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王艳玲-第一实验小学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王艳玲-第一实验小学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王艳玲-第一实验小学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王艳玲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以及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4、学习课文托物言情的写法,并进行课堂练笔。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以及对我的浓浓亲情,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2、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托物言情的写法,并进行课堂练笔。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提出问题(4分钟)

1、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齐读课题——《姥姥的剪纸》。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起来说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课文写了姥姥拥有高超的剪纸技艺,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之间动情有趣的故事,体现了祖孙深情,表达了我对姥姥的感恩与怀念。

(相机板书:心灵手巧、技艺高超、祖孙情深)

(说不完整,师再问)姥姥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谈)

2、要进一步学习课文,你觉得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

生:为什么用“姥姥的剪纸”做题目?

生:从哪里能看出姥姥心灵手巧、技艺高超、祖孙情深?

生:结合生活体验说说对熟能生巧的理解。

(学生能说出来,师要做简洁的板书标记问题)

(要说不出来,教师引导)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以及作者笑源与姥姥之间的浓浓亲情。那课文中哪些地方能让我们感

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以及他们的浓浓亲情呢?

(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10分钟)

3、好,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进课文,用心感受精彩的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无穷魅力。请大家先看大屏幕上的学习提示,按照老师给出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出示: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

1.默读课文,圈画出文中描写姥姥剪纸的句段,抓住关键词深入体会,

简要写写你的感悟。

2.组内交流,智慧共享。

(学生自学10分钟)

(三)汇报展示,精读品悟(15分钟)

★剪纸赞人: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5分钟)

4、学习的过程就是收获的过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学习成果。汇报时,请大家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哪个小组先来?

生:“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5、是呀,两个“普普通通”,恰是强调了剪纸材料和工具的普通,从而反衬出了姥姥剪纸技艺的不普通。

6、(出示课件)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这句话最关键的一个词是什么?(生:神了)

师:神到了什么程度,谁再来读一读?(生读)

谁能用一个词来赞叹一下姥姥的剪纸?(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7、老师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我将这句话改了改,大家比较一下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

(出示课件)

你姥姥神了,剪纸剪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生谈。)是呀,作者就是用这生动有趣的民间语言激发了我们的想象,让我们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姥姥剪纸这么神,不过她剪的母鸡真的

能下蛋吗?(生:不能,夸张的说法。)

8、下面让我们也用上这种夸张的说法来夸夸姥姥。(出示课件)

你姥姥神了,剪像,

剪像,剪,

剪。

9、大家一连串大胆而又合理的夸张说法尽现了咱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更让姥姥的剪纸越发神奇了!下面哪个小组接着往下汇报你们的学习收获?

姥姥勤劳善良。“任谁开口都行”可见姥姥人缘极广;“撩起、擦擦手”可见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可见姥姥的爽朗,剪纸有针对性,会剪的东西多,各有用处。“接着干活”可见姥姥的勤劳。(学生谈,不做重点)

10、前三个段落,作者笑源通过写姥姥的剪纸来赞扬姥姥是一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人。(板书:赞人)谁接着来谈下面的内容?

★剪纸喻理:体悟熟能生巧的道理(4分钟)

生: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11、(出示课件)大家看,这就是姥姥用不大功夫,摸着剪出来的喜鹊登枝!谁再来读读这一段,读出姥姥的技艺高超。

师问:姥姥为什么这么厉害?(生谈,相机出示课件)

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问:从这六个剪字,你体会到什么?(生谈)

是呀,就是这样一直剪,总剪,姥姥的剪纸技艺才练得如此精湛。用姥姥的话说就是——(生说,出示课件)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12、(师引读)让我们将这两句话连起来读,再体会一下这熟能生巧的道理。(板书:喻理)大家看,姥姥的剪纸还蕴涵着这么深刻的道理呢。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熟能生巧的体验?

(生谈不出时,师引导)比如你练钢笔字、学跳舞、弹古筝等。

★剪纸传情:感受祖孙间的浓浓亲情(3分钟)

13、姥姥的剪纸能赞人、能喻理,还能干什么呢?谁来读读后面的段落,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14、(出示课件,问)这句话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传神,哪个字?(生:拴)

这个“拴”怎么理解?这句话什么意思?(吸引)姥姥的剪纸竟然有这么大的魅力,可以牢牢的吸引住我。拴住作者的仅仅是姥姥的剪纸吗?还有什么?(姥姥的爱)从哪里看出来的?

15、(生谈,出示课件)

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和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师:抓住关键词来用心体会,你很会学习。谁能读出这份疼爱来?

