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第六章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配位场理论、物质的磁性和磁共振,了解σ-π配键与有关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金属-金属四重键、过渡金属簇合物的结构。

二、教学内容:

1、概述

配位体;配位化合物结构理论的发展

2、配位场理论

ML6八面体配位化合物的分子轨道;八面体场的分裂能Δ0;配位场稳定化能与配位化合物的性质;配位化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其他多面体的配位场;

3、σ-π配键与有关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金属碳基配位化合物和小分子配位化合物;不饱和烃配位化合物;环多烯和过渡金属的配位化合物;

4、金属-金属四重键

5、过渡金属簇合物的结构

18电子规则和金属-金属键的键数;等瓣相似、等同键数和等同结构;簇合物的催化性能

6、物质的磁性和磁共振

物质的磁性及其在结构化学中的应用;顺磁共振;核磁共振;化学位移;核的自旋—自旋耦合作用

三、教学重点

配位场理论、物质的磁性和磁共振。

四、教学难点:

配位场理论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课堂教学

六、课时分配:

概述自学

配位场理论 2学时

σ-π配键与有关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1学时

金属-金属四重键 1学时

过渡金属簇合物的结构 1学时

物质的磁性和磁共振3学时

七、课外作业

课本p218~219

6.1 概述

配合物是由中心原子或离子M及其周围的分子和离子(称配体L)按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组合而成的。中心离子通常是金属原子或离子,具有空的价轨道;配位体L含孤对电子或 键,M与L以配位键结合L→M

一个配位化合物分子(或离子)中只含一个中心原子的叫单核配位化合物如Ni(CO)4;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中心原子的叫多核配位化合物如Fe3(CO)12;在多核配位化合物中,若M—M之间有键结合在一起的叫做金属原子簇化合物。

金属配位化合物的配位数常见的有2、4、6、8,最常见是4和6两种。

金属离子和不同的配位体结合后,性质不相同,可用以进行溶解、沉淀和萃取,以达到合成制备、分离提纯、分析化验等目的,研究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对于科研和生产及化学的各个分支都是十分重要的。

6.1.1 配位体

1、单啮配位体

在一个配位体中,能与金属离子配位的点称为配位点,只有一个配位点的配位体叫单啮配位体,如NH3,H2O,配位后阻碍了正负离子间的吸引而使溶解度增大。

2、非螯合多啮配位体

配位体有多个配位点,但由于空间位阻使同一配位体的几个配位点不能直接与同一个金属离子配位,例如PO4-3,一般情况下,每个配位体要和一个以上金属离子配位,而每个金属离子为了满足配位要求又要与若干个这样的配位体配位,这样形成的多核配位化合物,往往是不溶性的沉淀,所以非螯合多啮配位体在化学中常作沉淀剂。

3、螯合配位体

一个配位体中的几个配位点能直接相同一个金属离子配位,称为螯合配位体,如EDTA。不带电的单核螯合分子一般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能溶于有机溶剂中,这种配位体在水溶液中是一种沉淀剂,在有机溶液中能起萃取络合剂的作用,如乙酰丙酮。带电的单核螯合离子一般很难从水溶液中沉淀出来,这种配位体可作掩蔽剂,如酒石酸盐、EDTA。

4、π键配位体

含有π电子的烯烃、快烃、芳香烃、CO等类分子也可作为配位体,这类配位体露在分子骨架外部的成键的π电子和空的反键轨道可以和过渡金属结合成配位化合物。

-记号,如一个配位体同时和n个金属原了M配位结合时,常在配位体前加μ

n

Fe3(CO)10·(μ2-CO)2;若一个配位体有n个配位点与同一金属原子结合,则在配位体前标上ηn-记号,如(η5-C5H5)2Fe,(η6-C6H6)2Cr

6.1.2配位化合物结构理论的发展

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配位场理论。

1、价键理论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是为了解释配位化合物的性质而提出的。如配合物的磁性,通过测配合物的磁化率,可以算磁矩μ,μ=[n(n+2)]1/2μB,μB为玻尔磁子,由此计算未成对电子数n。如测得[Fe(H2O)6]2+的μ=5.3 μB,得n=4,是高自旋态,而测得[Fe(CN)6]4-的μ=0,则n=0,是低自旋态。

(1)电价配键和共价配键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L.Pauling提出:配合物的中心离子与配位体之间的化学键可分为电价配键和共价配键。

带正电的中心离子与带负电或有偶极矩的配体之间靠静电引力结合,称电价配键。中心离子与配位体间的静电作用不影响中心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如:[FeF6]3-、[Fe (H2O)6]2+、[Ni(NH3)6]2+、[Co(NH3)6]2+等,它们在形成配合物前后,自旋未成对电子数不变(分别为n=5,4,2,3),分子的磁性由中心离子的电子排布决定,所以电价配和物是高自旋配合物。

中心离子以空的价轨道接受配位体的孤对电子所形成的键叫共价配键。从配合物的几何构型看,中心离子提供杂化轨道,(n-1)d 、ns、np能级接近,可以形成:d2sp3(正八面体)、dsp2(平面正方形)、d4sp3(正十二面体)、sp3(正四面体)、sp2(正三角形)、sp(直线型)杂化

(2)价键理论

将配合物中中心离子与配位体间的成键截然划分成电价和共价两点,与实验事实不符,因为电价配合物有时也表现为共价化合物的特征,后来Pauling也放弃了这种看法,发展成价键理论,他认为所有配合物都是以共价配键结合的,有的配合物中中心离子采取(n-1)d ns np杂化,形成内轨型络合物;有的络合物中中心离子采取ns np nd杂化(sp3d2),形成外轨型络合物。内外轨配键理论解决了电价、共价划分的困难,进一步完善了价键理论。

(3)一些应用

含d4、d5、d6离子的络合物,如[Mn(CN)6]3-、(d4)、[Co(NH3)6]3-、[Co(CN)6]3- (d6) 中心离子均采取d2sp3杂化,为八面体几何构型。

具有d7结构的[Co(CN)6]4-八面构型,剩下一个电子激发到高能的5s轨道上去(激

发电子所需的能量由生成六个d2sp3配键补偿),5s上电子能量高,很易失去变成Co (Ⅲ)即[Co(CN)6]3-,钴的简单化合物是二价比三价稳定,但生成络合物后三价反而比二价稳定了。

具有d8结构Ni2+、Pd2+、Pt2+、Au3+等,如[Ni(CN)4]2-中心离子接受配位体的孤对电子,形成4个共价配键,另外中央离子Ni2+ 还剩余一个垂直于平面的空的4p 轨道,可以和各配体CN-的一个π键形成π89,[Ni(CN)4]2-为反磁性络合物,磁化率测定实验已证实。具有d8结构的平面正方形结构还有[Pt(NH3)4]2+、[PtCl4]2-、[Pd(CN)4]2-等。

具有d9结构的如[Cu(CN)4]2-,中心离子Cu2+未参加杂化的4p轨道与4个CN-的π轨道形成π99离域大π键,增加了稳定性。

具有d10结构的络合物,d电子不必重排,采取sp3杂化,形成正四面体络合物,另外还有sp杂化等。

价键理论的优点是化学键概念明确,易于接受,能说明络合物的磁矩、空间构型和配位数,但是定性的推测理论对过渡金属络合物的颜色、电子光谱、热稳定性及几何构型变形等现象,价键理论解释不了,逐渐被后来发展起来的晶体场理论所代替。

2、晶体场理论

(1)晶体场模型

晶体场理论是静电作用模型,把中心离子(M)和配位体(L)的相互作用看作类似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的静电作用,所以叫晶体场理论。当L接近M时,M中的d轨道受到L负电荷的静电微扰作用,使中心离子(M)原来5个能级简并的d轨道发生分裂,引起电子排布及其他一系列性质的变化,据此可解释配位化合物的各种性质。

(2)晶体场中d轨道能级分裂

①正八面体场中的分裂(O h):

自由金属离子在带负电荷的晶体场中所受的作用,使所有的d轨道能级都有所上升,同时使d轨道发生分裂。

在正八面体场中原来五重简并的d轨道分裂为两组:一组是能量较高的dz2和dx2-y2(二重简并),另一组是能量较低的dxy、dxz、dyz(三重简并)。

在正八面体O h群中,dx2-y2,dz2同属e g不可约表示,e表示二重简并,g中心对称。dxy、dyz、dxz同属t2g不可约表示,t表示三重简并,2表示第2组,e g和t2g的能级差为Δ0称为分裂能。

八面体场中,d轨道分裂结果是:

