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经筋疗法治疗颈肩综合征72例临床观察
壮医经筋疗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治疗作用研究

壮医经筋疗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治疗作用研究温勇;马振;李汶霜;黄冰【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24(14)3【摘要】目的观察壮医经筋疗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23年1—7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针灸推拿科住院或门诊确诊为CSA的患者,共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壮医经筋疗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治疗组)50例、常规推拿+针刺组(对照组)50例。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颈椎DR(正侧位+开口位)、多普勒超声中对血流速度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VAS评分、椎动脉型症状积分、椎动脉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颈椎DR(正侧位+开口位)检查结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壮医经筋疗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同时能够改善患者脑部供血,在治疗CSA方面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5页(P107-111)【作者】温勇;马振;李汶霜;黄冰【作者单位】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壮医针灸推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9【相关文献】1.壮医经筋疗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1例疗效观察2.壮药舒筋解痛方联合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3.壮医经筋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8例临床观察4.壮医经筋疗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5.基于^(1)H 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壮医经筋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作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壮医经筋针刺联合壮药贴敷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观察及护理

壮医经筋针刺联合壮药贴敷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观察及护理陈海艳;吴飞;吕计宝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年(卷),期】2024(30)2
【摘要】目的:观察壮医经筋针刺联合壮药贴敷治疗腕管综合征并给予合理护理的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明秀分院就诊的
腕管综合征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
对照组应用壮药贴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壮医经筋针刺治疗,两组给予相同的护理措施,对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GSS评分、BCTQ评分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GSS评分、BCT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VAS评分、GSS评分、BCT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48/50)高于对照组(8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壮医经筋针刺联合壮药贴敷
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理想、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总页数】3页(P73-75)
【作者】陈海艳;吴飞;吕计宝
【作者单位】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明秀分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91.8
【相关文献】
1.应用壮医针刺疗法配合壮药熏蒸疗法治疗82例活邀尹(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壮药舒筋解痛方联合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
3.壮医药熨联合壮药贴敷治疗护理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4.壮医手法及敷背散贴敷治疗风热犯肺型肺炎的临床观察
