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经筋推拿规范

合集下载

中医推拿疗法操作规范

中医推拿疗法操作规范

中医推拿疗法操作规范
引言
中医推拿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实践验证,对于许多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为了规范中医推拿疗法的操作,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本《中医推拿疗法操作规范》。

目的
本规范的目的是为推拿操作人员提供一套操作准则,以确保推拿疗法的正确实施,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风险和伤害。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从事中医推拿疗法的医院、诊所和个人,以及相关的操作人员。

操作规范
1. 操作人员应具备中医学和推拿疗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进行操作。

2. 操作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和检查,了解其病情和身体状况,确保推拿疗法的安全性。

3. 操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操作环境,确保操作器具的清洁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4. 操作人员应使用正确的手法和技巧进行推拿,遵循中医学的原则和规范,确保疗效的有效性。

5. 操作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变化,及时调整操作力度和频率,避免过度刺激或造成不适。

6. 操作人员应在操作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感受和反馈,及时解答其疑问和不适。

7. 操作人员在操作完成后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观察和评估,确保其疗效和安全。

8. 操作人员应记录和保留患者的相关信息和操作过程,便于后续的监管和评估。

结论
本《中医推拿疗法操作规范》为中医推拿疗法的操作提供了一套准则,希望能够在推拿操作中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促进中医推拿疗法的传承和发展。

注意:本文档内容仅供参考和信息交流,不得作为法律文件或专业指导。

壮医经筋1

壮医经筋1
(二)筋性致病因“筋结”的新型医疗方法“经筋疗法”
1、叙述中医动态人体结构学,是中医唯一直接能够阐述人体物质组织结构。
2、将经筋作为经络反应的载体运用于临床。
3、确立从人体损坏的器件来进行人体维修的治疗新方法,减少药物毒副作用。
4、有效查明“筋性致病因”筋结病灶的体征类型及分布规律。
5、确定了“筋结”病灶为治疗穴位。
壮医经筋疗法在中国医学史上开创了医学“从筋治愈”人体疑难病症的新历史。
二、研究成果
(一)筋性致病因“筋结”是危害人体健康的病魔
黄敬伟教授运用“经筋疗法”经多年临床实践研究发现,人体经筋系统由于动态活动产生生物力学作用,使人体内潜伏着大量“筋性致病因”,并成为各种疑难病症的重要致病因之一。
“筋结”病灶,以目前的医疗检查方法尚未能有效查明。为了解决“筋性致病因”危害人体健康的病魔,经筋医术研创了手式扫描式的检查方法。该方法于人体有效的查明了“筋结”病灶的体征类型及分布规律并以“筋结”病灶作为治疗穴位。
壮医经筋疗法
一、起源
壮医经筋疗法是国家民族医院暨北京藏医院经筋科主任黄敬伟教授首次成功挖掘距今2600多年的《黄帝内经·经筋篇》并经多年的临床实践精心研究、总结。黄敬伟教授根据人体经筋机制与原理,结合壮族经筋医术,研创了系统性的“经筋疗法”。1996年,出版了专著《中华经筋疗法》,这是目前医学界专门论述古典经筋医术原理的首部著作,“经筋疗法”已在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民族医院、广西壮医学院等单位应用推广,并吸引了东南亚、欧美等国家的学者,传播到世界各地,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和赞誉。
七、操作方法
以查灶诊病,消灶治病的经筋疗法,对筋性:
1、理筋手法:是以手指、肘臂等部位为诊治工具运用合力的方法如功钳手、掌功手、肘臂法等手法,作用于机体的筋结病灶分布规律的部位上施与查灶诊病,然后在按筋结病灶的分布规律进行消灶治病。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偏头痛技术基本操作规程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偏头痛技术基本操作规程
第 l 3卷第 l 4期 ・总 第 2 1 4期
2 0 1 5 年 7 月 ・下 半 月 刊
◎ 雷龙 鸣 源自黧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偏 头痛技术基本操作规程※
(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推拿科,南宁 5 3 0 0 2 3 )
摘 要: “ 壮 医经 筋疗 法 治疗偏 头痛技 术 ”来 源于 国 家中 医药管 理局2 0 1 0 年 中 医药部 门公 共 卫 生专 项资金 项 目及 广 西壮 族 自治
( D e p a r t m e n t fW o u i n a , 嘶P F i r s t A f ii f u ' l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g u a n g :  ̄ U n i v e r a t y o f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e n , N a n n i n g 5 3 0 0 2 3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 h e T e c h n i q u e o f J i n g j i n T h e r a p y o n Mi g r a i n e ” c o me s f r o m t h e S t a t e A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2 0 1 0 D e p a r t me n t o f t r a d i t i o n l a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p u b l i c h e a l t h s p e c i l a f u n d s f o r t h e p r o j e c t a n d Gu a n g x i Z h u a n g Au t o n o mo u s R e g i o n H e a l t h

