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青藏高原草场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合集下载

青藏地区含答案

青藏地区含答案

高二地理导学案 备课时间:2019-10-16第二单元 中国地理 第9节 青藏地区【学习目标】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3.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资源。

4.青藏地区农、牧生产的特点。

5.青藏地区的交通建设(以青藏铁路为例)与城市分布。

【知识链接】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后一方净土,世界上最神秘的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第二的高原,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

它的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

【预习导航】 填图:请在图中用红笔 将代表以下地理事物的 代号圈出来。

⏹ 山脉: A :昆仑山; B :阿尔金山; C :祁连山; D :巴颜喀拉山; E :唐古拉山; F :冈底斯山 G :喜马拉雅山; H :珠穆朗玛峰_; I :横断山脉。

⏹ 地形区:J :青藏高原;K :柴达木盆地。

⏹ 河流及湖泊:①雅鲁藏布江;②湟水;③纳木错;④澜沧江;⑤长江;⑥黄河;⑧青海湖。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1.位置:位于中国西南部,27°N~40°N ,73°E~104°E , 山以西, 山以北, 山和阿尔金山、 山以南。

2.范围(行政区):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西部、甘肃 部和 南部边缘地区。

3.面积:占全国 , 二、本区的自然地理1.地形:主要位于我国地势________阶梯,地形以_______为主(1)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 的高原, 连绵、 广布,平均海拔超过 米。

有“ ”之称。

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几乎都在该地区。

(2)藏南地壳活跃,为 板块与 板块碰撞处, 大峡谷为世界之最。

(3)藏北海拔超过4500米,地表波状起伏,高原东部山高谷深,湖泊星罗棋布; (4) 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

2.气候---高寒气候气候特点: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晴天 ,日照时间 ,气温 ,昼夜温差 ,太阳辐射强(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的原因:青藏高原纬度较 ,太阳高度角较 ;海拔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前通过大气层的路程较 ;高原上空气 ,大气中的水汽、固体杂质含量较 ,云量 ,大气透明度 。

3.2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教学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3.2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教学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知识拓展】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问题 主要分布区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 华南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 、宁夏、新疆
湿地萎缩
三江平原,湖 滨、海滨
生物多样性 林区、草原、 锐减 近海海域
滥垦、滥伐,超出 了森林抚育更新的 森林火灾等 能力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 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 经济结构
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11月16日,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 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图示为三江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示河源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 (2)简述三江源地区湿地的生态价值。 (3)判断三江源地区珍贵的野生动物如藏羚羊种群数 量大量减少甚至灭绝的主要原因。 (4)简述遏制三江源地区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的具体 措施。
【参考】(1)位于青藏高原区,海拔高,气候寒冷,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 (2)涵养水源;补给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河水源;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存空间。 (3)高强度捕猎、采集;破坏植被;过度放牧、垦殖;城市、交通发展破坏野生动植物 生存环境。 (4)退耕还草(林);休牧轮草;禁猎、禁采砂金;实施天然林(草)保护工程。
三、案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1.三江源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
(1)位置: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
原东南部,是长江源区、黄 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平均海拔4000多米,总面积 为39.5万平方千米。
地形
山脉绵延,地势高耸,海拔33356564米,地形复杂。
气候特点
高原山地气候:终年低温干燥,夏 季凉爽冬季寒冷,年降水量比较少。
(四)-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差异

