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经筋针刺规范

合集下载

壮医经筋针刺联合壮药贴敷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观察及护理

壮医经筋针刺联合壮药贴敷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观察及护理

壮医经筋针刺联合壮药贴敷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观察及护理陈海艳;吴飞;吕计宝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年(卷),期】2024(30)2
【摘要】目的:观察壮医经筋针刺联合壮药贴敷治疗腕管综合征并给予合理护理的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明秀分院就诊的
腕管综合征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

对照组应用壮药贴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壮医经筋针刺治疗,两组给予相同的护理措施,对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GSS评分、BCTQ评分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GSS评分、BCT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VAS评分、GSS评分、BCT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48/50)高于对照组(8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壮医经筋针刺联合壮药贴敷
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理想、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总页数】3页(P73-75)
【作者】陈海艳;吴飞;吕计宝
【作者单位】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明秀分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91.8
【相关文献】
1.应用壮医针刺疗法配合壮药熏蒸疗法治疗82例活邀尹(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壮药舒筋解痛方联合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
3.壮医药熨联合壮药贴敷治疗护理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4.壮医手法及敷背散贴敷治疗风热犯肺型肺炎的临床观察
5.壮医经筋手法联合壮医火针热敏神经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针刺技术操作规程1.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中医针刺技术的操作过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2.操作准备2.1 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安全,并具备必要的设备和器材。

2.2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检,评估是否适合接受针刺治疗。

2.3 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治疗目的、过程和可能出现的不适感。

3.操作步骤3.1 洗手,穿戴好手套,使用无菌器具。

3.2 确认针刺穴位,并在相应的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3.3 采用适当的针刺方法,如插刺、旋刺、捻刺等。

3.4 控制针刺的深度和角度,避免损伤重要组织。

3.5 确保针刺时稳定握持针具,避免滑动或抖动。

3.6 针刺后,通过扎针转动手法或提拉针头,尽量产生刺激效应。

3.7 针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变化。

3.8 操作完成后,及时清理器具,处理废弃物,保持操作环境的整洁。

4.注意事项4.1 针具必须为一次性使用,严禁重复使用。

4.2 针具在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无损坏。

4.3 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避免对禁忌症患者进行针刺。

4.4 针刺过程中,注意避免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的损伤。

4.5 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和过敏症状等不良反应,必要时及时停止针刺。

4.6 每次使用后的器具都应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5.结束语本规程是针对中医针刺技术的操作过程进行规范的指导,操作人员在进行针刺治疗时,应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同时,也需不断学习和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针刺操作规范及流程

针刺操作规范及流程

针刺疗法操作规程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护理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1、毫针刺法(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

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

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

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

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8)针刺的护理:①行针刺操作时,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②针具必须经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穴位皮肤应用75%酒精充分消毒,并坚持作到一穴一针,避免感染。

中医针刺疗法操作规范

中医针刺疗法操作规范

针刺疗法
【概述】
针刺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是指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深受广大群众和患者欢迎。

【适应症】
1. 痛经,闭经,崩漏等月经病。

2. 阴道炎,急慢性盆腔炎,急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子宫
肌瘤。

3. 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习惯性流产。

4. 内分泌紊乱引起的月经失调、失眠、面部色斑及肥胖。

【禁忌证】
1. 患者在过度饥饿、暴饮暴食、醉酒后及精神过度紧张时,禁止针刺。

2. 孕妇的少腹部、腰骶部、会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具有通气行血功效,针刺后会产生较强针感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风池、环跳、三阴交、血海等),禁止针刺。

月经期禁止针刺。

3. 患者严重的过敏性、感染性皮肤病者,以及患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4. 重要脏器所在处,如胁肋部、背部、肾区、肝区不宜直刺、深刺;大血管走行处及皮下静脉部位的腧穴如需针刺时,则应避开血管,使针刺斜刺入穴位。

5. 对于破伤风、癫痫发作期、躁狂型精神分裂症发作期等,针刺时不宜留针。

【操作方法】
消毒后,左手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右手以拇、食、中三指挟持针,双手协同操作,使针刺入皮肤以达腧穴,得气后行左右捻转,上下提插或弹震刮搓等适当补泻法后,即可出针或留针10~20分钟。

出针时先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揉按针孔,以防出血。

关于壮医经筋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8例临床观察

关于壮医经筋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8例临床观察

关于壮医经筋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8例临床观察【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推病;壮医;经筋疗法;针刺;推拿椎动脉型颈椎病亦称“颈性眩晕”、“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约占颈椎病的1/4。