5.壮医经筋手法联合壮医火针热敏神经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项痹消痛汤治疗风寒湿痹证颈椎病72例的临床观察

项痹消痛汤治疗风寒湿痹证颈椎病72例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项痹消痛汤治疗风寒湿痹证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44例辩证为风寒湿痹证的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治疗组72例与对照组72例。
对照组口服颈复康颗粒。
每袋装5g。
口服,一次1袋。
一日两次。
治疗组口服项痹消痛汤,每日1剂,分两次口服。
均治疗1个疗程(28天为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83%,对照组为83.3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颈肩背疼痛、颈肩部僵硬、上肢麻木,颈部活动不利等症候改善的例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项痹消痛汤治疗风寒湿痹证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风寒湿痹证型颈椎病;项痹消痛汤;颈复康颗粒1.资料与方法颈椎病亦称“颈肩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多见于年龄较大者。
我们自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采用我院经验方项痹消痛汤治疗风寒湿痹证的颈椎病7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1、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同时椎体的骨膜因受到外力的牵拉及挤压的刺激而逐渐形成赘生骨,破裂的椎间盘、赘生骨及后纵韧带组成嵴状物,突向椎管内或周围,引起神经或血管受压的一系列症状。
临床上一般分为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混合型五钟。
(2)中医诊断标准:症见颈肩部疼痛、僵硬,活动不利,头晕头痛,上肢麻木,遇风寒症状加重、舌淡苔白,脉弦紧等。
结合颈椎MRI、CT或X片检查可诊断为风寒阻络证的项痹(颈椎病)。
1.2排除标准:1.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65岁患者,2.伴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精神病患者,3.颈椎错位、脊柱结核,肿瘤所致颈椎病患者。
1.3将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44例风寒湿痹证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与对照组72例。
治疗组男38例,女33例,平均年龄56.8岁,平均病程6.6年,对照组男36例,女34例,平均年龄56.9岁,平均病程6.7年。
壮医经筋疗法

壮医经筋疗法Cangyih Ginghginh Liuzfaz壮医经筋疗法是运用壮医经筋手法查灶、消灶、经筋针刺、经筋拔罐等三联疗法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适应证偏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胸椎功能紊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症、腰三横突综合征、梨状肌损伤、腰腿腹三联征、退行性膝关节病变等多种病症:二、器具准备推拿按摩味、针灸针、拔罐器、了矾酒精:三、治疗方法1.体位:患者根据治疗部位应仰卧或俯卧在治疗味上,全身放松2.查灶:医者运用右手拇指的指尖、指腹及四小指的指合力,对经筋线作浅、中、深层次,由浅至深,由轻至重,以切、循、按、摸、弹拨、推按、拨刮、钳掐、揉捏等手法行检,诊查病灶之点、线、面。
3.消灶分三步第一步,壮医经筋手法。
医者先用右手手畹在病变部位来旧滚动3~5遍,使局部充分放松发热:然后采嗣时关节之尖(鹰嘴)、钝(眩骨内髁)、硬(前臂尺骨面)、软(前臂内侧面)旧个部位配合拇指及凹小指倾着病变部位的经筋线进行全线按、揉、点、推、弹拨、捏拿等分筋理筋手法,手法要“中灶”,力量从轻到重,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第二步,壮医经筋针法。
以“固灶行针”为原则:医者左手固定病灶,右手持2寸或3寸毫针,对准病灶快速进行,要求以“中灶调气”为目的,可根据不同病灶选用“一孔多针、局部多针、透针穿刺、移行点刺、尺筋分刺、轻点刺络”等多科;针法,使针刺部位出现酸、嘛、张或传电感为宜.不留针。
第三步,经筋拔罐法。
采用闪火拔罐法在针刺病灶部位或经筋浅上拔罐10分钟即可。
四、注意事项1.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协作。
2.手法时注意患者状况,操作细致,直巧力,忌蛮力,以防折伤。
3.针法刺激要按患者的承受能力,因人、因病施法。
4.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5.严防刺伤重要部位及脏器。
6.拔罐注意火力和时间,严防烧伤及起泡。
五、禁忌证1.年老体弱者禁用。
2.严重心脏病患者禁用。
3.严重皮肤病患者禁用。