西北地区、青藏高原

西北地区、青藏高原

天山山脉横亘于两大盆地之间,
东段的吐鲁番盆地是一个断裂陷
落盆地,盆地中的艾丁湖,湖面 低于海平面155米,是我国陆地上 的最低处。
2.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本区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受夏季风影响较小,海洋湿润气流
难以深入,气候干燥,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小的态势。东部在400
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新疆的东部和南部塔里木盆地
降水甚少,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全国降水最少的地
方。新疆西北部准噶尔盆地受西风影响,来自大西洋与北冰洋的水汽可以进入
盆地内部,降水略多一些。
本区地处内陆,冬冷夏热,年、日温差大。日照强,多大风,表现出典
型的大陆性特征。
本区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
塔里木河流量与气温的关系
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新疆 地区的河流,除额尔齐斯河属于北
3.“高原群星” 盐湖广布 青藏高原是中国湖泊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湖泊总面积有3万多平方千米,约占全 国的40%,湖泊星罗棋布,咸水湖大小5 000多个,盐湖100多个。全国面积最大 的青海湖,每年春夏,有数十万的候鸟来湖中岛屿栖息,鸟岛因而得名,现已 列为候鸟保护区。纳木错为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湖,藏语意为“天湖”,是藏人 心目中的圣湖。
西北地区不同发展程度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图
读图思考:1.我国荒漠的分 布纬度与世界其他地区有什么 不同?为什么?
2.西北地区面积大,资源 多,但人口少,如何正确认识 西北地区地大物博和人口稀疏 这一矛盾。能否采取措施向本 地区迁移人口,以缓解我国东 部人口对耕地和资源的沉重压 力?为什么?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部分是地质时期自然过程中形成 的原生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如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有一部分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如乌兰布和沙漠、科尔沁沙地等。

洛阳市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九章青藏地区笔记重点大全

洛阳市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九章青藏地区笔记重点大全

洛阳市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九章青藏地区笔记重点大全选择题1、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指的是A.长江、怒江、雅鲁藏布江 B.澜沧江、珠江、长江C.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D.长江、黄河、澜沧江答案:D我国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指的是最长的两条长江和黄河,还有一条是在我国称为澜沧江,出我国后流经5个国家注入太平洋的湄公河,所以这里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故选D。

小提示:2、下列农业类型中,青藏地区最为典型的是()A.绿洲农业B.水田农业C.河谷农业D.城郊农业答案:C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其种植业主要是灌溉农业,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形成了特色的河谷农业。

故选C。

小提示:3、青藏地区丰富洁净的能源指的是( )A.铀矿、石油B.地热能、太阳能C.煤、水能D.水能、天然气答案:B分析:青藏高原的水能、太阳能、可燃冰、天然气、地热能等5种能源都是洁净无污染的能源,青藏高原被喻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这里年日照时间超过3000小时,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

在西藏,太阳能不仅被用于做饭、烧水,还被用于发电、照明、取暖等。

青藏地区丰富而又洁净的能源指的是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能源。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提示:本题考查青藏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4、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A.青藏高原B.东西伯利亚高C.巴西高原D.德干高原答案:A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有“世界屋脊”称号,而东西伯利亚高、巴西高原、德干高原的平均海拔并不高。

故选A。

5、青藏高原农区特有的民居()A.木屋B.帐篷C.碉房D.窑洞答案:C试题分析:依据各地居民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解答.解:青藏高原地高天寒,气温较低,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多建窗小平顶的碉房.故选C.6、青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高原牧区,其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是A.藏羚羊、雪豹、滩羊B.牦牛、藏绵羊,藏山羊C.三河牛、三河马、细毛羊D.狮子、大象、老虎答案:B青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高原牧区,其分布最广的三大畜种是牦牛、藏绵羊、藏山羊;三河牛、三河马是内蒙古牧区的畜种,滩羊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畜种,狮子、老虎、大象主要是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的动物。

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青藏铁路相关的试题

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青藏铁路相关的试题

最新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复习青藏铁路相关的试题材料一:青藏铁路全线铺通庆祝大会2005年10月15日在拉萨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为青藏铁路全线铺通致贺信。

胡锦涛在贺信中说,青藏铁路全线铺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个重大成就,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加快青海、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改善沿线各族群众生活、加强民族团结、共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材料二:建设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79年铺通;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全长1142公里,共投资330.9亿元人民币,跨越昆仑山、唐古拉山,通过550公里的多年冻土层和大片“生命禁区”,攻克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

