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壮医经筋疗法上篇
壮医经筋手法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_韦英才

16第14卷 第6期 2012 年 6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4 No. 6 Jun .,2012平丘疹,色淡红,瘙痒,腰骶及腹部明显,经前加重,月经量少色淡,曾用过多种药物,均不理想。
刻诊:腰部及腹部均可见隆起风团,色淡红,瘙痒,经前加重,经后减轻,月经不准,皮肤划痕征阳性;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
中医诊断:瘾疹。
辨证:冲任不调。
治法:疏风止痒,调摄冲任。
方药:四物汤合消风散。
药用:防风10g,荆芥10g,蝉蜕10g,川芎10g,当归10g,熟地黄10g,白芍10g,益母草10g,女贞子10g,丹参10g,炙甘草5g。
水煎服。
二诊:上方服14剂后,瘙痒减轻,还有少许风团出现,皮肤划痕征阳性。
上方继续口服。
三诊:上方又服14剂,已无新风团出现,偶有瘙痒,月经量接近正常,皮肤划痕征阳性,二便通畅。
上方去熟地黄、防风,继续口服。
四诊:上方又用14剂,除轻度皮肤划痕征外,诸症消失。
上方继续口服21剂,巩固疗效。
按 本案属慢性荨麻疹冲任不调证。
多由肝肾阴虚外合风邪所致,治宜祛风止痒,调摄冲任。
方中防风、荆芥、蝉蜕祛风止痒;熟地黄为滋阴补血之要药;当归甘温质润,补血养肝,和血调经;白芍养血敛阴,与地、归相协则滋阴养血之功益著,并可缓挛急而止腹痛;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活血行气;益母草活血调经;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散瘀;女贞子补养肝肾之阴;甘草解毒和中,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祛风止痒、调摄冲任之功。
消风散为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常用方,在此基础上加减可治疗多种皮肤病证。
笔者临床加减曾治疗30余种皮肤病。
对湿疹类、荨麻疹类最为理想。
◆壮医经筋手法是指在古典十二经筋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壮族民间“捉筋”方法,以“松筋解结”为原则的一种防病治病方法。
该法是壮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具有理论新、方法特、疗法佳、费用低等特色与优势。
壮医经筋疗法对腰肌劳损腰痛和活动度康复的作用

彻“ 以灶 为俞 ” 的取穴 原则 _ 3 J , 重点 取腰 2— 3 、 3~ 4 、 4~ 5横 棘 突之 间 、 股 外侧皮 神 经 疼痛 形 成 的结 点 或 结索 即“ 筋结病 灶 点 ” 为施 治部 位 。术 者 左 手 拇 指 尖按 压 固定 “ 筋 结病 灶 点 ” , 右手持 2 8号 1 . 5~3寸 毫针 ( 中国苏 州 市 华 伦 医疗 用 品 有 限公 司提 供 “ 顺 和” 牌 一次 性 无 菌 针 灸 针 ) , 快 速 刺 入 病灶 点 , 进 针 后 轻 轻提 插 , 使病灶点 出现酸、 麻、 胀、 痛 或 向 四周
如下 。
1 临床 资料
肿 瘤 和椎 间盘 突 出症 。
2 治 疗方 法
采 用壮 医 经 筋 疗 法 。具 体 操 作 步 骤 : ( 1 ) 查灶 明确经 筋病灶 部 位 。术 者 立 于患 者 右 侧 , 左 手 协 助 固定 诊 察部 位 , 右手分别运用拇指 的指尖、 指 腹 及 拇指 与 四小指 的握合 力 , 同时 注 意运 用 掌 力 、 腕力 、 臂力 及肘 力之 间 协调 配 合 , 在髂 前 上 棘 的腹 股 沟韧 带下 , 缝 匠肌 及 阔 筋 膜 张 肌 近 端 , 腰 骶 椎 两 旁 以及
巴马 , 5 4 7 5 0 0 )
[ 摘 要] 目的: 观 察壮 医筋疗法对腰肌 劳损腰痛和 活动度 康复的作 用。方法 : 采用壮 医经筋疗 法治疗本病 1 0 0例 . 于
治 疗 前 和 治疗 后 进 行 腰 部 疼 痛评 分 、 腰 部 活动 度 评 分及 疗 效 比 较 。 结 果 : 第1 、 2 、 3个 疗 程 总有 效 率分 别 为 4 8 %、 8 1 %和 9 8 %,
关于壮医经筋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8例临床观察

