。

(九)借款人不到柜台领款和还款

风险点:

1、借款人不到柜台领款可能出现冒名贷款或债务不清,影响到期回收;

2、可能出现贷款被截留、转借他人、偿还其他贷款或个人欠款。

风险表现及识别:

1、借款人贷款由其他人代取;

2、信用社内勤未按规定审查;

3、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亲自到信用社还款,而交给信用社信贷人员代替偿还。

防控措施:

1、严格执行贷款柜台领取和还款制度;

2、加强对客户贷款、还款等规章制度的宣传、引导和风险提示。

案例分析:

贷户甲在信用社贷款3万元,贷款到期前将贷款本息交给包片信贷员,信贷员没有

归还贷款而是私自将贷款转借给农户乙使用,现在农户乙下落不明,贷款没有归还。(十)以贷收贷、以贷收息或变相转贷

风险点:

1、恶化信用环境;

2、导致信贷业务经营信息失真,虚假盈利;

3、掩盖信贷风险。

风险表现及识别:

1、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回收计划,采取以贷收贷、以贷收息或变相转贷等方式,赢

取政绩;

2、为掩盖已经形成的信贷风险,采取以贷收贷、以贷收息或变相转贷等方式蒙骗上级管理部门的检查;

防控措施:

1、调阅借款人的信用记录,看是否存在以贷收贷、以贷收息或变相转贷的违规行为;

2、到户核对,了解贷户的还款及贷款情况,看是否存在以贷还贷、以贷还息或变相

转贷行为;

3、按生产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

4、对经营正常、担保合法有效的贷款,应采取展期或实行贷款重组,完善手续,化

解风险。

5、查看是否存在贷款约期不合理的情况。

案例分析:

信用社向张某发放贷款3万元,其中用于偿还张某妻子名下贷款本金2万元,利息2千元。

(十一)对提供虚假信息资料的借款人发放贷款

风险点:

对提供虚假信息资料的借款人发放贷款,可能会出现冒名贷款、虚假抵押担保贷款、借款人或担保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条件等问题,导致信贷资金形成风险或损失。

风险表现及识别:

1、借款人主体资格不符合规定,如借款人或担保人提供虚假的身份证明;

2、借款人或担保人提供虚假的产权证明、虚假的他项权利证明、财务资料、股份制

企业章程、营业执照、生产经营许可证及虚假的婚姻证明。

防控措施:

1、营业单位应该设立身份证识别仪;

2、同借款人或抵押人全程办理抵押担保的有关事项;

3、到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验证其资料的真伪。

案例分析:

信用社向个体户李某发放贷款10万元,贷款方式为房产抵押,信贷员未一同到房产部门办理抵押登记,贷款到期后没有归还,起诉后发现该房产早已变卖,他项权证

为伪造,贷款出现风险。

(十二)发放多户贷一户用贷款

风险点:

发放多户贷一户用贷款,可能出现超承债能力贷款或借款人以非本人用款为由拒绝

或拖延还款,使贷款形成风险。

风险表现及识别:

1、农户符合贷款条件,但事实上没有资金需求;

2、贷款额度超出经营项目资金和贷款用途的需求。

3、贷款用途和经营项目不符。

防控措施:

1、对贷款转借他人的,除按规定加罚利息之外,给予相应信贷制裁;

2、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户的法律意识、风险理念和维权意识。

案例分析:

信用社向村民邓某等18名农户发放联保贷款50万元,农户贷出后转借给陈某购汽车搞运输,汽车肇事报废,损失较大,无力偿还贷款,贷款形成风险。

(十三)发放超权限贷款

风险点:

发放超权限贷款或化整为零变相超权限贷款,无法使上级信贷管理部门正确判断、

识别和计量信贷风险。

风险表现及识别:

1、超过上级联社规定的审批权限发放贷款;

2、以企业的股东或以家庭成员等相关的人员分别贷款;

3、关联企业贷款。

防控措施:

1、严格按照贷款的审批权限的相关规定办理业务;

2、调阅信贷档案、贷后检查,看是否为一人使用贷款。

案例分析:

信用社向某公司三位股东分别发放贷款20万元,60万元贷款全部用于公司购买原料,联社规定信用社审批权限20万元,属于变相超权限发放贷款。

(十四)抵债资产收售不合规

风险点:

1、收回手续不齐全;

2、资产不足值;

3、擅自自用;

4、账务核算不规范;

5、处置出售不透明;

6、保管不力形成损失。

风险表现及识别:

1、收回的抵债资产无产权证明文件;

2、收回的抵债资产接收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

3、对抵债物保管职责不明,造成抵债物被盗、毁损或严重自然贬值;

4、擅自使用抵债物造成严重损失;

5、收售抵债资产未进行抵债账务处理;

6、处置抵债资产未按权限上报审批、咨询或未经集体研究进行处置;

7、未通过招标、拍卖方式处置抵债资产。

防控措施:

1、严格按规定程序收售抵债资产;

2、明确抵债资产管理责任;

3、完善抵债资产的收售手续;

4、加大处置力度,减少资金损失。

案例分析:

某信用社在借款企业有能力偿还贷款的前提下,未经上级审批,擅自收回企业轿车

一辆,抵偿贷款利息58万元,此车收回后信用社未进账内核算,未经批准用于单位办公用车。6年后此车处理仅售 3.5万元,损失54.5万元。

(十五)对关联企业贷款或由关联企业担保发放贷款

风险点:

向关联企业分别发放贷款、或有负债较大,贷款使用无法监控,潜在风险较大。

风险表现及识别:

1、向关联企业多头贷款,贷款规模难以控制;

2、无法确切掌握关联企业贷款的真实用途;

3、关联企业之间资金调拨频繁,贷款用途难以监督;

4、关联企业互保、联保致使担保责任难以落实;

5、或有负债过大超承债能力;