一.选择题1.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会遇到多年冻土层问题,是因为()A.太阳辐射弱,气温低B.海拔高,气温低C.冰川影响大D.纬度高,气温低2.青藏高原是世界上 ( )A、面积最大的高原B、纬度最高的高原C、气温最高的高原D、海拔最高的高原3.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是 ( )A、终年寒冷B、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较少C、降水十分丰富D、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全年高温4.青藏高原上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它是 ( )A、青海湖B、鄱阳湖C、纳木错D、洞庭湖5.下列河流中,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有 ( )A、珠江、怒江B、黄河、海河C、长江、黄河D、辽河、淮河6.青藏地区主要的生产部门是 ( )A、耕作业B、畜牧业C、林业D、渔业7.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有丰富的水源B、土壤十分肥沃C、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气温较高,风力较小8.下列牲畜中,适应青藏高原高寒、缺氧气候的是 ( )A、骆驼B、牦牛C、山羊D、绵羊9.青藏高原的能源非常丰富,主要有 ( )A、煤、石油、核能B、太阳能、地热和水能C、巨大的风能、核能D、丰富的生物能、水能10.青藏地区被称为“聚宝盆”的地形区是 ( )A、塔里木盆地B、唐古拉山脉C、柴达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11.有关青藏地区当前交通运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定期航班从拉萨能往世界各地B、高原上河湖众多,内河航运十分发达C、西藏的货物运输中,公路运输占有很大比例D、因修筑铁路困难很大,高原上还没有一条路线12.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 ( )A、玉米B、小麦C、水稻D、青稞13.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青藏地区丰富的新能源是太阳能和地热B.青藏铁路沿线的居民以藏族为主C.青藏高原农作物高产的主要原因是气温高、雨量充沛D.青藏高原的农田、村镇、城市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14.目前,青藏地区对外联系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A.内河航运B.公路运输C.铁路运输D.航空运输15.青藏铁路穿越的自然保护区是A.三江源自然保护区B.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C.梵净山自然保护区D.青海湖自然保护区16.党和政府决心改变西藏“地无寸铁”的历史。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5.3(2)青藏地区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5.3(2)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的气候主要属于高山高原气候。 2.气候特征
气候高寒,气温垂直差异明显。光照强,日温差 大,年温差较小。
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青藏地区的年降水量由东 南向西北递减。
“高”的影响: 1.气候
气温低;冬寒夏凉,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降水时间分布: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分明,4-9月为雨季,10-3月为干季; 降水空间分布: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逐渐减少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拉萨“日光城”)
中国最大的湖-青海湖
青藏地区的珍稀野生动物
青藏地区拥有藏羚羊、雪豹、 野驴等珍稀动物。
青藏地区生态保护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目前,草场 退化、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现象较为严重。
保护本区自然环境,防止生态破坏、草场退化, 具有重要意义。
三、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 1.主要气候类型
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79年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

青藏铁路格拉段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142公里,其中
新建线路1110公里,于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途经纳赤台、五道梁、沱
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
到拉萨。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960公里,多年冻土地段550公里,翻越
小结: 植被稀少,以草原和荒漠广布
冰川广布
地势高
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高寒气候 热量缺乏
光照充足 太阳能资源丰富
三、河谷农业和高寒 牧区
河谷农业
青藏地区的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
高寒牧区
高原之舟 —— 牦牛
青藏高原上的牲畜需 毛厚且长才能够御寒

