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课后练习)
王利明《民法》第6版课后习题(民事法律关系)【圣才出品】

王利明《民法》第6版课后习题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1.简述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
答:民事法律关系,即民法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民法的基本概念,是指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所形成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关系,是民法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
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主要包括:(1)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根据民法调整对象的不同)①财产法律关系,指因财产的所有和财产的流转所形成的、满足民事主体财产利益需要的民事法律关系。
②人身法律关系,指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为满足民事主体的人身利益所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
③区分意义:a.两类关系中权利的性质不同。
财产法律关系中确立的权利是财产权利,通常是可以转让的;而人身法律关系中确立的权利一般与权利主体的人身是不可分离的,不能转让。
b.对这两类关系的保护方法不同。
财产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主要适用财产补救法,通过返还原物、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的方式加以保护;人身法律关系受到侵犯时,主要通过恢复被侵害的权利的方式来保护。
(2)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根据民事法律关系义务主体的范围不同)①绝对法律关系,指与权利人相对应的义务人是权利人以外一切不特定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在这种法律关系中,权利人可直接行使和实现其权利;义务人则是一切不特定的人,其义务一般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
②相对法律关系,指与权利人相对应的义务人是特定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③区分意义:有利于确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人及其义务,从而更好地适用民法规范。
(3)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根据权利的实现方式不同)①物权关系,指权利人可以直接支配物,不需要义务人实施某种积极行为予以配合即可行使并实现其权利的民事法律关系。
②债权关系,指权利人必须由义务人的一定行为相配合,才能行使和实现其权利的民事法律关系。
③区分意义:物权和债权作为两类基本的财产权有不同特点。
正是根据这种分类,民法中建立了物权法和债权法这两种财产法律制度,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调整。
民法课后练习题答案[1][1]
![民法课后练习题答案[1][1]](https://img.taocdn.com/s3/m/2ca5bd696529647d26285294.png)
《民法学》课后习题第一章民法概述(含答案)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5-31 12:03 共 332人浏览[大] [中] [小]一、单项选择题1.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民法居于()的地位。
A.根本大法B.基本法C.单行法D.中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A.所有的财产关系B.所有的人身关系C.纵向的财产关系D.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3.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A.经济B.民事C.交换D.日常4.某国驻华领事上街购物、乘坐的汽车被我公民王某撞坏,该领事即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王某赔偿损失。
本案适用()A.中国民法B.该领事所属国民法C.国际惯例D.第三中立国民法5.民法的下列渊源中,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的是()A.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中的民事规范B.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发布的命令、指示和规章中的民事规范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决议和命令中的民事规范D.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有关民事问题的司法解释和具有指导性的指示6.近代民法的代表是()A.罗马法B.法国民法典C.德国民法典D.苏俄民法典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民法调整()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A.平等主体B.公民C.法人D.公民与法人E.法人与其上级主管机关解析:2.下列规范中属于我国民法渊源的包括()A.《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B.《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D.《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E.《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3.根据民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下列()民事案件,审理时一般不能适用《民法通则》。
A.《民法通则》生效前进行的民事活动,于《民法通则》实施后起诉的B.《民法通则》公布前发生的民事行为,自《民法通则》实施后起诉的C.《民法通则》制定前发生的民事纠纷,在《民法通则》公布后起诉的D.《民法通则》实施后发生的民事关系,现在正在审理的E.《民法通则》生效前人民法院已审结,现在当事人又提出申诉的4.民法的效力包括()A.在时间上的效力B.在空间上的效力C.对人的效力D.对物的效力E.对民事权利的效力5.民法具有以下性质()A.民法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B.民法为文明法C.民法为实体法D.民法为私法E.民法为国际法6.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平等原则B.自愿原则C.公平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E.公序良俗原则答案:ABCDE解析:7.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民法渊源的是()A.宪法B.基本法C.地方性法规D.司法解释E.经国家法律认可的习惯三、简答题l.简述民法的任务。
《民法》课后思考题及其答案

《民法》课后思考题第一章民法概述1、简述民法的概念、特点及调整对象?答:(1)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特点:①民法是私法;②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③民法是权利保障法;④民法是人法;(3)调整对象:民法调整对象就是民法规范所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
包括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简述民法与商法的关系、现有立法例的利弊及我国的立法选择。