其是由于骨质增生或颈椎间盘病变导致椎体失稳,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围之交感神经丛,使椎动脉痉挛,管腔狭窄,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1998年以来,笔者采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8例,取得理想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该组病例均为本院壮医推拿科门诊患者,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150例患者中,男88例,女62例;年龄25~72岁,平均42.8岁;病程最短3周,最长5年。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8例,对照组42例。

2组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采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本法包括经筋推拿手法及经筋针刺、拔罐。

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2.1.1 壮医经筋推拿手法遵循“以痛(灶)为腧”的取穴原则,以“松筋解结”为手法要领。

方法是:患者取坐位,医者立其后,先用�7ㄔ�肩背上部松筋3~5遍,继用肘部软(前臂内侧)、硬(前臂外侧)、尖(鹰嘴)、钝(肱骨内上髁)4个部位,分别在斜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等进行点、按、推、揉、弹拔等理筋手法,重点对上述肌群的起止点、交叉点、应力点所形成的“筋结病灶”进行松筋解结,手法由轻到重,刚柔相济,使局部发热松软为宜。

然后用拇指弹拔颈项两侧横突点、后棘突、胸锁乳头肌、颈斜角肌、颈中交感神经节点、臂丛神经点等进行全面松筋解结,使颈三角,即由肩胛提肌(手太阳经筋)-颈斜角肌(手少阳经筋)-胸锁乳头肌(手阳明经筋)构成的三角形达到动态力学平衡。

最后采用手背伸提复位法,即术者位于患者背后,双手从两侧腋下向前伸出,双拇指向上顶于双风池穴处,双前臂用力托住腋下向上拔伸,并快速将患者提起,可听到“咯”声,手法告毕。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偏头痛技术基本操作规程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偏头痛技术基本操作规程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偏头痛技术基本操作规程
雷龙鸣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5(013)014
【摘要】“壮医经筋疗法治疗偏头痛技术”来源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中医药科技专项项目,为便于广大临床医生掌握这一技术,规程从壮医经筋疗法治疗偏头痛的理论基础、适应症与禁忌症、操作方法、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对这一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总页数】2页(P21-22)
【作者】雷龙鸣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南宁53002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肌筋膜炎技术规范 [J], 王春雷;黄福开;黄敬伟;李洪
2.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研究概况 [J], 邓成健;徐照琳;杨宇
3.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袁经阳;黄永
4.壮医经筋疗法治疗骆芡(膝关节骨性关炎)的技术规范化研究 [J], 吕计宝;梁树勇;王凤德;韦英才;吴飞
5.表面肌电信号对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的分析 [J], 袁经阳;朱庆磊;许潇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1-07-01T10:00:56.45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作者:甘文叙[导读]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疗法在临床中治疗治疗颈椎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其治疗优势。

甘文叙广西省南宁市西乡塘区上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西,南宁530001摘要:目的观察壮医经筋疗法在临床中治疗治疗颈椎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其治疗优势。

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颈椎病患者给予经筋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内服药物治疗,疗程为2个月,治疗前后评价颈部活动度,棘突旁压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旋颈试验,压顶试验,叩顶试验。

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无不良反应。

结论壮医经筋疗法治疗颈椎病,安全有效,值得深入探讨研究。

关键词:壮医经筋疗法治疗颈椎病(阖妖尹)疗效观察壮医的阖妖尹属于颈椎病,又被称为颈椎综合征,颈椎病患者一般出现椎节失稳或者松动的现象,表现出髓核突出或者脱出的问题,骨刺形成,可出现韧带肥厚以及继发椎管狭窄等症状,对四周神经根以及脊髓、颈部交感神经等造成刺激以及压迫,诱发各种临床症状。

临床上对于颈椎病的治疗仍以西医药物治疗为主,单纯依靠西医药物治疗颈椎病效缓慢,同时容易出现复发现象,而手术治疗等风险较大,容易诱发各种手术并发症,安全性有待提高。

因此,临床上必须要不断探寻治疗颈椎病的有效途径,改善患者病情。

本案对该例颈椎病患者实施消炎止痛、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运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以活血、通经活络、止痛,治疗效果良好,现将详细研究过程总结如下。

本案中对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颈椎病患者60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入选和排除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 。

排除标准:经检查排除器质发夹疾病。

1.2 临床资料与分组随机抽取我单位中医门诊确诊的符合上述标准的颈椎病患者120例,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女性20例,男性40例;年龄30岁~60岁,病程为7个月~11年,采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

壮医经筋挑刺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的临床研究

壮医经筋挑刺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的临床研究

壮医经筋挑刺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的临床研究作者简介:张运玉(1995.9-),女,广东惠州,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针灸学理论及临床应用的研究,▲通讯作者:王开龙(1977.03-),男,湖南株洲,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针灸学理论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摘要:目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察壮医经筋挑刺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0例中风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期间共脱落5例,最后共纳入观察45例,其中对照组23例,治疗组22例。