6、关联企业之间进行资产债务重组或改制逃避债务。

防控措施:

1、遵循“一个债务人原则”,对集团客户实行统一授信;

2、通过征信系统了解、掌握企业关联交易信息;

3、在贷前调查中多渠道搜集关联企业信息,重点分析第一还款来源;在担保方式上强化物权担保,防止担保虚化;

4、严密监控企业集团间大额资金往来,防止资产利润非正常转移。

案例分析:

某集团公司下属甲公司在信用社贷款200万元,由乙公司提供保证担保,集团公司将甲、乙公司的财产转移到丙公司,贷款到期后甲公司无力偿还,乙公司没有担保

代偿能力,贷款形成风险。

(十六)用信贷资金为企业或个人设立公司提供虚假验资

信贷业务风险防范大纲

信贷业务风险防范大纲 (上海蓝草咨询师) 一、课程目标 通过对信贷业务风险尤其是法律风险(含借款合同、保证、抵押、质押、诉讼时效、债权实现)的讲解,提升客户经理、信贷人员或管理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突出关注信贷业务办理中的真实性审查、合同签订、担保、抵押、贷后管理、催收等环节的细节,以降低信贷业务操作风险,提高贷款质量。 本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全案例教学(76个案例,可以根据银行需要进行精选),几乎所有知识点、风险点均有案例支持,加深培训对象对相关法律及风险防控要点的把握程度。 二、课程时间 2天。 三、课程对象 客户经理、信贷人员、支行长、网点负责人、行总部信贷或风险部门管理人员。 四、课程内容 (一)借款合同有效性风险 1、自然人主体有效性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 案例:某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田某与银行签订合同后的后续追认。 2、法人主体有效性 与未年检的法人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 案例:某公司向银行借款未还,担保人认为该合同因借款人未年检,主合同和担保合同的有效性。 《贷款通则》属于管理性强制性规范,其属于部门规章,不能以此判断合同效力。年检关系到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经营资格问题,并不影响其民事主体资格。 3、合同签章有效性 合同借款人仅按捺手印是否有效。合同印章伪造是否有效。 案例:某公司伪造印章与银行签订合同案。 启示:当面签章的重要性。 4、借款当事人真实性审核 案例:某银行办理贷款业务时,因借款人签字不真实,导致主合同和担保合同均无效。 5、表见代理 表见代理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的行为虽然超越了法人的授权,但善意相对人相信其有代表法人的权利而与之从事交易行为的,该行为有效。 案例:某公司法定代表人邓某因涉嫌伪造公司银行向银行借款,公司事后不承认,后确认属于表见代理。 表见代理的成立条件: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越权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 案例:某供销社承包人向银行借款未还案。 6、非法目的的合同无效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开题报告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200709级金融学学号:070962883370011学习中心:庆阳财校姓名:段建梅 信贷风险的形成是一个从萌芽、积累直至发生的渐进过程。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借款人财务商务状况的重大不利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其履约能力,贷款人除了可以通过约定一般性的违约条款、设定担保等方式来确保债权如期受偿之外,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交叉违约条款”。交叉违约的基本含义是:如果本合同项下的债务人在其他贷款合同项下出现违约,则也视为对本合同的违约。一般来说,债权人都是以当事人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义务为由,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但交叉违约条款突破了这一限制,它颇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味道,即试图赶在借款人其他贷款合同项下的债务出现偿还危机之前采取救济措施,以避免自己处于比其他债权人更糟的处境。此种违约形态在我国现行法上虽无明确规定,但它并不违反合同法的有关法理及法律精神,现行《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可以作为其适用的法理依据。因此,交叉违约条款可以作为约定条款订入合同之中,以使贷款人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控借款人的信用水平。 论文提纲: 一、信贷风险的形成 二、次贷危机的警示 三、如何防范信贷风险 1、要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高度关注经济周期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2、要科学设计信贷产品。 3、要把握宏观经济走势与具体产品的关系。 4、要做好预警,控制规模与风险。 5、是金融创新要坚持“谨慎经营”原则。 参考文献: [ 1 ]易宪容.“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市的启示[ J ]. 人民论坛,2007, (17) : 32 - 33. [ 2 ]付敏. 我国资产证券化问题讨论综述[ J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 (4) : 75 - 79. [ 3 ] [芬兰]大卫·G·梅斯等著. 方文等译. 改进银行监管[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4 ]徐孟洲,徐阳光. 论金融机构破产之理念更新与制度设计[ J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1) : 26 - 32.

-浅析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与防范对策学士学位论文

毕业论文题目:浅析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与防范对策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中的操作风险与防范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012320838.html, 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中的操作风险与防范措施 作者:王登荣 来源:《时代金融》2016年第29期 ; 【摘要】近年来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发展迅速,但信贷操作风险也日益突显。信贷风险成为我国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重难点,也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制约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操作风险表现与原因,探讨防范对策,以促进农村信用社的稳步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信贷风险 ;风险防范 2014年以来,农信社在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逐步暴露,同时农副产品收购行业的风 险也开始显现,主要原因有经济下行的因素,但更多的是部分行社高管在制度落实、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意识极其薄弱,经济下行期才能真正考验风险管理能力,管理风险对农信社健康发展的影响会进一步加大。这是造成农村信用社产生大量不良贷款的原因,不仅威胁到农村信用社资产存量的安全,也严重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对信贷业务中的操作风险进行分析,探讨防控措施。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贷款管理制度有漏洞 尽管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制度比较健全,为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制度规范性还比较欠缺,表现为信贷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无有效的制约机制。具体表现为:一是集团客户授信不严谨,大额贷款风险得不到有效管控;二是同一客户跨区域多头贷款、交叉贷款风险凸显;三是担保有效性没有核实,形式担保问题普遍;四是资产质量不实,“借新还旧”问题较为严重;五是信贷经营中以传统思维定式代替制度,“一支笔”、“师傅带徒弟”信贷文化根深蒂固,不认真学习制度,不落实制度,将制度束之高阁;随意变通规章制度,片面强调区域的特殊性,用“自行文件”代替监管制度,一个地方一个“版本”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贷款操作缺乏规范性 贷前调查制度未得到严格执行,有的信贷档案由信贷员一手制造,导致信贷操作程序不合规,信贷档案严重失真[1];贷款审批不严密,决策走过场,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审批委员会作用。 (三)个人利益驱动下的常见信贷违规现象