壮医外治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综8中国#间疗& CHINA'S NATUROPATHY,Jan.2021,Vol.29No.1tion of the c-J un N-terminal kinase-BimEL signaling pathway in neuronal apoptosie[J].J Neurosci,2004,24(40):8762-8770.[5]马贤德,王守岩,张威.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BDNF、p75NTR表达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机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1):48-52,76.J王鹏琴,白丽,蔡虹等.眼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半暗区CaspasC、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9):51-58.5邵妍,王鹏琴.眼针运动疗法对MCAO模型大鼠缺血半暗带区域脑组织Ang-KTie0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7):1580-1584.[8]ZHANG Z G,ZHANG SCROLL S D,et al.Angiopoietin-5reducec cerebral blood vessnl leakape and ischemic lesionvo I uro after focal cerebral embobe ischemia in mice0Z-Neuroscience,2002,113(7):683-687.5邵妍,王鹏琴,王树东,等.眼针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VEGF蛋白及VEGFmRGA表达的影 响81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21(4):445-48&J0]TAN P P,FIRESTEIG Z D.NF-kappa B:a key role in inflammatory diseases[J].J Clin Invest,2001,107(1):7-11.8口王恩龙,鞠庆波,黄春元,等.眼针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IL-B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5):842-843.[12]YANG Z Y,GONG R QIG Z,etal.Inhibition et TNF-alpha attenuatec infarct volume and ICAO-3expression in is_ chemic mousa brain[J],Neuroreport,1998,9(3):2131-2134. 83]任平,马贤德,关洪全.眼针疗法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血清中丁N Fa含量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0,16(7):96-90.82王守岩,马贤德,王哲,等.眼针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35(1):38-41,72.[151TANLLY Z A,FUJIMURA M,马A Net el.Aquaporin 8deletion in mice reducec brain edema after acute waterin-toxieation and isehemie stroke[J].Nat MeI,2001,6(2):159-167.口表王哲,马贤德,刘慧慧,等.眼针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1,31(8):727-731.(收稿日期:2020-05-07)壮医外治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进展邓成健,徐照琳,罗晓蕾,邱春萍,吴健文(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0)【摘要】肩周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在壮医学中属于“发旺”范畴。
经筋理论指导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经筋理论指导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张悦;岳群;郭文辉【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7(033)011【摘要】目的:运用中医经筋理论,指导小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针刀组,针刀组36例采用经筋理论指导的小针刀治疗,每周治疗1次,总共治疗2次;联合组36例采用牵拉配合推拿疗法,每天治疗1次,每个疗程5次,总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疼痛改善情况、症状改善情况以及NDI前后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效果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后针刀组的疼痛评分(1.49±0.36)、NDI评分(11.73±3.61)较联合组疼痛评分(2.98±0.57)、NDI评分(15.64±4.38)显著降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针刀组的田中靖久的症状量表(17.43±3.76)较联合组田中靖久的症状量表(12.39±5.08)明显升高,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针刀组的总有效率(97.2%)高于联合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和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未发生针刀断裂、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等不良事件.