16、这些朴实的字里行间,无不散发着姥姥对作者无尽的疼爱,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孙间的浓浓亲情。(板书:传情)

★姥姥的剪纸:永远的回忆(2分钟)

17、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姥姥的剪纸一直陪伴着我。最后一段,谁想谈?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师问:姥姥对我的期待是什么?(生谈)请用你的朗读将你的感受表达出来。(生读)

18、(生谈,出示课件)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自由读,师问)这里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关联词,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谈)

说得真好,将我们的感受送到文字里去!(齐读)

同学们,当笑源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姥姥已经永远离开了他,但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姥姥的剪纸将是笑源此生永远美好的回忆。

(四)学习写法,即时练笔(11分钟)

19、下面让我们再来说说,作者为什么用“姥姥的剪纸”做题目?

(生谈)

20、(师总结示范)大家说得对,“剪纸”不光指的是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是姥姥与笑源情感联结的桥梁,是他们祖孙之间那份浓浓亲情的载体与见证!

此时此刻,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件件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花棉袄,我知道这是我儿时的温暖与骄傲。拨开这些花棉袄,我看见了一位面容慈祥的老人。她盘坐在炕上,带着大大的老花镜,轻巧而又熟练地在几块花花绿绿的碎布上飞针走线。不一会儿,长长的线用完了,她便扯起了线团,凑到了闪烁着微弱光芒的煤油灯旁,一手举起细小的针,一手拿着细长的线,眯起了眼睛,瞅着那隐隐约约的针眼将线颤颤悠悠地穿了过去……就是这样,这位老人用她的一针一线,在那个贫穷的年代里,温暖了我的整个童年!她也是姥姥、我的姥姥,只是,而今她也已不在,所以,今天我只能在这花棉袄的回忆里缅怀她对我的爱!

同学们,岁月不待人,及时当珍惜。此时此刻,你们又想起了什么,你的亲人把对你的爱寄托在了哪里?请拿起笔来,写下专属你的爱!

(练笔10分钟,展示读,评价)

20、同学们,让我们将这些美丽、温暖的爱牢牢地记在心里,让他们点亮我们的心灵,扮靓我们的世界!来看看我们今天的作业。(出示课件)

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现,下课。

板书设计

12 姥姥的剪纸

心灵手巧剪纸赞人

技艺高超剪纸喻理

祖孙情深剪纸传情

秋天的图画教案一(第一课时)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doc

秋天的图画教案一(第一课时)_教学实录_ 反思案例- 教学目的 认识“图、梨”等八个生字;会写“波、浪”两个生字。 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并感悟到是勤劳的人们使秋天更美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将自己的情感通过朗读体现出来。教学用具: 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 课件(包括生字、词以及句子练习)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秋天来啦,天空是那样蓝,白云是那样美,老师特别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景色宜人,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是一个美丽的丰收季节。今天,我们一起到山野去郊游一番,好不好?(出示挂图。) 2.看图说说是谁告诉我们秋天来啦?怎么告诉的? 对,它们告诉小朋友们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这么美的景色不就是一幅秋天的图画吗?(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3.指名读并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课文中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书中的红苹果帮忙。

2.读完后你知道了些什么? 课文第一句就告诉我们美丽的秋天来啦,想想该怎么读? 秋姑娘还给我们带来了好多礼物,不过得先过生字关。 3.熟悉生字(课件展示)。 图-图画梨-梨树笼-灯笼 浪-波浪(见过大海的波浪吗?是什么样子的?) 粱-高粱燃-燃烧颊-脸颊(摸摸自己的脸颊) 勤劳-(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勤劳的?) 4.书中有一句话把这里的好多词都装进去了(出示课文第二句)。 (1)指名读。猜猜秋姑娘带来了什么本物? (2)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小秘密? 师:这多有趣呀,灯笼变成了金黄色的梨,脸颊变成了红红的苹果,波浪变成了金色的稻海,火把变成了红红的高粱,这么好的句子谁来读读? (3)指名读、齐读。 这时候,如果你走到梨树、苹果树、稻海、高粱身旁,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大雁都说了些什么?从书中找一找,读一读。 (4)大雁说得对吗?为什么? 勤劳的人们,你们真了不起! (课件出示)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______的图画。 师:是你们把秋天变得这样的美丽、神奇。梨树、苹果、稻海、高粱都会感谢这些勤劳的人们,让我们问问它们吧!(出示课件)

公开课姥姥的剪纸时教学设计何素舟

公开课姥姥的剪纸时教学设计何素舟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柳江县基隆开发区小学何素舟 【教材简解】:《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善良勤劳,以及通过剪纸联结着的“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 【目标预设】 1.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读薄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好词佳句,领悟体会文本的表达方式。 3.学习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把课文读厚,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 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夸张、反衬、正面描写与反面描写等文章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1.理清课文脉络,学会概括段意。 2.领悟文本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它还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 【设计思路】课文内容极富生活化,平实中饱含深情。因此我想以一颗童真之心走进课堂,围绕设计理念把第一课时教学主要分为两大板块。首先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把课文读薄。其间让学生讲述分段的理由,理清脉络。在此基础上,学习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板书课题)。 2.解题。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最新)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简析: 《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全文语言优美,行文流畅,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黄、火红为主色调,简单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的喜悦心情描绘出来。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秋天景象之美和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学习重点: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书写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感受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学习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件:秋天的风光 3、苹果等教具。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述:有一位神奇的画家,他用手中的画笔为我们画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就是“秋天的图画”(板书课题),同学们想去看看吗?让我们一起乘坐“红叶号”列车开始一次愉快的旅行吧!大家检查一下,该带的4样法宝(眼、口、耳、心)都带齐了吗? (师)会学习的小朋友会带上自己的眼--(生)仔细看,