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研究

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研究 摘要:银行承接最主要的经济业务是金融信贷业务,同时信贷业务也是银行利润的源头,因此信贷风险则是最主要的风险的金融风险来源,称为信贷风险。因此,只有合理控制信贷风险,才能实现金融市场和谐稳定的发展与运行。 关键词:温州银行;信贷业务;信贷风险 一、温州银行信贷管理的问题现状 (一)组织分工协调关系不足。温州银行的信贷组织结构的分工与制衡关系不足,信贷的权力过于集中,信贷业务分为业务的调查、审查、检查三个步骤,分别各设部门,共同制约发展。调查部门主要负责工作在于对贷款的评估,承担着评估失真与调查不实的责任;审查部门负责评估风险,对于资金的投向进行合理的审查;监察部门则主要工作点在于对负责贷款资金的发放、检查贷款金额、管理贷款项目、清收贷款款项,承担着检查失误的责任。这种机制的建立对于信贷的投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温州银行却未启动此机制,因此,会产生信贷业务的巨大风险。(二)风险测量水平低下。企业的信用等级与风险系数决定着企业的贷款风险。但是,目前对于信用等级的评定和风险系数的计算并没有一个合理且有效的计量方法。这也就对于信贷业务的风险没有一个相对严谨的测量计算方法,促使信贷业务混乱,不能有效地提供风险和不能实际提供信用水平。这也就给信贷业务的进行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这也使得信贷专员加大了工作量,却降低了工作效率,使得信贷业务的风险大幅度增加。(三)信贷资金形式较为集中。温州银行目前的贷款趋势跟其余国有商业银行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重点基于房地产业与制造业项目,并且都以短期贷款为主,这样势必就大大增加了信贷风险。据信息可查,最严重的信贷危机风险多集中在外贸经营业与房地产业。因此,可以看出温州银行的信贷风险很集中,然而,银行为了信贷业务的要求,争取质量优质的顾客,不得不接受许多苛刻的条件,不仅降低贷款利率还加大贷款款目,降低贷款利息率就大大增加了信贷的风险,也降低了信贷利润收益。虽然信贷多投于大型企业与优势行业,收益高,利润稳定,但是单一的信贷对象往往使得资金流动较单一,容易形成风险,同时规避风险的能力也较弱,一旦企业由于大环境影响出现恶劣的经营状况,银行大幅度增加信贷风险,势必影响银行的效益情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操作风险防控要点及案例解析汇编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操作风险防控要点及案例解析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操作风险防控要点主要有三大方面,即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及流程管理。 (一)操作风险 1、内部欺诈 一是隐瞒客户不良信用记录。当信用记录为“查无此人信息”,且打印件上身份证号码与基本资料中显示的身份证号码不符时;当个贷档案(正本)中信用报告为复印件时;当打印件、复印件上有明显人为修改痕迹时;当借款人、财产共有人和财产所有人信用报告不全时。 二是人为调高客户信用等级评分。当评分指标证明材料与贷款申报材料不一致时;当评分指标证明材料收集不全时。 三是隐瞒重大风险。当对调查报告表述存在异议时;当调查报告所举数据、证明材料等收集不完善、不充分时。 四是假名、冒名贷款。当客户经理拒绝检查人员检查指定客户的贷款时,贷款资料中申请人前后签字明显不符时,建议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借款人的借款基本情况;对单笔金额较大的贷款,且材料瑕疵较多的借款人,建议通过联网核查系统核查申请人身份。 五是抵押物不符合担保准入规定。核对土地使用权证所登记相关记载是否合规;核对房屋所有权证所登记相关记载是否合规;核查抵押物所有权人年龄与其身份证件和户口是否相符,财产所有人是否为未成年人。 2、外部欺诈 一是收入证明虚假。应向借款人收入证明开具单位调查其职务、级别、收入等情况;借款人如有其它收入来源的,应核实相关证明材料(租赁收入、股本分