关于壮医经筋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8例临床观察【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推病;壮医;经筋疗法;针刺;推拿椎动脉型颈椎病亦称“颈性眩晕”、“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约占颈椎病的1/4。
其是由于骨质增生或颈椎间盘病变导致椎体失稳,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围之交感神经丛,使椎动脉痉挛,管腔狭窄,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1998年以来,笔者采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8例,取得理想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该组病例均为本院壮医推拿科门诊患者,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150例患者中,男88例,女62例;年龄25~72岁,平均42.8岁;病程最短3周,最长5年。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8例,对照组42例。
2组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采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本法包括经筋推拿手法及经筋针刺、拔罐。
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2.1.1 壮医经筋推拿手法遵循“以痛(灶)为腧”的取穴原则,以“松筋解结”为手法要领。
方法是:患者取坐位,医者立其后,先用�7ㄔ�肩背上部松筋3~5遍,继用肘部软(前臂内侧)、硬(前臂外侧)、尖(鹰嘴)、钝(肱骨内上髁)4个部位,分别在斜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等进行点、按、推、揉、弹拔等理筋手法,重点对上述肌群的起止点、交叉点、应力点所形成的“筋结病灶”进行松筋解结,手法由轻到重,刚柔相济,使局部发热松软为宜。
然后用拇指弹拔颈项两侧横突点、后棘突、胸锁乳头肌、颈斜角肌、颈中交感神经节点、臂丛神经点等进行全面松筋解结,使颈三角,即由肩胛提肌(手太阳经筋)-颈斜角肌(手少阳经筋)-胸锁乳头肌(手阳明经筋)构成的三角形达到动态力学平衡。
最后采用手背伸提复位法,即术者位于患者背后,双手从两侧腋下向前伸出,双拇指向上顶于双风池穴处,双前臂用力托住腋下向上拔伸,并快速将患者提起,可听到“咯”声,手法告毕。
壮医经筋三联疗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关键词 : 壮 医; 经筋三联疗法 ; 腰 肌 劳损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7 4 . 9 文 献 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O 0 7 —2 3 4 9 ( 2 0 1 3 ) O 7 一O O 7 7 一O 2
随着现 代生活节奏 的加 快 , 工作 方式的变化 , 患腰肌 劳损
宜多进食行气活血之品 , 忌食生冷 、 甜腻之品 。
腰 部后 棘突 、 腰肌侧筋膜及腰部 深筋进行 检查 , 探查神经 疼痛
2 . 3 . 4 肾虚型
注意休 息 , 防止过 劳 ; 宜 进食 补脾益 气 之品
反 应点 , 出现结节 、 剧痛或结索 等 , 可确认 为该神 经痛 。然后 , 对腰 、 腿、 背 部夹脊 作广 泛性舒筋 解结 治疗 , 疏通腰 背腿 的经 络; 最后对腹股 沟外侧 的筋结点 , 施 以点穴疗法 , 以解其闭郁 ;
摘 要: 目的 : 观 察 壮 医经 筋 三 联 疗 法 治 疗 腰 肌 劳损 的 临
对腹缓筋等 , 按该肌筋 的理筋 方法 施治 , 每筋 结点施 手法 ( 双 手拇指或 肘尖按 揉) , 用力 由轻 到重 , 反复 3 ~5次 , 以达到提
床护理 效果。方法 : 选择 1 0 0例腰肌 劳损 患者, 在运 用壮 医经
2 护理
2 . 1 一 般护理
嘱咐患者注意 良好 的站、 坐、 行和劳 动姿态 。
伏案工作者办公桌椅高度要适宜 , 保持正确 姿势 , 注意腰部保 暖; 急性期 注意休 息 , 避 免急骤 弯腰及拾 重物 ; 恢复期 避免举 重; 康复期工作之余进行腰部体育锻炼 , 如倒走 、 扭腰转胯 、 俯
2 . 3 . 1 寒湿 型 保持 室内空气 清新 , 阳光充足 , 忌阴冷 、 潮湿
经筋疗法——08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三)