2E eg+3E t2g=0

E eg-E t2g=Δ0

与Es能级相比,e g能级上升0.6Δ0,t2g能级下降0.4Δ0。

②正四面体场中的能级分裂

在正四面体场中原来五重简并的d轨道分裂为两组:一级是能量较高的t2(dxz、dxz、dyz),另一组是能量较低的e(dz2和dx2-y2),因正四面体属Td群,没有对称中心,故t2、e脚标没有g。

2E e+3E t2=0

E t2g-E e=(4/9)Δ0

在配体相同时,正四面体场的能级分裂Δt大约只有正八面体场Δ0的4/9倍,原因是:①八面体络合物,六个配体,四面体络合物,只有四个配体;②正四面体中d 轨道未直接指向配体,受配体的排斥作用不如八面体强烈。

(3)d轨道中电子的排布

在配位场中,d轨道发生分裂,电子在d轨道中的排布与分裂能Δ和成对能P 有关。

1、分裂能Δ和成对能P

八面体络合物,电子由t2g轨道跃迁到e g轨道所需要的能量,即能级差Ee g-Et2g=Δ0即分裂能。过渡金属离子中,d-d跃迁产生吸收光谱常在可见光区,因此络合物的Δ0值可以借助紫外可见光谱得到,如Ti3+d1在络合物[Ti(H2O)]3+中e g0t2g1,吸收光跃迁致e g1t2g0,跃迁发生的最大吸收峰在20300cm-1处,则Δ0=20300cm-1。

影响Δ大小的因素:

①配体:中央离子固定,配体构型一定,Δ值配体有关,大致为:

I-

这个次序是由光谱实验确定的,称光谱化学序列。

②中央离子:配体固定时,Δ值随中心离子改变。中心离子电荷越高,Δ值越大,同一种金属离子由2+变成3+时Δ值增大;含d电子轨道壳层主量子数愈大,Δ值也愈大,如同旋同价第二周期过渡金属比第一周期过渡金属分裂能增加40~50%。

③Δ值随电子给予体的原子半径的减少而增大,如I<Br<Cl<S<F<O<N<C

成对能:依洪特规则,电子分占不同轨道且自旋平行时能量较低,如果迫使本来自旋平行分占不同轨道的两个电了挤到同一轨道上去,必使能量升高,这升高的能量为电子的成对能P。

2、d电子排布

①八面体络合物

d轨道分裂成e g和t2g,能级差为Δ0,电子排布受Δ0和P的相对大小的制约。

当Δ0>P时,即强场,电子尽可能先占据低能的t2g轨道,即强场低自旋稳定。

当Δ0<P时,即弱场,电子尽可能先分占五个d轨道自旋平行,即弱场高自旋稳定。

不管是强场还是弱场d1,d2,d3和d8,d9,d10的电子排布方式一样,未成对电子数相同,磁性变化不大,无高低自旋之分。

②四面体络合物

d轨道分裂能小,四面体络和物一般是高自旋的。

3、络合物的可见紫外光谱

金属离子的d轨道发生能级分裂,在正八面体场中电子由t2g至e g,需吸收能量,所吸收的能量即为分裂能Δ0,这种跃迁通常称为d—d跃迁,Δ0=hν。

晶体场理论用d轨道能级分裂和晶体场稳定化能等基本观点解释了许多实验事实。如络合物的颜色、磁性、立体构型等,但在解释光谱化学序列、羰基络合物的稳定性等其它实验事实时,还显得无能为力,需用络合物的分子轨道理论来说明。

3、配合物的分子轨道理论

配合物的中心原子(离子)与配体之间不仅有静电相互作用,而且它们间存在共价键,配体与中心离子相互接近时,中心离子M的价层电子波函数可以和配位体L的能量相近,对称性匹配的轨道形成离域分子轨道

式中;ψM包括M中(n—1)d,ns,np等价层轨道,ΣC LψM可看作L的群轨道。为了有效组成分子轨道,要满足对称性匹配、轨道最大重叠、能级高低相近等条件,对称性匹配在其中起突出作用。

4、配位场理论

配位场理论是在晶体场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基础上发展的,其实质是配位化合物的分子轨道理论。在处理中心金属原子在其周围配位体所产生的电场作用下金属原子轨道能级发生变化时,以分子轨道理论方法为主,根据配位体场的对称性进行简化,并吸收晶体场理论的成果,阐明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它与纯粹的分子轨道理论有一定差别,称配位场理论。

6.2 配位场理论

6.2.1 ML6八面体配合物的分子轨道

1、中心离子

ML6正八面体配合物具有Oh对称性,配体从三个坐标轴的正、负向与中心离子

配位,过渡元素金属离子参与形成分子轨道9个价轨道可分为两类:σ型:dx2-y2、dz2、s、px、py、pz;

π型:dxy、dyz、dxz;

2、配位体

为了满足对称性一致原则,配位体的轨道要组合成和中央离子的轨道对称性匹配的群轨道,中央离子的轨道和配位体的轨道对称性如下

中心离子的σ型轨道与配体的对称性一致的群轨道相互组合形成配合物的σ分子轨道,由于M的dxy、dyz、dxz轨道的极大值方向正好和L的σ轨道错开,基本上不受影响,是非键轨道。M的6个轨道和6个配位体轨道组合得到12个离域分子轨道,一半为成键道,一半为反键轨道

配体L的电子进入成键轨道,相当于配键。中心金属离子M的电子安排在t2g和e*g 轨道上,t2g和e*g间的能级间隔就是分裂能Δ0。

6.2.2 八面体场的分裂能Δ0

1、分裂能Δ0大小的经验规律

(1)对同一种金属原子(M),不同配位体的场强不同,分裂能不同。一般而言,配位体

分裂能Δ0的大小次序为

CO,CN->NO2->en>NH3>py>H2O>F->OH->Cl->Br-

Δ0大者称为强场配位体,Δ0小者称为弱场配位体。

(2)对一定的配位体,Δ0随M不同而异,其大小次序为:

Pt4+>Ir3+>Pd4+>Rh3+>Mo3+>Ru3+>Cr3+>Fe3+>V2+>Co2+>Ni2+>Mn2+

同一金属,离子价态高,Δ0大;第二、第三系列过渡金属离子的Δ0均比同族第一系列过渡金属离子大。

(3)Δ0值可分为配位体的贡献(f)和中心离子的贡献(g)的乘积,即Δ0=f×g

2、形成π键的配合物

若配体可以提供π轨道,与中心离子对称性相同的π型轨道(dxy、dyz、dxz即t2g)可以组合形成π配键。

(1)配位体以高能的反键π轨道与t2g轨道成键

中心金属离子M的电子进入成键t2g轨道上,使分裂能Δ0较大。提供反键π轨道的

配体一般是强场配体。

(2)配位体以低能的占据轨道与t2g轨道成键(如Cl-,F-的p轨道)

配体的p电子进入成键t2g轨道,中心金属离子M的电子进入反键t2g轨道上,使分裂能Δ0较小。这类配体一般是弱场配体。

6.2.3 配位场稳定化能(LFSE)与配位化合物的性质

金属离子的电子可根据分裂能Δ和成对能P的相对大小填入t2g和e g,在不同情况下得到不同的配位场稳定化能(LFSE),LFSE大小不同,配合物的性质不同。

1、离子水化热和MX

的点阵能

2

如第一系列过渡金属二价离子由Ca2+到Zn2+其水化热和卤化物的点阵能变化趋势与LFSE变化趋势一致。

2、离子半径

第一系列过渡金属六配位的金属离子的离子半径在强场及弱场下的变化趋势与LFSE一致。

3、Jahn-Teller效应

t2g或eg中各个轨道上电子数不同时,就会出现简并态,如Cu2+可以是:(dx2-y2)2(dz2)1和(dx2-y2)1(dz2)2,按Jahn—Teller(姜—泰勒)理论,当遇到简并态时,配位化合物会发生变形,使一个轨道能级降低,配位离子发生变形(拉长或压扁,以拉长居多),消除简并态。可以解释Cu2+四配位最稳定。

6.2.4、配位化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决定于配位反应的熵变和焓变两部分,金属离子在配位场影响下降低的能量是影响稳定常数的焓变因素,L的配位场比H

0强,发生置换反

2

应时放热多,即配位场稳定化能比较大,促使置换反应进行。配位反应时,分子数目的增减是影响稳定常数的熵变因素。

螯合效应是指由整合配位体形成的配位化合物,一般要比相同配位数和相同配位原子的单啮配位体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稳定的效应。螯合效应的实质是一种熵增效应。