(师)会学习的小朋友会带上自己的耳--(生)认真听 (师)会学习的小朋友会带上自己的口--(生)大声说 (师)最重要的是带上自己的心,去体会秋天的美丽,好啦,老师要带领小朋友们出发啦! 2、齐读课题。出字谜:“四四方方一间房,里面住着冬姑娘。”(图) 出示“图”字的卡片(苹果状),反复读后组词。 二、初读感知: 1、播放相关课件,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娃娃,读准字音。不会认的字请教老师、同学或文下苹果上的拼音。 3、指名读生字词卡片,开火车练习读。 4、再读课文说说自已了解了什么,最喜爱哪些句子。 5、再次播放课件,学生朗读自己最喜爱的句子。 三、再读理解: 1、出示图片,图上画了没结果的树、光秃秃的庄稼地、高粱杆,老师画的这幅图画名字叫做《秋天的田野》,你们觉得怎么样?少了些什么呢? 2、自己读读第二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3、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苹果、梨、稻子、高粱。谁能上来贴一贴,帮老师完成这幅画? 4、他贴的对吗?要求学生抓住“挂起、露出、翻起、举起”四个词贴一贴、评一评。 5、梨树上怎么会挂起了灯笼?苹果为什么有红红的脸颊? 稻田里怎么会像大海一样翻起波浪?难道高粱上燃起了大火? 这是怎么回事?启发学生体会比喻句。

高丹蓝天杯教学设计英语.doc

1 四上Unit3 How many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高丹 223800 Ⅰ.课题(学科和年级) 四上Unit3 How many (英语四年级) Ⅱ.教材简解 本课是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故事教学。本节课Story time的场景是在Mike家里,Yang Ling和Liu Tao来做客,他们在一起谈论玩具汽车和贴纸。本节课要求学生在理解故事、尝试表演故事的基础上,初步学习如何用英语询问和表达数量。 Ⅲ.目标预设 1. 知识目标: ① 能听懂、会说、会读词汇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sticker, how many, can, have a look, very, sure. ② 能听懂、会说、会读日常交际用语Can I have a look? Can I have one? ③ 能听懂、会说、会读句型“How many…do you have? I have… What do you have?” 2. 能力目标: ① 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并初步朗读课文,做到语音、语调准确。 ② 能够借助图片、板书等的帮助,尝试表演对话。 ③ 能初步运用所学句型询问和表达数量。

④ 能够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① 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 ② 能获得学习成就感,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IV.重点、难点 1.重点: ①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并初步朗读课文,做到语音、语调准确。 ② 数字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的读音。 2.难点: 2 ① 学生能在故事情景中理解句型“How many…do you have? I have… What do you have?”并尝试运用所学句型询问和表达数量。 ② 数字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的读音。 Ⅴ.设计理念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在保证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有更大学习潜力的学生的需要。 VI.设计思路 本课Story time图文并茂,语言内容比较简单,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

江苏省蓝天杯教学设计一等奖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不说话的朋友》

让情感体验再“飞”一会儿 ——《不说话的朋友》教学设计 江苏省海安县白甸镇中心小学沈德花 226682 [教材简解] 《不说话的“朋友”》是《品德与社会(苏教版)》三年级下《我的成长与他人》主题单元中的第3课,共安排了五个方面的学习内容:“认识我们的‘朋友’”、“我替‘朋友’说说话”、“看望我们的‘朋友’去”、“怎样与‘朋友’相处”、“我为‘朋友’做点啥”。本课教学注重爱护公用设施的自觉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让学生“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爱护公用设施,实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目标预设]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了解他们的作用与用法,体验公用设施在当今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地位。 2、正确认识公用设施经常受损这一现象,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激发爱护公用设施的情感。 3、通过公益广告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爱护公用设施的公德意识。[重点难点] 1、认识常见的公用设施,知道自己身边公用设施有哪些。 2、了解人为破坏公用设施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与危害。 3、知道爱护公用设施是每个人的责任,激发学生爱护公用设施的情感,提高学生关心、爱护公用设施的公德意识。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基于儿童日常生活,旨在服务并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思维与行为发展的综合课程。对社会、对生活的认知、体验和感悟,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原料”,也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产品”,因此回归生活、