草地资源——精选推荐

草地资源——精选推荐

草地资源资源:以它为对象,具有开发利⽤价值的对象。

资源分⾃然和社会资源。

草地资源——草地类型,草地⽔资源,草地植物,草地环境和草地动物。

草地资源:是⼀定的地域范围内的草地类型,⾯积和分布,以及由他们所产⽣的物质的蕴藏量,它是⼀项农业⾃然资源。

草地资资源:以它为对象,具有开发利⽤价值的对象。

资源分⾃然和社会资源。

物量是⼗分接近的宁夏共有8类草地,其中有重要畜牧业意义的有6种①12类:微温⼲旱类(棕钙⼟,灰钙⼟,半荒漠)草地类②13类:暖湿⼲旱草地类(半荒漠)③20类:微温微⼲旱草地类(草原)④28类:微温微润草地类(草原/草甸草原)⑤36类:微温湿润草地类(⿊垆⼟,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⑥42类:寒温潮湿草地类(⾼⼭草甸)⑦43类:冷温潮湿草地类(针叶林)⑧44类:微温潮湿草地类(针叶—阔叶林,灌丛草甸)源的特性1⾃然特性2经济特性3社会特性显域性(地带性)草地:受地带性⽓候影响⽽形成的、具有相应地带性分布的草地隐域性(⾮地带性)草地:在在⽓候带内,由于地形、⼟壤、⽔⽂条件的变化,局部地区出现了不同地带性⽓候决定的⽔热,特别是⽔分条件,从⽽形成不同于地带性草地的特殊草地,为隐域性草地原⽣草地:在⼀定空间固有的⽆机和⽣物环境因素下形成的草地次⽣草地:是原⽣草地的演变,是外⼒改变了固有的⽴地条件,是以⽔、热为中⼼的植物⽣活要素有了质的变化,或者植被组成结构发⽣了质的变化,从⽽改变或破坏了原⽣草地,形成新的草地,即次⽣草地草地的类型:是指在⼀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具有⼀定⾃然和经济特性的具体草地地段,是草地的组成单元。

草地分类:在认识与明确草地类型的基础上,⼈们根据不同的利⽤⽬的,对体现草地的⾃然和经济特征不同的草地组成单元,以⼀定的原则,系统和标准进⾏类型区别的过程。

恩格尔系数:随着家庭和个⼈收⼊增加,收⼊中⽤于⾷品⽅⾯的⽀出⽐例将逐渐减⼩草区别:草地是⼀种⾃然体,是⾃然存在的各种类型,分布于各地的草地的泛称;草地资源是经过⼈⼯利⽤,经营的草地,是⽣产资源和环境资源,是有数,质量和分布地域的草地经营实体,使蕴藏的⽣产⼒变成现实⽣产⼒。

2020智慧树知道网课《地理中国——青藏高原》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2020智慧树知道网课《地理中国——青藏高原》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1【单选题】(1分)以下青藏高原哪个地区最符合“五月解冻,八月草黄”的描述?A.三江源核心区B.西藏一江两河地区C.川藏高原峡谷D.青海祁连2【单选题】(1分)青藏高原是我国天然草地面积最大的自然生态区,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牧草品质优良,具有“四高一低”的特点,其中“一低”为()。

A.低纤维素B.低蛋白C.低产热值D.低脂肪3【单选题】(1分)青藏高原天然草地辽阔,高寒草原及高寒草甸长年享受着充足的光照,天然草地约占青藏高原总面积()。

A.39%B.50%C.60%D.70%4【多选题】(1分)蒙医蒙药与藏医药之间的关系较为相似,它以“三根”学说为主要理论基础,以下属于“三根”的是()。

A.培根B.赤巴C.希拉D.赫依5【多选题】(1分)藏药抗寒、抗旱性强,繁殖方式特殊,光合作用有效积累高等特点,其有效成份和生物活性大大高于其它同类药物,在治疗()。

A.耳鼻咽系统B.神经系统C.免疫系统疾病D.心血管系统6【多选题】(1分)以下描述符合“一江两河”地区特征的是()。

A.地势南北高,中间低B.地形以高原、山地、河谷为主C.海拔高差大,多为山地D.地表景观较为破碎7【判断题】(1分)川藏铁路将成为第二条“翻山越岭”进藏的“天路”,呈东西走向,东起四川省成都市,经雅安、甘孜、昌都和林芝等地,最终抵达拉萨市,全线计划于2026年建成通车。

A.错B.对8【判断题】(1分)“一江两河”地区以种植耐寒作物为主,因而有“高寒种植业”的特殊称号。

A.错B.对9【判断题】(1分)柴达木盆地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日照3000小时以上,作物生长≥0℃积温1800-36 00℃,因此能满足一年两熟的要求。