6.2.5、其他多面体配合物的配位场

对于其他配位体场能级分裂的相对大小数值,列于表中,以正八面体场的分裂能为l,取球形场离子未分裂的d轨道的能级作为相对零点,轨道能级升高取正值,降低取负值。

四配位化合物的配位型式与d电子数多少有关。在弱场中d0、d5,d10离子采取四面体

构型相互间排斥力最小,如TiCl

4、FeCl

4

-、CuX

4

3-、ZnX

4

2-等均采取四面体排列;d1、

d6一般仍采取四面体形,如VCl

4、FeCl

4

2-。对于d8的四配位化合物,应为平面正方形,

因为这种构型获得的LFSE较多,这时配位化合物自旋成对,显反磁性。第二和第三

长周期过渡元索确是如此,如PtCl

42-、Au

2

C1

6

、[Rh(CO)

2

C1]

2

等;而第一长周期过渡

元素,因金属离子较小,碰到电负性高、体积大的配位体时,则需要考虑排斥的因

素,Ni(CN)

42-为平面正方形,NiX

4

2-(C1-,Br-,I-)为四面体形。

6.3、σ-π配位与有关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6.3.1金属羰基配位化合物和小分子配位化合物

许多过渡金属能通过σ-π配键与CO分子结合,生成羰基配位化合物,如Ni(CO)

4

Cr(CO)

6、Fe(CO)

5

,H Mn(CO)

5

等。

在金属羰基配位化台物中,CO以碳原子和金属原子相连,M—C—O在一直线上。CO分子一方面以孤对电子给予中心金属原子的空轨道形成σ配键,另一方面又有空的反键π轨道可以和金属原子的d轨道形成π键,这种π键由金属原子单方面提供电子,也称反馈π键,这两方面的键合称为σ-π配键,两方面的电子授受作用正好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其结果使M—C间的健比共价单键要强,而C—O间的键比CO分子中的键要弱一些,因为反键轨道上有了一定数量的电子。大多数羰基配位化合物都有一个特点:每个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和它周围配位体提供的价电子数加在一起满足18电子结构规则.是反磁性的。

其它和CO等电子的分子如N

2

、NO+、CN-,由于结构的相似性,也可和过渡金属

形成配位化合物。NO、0

2、H

2

,CO

2

、NO

2

、CH

4

、C

2

H

2

、C

2

H

4

、PF

3

、PCl

3

、AsCl

3

、SbCl

3

PR

3

等小分子和过渡金属形成的配位化合物也颇受人们的重视。6.3.2不饱和烃配位化合物

最早制得的此类配位化合物是K[PtCl

3(C

2

H

4

)]·H

2

0,称为Zeise(1827年

W.C.Zeise首先制得)盐,它是从K

2PtCl

4

的稀盐酸溶液中通入乙烯沉淀出来的。以不

饱和烃为配位体,通过σ-π配键与过渡金属形成的配位化合物,在石油化工中占有重要地位。

6.3.3环多烯和过渡金属的配位化合物

许多环多烯具有离域π键的结构,离域π键可以作为—个整体和中心金属原子

通过多中心π键形成配位化合物。平面构型的对称环多烯有:[C

3Ph

3

]+、[C

4

H

4

]2-、

[C

5H

5

]-、C

6

H

6

、[C

7

H

7

]+、[C

8

H

8

]2-等。

6.4 金属-金属四重键

在过渡金属的配位化合物中,金属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单键、双键、叁键和四重

键。四重键的形成是由过渡金属d轨道形成的,如K

2[Re

2

Cl

8

]·2H

2

O中Re以dsp2杂

化轨道和Cl形成4个键外,尚余4个d(dxy,dxz,dyz,dz2)轨道和4个价电子,当两个Re沿z方向接近时,d轨道互相叠加而形成分子轨道,电子组态为σ2π4δ2,键级为4。Mo2(O2CR)4和Re2(O2CR)4Cl2是等电子体系,也存在四重键。

当成键电子数改变时,或者由于成键电子数减少,或者由于反键轨道填入电子,都会导致键级降低。

6.5 过渡金属簇合物的结构

含三个或三个以上金属原子,相互通过金属—金属键结合形成多面体或缺顶多面体的核心骨干,周围连接配位体的配位化合物,称为金属原子簇化合物。6.5.1 18电子规则和簇合物的几何构型

过渡金属原子(M)有9个价层原子轨道(5个d轨道、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可参与成键,可以容纳18个价电子以形成稳定的结构,此即18电子规则。

在含有n个金属原子的多核原子簇化合物中,除M本身的价电子和配位体提供的电子外,金属原子间直接成键,相互提供电子以满足18电子规则。故M

n

中n个金属原子之间互相成键,互相提供电子,金属原子间成键总数b=(18n-g)/2,g为总电子数,包含(1) n个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2)配体提供的电子数;(3) 簇合物所带电荷数。

例 Ir

4(CO)

12

g=4×9+12×2=60

b=(18×4-60)/2=6

金属原子族(1r

4

)的键价为6,形成6个M—M单键的四面体形。

例Re

4(CO)

16

2-

g=4×7+16×2+2=62 b=(18×4-62)/2=5

Fe

4的键价为5,形成5个Re—Re单键,Fe

4

呈5条边的泠菱形。

例Os

5(CO)

16

g=5×8+16×2=72

b=(18×5-72)/2=9

键价为9,呈9条边的三方双锥形。

6.5.2等瓣相似、等同键数和等同结构

等瓣相似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子片,它们的前线轨道的数目、能级分布、形状、对称性和所含电子数等均相似。当分子片等瓣相似时,他们形成化合物的情

况可用相似的分子轨道等瓣相似连接模型进行分析。

6.5.3簇合物的催化性能

许多原子簇化合物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与它们的空间构型和电子组态有关。

6.6 物质的磁性和磁共振

6.6.1 物质的磁性及其在结构化学中的应用

磁性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属性,任何一种物质材料都有磁性,常用磁化率χ(无量纲)或磁矩μ表示。磁化率是在外磁场H中物质磁化强度M和磁场强度H的比值:χ=M/H

电子的自旋运动、轨道运动产生电子自旋磁矩、电子轨道磁矩,原子核的自旋运动产生核磁矩,后者比前者小3个数量级,核磁矩对磁性的影响可忽略。

跟据物质磁性的起源、磁化率的大小和温度的关系,可将物质的磁性分为五类:(a)抗磁性物质χ<0 (≈10-6) χ不随温度而变

物质中全部电子在原子轨道或分子轨道上都已配对、自旋相反,没有永久偶极。(b)顺磁性物质χ>0 (10-3~10-6) 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及配合物中金属离子的d电子和f 原子或分子中有未成对电子存在,如NO、O

2

电子未成对,存在永久偶极,但磁矩间无相互作用,当无外磁场时,无规的热运动使磁矩随机取向,当外加磁场时,则有一定的定向排布,呈现顺磁性。

(c)铁磁性物质χ>0 χ数值很大,与温度和磁场的关系复杂金属钴和铁等材料中,每个原子都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原子磁矩较大,且相互间有一定作用,使原子磁矩平行排列,是强磁性物质。

(d)亚铁磁性物质同铁磁性物质

如Fe

3O

4

等相邻原子磁矩部分呈现反平行排列。

(e)反铁磁性物质χ>0 χ数值与顺磁性物质相近

如MnO和Cr

2O

3

等氧化物,在奈尔温度T

N

以上呈顺磁性,低于T

N

时,因相邻原子

磁矩间呈现相等的反平行排列,使磁化率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抗磁性物质、顺磁性物质和反铁磁性物质的磁化率都很小,属弱磁性物质,当

一块永久磁铁靠近它们时,它们既不被吸引也不被排斥,对弱磁性物质的研究是了解物质内部电子组态的重要依据;铁磁性物质和亚铁磁性物质属强磁性物质,当一块永久磁铁靠近它们时,它们会被吸引或排斥,用于制造各种磁性材料。

在化学中常用摩尔磁化率χ

М表达物质的磁性,是物质的磁化率χ乘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而除以物质的密度,单位m3/mol,摩尔磁化率可以通过磁天平等实验测

定,帕斯卡等总结了大量物质摩尔抗磁磁化率χ

d

数据,发现它们具有加和性。

物质的磁矩μ和化合物中具有的未成对电子数有关,它和顺磁磁化率χ

p

的关系为:

χp=μ0N Aμ2/3kT

μ0为真空磁化率,N A为Avogadro常数,k为Boltzmann常数。进一步求得磁矩:

μ=797.7(χ

p

T)1/2βe

由于顺磁物质不仅有未成对电子,也有一定的成对电子,即有抗磁性,所以顺磁磁

化率χ

p 为摩尔磁化率χ

М与抗磁磁化率χd之差

χp=χМ-χd

实验求得χ

М后,由抗磁磁化率的加和性求得χd,可求得物质的磁矩μ。若轨道磁矩可以忽略不计,磁矩与未成对电子数的关系

μ=2[S(S+1)]1/2βe =[n(n+2)]1/2βe

系数2为电子自旋因子。

6.6.2顺磁共振

顺磁共振是研究具有未成对电子的物质,如配合物、自由基和含奇数电子的分子等顺磁性物质结构的一种重要方法,称为电子顺磁共振(EPR)或电子自旋共振

(ESR)。电子的自旋磁矩μ

s 在磁场方向的分量μ

sz

为:

μsz=-gm sβe

g为电子的自旋因子,m

s

=±1/2为自旋量子数,负号表示磁矩方向与角动量方向相反。

当物质处于外磁场中时,电子自旋磁矩和外磁场作用,不同方向的磁矩有不同的能量,产生能级分裂

m

s

=1/2 E=-gβeB/2

m

s

=1/2 E=gβeB/2

B为磁感应强度,磁能级跃迁选律Δm

s

=±1,能级差ΔE=hν=gβeB。

顺磁共振法和磁化率法都是研究顺磁性物质中未成对电子的数目及其化学环境,但顺磁共振灵敏得多且不受周围抗磁性物质的影响。用于:

(1)测定自由基的浓度;

(2)测定未成对电子的环境与状态;

(3)测定g值,了解配合物的电子组态;

自由电子(即没有轨道磁矩)的g=2,若有轨道磁矩,由于自旋—轨道耦合使g≠2,g的大小和未成对电子的化学环境密切相关,理论上g可按总自旋量子数S、总角量子数L和总量子数J进行计算。

6.6.3核磁共振

核自旋由核自旋量子数I及核自旋磁量子数m

I

(=-I,-I+1, …,I-1,I)描述,核

自旋角动量大小M

N

决定于I的数值:

M

N

=[I(I+1)]1/2h/2π

I为整数或半整数:质量为偶数、质子数为奇数的核I=1,2,3…;质量和质子数为偶数的核I=0;质量为奇数的核I为半整数;

核自旋角动量在z轴上的分量M

Nz 由m

I

决定:

M Nz =m

I

h/2π

核磁矩μ

N 和核自旋角动量M

N

的关系:

μN=g NβN[I(I+1)]1/2

g

N

是核的因子。

μN核磁矩在z方向(即磁场方向)上的最大分量μN*=g NβN I,βN核磁子βN=5.051×10-27J/T,将外磁场加在含自旋磁矩不为零的核样品上,产生核磁偶极能量:

E=- g

N β

N

m

I

B

跃迁选律Δm

I =±1,能级差ΔE=hν=g

N

β

N

B

I≥1的核有电四极矩,电四极矩使NMR吸收线变宽,从而失去其在化学上有价值的细节的信息。

6.6.4化学位移

6.6.5核的自旋——自旋耦合作用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8、[Cu(H2O)4·2H2O]2+溶液出现蓝色的原因是()

A、自旋相关效应

B、d-d跃迁

C、σ-π跃迁

D、姜-泰勒效应

2、配位化合物d-d跃迁光谱一般出现在什么区域?()

A、红外

B、微波

C、远紫外

D、可见—紫外

3、关于[FeF6]3-络离子,下列哪个叙述是错误的

A、是高自旋络离子

B、CFSE为0

B、中心离子的电子排斥与Fe3+相同

C、CFSE不为0

二、简答题

1、晶体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试用晶体场理论解释为什么正四面体配位化合物大多是高自旋?

3、按晶体场理论,正四面体配合物中,中央离子d轨道分裂为几组,分别是哪些轨道?

4、判断下列络离子哪些是顺磁性的,哪些是反磁性的,简要说明为什么?

[Fe (CN)6]3-(CN-为强场配离子);[Cr(H2O)6]2+(Δ< P)

[Co(NH3)6]3+(Δ> P) ;[Mn (H2O)6]2+ (Δ< P)

5、在羰基络合物Co(CO)6中,中心原子Co与配体之间存在什么键?所以它很稳定。

三、计算题

1、已知[Co(CN)6]3-Δ=34000 cm-1, P=21000 cm-1

[Fe(H2O)6]3+Δ=13700 cm -1, P=30000cm-1

试确定上述络合物的磁矩,并计算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

2、已知[Fe(CN)6]3-和[FeF6]3-的磁矩分别为1.7μB和5.9μB,

(1)计算这两种络离子中心离子未成对电子数。

(2)写出中心离子d轨道上电子排布。

(3)指出它们是强场还是弱场络合物,简要说明原因。

高三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复习教案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复习教 案 【总体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以山东科技版的高中化学系列教材《有机化学基础》为授课用教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是教材中的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是有机化学选修模块中较为重要的一节,是为了帮学生树立一些学习有机化学必备的观念而设置的,这些观念的树立有助于学生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系统而有序的认识及研究,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指导。学生在初中化学及《化学2(必修)》中学习过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但其认识的方式是一个个独立的典型代表物,主要是从应用的角度掌握这些代表物的性质,对它们结构的认识也比较浅显,还没有意识到有机化合物性质与结构的关系。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官能团的结构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不同基团间的相互作用会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产生影响”等观念,知道官能团中键的极性、碳原子的饱和程度与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有关系。 本节教材属于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的内容,缺少直观、形象的实验,比较枯燥。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网络资源,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增强互动,避免枯燥的讲授;利用教材中提供的键能、键长等数据,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对比双键和三键的相似与区别,进而推断性质的相似与差异;组织学生回顾并讨论乙酸、乙醇的化学性质,结合球棍模型分析二者的结构,归纳官能团的结构与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关系;利用画概念图的方式启发学生讨论本节学习心得,总结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和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的多样性,能以此解释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现象。理解单键、双键和叁键的概念,知道碳原子的饱和程度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重要影响。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知道共价键的极性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碳原子的饱和程度、共价键的类型及性质等方面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碳原子成键方式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 引导学生看投影,启发提问: 甲烷、乙烯和苯是你认识的有机化合物,你还记得它们有哪些化学性质吗?它们性质上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 怎样分析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它们的结构是如何决定性质的?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 联想质疑:观察各物质 的球棍模型,联想其化学性 质,思考怎样分析有机化合 物分子的结构,它们的结构 是怎样决定性质的。 从学生已知的几种 有机物的分子模型和主 要化学反应入手,引发学 生思考有机化合物结构 与性质的关系的问题。

最经典总结-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考点一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 Z 真题感悟hen ti gan wu (课前) 1.(2018·全国Ⅲ·9)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苯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C) A.与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可发生取代反应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与氯化氢反应可以生成氯代苯乙烯 D.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制得聚苯乙烯 [解析]C错:与氯化氢的反应是发生在碳碳双键上的加成反应,产物是氯代苯乙烷。A对:“铁粉”“液溴”是苯乙烯()在苯环上发生溴代反应的条件。B对: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对: 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苯乙烯。 2.(2018·北京·10)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其结构片段如下图。

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环境 B.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OOH或—NH2 C.氢键对该高分子的性能没有影响 D.结构简式为 [解析]B对:该高分子完全水解生成和,分别含有官能团—COOH、—NH2。A错:水解生成的单个分子是对称结构,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相同的化学环境。C错:氢键对高分子的性能有影响。D错:该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 式为。 3.(2017·江苏)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关于下列萜类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C) A.a和b都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a和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 C.a、b和c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b和c均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解析]a中没有苯环,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A项错误;a、c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B项错误;a中的碳碳双键、b中的羟基以及与苯环相连的甲基、c中的醛基均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C项正确;与新制Cu(OH)2反应的官能团为醛基,只有c可以与新制Cu(OH)2反应,而b不能,D项错误。