(1)关系:①民法是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商法是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和商法共同调整商品经济关系,同属私法,在法律原则和理念上有着许多共同之处,联系密切。
②民法是一般法,商法是特别法,在商事领域中,优先适用商法,商法,没有明确规定时,可以适用民法的规定来处理商事纠纷。
③但是两者也有不同,两者的社会经济基础不同,价值目标和调整对象也不同。
(2)民商分立制度和民商合一制度。
我国立法采取民商合一体制。
3、如何构建我国的民法体系?答:需要不断构建:①主体制度;②物权制度;③债和合同制度;④人格制度;⑤知识产权制度;⑥侵权责任制度;⑦财产继承制度。
4、案例分析:甲男和乙女外出旅游时偶然认识,后来常常网络聊天,双方交往一段时间后约定于某日在某餐厅见面。
乙女为此专门向公司请假,并坐长途汽车抵达,但是等了一天始终未见甲男前来约会。
乙女为此将甲男诉至法院。
问:两人关系属于何种关系?答:两人属于道义关系。
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1、试述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意义:(1)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的准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3)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裁判者对民事法律、法规进行解释是基本依据;(4)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学者讨论价值判断问题时应当权衡的主要因素;2、试述自愿原则的含义及主要体现。
含义:自愿原则,又称意思自治原则,是指法律确认民事主体得自由地基于其意志去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民事法律关系题目答案(2篇)

第1篇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形成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的一种,是调整民事活动的基本法律形式。
在我国,民事法律关系主要包括合同法律关系、物权法律关系、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继承法律关系等。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1.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平等性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在我国,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主要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
2. 民事法律关系内容的财产性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主要表现为财产关系,包括财产的归属、利用、流转和消灭等方面。
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通常以财产利益为标的,当事人通过民事法律关系实现自己的财产利益。
3. 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自治性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形成的,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自治性是民事法律关系区别于其他法律关系的重要特征。
4. 民事法律关系的相对性民事法律关系具有相对性,即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只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不能及于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
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受第三人的影响。
5. 民事法律关系的平等性民事法律关系在调整过程中,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民事法律关系的平等性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不得滥用权利、强迫对方接受不公平的条件。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适用1. 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适用原则(1)法律优先原则: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适用应当优先适用法律规定。
(2)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协议等方式自行解决民事纠纷。
(3)公平、公正原则:在处理民事纠纷时,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应当诚实守信,不得滥用权利。
2. 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适用范围(1)合同法律关系:合同法是调整合同法律关系的基本法律,当事人应当依据合同法的规定履行合同义务。
民事法律关系相关习题(2篇)

第1篇1.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
A.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B. 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C.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D. 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答案:C2. 下列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A. 财物B. 行为C. 智力成果D. 知识答案:D3. 下列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要素的是()。
A.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B. 民事法律关系内容C.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D. 民事法律关系事实答案:D4. 下列关于民事法律关系成立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必须具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B. 必须具备民事法律关系客体C. 必须具备民事法律关系内容D. 以上三项均正确答案:D5. 下列关于民事法律关系终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民事法律关系因权利义务消灭而终止B. 民事法律关系因法律事实发生变化而终止C. 民事法律关系因主体发生变化而终止D. 以上三项均正确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包括()。
A. 平等性B. 自愿性C. 意志性D. 民事性答案:ABCD2.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
A.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B.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C. 民事法律关系内容D. 民事法律关系事实答案:ABC3. 民事法律关系成立的条件包括()。
A.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B.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C. 民事法律关系内容D. 民事法律关系事实答案:ABCD4. 民事法律关系终止的原因包括()。
A. 权利义务消灭B. 法律事实发生变化C. 主体发生变化D. 期限届满答案:ABCD5. 民事法律关系的种类包括()。