体验生活与获得生活经验成为思想品德课程最鲜明的特性。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扩展课程视角,聚力挖掘课程资源,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生活情景,营造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努力使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尽可能的叠加,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以达成在“公用设施是现代生活的必需;主动、自觉爱护公用设施”等方面的“共识”,并转化为自觉的生活需要与稳固的生活精神。 [设计思路] 一、相识:“朋友”再见面。 二、相知:“朋友”大聚会。 三、相伴:“朋友”永相随。 四、相劝:“朋友”不可欺。 五、相欢:“朋友”伴我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相识:“朋友”再见面 1、(课件播放歌曲《找朋友》)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许多好朋友,正是有了他们的相知相随,我们的生活才更加五彩斑斓、有滋有味。请谈一谈与朋友相处的一些故事和体会。(生畅谈) 是啊,我们的朋友总会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我送来最真挚的帮助,我们的朋友总会在我最失落的时候,给我送来最暖心的慰藉。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群不说话的朋友。(板书课题:不说话的朋友) 2、这些新朋友最喜欢与聪明的孩子交朋友,所以你们能够猜出他们,并且高声地呼喊他们的名字,他们才肯出来与你们相见呢。(课件出示谜语,生猜出后出示图片) 3、其实这群好朋友,有不少已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还记得都是在哪里见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课题】姥姥的剪纸 【课时】第二课时 【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十一册第12课就是《姥姥的剪纸》。这一课中,“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在课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这篇教案的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既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又让学生感受是如何写的。也就是不仅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去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体会到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的亲情,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的一些表达的技巧,从中学会学到必需的一些写作方法,真正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思路】 本节课从欣赏姥姥的剪纸入手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并调动他们积累丰富的表示剪纸技艺高超的成语。紧接着第二块呢就是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1—6段,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领悟熟能生巧的道理。随后第三块的教学就是从姥姥对我爱的的一些细节中引入学习课文7—12段,感受浓浓的祖孙情,体会作者对姥姥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块的学习就是让学生拿出笔来,描绘作者与姥姥在一起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升华学生的情感!随文学习中还要不露痕迹地点出课文表达的一些技巧。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学生能感受文中一些表达的技巧。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体会浓浓的亲情。

蓝天杯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英语 Unit3 A day out Welcome to the unit 句容市宝华中学张文娟(212415) 一、课题:《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3 A day out welcome to the unit 二、教材简解: 《八年级上册英语》教材中第一模块的主题为“Teenage life”;第二模块的主题为“Nature and the environment”。各模块涵盖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在形式上相对独立,在内容上互为联系与补充,并有内在延续性。Unit 3是第一模块中的第三单元,话题为“A day out”,该单元内容围绕“Linda’s trip to Sunshine Town”展开讨论,充分展示了该模块的主题。 《八年级上册英语》中的每个单元的每个板块围绕一个中心话题有序展开,教材的设计是依据课标并遵循学生的语言认知规律而编排的。Unit3 A day out 中welcome to the unit的A部分展示国外著名城市及景点。B部分鼓励学生运用英语和同伴谈论景点。A部分我对展示了一些有关各地名胜的图片及信息,我认为说前的准备积累工作对于后面是否能顺利完成交流任务是至关重要的。B部分虽然以谈论和交流为主,和A部分之间可以找到切合之处,怎样提高口语,达到语言运用和共同参与的效果是我努力尝试的目标,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目标预设 1. 知识目标 掌握本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及其用法。 词汇:ourselves Australia coffee top president wide ton 词组:come on enjoy oneself take a boat trip go past have a great time take care coffee shop 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Eddie? I’m going to exercise. You need to exercise and keep fit. 2. 能力目标 (1)学会识别国外著名城市和景点。 (2)能够运用英语和他人谈论景点。 (3)流利的朗读对话并表演,注意正确的语音语调。 3. 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国内外的景点名胜,热爱旅游,热爱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根据图片,信息识别国内外景点。 (2)能够熟练运用本节课的重点词汇,词组。 难点:学会如何谈论景点的句型,和同伴沟通交流。 五、设计理念 本节课旨在通过第一课时,让学生了解积累国内外一些著名城市及景点的信息,有了一定的输入后,让学生可以谈论关于旅游及景点的话题,培养学生的兴趣及语言运用的能力。 六、设计思路 通过展示多个城市景点图片激发学生兴趣;与学生自由谈论,引入本课的内容;在展示,呈现,操练环节中运用任务型教学,巧设任务,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呈现,展示部分利用两人合作,小组探究的多种方式方法;最后,通过不同层次的课堂检测,帮助学生掌握本课重点词汇和句型,让

语文:小学六上13《姥姥的剪纸》教案2(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六上《姥姥的剪纸》教案2 教材分析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很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抓住这个主线,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我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 我们知道,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所以,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我感觉到自己的眼角润湿了,亲情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学生。我听到教室一片静默。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能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又能感悟祖孙俩之间的浓浓亲情,就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一、读题 1、读题 2、再读,想像姥姥的剪纸作品 用词语形容 相机板书: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意味深长