经筋疗法——08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三).txt36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三)23.筋性腹痛症的经筋疗法【病症概述】腹部,是指躯体的胸肋以下、耻骨上缘以上的腹腔。
腹腔内的实质性器官较多,计有消化系的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回肠、阑尾、直肠、肝、脾、胰腺、胆囊、胆道,以及后腹腔的肾脏、肾上腺、肾盂、输尿管等。
腹痛,较为常见的致因是由上述的脏器病变所引起,这在现代医学的教科书上已有比较详细的分类阐述。
筋性腹痛症所陈述的内涵,乃是指腹部的肌筋病变所致的腹痛症,这是医学上专题论述者尚属罕见的内容。
从腹部的皮、肉、筋、脉等的组织构体而言,它虽然不属于一个独立的实质器官,但它无疑是腹部组织结构整体中的组成成分,而且是同脏器具有干丝万缕的生物活性功能。
脏器的病变固然对它发生影响,而筋肉本身也同样发生病变,并对脏器发生不可避免的影响。
因此,筋性病症临床症状表现,除了来自腹腔脏器病变,需加识别以外,识别腹部筋性疾病临床表现,乃是本节陈述的主要内容。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一般而言,筋性腹痛的疼痛与典型的脏器病变疼痛性质有区别,同时缺乏脏器功能失常的主要症状表现及有关检查的阳性体征。
以腹部受凉的腹痛为例,其主要是腹部肌筋挛缩,虽可伴有肠道的蠕动性增强,但多不呈现急性胃肠炎的典型症状表现及有关检验阳性体征。
肌筋性腹痛的基本特点是①位置比较恒定,多有定位反复发作病史。
②以钝痛性质表现为主,与气候骤变、劳动劳累关系密切,而与饮食关系无多大联系。
③可于疼痛部位,触察到病态肌筋的阳性形征。
医者触及筋性结灶时,与病人产生的异常感觉呈同步性反应。
④运用综合理筋消灶法施治,可把疼痛解除,且疗效巩固。
病灶体征:在医疗常规检查及排除脏器病变有关检查,确认脏器病变可排除后,着重进行经筋查灶法检查,①上腹部的经筋查灶,按筋性类胃脘痛的章节所述进行检查。
如何正确治疗经筋病(一)

如何正确治疗经筋病(一)《灵枢·经筋第十三》: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侧,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腨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网,下结于頄;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頄。
其病小趾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春痹也。
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乘沙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頄;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
其病小指次指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月少)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
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蹻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春痹也。
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骨干),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
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
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踵,(疒贵)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
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
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敢美炙肉,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而已。
壮医经筋推拿疗法配合手指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壮医经筋推拿疗法配合手指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覃彬原;赖春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8(37)12
【摘要】目的:观察壮医经筋推拿疗法配合手指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壮医经筋推拿疗法配合手指点穴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的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ODI、JOA 评估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为9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壮医经筋推拿疗法配合手指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总页数】2页(P82-83)
【作者】覃彬原;赖春
【作者单位】梧州市中医医院广西梧州543000;梧州市中医医院广西梧州5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9
【相关文献】
1.脊柱推拿微调联合经筋结点手指点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J], 姜慧强;范振林
2.脊柱推拿微调联合经筋结点手指点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J], 黄志光;何荣龙;
廖剑
3.壮医经筋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J], 兰小春;唐宏亮;庞军;甘炜;莫巧明;王开龙;李建敏;甘振宝
4.壮医经筋推拿结合自制壮药膏药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J], 兰蕾;孙梅梅;朱露露;农雅萍;陈思雨;廖文彦;莫巧明;梁树勇
5.壮医经筋疗法配合复合手法、干扰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J], 兰小春;李俊;蒋守念;陈小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壮医经筋手法联合壮医火针热敏神经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壮医经筋手法联合壮医火针热敏神经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黄运福;陆庆婷;吕计宝;梁子茂;韦英才【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年(卷),期】2024(47)2【摘要】目的:观察壮医经筋手法联合壮医火针热敏神经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壮医火针热敏神经术治疗,研究组41例予壮医经筋手法联合壮医火针热敏神经术治疗。
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治疗5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生存质量量表(QOL)评分,比较两组总有效率。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49%,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JOA评分、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壮医经筋手法联合壮医火针热敏神经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4页(P43-46)【作者】黄运福;陆庆婷;吕计宝;梁子茂;韦英才【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9【相关文献】1.壮医经筋手法配合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2.壮医火针配合壮药竹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0例临床观察3.壮医经筋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8例临床体会4.壮医理筋手法结合经筋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疗效观察5.壮医经筋疗法配合复合手法、干扰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