A. 合同法律关系B. 侵权法律关系C. 无因管理法律关系D. 债权法律关系答案:ABCD三、判断题1.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基于民事法律事实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答案:√2.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NEW)王利明《民法》(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一编 民法总论第一章 民法概述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 自然人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章 法 人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六章 非法人组织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章 民事权利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章 物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九章 民事法律行为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章 代 理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 期限与诉讼时效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编 人格权第十二章 人格权概述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三章 一般人格权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四章 具体人格权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五章 人格权的保护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编 物 权第十六章 物权概述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七章 物权变动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八章 所有权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九章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章 相邻关系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一章 共 有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2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二章 用益物权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2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三章 担保物权23.1 复习笔记23.2 课后习题详解2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四章 占 有24.1 复习笔记24.2 课后习题详解2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编 债权总论第二十五章 债的概述25.1 复习笔记25.2 课后习题详解2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六章 债的履行26.1 复习笔记26.2 课后习题详解2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七章 债的保全和担保27.1 复习笔记27.2 课后习题详解2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八章 债的移转和消灭28.1 复习笔记28.2 课后习题详解2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编 债权分论第二十九章 合同概述29.1 复习笔记29.2 课后习题详解2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十章 合同的订立30.1 复习笔记30.2 课后习题详解3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十一章 合同的内容与形式31.1 复习笔记31.2 课后习题详解3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十二章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32.1 复习笔记32.2 课后习题详解3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十三章 违约责任33.1 复习笔记33.2 课后习题详解3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十四章 合同分则34.1 复习笔记34.2 课后习题详解3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十五章 不当得利之债35.1 复习笔记35.2 课后习题详解3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十六章 无因管理之债36.1 复习笔记36.2 课后习题详解3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六编 继承权第三十七章 继承权概述37.1 复习笔记37.2 课后习题详解3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十八章 法定继承38.1 复习笔记38.2 课后习题详解3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十九章 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39.1 复习笔记39.2 课后习题详解3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十章 继承程序40.1 复习笔记40.2 课后习题详解4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编 侵权责任第四十一章 侵权责任法概述41.1 复习笔记41.2 课后习题详解4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十二章 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42.1 复习笔记42.2 课后习题详解4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十三章 数人的侵权责任43.1 复习笔记43.2 课后习题详解4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十四章 侵权责任方式44.1 复习笔记44.2 课后习题详解4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十五章 不承担侵权责任和减轻侵权责任的事由45.1 复习笔记45.2 课后习题详解4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十六章 特殊责任主体对他人致害的责任46.1 复习笔记46.2 课后习题详解4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十七章 法律列举的侵权责任(上):过错与过错推定47.1 复习笔记47.2 课后习题详解4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十八章 法律列举的侵权责任(下):无过错责任48.1 复习笔记48.2 课后习题详解4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一编 民法总论第一章 民法概述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民法的概念(见表1-1) ★★表1-1 