A.错B.对10【判断题】(1分)冲洪积湖平原是柴达木盆地绿洲农业的重要开发地带。

A.对B.错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1分)直至2.5亿年前后,青藏高原已经全部形成陆地。

A.对B.错2【单选题】(1分)青藏高原和印度次大陆的碰撞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高原草场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青藏高原草场辽阔,面积近21亿亩,占整个高原总面积的53%左右。

草场类型很多,主要有高山草甸草场,高原湖盆草甸草场、高原宽谷草原草场、山地草原草场、高原宽谷荒漠草场、山地荒漠草场、山地灌丛草场及沼泽草场等。

其中以高山草甸草场和高原宽谷草原草场面积最大,利用最广。

高山草甸草场约占草场总面积的40%左右,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原、湖盆、宽谷地区,包括西藏东部、青海东南部、川西北、甘南及祁连山东段的半湿润地区。

区内年降水量大部在430毫米以上,气候冷湿,牧草萌发迟,枯黄早,生长期约90—150天。

牧草种类繁多,生长茂密,大部分由中生、中旱生多年生植物组成,以莎草科嵩草属的小嵩草(高山嵩草)、毛状叶嵩草(线叶嵩草)、矮嵩草(矮生嵩草)等占优势,一般草高10—20厘米,覆盖度75—90%,鲜草产量100—240千克/亩。

草场牧草营养丰富,适口性强,是高原上最重要的牧场。

高原宽谷草原草场约占草场总面积的37%,主要分布于藏北高原中南部及藏南高原湖盆地区,海拔一般在4500米以上。

气候寒冷干燥,牧草种类比较简单,绝大多数为旱生、中旱生多年生禾本科牧草。

以紫花针茅、固沙草、赖草等为主,常伴有细叶苔草、扁穗冰草、早熟禾、羊茅等。

禾本科牧草高20—50厘米,覆盖度30—60%,产草量低于高山草甸草场,鲜草产量60—130千克/亩,草场外貌呈黄绿色。

牧草适口性强,也为高原上的主要牧场,但因牧草根系不能在地表形成坚韧的草皮层,不耐放牧。

湖盆河滩草甸草原草场主要分布在低湿的湖盆和河滩地区,地面以下有多年冻土层的分布,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气候寒冷潮湿,牧草返青晚,枯黄早,牧草生长期约90—120天。

高原主体部分以西藏嵩草、矮嵩草占绝对优势,并有水嵩草、西藏苔草等伴生;川西北若尔盖一带以大嵩草、大黑穗苔草为主,牧草一般高30厘米左右,覆盖度80—90%,鲜草产量200—300千克/亩。

夏秋季地面潮湿或积水,适于放牧大牲畜。

荒漠草场及山地荒漠草场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和高原西北部海拔4500米以下的高原山谷地区。

因气候干旱,植物种类少,分布稀疏。

前者主要由旱生或超旱生灌木和半灌木组成,以柽柳、盐爪爪、优若藜、白刺、芦苇为主,覆盖度8—15%,产草量低,鲜草产量22.5千克/亩左右,适于骆驼放牧;后者以驼绒藜等为主,草高10—20厘米,覆盖度1—5%,产草量10—20千克/亩。

青藏高原草场资源对于高原地区畜牧业发展具有优势和特点,但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

优良牧草占优势,牧草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强,毒草、害草比重小是高原草场资源的优势。

虽然高原地势高亢,气候寒冷,牧草种类组成比较简单,但优良牧草占优势,毒草、害草所占比重很小。

如青海省根据调查约有优良牧草194种,种类不算多,但在草场中居主导地位,构成各种类型草场中的主体,以禾木科、莎草科、蓼科、菊科等优质牧草为主。

禾本科的羊茅、早熟禾、针茅、垂穗披碱草,莎草科的毛状叶嵩草、青藏苔草、水嵩草,蓼科的圆穗蓼、珠芽蓼,菊科的美丽凤毛菊、冷蒿等等,都是牲畜喜欢采食的优良牧草。

毒草种类约有108种,一般均含有生物碱、苦苷丙等毒素,如狼毒、毛茛、铁线莲、醉马草等。

有害植物约有30多种,如鬼箭锦鸡儿、马先蒿等。

但毒草和害草在各类草场中数量有限。

青藏高原日照长,辐射强,温差大,有利于牧草的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的积累,从而使牧草中含有较高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主要是淀粉和糖类),一般粗纤维含量较低,即一般所说的牧草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