两组均先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其中治疗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选取患肢上的筋结点施以壮医经筋挑刺,每周挑刺1次,共治疗3周;对照组则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3周。

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临床痉挛指数(CSI)等评分指数的变化。

结果:在治疗3周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65%(P <0.05);两组MAS、CS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壮医经筋挑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疗效佳,效果独特,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运用。

关键词:壮医经筋;挑刺疗法;中风;偏瘫痉挛;Clinical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apoplectic hemiplegic spasticity with the meridian muscle pricking therapy of Zhuang MedicineAbstract: Objective: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Zhuang medicine meridian tendon pricking therapy on apoplectic hemiplegic spasticity. Methods:50 patients with hemiplegic spasticity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25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25 cases).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5 cases fell off. Finally, 45 cases were includedin the observation, including 23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22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firs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tendon nodes on the affected limbs were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and pricked by Zhuang medicine once a weekfor 3 week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on thebasis of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nce a day, five times a week, fora total of three weeks. The changes of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 and clinical spasm index (CSI)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3 weeks of treatment,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was 95%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65%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scores of MAS and CSI in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muscle pricking in Zhuang medicine has agood and uniqu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spasticity. It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which is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practice.Keywords:Zhuang medicine meridian tendon; Pricking therapy; Stroke; Hemiplegic spasm;中风(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低治愈率五大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与实践:称体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称体重。
【教学目标】
初步学会运用数千克、在称体重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克、吨的单位概念,1. ,
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分析数让学生初步经历收集、
整理、2.通过称体重和记录学生体重的实践活动, 据的过程,渗透统计的初步
知识。 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分享的意识和能力。3. 【教学
重点】让学生初步经历体重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进一步巩固克、千克、
吨等 的单位概念。 【教学难点】培通过称体重和记录学生体重的实践活动,让
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养运用数学的意识,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教学准备】 体重秤、小组体重记录表、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是小胖在游戏活动中总是比别人慢,课件播放邻居家几个小孩游戏
玩耍的画面,什么原因呢?(引发学生对体重的对话讨论)小胖的体重太重了,
动作不灵活,想知道自所以比别的小朋友慢。我们班的同学都对自己的体重有了
解吗?大家 己的体重是胖还是瘦吗?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体重是胖还是瘦?
今天这节课我 们来了解一下我们的体重,揭示课题:称体重。(板书课题:称体
重) 二、课堂活动 活动一:称一称,填一填。 了解称体重方法。1.再和同龄
人(先称出我们自己的体重,你打算怎样了解自己的体重是胖还是瘦? 比较).
称体重需要什么工具?你会使用它称体重吗?课件介绍指导学生认识体重秤。

站上体重秤——读出体重——请一名学生称出体重,边称边说明称体重的步骤:
记录体重,重点强调读数时要看清楚仪表上的单位,指针所指刻度的读法。 分
组称体重。2. 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和一张体重记录表,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
了一个体重秤,分好工,安排下,称出每位同学的体重,称体重前要把谁看重量
读数、谁记录 好称的顺序,再开始称体重。)谁看体重读数、谁作记录分好2)
数学小组长组织称体重活动。活动要求:(1( )按次序依次称出体重。工。(3 看
哪一组分工明确,活动有序,称重速度快。 学生分组称体重,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体重记录表展示。小组代表介绍本对小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并请一至两个
小组展示体重记录表, 小组的体重记录表。

活动二:看一看,比一比。 1.独立观察。 :(或每小组一张纸质表)岁儿童
标准体重对照表”10—6课件出示“

,大家把自己的体重和标准体10岁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老师这里有一张“6
— 重对照一下,你的体重符合标准吗?是胖了还是瘦了? 小组讨论。2.岁儿
童标准体重对照表”观察的结果,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把自己对照“610 一下,
根据你们小组同学体重是否符合体重标准的情况,给同学提出点建议。 小组合
作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展示。3.岁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10请一至两个小组的
学生交流展示,重点根据对照“6— 观察的结果,给同学的建议。教师相机梳理
建议:保持体重、偏瘦的增肥、偏肥 的减瘦,保持健康的体重指标。 活动三:
比一比,说一说。 1.独立思考。较一下,或者是比较重和同学比观察自己小组
同学的体重记录表,把自己的体 另外两个同学的体重,你有什么发现?能提
出什么数学问题? 2.合作讨论。 把你自己观察发现和同学说说,提出数学问
题,小组内互相交流解决。 3.全班交流。 请一至两个小组交流提出的数学问题
和解决情况,师根据交流情况评价引导。.
三、全课总结
你们参加了哪些数学学习活动?有什回顾我们这节课,这节数学课快要结束了,
么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