民法的概念考点二: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 ★★★★民法的调整对象指的是民法规范所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即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民法各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一、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的是( C)A 指导功能B 补充功能C 惩罚功能D 约束功能2、下列现象违反民法平等原则的是:( D)A 甲公民(年满25周岁)可以结婚,而乙公民(13周岁)不能结婚B 甲公司(经登记为综合类证券公司)可从事证券经济业务,而乙公司(登记为房产公司)则不能从事证券经济业务C 国家税务机关可在税收征收法律关系中适用强制手段,无视纳税人的意志而依法进行税收征收D 某市合同管理干部认为,在本市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中,市委领导亲戚具有有限的订立合同的权利3、何某有一栋可以眺望海景的别墅,当他得知一栋大楼即将建设,此别墅不能再眺望海景时,就将别墅卖给一想得到一栋可以眺望海景的房屋的张某。
何某的行为违反了民法的( D)A 自愿原则B 等价有偿原则C 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原则D 诚实信用原则4、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不包括(B )A 家庭暴力B 在愚人节时与某人开玩笑C 某企业与职工签订工伤概不负责的协议D 串通投标的行为5、下列各项中,违反民法自愿原则的有(A )A 赵某在服装市场上询问一件衣服的价格之后,摊主强要其购买的行为B 钱某与孙某自愿达成的移转抵押物占有的抵押合同不能产生抵押权设定的法律效果C 李某申请安装电话被要求在一份已经拟好的格式合同上签字D 周某(老烟民熟知烟的价格)花10元钱从小贩吴某的手中购得红塔山香烟一条,经查,该烟为假烟6、下列行为中,不违反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有(B )A 甲将自己废弃不用的汽车置于马路中央的行为B 乙拒绝接受丁遗赠给其一台电脑的行为C 丙于下午在自己的房间里唱卡拉OK直到凌晨影响邻居休息的行为D 丁在自己承包的耕地上建坟的行为7、孙某在本市闹市区有一处商业门面房,李某多次与其商谈转让事宜。
当孙某得知即将兴建的平安大道将从自己的房屋位置通过,就将该房转让给李某。
孙某的行为违反了下列民法的哪一基本原则?( A)A 诚实信用原则B 等价有偿原则C 公序良俗原则D 自愿原则8、甲知其新房屋南面临地将建一高层楼房,佯装不知,将房屋售与乙。
民事法律关系三要素习题(2篇)

第1篇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A. 民事主体B. 民事权利C. 民事义务D. 民事责任2.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A. 自然人B. 法人C. 其他组织D. 以上都是3.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A. 物B. 行为C. 智力成果D. 以上都是4.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A. 民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B. 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责任关系C. 民事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D. 民事主体之间的继承关系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A. 民事权利B. 民事义务C. 民事责任D. 民事法律行为6. 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是指:A. 民事主体之间建立权利义务关系B. 民事主体之间建立民事责任关系C. 民事主体之间建立合同关系D. 民事主体之间建立继承关系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A. 民事主体的变更B. 民事权利的变更C. 民事义务的变更D. 民事责任的变更8. 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A. 民事主体之间解除权利义务关系B. 民事主体之间解除民事责任关系C. 民事主体之间解除合同关系D. 民事主体之间解除继承关系二、填空题1. 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基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2.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享有________、承担________的当事人。
3.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的________、承担的________。
4.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基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5. 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建立权利义务关系。
6. 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民事法律关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变化。
7. 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终止权利义务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的是()。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形式
答案:D
2、下列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A、塘中的鱼
B、夜空中的星星
C、不作为
D、企业的名称权
答案:B
3、张男与李女通过网络聊天认识,因意气相投,相互爱慕,随留下相互的地址,互递照片,但双方一直没有见面。
一年后,张男通过网络约会李女于2000年2月14日在玫瑰餐厅见面。
李女同意了张男的邀请。
李女十分重视此次约会,为了此次约会,专门到美容院进行了美容,并按约定时间到玫瑰餐厅。
但李女从中午一直等到下午日落西山还不见张男的影子。
李女十分恼怒,随按照地址找到张男,质问此事,双方为此发生争执。
李女怒而诉至法院,要求张男赔偿其精神损失费1万元。
问:张男与李女之间的关系为何种关系?
A、侵权关系
B、合同关系
C、道义关系
D、既属道义关系,又属民事法律关系
答案:C
解析:本题涉及道义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区别问题。
民事法律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的区别的核心内容在于,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规范调整,而且产生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义务内容,如果不产生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义务内容,则不为民事法律关系。
本案中,张男与李女通过网络认识约会,这种关系虽然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但这种关系既不具有财产关系的内容,也不具有人身关系的内容,这种关系是受道德规范调整的关系,而不是由民法规范调整的关系。
张男的行为虽然是不道德的,但不具有法律的非难性或可诉性,李女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是不能成立的。
因为,精神损害赔偿一般是建立在对人格权侵害的基础上,张男的行为未侵害李女的人格权,因此,张男不存在对李女的精神损害赔偿的理由。
4、甲杀害了乙,乙的继承人因乙死亡而继承乙的遗产,引起该继承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属于()
A、事件;
B、民事行为
C、违法行为;
D、事实行为。
(应属于事件)
5、下列哪种情形成立民事法律关系?