红等)。 二是购房行为不真实。实地调查了解房屋的位置、朝向、结构、销售等情况;通过面谈或电话等方式知悉借款人对房屋情况的了解程度,了解借款人购房行为的真实性;向房地产权登记部门查询销售合同的备案情况。 三是资金用途不真实。实地查看生产经营情况,向交易对手查询,核实交易合同的真实性;核查贷款发放后,借款人是否直接将信贷资金划转入个人投资参股的法人类企业账户;发放贷款时严格核查借款人账户是否为资本投资账户。 四是汽车购销行为不真实。与借款人联系了解其购车行为的真实性,详细了解借款人的家庭财务情况;密切关注汽车经销商财务状况,防止其利用按揭贷款套取资金。 3、流程管理 一是基础资料未核实。当复印件为传真件时,建议复查原件;当复印件无“与原件核对相符”章和客户经理签名时,建议复查原件;当公司章程明确规定不得为股东和其他自然人提供抵押时,当公司章程未经工商管理部门签章确认时,建议向工商部门查询登记备案原件。 二是对共有权人的调查流于形式。贷款调查面谈时,调查人员应同时约谈借款人和共有权人;贷款合同签约时,借款人和共有权人应同时到场签订合同。 三是抵押登记不落实。客户经理必须参与抵押登记过程,办理与取回抵押登记手续须由不同的银行工作人员执行,不得委托中介机构和第三方代为办理;房屋登记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分立的,必须首先核实土地使用权证和房产所有权证是否已经抵押,并按照相关要求办妥抵押手续;对存量贷款权证办理情况进行清理整改,及时跟踪楼盘产权证办理情况,落实抵押登记。 四是贷款催收不及时。按月进行当月逾期贷款警示和次月到期贷款提示;强化贷后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及其防范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及其防范 内容摘要:目前,个人消费信贷作为一个新人金融产品已经应用在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中,并且个人消费信贷的种类还在不断增加,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开展一方面拓展了银行的业务,增加银行的收入,使银行过于单一的资产结构有所改善,使银行的经营风险得以分散;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国内市场的需求,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个人消费信贷也同其它的银行信贷一样,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信贷风险,因而银行如果不在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同时,对其风险加以防范,不但不会增加收入,反而会给银行造成更大的损失,本文对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特点及其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消费信贷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消费风险,风险防范 当前,个人消费业务随着经济的增长得到快速的发展,并逐步成为银行最主要的业务和效益来源之一。然而,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业务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目前,由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基础条件落后,有存在对象多、范围广、流动性差及期限长的特点,加上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一定程度上给银行带来了风险隐患,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一、商业银行中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分析 (一)个人信用风险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受信人得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 我国已经为1300多万户企业和近6亿自然人建立了个人信用档案。但是,这6亿人 中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了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数据库呢?他们对自己的个人信用档案又有多少了解呢?《中国青年报》对此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在参与的1805人中,33.1%的人表示对个人信用档案的作用不了解,69.7%的人表示不清楚什么行为属于不良信用信息并会被列入个人信用档案。由此可见,我国个人信用风险还不被大多数人所了解。 因此,有效的防范持卡人信用风险,是银行利用贷记卡全面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

浅析放款环节防范公司信贷业务操作风险

浅析放款环节防范公司信贷业务操作风险 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三大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的过程也是这三种风险集中体现的过程,尤其是操作风险,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公司信贷操作风险案件频出,给银行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信贷业务中欺诈、违规操作等现象严重,如何防范这些风险,建立相应的防范机制已成为了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十分迫切的问题。本文将从加强放款操作环节必要性入手,提出建立并加强放款专职审批机构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其相关职能、岗位设置及防范的主要操作风险。 关键词:放款环节,防范公司,信贷风险 引言 商业银行的公司信贷流程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分为业务受理、调查评价、贷前审批、发放及贷后管理五大阶段。另一种是将业务受理、调查评价、贷前审查统称为贷前,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三大阶段。两者的概念和含义基本是一致的。各个阶段面临的风险类型是有区别的,贷前环节由于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行业、市场等分析而决定是否给予授信或给予怎样的授信,面临的主要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贷中环节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相应的操作使企业达到符合取得实际授信的条件,符合相应的授信规定,因而面临的主要是操作风险。贷后管理环节主要是对已授信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化、行业变化、市场变化等情况进行分析,达到及时规避授信风险的目的。因此贷款发放环节是信贷操作风险主要集中的环节,也是防范公司信贷操作风险的主要环节。 目前商业银行对放款环节越来越重视,并建立了专门负责放款环节的职能部门,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专门设立了放款中心,负责防范在公司信贷操作过程中的操作风险。 1建立放款中心的意义 放款中心的建立主要目的就是防范公司信贷业务中存在的操作风险,作为一个专职防范操作风险的部门,它能够更专业更有效的发现并排除潜在的操作风险,保障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 1.1有效地控制操作风险。该部门作为源头上控制风险的重要举措,可以堵 截和避免担保等授信条件不落实、手续不规范、资料不全或不规范即放款的授信行为,有效防范了由此产生的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并可以随时监察现行使用的各式资料文本、操作规程的有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修改业务操作规章制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公司授信业务的操作风险。

信贷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贷款风险管控措施

信贷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防范信贷风险是小额贷款公司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障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质量合理有序健康发展的关键。信贷风险主要包括经营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等多种。高度重视信贷风险防范工作是小额贷款公司的第一要务。针对本公司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信贷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一、明确分工,实行流程控制 信贷业务操作流程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三大相互独立的阶段,十六个环节进行全程控制,防范风险。实行审贷分离责任制,建立审贷、发放、检查职能分离,岗位分离,相互制约机制,落实环节责任。严禁单人或单个部门独立完成贷款全过程。制定贷款业务的调查、审查、评估、审批、发放、检查、收回、不良贷款催收等过程的操作规程,建立法律审查制度。部门之间严格分工,岗位之间相互协作,实现业务流程 1 的高效运转和相互制衡。 二、把好准入关,实行贷前调查审查控制

对借款人进行贷前调查,对提供的资料审核分析,确定准入底线和进行风险评估。 资料名称 调查审查内容准入底线 风险评估 身份证复印件(借款人、抵质借款人25-60 周岁;具有完全民高风险、虚假、无民事能力、非押人、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资料真实法人员不贷等各2 份,核查原件)有效。核实其他有关情况。工作时间连续6 个月以上、稳定工作证明行业工作、公务员、事业单位、垄断行业、优质行业. 银行卡、6 个月内稳定月均收入收入证明3000 元以上、银行对账单、近6 个月内收入稳定. 借款人在银行、税务、法院、工高风险、被列入黑名单、多次长信用报告商等无不良信用记录、未列入黑期欠税、欠费、欠贷或收入负债名单. 比过高者、提供虚假资料不贷。高风险.、无偿还能力不贷低风险 有固定的住所和经营场所。合法高风险居住证明经营。可查询近三个月水费、电无居住地、营业场所、欠缴各种费、煤气费凭证费用不贷。