壮医经筋疗法

壮医经筋疗法

壮医经筋疗法Cangyih Ginghginh Liuzfaz壮医经筋疗法是运用壮医经筋手法查灶、消灶、经筋针刺、经筋拔罐等三联疗法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适应证偏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胸椎功能紊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症、腰三横突综合征、梨状肌损伤、腰腿腹三联征、退行性膝关节病变等多种病症:二、器具准备推拿按摩味、针灸针、拔罐器、了矾酒精:三、治疗方法1.体位:患者根据治疗部位应仰卧或俯卧在治疗味上,全身放松2.查灶:医者运用右手拇指的指尖、指腹及四小指的指合力,对经筋线作浅、中、深层次,由浅至深,由轻至重,以切、循、按、摸、弹拨、推按、拨刮、钳掐、揉捏等手法行检,诊查病灶之点、线、面。

3.消灶分三步第一步,壮医经筋手法。

医者先用右手手畹在病变部位来旧滚动3~5遍,使局部充分放松发热:然后采嗣时关节之尖(鹰嘴)、钝(眩骨内髁)、硬(前臂尺骨面)、软(前臂内侧面)旧个部位配合拇指及凹小指倾着病变部位的经筋线进行全线按、揉、点、推、弹拨、捏拿等分筋理筋手法,手法要“中灶”,力量从轻到重,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第二步,壮医经筋针法。

以“固灶行针”为原则:医者左手固定病灶,右手持2寸或3寸毫针,对准病灶快速进行,要求以“中灶调气”为目的,可根据不同病灶选用“一孔多针、局部多针、透针穿刺、移行点刺、尺筋分刺、轻点刺络”等多科;针法,使针刺部位出现酸、嘛、张或传电感为宜.不留针。

第三步,经筋拔罐法。

采用闪火拔罐法在针刺病灶部位或经筋浅上拔罐10分钟即可。

四、注意事项1.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协作。

2.手法时注意患者状况,操作细致,直巧力,忌蛮力,以防折伤。

3.针法刺激要按患者的承受能力,因人、因病施法。

4.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5.严防刺伤重要部位及脏器。

6.拔罐注意火力和时间,严防烧伤及起泡。

五、禁忌证1.年老体弱者禁用。

2.严重心脏病患者禁用。

3.严重皮肤病患者禁用。

中医推拿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版)

中医推拿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版)

推拿技术操作规程【目的】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

术者运用各种手法于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导滯消积、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等作用;更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

【适应症】适用于发热畏寒、头痛身痛、咳喘并作、脘痛纳呆、腹胀泄泻、痹证、痿证、中风后遗症、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腰伤腿痛、关节不利、痈肿疮疖,以及骨折后遗症等。

【用物准备】治疗巾或大浴巾。

【操作程序】1.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取适宜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3. 在治疗部位上铺治疗巾,腰、腹部进行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

4. 按确定的手法进行操作,操作时压力、频率、摆动幅度均匀,动作灵活。

常用操作方法有:4.1 推法: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接摩擦。

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

操作时指、掌、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缓慢而均匀,以能使肌肤深层透热而不擦伤皮肤为度。

此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

能提高肌肉的兴奋性,促使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作用。

4.2 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

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有透热感。

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

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的功能。

4.3 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120~160次。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4.4 摩法: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此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弯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

经筋推拿的操作方法

经筋推拿的操作方法

经筋推拿的操作方法经筋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和按压特定的经络穴位,从而调理身体的气血流通和功能。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经筋推拿的操作方法。

首先,进行经筋推拿前,需要准备一些工具和环境。

工具包括按摩油或按摩膏、按摩床或按摩椅、毛巾等。

环境需要安静、温暖和舒适,以提供良好的放松和治疗效果。

操作方法分为五个步骤,分别是准备阶段、按摩推拿、调理阶段、收官阶段和整理收尾。

1.准备阶段:在进行经筋推拿前,需要向患者了解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初步的体检。

确保患者没有严重的疾病和感染性疾病。

然后让患者脱去上衣,只穿上内衣或者保持赤膊,以方便进行按摩和触摸。

同时,也需要确保患者心情舒畅,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2.按摩推拿: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按摩和推拿。