第三章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剖析

第三章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 本章教学要求 1. 理解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命名; 2. 理解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能解释配位化合物的成键特征、几何构型、 稳定性、磁性及颜色; 3.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3.1.1 配合物的定义及组成 由中心离子或原子和围绕在它周围的一组负离子或分子以配位键相结合而成的配位的体均称为配位物。 如果配位个体带电荷,则称配离子,带正电荷的叫配阳离子,如[Cu(NH 3)4]2+; 带负电荷的叫配阴离子,如[Fe(CN)6]3-; 配位个体不带电荷则称配合分子,如[Ni(CO)4]、[PtCl 2(NH 3)2] 等。 配合物中,中心离子(或原子)与其周围配位的负离子或分子组成内配位层(内界),写于方括号内。方括号之外的部分为外界,它由一定数目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与整个内界相结合,使配合物呈中性。 有的配合物无外界。 1. 中心离子(或原子) 又称配合物形成体。一般都是带正电荷的金属阳离子,但也有电中性的金属离子,如 [Ni(CO)4]及[Cr(CO)6]中的Ni ,Cr 均为中性原子。 不同外层电子构型的中心离子形成配合物的能力不同。一般来说,具有8电子构型的离子,生成配合物的能力较弱,而具有大于8而小于18电子构型(9~17电子构型),即d 轨道未完全充满的过渡金属离子 2. 配位体和配位原子 与中心离子(或原子)直接配位的分子或离子叫配位体,简称配体。 作配位体的物质可以是非金属的单原子离子,也可以是非金属的多原子离子或分子。配位体中直接与中心离子(或原子)成键的原子为配位原子。 或原子,生成配合物的能力最强。 配位原子的特点是:电负性大、有孤对电子的非金属原子。 F 、Cl 、Br 、I 、C 、N 、P 、O 、S 配合(位)剂:提供配位体的物质 配合(位)剂:提供配位体的物质 如KCN 、KI 、KSCN 3. 配位数 配位数的大小与配位体的性质有关 大体积配位体有利于形成低配位数配合物,大体积高价阳离子中心原子有利于形成高配位数配合物。常见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如下表所示。 1价金属离子Cu + 2,4 Ag + 2 Au + 2,4 2价金属离子Ca 2+ 6 Mg 2+ 6 Fe 2+ 6 Co 2+ 4,6 Cu 2+ 4,6 Zn 2+ 4,6 ∑ ?=齿数的数目配位体配位数 i

第六章 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第六章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一、填空题 1、[Fe(CN)6]3-的LFSE=________________。 t,故LFSE为_____________。 2、[Fe(CN)6]4-中,CN-是强场配位体,Fe2+的电子排布为6 g2 3、络化合物中的电子跃迁属d-d跃迁,用________光谱研究最为合适。 4、八面体低自旋配合物稳定化能最大的d电子数目是________。 5、铁的两种络合物:(A) Na3[Fe(CN)6],(B) Na3[FeF6],它们的摩尔磁化率大小关系为χA___χB, 它们的紫外可见光谱d-d跃迁的波长大小关系为λA___λB。 6、在过渡金属络合物中,由于Jahn-Teller 效应使构型发生畸变,若为强场配位体,畸变发 生在d7、d9,若为弱场配位体,发生在____________。 7、Re Re四重键中,δ键由__________轨道迭加而成(键轴为z轴)。 8、d z2sp3杂化轨道形成___________几何构型;d x2-y2sp3杂化轨道形成___________几何构型; d2sp3杂化轨道形成_________几何构型。 9、多核配位化合物中,金属原子之间直接成键的称为_____________化合物。 10、在氮分子与金属形成配位键M—N≡N时,N2的________轨道上的一对电子提供给金 属原子空轨道,形成_______键,另一方面又以_______轨道与金属d轨道形成_______键,因此在N2的络合物中由于_______键的形成,使N2活化了。 11、配位场理论认为,CO,CN-等分子具有__________轨道,和金属中t2g轨道形成__________ 键,使分裂能增大,因而是强配位场。 二、选择题 1、按配位场理论,在O h场中没有高低自旋络合物之分的组态是:·························( ) A、d3 B、d4 C、d5 D、d6 E、d7 2、下列络合物哪些是高自旋的?:·································································( ) A、[Co(NH3)6]3+ B、[Co(NH3)6]2+ C、[Co(CN)6]4- D、[Co(H2O)6]3+ 3、化合物K3[FeF6]的磁矩为5.9玻尔磁子,而K3[Fe(CN)6]的磁矩为1.7玻尔磁子,这种差 别的原因是:·····························································································( ) A、铁在这两种化合物中有不同的氧化数 B、CN-离子比F-离子引起的配位场分裂能更大

有机化合物地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学能充分体现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规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碳原子的成键方式有关。碳原子最外层4个电子,得失电子都不容易,主要以共价键与其它原子结合。依据共用电子对数可将碳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分为单键、双键、三键这三类;依据共用电子对是否有偏向可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依据原子轨道重叠成键的方式又分为σ键、π键,有的还存在大π键。碳原子成键方式的多样性决定有机化合物大多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常见的同分异构有碳骨架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官能团类别异构。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官能团的相互影响会使有机化合物具有某些特性。 【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类有机物中碳原子不同的成键方式和同分异构体。 难点:有机物的结构与碳原子成键方式的关系及如何书写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知识讲解】 烃分子中有,烃的衍生物中有-x、-OH、 等不同的官能团,这些官能团决定了有机化合物具有各 自典型的性质。学习有机化合物,必须明确“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是以分子中碳原子结合成的碳骨架为基础的,故首先要研究碳原子的结合方式——成键情况。 一、碳原子的成键方式 上节已把有机物分为链状有机化合物和环状有机化合物,这就是根据碳骨架的形状来分的,烃中又有烷烃、烯烃和炔烃,这是根据碳原子形成不同的碳碳键来分的。 1、单键、双键和三键 碳原子最外层4个电子,要形成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每个碳原子需共用4对电子。若每个碳原子分别与4个碳原子各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形成的该共价键为单键。若两个碳原 子间共用两对电子的共价键称为双键,用表示。若两个碳原子间共用三对电子的共价键称为三键,用表示。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有机物的成键情况。 (1)中碳原子成键情况和空间构型 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键角为109.5°(或109°28′)。 C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参与成键时,形成杂化轨道。中分子中C原子形成sp3杂化轨道:,形成了四个完全相同的杂化轨道,分别与H原

总复习: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专题:有机化学 第四讲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北京四中 一、结构 核心是 二、化学性质 1、以代表物为思维载体 2、从头往后梳理 (一)烷烃的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甲烷的氯代反应较难停留在一氯代甲烷阶段 2.氧化在空气中燃烧: 3、热裂 把烷烃的蒸气在没有氯气的条件下,加热到4500C以上时,分子中的键发生断裂,形成较小的分子。这种在高温及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发生键断裂的反应称为反应。 (二)单烯烃 乙烯是最简单的单烯烃,分子式为,结构简式为。

(2)氧化反应: ①与酸性KMnO4的作用:使KMnO4溶液 分离甲烷和乙烯不用酸性KMnO4 补充:烯烃与KMnO4的反应 在中性或碱性的高锰酸钾溶液中, 烯烃被氧化成二元醇,高锰酸钾被还原成。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烯烃中碳碳双键完全断裂,CH2=基被氧化成,RCH=基被氧化成,基被氧化成。高锰酸钾被还原成。 (3)加聚反应: 补充:二烯烃化学性质:

乙炔性质 化学键: 独特的大π键: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键长、键能) 苯的化学性质 1、易取代 (1)卤代: (2)硝化 (苯分子中的H原子被硝基取代的反应)

2、难氧化: 不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加成 (1)取代反应: 三硝基甲苯(TNT) (2)氧化反应 (五)卤代烃 R CH CH 2 H X消除反应 取代反应 δ δ- +

1、被羟基取代(卤代烷的水解) 2.消除反应 卤代烷在KOH或NaOH等强碱的醇溶液中加热,分子中脱去一分子卤化氢生成烯烃的反应叫做消除反应。 (六)乙醇 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1、与金属Na的取代 CH3CH2OH + Na → (乙醇钠)﹢ 功能: 2、乙醇与HX反应: 思考: 两者是否可逆反应? 3、脱水: 分子内脱水:消去反应