第五章 个人消费贷款-操作风险防控措施

201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个人贷款 第五章 个人消费贷款 知识点:操作风险防控措施 ● 定义: 针对操作人员 ● 详细描述: (1)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操作能力 ①掌握个人教育贷款业务的规章制度;②规范业务操作; ③熟悉关于操作风险的管理政策;④把握个人教育贷款业务流程中的主 要操作风险点⑤对于关键操作,完成后应做好记录备查,尽职免责,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完善银行、高校及政府在贷款管理方面的职责界定 (3)规范并加强对抵押物的管理 例题: 1.防控个人教育贷款操作风险的措施包括()。 A.规范业务操作 B.规范并加强对抵押物的管理 C.掌握个人教育贷款业务的规章制度 D.完善银行、高校及政府在贷款管理方面的职责界定 E.把握个人教育贷款业务流程中的主要操作风险点 正确答案:A,B,C,D,E 解析:防控个人教育贷款操作风险的措施:规范业务操作;规范并加强对抵押物的管理;掌握个人教育贷款业务的规章制度;完善银行、高校及政府在贷款管理方面的职责界定;把握个人教育贷款业务流程中的主要操作风险点 2.下列不属于个人教育贷款操作风险防控措施的是()。 A.加强对贷款人的贷前审查 B.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操作能力 C.完善银行、高校及政府在贷款管理方面的职责界定

正确答案:A 解析: 操作风险的防控措施包括: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操作能力;完善银行、高校及政府在贷款管理方面的职责界定;加强对抵押物的管理。 3.下列属于防控个人教育贷款操作风险措施的有()。 A.规范业务操作 B.规范并加强对抵押物的管理 C.掌握个人教育贷款业务的规章制度 D.把握个人教育贷款业务流程中的主要操作风险点 E.完善银行、高校及政府在贷款管理方面的职责界定 正确答案:A,B,C,D,E 解析:个人教育贷款操作风险的防控措施包括:(1)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操作能力。包括:①掌握个人教育贷款业务的规章制度;②规范业务操作;③熟悉关于操作风险的管理政策;④把握个人教育贷款业务流程中的主要操作风险点;⑤对于关键操作,完成后应做好记录备查,尽职免责,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完善银行、高校及政府在贷款管理方面的职责界定。(3)规范并加强对抵押物的管理。所以,五个选项均符合题意。 4.防控个人教育贷款操作风险的措施包括()。 A.规范业务操作 B.规范并加强对抵押物的管理 C.掌握个人教育贷款业务的规章制度 D.完善银行、高校及政府在贷款管理方面的职责界定 E.把握个人教育贷款业务流程中的主要操作风险点 正确答案:A,B,C,D,E 解析:个人教育贷款操作风险的防控措施包括: ①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操作能力;掌握个人教育贷款业务的规章制度;规范业务操作;熟悉关于操作风险的管理政策,把握个人教育贷款业务流程中的主要操作风险点:对于关键操作,完成后应做好记录备查,尽职尽责,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②完善银行、高校及政府在贷款管理方面的职责界定。

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2、加强预警监控。风险预警是防范信贷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良好的预警机制,可以前移风险关口,达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效果。要实现“多渠道”预警,创新信贷风险监测预警手段,综合运用信贷管理系统、专业统计报表以及各类媒体获取风险信息和数据,构建风险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形成“多角度观察、多方面分析、多渠道传递”的工作局面。要实现“零距离”预警,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提高监测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3、加快信贷调整。市场经营条件下常盛不衰的企业不多,有前瞻性地加大信贷退出力度,才能有效防止信贷资产质量恶化。在客户退出上,要切实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事实风险退出向潜在风险退出转变。前移风险关口,动态跟踪各类贷款迁徙变化趋势,提高对发展趋势的预见性。二是由被动性退出向主动性退出转变。统筹规划,尽早打算,通过催收、核销、审批控制等手段,主动压缩规模小、效益低、前景差、风险高的企业贷款余额。三是由战术性退出向战略性退出转变。信贷结构调整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掌控好节奏和力度,防止在退出中形成不良。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从广义上理解包括:制定和实施信贷政策,建立和健全内部授权授信制度,制定、贯彻和执行信贷操作程序,以及建立信贷风险监测和控制机制等诸多相互协调、制约的制度系统及其对制度执行效果的监督系统。狭义上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仅指贷款发放前的调查工作、贷款存续期间的管理工作以及贷款出现风险后的监督、控制和处理工作。本文采纳狭义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概念,在分析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试图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实际操作对策。 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17年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工作总结(5篇)

2017年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工作总结(5篇) 20**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工作总结范文5篇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工作总结范文1 20**上半年上半年年工作结束了一半了,在过去的半年中,我的工作可以用出色来形容,因为的我工作业绩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这是对我多年以来努力工作和学习的回报,我对我自己这半年的工作可以打满分,因为我已经尽我最大的努力工作了。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几年了,毕业以后我就考取了银行的工作,来到已拿回那个工作后我被分配做银行的信贷员。在刚开始的时候我并不熟悉我的工作,还好我认真努力的工作,积极的熟悉我的工作业务,我终于平稳的度过的实习期,我开始了我在银行做正式信贷员的工作。在20**上半年上半年年,我的工作个任总结一、各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1、经营效益明显增强。全辖24个独立核算的信用社,贷款利息收回率达到0%;贷款收息率0%。半年实现总收入0万元,较上年增加0万元,增长0%;实现净利润0万元,社社盈余。实现净利润**万元,同比增加**万元,增长了**%;所有者权益达**万元,其中,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分别达**万元和**万元。 2、各项存款稳步增长。年中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0万元,较年初增加**0万元,增长 **%,完成上级分配任务的**%;存款月均余额达**万元,完成分配计划的**%。 3、信贷支农力度强劲,贷款结构平缓合理。半年累计投放贷款**万元, 较年初增长了**%,各项贷款年末余额**万元,较年初增加**万元,增长**%。其中农业贷款余额**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 **%。年末存贷占比为**%。 4、资产质量进一步优化。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较年初下降**个百分点。按贷款五