高丹蓝天杯教学设计英语

高丹蓝天杯教学设计英语 (5000字) 四上Unit3 How many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高丹 223800 Ⅰ.课题(学科和年级) 四上Unit3 How many (英语四年级) Ⅱ.教材简解 本课是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故事教学。本节课Story time的场景是在Mike家里,Yang Ling和Liu Tao来做客,他们在一起谈论玩具汽车和贴纸。本节课要求学生在理解故事、尝试表演故事的基础上,初步学习如何用英语询问和表达数量。 Ⅲ.目标预设 1. 知识目标:

①能听懂、会说、会读词汇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sticker, how many, can, have a look, very, sure. ②能听懂、会说、会读日常交际用语Can I have a look? Can I have one? ③能听懂、会说、会读句型“How many?do you have? I have? What do you have?” 2. 能力目标: ①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并初步朗读课文,做到语音、语调准确。②能够借助图片、板书等的帮助,尝试表演对话。 ③能初步运用所学句型询问和表达数量。 ④能够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①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 ②能获得学习成就感,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IV.重点、难点 1.重点: ①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并初步朗读课文,做到语音、语调准确。②数字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的读音。 2.难点: ①学生能在故事情景中理解句型“How many?do you have? I have? What do you have?”并尝试运用所学句型询问和表达数量。 ②数字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的读音。 Ⅴ.设计理念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能力,使

姥姥的剪纸教案

备课概述: 备课之前,思考着如何深入解读教材,优化设计,实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备课前,我是这样整理出文章的线索的:在乡亲们眼里:剪纸很“神”,深入人心;在我的刁难下展才艺,发现姥姥是因“熟”而巧,因巧而神;剪牛剪兔,亲情融融;剪纸表牵挂,往事成追忆。这样一气呵成的文章是不好随意“打散”开上的,教学设计时,我得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技艺高超”和“浓浓亲情”有机融合,不仅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一个“巧”字,一个“神”,一个“善”字,一个“熟”字,一个“拴”字,一个“缠”字。一个“梦”字。这些,都是表情达意的字眼。品的时候,我从关键字入手,然后到句,到段。作者用词如此精妙,感觉抓字词更容易抓住情感的聚焦之点,而抓句子就容易走向涣散。而一涣散,情感也就容易生出太多的触角,而不容易把握了。读文、想象、体味、感悟,学生随作者笔下的文字展开梦幻般的翅膀,也就激起了灵性的浪花,从而达到语文感觉的细腻敏捷,以促进心灵的诗化。 此外,“工具性”不容忽视。复习词语时将课中词以“词串”形式出现,用简单词句描述剪纸图案,模仿句式进行造段练习,想象村口祖孙俩对话,练笔设计等,给了学生语言实践的空间。这个单元的习作内容正好是观察剪纸想象作文,在上这节课时就可让学生欣赏形象生动、风格各异的剪纸,结合课文感受剪纸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剪纸所表达不仅是“形”,还有浓浓的“情”,那么,在上习作指导课时学生的观察想象就会有自己的独特视角,有富于个性的体验了,我的作前指导应该不会那么费劲了。 课时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十一册 《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 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诵读词语,回顾课文内容 ?心灵手巧无所不能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数九隆冬三伏盛夏身心入境熟能生巧

高丹蓝天杯教学设计英语.doc

高丹蓝天杯教学设计英语(5000字) 四上 Unit3 How many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高丹223800 Ⅰ . 课题(学科和年级) 四上 Unit3 How many (英语四年级) Ⅱ . 教材简解 本课是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上册第三 单元第一课时的故事教学。本节课Story time的场景是在Mike 家里, Yang Ling 和 Liu Tao来做客,他们在一起谈论 玩具汽车和贴纸。本节课要求学生在理解故事、尝试表演故 事的基础上,初步学习如何用英语询问和表达数量。 Ⅲ . 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

①能听懂、会说、会读词汇 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sticker, how many, can, have a look, very, sure. ②能听懂、会说、会读日常交际用语Can I have a look? Can I have one?③ 能听懂、会说、会读句型“ Howmany?do you have? I have? What do you have?” 2.能力目标: ① 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并初步朗读课文,做到语音、语调 准确。②能够借助图片、板书等的帮助,尝试表演对话。 ③ 能初步运用所学句型询问和表达数量。 ④ 能够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 ① 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 ② 能获得学习成就感,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IV. 重点、难点 1.重点: ①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并初步朗读课文,做到语音、 语调准确。②数字 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的读音。 2.难点: ①学生能在故事情景中理解句型“ How many?do you have? I have? What do you have? ”并尝试运用所学句型询问和表达数量。 ②数字 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的读音。 Ⅴ . 设计理念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 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指导者、组 织者和合作者。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能力,使