经筋推拿主要是通过按压经络、穴位,疏通气血,调和阴阳,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按摩方法主要有按压、推拿、拿捏、搓揉、推拿、滚动等。

按压是以手指或指关节对穴位进行直接压力,力度适中,主要用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的流通。

推拿是通过手掌的推压和揉捏来按摩经络和穴位,可以调理气血、理顺经络。

拿捏是使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对穴位进行捏拿,可以增加局部的压力和刺激效果。

搓揉是使用手掌和指腹按摩和揉捏穴位,可以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推拿是使用整个手掌和小臂对穴位进行温和的推动按摩,使得经络得到通畅。

滚动是以大拇指的指关节、指腹或整个手掌对穴位进行循环按摩和揉捏,增加刺激和放松效果。

按摩手法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调整,力度和频率也需要适当。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感受,避免造成不适或疼痛。

3.调理阶段:在按摩推拿后,还需要进行调理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把握穴位的固有属性和经络的走向,按摩推拿相应的经络和穴位,以调理局部和整体的气血运行。

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调理方法和穴位,如灸法、拔罐、刮痧等。

灸法是使用艾灸或其他熏热物质对穴位进行热刺激,通过传导热能,进而增加穴位和经络的温度,调理身体的气血运行和功能。

筋经筋推拿技术

筋经筋推拿技术

筋经筋推拿技术筋经筋推拿的原理筋经筋推拿技术基于中医的理论,认为人体的筋经筋络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与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器官相连。

通过刺激和按摩这些筋经筋络,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调和阳气和阴气的平衡,从而达到调理身体和疾病的效果。

筋经筋推拿的手法筋经筋推拿技术包括了多种手法和技巧,每种手法都有特定的目的和应用场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筋经筋推拿手法:1. 揉捏:用手指、掌心等部位对筋经筋络进行揉捏,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流通,舒缓肌肉疼痛。

2. 推拿:通过按摩和推压的手法,刺激经络,调理和平衡身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健康。

3. 捏拿:用手指、拇指等部位对特定的穴位或筋经进行捏拿,以达到调理身体和舒缓症状的效果。

4. 拨挫:用手指或掌心在特定的穴位上来回快速按压并稍微摇动,以刺激穴位和筋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筋经筋推拿的应用筋经筋推拿技术在中医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如肌肉酸痛、运动损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此外,筋经筋推拿还可以用于调理身体,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健康水平。

注意事项在进行筋经筋推拿技术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由专业的中医师或推拿师进行操作,避免自行操作导致不良后果。

2. 如果有特定的疾病或症状,应当事先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3. 避免在有明显疼痛、炎症或肿块的部位进行推拿。

4. 避免过度使用筋经筋推拿技术,以免引起不适或损伤。

以上是关于筋经筋推拿技术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更多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推拿师的意见,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壮医经筋推拿规范

壮医经筋推拿规范

壮医经筋推拿一、概念壮医经筋推拿是在古典十二经筋理论指导下,结合壮族民间理筋术,总结出以手法、针刺、拔罐相结合的一种综合疗法。

具有祛风毒、除湿毒、化瘀毒、散寒毒,消肿痛、散瘀结,通调龙路火路气机等功效。

二、适应症主要用于寒毒、湿毒、瘀毒内阻等引起的病症,如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胸椎功能紊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臀上皮神经炎、梨状肌损伤、退行性膝关节炎、神经性头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

三、禁忌症(一)有出血性疾病者。

(二)严重心脏病患者。

(三)各种骨折以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者。

(四)精神病患者,或精神高度紧张、狂躁不安、抽搐不能合作者。

(五)严重皮肤病患者。

(六)严重传染病患者。

(七)酒醉、饥饿、剧烈运动后禁用。

(八)年老体弱者。

臀、产后未恢复者禁止在腰、经期、妇女妊娠期、(九).腹部治疗。

四、操作步骤与要求(一)施术前准备一次性针灸针、拔罐器、按摩床、75%酒精、0.5%碘伏、75%酒精棉球、医用棉签。

(二)环境要求治疗室内清洁、安静,光线明亮,温度适宜,避免吹风受凉。

(三)术前护理备齐用物,说明治疗的意义和注意事项,进行精神安慰与鼓励,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使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操作。