浅谈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的风险及防控

浅谈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的风险及防控 一、我国消费信贷业务中的风险问题分析 我国的消费信贷业务起步较晚,真正开始推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我国的消费信贷业务类型及服务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以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按揭贷款为主。近两年来,我国消费信贷业开发了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医疗贷款、家庭装修贷款、个人旅游贷款、个人助学贷款、婚嫁贷款等新的业务品种,但由于业务手续复杂繁多,贷款成本较高,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另外,我国经营消费信贷业务的主体单一,主要由商业银行经办,民间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例如信用卡公司、销售信贷公司等)的消费信贷业务参与很少,消费信贷业市场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 我国消费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 1、个人信用制度和信用监督体系不健全。首先,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居民个人的信用记录普遍缺乏,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等没有对居民个人信用行为的系统记载。其次,我国目前各家信贷机构的客户信用记录还不能互相沟通,致使在一家信贷机构欠账的客户,在另外一家可能照样开立新账户。没有真实、系统的个人信用记录,没有同业信用记录的联合,个人信用制度难以真正建立起来。最后,在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个人信用数据源的内容、个人信用报告的格式、个人资质认证、信用等级评估指标等方面都未涉及标准化问题。 2、信贷机构经营管理的缺陷。一些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为了完成分配任务,采取了一些违规操作方法,加大了消费信贷业务中的风险,如降低个人贷款条件、在信用资料不全的情况下照常发放贷款等等。这使得一些经济犯罪行为有机可乘,有些借款人通过伪造的个人信用资料骗取银行的贷款,甚至有些信贷机构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消费贷款发放给不法人员以获取非法利益。另外,我国消费信贷业的主要形式——个人住房贷款,其还款期限通常要持续20年-30年左右,在这段时间中个人资信状况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信用缺失以及个人支付能力下降的情况很容易发生,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对授信后借款人的经济畿力和信用状况的管理很不适当,不能随时监督借款人的信用与经济能力,从而直接影响了消费信贷资金的回收率和消费信贷业务的利润。 3、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现行法律条款对失信、违约的惩处办法不具体,这使得商业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缺乏法律保障,对出现的问题往往无所适从。由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客户比较分散,均是消费者个人,并且贷款金额小、笔数多,保护商业银行债权的法规又不健全,特别是在个人贷款的担保方面缺乏法律规范,风险控制难以落实。 4、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据统计,中国目前享受养老金和医疗保险待遇的人有1.5亿,仅占总人口的12%。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养老、疾病、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结构性失业、企事业单位富余人员的消化以及城镇贫困现象等许

信贷业务风险

信贷业务风险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信贷业务风险信贷风险的类型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市场性风险和非市场性风险两类。市场性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借款人)的生产和销售风险(即借款人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由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等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风险;非市场风险主要指自然和社会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因素使借款人蒙受经济损失无法偿还信贷本息的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在社会上的行为引起的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主要是不良信贷的防范。工商银行的信贷手册里有一段名言:"我们收取的利息再高,也难以弥补信贷本金的损失! "中国2002年全面实行信贷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按信贷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不良信贷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信贷。银行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银行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企业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归还信贷本息而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信贷业务中占比重大的是信贷业务,信贷具有风险较高、收益突出的特点,对整个银行的经营举足轻重。因此,研究信贷风险意义重大。 信贷业务的操作风险1)操作风险的概念:入市承诺的兑现使

得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本土商业银行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这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基于本土商业银行产权缺位、内部控制机制缺乏,流程设计失当等因素所造成的操作风险日益凸显。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在协议第段所给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依据风险成因又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操作失败或失误风险,包括人员风险、流程风险和技术风险等,另一类是操作策略风险,指在应对外部事件或外部环境时,如政治、税收、监管、政府、社会、市场竞争等,由于采取了不适当的策略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前者主要与内部控制效率或管理质量有关,又称为内部风险后者主要与外部事件有关,又称为外部事件或外部依存风险。 2)操作风险管理对策及建议 解决操作风险的方法,根据新协议,主要有基本指针、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三种,核心是根据不同的风险权重配置资本。但对中国商业银行来说,由于个人住房信贷操作风险数据收集困难和业务开展时间尚短,基本上无法采用统计法和信息模拟,操作风险的不可预测性在中国尤为突出,因此比较现实的做法是把防范操作风险的重点放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化流程的管理 1对现有流程进行检查和梳理,杜绝可能存在的漏洞。中国各商业银行虽然都设有法规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但没有具体的操作风险

信贷业务中21种常见的操作风险与防控措施

风险点: 向不具备主体资格的借款人发放贷款会出现债权无法落实、法律诉讼不予支持的问题。 风险表现及识别: 1、借款人没有《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身份证明》,特殊行业没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或《企业资质等级证书》; 2、借款时借款人的《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经营许可证》没有经过年检或《身份证明》过期; 3、借款人是法人分支机构但未经法人机构授权; 4、借款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防控措施: 1、严格按规定对借款人主体资格进行调查,对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申请贷款的必须到工商部门或主管机关调查工商注册登记及年检情况; 2、对自然人申请贷款的要调查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3、核对法人代表和自然借款人身份证明。 案例分析: 借款人夫妇俩人经常到外地打工,家中只有一个17岁的孩子上学,父母以孩子名义在信用社贷款,贷款到期后没有归还,起诉后法院以借款人虽满16周岁,但在家上学,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不具备贷款主体资格为由驳回诉讼请求。 风险点: 发放冒名贷款可能导致债务悬空,使信贷资金形成风险。 风险表现及识别: 顶名贷款:指信用社工作人员,在自己亲友来贷款时,因对象不符合条件,不能按正常手续办理贷款。经过有贷款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同意,以其名义申请贷款,交由亲友使用的行为。