配位化合物

第十章配位化合物 1.无水CrCl3和氨作用能形成两种配合物,组成相当于CrCl3?6NH3及CrCl3?5NH3。加入AgNO3溶液能从第一种配合物水溶液中几乎所有的氯沉淀为AgCl,而从第二种配合物水溶液中仅能沉淀出相当于组成中含氯量2/3的AgCl,加入NaOH并加热时两种溶液都无NH3味。试从配合物的形式推算出它们的内界和外界,并指出配离子的电荷数、中心离子的氧化数和配合物的名称。 答:第一种:[Cr(NH3)6]Cl3离子的电荷数3+: 即[Cr(NH3)6]3+,Cr(Ⅲ),三氯化六氨合铬(Ⅲ)。 第二种:[CrCl(NH3)5]2+ , Cr(Ⅲ) , 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铬(Ⅲ)。 2.命名下列配合物,并指出中心离子及氧化数,配位体及配位数。 (1)[Co(NH3)6]Cl2 (2)K2[PtCl6] (3)Na2[SiF6] (4)[CoCl(NH3)5]Cl2(5)[Co(en)3]Cl3(6)[CoCl(NO2)(NH3)4]+ 答:命名中心离子氧化数配位体配位数 (1)二氯化六氨合钴(Ⅱ) +2 NH3 6 (2)六氯合铂(Ⅳ)酸钾+4 Cl- 6 (3)六氟合硅(Ⅳ)酸钠+4 F- 6 (4)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Ⅲ) +3 Cl- , NH3 6 (5)三氯化三(乙二胺)合钴(Ⅲ) +3 En 6 +3 Cl- , NO2- , NH3 6 (6)一氯?一硝基?四氨合钴(Ⅲ)配离 子 3.写出下列配合物的化学式 (1)二硫代硫酸合银(Ⅰ)酸钠(2)三硝基三氨合钴(Ⅲ) (3)氯化二氯三氨一水合钴(Ⅲ)(4)二氯二羟基二氨合铂(Ⅳ)(5)硫酸一氯一氨二(乙二胺)合铬(Ⅲ) (6)二氯一草酸根一(乙二胺)合铁(Ⅲ)离子 答:(1) Na3[Ag(S2O3)2] (2) [Co (NO2)3(NH3)3] (3) [CoCl2 (NH3)3(HO2)]Cl (4) [PtCl2(NH3)2(OH)2] (5) [CrCl(NH3)(en)2]SO4(6) [FeCl2(C2O4)(en)]- 4.根据价键理论指出下列配离子的成键情况和空间构型 (1) [Fe(CN)6]3-(2) [FeF6]3-(3) [CrCl(H2O)5]2+(4) [Ni(CN)4]2- 答:(1)d2sp3杂化轨道成键,八面体。(2)sp3d2杂化轨道成键,八面体。(3)sp3d2杂化轨道成键,八面体。(4)dsp2杂化轨道成键,平面正方形。5.根据实验测得的有效磁矩,试确定下列配合物是内轨型或外轨型,说明理由,并以它们的电子层结构表示之 (1)[Mn(SCN)6]4-μ=6.1 B.M. (2)[Mn(CN)6]4-μ=1.8 B.M. (3)[Co (NO2)6]3-μ=0 B.M. (4)[Co (SCN)4]2-μ=4.3 B.M. (5)K3[FeF6] μ=5.9 B.M. (6)K3[Fe(CN)6] μ=2.3 B.M. 答:(1)有五个成单电子,外轨型配合物。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一、实验目的 1、比较并解释配离子的稳定性; 2、了解配位离解平衡与其它平衡之间的关系; 3. 了解配合物的一些应用。 二.实验原理 中心原子或离子与一定数目的中性分子或阴离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配位个体。配位个体处于配合物的内界。若带有电荷就称为配离子,带正电荷称为配阳离子,带负电荷称为配阴离子。配离子与带有相同数目的相反电荷的离子(外界)组成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简单金属离子在形成配离子后,其颜色,酸碱性,溶解性及氧化还原性都会变化。配离子之间也可转化,又一种配离子转化为另一种稳定的配离子。 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螯合物的稳定性更大,且具有特征颜色。三.实验内容 1. 简单离子与配离子的区别 铁氰化钾K3[Fe(CN)6]加SCN-无血红色 Fe3+ + nSCN- = [Fe(NCS)n]3-n有血红色 结论:FeCl3为离子型简单化合物,在水中可解离出大量的Fe3+,K3[Fe(CN)6]为配合物,配离子[Fe(CN)6]3-比较稳定,难以解离出大量的Fe3+。 2. 配离子稳定性的比较 (1) Fe3+ + n SCN- = [Fe(NCS)n]3-n(有血红色) [Fe(NCS)n]3-n+(C2O4)22- → [Fe(C2O4)3]3-+SCN-

稳定性[Fe(C2O4)3]3->[Fe(NCS)n]3-n (2)AgNO3+ NaCl →AgCl ↓(白) + NH3?H2O→ [Ag(NH3)2]+ [Ag(NH3)2]++ KBr →AgBr↓(淡黄色), 再滴加Na2S2O3溶液→ 沉淀溶解[Ag(S2O3)2]3-,滴加KI溶液→AgI↓AgBr + 2S2O32- →[Ag(S2O3)2]3- + Br-; [Ag(S2O3)2]3- + I- → AgI↓+ 2S2O32-比较:K SP?: AgCl >AgBr >AgI; 稳定性: [Ag(S2O3)2]3-> [Ag(NH3)2]+ (3) I2 + [Fe(CN)6]4- = I- + [Fe(CN)6]3- E? (Fe3+/Fe2+) > E? (I2/I-) > E? ([Fe(CN)6]3-/[Fe(CN)6]4-) 稳定性[Fe(CN)6]3- >[Fe(CN)6]4- 3. 配位离解平衡的移动 2CuSO4 + 2NH3·H2O → Cu2(OH)2SO4↓+(NH4)2SO4 Cu2(OH)2SO4↓+8NH3·H2O→ [Cu(NH3)4]SO4 + [Cu(NH3)4](OH)2 + 4H2O (1) 利用酸碱反应破坏[Cu(NH3)4]2+ SO42- + 2[Cu(NH3)4]2+ + 6H+ + 2H2O = Cu2(OH)2SO4↓ + 8NH4+ (2) 利用沉淀反应破坏[Cu(NH3)4]2+ [Cu(NH3)4]2+ + S2- → CuS↓ + 4NH3 (3)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破坏[Cu(NH3)4]2+ [Cu(NH3)4]2+ + Zn = [Zn(NH3)4]2+ + Cu (4) 利用生成更稳定配合物(螯合物)的方法破坏[Cu(NH3)4]2+ [Cu(NH3)4]2+ + edta4- → [Cu(edta)]2- + 4NH3 4. 配合物的某些应用 (1) 利用生成有色配合物定性鉴定某些离子 pH控制为5-10:Ni2+ + NH3?H20 +二乙酰二肟→ 鲜红色沉淀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目的]: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掌握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的性质及共价键的均裂、异裂 了解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及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 [教学重点]: 共价键的性质及共价键的均裂、异裂 [教学难点]: 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布伦斯特,路易斯酸碱定义 [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授为主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相结合 [辅导]: 课后 [学时分配]: 1学时 [作业]: [教学内容]: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 有机化合物中共价键的性质 共价键的断裂 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1.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学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有机化合物。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呢?早期化学家将所有物质按其来源分为两类,人们把从生物体(植物或动物)中获得的物质定义为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则被认为是从非生物或矿物中得到的。 现在绝大多数有机物已不是从天然的有机体内取得,但是由于历史和习惯的关系,仍保留着“有机”这个名词。 1.1.1有机化学发展简史 象人类认识其它事物一样,人们对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认识也是逐步深化的。人类使用有机物质虽已有很长的历史,但是对纯物质的认识和取得是比较近代的事情。直到十八世纪末期,才开始由动植物取得一系列较纯的有机物质。 如:1773年首次由尿内取得纯的尿素. 1805年由鸦片内取得第一个生物碱--吗啡. *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wohler,F)首次人工用氰酸铵合成了尿素。 * 从19世纪初至中期有机化学成为一门学科,建立了经典的有机结构理论。 1857年凯库勒提出了碳是四价的学说。 1858年,库帕(Couper,A·S)提出:“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都是四价的,而且互相结合成碳链。”构成了有机化学结构理论基础。 1861年,布特列洛夫提出了化学结构的观点,指出分子中各原子以一定化学力按照一定次序结合,这称为分子结构;一个有机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结构,其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而该化合物结构又是从其性质推导出来的;分子中各原子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 1865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构造式。 1874年,范特霍夫(V ant Hoff.J.H)和勒贝尔(Le Bel,J.A)分别提出碳四面体构型学说,建立了分子的立体概念,说明了旋光异构现象。 1885年,拜尔(V on Baeyer.A)提出张力学说。 至此,经典的有机结构理论基本建立起来。 20世纪建立了现代有机结构理论。 1916年,路易斯(Lewis,G.N)提出了共价键电子理论。 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原理和方法引入化学领域以后,建立了量子化学。 20世纪60年代,合成了维生素B12,发现了分子轨道守恒原理。