结论:在经筋理论指导下,通过小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其疗效显著高于牵拉配合推拿联合治疗.【总页数】4页(P43-46)【作者】张悦;岳群;郭文辉【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北京100055;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北京100055;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北京10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2【相关文献】1.经筋推拿结合微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J], 王巨庆;黄鋆文2.经筋手法结合小角度矢状位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何育风;吴双;王翔;李恒腾;曹云3.壮医经筋理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J], 罗翊;黄运福4.经筋辨证取穴浮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顽固性上肢麻木的疗效观察 [J], 郭琴5.经筋理论指导下微创针刀镜治疗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J], 侯春福;陈志煌;李晓昊;张娴娴;韦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壮医经筋疗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1例疗效观察

动脉 型颈椎 病患者 随机分 为 2组。治疗组 5 1 例采 用壮 医经筋疗法联合颈椎 牵引治疗 ; 对照组 5 l例 以针刺 颈
夹脊 穴为主治疗 。2组均 1 0 d为 1个疗程 , 1个疗程后 统计临床疗效 , 并观察 2组治疗前后 即刻症状评 分、 长 期症 状评 分 。结果 治疗 组 总有 效率 9 8 . 0 %, 对照 组 总有效 率 8 2 . 4 %, 2组 比较 差异 有统 计 学意 义( P< 0 . 0 5 ) 。 治疗组 疗效优 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 即刻症状评 分、 长期症状评分 均降低 ( P<0 . 0 5 ) , 治疗组降低优于
壮医经筋疗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1例疗效观察黎文杰赵旭敬梁斌清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中医医院针推科广西大新532300摘要目的观察壮医经筋疗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2 0 1 3年 1 1月第 3 5卷 第 1 1期
He b e i J T C M, N o v e m b e r 2 0 1 3 , V o l 3 5 , N o . 1 1
t r e a t me n t . T h e c o u r s e w a s 1 0 d a y s i n t w o g r o u p s . he T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e c t wa s e v lu a a t e d a f t e r a c o u r s e . I mme d i a t e s y mp —
Ob s e r v a t i o n o f Z h u a n g me d i c i n e t e n d o n s t h e r a p y c o mb i n e d wi t h c e r v i c a l t r a c t i o n t r e a t me n t o n v e r t e b r a l a r -
神经阻滞配合易筋经功法治疗颈肩综合征疗效观察

神经阻滞配合易筋经功法治疗颈肩综合征疗效观察
杨丽丽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24(43)1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阻滞配合易筋经功法治疗颈肩综合征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4月收治的82例颈肩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
对照组采用颈椎旁+肩关节周围神经阻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习易筋经第3势(韦陀献杆)及第7势(九鬼拔马刀),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通过配合易筋经功法锻炼,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神经阻滞配合易筋经功法治疗颈肩综合征效果满意,可有效减轻颈肩疼痛,通过配合易筋经第3势(韦陀献杆)及第7势(九鬼拔马刀)锻炼,有效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杨丽丽
【作者单位】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医务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4.9
【相关文献】
1.C5颈椎神经阻滞结合针刀松解术治疗颈肩综合征疗效观察
2.颈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应用盐酸乙哌立松治疗颈肩综合征120例临床观察