(四)部位选择根据病症选取适当治疗部位。

(五)体位选择常有坐位、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等。

根据病情确定体位。

(六)消毒1.针具消毒:选择一次性针灸针。

2.部位消毒:常规消毒施术部位皮肤。

3.术者消毒:术者采用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

(七)施术方法运用拇指的指尖、指腹及拇指与四小: 壮医经筋摸结1.指的指合力或用肘尖,对经筋循行路线作浅、中、深层次,由浅致深,由轻致重,以切、循、按、摸、弹拔、推按、拔刮、拑掐、揉捏等手法行检。

筋结分点、线、面等形状,触摸有粗糙样、小颗粒状、结节状、条索状、线样、甚至成片状,大小不一,深浅不一,以触压疼痛异常敏感为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壮医经筋推拿
一、概念
壮医经筋推拿是在古典十二经筋理论指导下,结合壮族民间理筋术,总结出以手法、针刺、拔罐相结合的一种综合疗法。

具有祛风毒、除湿毒、化瘀毒、散寒毒,消肿痛、散瘀结,通调龙路火路气机等功效。

二、适应症
主要用于寒毒、湿毒、瘀毒内阻等引起的病症,如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胸椎功能紊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臀上皮神经炎、梨状肌损伤、退行性膝关节炎、神经性头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

三、禁忌症
(一)有出血性疾病者。

(二)严重心脏病患者。

(三)各种骨折以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者。

(四)精神病患者,或精神高度紧张、狂躁不安、抽搐不能合作者。

(五)严重皮肤病患者。

(六)严重传染病患者。

(七)酒醉、饥饿、剧烈运动后禁用。

(八)年老体弱者。

(九)妇女妊娠期、经期、产后未恢复者禁止在腰、臀、
腹部治疗。

四、操作步骤与要求
(一)施术前准备
一次性针灸针、拔罐器、按摩床、75%酒精、0.5%碘伏、75%酒精棉球、医用棉签。

(二)环境要求
治疗室内清洁、安静,光线明亮,温度适宜,避免吹风受凉。

(三)术前护理
备齐用物,说明治疗的意义和注意事项,进行精神安慰与鼓励,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使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操作。

(四)部位选择
根据病症选取适当治疗部位。

(五)体位选择
常有坐位、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等。

根据病情确定体位。

(六)消毒
1.针具消毒:选择一次性针灸针。

2.部位消毒:常规消毒施术部位皮肤。

3.术者消毒:术者采用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

(七)施术方法
1.壮医经筋摸结: 运用拇指的指尖、指腹及拇指与四小
指的指合力或用肘尖,对经筋循行路线作浅、中、深层次,由浅致深,由轻致重,以切、循、按、摸、弹拔、推按、拔刮、拑掐、揉捏等手法行检。

筋结分点、线、面等形状,触摸有粗糙样、小颗粒状、结节状、条索状、线样、甚至成片状,大小不一,深浅不一,以触压疼痛异常敏感为特征。

2.手法解结:先用㨰法在病变部位来回滚动3~5遍,使局部充分放松发热。

肘部和手指相结合,顺着病变部位的经筋线进行按、揉、点、推、捏拿等分筋理筋手法,施术时间约10分钟。

3.固结行针:局部常规消毒,手持一次性针灸针,对准筋结点快速进针,不留针。

如是寒证,用壮医火针:局部常规消毒,术者左手拇指按压固定查及的筋结点,右手持火针针具,将针尖置于酒精灯上烧红至发白,迅速将针尖垂直刺入皮肤,直达筋结点,不留针。

4.拔罐:在筋结点上拔罐,留罐8~10分钟。

(八)施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消毒皮肤。

五、治疗时间及疗程
隔日1次,每次1~3个部位,10次为1疗程。

六、注意事项
(一)术者选择好合适的位置、步态、姿势,以有利于发力和持久操作,并避免自身劳损。

(二)手法由轻到重,不可粗暴用力。

(三)进针时应避开动脉、静脉。

(四)注意留罐时间,避免出现水泡。

七、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
(一)软组织损伤:局部加压包扎或用冰袋冷敷,24小时后改热敷治疗。

(二)血肿:用消毒干棉球按压血肿部位3~5分钟,以防止血肿变大;出血量较大的血肿加以冷敷,以促进凝血,24小时后可行热敷,促进血肿吸收。

(三)晕针:如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出现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晕针现象,立即让患者头低位平卧10分钟左右,亦可加服少量糖水。

(四)水泡:若水泡不大,只需告诉患者注意不要擦破,数日后即可吸收而愈。

水泡较大者,可以用消毒针具沿皮穿刺,放出水液,外用消毒敷料保护。

或到医院进行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