蓝天杯优秀教学设计通知

12.15交 各学校、幼儿园: 由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蓝天杯”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与会课观摩暨学术报告活动已成功举办了多届,在广大一线教师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15年会课活动(第十一届)将继续在教学设计评选(第九届)的基础上举行,各中小学、幼儿园组织教师自愿参加。现将教学设计评选活动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评选学科: (1)小学段:语文、数学、英语、思品、音乐、信息技术; (2)初中段:语文、数学、英语; (3)幼教。 2. 会课选手原则上将在教学设计评选的一等奖获得者中择优产生,所以本次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仍属会课观摩活动的一部分。 3.教学设计采用分年级同题设计的要求进行,按规定格式撰写(具体要求详见附件1)。 4.活动时间:本区教学设计征集截稿时间12月20日。 5.奖项设置:本次活动将设置优秀教学设计一、二、三等奖,一等奖为2%左右,二等奖为20%左右,三等奖为40%左右;由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发给获奖证书。 6.活动经费:每份教学设计由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收取40元评选费。 7.学校初评要求:为提高参赛质量,我区各校(园)教科室征集后组织校级初评,各校(园)递交教学设计的篇数不超过全校教师人数的60%;学校统一填写汇总表(见附件2);获奖设计连同评选费、汇总表交园区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汇总表电子稿发邮箱276871112@https://www.360docs.net/doc/b02728448.html,。 附件1:

小学、初中部分学科和幼教优秀教学设计 有关要求 一、统一内容 二、统一教学设计组成

1.组成部分 (1)[课题(学科和年级)] (2)[教材简解] (3)[目标预设] (4)[重点、难点] (5)[设计理念] (6)[设计思路] (7)[教学过程] 2.注意 (1)前六个部分不超过1000字,若超过要扣分。 (2)“设计”教学时间均为第一课时。 三、统一打印要求 标题用三号字黑体,标题下方打印作者单位、作者姓名、邮政编码,正文用小四号宋体,打印成标准A4文本。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小黑板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这一课。通过上一课1-3小节

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我”的姥姥,“我”的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广结善缘、剪纸技艺高超、平凡而又不平凡等)(板书:姥姥) 这么一位善良、勤劳的好姥姥还身怀绝技呢。她的剪纸技艺高超、深入人心,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你们也想见识一下精美的窗花吗?好,现在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欣赏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适当评价评价这些剪纸。(展示剪纸)我想姥姥的剪纸肯定比这些还要漂亮。 二、学习课文4-6小节 1、是呀,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课文第四小节中也有很精彩的描写?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4-6小节。 自读思考,指名回答。 小黑板出示: a、“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 学生齐读。 “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了什么?(说明此时剪窗花难度大)“工夫不大”说明了什么?(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娴熟、功夫深、本

第一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实验小学 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一、目的及意义 网络腾飞信息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成为时下最热门的交流平台,通过手机、网页等多种终端设备能实现实时交流、消息发送、素材管理等功能,可以作为校园信息发布、家校交流的重要基地,家长随时随地可以了解学校近期活动、最新动态等,学校还可借助该平台拓宽家校互动渠道,积极推动家校联动建设。 二、建设步骤与推广办法 步骤: 由办公室负责建立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进行前期的平台建设及平台维护,各科室合力做好平台信息收集工作。 推广: 1.在学校门口制作宣传图板和电子屏信息,告知家长我校已开通微信公众号及学校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利用平台所推送的优秀的校园动态、家校交流等信息吸引家长及更多的社会人士关注。 2、利用家长会告知家长学校微信公共平台(订阅号),鼓励家长关注订阅号,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家校互动。

三、建设微信平台的运行与维护: 1.微信内容: 学校微信平台作为展示我校风采的新媒体窗口,主要有内容分为:校园资讯,师生展示,转载文章,家校互动。 校园资讯:学校各科室相关的校园新闻;学校相关教研组、科室、功能室提供有关活动展示等。 师生展示:优秀教师、优秀学生的作品展示,优秀课程展示。 推荐文章:定期推荐文章;来自于网络中相对有热度的文章;编辑节选的推荐文章。 家校互动:定时会有专人在线对互动作出相应的回应;设定相对的关键词,对于普遍性的问题,会有自动答复功能。 2.信息收集 (1)各科室、部门负责提供平时活动的宣传材料,材料形式为图片+简短文字或视频片段,有必要时也可以是纯文本稿(如优秀日记、作文等)。 提供材料发送给丁保江老师,由办公室审核后统一上传微信平台。 (2)提供材料的时间最好是活动过程中或活动结束后半天以内,便于及时展示。 (3)各科室提供的宣传材料,署科室名称及作者姓名,学校将每