因而,牧草营养价值高。

据分析,高原上优良牧草的营养成分均高于粗饲料,对牲畜抓膘肥育很有利,所以,高原牧区有“别看高原草儿小,牛羊吃了能抓膘”之谚。

此外,禾本科和莎草科牧草还富含纤维和硅质,耐牧性强,
牧草枯萎后不易被风吹失,冬春缺草季节仍能为牧畜提供饲草。

青藏高原草场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草场退化和利用失当。

引起草场退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
1、青藏高原暖季短,冷季长,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牧草返青期推迟5天左右,高原上青草期短(3—5个月),枯草期长(7—9个月),使畜草之间供求矛盾突出。

2、草场空间分布不平衡,冬春草场小,放牧时间长,牲畜反复采食、践踏,甚至啃食草皮、负荷过重;夏秋草场大,放牧时间短,加之山高路远利用不足,影响牧草萌发再生能力。

由于长期利用不平衡,导致草场退化,产草量减少,载畜能力降低,使畜草之间的矛盾恶性循环愈演愈烈,草场退化日趋严重。

3、高原上鼠类、蝗虫、毛虫危害草原,破坏草场严重。

如青海草原几乎到处都有害鼠栖息,以高原鼠兔为主,并有中华鼢鼠等害鼠,一般每亩有效洞达100—150个,草场破坏率在50%左右,严重者可达80%。

优良牧草的根、茎、叶、花、果实被啃食,草皮层被破坏,轻者形成秃斑地,重者往往变成寸草不生的黑土滩,水土流失,肥力降低,使草场遭到破坏。

此外,草原毛虫和蝗虫对草场的危害也很严重。

4、农、牧争地,破坏草场。

青藏高原人口主要集中于生产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多系农牧交错,农牧兼营,不同程度存在着重农轻牧的倾向,重视粮食生产,忽视草场建设,以农挤牧现象严重。

有些还开垦条件好的冬春草场,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生产,使农牧争地、争劳力的矛盾加重,草场面积减少。

5、经营粗放,生产水平低。

青藏高原牧区,地广人稀,草场基本建设进展慢,人工草场面积很少,经营粗放,基本上处于靠天养畜状态,抗御风、雪、干旱自然灾害的能力低,牲畜常因冬春缺草而掉膘、死亡。

同时,畜群结构不合理,草场利用不充分;草原建设与畜牧业发展不相适应,牲畜头数增长快,但草原建设和经营管理滞后,形成超载过牧,使草场负荷过重,草质变坏,草场退化,严重阻碍畜牧业的发展。

为了防止草场退化,合理开发利用草场资源,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应当认真落实以下主要措施:
1、加强草场的建设和经营管理,兴修水利,发展草原灌溉,加强草场的基本建设,消灭虫、鼠害,划分季节牧场,合理轮牧。

2、发展人工饲草饲料生产,开发利用新草场。

要不断扩大人工种植饲草饲料基地建设,增加冬春饲草储备,合理利用和保护、培育冬春草场,防止草场退化。

农区也应实行草田轮作,种植牧草、绿肥,增加饲草、饲料生产。

高原上还有大面积的草场尚未开发利用,仅西藏就有5亿亩,开发利用新草场潜力较大。

3、调整畜群结构,改良牲畜品种,提高草场利用效率。

要改变单纯追求增加牲畜数量,忽视提高牲畜质量的倾向,要不断引进牧畜优良品种,不断选育和杂交改良牲畜品种,及时淘汰老弱病畜和肉畜,提高牲畜商品率和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4、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实行科学养畜,科学管理,把草原建设和畜牧业推向新的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