搭名贷款:指信用社工作人员因自己或亲友要使用贷款,但又无法贷出时,在正常贷款户贷款时,要求贷款者多申请一部分贷款,将多贷出的部分借自己或亲友使用的行为。 盗名贷款:指信用社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他人(或单位)不知道的情况下,使用其名义贷款归个人使用的行为。 假名贷款:指信用社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编造根本不存在的假人名(或单位)进行贷款,然后贷款归个人使用的行为。 防控措施: 1、坚持两名以上信贷人员进行贷前调查,信贷员实行A、B制; 2、严格审查借款人的身份证明和贷款用途的真实性; 3、坚持借款人凭有效身份证件到柜台领取贷款。 案例分析: 1、顶名:某信贷员在农户联保贷款科目中以村民王某、张某等人名义贷款36万元,为其亲属买车搞个体运输。 2、搭名:某信贷员在某贷户申请贷款时要求借款人多申请10万元,自己亲属使用。 3、盗名:某信贷人员在农户联保贷款科目使用已搬迁、死亡的农户冯某、韩某、张某名义贷款9万元,为自己养猪使用。 4、假名:某信用社主任采取编造假名,私刻名章,伪造假身份证件等手段,在农户联保贷款科目中发放贷款50万元,为自己使用。 风险点: 发放贷款超过监管部门规定的资本金比例,将导致信用社经营出现流动性风险。 风险表现及识别: 1、单户贷款超过资本净额的10%; 2、最大十户贷款超过资本净额的100%。 防控措施: 1、受理大额贷款前,测算最大一户和最大十户贷款余额是否超过规定比例;

现阶段银行对公信贷业务风险的防控与化解

现阶段银行对公信贷业务风险的防控与化解 随着商业银行风险防控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信贷不良额正在逐年下降,总体形势向好。但是,随着商业银行对公信贷规模持续增长,信贷品种不断增加,对公信贷管理工作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特别是贷后管理工作不深入、不细致,无法通过贷后管理发现风险、化解风险,影响了信贷资产质量,侵蚀了经营业绩。当然,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贯穿于整个信贷经营活动的各个阶段之中,涉及方方面面。信贷风险管理不能仅仅限于贷款发放后的监控,而是要实施全过程的风险监控,及早发现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可能给银行带来的损失。 一、当前银行对公不良贷款存在的若干问题 信贷风险管理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风险理念和行为偏差是导致不良信贷资产形成的重要原因。强化贷后管理不仅是完善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而且也是控制风险、防止不良贷款发生的重要一环。信贷业务从发生到结束是一个过程,贷后管理就是要在保证资金用于规定用途的基础上,跟踪客户所在行业、上下游和客户自身经营情况等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防患于未然,减少损失甚至避免损失。 1.部分经营机构和客户经理对加强贷后管理的认识仍然不足,“重贷轻管”的老问题依旧存在。一旦项目获得审批

通过,贷款发放后,随着向客户收取的各项中间业务收入已经到账,部分客户经理就会如释重负,思想上放松对贷款的进一步管理,无非是形式上的贷后检查报告、资产清分等工作,对客户的后续生产经营、财务状况、资金使用和回笼状况缺乏深入了解,直至有些客户出现还款困难或其他违约行为时才引起警觉和重视,但到这时为时已晚。 2.贷后管理的手段不够,对风险处置的应变措施单一。处理风险的最终目的是成功回收银行贷款本息,贷后管理的各种手段均是为这一目的服务。但对于部分已暴露出风险隐患的客户,由于客户贷款尚未到期,客户尚在正常经营并按时支付银行贷款利息或分期还本,商业银行由于缺乏有力的处理手段,往往只能够采取发布风险预警、冻结客户未使用授信额度、关注客户经营情况、逐步压缩退出等手段,往往要等到客户发生实质性违约行为时才能采取诉讼、处置资产等法律保全手段,然而往往等到那时客户已无力偿还全部债务,即使采取了相应措施也会造成部分损失,同时也会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 3.贷后管理的体制还有待进一步理顺。目前,商业银行已建立了风险管理体制的“三道防线”,但归根结底能够发现和暴露客户风险隐患的应该是直接接触客户的一线经营部门,但由于经营部门出于经营考核等因素考虑,有时很难主动暴露风险。“二道防线”中的风险管理部门、审计部门

其他个人消费贷款风险防范

其他个人消费贷款风险防范

————————————————————————————————作者:————————————————————————————————日期:

学习课程:其他个人消费贷款风险防范 单选题 1.贷款不真实包括实体法律关系不真实和:回答:正确 1. A 动机不真实 2. B 形式不真实 3. C 担保不真实 4. D 信用不真实 2.下列不属于实体法律关系不真实的表现的是:回答:错误 1. A 基础合同虚假 2. B 借贷法律关系虚假 3. C 合同主体、内容虚假 4. D 当事人签字虚假 3.下列关于防止贷款不真实风险的方法描述,错误的是:回答:正确 1. A 尽可能选择有子女的申请人 2. B 办理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编造消费理由骗贷的情况 3. C 要深入细致地对贷款用途进行调查 4. D 尽可能避免由其他人代理进行贷款申请 4.关于我国婚姻家庭财产和债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回答:正确 1. A 实行以共同为原则,个人债务为例外的夫妻债务原则 2. B 婚姻关系终止时,共同债务以共同财产清偿 3. C 婚姻终止时,个人债务以个人财产清偿 4. D 一方向金融机构贷款用于抚育子女,依然属于个人债务 5.办理个人消费贷款时,下列原则上不能作为保证人担保贷款的是:回答:正确