3.揿针结合易筋经托天式功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4.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5.颈椎旁神经阻滞配合易筋经功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松解筋结 的紧张状态 。 ( )在颈后侧 斜方肌运 用拇 指和 1 食指 、中指进行揉捏 、拿捏手 法 ,由轻而重 ,连续操作 2— 5分钟 ;( )在肩 部斜方 肌 、三 角肌 用小鱼 际滚 揉法 ,动 2 作要求连续 而均匀 ,力度深 透到 肌 肉层 ,时 间 2—5分钟 ;
灶 ,以灶为腧 ,常见 的病灶 好发 点 :颈侧 胸锁乳 突肌 中段
后侧 、肩胛提肌起 始段 ( 2一c c 4横 突 ) 、肩胛 内上 角、 冈 上肌 、冈下肌 、肱 三头肌 长 、短 头 点 、肩 点 、肱 骨 大小 结
节点 、肱骨 粗 隆点 、喙 突、肘三 点 ( 中、肘 内侧 及肘 外 肘 侧肌筋 附着点 )及桡 背列 缺俞 穴点等。
壮 医经 筋 疗 法治 疗 颈 肩 综 合 征 7 2例 临床 观 察
黄朝 军
广 西靖西县 中医院,广西 靖西 5 30 38 0
【 摘
要 】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疗 法治疗 颈肩综 合征 的临床疗效 。方 法:在病灶处施 以壮 医经筋 手法 ,并配合针刺 拔罐方法 。结 果
临床 7 2例患者 , 愈 4 例 ,有效 2 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 9 % 。结论 :壮医经筋疗法对颈肩综合征有 良好的临床效果 。 痊 2 6 4
2~ 5分钟 。( )充分放 松局部 肌 肉后 ,针对经筋 结灶 ,做 5
分 筋理筋施治 ,对局 限性结灶 ,运用双 手的 “ 合力” 指 ,以 两拇 指首先施 以平 衡性 的揉 拨 ,继 而 以与筋走 向垂 直 的力
民 族 医 药
Et n me ii e a d Et n ph r c h o d c n n h o a ma y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e junlo tnmeiiea d e np am c hn s ora feh o dcn n t ohr ay h ・7 ・
疗7 2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导如下 。
1 临 床 资 料
较小 的手法为主 。最后 以空掌拍打结束 。 有颈椎或胸椎 棘 突旁 明显压痛 者配合 手法 复位 。颈椎 复位采用椎旁定 点小 角度旋 转复 位法 ,胸 椎复 位用膝 顶复 位法 ;肩关节配合摇法 、拔伸 法治疗 。 22 针刺 . 病灶局部 常现消毒后 , 2 用 8号 15寸毫针快速 . 刺入 ,待患处 出现酸 麻胀痛感 即可 出针 ,每个 病灶刺 3~ 5 针 。如有关 节 麻 痹 不 仁症 状 ,则 采 用 “ 针 劫刺 ”针 法 燔 ( 即火 针)治疗 : 局部常现 消毒后 ,术者 持特制火 针 ,将针 尖在酒精 灯上 烧 红至 发 白,迅速 刺 入肿 胀部 位 的病 灶 点 , 疾进疾 出 ,每个病灶刺 3~5针。 2 3 拔罐用合适 型号的玻璃 罐 ,在病灶 点及相关 经筋部位 . 拔罐 ,留罐 1r n 0 i。 a
24 疗程每周 3次 ,1 . O次为 1 个疗程 。
3 治 疗 效 果
7 2例患者 均来 源于广西靖西 县中 医院门诊 ,年龄 3 5~ 5 5岁 ,其 中男 性 2 4例 ,女性 4 8例 ,病程 3个月 一 4年 ;初 诊 以颈部 、肩部 症状 轻重 交替 ,伴 臂肘 酸胀 等典 型表 现者
背部疼痛症状 消失 ,可有肩 背部 酸重 感 ,颈部 和肩 关 节活 动轻度受 限。无 效 :颈 、肩胛 、后 背部疼 痛及 颈 肩部 活动
患者 坐位 ,先于 颈 、肩 、臂 、肘 寻找筋 结病
2 1 手法 .
2 1 1 查灶 ..
受 限、手臂酸胀麻木等症状无 明显 改善 … 。 32 治疗结果 . 7 2例患者经 1 个疗程治疗后 ,痊 愈 4 2例 , 占 5 .3 ;好 转 2 8 % 6例 ,占 3 .1 ;无 效 4例 ,占 5 6 % %。 总有效率 9 . % 。详见下表 : 44
1 例 ;初 因肩周炎 就诊 ,经 治疗肩 部症状 减轻 ,颈部 症状 5 突显后方确诊 为颈肩综合征者 4 5例 ;以颈部症状 为主 ,伴 有肩关节 活动障碍及手臂酸麻胀感者 l 。x线平片或 C 2例 T 检查提示颈椎均 有不 同程 度 的骨质 改变 ,其 中颈 椎生理 曲 度变直 3 3例 、椎间 隙变窄 4 1例 、椎 体或 附件 不 同程度 骨
【 关键词 】 壮医经筋疗法 ;颈肩综合征 ;临床 观察 【 中图分类号 】R9 2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 57 (02 3- 07 0 07 81 21 )1 00 — 2
颈肩综合征 指颈 部 、肩部 以及 臂肘 的肌 筋并 联发 生酸 软 、痹痛 、乏力感 及 功 能 障 碍 的病 症 ,好 发 于 中老 年人 , 是 临床上 常见病 、难 治病 之一 。笔者运 用壮 医经 筋疗 法治
质增生 5 2例 ;本组病 例 的纳入 均 以颈项肩 臂部 僵硬 疼 痛 ,
肩关节 功能障碍 ,臂丛 神经根 牵 拉试 验 阳性等 症状 和 体征
为主 方 法
3 1 疗效标 准 .
痊 愈 :颈、肩胛及后 背部疼痛 、僵硬 感等
症状消失 ,颈 部和肩 部均 活动 自如 。好 转 :颈 、肩 胛及 后
( )用小 鱼际沿脊柱两 侧 的肩 胛 间区 由上 到下推 3—5次 , 3 以患者觉温热为度 ; ( )掌跟按 揉 冈上肌 、冈下肌 ,时间 4
4 讨 论
颈肩综合症多在 肩周 炎基 础上演 进而 成 ,其次 是颈 椎
病 ,由于生理曲度变直 ,椎体失稳 等骨性改变 导致斜方肌 、
胸锁乳突肌 、肩胛提肌 、斜角肌等 颈部 相关肌群 应力失衡 , 肌筋组织挛缩 ,形成 “ 筋结 ”病 灶 ,病灶 对周 围组织 ,特 别是对神经血管产生牵拉 、压 迫 ,使 患者 出现僵 硬 、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