1秋天的图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1《秋天的图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教学要求: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秋天景象之美和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件:秋天的风光 3、苹果等教具。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书写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感受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内容:1、学会认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景象之美,感受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指导书写4个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目标:1、能准确认读8个生字。 2、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景象之美,感受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能正确书写4个左右结构的字,重点掌握“三点水”和“火字旁”写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大家还记得吗?现在赶快去秋天的果园里摘苹果,谁能准确而且大声地读出苹果后面的词语,这个苹果就属于你啦! (玩游戏:摘苹果,复习上一课学过的词语) 根据儿童的特点采用游戏的形式复习词语,是很好教学方式。这样学孩子会感到很有趣味儿,但是,我觉得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在让他们自己说说还有那些描写秋天的词语,可能更丰富些,学生能说出几个的,这样更能激发主动性,教会学生平时也要注意积累词语。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哎呀,看到果园里的果子都熟了,大家都知道,秋天来了。你还能从哪些地方发现秋天来临了呢?

(指名学生发言) 孩子对秋天不陌生,凭他们的生活经验是能发现秋天变化的。但是,我们不一定就把孩子的视野局限在果园里,他们什么都可以谈,只要是秋天的体验和感受就可以。这里的目的是让孩子自我发现,激发对秋天的兴趣。 2、师述:有一位神奇的画家,他用手中的画笔为我们画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就是“秋天的图画”,同学们想去看看吗?让我们一起乘坐“红叶号”列车开始一次愉快的旅行吧!大家检查一下,该带的4样法宝(眼、口、耳、心)都带齐了吗? (师)会学习的小朋友会带上自己的眼——(生)仔细看, (师)带上自己的耳——(生)认真听 (师)带上自己的口——(生)大声说 (师)最重要的是带上自己的心,去体会秋天的美丽,好啦,老师要带领小朋友们出发啦! 老师的话是为了导入课文还是让学生看课件?如果是为了揭示课文,就让孩子读书,是为了看课件,就让学生看,没有必要再罗嗦几句。这“四件法宝”很空洞,没什么实在的意义。

蓝天杯教学设计(anenin)

an en in教学设计 镇江市宝塔路小学蔡静 212002 [课题(学科和年级)] an en in(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教材简解] 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情景图。第二部分是an\en\in的书写,以指导学生正确描红。第三部分是音节部分,用以认读音节。第四部分是图与相应的拼音词,用以看图练读拼音词。 [目标预设] 1、学会前鼻韵母an en i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及其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正确认读由声母和an en in组成的音节,会读拼音词。 [重点、难点] 1、前鼻音n的发音。 2、三拼音的拼读,特别是介母i和韵母an 的拼读。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本设计遵循低年级拼音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巧妙地创设出一个生活化、情趣化的课堂,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情境中通过自主的、探究的学习方式快乐的学、有效地学,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转化为巨大的内驱力。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了拼音教学的难点。 [设计思路]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指导看图,拼音入境——寻找共同点,读准前鼻音n ——音形义结合,学习前鼻韵母 an en in ——声韵相拼,掌握方法——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拼音王国中的几个单韵母?谁能大胆地把6个单韵母背一背。(指名背) 你知道单韵母在发音时有什么特点吗?(指名回答) 评价:说得真棒!单韵母在发音时口型不变,发音要又响又长,我们一起来这样准确地背一背单韵母。(学生齐背) 2、(边出示卡片边说)拼音王国中的9个复韵母,小朋友们有没有记住呢?(开火车抽读卡片) 复韵母的发音又有什么特点呢?(口型变化,从前一个音划向后一个音) 过渡:小朋友们表现真不错,看来,我们已经和这些单韵母、复韵母交上了好朋友,今天我们要继续走进拼音王国,认识几位新朋友,比一比谁认识的最快最多,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指导看图,拼音入境 过渡:瞧!拼音王国的拼音们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1、(多媒体上出示情境图)你看到图上都画了什么呀?指导学生有顺序、有条理地观察。 2、图上的小朋友们正在看电视呢!电视里出现的就是我们首都北京的天安门。老师这里有一首有趣的儿歌,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呀? 出示语境歌:遥控器,摁一摁,电视上出现天安门。颜色鲜艳,音乐美,小朋友们越看越开心。 2、跟着老师读一读,自己试着读一读,同桌互相读一读,再指名读一读。 三、寻找共同点,读准前鼻音n

姥姥的剪纸优秀教案课程

姥姥的剪纸优秀教案课程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姥姥的剪纸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欣赏剪纸导入新课,拴住了学生的心,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圏划、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体会作者和姥姥浓浓的亲情。 3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及时做出评价,肯定学生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性。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1、预习课文,掌握字词,初步探究课文内容。