1. A 父母 2. B 兄妹 3. C 配偶 4. D 好友 6.消费信贷业务的核心是:回答:正确 1. A 资金借贷关系 2. B 信用关系 3. C 合作关系 4. D 管理关系 7.个人信用贷款中,对于认真调查、审查借款人的资信状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回答:正确 1. A 是最基本的信贷原则 2. B 没有太大必要,因为有了担保,贷款就安全了 3. C 是金融监管部门和银行同业制止打击逃债赖账行为的要求 4. D 是确定贷款额度、期限、担保方式的主要依据 8.个人信用贷款的资信调查应做好三项工作,其中不包括:回答:正确 1. A 要按规定调查借款人的信用记录 2. B 广泛深入地了解贷款申请人信息,准确估价贷款申请人的偿债能力 3. C 做好申请人人际关系调查 4. D 发放贷款应“量入为出”,着重考核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9.我国银行界目前开办的个人消费贷款一般仅限于个人为了什么而申请取得的贷款:回答:正确 1. A 个体户经营困难 2. B 日常生活消费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其防范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其防范 摘要:信贷风险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金融制度的主要障碍。国家也采取了施工办法来化解信贷风险,但本文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实行经营转制后应以防范信贷风险为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信贷风险防范对策。 关键词:信贷风险;不良资产;信贷资产 经济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但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银行信贷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信贷风险仍是国有商业银行最大、最突出的风险。尽管商业银行采取了许多强化风险管理、优化资产结构的措施,并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进行剥离,加强了对信贷风险的控制和防范,但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银行的不良资产仍居高不下,这使商业银行的经营面临较大的困难。解决了这个风险,不仅能够缓解商业银行超负荷经营的矛盾,而且还可以降低不良资产的比例,改变负债经营的状况,提高低御金融风暴冲击的能力,使各大商业银行有效、有序地营运。为此,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和分析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防范工作。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表现及成因 当前,我国有不良资产量多面广、积累加速。就其原因,主要是产

权制度的残缺、市场机制扭曲、管理体制不顺、信用基础薄弱所造成的。具体表现为:历史沉积性、政府干预性、市场盲目性、道德困境性、管理失误性、法律缺陷性。 (一)、历史沉积性风险。传统的产品经济模式和高度集中统一的金融体制下,银行成为国家的出纳,企业没钱找银行要,企业亏损有国家承担,加上企业既不能破产又没有弥补来源,只好继续向银行贷款,实际上风险集中在银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阶段,企业自有资金过少,支撑企业营运的资金大部分由银行铺垫,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体系不健全,金融体制不完善,社会信用混乱,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都造成了银行不良贷款。且没有更多的转化渠道和分散途径,只有通过企业贷款向银行集中,使银行信贷风险具有普遍性和难控性,商业银行承担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成本。 (二)、政府干预性风险。各级政府部门为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为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要求企业大干快上,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新上项目,或者为了各种安定团结之类的政治需要,过多地插手企业经营权、投资权、改制权,迫使银行发放政策性贷款,造成银行贷款被动受损。有的地方政府部门甚至片面追求任期效绩,好大喜功,重长期轻短期利益,重局部轻全局利益,重地方轻中央利益,片面追求产值数量、项目数量、改制数量,结果助推了一次次的经济过热,并直接或间接地给银行实施压力,迫使银行贷款,导致贷款质量先天不足。

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风险及管理对策 [ 摘要 ] 现阶段,随着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个人贷款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是:缺乏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识别体系,风险识别能力较低,尚未采用风险度量与管理的先进技术。同时,立法工作滞后,管理不到位,管理效率低。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管理与控制,引进西方银行风险管理经验,扩大商业银行业务范围与实现分散化经营,在政府主导下创立统一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从而强化相关风险的规避,促进个贷业务健康快速地成长。 [ 关键词 ] 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对策 当前,我国各金融机构越来越重视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尤其是个人贷款业务,更是成为各家银行效益的主要来源和新的增长点。但是在开展个人贷款业务过程中 , 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尤其在全球化金融浪潮的冲击下,在个贷业务面临日益增多的国内外同业加剧竞争的新形势下,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与国际一流银行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即国内商业银行缺乏对风险的系统管理 , 主要是在思想观念、组织结构和风险管理体系体制上还有很多问题;同时,在风险管理技术和人才上也明显落后。加强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风险及管理对策的研究,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地提升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正是目前亟需探讨的问题。 一、个人贷款业务风险 ( 一 ) 风险的内涵 个人贷款业务是指当个人的现时购买力和消费需求不相匹配时,消费者个人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购买消费品或实现消费的活动的一种经济行为。其经济学效应是将远期的消费提前实现。由于个人贷款业务具有:笔数多、金额小,风险较分散;周期敏感性;低利率敏感性;征信较难;贷款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灵活等特征,从而导致了个人贷款业务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风险显著不同。 ( 二 ) 贷款业务面临的风险 个人贷款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开办消费性个人贷款业务过程中因很多种原因所致不能够按期收回所发放的贷款,从而给商业银行造成信贷资金损失的一种可能性。主要的风险有以下几种: 1. 市场风险。是金融体系最常见的风险之一,通常是指市场变量变动带来的风险。根据变量的不同,市场风险又可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在个贷业务中,如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等主要贷款品种,大多属于中长期贷款,流动性比较差;而商业银行的负债期限相对较短。由于住房信贷于 1998 年才开始大规模发展,绝大多数贷款尚未到期,且贷款期限相对较长,一般为 10 至 20 年,最长达到 30 年。随着消费信贷地发展,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将逐步显现。 2.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具体表现为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履行还本付息协议,致使银行机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实际上,信用风险是一种违约风险。它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它不可能产生收益,它的后果就是损失。目前,由于受整个社会信用环境的影响 , 一些个人信用观念淡薄,主动还款意识差,对贷款仍然存在“就怕借不到、不怕还不起”的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