A、甲与乙约定某日商谈合作开发房地产事宜
B、甲对乙说:如果你考上研究生,我就嫁给你
C、甲不知乙不胜酒力而极力劝酒,致乙酒精中毒住院治疗
D、甲应同事之邀前往某水库游泳,因抽筋溺水身亡
答案:C
二、多项选择
1、下列可以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有()(多选)。
A.聋哑人
B.合伙企业
C.机关法人
D.个体工商户
答案:ABCD
2、下列事实中,能够作为民事法律事实的有()。
A、太阳从东边升起
B、月圆月缺
C、洪灾导致房屋倒塌
D、张三与李四签订买卖合同
答案:C D本题涉及对民事法律事实的理解问题。
太阳从东边升起、月圆月缺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涉及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的问题,而洪灾导致房屋倒塌导致所有权关系的消灭,张三与李四签订买卖合同导致债权关系的发生。
三、案例分析
1、2001年1月1日,原告甲某一行四人入住被告乙食品批发部开办的宾馆502房间。
该房为标准间,以甲某两个伙伴名义进行了登记。
甲某及另外一人也同居此室,但未办理加铺登记手续。
次日凌晨三时许,该宾馆因302房间失火,火势迅速蔓延,致使宾馆三层以上发生重大火灾,原告等人为逃生而破窗跳楼,身上有多处被火烧伤,另有跌伤等其他损伤,随身所带物品也付之一炬。
请问:本案中存在哪些民事法律关系?每一个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是什么?
分析:
成立服务合同法律关系和侵权法律关系。
首先,甲某两个伙伴入住宾馆与宾馆成立的是服务合同。
主体是甲的两个伙伴和宾馆。
客体是双方的给付行为即宾馆为甲的两个伙伴提供房间及居住期间的一切服务而甲的两个伙伴则支付享受服务期间的服务费。
内容是甲的两个伙伴有权要求宾馆提供符合合同内容的服务而宾馆有义务按照甲的两个伙伴要求提供服务,宾馆有权要求甲的两个伙伴支付合同约定的服务费用而甲有义务按照宾馆的要求支付费用。
其次,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宾馆对顾客有安全保障的义务,如果因第三人侵权而使受害人遭受损害宾馆没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话就要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但是本案例没有说宾馆有没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所以,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失火原因是宾馆造成的,则宾馆是侵权法律关系主体。
客体是302的住客分别向宾馆要求支付侵权损害赔偿金的行为。
内容是甲及其伙伴享有的人身和财产权。
当然,本案中,甲和其中一个伙伴在没有履行登记手续的情况下私自住在该宾馆,其有重大过错,可以减轻宾馆的责任。
如果失火是甲和其伙伴的原因造成的,则甲和其伙伴是侵权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是宾馆的财产所有权,内容是宾馆有权要求该四人承担侵犯其财产权的责任。
2、某甲在百货公司购买服装,在甲到收银台交款时,因地面太滑而摔伤,甲即找公司经理要求赔偿。
该公司的保安人员认为甲在购货中有盗窃行为,就强将甲带入办公室。
问:甲与百货公司间因何种法律事实发生何种法律关系。
分析:在本案中,甲与百货公司间因三个法律事实发生三种法律关系,一是因买卖服装发生的买卖关系;二是因地面太滑而摔伤这一侵权行为而发生的侵权损害赔偿关系;三是因甲被保安人员误以为盗窃并被强行带入办公室这一侵权行为引起的侵权损害赔偿关系。
3、某甲开车将某乙撞死,为此,某甲赔偿某乙5万元。
某乙的继承人A、B、C继承了某乙的遗产。
问:本案引起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有哪些?
分析:本案涉及两个法律关系,一是侵权损害赔偿关系,其法律事实是某甲撞死某乙的侵权行为,属于法律事实中的行为(事实行为)。
二是遗产继承关系,其法律事实是某乙的死亡,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
4、甲为一梦游症人,在梦游期间将乙家的水缸打破。
该民事法律事实是属于何种法律事实?答案:本题涉及行为和自然事实的区别问题。
行为是由人的意志所支配的,而自然的事实非人的意志行为。
梦游期间甲将乙家水缸打破,不由甲的意志所支配,故为自然事实。
四、简答
1、婚姻法律关系的发生是由几个法律事实构成?
答:首先当然要有男女双方的合意,再加上合法的婚姻登记,这两个客观事实结合起来,才能引起一个合法的婚姻法律关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