2、查资料,了解剪纸。 教师:1、教学课件 2、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情,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检查预习------ 初读感知------ 细读感悟 一、欣赏剪纸,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姥姥的剪纸可有名了,我们来欣赏一下,细细品味。(媒体出示,欣赏剪纸) 看着这么精美的剪纸,你能否用一个词来赞美它(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活灵活现、鬼斧神工、出神入化……)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认识作者笑源的姥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提生朗读,集体纠正,并理解意义。 心灵手巧无所不能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数九隆冬三伏盛夏身心入境熟能生巧 清清爽爽悦耳至极形象生动无可挑剔 调皮蛋刁难耍赖拴在屋檐下缠着姥姥 2、交流查阅的剪纸的信息。(肯定学生的学习方法) 3、提生朗读(读你感悟最深的一段),检查朗读情况。 三、初读感知(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内容。)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概况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概况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是一所具有94年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学校。坐落在琉璃厂古文化街北侧,成立于1912年9月5日,前身为“国立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90多年来,学校始终倡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才兼备,方为师表”的为师理念。邓颖超同志作为我校第一位 女教师曾在此任教。在这片沃土上,先后涌现出19位特级教师,培养了一批师德素质高、有教学特色的优秀教师,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 秀人才。 在未来的两年里,学校将建成一幢融演播厅、室内运动馆、学生 宿舍为一体的科体综合楼以及2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届时全国、全市、全区以及校内的文体交流、艺术交流活动都可以在此开展。 办学特色 学校深入研究文化因素在课程、德育、环境、美育和管理诸方面 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以文化育人为核心的 办学特色。增设古诗文诵读、书法、国画等具有中国 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展中国特色节、古诗文诵读展示等活动,为 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与此同时,学校还增加了英语口语课,聘 请外籍英语教师授课,组织学生与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 韩国等许多国家开展通信、组团互访等友好交流活动,为学生奠定走 向世界的基础。

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培育,在硬件设施建设和校园环境方面突出 文化育人理念,让学校的每一处空间都能体现高雅的文化育人氛围, 使之成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有效载体。 学校的图书馆采用全开放阅览形式,分为“读童话故事”、“览天下文章”、“访电子网络”、“查报纸杂志”四个阅览区。高中低年级的 学生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借阅不同书籍。最具特色的是学校图书 馆里特设了外语读物选区,这里有不同层次的外文读物,图文并茂, 有利于学生英语的学习。学校还将在这里开设英语角,为学生提供英 语口语交流的空间。 与此同时,学校以硬件建设为依托,大力开展以“促学生发展、 促教师发展、促学校发展”为目标的软件建设,,,优秀的教师集体 也不断形成,涌现出市级、区级“青年文明号”集体、优秀党支部、 优秀团支部、优秀教研组,,另外,学校还加大教育教学交流和研讨 的力度,把教育专家、优秀教师、优秀课请进校园,把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模式、丰富的教育内容引进校园,使教师和学生真正 成为素质教育的受益者,实现师生身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的 整体提高,为培养以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为积淀,具有健康身心 和艺术情趣,会学习会创造的国际化人才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逐 步把学校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学校。

《秋天的图画》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最新)

《秋天的图画》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认识“图、梨”等八个生字;会写“波、浪”两个生字。 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并感悟到是勤劳的人们使秋天更美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将自己的情感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教学用具 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 课件(包括生字、词以及句子练习)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秋天来啦,天空是那样蓝,白云是那样美,老师特别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景色宜人,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是一个美丽的.丰收季节。今天,我们一起到山野去郊游一番,好不好?(出示挂图。) 2.看图说说是谁告诉我们秋天来啦?怎么告诉的? 对,它们告诉小朋友们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这么美的景色不就是一幅秋天的图画吗?(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 3.指名读并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课文中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书中的红苹果帮忙。 2.读完后你知道了些什么? 课文第一句就告诉我们美丽的秋天来啦,想想该怎么读? 秋姑娘还给我们带来了好多礼物,不过得先过生字关。

3.熟悉生字(课件展示)。 图-图画梨-梨树笼-灯笼 浪-波浪(见过大海的波浪吗?是什么样子的?) 粱-高粱燃-燃烧颊-脸颊(摸摸自己的脸颊) 勤劳-(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勤劳的?) 4.书中有一句话把这里的好多词都装进去了(出示课文第二句)。 (1)指名读。猜猜秋姑娘带来了什么本物? (2)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小秘密? 师:这多有趣呀,灯笼变成了金黄色的梨,脸颊变成了红红的苹果,波浪变成了金色的稻海,火把变成了红红的高粱,这么好的句子谁来读读? (3)指名读、齐读。 这时候,如果你走到梨树、苹果树、稻海、高粱身旁,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大雁都说了些什么?从书中找一找,读一读。 (4)大雁说得对吗?为什么? 勤劳的人们,你们真了不起! (课件出示)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______的图画。 师:是你们把秋天变得这样的美丽、神奇。梨树、苹果、稻海、高粱都会感谢这些勤劳的人们,让我们问问它们吧!(出示课件) 谁使你这样美丽?梨树说:“是把我变成金黄的灯笼。” 苹果说:“是勤劳的人们让我____。” 稻海说:“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粱说:“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