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 知识点一:基本概念 一、定义和组成 1.配位键 由一个原子提供一对电子与另一个接受电子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2.配位键的表示方法 如:A →B :A 表示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B 表示接受共用电子对的原子。 3.配位化合物 (1)定义: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2)组成 如[Cu(NH 3)4]SO 4 (3)形成条件 ??? 配位体有孤电子对? ?? ?? 中性分子:如H 2 O 、NH 3 和CO 等。 离子:如F - 、Cl - 、CN - 等。中心原子有空轨道:如Fe 3+、Cu 2+、Zn 2+ 、Ag +等。 【练习1】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都存在着配位键的是( ) A .NH 3、H 2O B .NH + 4、H 3O + C .N 2、HClO D .[Cu(NH 3)4]2+ 、PCl 3 【练习2】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和配位键的化合物是( ) A .NH 4NO 3 B .NaOH C .H 2SO 4 D .H 2O 【练习3】下列物质:①H 3O + ②[B(OH)4]- ③CH 3COO - ④NH 3 ⑤CH 4中存在配 位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④⑤ D .②④ 【练习4】下列不属于配合物的是( ) A .[Cu(H 2O)4]SO 4·H 2O B .[Ag(NH 3)2]OH C .KAl(SO 4)2·12H 2O D .Na 3[AlF 6] 【练习5】下列化合物中哪些是配合物( ) ①CuSO 4·5H 2O ②K 2PtCl 6 ③KCl ·CuCl 2 ④Cu(NH 2CH 2COO)2 ⑤KCl ·MgCl 2·6H 2O ⑥Cu(CH 3COO)2 A .①③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② D .①③⑤ 二、配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1、 分类: ⑴简单配合物:由形成体和单齿配体直接配位形成的配合物称简单配合物(也称单核配合物)。如()[] 443SO NH Cu 、()[] O H SO O H Cu 2442?等。 其特点是: ① 在中心离子周围按一定空间构型整齐地排列着一定数目的配体。 ② 在水溶液中往往逐级离解,形成一系列中间配离子,并存在着一定的平衡关系。 ③ 大量的水合物,是以H 2O 为配体的简单配合物。 ⑵螯合物:由中心离子和多齿配体结合而成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俗称内络盐。此类配体也称螯合剂,它与中心离子结合时犹如螃蟹的双螯钳住中心离子似的。 其特点如下: ① 螯合物中有环状结构。 ② 若中心离子相同,且配位原子也相同时,螯合物一般比简单配合物稳定。 ③ 在水溶液中很少发生逐级离解现象。 ④ 一般具有特征颜色。 ⑤ 往往不溶于水,但却溶于有机溶剂中。 在分析化学上,螯合剂被广泛地用作滴定剂、显色剂、沉淀剂、掩蔽剂和萃取剂等进行分离和分析测定。 ⑶特殊配合物:除简单配合物和螯合物外,还有许多其它类型的配合物。 如:多核配合物、多酸配合物、羰基配合物、夹心配合物等。 2、 配合物的化学式 3、 配合物的命名: 配体数→配体名称→合→中心原子(氧化数) 如:[Co(NH 3)6] 3+ 六氨合钴(Ⅲ)离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五有机化学基础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习题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6·河北保定质检)乌头酸是一种重要的增味剂,结构如下所示,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乌头酸分子中只有σ键 B.乌头酸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C.只能形成两种盐 D.1 mol该物质与足量钠反应时可得到33.6 L H2 解析:乌头酸分子中既有单键又有双键,所以既有σ键又有π键,A错误;乌头酸分子中既有碳氢极性键、碳氧极性键、氧氢极性键,又有碳碳非极性键,B正确;乌头酸分子中含有三个不同位置的羧基,不只形成两种盐,C错误;1 mol该物质与足量钠反应时可得到 mol H2,但未指明气体是在标准状况下,故其体积不一定是33.6 L,D错误。 答案:B 2.(2016·河北衡水模拟)下列有机物命名及其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正确的是( ) 选项命名一氯代物 A 2-甲基-2-乙基丙烷 4 B 1,3-二甲基苯 3 C 2,2,3-三甲基戊烷 6 D 2,3-二甲基-4-乙基己烷7 解析:A3种;B项,1,3-二甲基苯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C项,2,2,3-三甲基戊烷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D项正确。 答案:D 3.(2014·全国卷Ⅱ)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 ) A.3种B.4种 C.5种 D.6种 解析:推断有机物一氯代物的种数需要找中心对称线,四联苯是具有两条对称轴的物 质,即,在其中的一部分上有几种不同的氢原子(包括对称轴上的氢原子),就有几种一氯代物,四联苯有5种不同的氢原子,故有5种一氯代物。 答案:C 4.(2015·全国卷Ⅱ)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解析: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属于羧酸,其官能团为—COOH,将该有机物看作C4H9—COOH,而丁基(C4H9—)有4种不同的结构,分别为 CH3CH2CH2CH2—、(CH3)2CHCH2—、(CH3)3C—、,从而推知该有机物有4种不同

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学习目标】 了解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知识要点】 1.配离子的空间构型 2.顺、反异构体 化学组成相同的配合物可以有不同的结构,这就是配合物的异构现象。主要是指化学组成相同,仅仅由于配体围绕中心离子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结构、性质不同的几何体。最常见的有顺式、反式两种异构体。 (1)存在于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配位体的配合物(某些有机物中也存在)。 (2)顺式——指相同配体彼此位于邻位。 反式——指相同配体彼此处于对位。 (3)在配位数为、或的配合物中,不存在顺、反异构体。因上述构型中配位位置都是彼此相邻的。 (4)顺、反异构体性质同。 3.配合物的稳定性 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合物中的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当作为中心原子的金属离子相同时,配合物的稳定性与有关。如CO与血红素中的Fe2+形成的配位键比O2与Fe2+形成的强。 (1)配位原子的电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配位体的碱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螯合效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合物的命名 (1)配合物内界命名。一般按如下顺序:配体个数(用一、二、三……表示)一配体名称(不同配体名称之间以中圆点“·”隔开)一“合”字一中心原子名称一中心原子的化合价(在括号中用罗马数注明)。如:[PtCl4]四氯合铂(Ⅱ) (2)自右向左阴离子名称在前,阳离子名称在后。若阴离子部分是简单离子则称“某化某”,若阴离子为复杂离子则称“某酸某”。如: 5.配合物的类型(了解) 配合物的范围极广,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简单配位化合物:指由单基配位体与中心离子配位而形成的配合物。这类配合物通常配体较多,在溶液中可以逐级解离成一系列配位数不同的配离子。 (2)螯合物: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叫螯合物或配合物。

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枣庄二中林德恒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较为重要的一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系统而有序的认识及研究,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指导。学生在初中化学及《化学2(必修)》中学习过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但其认识的方式是一个个独立的典型代表物,主要是从应用的角度掌握这些代表物的性质,对它们结构的认识也比较浅显,还没有意识到有机化合物性质与结构的关系。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官能团的结构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不同基团间的相互作用会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产生影响”等观念,知道官能团中键的极性、碳原子的饱和程度与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有关系。 二、设计思路 在《化学2(必修)》中学习了关于乙醇、乙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在本节内容开始组织学生回顾并讨论乙醇、乙酸的化学性质,要求学生通过板演并改正方程式,结合球棍模型分析二者的结构,归纳官能团的结构与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关系;利用画概念图的方式启发学生讨论本节学习心得,总结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和规律。 三、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官能团、不同基团间的相互影响与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关系。 2、掌握由结构预测性质的一般程序,初步建立不同基团间相互影响的观点。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意识。 五、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 六、教学设备 一体机、球棍模型

七、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利用学生学习过的典型的有机化合物间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加以对比讨论从而总结出有机物的性质与官能团的关系,并且利用对比反应讨论出相同官能团受到所连接的集团的影响而体现出了不同的性质。在课堂中,倡导学生利用“合作、自主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也为有机化学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典例。 教学中我的思路是充分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相关的有机物的性质的方程式加以讨论分析,我再进行归纳性总结,并且该部分内容会在以后的物质的性质学习中加以体现。对于本节课我的感觉是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配位化合物结构理论发展简史

配位化学论文综述 题目:配位化合物结构理论发展简史姓名:李静 专业班级:化本二班 年级:2011级 学号:11060144010

配位化合物结构理论发展简史 前言:配位化学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理论的确立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配合物结构的早期理论到Werner的配位理论再到配合物化学键理论的发展,科学家们经过了长期艰难的探索,才逐步形成现在较为完整科学的配位化学理论。随着分析技术、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配位化学目前已经渗透到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诸多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1.配合物结构的早期理论 配合物(coordination compound),早期也称为络合物(complex compound)。配合物的早期发现与性质的研究,主要得益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欧洲染料工业发展的需求。第一个金属配合物—普鲁士兰KFeFe(CN)6或KCN·Fe(CN)2·Fe(CN)3,即是由一个德国柏林的颜料工人Diesbach于1704年制得的。但是配位化学的真正开端,是以1799年Tassert发现六氨合钴(Ⅱ)氯化物CoCl3·6NH3为标志的。因为CoCl3和NH3都是价饱和的稳定化合物,它们又以何种形式而结合成另一种很稳定的化合物呢?这对当时的化学家来说是一道难题,因此引起了进一步研究的极大兴趣。 在科学实验中,化学家们制得了许多这类化合物,并且认真地研究了它们的性质。如对三价钴盐与氨的化合物的性质研究表明,化合物不仅因氨分子的数目不同而有不同的颜色,而且钴络盐中氯的行为

也有所不同,即 化合物颜色酸性AgNO3实验CoCl3·6NH3橙黄色用AgNO3可沉淀出3C1 — CoCl3·5NH3红紫色用AgNO3可沉淀出2C1 — Co Cl3·5NH3·H2O 玫红色用AgNO3可沉淀出3C1 — CoCl3·4NH3绿色用AgNO3可沉淀出lCl — 为了解释这些实验事实,不少人都曾企图采用扩大原子价规则的办法。但这方面的尝试均未成功。 2.Werner的配位理论 1893年仅26岁化学家Werner(1913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提出了他的配位学说,认为: (1)一些金属的原子价除主价外,还可以有副价,而且,元素倾向于既满足它的主价又要满足它的副价。例如在CoCl34NH3中,钻的主价为三,副价为四,即三个氯离子满足了钻的主价,与氨分手的结合使用了副价。 (2)络合物分为“内界”和“外界”。内界是由中央离子与周围

配位化合物结构与性质习题答案

第六章配位化合物结构与性质习题答案6150 (1) [RhCl6]3- (2) [Ni(H2O)6]2+ 6001 分裂成两组, d 2 2y x 和 2 z d处于高能级,d xy,d yz,d xz处于低能级。 6002 X-为弱场配体,CN-为强场配体, NH3介于两者之间。 6003 (A) 6004 否 6005 (C) 6006 -2△0 6007 此结论仅在O h场中,中心离子d 电子数n=4--7 时才成立。 6008 -0.4△0×6 =-2.4△0 6009 假设填T d空隙 LFSE(Td)=[4×(-0.267△)+4×0.178△] = -0.356△ 假设填O h空隙 LFSE(Oh)=[6×(-0.4△)+2×0.6△] = -1.2△ Ni2+倾向填入稳定化能大的空隙中,所以NiAl2O4为反尖晶石。 6010 小 6011

参看《结构化学基础》 (周公度编著) p.275 6012 (1) t 2g 4 e g 2 (2) - 0.4△ (3) │M s │=6π 2h (4) μ= 26 μβ 6013 (D) 6014 能级次序: d 22y x -最高, 2d z 次之,d xy 再次之,d yz ,d xz 最低。 理由:①因z 方向拉长,相应xy 平面上的 4 个L 靠近,所以d 22y x -能级升高,d z2能级下降; ②因为 d xy 在xy 平面内,受L 的影响大,所以d xy 能级上升,而d yz , d xz 受xy 平面上 的 4 个L 排斥小,所以能级下降。 ③但因z 方向上方还有 1 个L,加之2z d 的"小环"在xy 平面上,可受到L 的直接作 用,所以2d z 能级高于 d xy 能级。 6015 O h 点群,说明Jahn-Teller 效应为 0,按强场排:( t 2g )6(e g )0 LFSE =-2.4△0 6016 (B), (D) 6017 否 6018 (B)

第三章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

第三章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 本章教学要求 1. 理解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命名; 2. 理解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能解释配位化合物的成键特征、几何构型、稳定性、磁性及颜色; 3.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3.1.1 配合物的定义及组成 由中心离子或原子和围绕在它周围的一组负离子或分子以配位键相结合而成的配位的体均称为配位物。 如果配位个体带电荷,则称配离子,带正电荷的叫配阳离子,如[Cu(NH 3)4]2+; 带负电荷的叫配阴离子,如[Fe(CN)6]3-; 配位个体不带电荷则称配合分子,如[Ni(CO)4]、[PtCl 2(NH 3)2] 等。 配合物中,中心离子(或原子)与其周围配位的负离子或分子组成内配位层(内界),写于方括号内。方括号之外的部分为外界,它由一定数目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与整个内界相结合,使配合物呈中性。 有的配合物无外界。 1. 中心离子(或原子) 又称配合物形成体。一般都是带正电荷的金属阳离子,但也有电中性的金属离子,如 [Ni(CO)4]及[Cr(CO)6]中的Ni ,Cr 均为中性原子。 不同外层电子构型的中心离子形成配合物的能力不同。一般来说,具有8电子构型的离子,生成配合物的能力较弱,而具有大于8而小于18电子构型(9~17电子构型),即d 轨道未完全充满的过渡金属离子 2. 配位体和配位原子 与中心离子(或原子)直接配位的分子或离子叫配位体,简称配体。 作配位体的物质可以是非金属的单原子离子,也可以是非金属的多原子离子或分子。配位体中直接与中心离子(或原子)成键的原子为配位原子。 或原子,生成配合物的能力最强。 配位原子的特点是:电负性大、有孤对电子的非金属原子。 F 、Cl 、Br 、I 、C 、N 、P 、O 、S 配合(位)剂:提供配位体的物质 配合(位)剂:提供配位体的物质 如KCN 、KI 、KSCN 3. 配位数 配位数的大小与配位体的性质有关 大体积配位体有利于形成低配位数配合物,大体积高价阳离子中心原子有利于形成高配位数配合物。常见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如下表所示。 1价金属离子Cu + 2,4 Ag + 2 Au + 2,4 2价金属离子Ca 2+ 6 Mg 2+ 6 Fe 2+ 6 Co 2+ 4,6 Cu 2+ 4,6 Zn 2+ 4,6 ∑?=齿数 的数目配位体配位数 i

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②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 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③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④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⑤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酯(包括油脂)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 ....,沸点为 ...HCHO ....-.21℃ ...). .....CH .....).甲醛( ..3.Cl..,.沸点为 ...-.24.2℃ (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H3(CH2)4CH3甲醇CH3OH 甲酸HCOOH 乙醛CH3CHO ★特殊: 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 (3)固态: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 石蜡C12以上的烃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 4.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汇总

第10 题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题组一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 解题指导] 1.掌握两类有机反应类型 (1) 加成反应:主要以烯烃和苯为代表,碳碳双键、苯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2) 取代反应:烷烃、苯、乙醇和乙酸均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2.区分三个易错问题 (1) 不能区分常见有机物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如塑料的老化发生的是氧化反应,不是加成反应,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等。 (2) 不能灵活区分有机反应的反应条件。如苯与溴水不反应,只与纯液溴反应。 (3) 不能准确地对有机物进行分类。如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3.牢记三种物质的特征反应 (1) 葡萄糖: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2)淀粉:在常温下遇碘变蓝。 (3) 蛋白质:浓硝酸可使蛋白质变黄,发生颜色反应。4.同分异构体判断时必记的三个基团 丙基(C3H 7 —)有2种,丁基(C4 H 9—)有4种,戊基(C5H11 —)有8种。 [挑战满分](限时10 分钟) 1 .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烯和聚氯乙烯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可编辑修改-

B .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C .黄酒中某些微生物使乙醇氧化为乙酸,于是酒就变酸了 D ? HNO 3能与苯、甲苯、甘油、纤维素等有机物发生反应,常用浓硫酸作催作剂 答案 A 取代,甘油、纤维素中存在 一OH ,能与HNO 3发生取代反应,而这两种取代反应均需浓硫 酸作催化剂。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有机化合物中每个碳原子最多形成 4个共价键 B .油脂、淀粉、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 .用溴水既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也可以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D .乙烯和苯均能发生氧化反应,说明乙烯和苯分子中均有碳碳双键 答案 D 解析 苯分子没有碳碳双键,苯的燃烧是苯的氧化反应,与分子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无关, D 项错误。 3 .有机化合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苯的硝化、油脂的皂化均可看作取代反应 B .蛋白质水解生成葡萄糖,放出热量,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 C .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和质量 D .棉花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解析 "E-CH —CHs-Jr 1 \ / 1 c=c Cl ,其中不含 / \ A 项错误;2Cu + 02===== 2Cu0 , CuO + CH 3CH 2OH ――^CH 3CH0 + Cu + H 2O , B 项 ,C 项正确;苯、甲苯上的一H 被一NO 2 聚氯乙烯结构简式为 ,则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正确;CH 3CH 2OH CH 3COO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